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
地理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北京時間2022年6月16日清晨日出前,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會聯(lián)袂成就“五星連珠”奇景(下圖),人們憑借肉眼就可以目睹這幕天文奇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五星”不屬于(???)
A.太陽系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觀測宇宙
2.關于“五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小行星帶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間 B.都是類地行星
C.運動特征具有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D.都能自行發(fā)光
【答案】1.C????2.C
【解析】1.圖中的“五星”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它們都屬于太陽系,太陽系又包含在銀河系中,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組成了可觀測宇宙。所以“五星”不屬于河外星系,C正確,其他選項錯誤。故選C。
2.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A錯誤;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B錯誤;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運行都是自西向東,運行軌道都是近似于圓的橢圓,且運行軌道面之間的軌道傾角較小,具有同向性、近圓性和共面性的特征,C正確;行星不會自行發(fā)光,D錯誤。所以正確答案是C。
【點睛】天體系統(tǒng)具有層次性:可觀測宇宙包括銀河系和河外星系,銀河系又包括太陽系和其他的恒星系,銀河系中有1000億顆以上的恒星,太陽系又包括地月系和其他的行星系。
早期的預測報告估計太陽活動會在2025年7月達到頂峰,我們可以預期人類社會將在2023年初到2026年初出現(xiàn)非常大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太陽活動及其位置對應正確的是(???)
A.黑子,光球層 B.黑子,色球層 C.耀斑,光球層 D.耀斑,日冕層
4.預期人類社會將在2023年初到2026年初出現(xiàn)的非常大的變化有(???)
①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②臭氧空洞范圍擴大③衛(wèi)星導航失靈④全球變暖加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A????4.C
【解析】3.結合所學可知,黑子主要發(fā)生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耀斑主要發(fā)生在太陽大氣的色球層,太陽風主要發(fā)生在太陽大氣的日冕層,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4.結合材料可知,2023年初到2026年初地球將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較大。結合所學可知,太陽活動強烈時,可能產生“磁暴”現(xiàn)象,使得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①正確;太陽活動可能會干擾電離層,干擾無限短波通信,導致衛(wèi)星導航失靈,③正確;臭氧空洞主要是因為大量排放氟利昂,而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與太陽活動關系較小,②④錯誤。即①③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xiàn)象的總稱。主要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等。由太陽大氣中的電磁過程引起,時烈時弱,平均以11年為周期。 處于活動劇烈期的太陽(稱為“擾動太陽”)輻射出大量紫外線、x射線、粒子流和強射電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極光、磁暴和電離層擾動等現(xiàn)象。
“光伏扶貧”主要是在住房屋頂和農業(yè)大棚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獲取電能,農民可以自用,也可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僅考慮資源條件,最適合“光伏扶貧”模式的是(???)
A.湖北 B.重慶 C.廣西 D.西藏
6.下列能源與太陽輻射無關的是(???)
A.風能 B.水能 C.生物能 D.地熱能
【答案】5.D????6.D
【解析】5.湖北、重慶、廣西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qū),陰雨天氣多、云層厚,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弱,不適合發(fā)展光伏產業(yè),故A、B、C錯誤。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晴天多云量少,大氣對太陽輻射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故適合光伏扶貧,D正確。故選D。
6.地球表面因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而冷熱不均,從而形成氣壓差異,水平方向上大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形成風,所以風能與太陽輻射有關,A錯誤;水循環(huán)帶來水能,水循環(huán)蒸發(fā)環(huán)節(jié)能量來自太阻輻射,水汽輸送的風能量來自太陽輻射,水能與太陽輻射有關,B錯誤;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生物能與太陽輻射有關,C錯誤;地熱能是地球內部巖漿活動產生的能量,與太陽輻射無關,D正確。故選D。
【點睛】光伏扶貧主要是在住房屋頂和農業(yè)大棚上鋪設大陽能電池板,"自發(fā)自用,多余上網"。也就是說,農居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電能,并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通過分布式太陽能發(fā)電,每戶人家都將成為微型太陽能電站。
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遺跡中發(fā)現(xiàn)一批猛犸象遺骸(如下圖),猛犸象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滅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科學家研究認為,猛犸象身披黑色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據此推測猛犸象生存的氣候條件是(???)
A.多雨 B.炎熱 C.寒冷 D.干旱
8.猛犸生活在(???)
