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戰(zhàn)2023高考語文二輪高頻考點解密
18 文言文閱讀(翻譯和句式)
A基礎(chǔ)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以宗澤為東京留守。澤在襄陽,聞黃潛善復(fù)倡和議,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嘗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說以乞盟,終至二圣北遷,宗社蒙恥。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聞有大號令,但見刑部指揮云,不得譽播赦文于河之東、西,陜之蒲、解,是褫天下忠義之氣,而自絕其民也。臣雖駑怯,當(dāng)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钡塾[其言而壯之。及開封尹闕,李綱言:“綏復(fù)舊部,非澤不可?!蹦艘詾闁|京留守,知開封府。時敵騎留屯河上,金鼓之聲日夕相聞,而京城樓櫓盡廢,兵民雜居,盜賊縱橫,人情洶洶。澤威望素著,既至,撫循軍民,修治樓櫓,屢出師以挫敵,上疏請帝還京師。俄有詔,荊、襄、江、淮悉備巡幸。澤又疏言:“開封物價市肆漸同平時,商旅、士大夫之懷忠義者,莫不愿陛下亟歸京師,以慰人心。其倡為異議者,不過如張邦昌輩,陰與金人為地爾。”真定、懷、衛(wèi)間敵兵甚盛,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fù)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lǐng)招集之兵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又據(jù)形勝,立堅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鱗次為連珠砦,連結(jié)河?xùn)|、河北山水砦忠義民兵。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秉義郎岳飛犯法將刑,宗澤一見奇之,曰:“將材也?!睍鹑斯ャ崴?,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人而還。升飛為統(tǒng)制而謂之曰:“爾智勇材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zhàn),非萬全計?!币蚴陲w陣圖。飛曰:“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睗墒瞧溲?。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宗澤守汴》)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fù)/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lǐng)招集之兵/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
B.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fù)/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lǐng)招集之兵/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
C.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fù)/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lǐng)招集之兵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
D.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fù)/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lǐng)招集之兵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社:宗廟和社稷。宗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可代指國家。
B.東京:又稱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開封市。東京是北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C.金鼓:鑲有金屬飾物的戰(zhàn)鼓。古代以擊鼓為進軍的號令,用以激勵兵士的士氣。
D.市肆:市場上的店鋪。北宋京城商品經(jīng)濟繁榮,店鋪林立,比如酒肆、茶肆等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給皇上的奏疏中,宗澤痛斥和議派,說這些奸詐邪惡之臣整天在朝廷主張與金和議,最終導(dǎo)致徽欽二帝被俘,使朝廷蒙受恥辱。
B.宗澤在奏疏中對宋高宗也毫不客氣,批評他不思復(fù)興大宋王朝,在即位以來的四十天里,對金沒有采取任何軍事行動,令人失望。
C.宗澤慷慨激昂,表示愿赴國難;他受李綱推薦,主持開封事務(wù),剛一上任,就安撫軍民,修葺瞭望高臺,屢次出動軍隊挫敗敵人。
D.宗澤據(jù)有利地形,在京城外建造堅固堡壘,沿黃河形成連珠砦;他多次上表請高宗回京,高宗雖認可其御敵之計,但執(zhí)意巡行東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商旅、士大夫之懷忠義者,莫不愿陛下亟歸京師,以慰人心。


(2)秉義郎岳飛犯法將刑,宗澤一見奇之,曰:“將材也。”


