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 地球的運動

知識梳理

知識點1.地球自轉

1.地球繞著 地軸 旋轉

從地軸北端或北極上方觀察,地球(逆時針) 方向旋轉。
從地軸南端或南極上方觀察,地球(順時針) 方向旋轉。
2. 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3.地球自轉周期: 1日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太陽日:24時
地球自轉真正周期:23時56分4秒
4.自轉的速度(角速度-----線速度)
角速度----------- 地球本體繞通過其質心的旋轉軸自西向東旋轉的單位時間內繞過的角度,一般用ω表示。全球各地的角速度約為15度/小時。?
線速度-------------- 一點在單位時間內所轉動的弧線長。單位用米/秒表示。這個弧線長和地球緯線的方向是一致的。線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緯度及測點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點,線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點,在赤道上線速度最大,兩極最小。
5.晝夜更替
產生原因:地球不發(fā)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轉。2.周期:1個太陽日,即24小時
注意:根據地球自轉的方向,由夜半球向晝半球過渡的為晨線,由晝半球向夜半球過渡的為昏線。如下圖為晨線
晝半球太陽高度角大于0;夜半球太陽高度角小于0;晨昏線等于0。

6.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沿地表水平 運動物體偏轉
(1)在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無偏向。
(2)地球自轉偏向力對風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運動都有影響。如北半球的河流對右岸沖刷顯著, 南半球的河流對左岸沖刷顯著。

偏轉的意義
對氣流(風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動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7.地方時 ----------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
(1)產生原因:地球自西向東不停地自轉,不同經度的地方,時刻便產生了差異 ,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 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東邊地點的時刻較早,西邊地點的時刻較晚。
①某地地方時=已知地地方時4分鐘×兩地經度差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用“-”;兩地同在東(西)半球,則兩地經度差為經度數之差(大數減小數),兩地各在東、西半球,則兩地經度差為經度數之和。
②某地經度=已知經度±(1°/4分鐘)×兩地地方時差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用“-”;兩地同在東(西)半球,則兩地地方時差為時區(qū)數之差(大數減小數),兩地各在東、西半球,則兩地地方時差為時區(qū)數之和。
(2) 時區(qū)的劃分:
國際規(guī)定,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占15個經度——時間區(qū)域
區(qū)時的計算(由于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同一條緯線上,東邊的地點總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東早西遲是計算區(qū)時的關鍵)。
所求區(qū)時=已知地區(qū)時±兩地相隔時區(qū)數
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邊用“-”。
②根據已知經度推算時區(qū)時,用已知經度除以15°,余數小于7.5,則時區(qū)數為所得整數;余數大于7.5,則時區(qū)數為所得整數加1。
③兩地同在東(西)半球,則兩地相隔時區(qū)數為時區(qū)數之差(大數減小數),兩地各在東、西半球,則兩地相隔時區(qū)數為時區(qū)數之和。
④區(qū)時計算結果大于24,則該數值減去24、原日期加一天即得所求;區(qū)時計算結果小于0,則該數值加上24、原日期減一天即得所求。
8.國際日期變更線
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1884年的國際經度會議,還規(guī)定了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并把這條分界線叫作“國際日期變更線”,現改稱“國際日界線”。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從這里開始。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的區(qū)時相同,但是日期相差一天,即東十二區(qū)比西十二區(qū)早一天。


知識點2.地球的公轉

1.公轉的方向和周期
公轉的定義: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
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年,約為365天。

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并且地軸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公轉的軌道面是橢圓形。
2.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隨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分布因時因地而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來描述。晝夜長短反映日照時間的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反映太陽輻射的強弱。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晝夜長短產生的原因
晨昏線把所經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晝弧和夜弧不等長。如果晝弧比夜弧長,則白晝長、黑夜短;反之,則黑夜長、白晝短。
(2)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與晝夜長短的狀況

日期
太陽直射點
位置
晝夜長短情況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四周
北半球夏至日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
區(qū)出現極晝,南極圈
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
極夜
北半球冬至日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
區(qū)出現極夜,南極圈
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
極晝
春分日、秋分日
赤道
晝夜等長
晝夜等長
晝夜等長
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
晝>夜,緯度越
高,晝越長,夜
越短
晝<夜,緯度越
高,晝越短,夜
越長
北極附近出現極晝,
南極附近出現極夜
秋分日至次年春
分日(北半球冬
半年)
南半球
晝<夜,緯度越
高,晝越短,夜
越長
晝>夜,緯度越
高,晝越長,夜
越短
北極附近出現極夜,
南極附近出現極晝