A.侏羅紀 B.第四紀 C.震旦紀 D.石炭紀
【答案】7.C????8.B
【解析】7.從題干信息可知,猛犸象身披黑色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毛皮和脂肪都具備抵御寒冷的功能,由此推測猛犸象生存時期氣候寒冷,C正確。不適應炎熱、多雨、干旱的氣候,ABD選項錯誤。故選C。
8.從材料信息“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遺跡中發(fā)現(xiàn)一批猛犸象遺骸”可知,這批猛犸象遺骸發(fā)現(xiàn)于人工陷阱,說明當時已經出現(xiàn)人類,人類出現(xiàn)在第四紀,由此推測該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第四紀,B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
【點睛】猛犸象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可達9cm,是一種適應于寒冷氣候的動物,在更新世(大約公元前180萬年至公元前1萬年)它廣泛分布于包括中國東北部在內的北半球寒帶地區(qū),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距今約1萬年前,猛犸象陸續(xù)滅絕,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志。
下圖為兩個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則甲(???)
A.代表地殼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橫波難以通過
10.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則(???)
A.甲代表軟流層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殼 D.乙代表巖石圈
11.若圖中界面代表太陽大氣層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內,則(???)
A.甲——光球層乙——色球層 B.甲——色球層乙——日冕層
C.甲——光球層乙——日冕層 D.甲——日冕層乙——色球層
【答案】9.A????10.B????11.D
【解析】9.若界面為莫霍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以下為地幔。乙在莫霍界面以下,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則甲為地殼,A正確,B錯誤。甲為地殼,平均厚度17KM,C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殼為固態(tài)物質構成,地震波橫波能夠通過,D錯誤。故選A。
10.若界面為古登堡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登保面以上為地幔,以下為地核。軟流層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個地幔,A錯誤。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正確。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地核,不代表地殼,C錯誤。巖石圈表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錯誤。故選B。
1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大氣層由外至內依次分為日冕、色球、光球層。若圖中界面為太陽大氣層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內,如果甲為光球層,則乙為太陽內部,圖中界面就不是太陽大氣層分界面,A、C錯誤。如果甲為色球層,色球層的內層乙為光球層,B錯誤。如果甲為日冕層,日冕層的內層為色球層,D正確。故選D。
【點睛】本題方要考查了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及其特點及太陽大氣層結構。
下圖為大氣中的臭氧分布示意圖,乙層中各種廢氣經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的臭氧對人類有害,而甲層中的臭氧則能夠吸收絕大部分太陽紫外線,保護地表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2.甲層的臭氧層主要位于(???)
A.平流層 B.對流層 C.高層大氣 D.電離層
13.乙層有害臭氧所在大氣層的主要特點是(???)
A.大氣的空間密度很小 B.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C.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 D.緯度越低,厚度越大
14.由材料及圖可得出(???)
A.大氣成分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 B.平流層臭氧對人類健康有害
C.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臭氧 D.大氣污染主要發(fā)生在平流層
【答案】12.A????13.D????14.A
【解析】12.圖示甲層臭氧含量高,有臭氧層,主要位于平流層,A正確;對流層處在大氣層的最底層,臭氧含量較小,B錯誤;高層大氣、電離層位于平流層之上,高層大氣高度大于50km,在80-500km處,有若干電離層,CD錯誤。故選A。
13.乙層有害臭氧分布于對流層,大氣的空間密度大,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錯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表現(xiàn)出上冷下熱的特征,大氣的運動以對流運動為主,BC錯誤;對流層緯度越低,厚度越大,低緯度地區(qū)對流層高度為17-18km,D正確。故選D。
14.讀圖可知,大氣成分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A正確,平流層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是人類健康的保護傘,B錯誤;25km以下的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氧氣,C錯誤;大氣污染主要發(fā)生在對流層,D錯誤。故選A。
【點睛】地球大氣從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數(shù)千千米高空。根據溫度、運動狀況和密度,大氣自下而上可以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穿堂風”是室外空氣從建筑物一側進入,貫穿內部,從另一側流出的自然通風。右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qū)坐北朝南房屋穿堂風的形成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15.圖示“穿堂風”最強的時刻大致在(???)
A.春季的早晨 B.秋季的正午
C.夏季的午后 D.冬季的傍晚
16.夏季穿堂風的主要作用是(???)
