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一、單選題(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1.(3分)一個中學生的體重大約為( )
A.40kg B.400 kg C.40N D.400N
2.(3分)春天萬物復蘇,各學校也在此時召開了春季運動會,下列關于運動會情境解析正確的是( )
A.開幕式上升旗手和護旗手齊步走時,選擇升旗手為參照物,護旗手是靜止的
B.擲出的鉛球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推力作用
C.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加速助跑,是為了增大他的慣性
D.短跑運動員跑步時穿跑鞋是為了增大壓力,增大摩擦力
3.(3分)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上來看,它涉及了許多物理知識,對其認識錯誤的是( )
A.坐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坐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的壓力
B.坐墊下有許多根彈簧,目的是利用它的緩沖作用減小振動
C.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都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D.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
4.(3分)“珍愛生命,安全出行?!币韵掳踩崾局兄饕紤]慣性因素的是( )
A.請駕駛員和乘客系好安全帶
B.高壓危險,請勿靠近
C.水深危險,請勿私自下河游泳
D.在火車站臺上的人要站在安全線以外
5.(3分)如圖為我國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的場景,下列對冰壺運動過程的認識,正確的是( ?。?br />
A.冰壺被推出后繼續(xù)向前滑行,說明冰壺具有慣性
B.冰壺被推出后減速滑行,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運動員用毛刷持續(xù)摩擦冰面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D.冰壺所受重力和它對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6.(3分)如圖所示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 />
A.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利用鉛垂線確定垂直方向
B.地漏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密封異味
C.鐵軌下面鋪放枕木,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D.盆景自動供水裝置是液體壓強使水不會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
7.(3分)2022年4月16日,中國航天太空出差“三人組”乘坐神舟十三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結束了他們在“天和核心艙”6個月的太空駐留。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
A.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內(nèi)的“臥室”睡覺時,相對于地面,航天員是靜止的
B.航天員把自己的手機從地球帶到太空后,手機的質(zhì)量變小了
C.在太空駐留期間,航天員做實驗時不能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
D.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期間主要通過舉啞鈴來鍛煉身體
二、填空題(7題,每空1分,共21分)
8.(3分)(1)圖1中,鋁塊的長度為 cm;
(2)圖2中,液體體積為 mL;
(3)圖3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N。
9.(3分)豎直向上拋出一小球,小球到達最高點時處于 狀態(tài)(選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ê雎钥諝庾枇Γ?。如果小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小球?qū)⒆觥? 運動。
10.(3分)當汽車突然起動的時候,由于乘客具有 ,他會向 ?。ㄟx填“前”或“后”)的方向傾倒;若甲、乙兩輛運動的車發(fā)生碰撞時,兩車司機均為前額受傷,則甲、乙兩車最可能是 ?。ㄟx填“迎面”或“追尾”)碰撞。
11.(3分)如圖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積為S,重為G1,內(nèi)裝有密度為ρ,重為G2的某種液體,深度為h,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靜止,那么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容器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強為 。背著氧氣瓶的潛水員若要在深海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抗壓服。若某人穿上抗壓服后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8×105Pa,則這個人能下潛的最大深度為 m。(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12.(3分)如圖所示,一陣大風吹過來,行人手中的雨傘被向上“吸”了上去。這是由于雨傘上方的空氣流速 雨傘下方空氣流速,導致傘面上方受到的壓強 傘面下方受到的壓強(兩空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車高速駛過后,馬路上的落葉會飄向 ?。ㄟx填“馬路中央”或“馬路兩側(cè)”)。
13.(3分)某長方體磚塊分別以平放、側(cè)放或豎放三種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對地面的壓力 ?。ㄟx填“相同”或“不同”);磚塊 放時對地面的壓強最小,若沿豎直方向?qū)⒋u塊切去一半,剩余一半對地面的壓強 ?。ㄟx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14.(3分)把一個重為3牛的蘋果豎直向上拋出,且蘋果在空中運動時受到空氣的阻力大小始終不變,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上升過程中,蘋果所受合力為3.2牛,則蘋果受到的阻力為 牛。蘋果在豎直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合力為 牛。當蘋果下落到地面并靜止時,蘋果所受的重力和 力是一對平衡力。
三、作圖題(3題,共7分)
15.(2分)如圖所示,木箱A靜止在斜面上,請畫出木箱A所受力的示意圖。
16.(2分)如圖所示,單手握住一個重為G的茶杯,茶杯保持靜止狀態(tài),若小俊握杯的力F的變化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丙中畫出茶杯與手之間的摩擦力f的大小變化情況。
17.(3分)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向下直線運動,請畫出物體的受力情況。
四、實驗探究題(3題,第19題(3)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18.(5分)如圖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實驗:
(1)實驗前,要通過調(diào)試,使U形管壓強計兩邊的液面 ,小明在調(diào)試時發(fā)現(xiàn),用手指不論是輕壓還是重壓探頭的橡皮膜時,U形管兩邊液面幾乎沒有變化,說明該壓強計 ?。ㄟx填“漏氣”或“不漏氣”)。
(2)由甲、乙兩圖可知,在同種液體內(nèi)部,液體壓強隨著 的增加而增大;在乙圖中,保持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使探頭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
(3)取另外一種液體A,使探頭在水和液體A中的深度相同,如乙、丙兩圖所示(h3>h2),可以判斷出液體A的密度ρA ρ水。
