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
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其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開展多項科學探測任務。祝融號火星車搭載的太陽能電池板面積也遠大于以往的月球探測器。完成下面小題。
1.“天問一號”登陸的天體是(???)
A.衛(wèi)星 B.行星 C.恒星 D.彗星
2.容易對“祝融號”火星車數(shù)據(jù)回傳地球產(chǎn)生干擾的是(???)
A.太陽輻射 B.月球引力 C.太陽活動 D.地球自轉(zhuǎn)
【答案】1.B????2.C
【解析】1.“天問一號”登陸的天體是火星,火星是行星,B正確,A錯誤;火星本身不發(fā)光發(fā)熱,不是恒星,C錯誤;彗星是指進入太陽系內(nèi)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火星的形態(tài)不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D錯誤。故選B。
2.太陽輻射傳送的電磁波相對較為穩(wěn)定,對火星傳來的電磁波干擾較少,A錯誤;月球引力不會對電磁波產(chǎn)生干擾,B錯誤;火星車數(shù)據(jù)回傳給地球是通過電磁波傳送,而太陽活動中的太陽射電爆發(fā)會很大程度的干擾向地球傳送的電磁波,從而對火星車數(shù)據(jù)回傳地球產(chǎn)生干擾,C正確;地球自轉(zhuǎn)不會對電磁波產(chǎn)生干擾,D錯誤;故選C。
【點睛】太陽活動包括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太陽風等。
約4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下面,碰撞區(qū)域地表緩緩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喜馬拉雅山脈。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m的珠穆朗瑪峰,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形成于(???)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上發(fā)現(xiàn)了魚類化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該化石可確定青藏高原海拔 B.保存該化石的巖層會有被子植物化石
C.該化石可作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證據(jù) D.可根據(jù)該化石確定青藏高原地層厚度
【答案】3.D????4.C
【解析】3.根據(jù)所學地理知識可知,在新生代,聯(lián)合古陸最終解體,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xiàn)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現(xiàn)在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脈如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
4.巖層中的化石可以反映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上發(fā)現(xiàn)了魚類化石,說明青藏高原當時為水生環(huán)境,后來板塊碰撞抬升,形成今天的高原,因此該化石可作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證據(jù),C正確;不能通過化石確定青藏高原的海拔,A錯誤;有魚類化石,說明為水生環(huán)境,不會有被子植物,B錯誤;根據(jù)該化石不能確定青藏高原地層厚度,D錯誤。所以選C。
【點睛】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物質(zhì)分解殆盡;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huán)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jīng)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因為在較老的巖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較簡單的,而在年代較新的巖石中的類似種屬的化石就要復雜和高級。
下圖是“地球自然環(huán)境圈層間物質(zhì)交換示意圖”。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①圈層的主要特點是(???)
A.由堅硬巖石組成 B.由氣體和懸浮物質(zhì)組成 C.其主體是海洋 D.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guān)系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霧凇,俗稱樹掛,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jié)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霧凇的形成,體現(xiàn)的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圈層數(shù)量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5.C????6.B????7.C
【解析】5.據(jù)地球自然環(huán)境圈層間物質(zhì)交換示意圖可知,①為水圈,水圈為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正確;堅硬巖石組成的是巖石圈,A錯誤;水圈有各種形態(tài)的水體組成,B錯誤;水圈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D錯誤。故選C。
6.該詩句反映的是生物圈與巖石圈之間的關(guān)系,植被的生長需要巖石圈提供無機鹽,同時植被通過枯枝落葉的形式向巖石圈提供有機物;據(jù)地球自然環(huán)境圈層間物質(zhì)交換示意圖可知,圖中①為水圈,②為大氣圈,③為生物圈,④為巖石圈。所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guān)系是③生物圈和④巖石圈的關(guān)系,B正確,ACD錯誤。故選B。
7.霧凇的形成過程中,水分涉及了水圈,在低溫時水汽凝華涉及了大氣圈,乳白色冰晶沉積物主要附著在樹枝等植被上,涉及了生物圈,所以主要涉及了3個圈層。故選C。
【點睛】巖石圈由堅硬的巖石構(gòu)成,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大氣圈主要由氣體和懸浮物質(zhì)組成,厚度最大;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生物圈最為活躍,主要集中在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巖石圈的上部。
2020年3月3日,印尼著名的默拉皮火山劇烈噴發(fā),其火山灰柱高達6000米。幸好接下來周邊地區(qū)普降大雨,有效緩解了火山灰的空氣污染。下面左圖為火山噴發(fā)示意圖,右圖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示意圖。據(jù)歷史記載,超強火山噴發(fā)會導致短期內(nèi)區(qū)域氣溫下降。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火山噴發(fā)物的物質(zhì)來自(???)