A.減輕室內污染 B.降低室內溫度
C.增大室內濕度 D.減少太陽輻射
【答案】15.C????16.B
【解析】15.由圖可知“穿堂風”是因為房屋前后地面受熱不均形成的熱力環(huán)流的一部分,房屋后面山林溫度變化幅度小,房屋前面石質地面溫度變化幅度大,其最強的時刻為房屋前后溫差最大之時,則是房屋前石質地面溫度最高之時。早晨和傍晚房屋前后地面溫度都較低,溫差不大,AD錯誤;夏季太陽高度角最大,屋前石質地面升溫快,溫度高,與屋后山林溫差大,形成最強穿堂風,C正確;秋季太陽高度小于夏季,石質地面溫度低于夏季,房屋前后溫差小于夏季,穿堂風弱于夏季,B錯誤;故選C。
16.夏季氣溫高,天氣炎熱,穿堂風的主要作用是將屋后山林冷空氣吹向室內,降低室內溫度,B正確;山林空氣清新,可以減輕室內污染,但不是主要作用,A錯誤;可以增大室內濕度,但也不是夏季時穿堂風的主要作用,C錯誤;不會減少太陽輻射,D錯誤;故選B。
【點睛】熱力環(huán)流形成過程: 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huán)流。
霞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層呈現(xiàn)黃、橙、紅等彩色的自然現(xiàn)象。夏季許多地方會出現(xiàn)絢麗的晚霞。下圖為2022年7月2日傍晚出現(xiàn)在武漢的“玫瑰金霞光”。完成下面小題。
17.霞的形成主要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A.無選擇反射 B.選擇性散射 C.選擇性吸收 D.無選擇折射
18.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現(xiàn)絢麗的晚霞,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氣溫高 B.塵埃少 C.晴天多 D.水汽多
【答案】17.B????18.D
【解析】17.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日出日落太陽高度角低,光線易被散射,B正確,反射折射是使得太陽光改變方向的,不會是光擴散,AD錯誤。選擇吸收會改變光的光譜成分,不會讓光擴散,C錯誤。故選B。
18.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現(xiàn)絢麗的晚霞說明散射作用強,即空氣中顆粒分子多,即塵埃多或水汽多,B錯誤,D正確。氣溫和散射無相關性,A錯誤,夏季雨天多晴天少,C錯誤。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大氣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反射、散射和選擇性吸收。散射主要是空氣中的微小塵埃和水汽參與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波長越短的藍紫光越容易散射,紅光波長長,最不容易散射。因此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主要是因為波長越短的藍紫光越容易背散射,晚霞、朝霞呈紅色是因為紅光波長長不容易被散射。
19.讀“風的形成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所示為高空風
B.b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
C.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
D.該風向形成于南半球
【答案】D
【詳解】由圖可知b與風向相反,為摩擦力,既影響風速,又影響風向。高空風距離地面較遠,不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AB錯誤。近地面的風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夾角較小,高空風的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a為地轉偏向力,c為水平氣壓梯度力,C錯誤。相較于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向左偏轉,所以該風形成于南半球,D正確。故本題選D。
【點睛】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影響風速,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
20.下圖中ABCD四地,晝夜溫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詳解】影響晝夜溫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狀況和地面性質等。晴朗天氣時,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較高,夜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保溫作用弱,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多云天氣時,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不高,夜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保溫作用強,氣溫不太低,晝夜溫差小。陸地熱容量小,升溫快、降溫快,晝夜溫差相對較大;海洋熱容量大,升溫慢、降溫慢,晝夜溫差相對較小。圖中A地為陸地上的多云天氣,晝夜溫差較大;圖中B地為海洋上的晴天,晝夜溫差較??;圖中C地表示海洋上的多云天氣,晝夜溫差最??;圖中D地為陸地上的晴朗天氣,晝夜溫差最大;因此,C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C。
如圖中的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若該圖為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的一部分(不考慮海陸因素影響),且甲地緯度比乙地低,則(???)
A.該環(huán)流圈為高緯環(huán)流 B.該環(huán)流圈為低緯環(huán)流
C.甲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 D.甲、乙兩地之間盛行東北風
22.若該圖表示某月東亞季風環(huán)流,且甲地位于乙地的西部,則(???)
A.甲地為高壓中心 B.甲地為熱帶沙漠氣候
C.乙地為熱帶雨林氣候 D.甲、乙兩地之間盛行東南風
23.季風氣候造成的最大的自然災害是(???)