19.(7分)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xiàn)象如圖1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相同。
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圖2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ㄟx填“甲”或“乙”)。
(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
(4)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寫在橫線上)
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zhì)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zhì)疑
20.(7分)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長方體木塊上表面是棉布面,側(cè)面和下表面是面積不同而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面。實驗時,選擇不同的接觸面,通過增減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依次水平向右拉動長木板,將每次測量結果填入下表。
實驗序號
木塊與木板的接觸面
壓力
測力計示數(shù)
1
下表面與木板面
2.5N
1.2N
2
下表面與木板面
5.0N
2.4N
3
下表面與木板面
7.5N
3.6N
4
側(cè)面與木板面
2.5N
1.2N
5
上表面與木板面
2.5N
1.8N
6
上表面與木板面
5.0N
(1)水平向右拉動長木板,當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時,測力計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ㄟx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水平向 。
(2)由實驗1、4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 ?。ㄟx填“有關”或“無關”)。
(3)由實驗1、5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
(4)由實驗1、2、 ?。ㄌ顚嶒炐蛱枺┛芍?,其他條件相同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成 比;由此結論可得,實驗6空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 N。
五、計算題(2題,共13分)
21.(6分)五一期間,謝老師駕駛一輛質(zhì)量為2500kg的小汽車去旅游,小汽車的速度如圖所示,小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90min,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370N。求:
(1)小汽車行駛的路程;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g取10N/kg)
(3)小汽車受到阻力。
22.(7分)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隔離區(qū),機器人可以提供全自主“免接觸式”服務,降低病毒交叉感染風險;如圖是一款送餐機器人,若該機器人的質(zhì)量為18kg,底部的滾輪與水平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100cm2。求:
(1)機器人受到的重力;
(2)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3)在某次送餐過程中,機器人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餐點的質(zhì)量為2kg且機器人受到的阻力大小為其總重力的0.02倍,求機器人在此過程中受到的牽引力為多大?
六、綜合題(3題,第23題(3)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23.(4分)請閱讀《按壓式瓶蓋》回答問題。
按壓式瓶蓋
日常生活中,裝有洗手液或洗發(fā)液的瓶子,其瓶蓋都是按壓式的,如圖甲所示。按壓式瓶蓋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液體是怎么“吸”上來的?
原來在洗手液瓶中有個按壓式吸液結構。它由導液管、進液閥門、彈簧、活塞、出液閥門、出液管、儲液筒等組成,其中進液閥門和出液閥門是塑料小球,進液閥門位于彈簧下端,出液閥門位于活塞上端。
使用的時候,通過手向下按壓,活塞向下移動,彈簧被壓縮使得進液閥門關閉,出液閥門打開,儲液筒里的液體從出液管流出瓶外;當手松開時,彈簧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使得活塞向上移動,出液閥門關閉,進液閥門打開,液體從導液管通過進液閥門進入到儲液筒。這樣活塞在圓筒中上下往復運動,不斷地把液體“吸”出瓶外。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按壓式瓶蓋的工作原理和 的工作原理相同。
A.活塞式抽水機 B.馬桶
C.微小壓強計 D.汽油機
(2)向下按壓后松手時,液體從導液管通過進液閥門進入到儲液筒,是因為瓶中氣壓 儲液筒中氣壓。(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果宇航員在失重的太空艙中按壓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他是否能擠出洗手液,說明理由 。
24.(7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在今年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負壓式救護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所謂負壓,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內(nèi)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這樣空氣在自由流動時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nèi),并且可以利用真空泵將車內(nèi)的空氣通入特制的電熱器內(nèi)進行高溫消毒后排出,在救治和轉(zhuǎn)運傳染病人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車上安裝了消毒燈、中心供氧接口等,還配備了呼吸機、除顫儀等系列搶救設備,這在普通救護車上是難以實現(xiàn)的。根據(jù)以上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1)相較于普通救護車,負壓式救護車的好處之一是空氣自由流動的方向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nèi),從而可以大大減少交叉感染的概率。下列現(xiàn)象中有可能處于“負壓”狀態(tài)的是 (選填序號)。
A.正在熬制中藥的高壓鍋內(nèi)
B.高空中飛行的飛機機艙內(nèi)
C.充滿氣體的氧氣罐內(nèi)
D.人吸氣時肺的內(nèi)部
(2)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如圖甲的外形,當救護車高速行駛時,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會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車受到的重力。
(3)負壓空間的產(chǎn)生主要是通過排風機向車外空間主動排風,以及艙室的密封處理實現(xiàn)的。若某款救護車車內(nèi)氣壓為外界標準大氣壓的90%,車頂?shù)拿娣e大約為5m2,此時車頂受到的內(nèi)外壓力差為 N。(外界標準大氣壓取1.01×105Pa)
(4)某興趣小組用如圖乙所示裝置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把吸盤用力壓在玻璃上排出吸盤內(nèi)的空氣,吸盤壓在玻璃上的面積為4cm2。輕輕向掛在吸盤下的小桶內(nèi)加沙子,吸盤剛好脫落時,測出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為3.2kg,則大氣壓的測量值為 Pa(g取10N/kg)。若吸盤內(nèi)的空氣不能完全排出,則大氣壓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 ?。ㄟx填“大”或“小”)。當小桶從圖乙位置掉落到地面之前的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小桶的 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5)如圖丙所示,若該實驗小組在某地用長1m的玻璃管和水銀做托里拆利實驗,將灌滿水銀的玻璃管豎直倒插入水銀槽中,管內(nèi)水銀面降到比管外水銀面高750mm時就不再下降了。若再將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增加到760mm,則此時大氣壓強的值應是 (選填字母)。
