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含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1.下列各項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是( ?。?/span>A.日食時,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呈弧形B.鉛筆在籃球表面前移時筆尖先消失C.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D.地球儀上每一條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2.下列現(xiàn)象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的是(  )A.遠去的物體,看著會逐漸變小B.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是球體C.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桅桿比船身先出現(xiàn)D.月食發(fā)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形3.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現(xiàn)象是(   A.太陽東升西落B.麥哲倫航海C.在衛(wèi)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D.大海中帆船在遠處逐漸消失的過程4.每周三下午第四節(jié)是某中學的社團活動課。在課堂上科技社的社員們在對地球的相關知識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正確的是(  )小黃認為:中國古人對天地的認識是天圓地方的觀點。小洪認為: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小吳認為: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小張認為: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小徐認為: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所以有科學家把它戲稱為七巧板小方認為:全球的這些板塊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斷地發(fā)生著碰撞和張裂。小芮認為: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與雞蛋非常相識,也分為三層。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⑦5.地球是一個球體,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人類對它的認識卻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地平一地圓一地球,直到20世紀人造衛(wèi)星拍攝了地球的照片,才得以確證。以下觀點中你認同的是(  )A.人類認識地球從地平地圓,全憑自己的想象B.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是鉛筆在籃球上移動,看到的長度逐漸變短C.合適的技術和工具的使用或改進是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D.直到衛(wèi)星照片的成功拍攝,人們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6.每周三下午第四節(jié)是某中學的社團活動課。在課堂上科技社的社員們在對地球的相關知識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正確的是( ?。?/span>①A認為:中國古人對天地的最初認識是天圓地方的觀點②B認為: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③C認為: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屬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之一,但不能說明地球一定是球體④D認為: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⑤E認為: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所以有科學家把它戲稱為七巧板⑥F認為:全球的這些板塊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斷地發(fā)生著碰撞和張裂⑦G認為: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與雞蛋非常相似,也分為三層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⑦7.人類首次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事件是 (  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B.人造衛(wèi)星上天C.鄭和下西洋 D.人類登上月球8.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過程。下列選項中最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是(  )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B.多張在天宮空間站上不同角度拍攝的地球照片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9.下列現(xiàn)象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是( )A.天是圓的B.遠去的帆船總是船身先消失C.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船身先出現(xiàn)D.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邊緣總是呈弧形10.在科學研究或?qū)W習中,常因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要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模擬實驗。下列事例中,不屬于模擬實驗的是(    A BC D11.觀察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的是( ?。?/span>A.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 B.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橢球體C.很圓的球體 D.地球上茂密的森林12.神舟九號宇航員在太空中暸望地球,能夠感受到或看到的是(    A.地球是不規(guī)則的球體,上面有無數(shù)根的經(jīng)線和緯線B.地球的地軸和兩極C.地球的海洋面積遠遠大于陸地面積D.義烏境內(nèi)德勝巖山脈的走向 二、填空題13.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漫長的歲月中,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和發(fā)展,為了了地球的形狀和內(nèi)部結構,小科進行了以下的研究:1)為了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小科收集了以下證據(jù):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地球儀所示的地球是個球體;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麥哲倫航海;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判斷其中能作為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______(填序號)。2)小科通過學習,知道了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主要是______(填序號)。將巖石圈分成六大板塊;板塊是不斷運動的;相鄰的板塊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3)下圖中有、、、四條登山路線,從地形角度考慮,小科登山最困難的路線是_______(填序號)。14.為了證明地球是球體,小陸收集了以下證據(jù):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地球儀所示的地球是個球體;月食時,月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麥哲倫航海;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請判斷其中不能作為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________________。15.在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實驗時,人們常用模型或模仿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分析下列模擬實驗,回答問題:1)如圖甲,把籃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視線上,把鉛筆的筆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B和由CD移動。通過此模擬實驗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解釋海面上遠航的船只,船身比桅桿___________(填)消失。2)如圖乙,用鋁盆、海綿、蠟燭和水等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該實驗模擬的是地殼運動中的板塊___________(填碰撞張裂)現(xiàn)象。實驗中水流模擬的巖漿,主要存在于地球內(nèi)部的地慢中,圖丙中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16.