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遼寧省營口市中考生物一模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15.0分)
1. 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在顯微鏡視野內觀察到的物像是“bpdq”,則載玻片上的實物為“bpdq”
B. 下降顯微鏡鏡筒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物鏡
C. 調節(jié)反光鏡對光,光線較強時用凹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平面鏡
D. 物象放大的倍數=目鏡放大的倍數x物鏡放大的倍數
2. 小麥根尖的分生區(qū)細胞和人的小腸上皮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 ?。?br />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葉綠體? ⑤細胞核? ⑥液泡? ⑦線粒體
A. ①②④⑤⑦ B. ②③⑤⑦ C. ③④⑤⑦ D. ②④⑥⑦
3. 下列各項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B. 胚珠發(fā)育成種子
C. 受精卵發(fā)育成胚 D. 卵細胞發(fā)育成胚乳
4. 在消化道內,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yǎng)成分是( ?。?br />
①蛋白質? ②葡萄糖 ?③麥芽糖? ④脂肪?⑤淀粉 ?⑥氨基酸?⑦水?? 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質??⑨維生素???⑩無機鹽.
A. ②⑥⑦⑨⑩ B. ③⑥⑦⑧⑨⑩
C. ①④⑤⑦⑨⑩ D. ②③⑥⑦⑧⑨⑩
5. 某同學家中的一棵蘋果樹,在蘋果成熟前由于某種原因損傷了部分樹皮,收獲時果實反而又大又好吃,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br />
A. 樹葉制造的營養(yǎng)物質向下運輸受阻而供給了果實
B. 沒有受傷的樹皮的運輸能力更強了
C. 木質部輸送給果實更多的水分
D. 木質部運輸有機物,損傷樹皮不影響果實的發(fā)育
6. 人體完成一個動作不僅依靠運動系統,還需要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完成一個動作的正常生理活動順序是( ?。?br />
①骨骼肌收縮???②肌肉附著的骨受到牽拉產生動作??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興奮。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②①③
7. 下列行為中,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br />
A. 猴子表演節(jié)目 B. 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
C. 鸚鵡學舌 D. 成年黑猩猩堆木箱摘香蕉
8. 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傳出神經受到損傷,而其它部分正常,當感受器受到刺激時將表現為( )
A. 失去感覺,但能運動 B. 失去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
C. 有感覺且能運動 D. 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9. 下列關于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所有的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中都是分解者
B. 細菌細胞不同于洋蔥細胞的主要結構特點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C. 細菌依靠芽孢進行繁殖
D. 將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敗變質,原因是低溫殺死了細菌等微生物
10. 學校里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引起了人們對學生用眼衛(wèi)生的高度關注。下面是眼球結構的示意圖,對眼球結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中國人的“黑眼珠”主要是由①虹膜決定的
B. 通過調節(jié)②瞳孔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處都能看清物體
C. 長時間近距離看書寫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狀體曲度過大,造成近視
D. 眼球內能成像的部位是⑥視網膜
11. 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的變化,心理也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學習、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問題。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br />
A. 經常與家長、老師交流思想,接受指導
B. 男、女同學互相幫助,集中精力學習
C. “我長大了,不用你們操心,少管我?!?br />
D.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12. 用達爾文進化學說的觀點來判斷下列敘述,其中正確的是( ?。?br />
A. 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的葉子,因此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
B. 青霉素的效果越來越差是病原體對青霉素選擇的結果
C. 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
D. 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里,它們的身體都產生了定向變異
13. 下列選項中,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
A. 皮膚和黏膜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 B. 抗體抵抗相應的病原體
C. 溶菌酶使病菌溶解 D. 吞噬細胞將病原體吞噬消化
14. 在你完成把食物送入口中這個動作時中,骨骼肌和關節(jié)活動的情況是( ?。?br />
A. 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肘關節(jié)彎曲
B. 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肘關節(jié)伸直
C. 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肘關節(jié)伸直
D. 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關節(jié)彎曲
15. 吸煙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吸煙( ?。?br />
A. 會導致脂肪肝、肝硬化 B. 很容易感染艾滋病
C. 使肺癌發(fā)病率急劇上升 D. 將損害人的大腦和心臟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16. 下面圖甲表示發(fā)生在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過程,圖乙為該植物葉肉細胞結構示意圖,請回答:
(1)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圖乙特有的結構是(數字表示)______。
(2)間作套種、合理密植是為了提高甲圖中過程[______]______的效率。
(3)植物生長、細胞分裂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自于甲圖中過程[______]______所釋放的能量;這一過程發(fā)生在乙圖的[______]______中。
(4)過程B的強弱受______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5)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首先進行的一項重要生理活動是______。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0分)
17. 為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在A、B、C、D四個培養(yǎng)皿內分別放入等量的紗布,在棉花上放25粒菜豆種子,然后將它們放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數日后記錄種子的萌發(fā)情況如表,請你回答問題:
裝置
A
B
C
D
場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溫度
24℃
24℃
24℃
24℃
紗布干濕狀態(tài)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
種子萌發(fā)情況
22粒
0粒
23粒
0粒
(1)對該同學的實驗設計進行分析,本實驗探究了______是否是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兩個環(huán)境條件。
(2)實驗C和D對照,變量是______。
(3)根據實驗A和實驗______的實驗結果判斷,光照不是菜豆種子萌發(fā)的必要環(huán)境條件。
(4)實驗設計中,實驗A和實驗______不能形成對照,原因是有兩個變量。
(5)實驗C中有2粒種子沒有萌發(fā),應從種子萌發(fā)的______條件尋找原因。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0分)
18. 如圖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食物網,請據圖回答問題:
(1)這個食物網中有______條食物鏈。
(2)如果昆蟲突然減少,食草鳥的數量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______。為什么?______。
(3)如果這個生態(tài)系統中的草受到了有毒化學物質的污染,那么這種有毒物質在哪種動物體內積累得最多______。
(4)此圖說明了生態(tài)系統中的______是沿著______流動的。
(5)該生態(tài)系統中未體現出非生物成分______和______。
19. 如圖是人體消化、呼吸、循環(huán)及排泄等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的A、B、C、D表示人體的幾大系統。①、②、③、④、⑤表示人體的某些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A系統內,完成①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其內含有的消化液有______。
(2)經過③過程,血液成分的主要變化是:由______變成______。
(3)在C系統中,血液流動的動力的器官是______;血液流動的管道是______;血液屬于______組織。
(4)在D系統內,血液流經腎臟時,主要通過______和______兩個過程形成尿液,進而將人體細胞產生的許多廢物排出體外。
(5)圖示中的排泄途徑共有______條。
20. 科學家們將男性、女性體細胞內的染色體進行整理,形成了下列排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______存在的,染色體由蛋白質和______兩種物質組成.
(2)根據染色體組成可以判斷,乙為______(填“男”或“女”)性的染色體組成.乙產生的生殖細胞中含有______條染色體.
(3)若甲、乙是一對夫婦,則甲產生的生殖細胞與乙產生的含有______染色體的生殖細胞結合,所生后代的性別表現為女性.
(4)這一對夫婦結婚后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生的第二個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在顯微鏡視野內觀察到的物像是“bpdq”,則載玻片上的實物為“bpdq,顯微鏡成倒像“bpdq”,旋轉180度后得到“bpdq”,故A正確;
B、下降顯微鏡鏡筒時,為了避免物鏡壓到玻片,損壞物鏡,所以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物鏡,故B正確;
C、調節(jié)反光鏡對光,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故C錯誤;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故D正確。
故選:C。
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顯微鏡倒立放大的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學生容易錯選A。
2.【答案】B
【解析】
解:小麥根尖的分生區(qū)細胞是植物細胞,人的小腸上皮細胞是動物細胞;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即②③⑤⑦。
故選:B。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理解掌握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qū)別和聯系。
3.【答案】D
【解析】
解:當一朵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情況:
所以,受精后子房將發(fā)育成果實,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受精卵發(fā)育成胚,受精極核發(fā)育成胚乳,可見D是錯誤的。
故選:D。
本題考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可結合雌蕊的受精圖與果實和種子的圖示進行分析。
明確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情況是解題的關鍵。
4.【答案】A
【解析】
解:人體食物中的蛋白質、糖類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后變成小分子的物質才能被吸收;而水、無機鹽和維生素是小分子的,不經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
?淀粉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后變成小分子的物質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脂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后變成小分子的物質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后變成小分子的物質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故選:A。
此題主要考查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有關知識點.