答案
1、B句意:正加緊修造作戰(zhàn)器械,制定進攻的計劃。宗澤以此為憂,于是渡過黃河,約來眾將一同商議(御敵)事宜,從而謀求收復(fù)(失地)。于是在京城四面城墻各設(shè)置專使,來統(tǒng)領(lǐng)招集的兵士,制造戰(zhàn)車一千二百輛。
“事宜”在此處是一個固定詞語,指關(guān)于事情的安排、處理(多用于公文、法令),作“議”的賓語,中間不斷開,而應(yīng)在“宜”之后斷開,排除 AC;
“領(lǐng)招集之兵”為動賓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兵”后斷開;“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也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斷開,排除D。
2.C“金鼓:鑲有金屬飾物的戰(zhàn)鼓”理解有誤?!敖鸸摹笔莾煞N不同的樂器,其中“金”多指鐃、鑼之類。古時兩軍作戰(zhàn)時用鼓和金發(fā)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3.D“高宗雖認可其御敵之計”錯,于文無據(jù),文本說“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可見只交代高宗對宗澤建議他回京的表奏沒有回復(fù)。
4.(1)那些心懷忠誠、義氣的商人旅客、士大夫,沒有人不希望陛下趕快返回京城,來安慰民心。
(2)秉義郎岳飛觸犯法令將受刑罰,宗澤一看見(他)就認為他不同一般,說:“你是善于帶兵打仗的人才啊。
參考譯文: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日,朝廷任命宗澤為東京留守。宗澤在襄陽,聽說黃潛善又倡導(dǎo)(與金)和議,上疏說:“自從金人兩度攻來,朝廷不曾任命一名將帥,出動一支軍隊,只聽說奸詐邪惡的大臣,早晨勸一句來尋求和議,晚上說一句來求得和約,最終導(dǎo)致兩位皇上被俘,宗廟社稷蒙受恥辱。我料想陛下(會)赫然大怒,大力倡明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從而復(fù)興大宋王朝。(不料)如今陛下即位四十天了,沒聽說有什么大的號令,只看見刑部指揮說(什么),不得發(fā)布命令到河?xùn)|、河西、陜州的蒲縣和解縣,這是剝奪天下忠誠義氣的精神,從而讓自己與百姓隔絕。我雖然愚笨怯懦(但)應(yīng)當(dāng)親自冒著(敵人)的箭石為眾將做出表率,能夠捐軀報答國恩,(這就)足夠了?!备咦诳戳俗跐傻倪M言,認為他說得很有氣魄。等到開封尹職位空缺,李綱進言:“安撫恢復(fù)舊日部屬,非宗澤不可?!庇谑浅⑷蚊跐蔀闁|京留守,主管開封府。這時敵人的騎兵在黃河邊駐扎,鳴金擊鼓的聲音整天都能聽到,而京城的用以瞭望的高臺都已廢棄,軍隊和百姓混雜居住。盜賊四處搶掠,人心動蕩不安。宗澤威望一向顯揚,到任以后,撫慰軍隊和百姓,修葺高臺,多次出動軍隊挫敗敵人,上疏請求高宗返回京城。不久高宗傳下詔令,荊、襄、江、淮一帶都要做好皇帝出巡的準備。宗澤又上疏說:“開封物價、商店逐漸與平時一樣,那些心懷忠誠、義氣的商人旅客、士大夫,沒有人不希望陛下趕快返回京城,來安慰民心。那持不同意見的人,不過如張邦昌之類,暗中給金人幫忙罷了?!闭娑ā阎?、衛(wèi)州之間的敵兵氣勢很大,正加緊修造作戰(zhàn)器械,制定進攻的計劃。宗澤以此為憂,于是渡過黃河,約來眾將一同商議(御敵)事宜,從而謀求收復(fù)(失地)。于是在京城四面城墻各設(shè)置專使,來統(tǒng)領(lǐng)招集的兵士,制造戰(zhàn)車一千二百輛。又依靠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在城外建起二十四座堅固的堡壘,沿著黃河像魚鱗一樣密密排列成連珠砦,連接黃河以東、黃河以北的山水砦中的忠誠義氣的民兵。防守抵抗的器具準備好以后,宗澤多次上表請求高宗返回京城,但是高宗采用黃潛善的計策,打定主意巡幸東南,不回復(fù)(宗澤)。秉義郎岳飛觸犯法令將受刑罰,宗澤一看見(他)就認為他不同一般,說:“你是善于帶兵打仗的人才啊?!鼻》杲鹑斯ゴ蜚崴?,宗澤把五百騎兵給了岳飛,讓他立功贖罪,岳飛大敗金人后返回。宗澤提拔岳飛擔(dān)任統(tǒng)制,對他說:“你的智慧勇氣、才智藝能,古代名將不能超過,但是你喜歡野戰(zhàn),這不是周到的計謀?!庇谑莻魇诮o岳飛布陣的圖式。岳飛說:“先布陣然后出兵作戰(zhàn),這是兵法常用的戰(zhàn)術(shù),(但)運用得巧妙靈活,全在于善于思考。”宗澤認為岳飛說得對。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澤在襄陽,聞黃潛善復(fù)倡和議,上疏曰:“臣雖駑怯,當(dāng)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钡塾[其言而壯之。及開封尹闕,李綱言:“綏復(fù)舊都,非澤不可。”乃以為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時敵騎留屯河上,金鼓之聲日夕相聞。而京城樓櫓盡廢,兵民雜居,盜賊縱橫,人情洶洶。澤威望素著,既至,首誅舍賊者數(shù)人,下令曰:“為盜者,贓無輕重,悉從軍法。”由是盜賊屏息。因撫循軍民,修治樓櫓,屢出師以挫敵。
十二月,宗澤聞金人將謀侵汴,遣劉衍趨滑州,劉達趨鄭州,以分其勢。二年春正月,金兀術(shù)自鄭抵白沙,去汴京密邇,都人震恐。僚屬入問計,宗澤曰:“何事張皇?劉衍等在外,必能御敵。”乃選精銳數(shù)千使繞出敵后伏其歸路金人方與衍戰(zhàn)伏兵起前后夾擊之金人果敗劉衍還,金人復(fù)入滑,澤部將張撝往救之。撝至滑,眾寡不敵,或請少避之,撝曰:“避而偷生,何面目見宗公!”力戰(zhàn)而死。澤遣王宣往援,已不及,因與金人大戰(zhàn),破走之,金自是不復(fù)犯東京。
河北盜往來京西、淮南、河南侵掠。澤遣人諭以禍福,悉招降之。河?xùn)|巨寇王善,擁眾七十萬,車萬乘,欲據(jù)京城。澤單騎馳至善營,泣謂之曰:“朝廷危難之時,使有如公一二輩,豈復(fù)有敵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鄙聘衅唬骸案也恍Я??”遂解甲件。
澤聚兵儲糧,結(jié)諸路義兵,自謂渡河克復(fù)可指日計。前后請帝還京二十馀奏,皆為黃潛善、汪伯彥所抑。澤憂憤成疾,疽發(fā)于背。諸將入問疾,澤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塵,憤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流涕。澤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而卒,年七十。都人號慟。
(摘編自《宋史紀事本末?宗澤守汴》)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乃選精銳數(shù)千/使繞出敵后/伏其歸路/金人方與衍戰(zhàn)/伏兵起前后/夾擊之/金人果敗/
B.乃選精銳數(shù)千/使繞出敵后/伏其歸路/金人方與衍戰(zhàn)/伏兵起/前后夾擊之/金人果敗/
C.乃選精銳數(shù)千/使繞出/敵后伏其歸路/金人方與衍戰(zhàn)/伏兵起/前后夾擊之/金人果敗/
D.乃選精銳數(shù)千/使繞出/敵后伏其歸路/金人方與衍戰(zhàn)/伏兵起前后/夾擊之/金人果敗/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樓櫓:戰(zhàn)爭中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文中代指防御工事。
B.汴京:即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元明時代,開封又被稱為“汴梁”。
C.萬乘:一車四馬為一乘,“萬乘”常代指天子或大國,文中指代后者。
D.蒙塵:即“蒙受風(fēng)塵”之意,文本中指徽欽二帝失位被俘,蒙受屈辱。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封府尹空缺時,李綱認為恢復(fù)舊都的重任,只有宗澤才能擔(dān)當(dāng)。于是朝廷任用其主持開封政務(wù)。
B.張撝到滑州抗擊金軍,但兵力不及敵軍,有人勸說他暫時躲避,張撝并沒有聽從,最終為國捐軀。
C.河?xùn)|巨寇王善坐擁強大的軍事力量,本想強占京城,宗澤以家國大義勸說他,王善最終歸順朝廷。
D.宗澤認為已經(jīng)做好戰(zhàn)備,可以渡過黃河收復(fù)失地,但他二十多篇出兵奏疏都被權(quán)臣壓制,計劃落空。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澤威望素著,既至,首誅舍賊者數(shù)人。


(2)善感泣曰:“敢不效力?”遂解甲降。

5、B句意:于是選拔了幾千名精銳士兵,派遣他們繞到敵人的后方,埋伏在敵人的歸路上。金人正與劉衍交戰(zhàn),埋伏的軍隊突然殺出,前后夾擊金兵,金兵果然戰(zhàn)敗。
“敵后”是“繞出”的賓語,“繞出”與“敵后”中間不應(yīng)斷開,故排除CD。
“前后”作“夾擊”的狀語,“前后”與“夾擊”中間不應(yīng)斷開,故排除A。
6.C“‘萬乘’常代指天子或大國,文中指代后者”錯誤,文中意思是“上萬輛戰(zhàn)車”。
7.D“出兵奏疏”錯,原文為“請帝還京二十馀奏”。
8.(1)宗澤威望向來很高,來到開封后,首先誅殺了幾個留宿盜賊的人。
(2)王善感動落淚說:“我怎么敢不為朝廷效力?”于是放下武器(脫下鎧甲)投降。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以宗澤知襄陽府。澤在襄陽,聞黃潛善復(fù)倡和議,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嘗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說以乞盟,終至二圣北遷【注】,宗社蒙恥。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聞有大號令,但見刑部指揮云,不得謄播赦文于河之東、西,陜之蒲、解,是褫天下忠義之氣,而自絕其民也。臣雖駑怯,當(dāng)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帝覽其言而壯之。及開封尹闕,李綱言:“綏復(fù)舊都,非澤不可?!蹦艘詾闁|京留守,知開封府。時敵騎留屯河上,金鼓之聲日夕相聞,而京城樓櫓盡廢,兵民雜居,盜賊縱橫,人情洶洶。澤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誅舍賊者數(shù)人,下令曰:“為盜者,贓無輕重,悉從軍法。”由是盜賊屏息。因撫循軍民,修治樓櫓,屢出師以挫敵,上疏請帝還京師。真定、懷、衛(wèi)間,虜兵甚盛,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fù)。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lǐng)招集之兵;造戰(zhàn)車千二百乘。又據(jù)形勝,立堅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鱗次為連珠砦,連結(jié)河?xùn)|、河北忠義民兵,于是陜西、京東、西諸路人馬咸愿聽澤節(jié)制。澤又開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秉義郎岳飛犯法將刑,宗澤一見奇之,曰:“將材也?!睍鹑斯ャ崴?,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人而還。升飛為統(tǒng)制而謂之曰:“爾智勇材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zhàn),非萬全計?!币蚴陲w陣圖。飛曰:“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睗墒瞧溲?。飛由此知名。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宗澤守汴》)
【注】二圣北遷:北宋滅亡后,徽宗與欽宗被金人俘虜北上,最終死在五國城。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澤又開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
B.澤又開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
C.澤又開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
D.澤又開五丈河/以通西北/商旅守御之具既備/累表請帝/還京而帝用黃潛善計/決意幸東南/不報/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和議,關(guān)于停戰(zhàn)、講和的主張。當(dāng)時南宋剛剛建立,朝臣分主戰(zhàn)、主和兩派。
B.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機構(gòu)的六部之一。主管兵籍、軍械和軍令等。
C.“臣雖駑怯”與“駑馬十駕”(《勸學(xué)》)兩句中的“駑”含義不同。
D.“帝覽其言而壯之”與“臣之壯也”(《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壯”含義不同。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澤以為高宗即位后,會吸取北宋滅亡教訓(xùn),對某些誤國邪說會赫然震怒,嚴懲其人,不料高宗即位四十天,竟未頒布一項重要號令。
B.宗澤決心親冒箭石,奮勇爭先捐軀報國,高宗對此非常贊賞。后來開封府尹職位空缺,經(jīng)李綱推薦,就命宗澤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
C.宗澤鑒于真定等處金兵甚多,于是秘密打造武器,準備主動進攻。又渡河邀集眾將共商收復(fù)之事,還在京城及周邊地區(qū)做好戰(zhàn)斗準備。
D.宗澤慧眼識才,他一見岳飛就認定他是將才,于是命令岳飛將功贖罪,岳飛果然不負所望。宗澤升任岳飛為統(tǒng)制,并且對他傳授陣圖。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


