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 學(xué)年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八年級(上) 期末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共 30 分)
1.如圖, 用一木質(zhì)刻度尺測量物體邊長, 下列四幅圖中正確的是( )
A . B .
C . D .
2.如圖所示, 顧客推著購物車往前走,她發(fā)現(xiàn)購物車內(nèi)的商品不動,則她選擇的參照物是( )
A.購物車 B.地面
C.超市里的貨架 D.超市里的收銀員
3.如圖畫中題有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句,詩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辭白帝彩云間
C.兩岸猿聲啼不住
4.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了 120km
40km/h,則汽車行駛這 120km 的路程( A.所用時間為 2.4h
C.平均速度為 48km/h
B.千里江陵一日還
D.輕舟已過萬重山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 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 )
B.所用時間為 3h
D.平均速度為 50km/h
5.甲、乙兩隊進(jìn)行龍舟比賽,其速度與時間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
A .0~t1 時間內(nèi)兩隊經(jīng)歷的路程相等
B .t1 時刻甲隊比乙隊運(yùn)動得快
C .t1 時刻甲隊超過乙隊
D .t1 時刻甲、乙兩隊速度相等
6.生活中經(jīng)常用“高”來形容聲音, 以下的“高”描述音調(diào)的是( )
A.男高音歌唱家
B.請勿在公共場合高聲喧嘩
C.引吭高歌
D.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7.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的描述,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甲中, 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到輕敲桌子的聲音, 說明桌子能傳聲
B.圖乙中, 超聲波清洗機(jī)正在清洗眼鏡, 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
C.圖丙中, 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圖丁中, 蝙蝠靠次聲波發(fā)現(xiàn)昆蟲
8.如圖所示是小翔同學(xué)練習(xí)用溫度計測水溫的情境,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
C . D .
9.電飯煲煮飯煮熟后, 揭開鍋蓋時往往會有水從鍋蓋上流下, 鍋蓋上的水經(jīng)歷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先熔化后凝華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液化
10.若要使圖中的反射光線射中墻上的目標(biāo), 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 可將平面鏡( )
A.水平向左移動
C.豎直向上移動
B.水平向右移動
D.豎直向下移動
11.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小明站在 1 號地磚上時, 通過 2 號地磚看到燈的像;走到 2 號地磚上時,通
過 3 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則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2.如圖所示的光學(xué)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墻上的手影 B . 鉛筆的彎折
C.
D.
日食的形成
水中的月亮
13.圖 a 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 甲、乙、丙、丁是通過凸透鏡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鏡先 貼 著 刻 度 尺 然 后 逐 漸 遠(yuǎn) 離 , 則 看 到 刻 度 尺 的 像 的 先 后 順 序 正 確 的 是 ( )
A.甲→ 乙→丙→丁 B.乙→丙→ 甲→丁
C.乙→丁→ 甲→丙 D.丙→ 甲→ 乙→丁
14.一艘船將一箱質(zhì)量為 100kg 的科研器材從赤道運(yùn)送到南極,在運(yùn)送的過程中物體沒有損失。則物體的質(zhì)量將(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
15.農(nóng)業(yè)上可以用鹽水來進(jìn)行選種。需用鹽水的密度為 1.1×103kg/m3 ,現(xiàn)配制了體積為 2000cm3 的鹽水,測得其
質(zhì)量為 2. 1kg,這樣的鹽水( )
A.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是否符合要求
B.符合要求
C.加一定量水后可符合要求
D.加一定量鹽后可符合要求
二、填空題(每空 1 分, 共 8 分)
16.小明褲子吊牌上標(biāo)注的型號是“(L 號) 175/80”。國家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 褲子型號斜線前后的數(shù)字分別表示人體身高 和人的腰圍,則該褲子表示的尺碼適合身高為 175 (填單位),腰圍是 cm 的人穿。
17.“冰火花”是一種新型液體降溫材料, 把它噴在皮膚上,會迅速變成 9℃的固態(tài)凝膠, 幾秒鐘后消失不見, 不會