A.旱澇災害 B.臺風災害 C.地質災害 D.海嘯災害
【答案】21.C????22.A????23.A
【解析】21.根據材料可知,該圖為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緯度較低,由圖示可得甲地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乙地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則該環(huán)流可能是中緯度環(huán)流,A、B錯誤;甲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乙地為副極地低壓帶,C正確;甲乙之間盛行西風,D錯誤。故選C。
22.根據材料可得,該圖為某月東亞季風環(huán)流,且甲地位于乙地的西部,由此可知,甲地為陸地,乙地為海洋,甲地氣流下沉,近地面為高壓,A正確;東亞地區(qū)無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B、C錯誤;此時東亞陸地盛行下沉氣流,為冷高壓,季節(jié)為冬季,吹西北季風,D錯誤。故選A。
23.在冬、夏季風強弱反常時,會導致降水波動大和熱量條件的不穩(wěn)定,從而帶來旱澇災害和夏季低溫、冬春季寒潮,常使工農業(yè)生產乃至人們的生活遭受損害,A正確;季風氣候無法引發(fā)臺風災害、地質災害、海嘯災害,BCD錯誤。故選A。
【點睛】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qū)域(指能受到夏季風影響的區(qū)域)最為遼闊。在我國季風區(qū)內,冬、夏風向有規(guī)律地更替著。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勁吹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正是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變化,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jié)變化。
24.2021年10月13日,臺風“圓規(guī)”在海南省瓊海市沿海登陸。下圖為臺風“圓規(guī)”衛(wèi)星圖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獲取臺風“圓規(guī)”衛(wèi)星圖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tǒng) C.全球定位系統(tǒng) D.虛擬現(xiàn)實技術
【答案】A
【詳解】獲取臺風“圓規(guī)”衛(wèi)星圖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遙感技術,A正確。地理信息系統(tǒng)側重分析,獲取臺風“圓規(guī)”衛(wèi)星圖像,不需要分析,B錯誤。全球定位系統(tǒng)起定位的作用,獲取臺風“圓規(guī)”衛(wèi)星圖像,不需要定位,C錯誤。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不是地理信息技術,D錯誤。故選A。
下圖是某地氣溫和降水量逐月均值累計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5.該地7月的氣候特點是(???)
A.溫和多雨 B.寒冷少雨 C.炎熱多雨 D.炎熱干燥
26.該地氣候類型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答案】25.A????26.B
【解析】25.該曲線圖為某地氣溫和降水量逐月均值累計曲線圖,當月氣溫和降水量累計值減去上月氣溫和降水量累計值,等于當月氣溫和降水量。讀圖可知,該地6月降水量累計值約為300mm,7月降水量累計值約為450mm,則7月降水量約為150mm;該地6月氣溫累計值約為120℃,7月氣溫累計值月130℃,則7月的平均氣溫約為10℃。由此判斷該地7月的氣候特點是溫和多雨。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6.結合上題分析,7月降水量約為150mm,平均氣溫約為10℃。說明7月為當?shù)氐亩荆纱伺袛喈數(shù)亟邓性诙?,冬季溫和多雨?1月和12月該地降水量累計值相近,表明該地12月降水量很小,11月氣溫累計值約為200℃,12月氣溫累計值約225℃,,則12月的平均氣溫約25℃,說明12月為當?shù)叵募?,由此判斷該地夏季氣候炎熱干燥。從而判定該地氣候類型是雨熱不同期的地中海氣候,B正確;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不具有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特征,ACD錯誤。故選B。
【點睛】地中海氣候區(qū)由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冬季時,西風帶移至此氣候區(qū)內,西風從海洋上帶來潮濕的氣流,因此氣候溫和多雨。而夏季時,副熱帶高壓移至此氣候區(qū)內,氣流以下沉為主,不易形成降水,因此氣候干燥炎熱。
根據如表中①、②、③、④各地的氣溫和降水量月份分配資料(氣溫單位:℃,降水量單位:mm)回答下面小題。
地區(qū)
氣溫和降水量
1月
7月
全年
①
氣溫
26
27
26.9
降水量
250
170
2400
②
氣溫
4
28
18
降水量
46
150
1200
③
氣溫
5
27
17
降水量
130
20
800
④
氣溫
4
19
25
降水量
68
50
750
27.對①②③④四種氣候類型判斷正確的是(???)A.①為熱帶雨林氣候 B.②為溫帶季風氣候
C.③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D.④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28.關于四種氣候的成因及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氣候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 B.②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
C.③氣候在地中海附近最典型 D.④氣候分布在大陸東岸
【答案】27.A????28.C
【解析】27.讀表可知,①氣候1月7月氣溫均高于15℃,1月7月降水均高于100mm,全年高溫多雨,應為熱帶雨林氣候,A對;②氣候1月最低氣溫在0℃~15℃,為亞熱帶,氣溫年較差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應為亞熱帶季風氣候,B錯;③氣候1月最低氣溫在0℃~15℃,為亞熱帶,雨熱不同期,1月冬季溫和多雨,7月夏季炎熱干燥,為北半球地中海氣候,C錯;④氣候1月最低氣溫在0℃~15℃,為亞熱帶,7月最高氣溫低于20℃,全年溫和,降水比較均勻,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D錯。故選A。
28.結合上題分析和已學知識可知,①地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A錯;②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大陸東部25°N-35°N,B錯;③氣候為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附近最典型,C對;④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大陸西岸,D錯。故選C。