列舉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事例:1)遠去的帆船總是_____先消失,_____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遠;4_____食時被蝕部分總是成弧形;5_____環(huán)球航行。6)從衛(wèi)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 三、簡答題17.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可以模仿研究對象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稱為模擬實驗。分析下列實驗并回答問題:1)把籃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視線上。把鉛筆的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B和由CD移動,如圖1,觀察鉛筆長度和鉛筆頭隨位置的變化而發(fā)生的變化。通過此模擬實驗,我們可以知道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如圖2,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個山谷模型,在坡面上灑較多的水,泥沙將會從B處滑落,并在A處沉積。此現(xiàn)象模擬的地質(zhì)災害是___________。3)圖3是教材上的兩個實驗活動,目的是模擬___________4)圖4中是老師上課時演示的兩個實驗:甲是芝麻和黃豆的混合實驗,乙是酒精和水混合的實驗,其中屬于模擬實驗的是___________。18.每周四下午第78節(jié)是某中學的社團活動課。在活動課上,科學拓展社的同學對地球的相關知識展開了熱烈的討論。1)下列觀點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同學1認為: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B.同學2認為:月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C.同學3認為: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D.同學4認為: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所以有科學家把它戲稱為七巧板。E.同學5認為:全球的這些板塊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斷地發(fā)生著碰撞和張裂。F.同學6認為: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解決了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2)下列各種現(xiàn)象或事件中,不能作為地殼運動證據(jù)的是_______(填序號)A.華山的懸崖峭壁上發(fā)現(xiàn)大片彎曲、斷裂的巖層    B.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大量海洋生物化石C20085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災害 D201087日,甘肅舟曲發(fā)生特大泥石流災害
參考答案:1C【詳解】日食是月球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而產(chǎn)生的一種現(xiàn)象,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是月球的形狀,不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A選項錯誤。鉛筆在籃球表面前移時筆尖先消失,這是地球是球體的一個模擬實驗,不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B選項錯誤。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C選項正確。人類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按照一定比例將其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上每一條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不可以作為支持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D選項錯誤。故選C。2A【詳解】A、遠去的物體,看著會逐漸變小,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故A符合題意。B、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是球體,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故B不符合題意。C、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桅桿比船身先出現(xiàn),說明海面不是一個平面,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故C不符合題意。D、月食發(fā)生時,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月食發(fā)生時陰影部分的輪廓是圓弧形,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A【詳解】月食、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衛(wèi)星照片、在海邊觀看船帆和登高望遠等都是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造成的現(xiàn)象,故選A。4D【詳解】中國古人對天地的認識是天圓地方的觀點,正確。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正確。亞里士多德多次觀察月食時,發(fā)現(xiàn)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地球是個球體,所以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正確。日食時日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只能證明月球是球體,不能證明地球是圓的,錯誤。板塊的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巖石圈好像一整塊拼好的七巧板,而全球是由六大板塊組成,所以,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錯誤。全球的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fā)生碰撞和張裂,并非漂浮在海洋上,錯誤。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地幔、地殼;雞蛋的內(nèi)部結構由外到內(nèi)為:蛋殼、蛋白、蛋黃,所以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與雞蛋非常相似,也分為三層,正確。所以正確的觀點是:①②③⑦,錯誤的是:④⑤⑥。故選D。5C【詳解】A、地平到地圓是通過桅桿的消失等現(xiàn)象中得出的,A錯誤。B、鉛筆在籃球上移動是一個模型實驗,并不能說明地球是圓的,只能說明籃球是圓的,B錯誤。C、通過技術和工具的改進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更加全面,C正確。D、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后人們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體,D錯誤。故選C。6D【詳解】古時候的人們,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 例如,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故  說法正確。 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的原因是地球是一個球體,故  說法正確。 當月球進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將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現(xiàn)象,所以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屬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jù)之一,但由于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大,看不到整個地球的形狀的影子,所以不能說明地球一定是球體,故  說法正確。 日食是月球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而產(chǎn)生的一種現(xiàn)象,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是月球的形狀,不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故 說法錯誤。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巖石圈好像一整塊拼好的七巧板。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七巧板叫做板塊。它們是被海嶺、海溝和巨大的山脈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fā)生碰撞和張裂。故⑤⑥說法錯誤。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與煮熟的雞蛋很相似,地球由外向內(nèi)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故說法正確。 D選項正確,ABC選項錯誤。故選D。7A【分析】根據(jù)地球是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進行分析解答。