(3)正午太陽高度
①定義
特指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
②變化規(guī)律
隨緯度不同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
a.正午太陽高度就緯度分布而言,春分日和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方降低;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降低。
b.就季節(jié)變化而言,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緯度帶,正午太陽高度夏至日達最大值,冬至日達最小值;在南回歸線及其以南的緯度帶,情況正好相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各地,每年受到太陽直射兩次。
(4)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已知某地地理緯度和某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可以求出該地該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其公式為H=90°一緯度差。(H表示所求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緯度差指所求地點的地理緯度與當日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之間的差值。就南、北半球而言,如果所求點與直射點在同一半球,緯度差為二者中數值大的減去數值小的;如果在不同半球,則二者緯度值相加。)
例如,根據公式我們可以求出北京(40°N)冬至日與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
夏至日:
(5)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推算緯度
根據公式“H=90°-某地緯度與直射點緯度的緯度差”計算。正午太陽
高度H、當地地理緯度和直射點緯度三者,任知其二,就可計算出第三個
確定地方時
當地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時(太陽位于上中天位置),為當地
正午,地方時為12時
確定房屋朝向
①房屋的設置應該盡量多地獲取陽光照射,因此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
由于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多朝南;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由于正午
太陽位于北方,房屋多朝北;②為了保證居住區(qū)街道兩側建筑物都有較
好的日照條件,城鎮(zhèn)街道宜與子午線呈30°~60°的夾角
推算樓間距
①一般情況下,相同高度的樓房,緯度越低,一年中正午時的最長影子
越短,樓間距越小;②若某地某樓高為h,與其背陰一側房屋的樓間距
為L,該地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小值為H,若要保證一樓全年正午
的采光,樓間距至少需要L=h×cotH
太陽能熱水器合理
安裝角度
①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應盡量與正
午太陽光線垂直,以提高熱水器的集熱效率;②熱水器集熱板與水平面
之間的夾角α=90°-H(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判斷山地自然帶在
陽坡、陰坡的分布
高度
一般情況下,同一山體,陽坡得到的太陽光熱多,陰坡得到的太陽光熱
少,因此同一高度,陽坡溫度較高,陰坡溫度較低,從而影響到自然帶在
陽坡和陰坡的分布高度
知識點3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稱為太陽赤緯角或黃赤大距。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赤交角約為23°26'。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它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qū)分的根本原因

1.黃赤交角的概念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叫黃道面,通過地心與地球自轉軸垂直的平面叫赤道面,它們之間的夾角稱為黃赤交角
2.黃赤交角的數值
黃赤交角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視為定值,目前是23°26'
黃赤交角的度數= 南北回歸線的度數
板圈的度數=九十度- 黃亦交角的度數
3.四季更替
原因:地球公轉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地區(qū)差異:低緯度地區(qū),全年皆夏,沒有真正的冬季,季節(jié)更替不明顯;高緯度地區(qū),全年皆冬,沒有真正意義的夏季,季節(jié)更替也不明顯;中緯度地區(qū),四季更替最為明顯。
4.五帶的劃分

注意:熱帶有太陽直射現象,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1)太陽直射赤道時,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日期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2)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晨昏線與極圈線相切,并且北極圈及以北出現極晝現象,日期為6月22日。
(3)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晨昏線與極圈線 相切,并且南極圈及以南出現極晝現象,日期為12月22日。
(4)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5)太陽光線始終與晨昏線垂直。
5.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見下表)
項目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示意圖


方向
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
順時針。
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周期
(1)自轉360°,23時56分4秒,為一恒星日。
(2)晝夜更替周期為24小時,為一太陽日。
(1)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2)回歸年,太陽直射點移動一個周期,365天5時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極點為0外,其它各點均相等,為15°/小時。
(2)線速度,自赤道向極點逐漸減小為0。
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慢。
重難點詳解

晨昏線在解答地球運動問題中的應用:
確定日期和季節(jié) ?eg:晨昏線過南北極點---二分日 ? ?晨昏線與極圈相切---二至日 ?
確定直射點位置
A、經線: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直射經線(地方時為12點)
B、緯線:緯度=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 90°-相切緯線圈的度數(出現極晝極夜最低緯度) (A由晨昏圈與經線圈的關系,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α+θ=90 ? β+θ=90 ? α=β ?
晨昏圈與經線圈的夾角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值相等。)
確定晝夜長短
A、晝長=晝弧/15=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日落-12)×2 =(12-日出)×2
B、緯度度數相同的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相反 例如:30°N晝長=30°S夜長
a、夏半年,晝長于夜,極圈以內有極晝現象 日出的地方時<6點,日落的地方時>18點
b、冬半年,晝短于夜,極圈以內有極夜現象日出的地方時>6點,日落的地方時<18點
c、春、秋分:全球晝夜等長 ?日出的地方時為6點 ?日落的地方時為18點
確定日出、日落時間
A、日出時間=晨線與緯線圈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12-晝長/2 B、日落時間=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12+晝長/2
確定極晝、極夜發(fā)生的范圍
極晝極夜發(fā)生的范圍: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圈(發(fā)生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到極點之間的范圍
發(fā)生極晝極夜最低緯度=90°-直射點緯度(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
晨昏圈與經線圈的夾角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等,與發(fā)生極晝、極夜最低緯度的度數互余。
例題探究