(2)澤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誅舍賊者數(shù)人。


13.刑部命令,不得謄寫、傳布赦罪文書到河北東、西兩路和陜西蒲、解二州,此舉是何原因?有何后果?請根據(jù)原文簡要說明。




9、C句意:宗澤又開掘五丈河,來打通西北商旅線路。防御器械已經(jīng)齊備,屢次上表請求皇帝回京。然而皇帝采用黃潛善的意見,決心前往東南,沒有回復(fù)(宗澤的奏章)。
“通”作謂語,“商旅”作賓語,動賓之間不能斷開,排除AD;
“請帝還京”是兼語句式,“帝”既是“請”的賓語,又是“還京”的主語,因此應(yīng)從“還京”后斷開,排除B。
10.B
A.表述正確。
B.“主管兵籍、軍械和軍令等”錯,應(yīng)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等”,“主管兵籍、軍械和軍令等”的為兵部。
C.才能低劣;跑不快,劣。兩句中的“駑”含義相同。句意:臣下雖然才能低劣,怯懦無能/劣馬拉車走十天。
D.以……為壯;強壯。兩句中的“壯”含義相同。句意:高宗看了他的奏章,認為他很英勇悲壯/臣年輕強壯的時候。
11.C“宗澤……于是秘密打造武器,準備主動進攻”錯。從原文“虜兵甚盛,方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宗澤以為憂”來看,“密修戰(zhàn)具,為入攻之計”的是金兵,而非宗澤。
12.(1)臣下以為皇上(必定)勃然大怒,降黜奸邪,升進賢能,以期中興王室。
(2)宗澤威望一向顯著,既已上任,首先逮捕誅殺了幾名窩藏盜賊的壞人。
13.原因:當(dāng)時這些地區(qū)都被金人占領(lǐng),朝廷擔(dān)心謄寫、傳布赦罪文書到該地會得罪金國。
后果:①打消了天下百姓的忠義之氣;②自行斷絕了與當(dāng)?shù)匕傩盏念I(lǐng)屬關(guān)系。
參考譯文:
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庚戌,任命宗澤為襄陽知府。宗澤在襄陽,聽說黃潛善又提倡與金人停戰(zhàn)講和,(于是)進呈奏章說:“自從金人二次入侵,朝廷未曾任命一員將領(lǐng),派遣一支部隊,只聽說奸詐邪惡之臣,早晨進一言請求停戰(zhàn),傍晚獻一策向敵求和,最終導(dǎo)致二帝遙遷北國,國家蒙受恥辱。臣下以為皇上(必定)勃然大怒,降黜奸邪,升進賢能,以期中興王室。(不料)如今已即位四十日,未曾聽聞發(fā)布重要號令,只見刑部命令里說,不得謄寫、傳播大赦布告到河北東、西兩路以及陜西蒲、解二州,這是打消了天下百姓的忠義之氣,自行斷絕了與當(dāng)?shù)匕傩盏念I(lǐng)屬關(guān)系的做法啊。臣下雖然怯懦無能,定當(dāng)親冒箭石,走在眾將之前,倘若能夠獻出生命,報答國家厚恩,也就心滿意足了!”高宗看了他的奏章,大為贊賞。等到開封府尹職位空缺時,李綱上言:“安撫、收復(fù)舊都,非用宗澤不可?!庇谑侨蚊跐蔀闁|京留守,擔(dān)任開封府尹。當(dāng)時金人騎兵駐扎在黃河邊上,早晚都聽到他們鳴金擊鼓的聲音,而京城里用以瞭望、攻守的無頂蓋高臺全部廢棄,士兵、百姓混雜而居,盜賊恣行不法,人心騷亂不寧。宗澤威望一向顯著,既已上任,首先逮捕誅殺了幾名窩藏盜賊的壞人,下令道:“做盜賊的人,偷盜財物不論輕重,一律按軍法處置。”盜賊由此收斂形跡。于是撫慰軍民,修整樓櫓,屢次出兵挫敗敵人,進呈奏章請求君主返回京城。真定府、懷州、衛(wèi)州之間,敵兵甚多,正在暗地打造武器,作入侵準備。宗澤為此而擔(dān)憂,于是北渡黃河,邀集眾將共商大事,圖謀奪回失地。在京城四面營壘各置官吏,以統(tǒng)領(lǐng)所招集的士兵,制造一千二百輛戰(zhàn)車。又占據(jù)險要之地,在城外設(shè)立二十四座堅固壁壘,互為依托、緊密呼應(yīng)的營塞沿汴河依次排列,連結(jié)河?xùn)|、河北忠于朝廷的民兵,于是陜西、京東西各路人馬都愿聽從宗澤指揮。宗澤又開掘五丈河,來打通西北商旅線路。防御器械已經(jīng)齊備,屢次上表請求皇帝回京。然而皇帝采用黃潛善的意見,決心前往東南,沒有回復(fù)(宗澤的奏章)。秉義郎岳飛違反軍法,將要受刑,宗澤一見他就大感驚奇,說:“是將才啊?!鼻》杲鹑诉M攻汜水,(宗澤)將五百名騎兵交給岳飛統(tǒng)領(lǐng),命他將功贖罪,岳飛將金人打得大敗,然后返回。(宗澤)升任岳飛為統(tǒng)制,對他說:“你的智謀勇敢,即使是古代良將也無法勝過,然而你喜好在曠野交戰(zhàn),這不是萬全之策?!庇谑鞘谟柙里w布陣圖示。岳飛說:“擺好陣式然后作戰(zhàn),這是兵法常態(tài);用兵巧妙之處,在于將領(lǐng)善于思考判斷。”宗澤贊同他的說法。岳飛因為這件事而聞名。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題目。(19分)
  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fēng)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是故圣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jié)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當(dāng)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兇饑,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dāng)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
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故圣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適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jié),其自養(yǎng)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斂于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則凍冰,夏則飾。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dāng)為食飲不可不節(jié)。
古之民未知為舟車時,重任不移,遠道不至,故圣王作為舟車,以便民之事。其為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其為用財少,而為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鏤,故民饑。人君為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并至,故為奸邪。奸邪多則刑罰深,刑罰深則國亂。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dāng)為舟車不可不節(jié)。
(選自《墨子·辭過》,有刪改)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B.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C.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D.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答案】選A。
