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06 物質的推斷(測試)
一、選擇題
1.(2019?呼和浩特)某固體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xiàn)對其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白色沉淀中加過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
下列對原固體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兩種物質中至少有一種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答案】D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溶液,說明固體溶于水且能共存;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白色沉淀中加過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產生。由于硫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了硫酸鋇沉淀,硫酸鋇沉淀不溶于稀鹽酸;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了碳酸鋇沉淀,碳酸鋇沉淀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說明了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硫酸鈉和碳酸鈉。由于碳酸鈉能與硫酸銅、氯化鈣反應生成了沉淀,則固體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鈣、硫酸銅。通過上述實驗不能確定硝酸鉀是否存在,是可能存在的物質。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體成分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觀察選擇項,D正確。
故選:D。
2.(2019?仙桃)下列各組物質,不能按照關系圖(“→”表示反應一步完成)相互轉化的是( )
選項
物質
x
y
z
A
Mg(NO3)2
Mg(OH)2
MgSO4
B
K2SO4
KCl
KNO3
C
BaCl2
Ba(NO3)2
BaCO3
D
CaO
CaCl2
CaCO3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硝酸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氫氧化鎂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硫酸鎂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鎂,反應可以一步完成相互轉化,故A正確;
B、硫酸鉀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氯化鉀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鉀,硝酸鉀不會轉化成硫酸鉀,故B錯誤;
C、氯化鋇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硝酸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故C正確;
D、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鈣高溫生成氧化鈣,故D正確。
故選:B。
3.(2019?濰坊)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其中除了碳酸鈉以外,還可能含有硝酸鋇、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斷攪拌,固體部分溶解;②繼續(xù)向燒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斷攪拌,此時固體質量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段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固體部分溶解,無氣泡冒出
B.B→C段對應溶液pH逐漸變大
C.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
D.C點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硝酸、硝酸鈉、碳酸鈉、硝酸鋇
【答案】C
【解答】解:碳酸鈉和硝酸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和硝酸鋇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所以
步驟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斷攪拌,固體部分溶解,
步驟②:接著向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斷攪拌,所以固體中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
A、A→B段對應的反應是碳酸鋇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實驗現(xiàn)象是固體部分溶解,有氣泡冒出,故A錯誤;
B、B→C段對應溶液pH逐漸變小,故B錯誤;
C、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故C正確;
D、C點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硝酸、硝酸鈉、硝酸鋇,故D錯誤。
故選:C。
4.(2018?濰坊)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反應一步實現(xiàn),部分物質及條件已略去)。下列選項能實現(xiàn)圖示轉化的是( )
物質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C
CO
CO2
CaCO3
B
Na2CO3
NaOH
NaCl
CuCl2
C
Ca( OH)2
CaCO3
CO2
H2CO3
D
H2SO4
H2
Fe
Fe3O4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根據(jù)提供的物質和圖示可以看出,若乙是一氧化碳,丁是碳酸鈣,二者不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錯誤;
B、根據(jù)提供的物質和圖示可以看出,若丙是氯化鈉,則不能生成氯化銅,錯誤;
C、根據(jù)提供的物質和圖示可以看出,若乙是碳酸鈣,丁是碳酸,二者不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錯誤;
D、根據(jù)提供的物質和圖示可以看出,各物質能實現(xiàn)相互轉化,正確;
故選:D。
5. (2018?湖北咸寧)有三瓶無色無味的氣體X、Y、Z,它們分別是甲烷、氫氣、一氧化碳中的一種,分別點燃三種氣體,用干燥的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有水滴出現(xiàn),燃燒后分別向燒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只有Y和Z的燒杯內石灰水變渾濁。則X、Y、Z分別是( )
A. H2 CO CH4 B. CH4 CO H2 C. CO CH4 H2 D. CO H2 CH4
【答案】A
【解析】X和Z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有水滴出現(xiàn),說明Y是CO;只有Y和Z的燒杯內石灰水變渾濁,說明Z是CH4,故X是H2,故選A。
6.(2018?呼和浩特)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圖,通常甲為固態(tài)單質,乙、丙為兩種氣體,且所含元素種類相同,乙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丙能產生溫室效應
B.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
C.③的轉化只能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xiàn)