A.760mm水銀柱
B.750mm水銀柱
C.755mm水銀柱
D.無法確定
(6)如圖丁所示,為該實驗小組用玻璃瓶和吸管自制的氣壓計,將此氣壓計從教學樓的底層移至樓頂,吸管中水柱的高度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25.(8分)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某學習小組做了以下系列實驗探究。
(1)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該小組用一塊海綿、一張小桌和一個砝碼,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請根據(jù) 兩圖中的情景,提出一個要探究的問題是: 。經(jīng)過多次實驗表明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根據(jù)實驗結論,建立了壓強概念和壓強的表達式p=。
(2)該小組取三個高度均為h,密度同為ρ的實心均勻物體A、B、C。A、C是圓柱體,B是長方體,A、B的底面積都為S,C的底面積為。把它們放在水平桌面的海綿上,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海綿被壓下的深度相同。
該小組結合在(1)中得到的結論和表達式,分析出了A、B、C三個物體對海綿的壓強均為p= ?。ㄖ粚懗鼋Y果),解釋了“海綿被壓下的深度相同”的原因。
(3)該小組研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用圖丙A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他們利用這些器材 (選填“能”或“不能”)探究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有關。此過程用的實驗方法是 ?。ㄖ粚懗鲆环N)。
該小組對液體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之間的定量關系進一步思考。在圖丙B容器內(nèi)裝有密度為ρ的液體,他們受到上面實驗的啟發(fā),要想得到液面下深度h處的壓強,可以設想這里有一個水平放置的“平面”,平面的面積為S。這個平面以上的液柱對平面的壓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因此,液面下深度h處的壓強為p= ?。▽懗鐾茖н^程)。
(4)由(3)推導出的表達式, (選填“能”或“不能”)應用于大氣壓強。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選題(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1.(3分)一個中學生的體重大約為( ?。?br />
A.40kg B.400 kg C.40N D.400N
【解答】解:在物理學中的體重是指重力,一個中學生的體重大約為400N,40N太小。
故選:D。
2.(3分)春天萬物復蘇,各學校也在此時召開了春季運動會,下列關于運動會情境解析正確的是( )
A.開幕式上升旗手和護旗手齊步走時,選擇升旗手為參照物,護旗手是靜止的
B.擲出的鉛球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推力作用
C.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加速助跑,是為了增大他的慣性
D.短跑運動員跑步時穿跑鞋是為了增大壓力,增大摩擦力
【解答】解:A、開幕式上升旗手和護旗手齊步走時,選擇升旗手為參照物,升旗手與護旗手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以升旗手為參照物,護旗手是靜止的,故A正確;
B、擲出的鉛球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鉛球具有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此時鉛球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故B錯誤。
C、慣性大小只跟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跳遠運動員在助跑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在跳遠時助跑是為了獲得較大的初速度,得到更大的動能;故C錯誤;
D、短跑運動員跑步時穿跑鞋,在壓力一定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D錯誤。
故選:A。
3.(3分)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上來看,它涉及了許多物理知識,對其認識錯誤的是( ?。?br />
A.坐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坐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的壓力
B.坐墊下有許多根彈簧,目的是利用它的緩沖作用減小振動
C.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都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D.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
【解答】解:
A、坐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坐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坐墊下有許多根彈簧,目的是利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振動,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在車把手塑料套、腳踏和剎車把套上都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3分)“珍愛生命,安全出行。”以下安全提示中主要考慮慣性因素的是( ?。?br />
A.請駕駛員和乘客系好安全帶
B.高壓危險,請勿靠近
C.水深危險,請勿私自下河游泳
D.在火車站臺上的人要站在安全線以外
【解答】解:A、請駕駛員系好安全帶,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故A符合題意;
B、高壓危險,請勿靠近,是安全用電基本原則,故B不符合題意;
C、水深危險,請勿私自下河游泳,是防溺水安全警示,故C不符合題意;
D、在火車站站臺上候車的旅客請站在安全線以外,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3分)如圖為我國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的場景,下列對冰壺運動過程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冰壺被推出后繼續(xù)向前滑行,說明冰壺具有慣性
B.冰壺被推出后減速滑行,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運動員用毛刷持續(xù)摩擦冰面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D.冰壺所受重力和它對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A、冰壺被推出后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能夠繼續(xù)向前滑行,說明冰壺具有慣性,故A正確;
B、冰壺被推出后減速滑行,是因為受到阻力的作用,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B錯誤;
C、運動員用毛刷持續(xù)摩擦冰面,使冰融化,在冰面上形成一層水膜,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的方法減小摩擦力,故C錯誤;
D、冰壺所受重力和它對冰面的壓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兩個力,且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A。