【解析】“其為舟車與此異矣”意思是“制造船和車,跟原先不同了”,中間應(yīng)該斷開,排除B、C兩項?!氨睾褡鲾坑诎傩找燥椫圮嚒币馑际恰耙欢ㄟ€要向百姓橫征暴斂,用來裝飾他們的船和車”,“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以”前應(yīng)斷開;“飾車以……飾舟以……”中間應(yīng)斷開,排除D項。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宮:古代對房屋、居室的通稱,秦漢以后特指帝王之宮。
B.城郭:古義是指內(nèi)城和外城,現(xiàn)在泛指城或城市?!俺恰敝竿獬堑膲?“郭”指內(nèi)城的墻。
C.臺榭: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臺,臺上的木構(gòu)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臺榭。
D.芻豢:指牛羊豬狗等牲畜,泛指肉類食品。
【答案】選B。
【解析】“城”指內(nèi)城的墻,“郭”指外城的墻。
1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古代圣王建造宮室時,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為了美觀和享樂。
B.當(dāng)今之主講究宮室曲折多姿和裝飾華美,左右的人也都紛紛效法。
C.當(dāng)今之主以為芻豢、蒸炙、魚鱉才是真正的美食,實際上吃不到。
D.墨子反對當(dāng)今之主追求舟車的華美艷麗,提倡儉樸節(jié)用的風(fēng)尚。
【答案】選C。
【解析】C項,“當(dāng)今之主”不惜橫征暴斂,就是為了享用“美食芻豢、蒸炙魚鱉”。
1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dāng)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主假如確實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國家混亂,在修建宮室時不能不節(jié)儉。
(2)法令不用急著督促他們做,百姓不辛苦而財物完全夠用,所以百姓歸附他。
附【譯文】
上古時候的人民不懂得建造宮室,就在山陵附近居住,在洞里居住,地下潮濕傷害人的身體,所以圣明的帝王創(chuàng)造了宮室。建造宮室的方法是:宮室地基的高度完全能避開地下的潮濕,宮室四面的墻完全能抵御風(fēng)寒,屋頂上完全能防御雪霜雨露,宮墻的高完全能區(qū)別男女之間的禮儀。達到這些目的就停止了,那些浪費財物勞心費力,而又沒有增加對人的生存有好處的,就不做了。那時使用勞役,修建城郭,百姓雖然辛苦卻不受傷害;按常規(guī)征收百姓的租稅,百姓雖然破費卻不以此為困苦。所以圣明帝王修建宮室,是為了便于生活,并不是用來作為觀賞享樂;制作衣服、腰帶、鞋,是為了便于保護身體,不是為了裝束奇怪。因此,圣明帝王以自身節(jié)儉,來教導(dǎo)百姓,所以天下的百姓能得到治理,財物費用能夠充足。現(xiàn)在的君主,他們修造宮室就同以上不同。他們對百姓一定橫征暴斂,搶奪老百姓準備做衣食的財物,用來建造宮室,宮室中樓臺亭榭彎曲美觀、雕梁畫棟顏色裝飾考究。君主像這樣造宮室,因此他左右的人都效法他。所以他們的財物不夠抵御兇災(zāi)饑荒,救濟孤寡,因此國家貧窮而老百姓也難以管理。君主假如確實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國家混亂,在修建宮室時不能不節(jié)儉。
上古時候的人民不懂得制作飲食,他們吃素食而且單獨居住。所以圣人出現(xiàn)教男人耕種莊稼,用來作為百姓的糧食。他們制作飲食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增加氣力補充虛弱的身體,達到強身填飽肚子的目的而已。因此,他們使用財物節(jié)約,他們自我供養(yǎng)儉省,百姓富足國家安定。現(xiàn)在的君主不是這樣,他們向百姓暴斂財物,用來吃豐盛的美味,蒸烤魚鱉。大國的君主面前堆積上百個器具的菜,小國的君主面前也擺著十幾樣菜,眼前足有一丈見方,眼睛不能全看到,手不能全取到,口不能全嘗遍,冬天則結(jié)冰,夏天會腐臭。國君這樣對待飲食,所以左右的人都效法他們。因此富貴人奢侈,孤寡人受凍挨餓,雖然不想使國家混亂,是不可能的。君主確實想讓天下安定而討厭它混亂,在飲食上不能不節(jié)約。
上古的先民不懂得制造船和車,重的東西移不動,不能到達很遠的地方,因此圣王開始制造船和車,用來方便人民做事。他們制造船和車只求堅固輕便好用,能運送重物到達遠方。他們制造船、車用的財物少,而且得到的便利多,所以百姓愿意使用它。法令不用急著督促他們做,百姓不辛苦而財物完全夠用,所以百姓歸附他?,F(xiàn)在的君主,制造船和車,跟原先不同了。船和車堅固輕便好用都具備了,一定還要向百姓橫征厚斂,用來裝飾他們的船和車。在車上裝飾五彩刺繡,用精美的雕刻裝飾船。女子放棄了紡織而從事五彩刺繡,所以百姓受凍;男子離開農(nóng)田而從事雕刻,所以百姓挨餓。君主像這樣制造船和車,左右的人就效法他,因此那些百姓饑寒并至,不得不做壞事。奸邪的人多了,那么刑罰重了;刑罰重了,那么國家就混亂了。 君主確實想讓天下安定而痛恨它混亂,那么制造船和車不能不節(jié)儉。
受傷害;按常規(guī)征收百姓的租稅,百姓雖然破費卻不以此為困苦。所以圣明帝王修建宮室,是為了便于生活,并不是用來作為觀賞享樂;制作衣服、腰帶、鞋,是為了便于保護身體,不是為了裝束奇怪。因此,圣明帝王以自身節(jié)儉,來教導(dǎo)百姓,所以天下的百姓能得到治理,財物費用能夠充足?,F(xiàn)在的君主,他們修造宮室就同以上不同。他們對百姓一定橫征暴斂,搶奪老百姓準備做衣食的財物,用來建造宮室,宮室中樓臺亭榭彎曲美觀、雕梁畫棟顏色裝飾考究。君主像這樣造宮室,因此他左右的人都效法他。所以他們的財物不夠抵御兇災(zāi)饑荒,救濟孤寡,因此國家貧窮而老百姓也難以管理。君主假如確實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國家混亂,在修建宮室時不能不節(jié)儉。
上古時候的人民不懂得制作飲食,他們吃素食而且單獨居住。所以圣人出現(xiàn)教男人耕種莊稼,用來作為百姓的糧食。他們制作飲食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增加氣力補充虛弱的身體,達到強身填飽肚子的目的而已。因此,他們使用財物節(jié)約,他們自我供養(yǎng)儉省,百姓富足國家安定?,F(xiàn)在的君主不是這樣,他們向百姓暴斂財物,用來吃豐盛的美味,蒸烤魚鱉。大國的君主面前堆積上百個器具的菜,小國的君主面前也擺著十幾樣菜,眼前足有一丈見方,眼睛不能全看到,手不能全取到,口不能全嘗遍,冬天則結(jié)冰,夏天會腐臭。國君這樣對待飲食,所以左右的人都效法他們。因此富貴人奢侈,孤寡人受凍挨餓,雖然不想使國家混亂,是不可能的。君主確實想讓天下安定而討厭它混亂,在飲食上不能不節(jié)約。
上古的先民不懂得制造船和車,重的東西移不動,不能到達很遠的地方,因此圣王開始制造船和車,用來方便人民做事。他們制造船和車只求堅固輕便好用,能運送重物到達遠方。他們制造船、車用的財物少,而且得到的便利多,所以百姓愿意使用它。法令不用急著督促他們做,百姓不辛苦而財物完全夠用,所以百姓歸附他?,F(xiàn)在的君主,制造船和車,跟原先不同了。船和車堅固輕便好用都具備了,一定還要向百姓橫征厚斂,用來裝飾他們的船和車。在車上裝飾五彩刺繡,用精美的雕刻裝飾船。女子放棄了紡織而從事五彩刺繡,所以百姓受凍;男子離開農(nóng)田而從事雕刻,所以百姓挨餓。君主像這樣制造船和車,左右的人就效法他,因此那些百姓饑寒并至,不得不做壞事。奸邪的人多了,那么刑罰重了;刑罰重了,那么國家就混亂了。 君主確實想讓天下安定而痛恨它混亂,那么制造船和車不能不節(jié)儉。