D.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多能產生溫室效應,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B、①②④三個轉化的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反應物是碳,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C、③的轉化只能通過和氧氣反應來實現(xiàn)錯誤,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正確,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C。
二、填空題
7.(2019?襄陽)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表示物質間存在著相應的轉化關系,“一”表示物質間能發(fā)生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未標出)。A、B、G、H、I中均含有同一種元素,且A為單質,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的水溶液呈藍色。請回答:
(1)C的化學式為 ;
(2)E所屬物質類別為 ?。?選填“單質”、“氧化物”、“酸”、“堿”、或“鹽”)
(3)寫出H→G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CO2;氧化物;CuSO4+BaCl2=BaSO4↓+CuCl2;
【解答】解:(1)A、B、G、H、I中均含有同一種元素,且A為單質,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D是碳酸鈣;G的水溶液呈藍色,因此G中含有銅離子;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水,因此B是氧化銅;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可以相互轉化,因為C是二氧化碳;故答案為:CO2;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氯化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鈣,因此F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E是水,屬于氧化物;故答案為:氧化物;
(3)H是硫酸銅,G是氯化銅,硫酸銅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銅,故答案為:CuSO4+BaCl2=BaSO4↓+CuCl2;
8.(2019?孝感)小倩同學將媽媽的智能手機屏幕解鎖圖形設置為如圖甲所示,圓圈內每個數(shù)字分別代表初中化學常見的種物質(“﹣”表示相連兩物質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條件省略)其中1為碳粉,7可用于工業(yè)上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等,1、2、3、5、7分別為不同類別的物質。請完成下列問題
(1)7代表的物質化學式為 ;
(2)1和2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類型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置換反應。
(3)5和7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 (任寫一個);
(4)小茹認為小倩設置的解鎖圖形太簡單,為她設置了如圖乙所示的解鎖圖。若8為氯化鋇,則6代表的物質類別為 (填字母)。
A.單質或酸
B.單質或氧化物或酸
C.單質或氧化物或酸或堿
D.單質或氧化物或酸或堿或鹽
【答案】(1)Na2CO3;(2)不一定;(3)Na2CO3+2HCl=2NaCl+H2O+CO2↑;(4)D。
【解答】解:(1)圓圈內每個數(shù)字分別代表初中化學常見的種物質,1為碳粉,7可用于工業(yè)上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等,所以7是碳酸鈉,1、2、3、5、7分別為不同類別的物質,碳會與二氧化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所以2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3可以是氫氧化鈉,5會與碳酸鈉、氫氧化鈉反應,所以5可以是鹽酸,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7代表的物質化學式為Na2CO3;
(2)1和2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類型可以是化合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
(3)5和7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4)小茹認為小倩設置的解鎖圖形太簡單,為她設置了如圖乙所示的解鎖圖。若8為氯化鋇,9可以是硫酸鈉、硫酸、硫酸銅,所以6代表的物質類別為單質或氧化物或酸或堿或鹽,故選:D。
9.(2019?濱州)A、B、C是初中化學中重點學習的物質,其中一種是單質,另兩種是由相同元素組成的氧化物,它們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省略)。
(1)若A是單質,B是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則B為 (填化學式),實驗室制取C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若C是單質,B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則B為 (填化學式),由A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CO,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H2O22H2O+O2↑。
【解答】解:A、B、C是初中化學中重點學習的物質,其中一種是單質,另兩種是由相同元素組成的氧化物,
(1)若A是單質,B是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所以B是一氧化碳,A可以是碳或氧氣,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轉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B為CO,實驗室制取C的反應是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C是單質,B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是水,C是氧氣,A會生成水或氧氣,所以A是過氧化氫溶液,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B為H2O,由A生成C的反應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
10.(2019?桂林)甲、乙、丙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三者之間的轉化也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反應。如圖是它們的轉化關系(“→”表示某一物質可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問題:
(1)若甲是一種紅色單質,則甲的化學式是 ,乙→丙的現(xiàn)象是 , 。
(2)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乙小18,則甲→乙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丙的物質類別是 (填“酸”、“堿”、“鹽”或“氧化物”)。
(3)若甲→乙的現(xiàn)象是產生大量白煙,則甲→乙的化學方程式是 ,檢驗乙中陰離子需要的試劑是 (填化學式)。
【答案】(1)Cu;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的顏色由無色逐漸變?yōu)樗{色;(2)化合反應;鹽;(3)NH3+HCl=NH4Cl;稀HNO3和AgNO3;