6.(3分)如圖所示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利用鉛垂線確定垂直方向
B.地漏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密封異味
C.鐵軌下面鋪放枕木,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D.盆景自動供水裝置是液體壓強使水不會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
【解答】解:A、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垂線,建筑工人砌墻時,常用重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而不是檢查是否垂直,故A錯誤;
B、地漏中倒扣的“碗”狀金屬片將存水杯分割為兩個底部相連而上端開口的容器,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連通器。當連通器內(nèi)的水靜止時,連通器各容器內(nèi)水面總是相平,所以當存水杯中的水面超過“碗”口時,異味就無法通過地漏進入房間,故B正確;
C、鐵軌下面鋪放枕木,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故C錯誤;
D、因為盆景瓶外大氣壓等于瓶內(nèi)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瓶內(nèi)水上方氣壓之和,所以盆景自動供水裝置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B。
7.(3分)2022年4月16日,中國航天太空出差“三人組”乘坐神舟十三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結束了他們在“天和核心艙”6個月的太空駐留。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
A.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內(nèi)的“臥室”睡覺時,相對于地面,航天員是靜止的
B.航天員把自己的手機從地球帶到太空后,手機的質(zhì)量變小了
C.在太空駐留期間,航天員做實驗時不能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
D.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期間主要通過舉啞鈴來鍛煉身體
【解答】解:A、天和核心艙帶著宇航員在繞地球高速旋轉(zhuǎn),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內(nèi)的“臥室”睡覺時,以艙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以地面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運動的,故A錯誤;
B、質(zhì)量是物體的屬性,與位置無關,手機帶到太空時位置改變,質(zhì)量不變,故B錯誤;
C、托盤天平的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在太空無重力時,物體對天平?jīng)]有壓力,天平永遠是平衡的,則無法比較物體和砝碼的質(zhì)量大小,故C正確;
D、太空艙中無重力,舉起啞鈴不需要用力,達不到鍛煉的目的,故D錯誤。
故選:C。
二、填空題(7題,每空1分,共21分)
8.(3分)(1)圖1中,鋁塊的長度為 2.50 cm;
(2)圖2中,液體體積為 13 mL;
(3)圖3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 3.6 N。
【解答】解:(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鋁塊左側(cè)與0.00cm對齊,右側(cè)與2.50cm對齊,所以鋁塊的長度為2.50cm;
(2)由圖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量筒內(nèi)液體的體積是13mL;
(3)由圖知:在彈簧測力計上,1N之間有5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2N,即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指針在“3”下面3個小格處,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6N。
故答案為:(1)2.50;(2)13;(3)3.6。
9.(3分)豎直向上拋出一小球,小球到達最高點時處于 非平衡 狀態(tài)(選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小球只受重力作用?。ê雎钥諝庾枇Γ?。如果小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小球?qū)⒆觥蛩僦本€ 運動。
【解答】解:忽略空氣阻力,小球到達最高點時,小球只受到重力一個力的作用,所以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此時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
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小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則小球?qū)⑾蛏献鰟蛩僦本€運動。
故答案為:非平衡;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勻速直線。
10.(3分)當汽車突然起動的時候,由于乘客具有 慣性 ,他會向 后 (選填“前”或“后”)的方向傾倒;若甲、乙兩輛運動的車發(fā)生碰撞時,兩車司機均為前額受傷,則甲、乙兩車最可能是 迎面 (選填“迎面”或“追尾”)碰撞。
【解答】解:
(1)當汽車突然起動時,乘客的下半身隨著汽車一起運動,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乘客會向相反的方向傾倒,即向后傾倒;
(2)甲、乙兩車在撞擊之前處于運動狀態(tài),若追尾相撞,前面車輛由于受到撞擊速度變大,而司機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前面司機會向后傾倒,不會前額受傷,不符合題意;
若運動的甲、乙兩車迎面相撞,兩車司機由于慣性繼續(xù)向前運動而撞上前擋風玻璃,都會導致前額受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慣性;后;迎面。
11.(3分)如圖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積為S,重為G1,內(nèi)裝有密度為ρ,重為G2的某種液體,深度為h,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靜止,那么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ρghS ,容器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強為 。背著氧氣瓶的潛水員若要在深海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抗壓服。若某人穿上抗壓服后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8×105Pa,則這個人能下潛的最大深度為 80 m。(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解答】解:(1)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液=ρgh,
由p=可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液=p液S=ρghS;
(2)容器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力:F=G總=G1+G2,
容器對桌面產(chǎn)生的壓強:p==。
(3)已知能承受的最大壓強p=8×105Pa:
由p=ρgh可得,
下潛的最大深度h===80m。
故答案為:ρghS;;80。
12.(3分)如圖所示,一陣大風吹過來,行人手中的雨傘被向上“吸”了上去。這是由于雨傘上方的空氣流速 大于 雨傘下方空氣流速,導致傘面上方受到的壓強 小于 傘面下方受到的壓強(兩空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車高速駛過后,馬路上的落葉會飄向 馬路中央?。ㄟx填“馬路中央”或“馬路兩側(cè)”)。
【解答】解:(1)如圖,在相同時間內(nèi),空氣經(jīng)過上方的路程長,速度大;經(jīng)過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上方空氣流速越大,壓強越??;下方空氣流速越小,壓強越大,所以傘下方的氣壓大于傘上表面的氣壓,所以傘會被向上吸起來。