例題1.(2022·河北·模擬)天安門廣場國旗的升降時間是根據北京的日出日落時間確定的,具體時間由北京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專門計算。早晨,當太陽的上部邊緣與天安門廣場所見地平線相平行時,為升旗時間。下表示意2021年天安門連續(xù)幾天的升旗和降旗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升旗時間
降旗時間
6:11
17:57
6:11
17:56
6:12
17:54
6:13
17:52
6:14
17:51
6:15
17:49
6:16
17:48
1.上述表格中表示的天安門升旗和降旗時間出現在(?????)
A.3月 B.4月 C.8月 D.10月
2.2021年10月1日,小明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小明計劃下一次觀看同一時刻的升旗儀式。從理論上講,最接近的日期是2022年(?????)
A.1月1日 B.2月15日 C.3月1日 D.3月15日
【答案】1.D 2.D
【詳解】1.根據材料可知,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和降旗的時間是根據北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確定的。由表格數據的降旗時間減去升旗時間可以得到每天的晝長,計算可知該時間段晝長逐漸變短且接近但短于12小時,因此該段時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南移,選項中只有10月符合,D正確;3月、 4月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晝變長,AB錯誤。8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但太陽直射點南移,北京晝長大于12小時,晝變短,C錯誤。故選D。
2.由圖表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時間是當地的日出時間,下一次觀看同一時刻的升旗儀式,則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一致,晝長及日出時間一樣;兩時間是關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對稱的兩個日期,那里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一致。由計算可知,10月1日關于冬至日對稱的大致時間是3月15日,是與10月1日日出時間最接近的日期,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評】如果尋找兩次看到的日出或日落時間一致,則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一致,即兩時間關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對稱。
例題2.(2021·遼寧·模擬)地軸北極在自轉和公轉中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下圖為甲地觀測者夜晚觀察北極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乙樹位于甲樹的(?????)
A.北方 B.東方 C.南方 D.西方
2.如果甲處觀察者在夜間連續(xù)觀察4小時,會發(fā)現(?????)
A.北極星與地面夾角將逐漸升高 B.北極星與地面夾角將逐漸降低
C.圖中某恒星沿圓形軌道向M方向移動 D.圖中某恒星沿圓形軌道向N方向移動
【答案】1.B 2.C
【詳解】1.讀圖可知,由于該地位于北緯40°(該地觀測北極星的角度即為該地的地理緯度)所以北極星所在方向為正北,乙位于甲的垂直的右側,為正東方向,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北極星與地面的夾角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當地的地理緯度不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北極星與地面夾角不會發(fā)生變化,AB錯誤。由于該地能夠觀測到北極星,所以該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恒星運動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該恒星東升西落,所以該恒星向M方向運動,C正確,D錯誤。故選C。
【點評】北極星與地面的夾角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北極星所在方向為正北方向。北半球地點能觀測到北極星,南半球的地點不能觀測到北極星。
例題3.(2022·黑龍江·哈師大附中三模)伴著2022年1月1日的到來,“今早的第一縷陽光在哪里?”再度引發(fā)人們熱議。下圖為一年之中第一縷陽光最先照射的地點示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判斷最先迎來新一天曙光地點主要依據(?????)
①緯度位置②經度位置③海陸位置④太陽高度⑤晝夜長短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2.圖中字母代表地點空間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A.溫嶺位于B的西南方向 B.B位于A的東北方向
C.A位于B的西北方向 D.A位于溫嶺的東南方向
3.推測一年中溫嶺迎來第一縷陽光的日數上半年比下半年大約少(?????)
A.6天左右 B.12天左右 C.18天左右 D.24天左右
【答案】1.B 2.A 3.C
【詳解】1.一般來說,同一緯度,越靠東日出越早,因此判斷最先迎來新一天曙光地點的依據之一是經度位置;1月1日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日出越晚,因此判斷最先迎來新一天曙光地點的依據還有緯度位置和晝夜長短,①②⑤正確。最先迎來新一天曙光地點的判斷與海陸位置、太陽高度關系不大,③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由于地球自西向東不停的自轉,一般來說,同一緯度,東邊的地點總是比西邊的的地點先看到日出。A地是春分至秋分時段我國大陸最先迎來日出的地方,該時段我國晝長夜短,緯度越高越靠東的地方晝越長,日出越早,據此可知A是我國大陸最靠東的地方,且比溫嶺和B地靠北,排除BCD。元旦到一月中旬溫嶺是我國大陸第一個迎來新年曙光的地方,一月中旬后B地首先出現新一天的曙光,此時段太陽直射南半球,越往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越靠東的地點日出越早,所以溫嶺在B的西南方向,A正確。故選A。
3.依據圖中A迎來第一縷陽光的日數起始點日期以夏至日對稱特征及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周期性特征引起夜長短周期性變化特征可知:各地點晝夜長短以6月22日(夏至日)或12月22日(冬至日)為中心對稱分布。因此溫嶺迎來第一縷陽光的時間段以12月22日為對稱點,而下半年與上半年分界點為元旦,經計算可知,上半年比下半年少18天左右。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評】太陽直射點位于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漸長。
例題4.(2022·福建·廈門一中模擬)日光溫室(下圖)是充分利用太陽能的一種農業(yè)設施,太陽光通過前墻進入,前屋朝向與前屋面角會影響采光性能。當太陽光線的入射角不超過40°時,日光溫室透光率較大且變化不大,采光性能較好。青海省西寧市(36°37’N,101°47’E)的日光溫室通常會在夜晚覆蓋一層毛氈,在白天合適的時段揭開透光。下表是西寧市冬至日不同時刻的太陽高度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北京時間
9:00
10:00
11:00
12:00
太陽高度角