A.地核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殼
9.據(jù)歷史記載,超強火山噴發(fā)會導致短期內(nèi)區(qū)域氣溫下降,其原因是(???)
A.①減弱 B.②增強 C.③減弱 D.④減弱
【答案】8.C????9.D
【解析】8.火山噴發(fā)的物質(zhì)來自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巖石圈之下,C正確,ABD錯誤。故選C。
9.火山噴發(fā)使得大量火山灰及氣體物質(zhì)懸浮于空氣中,削弱了太陽輻射,從而導致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弱,氣溫下降,同時保溫作用增強,所以圖中所示①不變、②減弱、③增強、④減弱,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軟流層又叫軟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巖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內(nèi)圈層,軟流層一般被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國內(nèi)航班的飛行高度一般在6800~8000米之間,國際航班的飛行高度一般在8000~12600米之間,但也有部分國際航班飛行高度和國內(nèi)航班差不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0.國內(nèi)航班主要飛行在(???)
A.對流層 B.平流層 C.混合層 D.電離層
11.國內(nèi)航班從起飛至水平方向飛行期間,氣溫和空氣密度的變化規(guī)律可能分別是(???)
A.氣溫持續(xù)減小,空氣密度持續(xù)變大 B.氣溫先減后增,空氣密度持續(xù)變大
C.氣溫先減后增,空氣密度持續(xù)變小 D.氣溫持續(xù)減小,空氣密度持續(xù)變小
【答案】10.A????11.D
【解析】10.根據(jù)材料可知國內(nèi)航班的飛行高度一般在6800~8000米之間,對流層的平均厚度為12km,因此國內(nèi)航班主要飛行在對流層,A正確,B、C、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A。
11.飛機從地面起飛,隨著高度的升高,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氣溫會逐漸降低;隨著高度的升高,由于重力作用減弱,因此空氣的密度逐漸減小,D正確,A、B、C錯誤。故正確選項為D。
【點睛】對流層的厚度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差異,從空間上來看,由低緯向高緯變薄,低緯地區(qū)的高度為17--18km、中緯地區(qū)10--12km、高緯地區(qū)8--9km。
下圖為某地區(qū)的地殼等厚度線示意圖(單位:千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圖示區(qū)域地殼厚度的總體特征是(???)
A.西大東小 B.南大北小 C.東北大西南小 D.東南大西北小
13.下列關(guān)于地殼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大洋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 B.海洋地殼平均厚度比陸地厚
C.縱波和橫波都能在地殼中傳播 D.地殼由巖石組成,也叫巖石圈
【答案】12.A????13.C
【解析】12.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地殼厚度的總體特征是西大東小,自西向東遞減,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
13.大洋地殼的平均厚度為5-6千米,A錯; 海洋地殼平均厚度比陸地薄,B錯; 縱波和橫波都能在地殼中傳播,C對;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D錯;故選C。
【點睛】地殼(qiào),地質(zhì)學專業(yè)術(shù)語,是指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震波的研究判斷,地殼與地幔的界面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xù)面(莫霍面)。
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蘊含了豐富的地理原理。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霜多形成在(???)