產(chǎn)生濕黏的感覺, 凝膠消失的過程屬于 現(xiàn)象(填物態(tài)變化),此過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 出”) 熱量。
18.我國自主生產(chǎn)的大飛機(jī) C919 的機(jī)體主結(jié)構(gòu)上,設(shè)計人員使用了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 這種材料可大大減輕機(jī) 身質(zhì)量, 這是由于鋁鋰合金比其它材料的 更??;某瓶氧氣的密度是 5kg/m3 ,給人供氧用去了氧氣質(zhì)量
kg/m 。
的一半,則瓶內(nèi)剩余氧氣的密度是 3
19.把帶雙箭頭的圖片放在圓柱形透明玻璃杯后適當(dāng)位置并在玻璃杯中加入適量的水, 看到的情景如圖所示,圖甲 與 ,圖乙與 光學(xué)儀器成像的原理相同(兩空均選填“照相機(jī)”、“投影儀”、“放大鏡”或“近視
眼鏡”)。
三、作圖題(每題, 共 9 分)
20.按要求作圖(保留作圖痕跡)
如圖乙,一盞路燈下站著兩人, 地上留下了他倆的影子, 通過光路作圖的方法畫出路燈燈泡 S 的位置。
21.如圖,凹透鏡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平行且凸透鏡的主光軸與水面重合, 凹透鏡的虛焦點(diǎn)為 F1,凸透鏡的焦點(diǎn)為 F2,一條光線經(jīng)凹透鏡(該光線的延長線過凹透鏡的虛焦點(diǎn) F1)折射后射向凸透鏡,后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最終射
入水中,請畫出此過程的光路圖。
22.如圖所示,S′是點(diǎn)光源 S 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S 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恰好經(jīng)過凸透鏡左側(cè)焦點(diǎn) F。 要求:
(1) 畫出點(diǎn)光源 S;
(2) 補(bǔ)充入射光線;
(3) 畫出反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的折射光線。
四、實驗探究(每空,共 20 分)
23.小明利用圖甲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diǎn)”實驗。
(1)小明按圖甲組裝好器材后, 開始加熱且每隔一段時間記錄水的溫度, 最后小明繪制水的“溫度﹣時間”圖 線如圖乙中 a 所示, 則水的沸點(diǎn)為 ℃;
(2)若其他條件不變, 僅增加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 則“溫度﹣時間”圖線應(yīng)為圖乙中 (選填“b”或“c “)所示。
(3) 小明觀察到如圖丙的實驗現(xiàn)象時,溫度計示數(shù)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4.小勇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diǎn)”的實驗。
(1) 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diǎn)燃的蠟燭 A,再拿一支未點(diǎn)燃的相同的蠟燭 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動蠟燭 B 的位
置直到與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完全重合,這是為了 。
(2) 小勇發(fā)現(xiàn)看到的蠟燭 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 B 也點(diǎn)燃,這樣做 (選填“能”或“不能”) 增加像的亮度。
(3)如圖所示,僅將玻璃板由圖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乙的位置時,蠟燭 A 的成像情況是 (填字母)。 A.蠟燭成像仍在 B 處
B.蠟燭成像在 B 處右側(cè)
C.蠟燭無法通過玻璃板成像
25.某實驗小組利用天平、量筒和燒杯等器材測量牛奶的密度。
(1) 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游碼撥到標(biāo)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分度盤上的指針如圖所示, 此 時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 調(diào)節(jié), 使天平橫梁平衡;
(2) 測出燒杯和牛奶的總質(zhì)量為 116g 后,將燒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 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
(3) 測量燒杯和剩余牛奶的總質(zhì)量, 天平橫梁平衡時如圖丙所示, 則燒杯和剩余牛奶的總質(zhì)量為 g;
3
(4) 根據(jù)以上測量結(jié)果,計算得出牛奶密度為 kg/m 。
(5) 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時,如果不慎有牛奶濺出, 則測出的牛奶密度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
變”)。
五、計算題(第 26 題 6 分,第 27 題 7 分,共 13 分)
26.一列長為 360m 的火車勻速駛過長為 1800m 的大橋, 測得火車完全通過大橋用時 54 秒,求:
(1) 火車的平均速度;
(2) 火車全部在橋上運(yùn)行的時間;
(3) 小明坐在火車第 5 節(jié)車廂內(nèi),他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
27.某碳纖維自行車的質(zhì)量為 11.4kg,它的實心輪胎用橡膠制成,輪胎體積是自行車總體積的,橡膠部分的總質(zhì) 量為 2.4kg,其余部件均為碳纖維材料制成。(橡膠的密度 1.2×103kg/m3 ,全碳?xì)饽z的密度 0.16×10 ﹣3g/cm3 )
(1) 自行車中橡膠的體積?