15°
23°
28°
北京時間
13:00
14:00
15:00
16:00
太陽高度角
30°
29°
25°
18°

1.為保證冬季的采光性能,西寧日光溫室最適宜的朝向是(?????)
A.南偏東50°左右 B.南偏東10°左右
C.南偏西50°左右 D.南偏西10°左右
2.為保證冬至日正午前后各2小時范圍內的采光性能,西寧日光溫室的前屋面角至少為(?????)
A.14° B.22° C.30° D.35°
【答案】1.D 2.C
【詳解】1.要保證采光性能好,應該讓題目圖中所指的入射角越小越好。西寧市(36°37'N,101°47'E)在北回歸線以北,白天太陽始終在南半個天空,所以溫室應該朝向正南,這樣可以保證獲得最大太陽輻射。西寧與北京時間相差約1個小時,由表格數據可知,冬至日正午西寧太陽高度接近30°,即13:00的太陽高度角,以13:00為界,冬至日上半天太陽高度角整體小于下半天,所以下半天太陽輻射較強,應該在正南朝向的基礎上向西稍作偏轉。所以西寧日光溫室最適宜的朝向是南偏西10°左右,所以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冬至日正午前后兩小時,根據地方時的計算,西寧正午時刻是北京時間13:20左右,前后兩小時是從北京時間11:20到15:20之間,冬至日西寧正午太陽高度H=90-(23.5+36.5)=30°,從表中信息可知,太陽高度角在23°----30°之間,如下圖可知,入射角、太陽高度角和前屋面角之間存在的關系為:∠1+∠2+H=90°,為保證冬至日正午前后各2小時范圍內的采光性能,且符合“當太陽光線的入射角不超過40°時,日光溫室透光率較大且變化不大,采光性能較好。”的條件下,西寧日光溫室的前屋面角最大應取臨界條件:40°+∠2+23°=90°,得出∠2>27°;前屋面角最小取臨界條件:40°+∠2+30°=90°,得出∠2>20°,所以前屋面角應該>27°,C選項30最接近符合條件的值,故選C。