【解答】解:(1)紅色的單質學習過銅和紅磷,但是紅磷目前只學習了與氧氣的反應,得不到乙轉化丙,所以甲是單質銅,乙為氧化銅,丙氯化銅或硫酸銅,丙轉化甲,可用比銅活潑的金屬鐵置換出銅;故答案為:Cu;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的顏色由無色逐漸變?yōu)樗{色;
(2)甲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乙小18,假設甲和乙相差一個水分子,這時甲是CaO,乙是Ca(OH)2,丙可以為CaCO3,這沒有矛盾,假設成立;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屬于化合反應;CaCO3屬于鹽;故答案為:化合反應;鹽;
(3)甲→乙的現(xiàn)象是產生大量白煙,假設甲是氨氣,乙為氯化銨,檢驗氯離子用到了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丙可以是硝酸氨,硝酸銨轉化氨氣,可以加可溶性堿,沒有矛盾;故答案為:NH3+HCl=NH4Cl;稀HNO3和AgNO3;
11.(2019?云南)推理和判斷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1)A、B、C為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1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種元素,B、C組成元素相同,C的固體俗稱“干冰”,則B的化學式是 。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屬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為藍色,三種物質相互間發(fā)生的反應均為復分解反應,則A的化學式可能是 (寫出一個即可)。
③若A、B、C均為堿,其中B易溶于水,C難溶于水,寫出一個由B轉化為C的化學方程式 。
(2)只含一種雜質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鹽酸,過程如圖2所示。下列判斷合理的有 (填序號)。
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鈉
②圖中ab間(不含a、b兩點)滴入酚酞溶液變紅色
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無氣泡產生
④c點后溶液中的溶質不少于兩種
【答案】CO;CuO;2NaOH+CuSO4═Cu(OH)2↓+Na2SO4;①②③④。
【解答】解:(1)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種元素,B、C組成元素相同,C的固體俗稱“干冰”,則C是二氧化碳,故B是一氧化碳,B的化學式是CO,故填:CO。
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屬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為藍色,故含有銅離子,三種物質相互間發(fā)生的反應均為復分解反應,則A是氧化銅,故A的化學式是CuO,故填:CuO。
③若A、B、C均為堿,其中B易溶于水,C難溶于水,則C可能是氫氧化銅,則由B轉化為C的化學方程式可以是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僧催化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故填:2NaOH+CuSO4═Cu(OH)2↓+Na2SO4。
(2)只含一種雜質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鹽酸,開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變,最后減少到一定程度不變;
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鈉,正確,因為是硫酸溶液,二者不能共存;
②ab過程中沉淀不變,說明加入的鹽酸與生成的可溶性堿反應,故圖中ab間(不含a、b兩點)滴入酚酞溶液變紅色,正確;
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為不是生成的碳酸鹽沉淀,故無氣泡產生,正確;
④c點后溶液中含有與鹽酸反應生成的鹽,有鹽酸與剩余的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的鹽,還可能有剩余的鹽酸,故溶質不少于兩種,正確;
故填:①②③④。
12.(2019?阜新)A~F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A、C是碳的兩種氧化物,B是紅棕色的粉末,D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物質間的相互關系如圖(“一”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1)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反應②由C→E的轉化在自然界中可通過 實現(xiàn)。
(3)如果F為稀硫酸反應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填物質名稱),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4)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3CO+Fe2O32Fe+3CO2;(2)光合作用;
(3)硫酸亞鐵,置換反應;(4)C+CO22CO。
【解答】解:(1)A~F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D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所以D是鐵,B是紅棕色的粉末,B會轉化成鐵,所以B是氧化鐵,A、C是碳的兩種氧化物,A會與氧化鐵反應,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E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轉化,所以E是氧氣,F(xiàn)會與氧化鐵、鐵反應,所以F是酸,可以是鹽酸,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反應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2Fe+3CO2;
(2)反應②由C→E的轉化在自然界中可通過光合作用實現(xiàn);
(3)如果F為稀硫酸,反應③是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所以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硫酸亞鐵,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4)反應④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CO22CO。
13.(2018?陜西)現(xiàn)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鉀、氫氧化鈉、硝酸鈉和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學通過觀察顏色認為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他是根據(jù)物質的 性質得出該結論的。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方法不能確定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
(2)他們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寫出生成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
②通過以上實驗不能確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
③加入過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