(2) 碳纖維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 如果自行車全部用全碳?xì)饽z制作, 那么自行車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
試題解析
一.試題(共 17 小題)
1 .【解答】 解: A、有刻度的一邊沒有緊靠被測物體, 故 A 錯誤;
B、刻度尺沒有放正, 故 B 錯誤;
C、有刻度的一邊沒有緊靠被測物體, 且物體的左側(cè)沒有與零刻線對齊, 故 C 錯誤;
D、符合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故 D 正確。
故選: D。
2 .【解答】 解: A、商品是靜止的, 說明商品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因為商品和購物車之間的位置沒 有發(fā)生改變,所以選擇的參照物是購物車,故 A 符合題意;BCD、購物車?yán)锏纳唐废鄬τ诘孛?、超市里的貨架?超市里的收銀員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所以以站在收銀臺里的收銀員、地面、超市里的貨架為參照物, 購物車
里的商品是運(yùn)動的, 故 BC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A。
3 .【解答】 解: A、云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與速度無關(guān), 故 A 錯誤;
B、“千里江陵一日還”描述的是一天內(nèi)通過的距離,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 故 B 正確;
C、不同物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詩人是根據(jù)音色來辨別是猿的聲音,與速度無關(guān),故 C 錯誤;
D、從“輕舟已過萬重山”知,“山”相對于輕舟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以“輕舟”為參照物,“山”是運(yùn)動的, 知道距離, 但不知道時間,所以無法估算速度的大小, 故 D 錯誤。
故選: B。
4 .【解答】 解: AB.由 v = 得前半段路程用的時間: t1 = = =1h;
后半段路程用的時間:
t2= = =1.5h;
總時間:
t =t1+t2=1h+1.5h=2.5h,故 AB 錯;
CD.汽車行駛這 120km 路程的平均速度:
v = = =48km/h,故 C 正確、 D 錯。
故選: C。
5 .【解答】 解: AC、由圖象可知,0~t1 時間內(nèi), 甲隊龍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隊龍舟的平均速度, 由 v = 的變形式 s=vt 可知,甲隊龍舟所走的距離小于乙隊龍舟走過的距離,
所以, t1 時刻甲隊不可能超過乙隊, 故 AC 錯誤;
BD 、由圖象可知,t1 時刻甲、乙兩隊速度相等,兩隊運(yùn)動的快慢相同, 故 B 錯誤、 D 正確。 故選: D。
6 .【解答】 解: A、男高音歌唱家是指的音調(diào)高, 故 A 符合題意;
BCD、高聲喧嘩、引吭高歌、不敢高聲語中的高指的是響度大,故 BC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A。
7 .【解答】 解: 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即聲音可以在固態(tài)、液體、氣體中傳播,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到輕敲 桌子的聲音,說明桌子能傳聲, 故 A 正確;
B、聲音能傳播能量, 利用超聲波清洗機(jī)消洗眼鏡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故 B 正確;
C 、減弱噪聲有三種途徑,分別為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以及在人耳朵處減弱,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 C 正確;
D、蝙蝠飛行時會發(fā)出超聲波, 超聲波向前傳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蝙蝠根據(jù)反射回來的時間和方位判斷昆 蟲的位置, 故 D 錯誤。
故選: D。
8 .【解答】 解: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側(cè)壁, 故 A 錯誤;
B、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浸入被測液體中, 故 B 錯誤;
C、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沒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且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表面相平,故 C 正 確;
D、讀數(shù)時, 視線沒有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 D 錯誤。
故選: C。
9.【解答】解:對電飯煲內(nèi)的水進(jìn)行加熱,液態(tài)的水會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發(fā)生汽化現(xiàn)象;然后溫度高的水蒸氣遇
到冷的鍋蓋,會凝結(jié)成液態(tài)的小水珠,即發(fā)生了液化現(xiàn)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 C 正確, ABD 錯誤。 故選: C。
10.【解答】 解: A、將平面鏡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 入射光線不變, 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 所以反射光線不能 射中墻上的目標(biāo),故 A 不符合題意;
B、將平面鏡水平向右移動一段距離, 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所以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 標(biāo), 故 B 不符合題意;
C、將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diǎn)向右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右移動,光斑會 向上移動, 反射光線能射中墻上的目標(biāo), 故 C 符合題意;