A.晴朗的夜晚 B.多云的夜晚 C.晴朗的白天 D.多云的白天
15.霜可能會使農(nóng)業(yè)造成損失,下列應對措施不合理的是(???)
A.燃燒煙霧防凍 B.覆蓋地膜 C.澆水防凍 D.覆蓋黑色尼龍網(wǎng)
【答案】14.A????15.D
【解析】14.霜多形成在秋冬晴朗的夜晚,因為秋科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大氣的保溫效果差,氣溫低,A正確,多云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強,大氣的保溫效果好,氣溫高,不易出現(xiàn)霜,B錯誤,白天溫度高,不易出現(xiàn)霜,CD錯誤,所以選A。
15.燃燒煙霧可以增強大氣逆輻射,減輕凍害,A合理,不符合題意;覆蓋地膜可以起保溫的作用,可減輕凍害,B合理,不符合題意;燒水可增加比熱容,減緩溫度下降,可減輕凍害,C合理,不符合題意;覆蓋黑色尼龍網(wǎng),不能保溫,起不到減輕凍害的作用,D不合理,符合題意,所以選D。
【點睛】大氣的受熱過程包括: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
下圖是“大氣熱力作用關(guān)聯(lián)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6.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
A.a(chǎn) B.b C.c D.d
17.冬季農(nóng)民用人造煙幕防止農(nóng)作物受凍,圖中箭頭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a(chǎn) B.b C.c D.d
【答案】16.B????17.C
【解析】16.根據(jù)所學的大氣熱力作用的原理可以判斷出圖中的a 、b、 c、d分別代表的太陽輻射、地面的長波輻射、大氣輻射中的大氣逆輻射和大氣輻射中射向宇宙的部分。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的熱量來源是地面的長波輻射。故選B。
17.冬季農(nóng)民通過人造煙幕的方法,使大氣通過大氣逆輻射的形式還給地面的熱量增加,減少了大氣輻射射向宇宙中的部分,增強了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減少了農(nóng)作物受凍害的可能性。故選C。
【點睛】本題關(guān)鍵是考生一定要熟悉大氣熱力作用的全過程,明白太陽輻射a在到達地面之前一定會受到大氣對其削弱作用,地面在吸收了太陽輻射后,增溫,并以地面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釋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被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成為大氣主要的、直接熱量來源b, 也有一小部分射了宇宙空間。大氣在吸收了熱量以后,以大氣輻射的形式向外釋放能量,其中向下的部分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面因地面長波輻射造成的損失,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氣逆輻射c。還有一部分是直接射向了宇宙空間d。
人們凝視星空便能實現(xiàn)心中美好的愿望。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8.下圖四幅圖能夠正確示意孔明燈點燃時燈內(nèi)氣流狀況的是(???)
A. B. C. D.
19.依據(jù)孔明燈的原理,判斷下圖中熱力環(huán)流的正確畫法是(???)