大分子的物質不溶于水,需要變成溶于水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
5.【答案】A
【解析】
解:“收獲時果實反而又大又好吃”說明果實中儲存了更多的有機物,也說明了樹葉制造的營養(yǎng)物質更多供給了果實。再從“損傷了部分樹皮”來看,由于向下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篩管在樹皮的韌皮部中也同時被割斷,這樣就是樹葉制造的營養(yǎng)物質向下運輸受阻而供給了果實。
故選:A。
植物都有導管和篩管,導管位于木質部,作用是把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輸送,篩管位于韌皮部,作用是把葉子光合作用產生的養(yǎng)分向根部輸送.
損傷了部分樹皮這和環(huán)剝的作用是一個原理,阻止了有機物的向下運輸.
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篩管位于韌皮部,作用是把葉子光合作用產生的養(yǎng)分向根部輸送.
6.【答案】A
【解析】
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人體內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是來自神經傳來的興奮,肌肉受刺激后就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因而產生各種動作。當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經受到損傷時,身體的這部分就可能會癱瘓,并且可能導致骨骼肌的萎縮。
故選:A。
此題考查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肌肉接受神經傳來的興奮,收縮,牽引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產生動作。
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jié)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7.【答案】B
【解析】
解:ACD、猴子表演節(jié)目、鸚鵡學舌、成年黑猩猩堆木箱摘香蕉,都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的學習行為;
B、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是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
?? 因此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
故選:B。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
(2)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特點.
8.【答案】D
【解析】
解: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受損,即使有適宜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沖動;但是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能通過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內的神經中樞,在經過脊髓的白質能上行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感覺。
故選:D。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解答時可以從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方面來切入.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熟記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
9.【答案】B
【解析】
解:細菌的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成形的細胞核,依靠分裂生殖,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為寄生或腐生,腐生細菌是生態(tài)系統中的分解者,可使食物腐敗變質。細菌需要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低溫只能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但不能殺死。
故選:B。
根據細菌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結構特點和冰箱的貯存原理進行分析回答。
本題考查了細菌的有關知識,關于細菌的結構特點是考試考查的重點內容。
10.【答案】D
【解析】
解:A、①虹膜里面有色素,東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藍眼睛”就是指它的顏色。不符合題意。
B、②是瞳孔,通過調節(jié)②瞳孔的大小可以使人看清明暗不同的物體。不符合題意。
C、長時間近距離看書寫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狀體的曲度過大,眼球的前后徑過長,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就形成了近視。不符合題意。
D、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因此形成圖象的部位是⑦視網膜。符合題意。
故選:D。
眼球的結構是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內膜,外膜由無色透明的④角膜和白色堅韌的⑤鞏膜組成;中膜由①虹膜、睫狀體和⑥脈絡膜組成;內膜是含有感光細胞的⑦視網膜;內容物由房水、③晶狀體、玻璃體組成。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識記時注意圖文結合。
11.【答案】C
【解析】
解:A、生活中常常會有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問題要經常與家長、老師交流思想,接受指導,A正確。
B、男、女同學互相幫助,集中精力學習,B正確。
C、青春期少年不能覺著自己長大了,就不想和家長交流,自行處理問題,C錯誤。
D、積極的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D正確。
故選:C。
青春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健康的度過,據此答題。
了解青春期心理的變化,遇到問題時選擇正確的做法,健康度過青春期。
12.【答案】C
【解析】
解:A、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的葉子,可以使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這種變異是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不能遺傳。因此長頸鹿的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不符合題意。
B、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細菌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青霉素時,把抗藥性弱的細菌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钕聛淼目顾幮詮姷募毦?,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時,又把抗藥性弱的細菌殺死,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真菌大多是抗藥性強的細菌。在使用同等劑量的青霉素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殺菌作用,導致青霉素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差。故不符合題意。
C、兔的保護色是長期與鷹的生存斗爭過程中形成的,鷹的銳利目光同樣是與兔的生存斗爭過程中形成的,兔不具有保護色便容易被鷹吃掉,鷹沒有銳利的目光就不易發(fā)現野兔,在長期的生存斗爭和相互選擇中,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符合題意。
D、變異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對變異起選擇作用,北極熊的體色是與環(huán)境一致的白色,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
此題考查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3.【答案】B
【解析】
解: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具有清掃異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白細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滅病原體的作用;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免疫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特異性免疫,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有防御作用,另一種是特異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為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皮膚和黏膜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屬于第一道防線;溶菌酶使病菌溶解,吞噬細胞將病原體吞噬消化屬于第二道防線,這些免疫都是人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功能,故屬于非特異性免疫;抗體抵抗相應的病原體,這種免疫是后天獲得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
故選:B。
本題考查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qū)分,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關鍵知道非特異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體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線,而特異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體的第三道防線.