宗澤在襄陽的時候,聽說黃潛善又提倡和談,呈遞奏章說:“我雖然愚笨怯弱,也應(yīng)當(dāng)親自冒著飛箭與流石,做將領(lǐng)們的先鋒,能夠獻出生命報答國家的恩德也就足夠了?!被实劭吹剿难哉摚瑸樗械胶缐?。等到開封府尹職位空缺,李綱說:“平定恢復(fù)舊都,非宗澤做不到?!庇谑侨蚊麚?dān)任東京留守,開封府知府。當(dāng)時敵軍騎兵駐留在黃河邊上,金鼓之聲日夜相聞。而京城的防御工事全都廢棄了,士兵與百姓雜居在一起,盜賊橫行,百姓紛擾不安。宗澤威望向來很高,來到開封后,首先誅殺了幾個留宿盜賊的人,下令說:“做盜賊的,贓物無論多少,全都依軍法處置?!睆拇吮I賊就銷聲匿跡了。于是安撫軍民,修繕防御工事,多次派出軍隊來挫敗敵人。
十二月,宗澤聽說金人將要謀劃入侵汴州,派遣劉衍前往滑州,劉達前往鄭州,來分解金人的勢力。二年春天正月,金兀術(shù)(完顏宗弼)從鄭州抵達白沙,距離汴京非常近,汴京百姓震動恐懼。屬下們詢問計策,宗澤說:“什么事情這么驚慌?劉衍等人在京城外,一定能抵抗敵人?!庇谑沁x拔了幾千名精銳士兵,派遣他們繞到敵人的后方,埋伏在敵人的歸路上。金人正與劉衍交戰(zhàn),埋伏的軍隊突然殺出,前后夾擊金兵,金兵果然戰(zhàn)敗。劉衍撤軍,于是金人又入侵滑州,宗澤的部將張撝前去救援滑州。張撝趕到滑州,敵眾我寡,難以匹敵,有人請求稍微回避金人的鋒芒,張撝說:“回避敵人,茍且偷生,有什么臉面去見宗公呢!”張撝全力作戰(zhàn),最終戰(zhàn)死。宗澤派遣王宣前去救援,已經(jīng)來不及了,于是與金人大戰(zhàn),打敗了金人,使之逃跑。金人從此不敢再進犯東京。
河北的盜賊往來于京西、淮南、河南,侵擾劫掠。宗澤派人把禍福的道理告訴他們,把他們?nèi)空薪?。河?xùn)|巨寇王善,擁有七十萬軍隊、上萬輛戰(zhàn)車,想要占據(jù)京城。宗澤獨自騎馬趕到王善的營地,含淚對他說:“朝廷正處在危難之時,假如有一兩個像您這樣的人,又怎么能有敵患呢?現(xiàn)在是您建立功勛的時刻,不能失去這個機會?!蓖跎聘袆勇錅I說:“我怎么敢不為朝廷效力?”于是放下武器(脫下鎧甲)投降。
宗澤召集軍隊,儲存糧食,集結(jié)各路起義的軍隊,自認為渡過黃河收復(fù)失地,指日可待。前后呈遞二十多篇請求皇帝回京的奏章,這些奏章全都被黃潛善、汪伯彥壓制。宗澤憂憤成疾,后背生了毒瘡。將領(lǐng)們?nèi)雽嬏揭暡∏?,宗澤急切地說:“我因為徽欽二帝被擄去金國,心中憤怒直到現(xiàn)在。如果你們能殲滅敵人,那么我死去也就沒有遺憾了?!北娙巳剂飨铝搜蹨I。宗澤沒有一句話談到家事,只是連呼多次“過河”就去世了,享年七十歲。京城百姓哭嚎悲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題目。(19分)
  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fēng)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是故圣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jié)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當(dāng)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兇饑,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dāng)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
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故圣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適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jié),其自養(yǎng)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斂于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則凍冰,夏則飾。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dāng)為食飲不可不節(jié)。
古之民未知為舟車時,重任不移,遠道不至,故圣王作為舟車,以便民之事。其為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其為用財少,而為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鏤,故民饑。人君為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并至,故為奸邪。奸邪多則刑罰深,刑罰深則國亂。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dāng)為舟車不可不節(jié)。
(選自《墨子·辭過》,有刪改)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B.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C.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D.當(dāng)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
【答案】選A。
【解析】“其為舟車與此異矣”意思是“制造船和車,跟原先不同了”,中間應(yīng)該斷開,排除B、C兩項。“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意思是“一定還要向百姓橫征暴斂,用來裝飾他們的船和車”,“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以”前應(yīng)斷開;“飾車以……飾舟以……”中間應(yīng)斷開,排除D項。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宮:古代對房屋、居室的通稱,秦漢以后特指帝王之宮。
B.城郭:古義是指內(nèi)城和外城,現(xiàn)在泛指城或城市。“城”指外城的墻,“郭”指內(nèi)城的墻。
C.臺榭: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臺,臺上的木構(gòu)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臺榭。
D.芻豢:指牛羊豬狗等牲畜,泛指肉類食品。
【答案】選B。
【解析】“城”指內(nèi)城的墻,“郭”指外城的墻。
1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古代圣王建造宮室時,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為了美觀和享樂。
B.當(dāng)今之主講究宮室曲折多姿和裝飾華美,左右的人也都紛紛效法。
C.當(dāng)今之主以為芻豢、蒸炙、魚鱉才是真正的美食,實際上吃不到。
D.墨子反對當(dāng)今之主追求舟車的華美艷麗,提倡儉樸節(jié)用的風(fēng)尚。
【答案】選C。
【解析】C項,“當(dāng)今之主”不惜橫征暴斂,就是為了享用“美食芻豢、蒸炙魚鱉”。
1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dāng)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主假如確實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國家混亂,在修建宮室時不能不節(jié)儉。
(2)法令不用急著督促他們做,百姓不辛苦而財物完全夠用,所以百姓歸附他。
附【譯文】
上古時候的人民不懂得建造宮室,就在山陵附近居住,在洞里居住,地下潮濕傷害人的身體,所以圣明的帝王創(chuàng)造了宮室。建造宮室的方法是:宮室地基的高度完全能避開地下的潮濕,宮室四面的墻完全能抵御風(fēng)寒,屋頂上完全能防御雪霜雨露,宮墻的高完全能區(qū)別男女之間的禮儀。達到這些目的就停止了,那些浪費財物勞心費力,而又沒有增加對人的生存有好處的,就不做了。那時使用勞役,修建城郭,百姓雖然辛苦卻不受傷害;按常規(guī)征收百姓的租稅,百姓雖然破費卻不以此為困苦。所以圣明帝王修建宮室,是為了便于生活,并不是用來作為觀賞享樂;制作衣服、腰帶、鞋,是為了便于保護身體,不是為了裝束奇怪。因此,圣明帝王以自身節(jié)儉,來教導(dǎo)百姓,所以天下的百姓能得到治理,財物費用能夠充足?,F(xiàn)在的君主,他們修造宮室就同以上不同。他們對百姓一定橫征暴斂,搶奪老百姓準備做衣食的財物,用來建造宮室,宮室中樓臺亭榭彎曲美觀、雕梁畫棟顏色裝飾考究。君主像這樣造宮室,因此他左右的人都效法他。所以他們的財物不夠抵御兇災(zāi)饑荒,救濟孤寡,因此國家貧窮而老百姓也難以管理。君主假如確實想要使天下得到治理,并不愿意國家混亂,在修建宮室時不能不節(jié)儉。
上古時候的人民不懂得制作飲食,他們吃素食而且單獨居住。所以圣人出現(xiàn)教男人耕種莊稼,用來作為百姓的糧食。他們制作飲食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增加氣力補充虛弱的身體,達到強身填飽肚子的目的而已。因此,他們使用財物節(jié)約,他們自我供養(yǎng)儉省,百姓富足國家安定?,F(xiàn)在的君主不是這樣,他們向百姓暴斂財物,用來吃豐盛的美味,蒸烤魚鱉。大國的君主面前堆積上百個器具的菜,小國的君主面前也擺著十幾樣菜,眼前足有一丈見方,眼睛不能全看到,手不能全取到,口不能全嘗遍,冬天則結(jié)冰,夏天會腐臭。國君這樣對待飲食,所以左右的人都效法他們。因此富貴人奢侈,孤寡人受凍挨餓,雖然不想使國家混亂,是不可能的。君主確實想讓天下安定而討厭它混亂,在飲食上不能不節(jié)約。
上古的先民不懂得制造船和車,重的東西移不動,不能到達很遠的地方,因此圣王開始制造船和車,用來方便人民做事。他們制造船和車只求堅固輕便好用,能運送重物到達遠方。他們制造船、車用的財物少,而且得到的便利多,所以百姓愿意使用它。法令不用急著督促他們做,百姓不辛苦而財物完全夠用,所以百姓歸附他。現(xiàn)在的君主,制造船和車,跟原先不同了。船和車堅固輕便好用都具備了,一定還要向百姓橫征厚斂,用來裝飾他們的船和車。在車上裝飾五彩刺繡,用精美的雕刻裝飾船。女子放棄了紡織而從事五彩刺繡,所以百姓受凍;男子離開農(nóng)田而從事雕刻,所以百姓挨餓。君主像這樣制造船和車,左右的人就效法他,因此那些百姓饑寒并至,不得不做壞事。奸邪的人多了,那么刑罰重了;刑罰重了,那么國家就混亂了。 君主確實想讓天下安定而痛恨它混亂,那么制造船和車不能不節(jié)儉。