A. B. C. D.
【答案】18.B????19.B
【解析】18.當孔明燈中的火焰點燃時,火焰處的溫度是比較高的,此時火焰處的氣流會受熱膨脹上升,上升的氣流運動至火團的正上方即將接近孔明燈的頂部時,氣流會分為兩支,向兩側(cè)繼續(xù)運動,當向兩側(cè)運動的氣流在即將撞到孔明燈燈壁時,這兩只氣流會下沉至孔明燈的底部,火焰處由于溫度較高,周圍的空氣會持續(xù)流向火焰所在的位置,這樣在孔明燈的內(nèi)部便形成了一對完整的熱力環(huán)流。圖中B選項符合此過程。故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19.在氣溫較高的地方氣流是應該上升的,而圖A中的溫度較高的地方的氣流是下沉的,故A錯誤;裸地在白天升溫較快,氣溫較高,該處的氣壓較低,而草地在白天升溫較慢,溫度較低,該處的氣壓較高,因此可知在近地面氣流是由草地流向裸地的,在高空裸地上方的空氣是流向草地的,在草地處氣流是下沉運動的,在裸地處氣流是上升運動的,故B正確;夜晚在山谷里應該吹的是山風,而C圖中吹的是谷風,故C錯誤;市區(qū)的溫度較高,氣流以上升運動為主,而D圖中的市區(qū)處的氣流是下沉的,故D錯誤。所以選B。
【點睛】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其形成過程為:受熱地區(qū)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而高空形成高氣壓;受冷地區(qū)相反,從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氣壓差,促使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低空的熱力環(huán)流。熱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處收縮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處,熱地方單位面積空氣柱重量(即氣壓)大,冷地方高空氣壓小,高空形成熱—冷的氣流。熱處氣流流失后,整個空氣柱減輕,地面形成低壓,冷處則形成高壓,近地面形成冷—熱的氣流。加上上升、下沉氣流,構(gòu)成了熱力環(huán)流。
讀“近地面的等壓線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0.圖中正確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是(???)
A.a(chǎn) B.b C.c D.d
2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平氣壓梯度力不能影響風速 B.地轉(zhuǎn)偏向力只改變風的速度
C.高空大氣運動受摩擦力作用不明顯 D.摩擦力只影響風速,不影響風向
【答案】20.D????21.C
【解析】20.近地面風向的判定應首先判定水平氣壓梯度力,該力的特征是垂直等壓線,并由高壓指向低壓, 其次觀察風向,由于是近地面,所以風向應與等壓線斜交,北半球風向右偏。D正確,A應是 南半球近地面風向,B應是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C由低壓指向高壓,ABC錯誤。故選D。????????
21.水平氣壓梯度力是風形成的直接動力,風力大小主要受其影響,故A不符合題意;地轉(zhuǎn)偏向 力與風向垂直,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故B不符合題意;高空大氣運動受摩擦力作用不 明顯,可以忽略其對風向的影響,故C正確;摩掠力與風向相反,影響風向,減弱風力,故D 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近地面和高空的風的風向判斷,記住基本原則即行,近地面風與等壓線成交角,高空風與等壓線平行。
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qū)某日11時(北京時間)海平面等壓線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2.下列城市在圖示時刻所繪風向正確的是(???)
A.北京 B.西寧 C.南寧 D.合肥
23.下列城市在圖示時刻風力最大的是(???)
A.北京 B.西寧 C.長沙 D.南寧
【答案】22.D????23.B
【分析】22.在等壓線地圖上,近地面風向由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壓,北半球右偏30°-45°,讀圖可判定,北京為西南風,A錯誤;西寧為偏西風,B錯誤; 南寧為東北風,C錯誤,合肥為西南風,故D正確;故選D。
23.風力大小與等壓線疏密有關(guān),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讀圖可知,西寧比北京 、長沙 、南寧等壓線均密集,故西寧風力最大,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在等壓線地圖上,風力大小與等壓線疏密有關(guān),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
下圖為水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①②③是水循環(huán)的三種類型,箭頭表示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圖示箭頭中缺少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
A.海上蒸發(fā) B.水汽輸送 C.地下徑流 D.植物蒸騰
25.圖中①②③三種類型水循環(huán)中對陸地水資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全部都是
26.西北太平洋的臺風從生成到登陸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其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24.D????25.B????26.B
【解析】24.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讀圖可知,有海水蒸發(fā)、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水汽輸送、下滲環(huán)節(jié),但沒有植物的蒸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5.圖中①水循環(huán)發(fā)生在內(nèi)陸,為陸上內(nèi)循環(huán),A錯誤;②發(fā)生在海陸之間,為海陸間循環(huán),其對陸地水體的更新作用最大,B正確,③發(fā)生在海洋上,為海上內(nèi)循環(huán),C錯誤,故選B。
26.臺風形成、移動、登陸主要涉及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等。因此其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包括有海上內(nèi)循環(huán)和海陸間循環(huán),B正確,沒有參與陸上內(nèi)循環(huán),ACD錯誤,故選B。
【點睛】水循環(huán)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海上水循環(huán)、海陸間水循環(huán)和內(nèi)陸水循環(huán)。 從海洋蒸發(fā)出來的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jié)為雨、雪和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fā)返回大氣,其余部分成為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回歸海洋。 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的往復運動稱為海陸間的大循環(huán),是最重要的一種類型。
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離,通常船只吃水深度與海水密度呈負相關(guān)。下圖示意8月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的曲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7.關(guān)于圖中①、②、③三條曲線的含義,組合正確的是(???)