【答案】(1)物理;(2)①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硝酸鈉;③排除硫酸根離子的干擾或排除硫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干擾;(合理即可)
【解答】解:(1)甲同學通過觀察顏色認為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他是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得出該結論的;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方法不能確定該粉末中不含硫酸銅;
故答案為:物理;
(2)白色粉末加足量水生成藍色沉淀,是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配平即可;在濾液B中加入硝酸銀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說明一定有氯化鉀,硝酸鈉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加入過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離子的干擾或排除硫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干擾;故答案為:①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硝酸鈉;③排除硫酸根離子的干擾或排除硫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干擾;(合理即可)
14.(2019?福建)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或其溶液)儼然是滑冰賽道上參加接力比賽的“運動員”,相鄰“運動員”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已知:五種物質分別是Fe、HCl、NaOH、CaCO3和CuCl2中的一種,其中,甲是單質,丁與戊反應產生的氣體可以熄滅終點的火炬。
(1)甲能分別與另四種物質中的 、 反應(寫化學式)。
(2)丁與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丙與丁的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4)若把無機物按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進行分類,無機物X的類別不同于上述五種物質,如果用X替換戊,它也能與丁反應生成一種生活中常用的液態(tài)滅火劑,X是 (寫一種)。
【答案】(1)HCl、CuCl2;(2)CaCO3+2HCl=CaCl2+H2O+CO2↑;(3)復分解反應;(4)CuO。
【解答】解:(1)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或其溶液),相鄰“運動員”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五種物質分別是Fe、HCl、NaOH、CaCO3和CuCl2中的一種,甲是單質,所以甲是鐵,丁與戊反應產生的氣體可以熄滅終點的火炬,所以丁與戊是碳酸鈣和鹽酸中的一種,鐵會與氯化銅反應,所以乙是氯化銅,氯化銅會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丙是氫氧化鈉,丁就是鹽酸,戊就是碳酸鈣,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甲能分別與另四種物質中的HCl、CuCl2反應;
(2)丁與戊的反應是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丙與丁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
(4)若把無機物按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進行分類,無機物X的類別不同于上述五種物質,如果用X替換戊,它也能與丁反應生成一種生活中常用的液態(tài)滅火劑,X是CuO。
15.(2019?岳陽)A、B、C、D、E、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按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分類,它們分別屬于其中的四類物質。它們相互轉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省略)。已知:A物質由三種元素組成,其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F為一種紅色固體:D、F屬同一類物質,C、E屬同一類物質。請回答:
(1)C與D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
(2)A的化學式為 ;
(3)A與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置換反應;(2)H2SO4;(3)CuO+H2SO4=CuSO4+H2O。
【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按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分類,它們分別屬于其中的四類物質,A物質由三種元素組成,其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F(xiàn)為一種紅色固體,所以F是銅,D、F屬同一類物質,C、E屬同一類物質,D和C反應生成銅,所以C是銅的鹽溶液,A和B反應會生成C,所以A是硫酸,B是氧化銅,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所以C是硫酸銅,D可以是鐵,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所以E是硫酸亞鐵,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C與D的反應是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基本類型為:置換反應;
(2)A的化學式為H2SO4;
(3)A與B的反應是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uO+H2SO4=CuSO4+H2O。
16.(2018?錦州)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間的相互關系。其中A、B、C、D、E是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E、F的類別相同,C、M的組成元素相同,C呈固態(tài)時俗稱“干冰”。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fā)生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寫出M的一種用途 。
(2)寫出B的化學式 。
(3)寫出F→D的化學方程式 。
(4)寫出E→D的實驗現(xiàn)象 。
(5)圖示相互關系中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答案】(1)冶煉金屬;(2)H2SO4;(3)Na2SO4+Ba(OH)2=BaSO4↓+2NaOH;
(4)生成白色沉淀;(5)分解反應。
【解答】解:(1)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間的相互關系,其中A、B、C、D、E是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E、F的類別相同,C、M的組成元素相同,C呈固態(tài)時俗稱“干冰”,所以C是二氧化碳,M是一氧化碳,E會與二氧化碳相互轉化,所以E是碳酸鈉,D是氫氧化鈉,F(xiàn)是硫酸鈉,B是硫酸,A是活潑金屬,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出M的一種用途是:冶煉金屬;
(2)通過推導可知,B的化學式是:H2SO4;
(3)F→D的反應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2SO4+Ba(OH)2=BaSO4↓+2NaOH;
(4)E→D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實驗現(xiàn)象為:生成白色沉淀;