14.【答案】D
【解析】
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收縮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在你完成把食物送入口中這個動作時中,此時處于屈肘狀態(tài),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關節(jié)彎曲。
故選:D。
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有骨、骨骼肌、關節(jié)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
解題時,特別是有關高等動物的運動和生理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拿自己做“模特”進行現場“實驗”,然后從中獲取信息達到解題的目的.
15.【答案】C
【解析】
解:香煙中含有1400多種成分。吸煙時產生煙霧里有40多種致癌物質,還有十多種會促進癌發(fā)展的物質,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種其它金屬化合物。一支煙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殺死一只小白鼠。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fā)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至20倍;更為嚴重的是,吸煙者還嚴重妨礙他人健康。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吸煙時對旁人的危害比對他自己還大。會導致脂肪肝、肝硬化主要是營養(yǎng)過剩,特別是糖類和脂肪過多造成的;艾滋病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因此吸煙不會感染艾滋病;煙霧中含有一氧化碳,長期吸煙會損害人的大腦和心臟。
故選:C。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吸煙的危害.解答時可以從吸煙對呼吸系統、對他人的危害、長期吸煙的危害方面來切入.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吸煙的危害.
16.【答案】1、2、4 ? C ? 光合作用 ? A ? 呼吸作用 ? 5 ? 線粒體 ? 光照強度、環(huán)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等(答對兩項即可得) ? (細胞核內)遺傳物質的復制
【解析】
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的過程。呼吸作用是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的過程。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的水份通過葉片上的氣孔蒸發(fā)到空氣中的過程。據此可知A是呼吸作用,B是蒸騰作用,C是光合作用。
(1)、動植物細胞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不同點是動物細胞無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2)、光合作用只植物子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的過程,合理的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
(3)、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線粒體里在氧氣的作用下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利用。
(4)、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的水份通過葉片上的氣孔蒸發(fā)到空氣中的過程,光照越強蒸騰作用越強,反之越弱,蒸騰作用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還可以增加大氣的適度,因此蒸騰作用受光照強度、環(huán)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等條件的影響。
(5)、細胞分裂首先進行的是細胞核一分為二,那么細胞核中遺傳物質就會被分開而減少,我們知道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恒定不變的,因此在細胞核分裂之前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必須完成復制加倍才能使得分裂后新形成的兩個新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原來細胞中的一樣。
故答案為:
(1)、1、2、4。
(2)、【C】光合作用
(3)、【A】呼吸作用;【5】線粒體
(4)、光照強度、環(huán)境溫度、空氣濕度等
(5)、細胞核內遺傳物質的復制
此試圖填空題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題目,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以及細胞的分裂和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有一定的難度要仔細作答。
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平時多做有關的題目練習。
17.【答案】水分、光照 ? 水分 ? C ? D ? 自身
【解析】
解:(1)由表分析可知溫度同在23℃下,這一條件為不變量,變量為水分和光照,所以可以推測,本實驗探究了水分和光照是否是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
(2)實驗A和B對照實驗C和D對照,變量為水分,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量的水分。
(3)實驗A和實驗C對照,唯一的變量為光照,實驗A在日光下種子萌發(fā),而實驗C在黑暗中種子也萌發(fā),因此根據實驗A和實驗C的實驗結果判斷,“光照不是菜豆種子萌發(fā)的必要環(huán)境條件”。
(4)“實驗設計中”,實驗A和實驗D不能形成對照,原因是有兩個變量:水分和光照。
(5)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具備了,沒有萌發(fā)的原因應該是自身的條件不具備,即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種子處于休眠期。因此“實驗A中有2粒種子沒有萌發(fā)”,原因可能是胚是不完整的、或胚已死亡、或種子處于休眠期。
故答案為:(1)水分、光照;
(2)水分;
(3)C;
(4)D;
(5)自身。
(1)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和對照試驗中變量的惟一性。
18.【答案】8 ? 先增加后減少 ? 大量的食草鳥終究會因草量不足而缺乏食物 ? 貓頭鷹 ? 物質和能量 ? 食物鏈和食物網 ? 陽光、空氣、水分等 ? 分解者
【解析】
解:(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中食物鏈共有8條。草→食草鳥→貓頭鷹,草→食草鳥→蛇→貓頭鷹,草→昆蟲→食蟲鳥→貓頭鷹,草→昆蟲→食蟲鳥→蛇→貓頭鷹,草→昆蟲→蜘蛛→食蟲鳥→貓頭鷹,草→昆蟲→蜘蛛→食蟲鳥→蛇→貓頭鷹,草→昆蟲→蜘蛛→蟾蜍→蛇→貓頭鷹,草→昆蟲→蟾蜍→蛇→貓頭鷹。
(2)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有捕食關系和競爭關系;在此食物網中如果昆蟲突然減少,因捕食者減少草的數量增多,食草鳥因食物增加,其數量增加;大量的食草鳥終究會因草量不足而缺乏食物,導致數量減少,因此食草鳥的數量將會先增加后減少。