A.①-溫度,②--密度,③--鹽度 B.①--溫度,②--鹽度,③--密度
C.①--密度,②--溫度,③--鹽度 D.①--密度,②--鹽度,③--溫度
28.影響②呈現(xiàn)如圖分布規(guī)律的根本原因是(???)
A.洋流 B.氣壓 C.經(jīng)度 D.太陽輻射
29.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據(jù)圖推測該船吃水深度大致為(???)
A.一直減小 B.一直增大 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
30.關(guān)于圖中①、②、③三者之間關(guān)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②能影響③,③也能影響① B.②能影響③,②不能影響①
C.②不能影響③,也不影響① D.②能影響③,③不能影響①
【答案】27.C????28.D????29.D????30.A
【解析】27.根據(jù)已學知識,世界大洋表層海水:海水溫度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讀圖,②為溫度;海水鹽度由副熱帶海域向赤道和兩極逐漸降低,讀圖,③為鹽度;緯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讀圖,①為密度。綜上所述,C對,排除ABD。故選C。
28.讀圖,②為海水溫度,呈現(xiàn)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的分布規(guī)律。根據(jù)已學知識,海水表層溫度主要取決于熱量的收入與支出,熱量收入主要來自太陽輻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發(fā)所消耗的熱能,太陽輻射強度由低緯向高緯遞減,所以表層海水水溫亦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綜上所述,影響②呈現(xiàn)如圖分布規(guī)律的根本原因是太陽輻射,D對,排除ABC。故選D。
29.讀圖,由60°S向60°N海水密度呈先減小,后增大的變化規(guī)律。根據(jù)材料信息“通常船只吃水深度與海水密度呈負相關(guān)”,可知,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據(jù)圖推測該船吃水深度大致為先增大,后減小,D對,排除ABC。故選D。
30.根據(jù)1題結(jié)論,①--密度,②--溫度,③--鹽度,根據(jù)已學知識,海水溫度影響因素 :宏觀:太陽輻射/緯度、蒸發(fā)、深度;微觀:季節(jié)、海陸分布、大氣運動、海水運動(洋流)等 。海水鹽度影響因素 :氣溫、降水、蒸發(fā)(宏觀),淡水注入、洋流、冰情(微觀)等。海水密度影響因素:溫度、深度(壓力)、鹽度等。綜上所述,②能影響③,③也能影響①,②能影響①,A對,排除BCD。故選A。
【點睛】世界大洋表層海水:海水溫度由低緯向高緯遞減;海水鹽度由副熱帶海域向赤道和兩極逐漸降低;緯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溫度影響因素 :宏觀:太陽輻射/緯度、蒸發(fā)、深度;微觀:季節(jié)、海陸分布、大氣運動、海水運動(洋流)等 。海水鹽度影響因素 :氣溫、降水、蒸發(fā)、(宏觀)/(微觀)淡水注入等影響因素。(洋流、冰情)。海水密度影響因素:溫度、深度(壓力)、鹽度等。
下圖為某地沙丘景觀圖,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1.圖中沙丘①甲為迎風坡②乙為背風坡③甲坡較陡④乙坡較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下列四幅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中,能正確示意上圖景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1.A????32.A
【解析】31.讀圖該景觀為新月形沙丘,因新月形沙丘的迎風坡受力較大,坡度較緩;背風坡風力較小,坡度較陡,讀圖甲坡度較緩,為迎風坡,乙坡度較陡,為背風坡,所以①②正確,故該題選A。
32.由上題,該景觀為新月形沙丘因新月形沙丘的迎風坡受力較大,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沙丘兩端向背風方向延伸;背風坡風力較小,砂礫堆積坡度較陡,等高線較密集。該地盛行西北風,所以符合規(guī)律的是①圖,故A項正確。
2022年9月13日,市民游客在錢塘江杭州段觀看錢塘江大潮。當日是農(nóng)歷八月十八,在強臺風“梅花”的助力下,錢塘江大潮在錢塘江上掀起大浪,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觀賞。圖為杭州灣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3.材料中的景觀屬于(???)