(2)因為汽車高速行駛時,馬路中間的空氣流速大,空氣壓強?。获R路兩邊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所以兩邊的氣壓大于馬路中央的氣壓,樹葉在馬路兩邊氣壓的作用向馬路中央運動。
故答案為:大于;小于;馬路中央。
13.(3分)某長方體磚塊分別以平放、側(cè)放或豎放三種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對地面的壓力 相同?。ㄟx填“相同”或“不同”);磚塊 平 放時對地面的壓強最小,若沿豎直方向?qū)⒋u塊切去一半,剩余一半對地面的壓強 不變?。ㄟx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解答】解: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磚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它自身的重力,但是三種方式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不同,由于平放時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最大,所以根據(jù)壓強的計算公式P=可知,平放時壓強最小,沿豎直方向切除部分后,壓力變?yōu)樵瓉淼囊话搿⑹芰γ娣e也變?yōu)樵瓉淼囊话?,由P=可知對地面的壓強不變。
故答案為:相同;平;不變。
14.(3分)把一個重為3牛的蘋果豎直向上拋出,且蘋果在空中運動時受到空氣的阻力大小始終不變,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上升過程中,蘋果所受合力為3.2牛,則蘋果受到的阻力為 0.2 牛。蘋果在豎直下落過程中受到的合力為 2.8 牛。當蘋果下落到地面并靜止時,蘋果所受的重力和 支持 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蘋果豎直向上運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阻力作用,則F合=G+f,即3.2N=3N+f,f=0.2N;
蘋果豎直向下運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重力的作用,則F合=G﹣f=3N﹣0.2N=2.8N;
蘋果下落到地面并靜止時,蘋果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為:0.2;2.8;支持。
三、作圖題(3題,共7分)
15.(2分)如圖所示,木箱A靜止在斜面上,請畫出木箱A所受力的示意圖。
【解答】解:地球上一切物體都受重力作用,所以木箱A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還受到斜面對它的支持力,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木箱A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所以還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答案見下圖:
16.(2分)如圖所示,單手握住一個重為G的茶杯,茶杯保持靜止狀態(tài),若小俊握杯的力F的變化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丙中畫出茶杯與手之間的摩擦力f的大小變化情況。
【解答】解:如圖甲所示,茶杯保持靜止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則茶杯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由圖乙可知,小金握杯的力F逐漸增大,但杯子仍然是靜止的,且杯子的重力G不變,所以茶杯與手之間的摩擦力為f=G不變,如下圖所示:
17.(3分)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向下直線運動,請畫出物體的受力情況。
【解答】解: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向下直線運動,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tài),從物體重心開始,分別沿豎直向下、垂直于傳送帶向上和平行于傳送帶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并分別用G、F和f表示。如圖所示:
四、實驗探究題(3題,第19題(3)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18.(5分)如圖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實驗:
(1)實驗前,要通過調(diào)試,使U形管壓強計兩邊的液面 相平 ,小明在調(diào)試時發(fā)現(xiàn),用手指不論是輕壓還是重壓探頭的橡皮膜時,U形管兩邊液面幾乎沒有變化,說明該壓強計 漏氣?。ㄟx填“漏氣”或“不漏氣”)。
(2)由甲、乙兩圖可知,在同種液體內(nèi)部,液體壓強隨著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在乙圖中,保持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使探頭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相等 。
(3)取另外一種液體A,使探頭在水和液體A中的深度相同,如乙、丙兩圖所示(h3>h2),可以判斷出液體A的密度ρA?。尽ˇ阉?。
【解答】解:(1)實驗前要正確安裝壓強計,調(diào)節(jié)好的壓強計放在空氣中時,橡皮膜不受液體的壓強,因此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該相平;若壓強計的氣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就會有漏氣現(xiàn)象,因此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幾乎沒有變化;
(2)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大小與深度的關系,控制了液體的密度相同、金屬盒的方向相同,而深度不同,通過U形管液柱的高度差不同得出,同種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乙圖中,液體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但是金屬盒的方向不同,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3)取另外一種液體A,使探頭在水和液體A中的深度相同,由于h3>h2,所以相同深度的A中液體壓強大于水中的壓強,根據(jù)p=ρgh知ρA>ρ水。
故答案為:(1)相平;漏氣;(2)深度;相等;(3)>。
19.(7分)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xiàn)象如圖1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初速度 相同。
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遠 。
(2)十六世紀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圖2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甲?。ㄟx填“甲”或“乙”)。
(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笛卡爾的觀點中,只涉及到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沒有提及靜止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所以這是他的觀點的不足之處 。
(4)上述實驗及科學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B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寫在橫線上)
A.科學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B.科學推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zhì)疑,科學家觀點不可以質(zhì)疑
【解答】解:
(1)①為了使小車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實驗時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②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越遠;