B強化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翁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進士,黑官山東左布政使。隆慶二年,命督河道。三年七月,河大決沛縣,漕艘阻不進。帝從大立請,大行振貸。 大立又請漕艘后至者貯栗徐州倉平價出糶詔許以三萬石賚民大主以下民昏墊閭閻愁困狀帝莫能周知乃繪圖十二以獻。且言:“時事可憂,更不止此。東南財賊區(qū),而江海泛溢, 粒米不登,京儲可慮一也。 邊關(guān)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傾頹,何恃以守?可慮二也。畿輔、山東、河南,霪雨既久,城郭不完,寇盜無備,可慮三也。江海間颶風(fēng)鼓浪,舟艦戰(zhàn)卒,悉入波流,海防可慮四也?;?、浙鹽場咸泥盡沒,灶戶流移,商賈不至,國課可慮五也。望陛下以五患十二圖付公卿博議,速求拯濟之策?!钡哿魣D備覽,下其奏于所司。
當(dāng)是時,黃河既決,淮水復(fù)漲。平地水深丈余,人民多溺死。大立奔走經(jīng)營,鴻溝、境山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帝喜,錫賚有差,時大立已升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為左。會代者陳大賓未至,而山東沙、薛、汶、泗諸水驟漲,黃河又暴至,巳而淮自泰山廟至七里溝淤十余里。其明年,遂為給事中宋良佐劾罷。萬歷二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就改吏部。明年入為刑部右侍郎,再遷南京兵部尚書。六年,致仕歸。
先是,隆慶末,有錦衣指揮周世臣者,外戚慶云侯裔也。盜入其室,殺世臣去。把總張國維入捕盜,惟婢荷花兒及仆王奎在,遂謂二人奸弒其主。刑部郎中潘志伊疑之,久不決。及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憤荷花兒弒主,趣志伊速決,置極刑。逾數(shù)年,獲真盜。都人競稱荷花兒冤,流聞禁中。帝大怒,欲重譴大立等,給事中周良寅、蕭彥復(fù)劾之,乃追奪大立職,志伊亦謫知陳州。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一百一七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立又請漕艘后至者貯粟/徐州倉平價出糶/詔許以三萬石賚民/大立以下民昏墊/閭閻愁困狀/帝莫能周知/乃繪圖十二以獻/
B.大立又請漕艘后至者貯粟徐州倉/平價出糶/詔許以三萬石賚民/大立以下民昏墊/閭閻愁困狀/帝莫能/周知乃繪圖十二以獻/
C.大立又請漕艘后至者貯粟/徐州倉平價出糶/詔許以三萬石賚民/大立以下民昏墊/閭閻愁困狀/帝莫能/周知乃繪圖十二以獻/
D.大立又請漕艘后至者貯粟徐州倉/平價出糶/詔許以三萬石賚民/大立以下民昏墊/閭閻愁困狀/帝莫能周知/乃繪圖十二以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漕艘,指運送糧食的船只,古時朝廷利用水道運送糧食,以供應(yīng)京城、保障軍需或民食調(diào)劑。
B.畿輔,漢代把長安周邊三郡合稱“三輔”,簡稱“輔”,后與“畿”合用泛指京城附近地區(qū)。
C.國課,國家賦稅之意,鹽是古代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如果淮、浙鹽場受損會導(dǎo)致稅收減少。
D追奪,指宮員去世后被剝奪生前的官職待遇,“追贈”“追認”則是指死后被授予官爵稱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翁大立愛護百姓,想方設(shè)法救災(zāi)。當(dāng)水患來臨時,他先向皇帝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并向皇帝提出各種賑災(zāi)的辦法,他的建議得到了皇帝的回應(yīng)。
B.翁大立目光長遠,考慮問題周到。他由水患聯(lián)系到邊防、農(nóng)業(yè)、治安等諸多國家重大問題,分析水患帶來的種種危害,引起皇帝對治水的重視。
C.翁大立勤于政務(wù),仕途卻很坎坷。他治理黃淮水患有功,可皇帝封賞并不豐厚,只任命他為兵部左侍郎,后來更因水患再起遭到彈劾而被罷免。
D.翁大立雖嫉惡如仇,但行事過于魯莽。周世臣案,他干擾刑部郎中潘志伊判案,導(dǎo)致錯殺無辜,后真兇落網(wǎng),他因此受到朝臣彈劾和皇帝重責(zé)。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邊關(guān)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傾頹,何恃以守?可慮二也。