【點評】為了獲得最充足的太陽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的位置有關。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2022·浙江·高考真題)我國某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通過天文觀測,繪制出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的年變化曲線,下圖為該曲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條件的時段是(?????)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2.丙日,對應的北極星光線和正午太陽光線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C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的夾角α,在夏至日達到最小值,冬至日達到最大值,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丙為夏至日,甲、戊為冬至日,乙為春分日,丁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應是圖中的丁至戊,D選項正確,ABC選項錯誤,所以選D。
2.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丙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為90°減去所在地與北回歸線的緯度差,所以夏至日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和為113.5°,①④錯誤;②圖,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58°,當地緯度為58°N,我國最北端緯度位置約為53°N,不符合,②錯誤;③圖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和為113.5°,且北極星與地面的夾角為36°,緯度位置為36°N,符合我國的緯度范圍,③正確。所以選C。
【點評】北極星的仰角就是北極星相對于地平線或海平面的高度角。當地的地理緯度(北緯) 由于恒星(包括北極星)離我們非常遙遠,視線與地軸的延長線可以看作是平行的,所以北極星的仰角等于當地的緯度。
(2022·湖北·荊州中學三模)2022年北京時間4月16日9點57分,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境內的東風著陸場,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如期返回地球家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時,國際標準時間為(?????)
A.4月15日23點57分 B.4月16日17點57分
C.4月15日1點57分 D.4月16日1點57分
4.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脫離空間站艙段后,直接進入返回模式。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步步驚心”,每一步都得精準無誤地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下列哪種地理信息技術幫助快速確定位置(?????)
A.地理信息系統(tǒng) B.遙感 C.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D.數字地球
5.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選擇在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境內的東風著陸場,其有利條件有(?????)
①地勢平坦開闊??? ②人煙稀少???
③氣候干旱,多晴朗天氣,能見度高??? ④無大江大湖,少森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3.D 4.C 5.D
【詳解】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際的標準時間為本初子午線所在時區(qū),也就是零時區(qū),而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時,返回艙成功著陸時間為4月16日9點57分,零時區(qū)位于東八區(qū)時以西,因此應當減少八個小時,國際的標準時間應為9:57-8:00=1:57,尚未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因此還是4月16日1:57分,故ABC錯誤,D正確,答案選擇D。
4.根據題意可知,要對放回艙進行精確的定位,需要采用的是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故C正確;地理信息系統(tǒng)處理的是數據圖層的建立,遙感能做大范圍監(jiān)測,但不能精確定位,數字地球也是對數據的處理,故ABD錯誤。答案選擇C。
5.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內蒙古地區(qū)地廣人稀,且地勢平坦而開闊,適合著陸,故①②正確;且內蒙古距離海洋較遠,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拔相對較高,降水稀少,較為干旱,多晴朗天氣,能見度非常高,故③正確;由于內蒙古降水稀少,屬于干旱、半干旱區(qū)域,無大江大河,植被幾乎都為草原,森林非常稀少,著陸起來安全,故④正確。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確,答案選擇D。
【點評】航天器發(fā)射或著陸的區(qū)位因素:(1)緯度因素:緯度越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大,可以加大發(fā)射的推動力。(2)地勢因素:地勢越高,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越大。(3)天氣因素:盡量選擇多晴朗天氣、大氣污染輕、透明度高的地區(qū)。(4)交通因素:交通條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裝備的運輸。(5)地形因素:要選擇在地形平坦開闊地區(qū)。(6)人口因素:要選擇在人口稀少地區(qū)。
(2022·江蘇省如皋中學模擬)航向是指飛機或輪船所在位置的正北方向順時針測量至前行航向線的央角。國慶期間,張老師從西安咸陽機場(34°N,108°E)飛往某省會城市,開始為期一周的度假。飛行途中,太陽始終照射在他的座位所靠近的舷窗外側。下圖為該飛機的空中信息實況記錄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飛機起飛時,西安的太陽高度約為(?????)
A.41° B.46° C.53° D.59°
7.張老師的座位及13:42看到的太陽方位分別是(?????)
A.靠左舷窗、左前方 B.靠右舷窗、右前方
C.靠左舷窗、左后方 D.靠右舷窗、右后方
8.該飛機飛向的省會城市可能是(?????)
A.沈陽 B.昆明 C.烏魯木齊 D.福州
【答案】6.C 7.B 8.D
【詳解】6.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時間與西安的地方時相差48分鐘(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西安與120°E經度相差12°),故飛機起飛時,西安的地方時約為12時(北京時間12時46分-48分),故西安為正午。因此“飛機起飛時,西安的太陽高度”即為10月1日西安的正午太陽高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直射點每月大約移動7.8°,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故10月1日,太陽直射點大約位于2.6°S。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方法可知,10月1日,西安的正午太陽高度約為53.4°(90°-2.6°-34°),故飛機起飛時,西安的太陽高度約為53°。故C選項正確,ABD選項錯誤。故選C。
7.根據題干中航向的概念及圖中航向信息可知,飛機主要的飛行方向是向東南,該省會城市應該位于西安的東南方向。飛機飛行期間太陽位于西南方向(下午),由于“飛行途中,太陽始終照射在他的座位所靠近的舷窗外側”,故張老師的座位靠右舷窗的位置;13:42飛機幾乎朝正南方向飛行,此時太陽位于西南方向,故太陽在飛機的右前方。故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
8.沈陽位于西安的東北,昆明位于西安的西南,烏魯木齊位于西安西北,福州位于西安的東南,根據上題的分析可知,該省會城市位于西安的東南方向,故該飛機飛向的省會城市可能是福州,故D選項正確,ABC選項錯誤。故選D。
【點評】太陽高度的日變化隨著地球的自轉,太陽直射點沿緯線移動,球面上各點的太陽高度角均不斷發(fā)生變化,其大小取決于該點到直射點的球面距離。日出日落時太陽高度為0°,正午時太陽高度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為:H=90°-緯度差。
(2022·云南師大附中高三)河南登封市觀星臺(113°E,34°N),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天文臺建筑。觀星臺上有兩間小屋,小屋之間有一“橫梁”,臺下有一“長堤”(如圖)。每天正午,“橫梁”的影子會投在“長堤”上,利用它可以授時和了解四季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除“橫梁”高度外,“長堤”長度的設計還需考慮的因素是(?????)
①當地緯度②當地經度③海拔高度④黃赤交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橫梁”影子正好完全投在“長堤”上時,世界標準時(格林尼治時間)是(?????)
A.3:28 B.2:28 C.4:28 D.5:28
11.若觀測到一年中“橫梁”影子在“長堤”上往返移動的范圍有所擴大,則(?????)
A.河南冬至日晝長縮短 B.河南夏季氣溫降低 C.回歸線緯度變小 D.極圈緯度增大
【答案】9.D 10.C 11.A
【詳解】9.根據材料,橫梁影子每天正午都會投在長堤上,影子位置主要受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小影響,根據所學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可知影子位置與當地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緯度有關,而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取決于黃赤交角大小,①④符合題意,D正確。當地經度和海拔高度對正午影子長度沒有影響,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
10.“橫梁”影子正好完全在“長堤”上時,該地地方時是正午12點,此地經度為113°E,與0°經線經度差為113°,時間差為7小時32分鐘,由此推算,此時世界標準時(格林尼治時間)即0°經線的時間為4:28,C正確,排除ABD。故選C。
11.一年中“橫梁”影子在“長堤”上往返移動的范圍有所擴大,說明當地最短影長變短、最長影長變長,進一步說明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范圍擴大,說明黃赤交角變大。由于黃赤交角的度數等于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的度數還等于90°減去極圈度數,因此回歸線緯度變大,極圈緯度變小,CD錯誤。由于黃赤交角變大,導致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緯度增大,進一步導致河南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變大,夏季氣溫會增高,B錯誤。由于黃赤交角變大,導致冬至日晨昏圈與經線圈的夾角變大,同一緯線晝弧夜弧長度差異增大,將導致河南冬至日白晝時數變短,A正確。故選A。
【點評】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變化規(guī)律(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距離越近(緯度差越小),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兩點緯度差。說明:“兩點”是指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兩點緯度差的計算遵循“同減異加”原則,即兩點同在北(南)半球,則兩點緯度“大數減小數”,兩點分屬南北不同半球,則兩點緯度相加。
(2022·江蘇·高考真題)國際空間站距地面約420km,每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一周??臻g站反射陽光,在一定條件下,人們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下圖為“國際空間站某時段軌跡和某時刻位置示意圖”,圖中陰影表示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
A.15分鐘 B.30分鐘 C.45分鐘 D.60分鐘
13.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時,北京時間大致是(?????)
A.9:40 B.10:10 C.10:40 D.11:10
14.空間站從圖示位置飛行1小時,在這期間能看到空間站的地點是(?????)
A.圣地亞哥 B.卡馬國 C.馬維爾拉 D.上海
【答案】12.C 13.C 14.C
【詳解】12.由圖可知北京與國際空間站經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國際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是大致繞地球旋轉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一周,所以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45分鐘。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選C。
13.由下圖可知圖中A點與120°E相距約為60°,A點為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則A點地方時為6時,則北京時間此時約為10:00,結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時,北京時間大致為10:45,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選C。