A.潮汐 B.赤潮 C.海浪 D.洋流
34.下列屬于當日錢塘江大潮形成原因的是(???)
①正值豐水期,水量大②口小肚大,利于增大潮差③島嶼眾多,容易成潮④農(nóng)歷十五前后引潮力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33.A????34.C
【解析】33.據(jù)材料“錢塘江大潮在錢塘江上掀起大浪”可知,材料中的景觀屬于潮汐,A正確;赤潮是海水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B錯誤;海浪是海水的波狀起伏現(xiàn)象,C錯誤;洋流是海水大規(guī)模沿一定方向的運動,D錯誤。故選A。
34.據(jù)材料“當日是農(nóng)歷八月十八,在強臺風“梅花”的助力下”可知,農(nóng)歷十五前后引潮力大,風助潮漲,④正確;“9月13日”錢塘江流域降水量較大,正值豐水期,水量大,加大了潮勢,①正確;讀圖可以看出,杭州灣口大肚小,有利于增大潮差,②錯誤;潮汐是月球、太陽的引潮力產(chǎn)生的,與島嶼眾多無關(guān),③錯誤。故選C。
【點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xiàn)象。在白天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潮汐”。一般每日漲落兩次。
下圖為不考慮地形因素的影響時,某地區(qū)氣溫等值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5.甲、乙、丙三地的溫度高低比較,正確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丙
36.導致沿海地區(qū)等溫線發(fā)生彎曲的洋流流向及性質(zhì)是(?????)
A.由南向北 暖流 B.由南向北 寒流
C.由北向南 寒流 D.由北向南 寒流
【答案】35.C????36.B
【解析】35.通過緯度可發(fā)現(xiàn),越向北緯度越低,可判斷此圖為南半球。因此按照南半球氣溫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可判斷越向北溫度越高,丙地氣溫最高,甲地氣溫最低,C正確,故選C。
36.海洋等溫線發(fā)生彎曲往往由洋流導致。等溫線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由此可發(fā)現(xiàn),等溫線在海洋中向北突出,洋流也向北流。結(jié)合此圖位于南半球,北側(cè)為低緯,南側(cè)為高緯,該洋流由高緯流向低緯為寒流,B正確。故選B。
讀牛軛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7.導致牛軛湖跟原河道分離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流水搬運 C.流水沉積 D.地殼下陷
38.下列關(guān)于河流自然截彎取直帶來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
A.加快河流流速 B.減緩洪水災害 C.增加航運距離 D.減少河道淤積
【答案】37.A????38.C
【解析】37.在自由河曲的發(fā)展過程中,當河曲彎到一定程度時,上下凹岸間的河曲頸逐漸被河流旁蝕而變窄,當水流沖潰河曲頸部后,就產(chǎn)生自然的裁彎取直;裁彎取直后廢棄的河灣與河流隔絕,堵塞成湖形成牛軛湖(如圖)。因此導致牛軛湖跟原河道分離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蝕作用。流水搬運、流水沉積、地殼下陷都不是牛軛湖跟原河道分離的主要原因,故選A。
38.河流裁彎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減少其在彎道處滯留的時間,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從而減弱洪水災害,A、B說法正確;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會縮短航運距離,C說法錯誤;河流裁彎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減少河道淤積,D說法正確。本題要求選擇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故選C。
【點睛】牛軛湖,在平原地區(qū)流淌的河流,河曲發(fā)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
下圖為江漢平原某河段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9.下列能正確表示MN河床橫斷面示意圖的是(???)