(2)大立奔走經(jīng)營,鴻溝、境山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


答案:
10、D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按罅⒂终堜钏液笾琳哔A粟(于)徐州倉”,“徐州倉”是“貯粟”的地點,屬于狀語后置,故中間不應(yīng)該斷開,故排除AC?!爸苤敝竿耆獣浴⒃敱M了解,不應(yīng)與前文“帝”斷開,排除B,得出答案是D。
11、D
此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肮賳T去世后”錯?!白穵Z”的“追”指事后被追究;“追,贈”“追認”的“追”指人死后授予官爵或稱號。
12、C
此題考查理解概括文言文的能力。錫賚有差,“有差”的意思是不只有區(qū)別,而非封賞不豐厚。
13、
[參考答案]
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千里長的邊境和關(guān)隘,全都遭遇洪水,報警臺和堡壘坍塌,依仗什么來駐守?這是需要憂慮的第二件事。
“可”1分,賓語前置于分,判斷句1分,大意1分
(2)翁大立四處奔波籌劃治理,鴻溝、境山各項工程,以及淮河流域的疏浚工程,先后完成。寫4?!敖?jīng)營”1分,“諸工”1分,“次第”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翁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考上進士。積功升官至山東左布政使。隆慶二年,(朝廷)命令他去督促治理河道。隆慶三年七月,黃河在沛縣嚴重潰決,運糧的船只受阻無法前進。皇帝聽從翁大立的請求,大舉賑災(zāi)。翁大立又建議后到的運糧船只將谷子貯存在徐州倉內(nèi),平價出賣?;实巯略t允許拿出其中三萬石糧食賞賜給百姓。翁大立認為底層百姓困于水災(zāi)、村里窮困愁苦的狀況,皇帝不能夠完全知曉,于是繪制了十二幅圖獻上去。并且進言:“時事可以擔(dān)憂的,還不止這些。東南是國家財政賦稅區(qū)域,卻江海泛濫,顆粒無收,京城的儲備是需要憂慮的第一件事。千里長的邊境和關(guān)隘,全都遭遇洪水,報警臺和堡壘坍塌,依仗什么來駐守?這是需要憂慮的第二件事。國都附近、山東、河南,下了很久的雨,內(nèi)外城墻不完整,賊人強盜來了無法防備,這是需要憂慮的第三件事。江海之間颶風(fēng)掀起大浪,船艦上的戰(zhàn)士,全部卷入波濤,海防是需要憂慮的第四件事?;?、浙鹽場的咸泥全部被沖沒了,煮鹽為生的人口流失搬走,商販們不來,國家稅收是需要憂慮的第五件事。希望陛下將這五點憂慮和十二幅圖交給公卿們廣泛地評議,迅速地探求解救的計策?!被实哿粝聢D畫觀覽,將他的奏折下發(fā)給了有關(guān)部門。
就在這個時候,黃河已經(jīng)決堤,淮水又上漲。平地上水深十文多,許多百姓被淹死了。翁大立四處奔波籌劃治理,鴻溝、境山各項工程,以及淮河流域的疏浚工程,先后完成。皇帝大喜,分別給以賞賜。當(dāng)時翁大立已經(jīng)升任工部右侍郎,馬上改任兵部,擔(dān)任左侍郎。適逄代替他職位的陳大賓還沒有到任,而山東沙、薛、汶、泗幾條河河水突然上漲,黃河水又突然來了,不久淮河從泰山廟到七里溝淤積了十幾里。第二年,就被給事中宋良佐彈劾而罷官。萬歷二年,重新起用擔(dān)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到任時又調(diào)到吏部。第二年調(diào)入北京擔(dān)任刑部右侍郎,又升任為南京兵部尚書。萬歷六年,退休回鄉(xiāng)。
在這之前,隆慶末年,有個錦衣正指揮使周世臣,是外戚慶云侯的后代。強盜進入他家,殺死世臣后離開。把總張國維進去抓捕強盜,只有婢女荷花兒和仆人王奎在,就認為二人通好而殺害了主人。刑部郎中潘志伊懷疑這個結(jié)論,長時間沒有裁決。等到翁大立以侍郎的身份代管部里的事務(wù),憤恨荷花兒殺了主人,就催促潘志伊迅速裁決,處以死刑。過了幾年,捕獲到真正的強盜。都城里的人競相說荷花兒冤枉,傳聞流入了宮中。皇帝大怒,打算重重地申斥翁大立等人,給事中周良寅、蕭彥又彈劾他,于是追削了翁大立的官職,潘志伊也被貶謫為陳州知府。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題。
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本名慶明。儉少方正,有操行,性不妄交,非其同志,雖貴游造門,亦不與相見。孝昌中,起家員外散騎侍郎。太祖臨夏州,以儉為錄事,深器敬之。
時荊、襄初附,太祖表儉功績尤美,宜委東南之任,授荊州刺史。所部鄭縣令泉璨為民所訟,推治獲實。儉即大集僚屬而謂之曰:“此由刺史教誨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彼煊趶d事前,肉袒自罰,舍璨不問。于是屬城肅勵,莫敢犯法。魏文帝璽書勞之。太祖又與儉書曰:“近行路傳公以部內(nèi)縣令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肅群下。聞之嘉嘆?!鼻G蠻舊俗,少不敬長。儉殷勤勸導(dǎo),風(fēng)俗大革。務(wù)廣耕桑,兼習(xí)武事,故得邊境無虞,民安其業(yè)。吏民表請為儉構(gòu)清德樓,樹碑刻頌,朝議許焉。在州遂歷七載。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鄰睦,內(nèi)懷異計。儉密啟太祖,陳攻取之謀。于是征儉入朝,問其經(jīng)略。儉對曰:“今江陵既在江北,去我不遠。荊州軍資器械,儲積已久,若大軍西討,必?zé)o匱乏之慮。且兼弱攻昧,武之善經(jīng)?!碧嫔钊恢酥^儉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绷顑€還州,密為之備。尋令柱國、燕公于謹總?cè)直姺ソ?。平,以儉元謀,賞奴婢三百口。太祖與儉書曰:“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zhèn)非公莫可”遂令儉鎮(zhèn)江陵,進爵昌寧公,遷大將軍,移鎮(zhèn)荊州,總管五十二州。
儉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競無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類也。天和三年,以疾還京。為夏州總管,薨,遺啟高祖,請葬于太祖陵側(cè),并以官所賜之宅還官。
(選自《周書·長孫儉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zhèn)/非公莫可/
B.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zhèn)/非公莫可/
C.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zhèn)/非公莫可/
D.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zhèn)/非公莫可/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廟號稱謂。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稱號。
B.璽書,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書。秦以后專指皇帝的詔書。
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由年紀最長的兒子來繼承君位。
D.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cè)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孫儉勇于攬責(zé),肉坦自罰。百姓狀告長孫儉部下泉璨,后經(jīng)審問查證情況屬實,長孫儉認為這是自己的失職,肉袒自罰,并懲罰了泉璨,從此沒有誰敢犯法。
B.長孫儉精于吏治,移風(fēng)易俗。荊州之地年少之人不尊敬年長之輩,長孫儉殷勤地加以勸導(dǎo),同時致力于推廣農(nóng)耕和蠶桑并習(xí)練武事,百姓因此安居樂業(yè)。
C.長孫儉積極建言,受到獎賞。長孫儉認為江陵梁元帝心懷異謀,于是寫信稟告太祖,陳
述攻取梁朝的計謀,后來太祖平定江陵,并因此賞賜給長孫儉奴婢三百人。
D.長孫儉非常敬業(yè),忠心可鑒。長孫儉有一次去朝廷奏事,遇上大雪,于是在大雪中從早上一直等到晚上,面無倦色;他還在遺書中請求將自己葬在太祖皇帝陵墓之側(c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性不妄交,非其同志,雖貴游造門,亦不與相見。(4 分)
(2)吏民表請為儉構(gòu)清德樓,樹碑刻頌,朝議許焉。(4分)