14.據材料可知,國際空間站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1周,則1小時可繞行2/3的路程,空間站到達卡馬國上空時,正值該地黑夜,國際空間站與地面較近,此時無法反射到太陽光,不能被肉眼觀察到。到達馬維爾拉上空時,正處于黎明,人們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空間站。故選C正確。當國際空間經過圣地亞哥、上海時,為白晝,由于太陽光線太強,可能用肉眼無法看見,故AD錯誤。故答案選C。
【點評】無論是國際空間站還是中國空間站,運行軌道都不在赤道正上方,而是與赤道存在傾角,國際空間站與赤道傾角為51.64度。
(2022·河北·高三)北斗七星幾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識別的恒星。我國古代先民不僅用它來指示方向,還能用它區(qū)分季節(jié)。下圖為一年內四個日期的同一時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圖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變化是由于地球的(???????)
A.順時針自轉 B.逆時針自轉
C.順時針公轉 D.逆時針公轉
16.我們觀察到一天內北斗七星的位置(???????)
A.固定不變 B.逆時針旋轉每小時約15度
C.順時針旋轉每小時約15度 D.逆時針旋轉每小時約30度
【答案】15.D 16.B
【詳解】15.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jié):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斗柄指向上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轉造成的,地球的公轉形成季節(jié)的變化。地球的公轉是逆時針方向,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6.北斗七星是恒星,地球上觀察恒星的時間間隔是一個恒星日,大致是23時56分4秒。以北極星為參照物,地球是順時針旋轉,由于恒星不動,我們觀察到一天內北斗七星的位置是逆時針旋轉每小時約15度,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評】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夜晚不同的時間,會出現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jié)。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季節(jié)交替與“黃赤交角”有著密切的關系,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qū)分的根本原因,它影響著與其緊密聯系的自然地理現象。古人們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就可以指導農業(yè)生產不誤時節(jié)。
(2021·海南·嘉積中學高三)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邊界十分簡潔,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這四條線相交劃定,下圖為薩省北界上M和N兩地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若M、N圖上距離7.4cm,兩地地方時相差4分鐘,則上圖比例尺約為(?????)
A.1∶250000 B. C.七十五萬分之一 D.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74km
18.根據已學知識推測可知薩省(?????)
A.理論上位于西六區(qū) B.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C.各地遍布常綠闊葉林 D.位于蘇必利爾湖附近
【答案】17.C 18.B
【詳解】17.由材料可知,MN兩點位于薩省北界上,即位于北緯60°緯線上,而兩地地方時相差4分鐘,則經度相差1°,所以MN兩地的實際距離約55.5千米(1x111xcos60°), 而圖上距離為7.4厘米,比例尺=圖示距離/實際距離(注意分子分母單位統(tǒng)一到厘米), 則計算可得,該圖的比例尺為1/75萬,即是圖示1cm代表實地距離7.5km,C正確,ABD錯(其中B選項表示圖上1cm,實地距離37km),故選C。
18.由材料可知,薩省位于西經102°-110°之間,應當位于西七區(qū),A錯;該區(qū)域所處緯度相對較高,結合北美氣候分布等基礎知識可知,該區(qū)域的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不可能遍布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C錯,B正確,蘇必利爾湖位于90°W,47°N附近,D錯誤;故選B。
【點評】在經線圈上跨越一個緯度的實際距離約為111km,在緯線圈上跨越一個經度的實際距離約為111xcosa (a為當地的地理緯度),因此在赤道上跨越一個經度實際距離約為111km,在南北緯60°上跨越一個經度的實際距離約為赤道處的一半。
(2021·廣東·新會陳經綸中學高三)2021年元旦北京時間7:36北京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曙光。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據此推斷當天北京時間的日落時間應為(?????)
A.16:08 B.16:24 C.16:40 D.16:56
20.此時,西半球未進入2021年的區(qū)域占全球面積的(?????)
A.1/3 B.4/9 C.29/60 D.77/180
【答案】19.D 20.B
【詳解】19.本題考查地方時與區(qū)時的相關知識。由所學知識可知,北京時間采用的是120°E的地方時,因此當北京時間7:36時,北京的地方時(116°E)為7:20,則北京的晝長=(12-7:20)×2=9小時20分,因此當地日落時,北京時間為7:36+9:20=16:56。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20.本題考查地方時與區(qū)時以及日期變更的相關知識。北京時間(120°E)7:36時,零時所在的經線為6°E,零時經線向東到國際日界線(180°經線)為新的一天即進入2021年的范圍,因此新的一天跨經度174°,范圍為6°E往東至180°。此刻西半球(160°E-180°-20°W)未進入2021年的區(qū)域的范圍為180°-20°W,為160°,占4/9,故選B。
【點評】地方時計算的一般步驟:(1)找兩地的經度差:①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一經度小的度數。②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東經或西經,則:經度差=兩經度和(和小于180°時)或經度差= (180°一兩經度和)。( 在兩經度和大于180°時)(2)把經度差轉化為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h。(3)根據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所求點在已知點的東方,加地方時差;如所求點在已知點西方,則減地方時差。
(2022·江蘇·揚州中學高三)山西省運城市(35°N,112°E)的李老師,每天乘坐公交車于北京時間上午7:00上班,11:30下班,下午14:00上班,17:30下班。下圖是李老師上下班必經路口的俯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與北京(40°N,116°E)相比,夏至日時運城市(?????)
A.白晝較長 B.日出時刻較早 C.正午太陽高度較小 D.日落方位較偏南
22.為避免刺眼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較好觀察窗外路邊建筑物,李老師在上午的下班途中應該選擇(?????)
A.右側靠窗座位,觀察道路北側建筑物
B.右側靠窗座位,觀察道路南側建筑物
C.左側靠窗座位,觀察道路北側建筑物
D.左側靠窗座位,觀察道路南側建筑物
23.11月1日北京時間12:30時,圖中①②③④四個車道中被樓房影子完全遮擋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21.D 22.A 23.C
【詳解】21.運城市為35°N,北京市為40°N,夏至日緯度越高白晝越長,與北京市相比運城市白晝較短,A選項錯誤;緯度越高日出時刻越早,運城市日出時刻較北京要晚,B選項錯誤;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運城市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C選項錯誤;緯度位置越低,日落方向越靠近正西,所以運城市日落方向會比北京市偏南,D正確。所以選擇D選項。
22.運城市(112°E)比北京時間(120°E)晚32分鐘,李老師11:30下班,即當地地方時為10:58時,太陽在東南方向,根據圖中的方向標確定,太陽照射的位置在圖中的左下方,所以李老師坐在右側靠窗座位,觀察建筑物時為了不與太陽光相向,應該選擇觀察圖中右側(實際北側)建筑物,A正確,BCD錯。所以選擇A選項。
23.11月1日北京時間12:30,是運城市當地11:58,近似于12點。由于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之后太陽直射點南移,大致按每4天向南移動1度推算,11月1日太陽直射點在南緯10°左右,故運城市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約為90°-(35°+10°)=45°,計算出樓房的影長為28m,道路③的位置剛好是樓影完全遮擋的范圍,C正確,ABD錯。所以選擇C選項。
【點評】太陽直射點位置大致推算方法:太陽直射點基本每4天南北移動1度。
二、綜合題
24.(2022·湖南省隆回縣第二中學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陽能路面,全稱為“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路面”,一般主要由表層透光抗滑保護層(透光層)、中層光伏電池發(fā)電層(發(fā)電層)、底層隔水保護連接層(連接層)構成,其下為承重層和路基等。能同時滿足交通運輸和清潔發(fā)電的功能要求,其結構型式總體可分為實體板塊(如圖甲)和空心板塊(如圖乙)兩類,均為模塊化設計安裝,且模塊之間不是永久連接的,易于維修。其面層不僅需要滿足高速安全行車的交通功能要求,而且還需要具有高效利用太陽能發(fā)電的綠色交通和智慧交通的功能。雖然太陽能路面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道路能源生產模式,但目前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道路。山東省于2017年12月底在濟南繞城高速公路鋪設了1080m長的示范工程(如圖丙)。