A. B.
C. D.
40.有關(guān)該曲流地貌與人類活動關(guān)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河漫灘多洪澇,不利于農(nóng)耕 B.河流階地臨近水源,適宜農(nóng)耕
C.凸岸流速緩,不利于建港口 D.聚落宜臨水分布于河流凹岸
【答案】39.B????40.D
【解析】39.MN河床橫斷面屬于河流彎曲處,該地M處受河流水流離心力作用屬于凹岸,水深較深,侵蝕嚴重。N岸受離心力影響較弱,因此其為河漫灘,水深較淺且多泥沙淤積。B圖符合題意。故選B。
40.河漫灘地區(qū)由于水深相對較淺且泥沙淤積,因此易發(fā)洪澇災害,不利于農(nóng)耕,A正確。河流階地為河岸兩側(cè)相對位置較高的地區(qū),其鄰近水源,且由于位置較高不易受和洪澇災害影響,適宜農(nóng)耕,B正確。凸岸流速緩慢,且泥沙淤積,水深較淺,不利于修建港口,C正確。聚落臨水分布于河流的凸岸,因該地泥沙淤積、土壤肥沃且水深相對較淺,D錯誤。故選D。
二、綜合題
41.讀下面四幅地貌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各地貌的名稱: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2)寫出圖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3)在丙圖地貌區(qū),農(nóng)耕區(qū)多分布在面積較大的____。當?shù)厝朔Q之為____。
(4)丁圖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處,圖中自A到B沉積物顆粒逐漸____(增大/減小),原因是____。
(5)圖甲為流動性沙丘,下列有關(guān)該沙丘的敘述,錯誤的是(???)。
A.沙粒在D坡一側(cè)被搬運,在C坡一側(cè)沉積 B.D坡風力大于C坡
C.C坡一側(cè)為迎風坡 D.若圖中沙丘繼續(xù)前移,圖中小樹將被掩埋
【答案】(1)???? 沙丘???? 海蝕拱橋???? 峰林???? 沖(洪)積扇。
(2)???? 風力堆積???? 海浪侵蝕???? 流水侵蝕???? 流水堆積
(3)???? 洼地???? 壩子
(4)???? 出山口???? 減小???? 河流沖出山口后,流速逐漸降低,顆粒大的沉積物先沉積,顆粒小的沉積物后沉淀
(5)C
【分析】本大題以地貌景觀圖為材料設(shè)置五道試題,涉及地貌的名稱、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地貌的特征等相關(guān)內(nèi)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diào)觀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根據(jù)已學知識,圖中各地貌的名稱:甲為沙丘(新月形沙丘/流動性沙丘),乙為海蝕拱橋,丙為峰林,丁為沖(洪)積扇。
(2)根據(jù)已學知識,圖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甲為沙丘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乙為海蝕拱橋由海浪侵蝕作用形成,丙為峰林由流水侵蝕(溶蝕)作用形成,丁為沖(洪)積扇是由流水堆積作用形成。
(3)根據(jù)已學知識,丙圖地貌區(qū)為喀斯特地貌區(qū),由于地表崎嶇不平,農(nóng)耕區(qū)多分布在面積較大的洼地。當?shù)厝朔Q之為壩子,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較肥沃,氣候溫和,灌溉方便。
(4)丁圖地貌為沖(洪)積扇,一般形成于河流出山口處,圖中自A到B沉積物顆粒逐漸減小,原因是河流沖出山口后,坡度逐漸減小,流速逐漸降低,使顆粒大的沉積物先沉積,顆粒小的沉積物后沉積。
(5)圖甲為流動性沙丘,根據(jù)已學知識,甲為新月形沙丘,D坡為緩坡,C坡為陡坡,所以 D坡一側(cè)為迎風坡, C坡一側(cè)為背風坡,C錯,符合題意;沙粒在D坡一側(cè)被搬運,在C坡一側(cè)沉積, D坡風力大于C坡,若圖中沙丘繼續(xù)前移,圖中小樹將被掩埋,ABD對,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有關(guān)該沙丘的敘述,錯誤的是C。故選C。
42.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和“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以及“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綠洲與沙漠氣溫日變化情況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①表示____,②表示____(填名稱)。