答案:
10.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原文標點:本圖江陵,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zhèn),非公莫可。
11.C【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通常由年紀最長的兒子來繼承君位”說法錯誤,我國封建王朝通常是嫡長子繼承君位,而不是年紀最長的兒子。
12.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并懲罰了泉璨”與原文不符,原文“舍璨不問”,放過泉璨不加責(zé)問。
13.(1)生性不亂交往,倘若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王公貴族上門拜訪,長孫儉也不與他們相見。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1分:“同志”“雖”“造門”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官吏百姓們上表請求為長孫儉建筑--座清德樓,樹碑立傳,朝廷議論允許了的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1分;“表”“構(gòu)”“許”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基礎(chǔ),而對文意的理解又取決于對重點詞語和句式的理解。重點詞語包含虛詞與實詞,考生應(yīng)逐字對應(yīng)翻譯,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fù)詞等現(xiàn)象。復(fù)雜句子還要分析句子成分,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注意特殊句式。需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文推導(dǎo),不拘泥于原文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參考譯文]
長孫儉,是河南洛陽人。本來名叫慶明。長孫儉年少正直,有操守德行,生性不亂交往,倘若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王公貴族.上門拜訪,長孫儉也不與他們相見。孝昌年間,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任員外散騎侍郎。太祖蒞臨夏州,用長孫儉做錄事,很賞識、敬重他。
當(dāng)時荊、襄剛剛歸附,太祖表揚長孫儉功績顯著,應(yīng)該委派他到東南任職,授任他為荊州刺史。他所管轄的鄭縣縣令泉璨被百姓起訴,推究調(diào)查獲悉實情。長孫儉便將僚屬都召集在一起對他們說:“這是由于刺史教誨不夠明確,誠信不能覆蓋萬物,這是我的罪過,不是泉璨的罪過。”于是就在官署的大廳前面袒露身體責(zé)罰自己,放過泉璨不加責(zé)問。從此他屬下的城市官員都肅然起敬勵精圖治,沒有誰敢犯法。魏文帝下詔書去慰勞他。太祖又寄書信給長孫儉說:“近來路人傳頌?zāi)銓傧碌目h令有罪,你自我杖責(zé)三十下,用來使屬下肅然生畏。我聽聞此事后不由嘉許感嘆。”荊蠻的舊風(fēng)俗年少之人不尊敬年長之輩。長孫儉對此殷勤地加以勸勉誘導(dǎo),風(fēng)俗大為改觀。長孫儉致力于推廣農(nóng)耕和蠶桑,同時習(xí)練武事,所以邊境能夠沒有憂慮,百姓安居樂業(yè)。官吏百姓們上表請求為長孫儉建筑一座清德樓,樹碑立傳,朝廷議論允許了。他在荊州共待了七年。
等到梁元帝在江陵繼承皇位,表面上與鄰國和睦友好,內(nèi)心卻懷有其他打算。長孫儉秘密寫信稟告太祖,陳述攻取梁朝的計謀。于是太祖征召長孫儉入朝,向他詢問謀略。長孫儉答道:“現(xiàn)在江陵處于江北,離我們不遠。荊州的軍用物資器械,儲藏蓄積已經(jīng)很久了,如果大軍向西征討,一定不會有匱乏的憂慮。況且兼并弱小,攻伐昏昧之?dāng)常@是軍事上良好的原則。”太祖認為他說得很正確,于是對長孫儉說“按照你所說的,我攻取江陵已算晚了?!本兔铋L孫儉回到荊州,秘密做好準備。不久,太祖命令柱國、燕公于謹統(tǒng)率軍隊討伐江陵。平定了江陵,因為長孫儉最先謀劃此事,賞賜給長孫儉奴婢三百人。太祖寫信給長孫儉說:“本來圖謀江陵,是由你出謀劃策的,如今果然像你所說的那樣。有智謀的人能在事情尚未萌發(fā)時就有所發(fā)現(xiàn),這是多么妙啊!但是吳民離散,這事要靠招撫慰安,使南方重鎮(zhèn)順服,非你不可。”于是就命令長孫儉去鎮(zhèn)守江陵,晉爵為昌寧公,升任大將軍,移調(diào)鎮(zhèn)守荊州,總管五十二州。
長孫儉舊日曾去朝廷奏事,當(dāng)時遇上大雪于是站在大雪中等待報告,從早上一直等到晚上,竟然沒有倦怠的面容。他奉行公事勤勤懇懇,都與此相似。天和三年,因為疾病回到京城。擔(dān)任夏州總管,死后,留下遺表給高祖,請求把自已葬在太祖陵墓的旁邊,并把官府所賜的住宅退還給官府。

(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眳瞧饘υ唬骸霸诘虏辉陔U。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碧觯酃?,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鄙酃觯芄?,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推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标套釉唬骸俺悸勚瑯焚t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惫Γ邢采?。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本肮唬骸爸Z?!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wù)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啾保ā犊兹笘|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玉。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
【答案】10.?B????11.?A????12.?D???
13.(1)武王打敗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
(2)現(xiàn)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著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百姓有過錯,責(zé)任在我一人身上?!蔽渫跽f:“看得遠大啊,(這樣做足以)平定天下?。》彩亲鹬厥咳司拥娜?,是因為他們?nèi)蕫鄱械滦邪??!?
從內(nèi)容來看,劃線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對話,兩個“曰”是標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斷開,排除CD;
從句式結(jié)構(gòu)來看,“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斷句,且“貴士君子”是動賓短語作“者”的定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A.“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曲解文意,文中“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這是說不能靠建造游觀之臺這些方式來安身存命。
故選D。

(1) 武王打敗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
(2) (2)現(xiàn)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
(3) 【13題詳解】
(4)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5) (1)“克”,打?。弧罢佟?,召見;“奈……何”,把……怎么辦。
(6) (2)“請求”,請求找來;“鰥寡”,喪妻喪夫;“論”,評定;“供秩”,供給生活物品,可意譯為“安置”;“焉”,代詞,他們。

參考譯文:
圣人對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饑餓就給他食物吃,寒冷就給他衣服穿,撫養(yǎng)他們,培育他們,唯恐他們不能發(fā)展壯大。 魏武侯乘船順黃河而下,在中游的時候回頭對吳起說:“多么美麗而險要的山河啊,這是魏國的無價之寶呀!”吳起回答:“(一國之寶)在于國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險要。當(dāng)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講仁義道德,被夏禹消滅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邊是黃河、濟水,右邊是泰華山,伊闕山在南邊,羊腸阪在北邊;由于他治國不施仁政,被商湯放逐了。由此可見,(國寶)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勢險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這些人也要成為您的敵人啊?!蔽何浜钫f:“你說得對?!蔽渫醮驍×松蹋僖娊?,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太公回答:“我聽說喜歡那個人,同時會喜愛他房上的烏鴉;憎恨那個人,會連他所住地方的墻壁都厭惡。把他們?nèi)繗⒌簦涣艋畹?,怎么?”武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進見,武王問:“你看怎么辦?”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讓他活著,怎么樣?”武王說:“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進見。武王問;“你看該怎么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種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愛的人。百姓有了過錯,責(zé)任在我一個人身上。”武王說:“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彩亲鹬厥咳司拥娜?,是因為他們?nèi)蕫鄱械滦邪?!?齊景公在壽宮游玩,看見一個老年人背著柴,面有饑色。齊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說:“讓當(dāng)?shù)氐墓賳T養(yǎng)活他?!标套诱f:“我聽人說,喜好賢良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守住國家的根本啊?,F(xiàn)在君主憐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澤沒有達不到的了,這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饼R景公笑了,臉上也有了喜悅的神色。晏子說:“圣賢的君王遇到賢良就喜好賢良,遇到不幸就憐憫不幸?,F(xiàn)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饼R景公說:“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晉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觀之臺,叔向進言說:“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樂善好施,寬緩刑律,抓緊農(nóng)時;在春天建造游觀之臺,這是耽誤百姓的農(nóng)時啊。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晉平公說:“好!”于是放棄了建造游觀之臺的工程。


相關(guān)試卷

解密06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高頻考點解密】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講義+分層訓(xùn)練(解析版):

這是一份解密06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高頻考點解密】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講義+分層訓(xùn)練(解析版),共40頁。

解密06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高頻考點解密】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講義+分層訓(xùn)練(原卷版):

這是一份解密06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高頻考點解密】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講義+分層訓(xùn)練(原卷版),共23頁。

新高考語文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解析版),共39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新高考語文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原卷版)

新高考語文解密14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原卷版)

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18文言文翻譯和句式分層訓(xùn)練(原卷版)

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18文言文翻譯和句式分層訓(xùn)練(原卷版)

新人教版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翻譯題”針對訓(xùn)練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翻譯題”針對訓(xùn)練含解析

解密06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高頻考點解密】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講義+分層訓(xùn)練

解密06 文言文閱讀與翻譯(分層訓(xùn)練)-【高頻考點解密】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講義+分層訓(xùn)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