(2)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說明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圖乙是伽利略的實驗示意圖,圖甲是伽利略的推理示意圖;
(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笛卡爾的觀點中,只涉及到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沒有提及靜止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所以這是他的觀點的不足之處;
(4)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頓第一定律,該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即科學推理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故答案為:(1)①初速度;②遠;(2)不需要;甲;(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笛卡爾的觀點中,只涉及到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沒有提及靜止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所以這是他的觀點的不足之處;(4)B。
20.(7分)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長方體木塊上表面是棉布面,側(cè)面和下表面是面積不同而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面。實驗時,選擇不同的接觸面,通過增減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依次水平向右拉動長木板,將每次測量結果填入下表。
實驗序號
木塊與木板的接觸面
壓力
測力計示數(shù)
1
下表面與木板面
2.5N
1.2N
2
下表面與木板面
5.0N
2.4N
3
下表面與木板面
7.5N
3.6N
4
側(cè)面與木板面
2.5N
1.2N
5
上表面與木板面
2.5N
1.8N
6
上表面與木板面
5.0N
(1)水平向右拉動長木板,當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時,測力計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相等?。ㄟx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水平向 右 。
(2)由實驗1、4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 無關?。ㄟx填“有關”或“無關”)。
(3)由實驗1、5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大 。
(4)由實驗1、2、 3?。ㄌ顚嶒炐蛱枺┛芍?,其他條件相同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成 正 比;由此結論可得,實驗6空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 3.6 N。
【解答】解:(1)水平勻速拉動木板,待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后,木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相等;
水平向右勻速直線拉動木條,木塊相對與木板向左運動,則木塊受到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2)由實驗1、4和題意可知,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都相同,接觸面的面積不同,而滑動摩擦力相同,故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無關;
(3)由實驗4、5可知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都相同,布面較粗糙,測力計的示數(shù)較大,可得出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實驗1、2、3控制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觸面積不變,僅改變壓力大小,發(fā)現(xiàn)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什么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成正比;
實驗5、6中,接觸面粗糙程度都相同,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面積不同,根據(jù)表格信息可知,
=,解得F=3.6N,所以實驗6空格中的數(shù)據(jù)應該是3.6N。
故答案為:(1)相等;右;(2)無關;(3)大;(4)3;正;3.6。
五、計算題(2題,共13分)
21.(6分)五一期間,謝老師駕駛一輛質(zhì)量為2500kg的小汽車去旅游,小汽車的速度如圖所示,小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90min,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370N。求:
(1)小汽車行駛的路程;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g取10N/kg)
(3)小汽車受到阻力。
【解答】解:(1)小汽車運動的時間為:t=90min=1.5h,
根據(jù)v=可知小汽車行駛的路程為:
s=vt=90km/h×1.5h=135km;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本身的重力大小,所以汽車對地面的壓力為:
F=G=mg=2500kg×10N/kg=25000N;
(3)小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處于平衡狀態(tài),水平方向受到牽引力和阻力,且牽引力等于阻力,所以小汽車受到阻力:
f=F=370N。
答:(1)小汽車行駛的路程為135km;
(2)汽車對地面的壓力為25000N;
(3)小汽車受到阻力為370N。
22.(7分)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隔離區(qū),機器人可以提供全自主“免接觸式”服務,降低病毒交叉感染風險;如圖是一款送餐機器人,若該機器人的質(zhì)量為18kg,底部的滾輪與水平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100cm2。求:
(1)機器人受到的重力;
(2)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3)在某次送餐過程中,機器人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餐點的質(zhì)量為2kg且機器人受到的阻力大小為其總重力的0.02倍,求機器人在此過程中受到的牽引力為多大?
【解答】解:(1)機器人受到的重力:G=mg=18kg×10N/kg=180N;
(2)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G=180N,
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1.8×104Pa;
(3)機器人和餐的總重力:G總=(m+m餐)g=(18kg+2kg)×10N/kg=200N,
機器人受到的阻力:f=0.02G總=0.02×200N=4N,
因為送餐過程中,機器人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機器人在此過程中受到的牽引力:F牽=f=4N。
答:(1)機器人受到的重力為180N;
(2)機器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1.8×104Pa;
(3)餐車在此過程中受到的牽引力為4N。
六、綜合題(3題,第23題(3)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23.(4分)請閱讀《按壓式瓶蓋》回答問題。
按壓式瓶蓋
日常生活中,裝有洗手液或洗發(fā)液的瓶子,其瓶蓋都是按壓式的,如圖甲所示。按壓式瓶蓋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液體是怎么“吸”上來的?