(3)有毒化學物質會沿著食物鏈傳遞并逐漸積累富集,在食物鏈末端的高級消費者體內最多,因此貓頭鷹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
(4)在生態(tài)系統中,如食物鏈:草→食草鳥→貓頭鷹,食草鳥吃草,草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的物質和能量就進入了食草鳥的體內,貓頭鷹吃食草鳥,食草鳥體內儲存的物質和能量就到了貓頭鷹的體內。因此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5)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圖中草是生產者,各種動物是消費者,因此“要使該食物網成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需加的成分是陽光、空氣、水分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故答案為:(1)8條;
(2)先增加后減少;大量的食草鳥終究會因草量不足而缺乏食物
(3)貓頭鷹
(4)物質和能量;食物鏈和食物網
(5)陽光、空氣、水分等;
(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2)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3)在生態(tài)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
(4)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解答即可。
此題是一道有關生態(tài)系統的綜合題,重點是與生態(tài)系統有關的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生物的數量變化等問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
19.【答案】小腸 ? 腸液、胰液、膽汁 ? 靜脈血 ? 動脈血 ? 心臟 ? 血管 ? 結締 ?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3
【解析】
解:(1)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huán)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各種營養(yǎng)物質經小腸吸收后隨血液循環(huán)運往全身各處。小腸內含有腸液、胰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
(2)過程③是發(fā)生在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里的氧氣濃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氣向血液里擴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擴散,這樣,經過過程③之后,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3)C為血液循環(huán)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兩部分,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能夠自動節(jié)律性收縮,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血液具有營養(yǎng)、保護等功能,屬于結締組織。
(4)D為泌尿系統,其主要器官是腎臟,血液流經腎臟時,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體通過排尿將人體細胞產生的許多廢物排出體外。
(5)人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膚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圖示中②⑤⑥分別表示了人體的三條排泄途徑。
故答案為:(1)小腸;腸液、胰液、膽汁
(2)靜脈血;動脈血
(3)心臟;血管;結締
(4)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3
1、圖示中,A、B、C、D分別表示人體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huán)系統、泌尿系統。
2、①、②、③、④、⑤、⑥分別表示吸收、肺的通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排遺、排汗、排尿等人體的生理過程。
結合圖形熟練掌握人體的消化、呼吸、循環(huán)及排泄等生理活動是解題的關鍵。
20.【答案】成對 ? DNA ? 男 ? 23 ? X ? 50%
【解析】
解:(1)在圖中很明顯地就能看出在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兩種物質組成的.
(2)分析圖示可知:乙中的第23對染色體一條大、一條小,為XY染色體,因此乙圖表示男性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組成;甲圖中的第23對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體,即甲圖表示的是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組成.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彼此分離,分別進入兩個生殖細胞,因此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即23條.
(3)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兩條性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為男性.
(4)父親產生兩種精子分別是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母親只產生一種含X的卵細胞,兩種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當含X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fā)育成女孩,當含Y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產生的卵細胞發(fā)育成男孩,所以生男和生女的概率分別是1/2(或50%)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成對;DNA(或脫氧核糖核酸)
(2)男;23;
(3)X
(4)50%
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tài)、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對染色體在形態(tài)、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基本相同,稱為XX染色體,男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中,較大的一條命名為X染色體,較小一條稱為Y染色體.
解答此類題目點關鍵是熟記第23對是性染色體XX(女)或XY(男)以及性別的遺傳.
這是一份2022年遼寧省營口市中考生物試卷,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科學實驗題,綜合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遼寧省營口市2019年中考生物一模試卷(含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遼寧省營口市2019年中考生物一模試卷(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