【詳解】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麥哲倫航行首先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故選A。8B【詳解】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都是從側面說明地球是個球體,但是最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是多張在天宮空間站上不同角度拍攝的地球照片,這樣人們可以直觀的看到地球的形狀。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是地球是個球體的模擬實驗,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故選B9B【詳解】A. 天圓地方的說法是錯誤的,故A項錯誤;B. 遠去的帆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故B項正確;C. 遠處駛來的船總是桅桿先出現(xiàn),故C項錯誤;D. 月食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日食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故D錯誤。10B【分析】模擬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觀察,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模擬實驗是科學實驗的一種基本類型,科學實驗的常見的實驗類型有比較實驗、析因?qū)嶒?、模擬實驗、判決實驗等。【詳解】A、圖中膠紙將木板粘合拼在一起,與此同時向兩邊拉扯,可以形象生動地模擬演示板塊張裂的模樣,屬于模擬實驗,A不符合題意;B、汶川地震和冰島火山的圖片,并沒有模擬實驗場景,不屬于模擬實驗,B符合題意;C、籃球表面鉛筆的末端最先消失,長度也變短;在木板表面鉛筆的末端不會消失,而且長度 也不會改變,這是因為籃球是圓的,木板表面是平的,這形象生動的模擬了地球的形狀,C不符合題意;D、泥石流的形成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松散物質(zhì);短時間內(nèi)有大量的水源,因此圖片中的實驗形象地模擬泥石流成因的實驗,屬于模擬實驗,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板塊構造學說,地球的形狀,地殼變動,泥石流形成的模擬實驗,要求學生識記掌握。11A【分析】此題考查地球儀與地圖。【詳解】地球是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近似球形的星球。故選A。12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的有關內(nèi)容,試題難度一般。【詳解】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經(jīng)線、緯線、地軸、兩極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人們?yōu)榱搜芯康厍蚨藶閯澐值模?/span>AB錯誤;義烏境內(nèi)德勝巖山脈的走向因為距離面積較小,所以在太空中無法識別,D錯誤;神舟九號宇航員在太空中嘹望地球,能夠感受到或看到地球的形狀和海陸分布的狀況,地球的海洋面積是遠遠大于陸地面積的,故C正確。13     ①④⑤⑥     ①②    【詳解】(1)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只能證明月球是球體;地球儀是人們依據(jù)地球的形狀制得的,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故填:①④⑤⑥。2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分成六大板塊,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板塊是不斷運動的,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板塊運動方式有碰撞擠壓和張裂拉伸,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故填:①②。3)比較①②③④四條路線處的等高線,處等高線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困難。14②③【分析】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能證明其是球體的證據(jù)有: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麥哲倫航海;人造衛(wèi)星給地球拍攝的照片。【詳解】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有: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麥哲倫航海。人造衛(wèi)星給地球拍攝的照片。這些都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等,而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僅能證明月球為球體,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地球儀所示的地球是個球體也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故其中不能作為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jù)是②③。【點睛】掌握能證明地球是球體顯示出的相關現(xiàn)象是解題的關鍵。15         張裂     【詳解】(1)根據(jù)圖甲可知,鉛筆的下端先消失。通過此模擬實驗的實驗結果,可知海面上遠航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2)如圖模擬地球板塊的實驗,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該實驗模擬的是板塊的張裂運動。地球內(nèi)圈從外到內(nèi)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圖中表示地幔的是。16     船身     桅桿         麥哲倫(哥倫布)【詳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 [1][2]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能證明地球是球形;[3]月食時被蝕部分總是成弧形,證明地球是球形;[4]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也能證明地球是球形;17     地球是球體(海平線是弧形)     泥石流     板塊的碰撞和張裂    【分析】模擬實驗是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采取模擬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詳解】(1)鉛筆長度一定,當鉛筆沿木板運動時,我們看到的長度是相同的。但沿籃球運動時,我們看到長度是減小的,通過此模擬實驗,我們可以知道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的原因是:地球是球體。2)用松散泥土堆積是模擬破壞的植被,在坡面上灑較多的水,泥沙將會從B處滑落,并在A處沉積,此現(xiàn)象模擬的地質(zhì)災害是泥石流。3)兩本書向中間擠壓會造成中間部分變形彎曲,目的是模擬板塊的碰撞和張裂。41L芝麻與1L黃豆混合,總體積小于2L,芝麻和黃豆分別代表不同物質(zhì)的分子,模擬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所以屬于模擬實驗的是甲。18     ABF     D【詳解】(1[1]A.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地球是一個球體,故A正確。B.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故B正確。C.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不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故C錯誤。D.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故D錯誤。E.全球的這些板塊既包括陸地,也包括海洋,并相互不斷地發(fā)生著碰撞和張裂,故E錯誤。F.海底擴張學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解決了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問題,故D正確。故選ABF。2[2]ABC.華山的懸崖峭壁上發(fā)現(xiàn)大片彎曲、斷裂的巖層、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和20085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災害,證明地殼在不斷變動的,故ABC不符合題意。D201087日,甘肅舟曲發(fā)生特大泥石流災害,這是地質(zhì)災害,與地殼變動無關,故D符合題意。故選D。 

相關試卷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地震(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地震(含解析),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探究題,簡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火山(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火山(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探究題,簡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氣溫(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專題復習 氣溫(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探究題,簡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