原來在洗手液瓶中有個按壓式吸液結構。它由導液管、進液閥門、彈簧、活塞、出液閥門、出液管、儲液筒等組成,其中進液閥門和出液閥門是塑料小球,進液閥門位于彈簧下端,出液閥門位于活塞上端。
使用的時候,通過手向下按壓,活塞向下移動,彈簧被壓縮使得進液閥門關閉,出液閥門打開,儲液筒里的液體從出液管流出瓶外;當手松開時,彈簧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使得活塞向上移動,出液閥門關閉,進液閥門打開,液體從導液管通過進液閥門進入到儲液筒。這樣活塞在圓筒中上下往復運動,不斷地把液體“吸”出瓶外。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按壓式瓶蓋的工作原理和 A 的工作原理相同。
A.活塞式抽水機 B.馬桶
C.微小壓強計 D.汽油機
(2)向下按壓后松手時,液體從導液管通過進液閥門進入到儲液筒,是因為瓶中氣壓 大于 儲液筒中氣壓。(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果宇航員在失重的太空艙中按壓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他是否能擠出洗手液,說明理由 能,因為太空艙內(nèi)也有空氣,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所以宇航員在失重的太空艙中按壓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能擠出洗手液 。
【解答】解:(1)A、按壓式瓶蓋利用的是大氣壓原理,活塞式抽水機也是利用大氣壓原理;
B、馬桶利用水的重力;
C、微小壓強計是用來測量較小的壓強的,在U形管內(nèi)裝有色液體,兩側(cè)液面都受大氣壓強的作用,兩側(cè)液面在同一高度。用橡皮管把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連到U形管一側(cè),用手指按橡皮膜,手指加在橡皮膜上的壓強就由封閉在管內(nèi)的氣體根據(jù)帕斯卡定律來傳遞這個壓強,而使左側(cè)液面降低,右側(cè)液面升高,U形管兩側(cè)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與大氣壓無關;
D、汽油機是將空氣與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氣,在吸氣沖程中被吸入氣缸,混合氣經(jīng)壓縮點燃而產(chǎn)生內(nèi)能,高溫高壓的氣體作用于活塞頂部,推動活塞往復直線運動,通過連桿、曲軸飛輪機構對外輸出機械能。與大氣壓無關。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向下按壓后松手時,液體從導液管通過進液閥門進入到儲液筒,說明瓶中氣壓大于儲液筒中氣壓。
(3)因為太空艙內(nèi)也有空氣,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所以宇航員在失重的太空艙中按壓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能擠出洗手液。
故答案為:(1)A;(2)大于;
(3)能,因為太空艙內(nèi)也有空氣,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所以宇航員在失重的太空艙中按壓這種瓶裝洗手液瓶蓋,能擠出洗手液。
24.(7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在今年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負壓式救護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所謂負壓,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內(nèi)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這樣空氣在自由流動時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nèi),并且可以利用真空泵將車內(nèi)的空氣通入特制的電熱器內(nèi)進行高溫消毒后排出,在救治和轉(zhuǎn)運傳染病人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車上安裝了消毒燈、中心供氧接口等,還配備了呼吸機、除顫儀等系列搶救設備,這在普通救護車上是難以實現(xiàn)的。根據(jù)以上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1)相較于普通救護車,負壓式救護車的好處之一是空氣自由流動的方向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nèi),從而可以大大減少交叉感染的概率。下列現(xiàn)象中有可能處于“負壓”狀態(tài)的是 D?。ㄟx填序號)。
A.正在熬制中藥的高壓鍋內(nèi)
B.高空中飛行的飛機機艙內(nèi)
C.充滿氣體的氧氣罐內(nèi)
D.人吸氣時肺的內(nèi)部
(2)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如圖甲的外形,當救護車高速行駛時,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會 小于?。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車受到的重力。
(3)負壓空間的產(chǎn)生主要是通過排風機向車外空間主動排風,以及艙室的密封處理實現(xiàn)的。若某款救護車車內(nèi)氣壓為外界標準大氣壓的90%,車頂?shù)拿娣e大約為5m2,此時車頂受到的內(nèi)外壓力差為 5.05×104 N。(外界標準大氣壓取1.01×105Pa)
(4)某興趣小組用如圖乙所示裝置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把吸盤用力壓在玻璃上排出吸盤內(nèi)的空氣,吸盤壓在玻璃上的面積為4cm2。輕輕向掛在吸盤下的小桶內(nèi)加沙子,吸盤剛好脫落時,測出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為3.2kg,則大氣壓的測量值為 8×104 Pa(g取10N/kg)。若吸盤內(nèi)的空氣不能完全排出,則大氣壓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 小?。ㄟx填“大”或“小”)。當小桶從圖乙位置掉落到地面之前的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小桶的 重力勢 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5)如圖丙所示,若該實驗小組在某地用長1m的玻璃管和水銀做托里拆利實驗,將灌滿水銀的玻璃管豎直倒插入水銀槽中,管內(nèi)水銀面降到比管外水銀面高750mm時就不再下降了。若再將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增加到760mm,則此時大氣壓強的值應是 B?。ㄟx填字母)。
A.760mm水銀柱
B.750mm水銀柱
C.755mm水銀柱
D.無法確定
(6)如圖丁所示,為該實驗小組用玻璃瓶和吸管自制的氣壓計,將此氣壓計從教學樓的底層移至樓頂,吸管中水柱的高度將 上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解答】解:(1)A、正在熬制中藥的高壓鍋,其內(nèi)部的氣壓大于大氣壓,故A錯誤。
B、高空飛行的飛機機艙內(nèi)氣壓要大于機艙外的氣壓,因為高空的空氣稀薄,氣壓較小,而機艙內(nèi)的氣壓接近正常大氣壓,故B錯誤;
C、充滿氣后的氧氣罐內(nèi),其內(nèi)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故C錯誤;