D、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diǎn)向左邊移動, 則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 光斑 會向下移動,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biāo), 故 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C。
11 .【解答】 解: 由平面鏡成像特點(diǎn)可知,平面鏡的所成的像的大小只與物體的大小有關(guān),像的位置只與物體到平 面鏡的距離有關(guān),由于地磚 2 、3 處于同一水平面,燈的大小和燈到地磚的距離的均不變,所以在 2 號地磚和 3
號地磚上看到的燈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選: B。
12 .【解答】解: A、墻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利用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 故 A 錯誤;
B、杯中“折斷”的鉛筆, 這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故 B 正確;
C、日食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 C 錯誤;
D、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 D 錯誤;
故選: B。
13 .【解答】解:
(1) 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物距) 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 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即乙圖。
(2) 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丁圖。
(3) 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處,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甲圖。
(4) 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即丙圖。
綜上可知, 凸透鏡從貼著刻度尺然后逐漸遠(yuǎn)離,則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順序為乙→丁→ 甲→丙,故選 C。 故選: C。
14 .【解答】解:質(zhì)量是指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不隨空間位置、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故 ABD 錯誤,
C 正確。
故選: C。
15 .【解答】解:已配制鹽水的密度:
ρ = = =1.05g/cm3=1.05×103kg/m3,
因為 1.05×103kg/m3<1.1× 103kg/m3,
所以已配制鹽水需加鹽。
故選: D。
16 .【解答】解:褲子吊牌上標(biāo)注的型號是“(L 號) 175/80A”。是指該同學(xué)的身高為 175cm,腰圍的數(shù)據(jù)是 80cm。 故答案為: cm;80。
17 .【解答】 解:固態(tài)凝膠又消失不見了,皮膚上卻一直沒有濕黏的感覺,說明該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了氣體, 是 升華過程, 升華吸收熱量。
故答案為: 升華;吸收。
18.【解答】 解:在機(jī)體主結(jié)構(gòu)上, 設(shè)計人員使用了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由于鋁鋰合金密度更小,所以相比于同 體積的普通鋁合金質(zhì)量更??;
設(shè)氧氣瓶的容積 V,原來氧氣的密度 ρ,原來氧氣的質(zhì)量 m,
氧氣用去部分后,剩余的氧氣體積不變,
由 ρ = 可得: V= = ,解得 ρ′= = ×5kg/m3=2.5kg/m3;
故答案為: 密度;2.5。
19.【解答】解:未放水杯前,箭頭的方向都是向右的;
甲圖中,下面的箭頭的方向不變,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像, 則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其應(yīng)用是放大鏡; 乙圖中,下面的箭頭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 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像, 其應(yīng)用是照相機(jī)。
故答案為: 放大鏡; 照相機(jī)。
20.【解答】解: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將兩人的頂端和影子的頂端連接并延長可交于一點(diǎn) S ,就是燈泡的位置,
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 如圖所示:
21.【解答】解:
對準(zhǔn)凹透鏡的虛焦點(diǎn) F1入射的光線(延長線過焦點(diǎn)),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凸透鏡 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經(jīng)過凸透鏡的焦點(diǎn) F2;當(dāng)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在水和
空氣的界面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22.【解答】解:(1)平面鏡成像時, 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是對稱的, 據(jù)此做出發(fā)光點(diǎn) S;
(2) 由圖可知,像與反射光線的連線與鏡面的交點(diǎn)為反射點(diǎn), 連接 S 和反射點(diǎn),該光線為入射光線;
(3) 從焦點(diǎn)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23.【解答】 解:(1)沸騰時的特點(diǎn):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從小明繪制水的“溫度﹣時間”圖線如圖乙中 a 可知水的沸點(diǎn)為 100℃;
(2)其他條件相同時,水的質(zhì)量越大,加熱至沸騰所需的時間就越長,由于 m2>m1 ,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才 能加熱至沸騰; 得到的圖線是圖乙中的 b;