(1)從地理角度分析相對于實體板塊設計,空心板塊設計的優(yōu)缺點,并提出解決空心板塊設計缺陷的措施。
(2)除了發(fā)揮發(fā)電功能外,說明濟南市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路面在冬季可以發(fā)揮的其他功能。
(3)指出推廣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路面的措施。
【答案】(1)優(yōu)點:可以調節(jié)中層電池板的擺放角度,提高發(fā)電效果。
缺點:容易造成水的下滲。
措施:做好密封或排水措施。
(2)冬季儲存的熱量可用于融化道路上的積雪,防止車輛出現過度打滑狀態(tài),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為附近的建筑物供暖。
(3)完善上下游產業(yè)鏈,形成產業(yè)配套,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形成產業(yè)集群,消除技術壁壘;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力度,大力解決現存的技術問題: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創(chuàng)造有利的政策環(huán)境:制定光伏路面的收費標準,解決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慢的問題。
【詳解】(1)由所學可知太陽高度角既有日變化又有年變化,當太陽光入射角度與電池板垂直時發(fā)電效果最好。對比甲圖和乙圖知中層電池板在實體板塊設計中是無法改變擺放角度的,發(fā)電效率較低,而空心板塊設計的優(yōu)點是中層電池板可以在底層預制混凝土空心板中調節(jié)擺放角度,以提高發(fā)電效率。因為底層是空心板,所以水容易下滲到空心板中,是其不如實體板設計的主要缺點。在空心板四周做好密封或排水措施可以緩解這一缺點。
(2)由材料知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路面其面層“要滿足高速安全行車的交通功能要求”。濟南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為固態(tài)降水,道路易積雪。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路面可以用儲存的熱量融化道路積雪,保證交通安全。同時冬季也可以為附近建筑物供暖。
(3)由材料知“雖然太陽能路面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道路能源生產模式,但目前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道路。”主要是資金技術問題。所以要推廣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路面在技術方面要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力度,推動產業(yè)集群的形成,消除技術壁壘;在資金方面完善上下游產業(yè)鏈,形成產業(yè)配套,降低生產成本,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創(chuàng)造有利的政策環(huán)境,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光伏路面建成后,還可以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解決前期的投入,快速回收成本。
2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甲、乙兩三地同學設計“影子長度”探究學習活動。6月22日,他們在當地時間10:00-14:00每隔一小時測量直立桿(桿長1米)的影子長度。
材料二:下圖為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影長變化圖。