【點睛】氣候類型的判斷一般分二步: 1、判斷所屬南北半球。依據7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北半球;反之,1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南半球。 2、根據氣溫高低和降水多少來判定其具體的氣候類型,可總結為“以溫定帶,以水定型”。即依據1月均溫(指北半球)判斷所屬溫度帶、依據年降水量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①1月均溫>15℃,則可推斷為熱帶氣候; ②1月均溫在0℃~15℃之間時,則可推斷為亞熱帶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1月均溫<0℃,則為溫帶氣候或寒帶氣候。 然后依據年降水量確定具體氣候類型。(一)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因氣溫均在15℃以上,主要區(qū)別于降水。 1、熱帶雨林氣候:各月降水幾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都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熱帶沙漠氣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沒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熱帶草原(薩瓦納)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這兩種氣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主要區(qū)別于降水的月份分配。 熱帶草原氣候:月降水量達到或超過200mm的月份數(shù)少于3個月,年總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月降水量達到或超過200mm的月份數(shù)大于3個月,年總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間。(二)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三種,1月均溫都在0℃~15℃之間,降水量的主要區(qū)別是如下。 1、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間。(夏雨型) 2、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間。(冬雨型) 3、溫帶海洋性氣候:各月降水較均勻,氣溫年較差也較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間。(三)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主要區(qū)別是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數(shù)。 1、溫帶大陸性氣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數(shù)<2個月,年總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溫帶季風氣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數(shù)≥2個月,年總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
果阿邦是印度旅游勝地,以其多層次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游客,其中印度本國的游客,他們多數(shù)在夏季來果阿邦旅游。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9.印度本國游客夏季來果阿邦旅游的感受是(???)
A.炎熱多雨 B.炎熱干燥 C.涼爽多雨 D.涼爽干燥
30.果阿邦夏季的盛行風向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搭配正確的是(???)
A.盛行西南風受西南信風影響 B.盛行東北信風受東北信風影響
C.盛行西南風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D.盛行東北信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答案】29.A????30.C
【解析】29.果阿邦地處熱帶并靠近阿拉伯海,由于受西南季風影響,夏季氣候炎熱多雨,A正確、B錯誤;果阿邦在十二月中旬到二月之間受東北季風影響,形成短暫的涼爽季節(jié),C、D錯誤。故選A。
30.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向右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偏轉成西南季風,所以果阿邦夏季的盛行西南風,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形成明顯的旱雨兩季,雨季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豐沛,旱季受東北季風影響,氣候涼爽干燥,西南季風的影響時間和強度遠大于東北季風。
二、綜合題
31.學完“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某同學整理自己的學習作品,并提出一些問題,以期更深刻的從時、空角度認識地球。閱讀相關作品,回答下列問題,幫助這位同學完成整理任務。
活動一:讀圖1“太陽系模式圖”、圖2“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圖3“四大圈層聯(lián)系示意圖”,從空間角度看地球。
(1)據圖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雙項選擇題)。
A.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B.八大行星,公轉方向相同
C.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 D.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
(2)地球從外向內進行了圈層結構的劃分,圖2中存在的錯誤之處是____,修改后應是____。
(3)圖3是地球四大圈層相互關系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中圈層丁的名稱是____圈。通過圖3,說明各圈層之間的關系是____。
活動二:讀“地球動物演化示意圖”,從時間角度看地球。
(4)讀圖可知,地質歷史時期動物演化的特點是:____、____。
【答案】(1)AC
(2)???? 巖石圈 ???? 地殼
(3)???? 大氣???? 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
(4)???? 由簡單到復雜???? 由低級向高級(從水生到陸生)