(2)海洋和陸地相比,比熱容較大,在接受太陽輻射相同的熱量條件下,海洋增溫____(快/慢)。圖中海邊吹海風,由此判斷該地是____(白天/黑夜)。
(3)北京市郊區(qū)利用溫室大棚種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溫室大棚內(nèi),棚內(nèi)空氣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數(shù)字),大氣溫度升高,同時____(填數(shù)字)增強,保溫作用增強,滿足南方水果生長的熱量條件。
(4)圖乙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____,Ⅱ?qū)哟髿庖訽___運動為主;圖乙中I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____,該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的原因是____。
(5)圖丙中,如果該日塔里木盆地氣壓僅受熱力影響,請在下圖中畫出圖3中6:00—21:00時段的熱力環(huán)流及高空等壓面情況____,該時段沙漠與綠洲間的風向為____風。
【答案】(1)???? 達到地面的太陽輻射???? 大氣逆輻射
(2)???? 慢???? 白天
(3)???? ③???? ②
(4)???? ②???? 平流##水平???? 地面##地面輻射???? 對流運動顯著,水汽、雜質(zhì)含量大
(5)???? ???? 東北
【分析】本題以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和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綠洲與沙漠氣溫日變化情況圖為材料,涉及大氣分層、大氣受熱過程以及熱力環(huán)流的相關(guān)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diào)用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圖甲中①表示被大氣削弱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②表示大氣逆輻射。
(2)海洋和陸地相比,比熱容較大,在接受太陽輻射相同的熱量條件下,海洋增溫慢。圖中海邊吹海風,由此判斷該地是白天,白天海洋氣溫低,氣缶高,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3)在北方溫室大棚內(nèi), 大氣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地面輻射,大溫度升高,同時②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增強,滿足南方水果生長的熱量條件。
(4)對流層從下向上氣溫降低,最低溫不會到零下100度,平流層從下向上氣溫升高,中間層從下向上氣溫降低,高層氣從下向上氣溫升高,所以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②。圖乙中Ⅱ?qū)訛槠搅鲗?,大氣以平流(水平)運動為主;圖乙中I層為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地面輻射),該層天現(xiàn)象復雜多變的原因是對流運動顯著(下面溫度高上面溫度低,以對流運動為主),水汽雜質(zhì)含量大,占整個大氣質(zhì)量的2/3。
(5)6點到21點,此時段綠洲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地面冷熱不均或者下墊面熱力性質(zhì)差異形成了沙漠綠洲局地環(huán)流。白天沙漠氣溫較高,空氣上升,近地面氣壓較低,高空形成高壓;綠洲氣溫較低,盛行下沉運動,近地面氣壓較高,高空氣壓較高;近地面風由綠洲吹向沙漠,高空風由沙漠吹向綠洲。如下圖所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到向右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偏轉(zhuǎn)作用,形成東北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含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四川省江油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含解析,共3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收回, 綿陽氣象臺11月29日發(fā)布, 該地的“太陽風”, 圖中四城市中風力最小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安徽省阜陽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