(1)分別寫出甲、乙、丙三地的經度。
(2)判斷甲、乙、丙三地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并說明理由。
(3)同日某同學(23°26’N,0)參與該探究學習活動,請寫出該日當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時的影子朝向,并參考上圖繪制當地正午前后4小時內影長變化圖。

【答案】(1)105°E;60°W;45°E
(2)乙、甲、丙;
理由:甲地正午有太陽直射,緯度為23°26′N;乙地正午影長等于桿長,且影子朝南,說明乙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南45°,即在21°34′S;丙地影子朝北,說明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即大于23°26′N。
(3)西南;無影;東南。畫圖見下圖;

【詳解】(1)讀圖可知,甲地北京時間13時時沒有影子,為太陽直射時,即當地地方時為12時,北京時間為13時,可知該地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即為120°E以西15°,經度為105°E;乙地是在北京時間0時時,該地日影最短,即北京時間0時,該地地方時為12時,該地與北京時間相差12個小時,與120°E經度相差180°,即為60°W;丙地是在北京時間17時時,日影最短,北京時間為17時,該地地方時為12時,該地比北京時間晚5個小時,即為120°E以西75°,因此經度為45°E。
(2)由材料可知,當天是6月22日,正值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由圖中甲地直立桿正午影子長度為0,可確定甲地太陽直射,緯度為 23°26N;乙正午直立桿影長為1米,竿長1米,則正午太陽高度為 45°,乙影子朝南,說明乙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南45°,乙地位于H=90°-(當地地理緯度S+ 23°26N)=45 °,由此可知當地地理緯度是21°34′S;丙地直立桿影子向北,說明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即緯度值大于23°26′,位于 23°26N以北地區(qū)。所以三地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是乙、甲、丙。
(3)該日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因此該日當地日出為東北,影子朝向西南;正午時太陽直射,正午沒有影子;日落時太陽在西北,影子朝向東南。由當地地理位置(23°26N,0°)可知,正午太陽高度是90°,桿影子長度為0;該點位于北半球,其它時間點的桿影子位于偏北的位置:6月22日,他們在當地0時區(qū)的時間10:00—14:00,對應北京時間東八區(qū)分別是18時,19時,20時,21時,22時。該地地方時為12時時,北京時間為20時,影長為0;北京時間為18、19點時對應當地時間為10:00和11:00,為上午,影長19時略長,18時再長一些;北京時間為21時和22時,對應當地時間為13:00和14:00,影長分別與19時和18時長度相等。這些時間影子朝北。具體如圖:

26.(2021·山東·臨朐縣實驗中學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烏魯木齊經營餐飲業(yè)的小明自駕到廣州參加2019中國國際餐飲交易博覽會(廣州站),冬至日這天到達韶關(24.5°N,114°E),韶關日出時(北京時間7:06),烏魯木齊還是夜深人靜。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區(qū)域1月和7月等溫線分布。

(1)推測甲處的地形類型,并簡述理由。
(2)在下圖中繪制韶關當日的太陽高度變化曲線,并標出正午太陽高度數值和日出、日落時間。

(3)從天文角度,分析冬至日韶關日出時,烏魯木齊還是夜深人靜現象的原因。
【答案】(1)山地;位于河流的分水嶺;7月份氣溫比周圍地區(qū)低。
(2)
(3)烏魯木齊比韶關緯度高,此時為冬季黑夜時間更長;烏魯木齊位于韶關的西面,日出時間更晚。
【詳解】(1)根據圖中信息分析,由水系的分布可知,甲位于河流水系的分水嶺;由7月等溫線的分布可知,甲地7月份的氣溫比周圍低,綜合判斷可知,甲地的地形應為山地。
(2)由韶關的緯度(24.5°N)可計算出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90°-(23.5°+24.5°)=42°;由韶關的經度(114°E)可計算出當地正午的北京時間為12:24;再由日出的北京時間7:06可計算得出日落的北京時間為12:24+(12:24-7:06)=17:42;日出日落時刻的太陽高度都為0°。用平滑的曲線將這三個時刻的點連接起來即可。

(3)烏魯木齊的經度約為90°E,位于韶關以西約24個經度,日出時間晚;烏魯木齊緯度比韶關高,冬季白晝時間比韶關短,日出時間晚。兩方面因素綜合影響導致冬至日韶關日出時,烏魯木齊還是夜深人靜。

相關試卷

專題04 地球的運動-備戰(zhàn)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

這是一份專題04 地球的運動-備戰(zhàn)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周期,自轉的速度,晝夜更替,周期,國際日期變更線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21中國地理(教師版):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21中國地理(教師版),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地形,地勢地形的影響,主要的山脈及其走向,我國主要的地形, 34個省級行政區(qū),農業(yè)與工業(yè),交通運輸網,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10自然災害(教師版):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10自然災害(教師版),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我國自然災害多發(fā)的地理背景,地形地質背景,生物背景,1mm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09植被與土壤(教師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09植被與土壤(教師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06水循環(huán)(教師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06水循環(huán)(教師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02地圖(教師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與練專題02地圖(教師版)

專題04 地球的運動-備戰(zhàn)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講精練

專題04 地球的運動-備戰(zhàn)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講精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