D、人吸氣時肺的內(nèi)部擴張,內(nèi)部氣壓變小,氣體在外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肺中,故D正確;
故選:D
(2)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下方平滑,空氣流速慢,壓強大,救護車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小于汽車受到的重力;
(3)救護車車內(nèi)氣壓為外界標準大氣壓的90%,車內(nèi)外的壓強差:Δp=p(1﹣90%)=1.01×105Pa×0.1=1.01×104Pa;
根據(jù)p=可知,車頂受到的內(nèi)外壓力差為:F=ΔpS=1.01×104Pa×5m2=5.05×104N;
(4)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為3.2kg,則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重力為G=mg=3.2kg×10N/kg=32N;
吸盤受到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重力F拉=G=32N;
對吸盤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大氣對吸盤的壓力與吸盤受到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則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為F壓=F吸=32N;
大氣壓的測量值為:p===8×104Pa;
根據(jù)壓強公式p=可知大氣壓的測量值為:p==;若吸盤內(nèi)的空氣不能完全被排出,拉動過程中的形變、接觸面帶有雜質(zhì)等因素都會使拉力變小,這樣大氣壓的測量值也會相應偏??;
小桶從圖乙位置掉落到地面之前的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變大,重力勢能減小,動能變大,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5)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只要外界大氣壓不變,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就不變,改變玻璃管的粗細、少許改變管的傾斜程度、將玻璃管輕輕上提一點、往水銀槽中加些水銀等操作,都不會影響到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豎直高度差。若再將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增加到760mm,但外界大氣壓不變,豎直方向上水銀柱的高度差依然為750mm不變;
故選;B;
(6)把氣壓計從教學樓的底層移至樓頂,由于外界的氣壓變小,故液柱高度會升高。
故答案為:(1)D;(2)小于;(3)5.05×104;(4)8×104;?。恢亓?;(5)B;(6)上升。
25.(8分)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某學習小組做了以下系列實驗探究。
(1)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該小組用一塊海綿、一張小桌和一個砝碼,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請根據(jù) A、B 兩圖中的情景,提出一個要探究的問題是: 壓力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 。經(jīng)過多次實驗表明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 。根據(jù)實驗結論,建立了壓強概念和壓強的表達式p=。
(2)該小組取三個高度均為h,密度同為ρ的實心均勻物體A、B、C。A、C是圓柱體,B是長方體,A、B的底面積都為S,C的底面積為。把它們放在水平桌面的海綿上,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海綿被壓下的深度相同。
該小組結合在(1)中得到的結論和表達式,分析出了A、B、C三個物體對海綿的壓強均為p= ρgh (只寫出結果),解釋了“海綿被壓下的深度相同”的原因。
(3)該小組研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用圖丙A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他們利用這些器材 能?。ㄟx填“能”或“不能”)探究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有關。此過程用的實驗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只寫出一種)。
該小組對液體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之間的定量關系進一步思考。在圖丙B容器內(nèi)裝有密度為ρ的液體,他們受到上面實驗的啟發(fā),要想得到液面下深度h處的壓強,可以設想這里有一個水平放置的“平面”,平面的面積為S。這個平面以上的液柱對平面的壓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因此,液面下深度h處的壓強為p=?。剑剑剑剑溅裧h (寫出推導過程)。
(4)由(3)推導出的表達式,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應用于大氣壓強。
【解答】解:(1)A、B兩圖中,小桌與海綿的接觸面積相同,壓力大小不同,導致海綿的凹陷程度不同,即壓力作用效果不同,所以根據(jù)A、B兩圖可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
(2)A、B、C三個柱體對海綿的壓力分別為:
FA=GA=mAg=ρVAg=ρShg,F(xiàn)B=GB=mBg=ρVBg=ρShg,F(xiàn)C=GC=mCg=ρVCg=ρhg;
A、B、C三個柱體對海綿的壓強分別為:
pA===ρgh,pB===ρgh,pC===ρgh;
因為A、B、C三個柱體對海綿的壓強相等,所以“海綿被壓下的深度相同”。
(3)①在圖丙A中,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液體中a、b兩點時,探頭的深度不同,液體密度相同,可探究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深度關系;在圖丙A中,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不同液體中的b、c兩點時,液體密度不同,探頭的深度相同,可探究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密度關系,所以用圖丙A所示的器材能探究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的關系;
②實驗方法有控制變量法;
③液面下深度h處的壓強p======ρgh;
(4)由于地球周圍的大氣很厚,大氣的密度是不均勻的,同時大氣的深度也無法確定,所以p=ρgh不能應用于大氣壓強。
故答案為:(1)A、B;壓力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2)ρgh;(3)能;控制變量法;見解答過程;(4)不能。
這是一份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中九年級物理試卷,共9頁。
這是一份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考物理試卷,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