(5)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氫氧化鈣和碳酸鈉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鹽酸和活潑金屬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所以圖示相互關系中沒有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17.(2018?北海)已知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相鄰兩物質都可以發(fā)
生化學反應,分別生成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部分生成物已經略去),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B為殺菌劑波爾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藍色;C為應用最廣泛的金屬;丙為氯化物。
(1)B的化學式是 ;A所屬的物質類別是 。
(2)B的溶液與C反應后,溶液的質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A與B反應的基本類型屬于 。
【答案】(1)CuSO4;堿(2)減小(3)Fe+2HCl=FeCl2+H2↑;復分解反應。
【解答】解:B為波爾多液的主要成分,且其溶液呈藍色可推出B為CuSO4,C為應用最廣泛的金屬,則C為Fe,由丙為氯化物可知D為酸,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則D為HCl,A為堿。根據(jù)反應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溶液質量減?。籆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A與B的反應為鹽和堿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18.(2018?天津)酸、堿、鹽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
(1)化學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稀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氯化鋇五瓶無色溶液,現(xiàn)將其任意編號:A、B、C、D、E,然后兩兩組合進行實驗,其部分現(xiàn)象如表(微溶物視為可溶物):
實驗
A+B
A+C
A+D
B+C
現(xiàn)象
產生氣體
產生沉淀
產生沉淀
產生沉淀
①寫出溶液B、C中溶質的化學式:B ,C 。
②寫出溶液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其主要化學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問題:
①X的化學式為 。
②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l0g充分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為6.9g,則原混合物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質量比為 (寫最簡比)。
【答案】①NH4Cl;②4:21;
【解答】解:(1)根據(jù)題目給出的信息:A+B產生氣體,因此A、B是稀硫酸和碳酸鈉中的一個,A+C、A+D都產生沉淀,因此A是碳酸鈉,B是稀硫酸; B+C產生沉淀,因此C是氯化鋇,D是氫氧化鈣,那么剩余的是E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配平即可;故答案為:①H2SO4;BaCl2;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的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相等,NaCl+H2O+NH3+CO2=NaHCO3↓+X中,X是氯化銨;
②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H2O+CO2的質量=l0g﹣6.9g=3.1g;設原混合物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2NaHCO3Na2CO3+H2O+CO2↑
2×84 18+44
x 3.1g
x=8.4g;
因此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10g﹣8.4g=1.6g;
則原混合物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質量比=1.6g:8.4g=4:21;
故答案為:①NH4Cl;②4:21;
19. (2018?江蘇泰州)A~I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A與B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該反應在工業(yè)上口可用于冶煉金屬,A和C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氣體,D在氣體E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B.
(1)固態(tài)C的俗名是_________,實驗室區(qū)分氣體A和C的液體試劑為_______________。
(2)E、F的化學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
(3)A+B—→ C+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D+F→G+H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
(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氣泡產生,同時生成G,則濾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I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答案】 (1)干冰 (2)澄清石灰水 (3) O2 (4) CuSO4 (5) 4CO+Fe3O4 4CO2+3Fe (6) 置換反應 (7) Cu、Fe (8) HCl或H2SO4
【解析】A與B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C和D,該反應在工業(yè)上口可用于冶煉金屬,A和C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氣體,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在氣體E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B,B是四氧化三鐵,D是鐵,E是氧氣,F(xiàn)是硫酸銅,G是硫酸亞鐵,I是鹽酸或硫酸。(1). 固態(tài)C的俗名是干冰,實驗室區(qū)分氣體A和C的液體試劑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E、F的化學式分別為O2 、CuSO4。(3)A+B→ C+D的化學方程式為 Fe3O4+4CO高溫3Fe+4CO2 ,D+F→G+H的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F(xiàn)e+CuSO4=Cu+FeSO4,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氣泡產生,同時生成G,則濾渣的成分是Cu和Fe,有氣泡產生說明鐵與稀溶液反應產生了氫氣,鐵比銅活潑,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I的化學式為HCl或H2SO4。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壓軸題 專題06 物質的推斷(測試)(原卷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壓軸題 專題06 物質的推斷(測試)(解析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壓軸題 專題06 物質的推斷(測試)(教師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