【分析】本題以太陽系模式圖、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四大圈層聯(lián)系示意圖、地球動物演化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動物煙花特點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詳解】(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適宜的溫度、水、大氣等條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適中,地球自身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外部條件是地球有一個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圖一可看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AC正確;與公轉方向、八大行星無關,BD錯誤。故選AC。
(2)巖石圈位于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圖中包含范圍不對,莫霍界面以上應為地殼。
(3)圈層丁可以降水給甲圈層,丁應為大氣圈。圖3各圈層之間的雙向箭頭說明其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
(4)讀“地球動物演化示意圖”可知,地質年代從前寒武紀到古生代到中生代到新生代,動物演化由無脊椎到脊椎到兩棲到爬行到哺乳到鳥類到人類,說明地質歷史時期動物演化的特點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向高級、從水生到陸生。
32.北京市某同學暑期到青海省旅行。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出發(fā)當天,北京小雨。飛機起飛后,迅速爬升,經歷了一段顛簸后,進入平穩(wěn)狀態(tài)。
(1)飛機平穩(wěn)時,處于大氣垂直分層中的____層,該層氣溫變化的特點是____,大氣____運動為主,天氣晴朗。
中午時分到達青海省西寧市,感覺到陽光強烈。
(2)說明西寧市光照較強的主要原因。____
旅途中,該同學記錄了如下旅行日志:
旅行日志
從西寧前往青海湖,一片片金黃的油萊花散落在公路兩邊的田野。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夜間,漫步湖邊感受到湖面吹來的涼風習習,是因為夜晚湖面溫度低于湖岸陸地溫度。仰望星空,看到美麗的銀河,組成銀河的行星星光閃爍,引人遐想……
環(huán)湖游覽的鳥島景區(qū)和沙島景區(qū),也都是很有特色。
(3)請?zhí)舫雎眯腥罩局械膬商庡e誤,按示例格式抄寫錯誤原文并改正。
【示例】錯誤1.原文:淡水湖改正:咸水湖
錯誤2.原文:____改正:____
錯誤3.原文:____改正:____
【答案】(1)???? 平流????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 水平
(2)海拔較高,空氣較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
(3)???? 低于???? 高于???? 行星???? 恒星
【分析】本題以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三道試題,涉及大氣的垂直分層、平流層氣溫變化特點、海陸風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等學科素養(yǎng)。
【詳解】(1)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地球大氣自下而上依次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空氣以對流運動為主,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因此飛機從地面起飛后,迅速爬升,經歷了一段顛簸后,進入平穩(wěn)狀態(tài),飛機平穩(wěn)時,處于大氣垂直分層中的平流層,讀圖可知,平流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增溫,臭氧層以上,臭氧含量逐漸減少,但是太陽紫外線輻射強烈,氣溫隨高度增加迅速上升),因此平流層氣溫變化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大氣穩(wěn)定,不易形成對流,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2)根據所學知識,青海省西寧市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青藏高原上,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因此太陽輻射強度較大。
(3)湖水和湖岸的比熱容不同,湖水的比熱容比湖岸的比熱容大,湖岸溫度變化比湖水快。夜間,湖水較陸地降溫慢,湖面溫度高于湖岸陸地溫度。銀河內主要天體是恒星,恒星能夠自己發(fā)光,在地球上看,恒星表現(xiàn)為星光閃爍,行星不能自己發(fā)光,只能反射恒星的光。
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三圈環(huán)流和季風環(huán)流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觀。讀世界局部區(qū)域某時段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單位:百帕)(圖1)和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1)①地的氣壓中心名稱是____,據此判斷為北半球的____(填季節(jié))。該時段,②地的盛行風向為____。
(2)此時,⑤地夏季的氣候特征是____,其成因與圖中的____(填氣壓帶風帶字母)相關。
【答案】(1)???? 印度低壓##亞洲低壓???? 夏季
???? 東南風
(2)???? 炎熱干燥???? C
【分析】本題以世界局部區(qū)域某時段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和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兩道小題,涉及氣壓帶、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氣候類型判讀、氣候特征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區(qū)域認知能力,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
【詳解】(1)據圖可知,①位于亞洲南部,中心氣壓低,可判斷為亞洲低壓(印度低壓);陸地氣壓低,說明氣溫比同緯度海洋高,判斷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圖中②盛行東亞夏季風,風向為東南風。
(2)據圖可知⑤位于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成因是由于氣壓帶風帶移動,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炎熱干燥,對應圖2中的C,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對應圖2中的D。
這是一份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共7頁。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南洋中學高考前模擬地理試題含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上海市七寶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