(3) 如圖丙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水已經(jīng)沸騰,水沸騰的特點(diǎn):持續(xù)吸熱, 溫度不變, 溫度計示數(shù)將不變; 故答案為:(1) 100;(2) b;(3)不變。
24.【解答】解:(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diǎn)燃的蠟燭 A,再拿一支未點(diǎn)燃的相同的蠟燭 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 動蠟燭 B 的位置直到與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完全重合,說明B 與 A 的像大小相等, 從而可知像與物大小相等,故 這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br />
(2)在比較明亮的環(huán)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 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 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jìn)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本實驗最好在比較黑暗 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實驗; 若看到的蠟燭 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 B 也點(diǎn)燃,這樣做不能增加像的亮度; (3)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如圖所示,僅將玻璃板由圖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乙的位置時, 平 面鏡所在對稱面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蠟燭 A 的位置不變,故蠟燭 A 的成像情況是:蠟燭成像仍在 B 處,故 AC 不符合題意,B 符合題意。
故選: A。
故答案為:(1) 比較像與物的大??;(2) 不能;(3) A。
25.【解答】 解:(1)天平在使用前要調(diào)節(jié)平衡: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歸零,平衡螺母向指針偏轉(zhuǎn)的反方 向調(diào)節(jié)(左偏右調(diào), 右偏左調(diào)),由圖甲可知指針向右偏, 則需要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直到橫梁平衡;
(2) 由圖可乙知, 量筒的分度值為 2mL,示數(shù)為 V=40mL=40cm3;
(3) 如圖丙所示, 游碼標(biāo)尺的分度值是 0.2g,燒杯和剩余牛奶的總質(zhì)量為: m =50g+20g+2g =72g;
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質(zhì)量為:m' =116g ﹣ 72g =44g,
牛奶的密度為: ρ = = =1. 1g/cm3=1.1× 103kg/m3;
(4) 如果不慎有牛奶濺出,會導(dǎo)致量筒中牛奶的體積偏小,利用密度公式 ρ = 計算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為:(1) 左;(3) 72;1.1×103;(4) 偏大。
26.【解答】解:(1)火車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
s1=L 大橋+L 車=360m+1800m=2160m,
火車的平均速度:v = = =40m/s;
(2) 火車全部在大橋上行駛的路程:
s2=L 大橋 ﹣ L 車=1800m ﹣ 360m=1440m,
由 v = 可得,t2= = =36s;
(3) 小明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 t3 = = =45s。
答:(1)火車的運(yùn)行速度為 40m/s;
(2) 火車在橋上運(yùn)行的時間為 36s;
(3) 小明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為 45s。
27.【解答】解:
(1) 根據(jù) ρ = 可得,自行車中橡膠的體積:
V 橡膠 = = =2×10 ﹣ 3m3。
(2) 自行車中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
m 碳纖維 =m 車 ﹣ m 橡膠=11.4kg ﹣ 2.4kg =9kg,
自行車的總體積:
V 總=4V 橡膠=4×2×10 ﹣ 3m3=8×10 ﹣ 3m3=8000cm3,
碳纖維材料的體積:
V 碳纖維 =(1 ﹣ ) V 總 = ×8×10 ﹣ 3m3=6×10 ﹣ 3m3,
所以碳纖維材料的密度:
ρ 碳纖維 = = =1.5×103kg/m3。
(3) 如果自行車全部用全碳?xì)饽z制作, 所用全碳?xì)饽z的體積:
3
V=V 總=8000cm ,
此時自行車的質(zhì)量:
m 全碳?xì)饽z =ρ 全碳?xì)饽z V 全碳?xì)饽z=0.16×10 ﹣ 3g/cm3 ×8000cm3=1.28g。
答:(1)自行車中橡膠的體積為 2×10 ﹣ 3m3。
(2) 碳纖維材料的密度是 2×10 ﹣ 3m3。
(3) 如果自行車全部用全碳?xì)饽z制作, 那么自行車的質(zhì)量是 1.28g。
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吳都中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物理九上期末預(yù)測試題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2023-2024學(xué)年八上物理期末達(dá)標(biāo)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對下列四幅圖闡述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物理試題,文件包含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物理試題docx、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2022年秋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八年級物理試題答案與評分標(biāo)準(zhǔn)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