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十一高中2022-2023學年度高一上學期第三學程考試
生物試題
一、選擇題:
1. 如圖是對噬菌體、藍細菌、變形蟲和衣藻四種生物按不同的分類依據分成四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甲組中生物都沒有細胞壁
B. 甲組與乙組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葉綠體
C. 丙組與丁組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
D. 丁組中的生物細胞中都具有核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區(qū)別是原核生物細胞沒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沒有其它復雜的細胞器,沒有染色體等結構。
【詳解】A、甲組中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變形蟲是動物細胞,都沒有細胞壁,A正確;
B、甲中噬菌體、變形蟲以及乙中藍細菌都沒有葉綠體,所以甲與乙的分類依據不能是有無葉綠體,甲與乙的分類依據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錯誤;
C、丙組中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藍細菌是原核細胞,都沒有染色體,丁變形蟲和衣藻都是真核細胞,都具有染色體,丙與丁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C正確;
D、丁組的變形蟲和衣藻都是真核細胞,都具有核膜,D正確。
故選B。
2. 下列實例中,能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是( ?。?br /> ①流感病人打噴嚏時,會有大量流感病毒隨飛沫散布于空氣中
②手觸碰到盛有沸水的電水壺會迅速縮回
③體操運動員完成單杠動作離不開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④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地進行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細胞中進行生活。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是指單細胞生物每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通過各種分化細胞協(xié)調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
【詳解】①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流感患者打噴嚏時,會有大量流感病毒隨飛沫散布于空氣中,這不能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①錯誤;
②手觸碰到盛有沸水的電水壺會迅速縮回,這是一個反射活動,至少需要兩個以上神經元參與這個過程,說明多細胞生物需要通過各種分化細胞協(xié)調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②正確;
③體操運動員完成單杠動作離不開肌肉細胞的收縮和舒張,但還有神經細胞的參與,說明多細胞生物需要通過各種分化細胞協(xié)調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③正確;
④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地進行分裂繁殖,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④正確。
綜上所述,②③④正確即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3. 下圖甲表示兩種物鏡及其與裝片的位置關系,乙是低倍鏡下的視野。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br />
A. 甲中①是高倍鏡,②是低倍鏡
B. ①物鏡被②物鏡替換后,視野的亮度會增強
C. ②物鏡被①物鏡替換后,在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量會增加
D. 要想換用高倍鏡觀察乙中的細胞a,需要將裝片向右移動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圖甲分析可知,②與①相比,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更近,這說明②的放大倍數大于①;圖乙中細胞a位于視野的左方,由于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虛像,故要將細胞a移至視野中央需要將載玻片向左移動。
【詳解】A、由分析可知,②的放大倍數大于①,這說明甲中①是低倍鏡,②是高倍鏡,A錯誤;
B、①物鏡被②物鏡替換后,是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高倍鏡下視野的亮度會減弱,B錯誤;
C、②物鏡被①物鏡替換后,是高倍鏡轉換為低倍鏡,低倍鏡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量會增加,C正確;
D、由圖乙觀察可知,細胞a位于視野的左方,由于顯微鏡成像是倒立的虛像,故要將細胞a移至視野中央需要將載玻片向左移動,D錯誤。
故選C。
4. 下列有關原核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所以蛋白質沒有復雜空間結構
B. 沒有線粒體和葉綠體,所以不能進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C. 沒有核膜,有蛋白質合成的細胞器
D. 都有細胞壁,可以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其細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
【詳解】A、原核細胞中雖然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但是蛋白質也能被加工,具有復雜的空間結構,A錯誤;
B、原核細胞中雖然沒有線粒體和葉綠體,但有的原核生物含有與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有關的酶,也可進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藍細菌(藍藻),B錯誤;
C、原核細胞沒有核膜,但含有蛋白質合成的機器-核糖體,C正確;
D、有一些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但其成分不是纖維素和果膠,不能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其細胞壁,D錯誤。
故選C。
5. 豌豆的種子有圓粒的和皺粒的。圓粒和皺粒種子相比,圓粒種子含淀粉多,成熟時能有效地保留水分。而皺粒種子含蔗糖多,在成熟時由于失水而皺縮。上述圓粒種子保留的水分和皺粒種子失去的水分( ?。?br /> A. 前者主要是結合水,后者是自由水 B. 前者主要是自由水,后者是結合水
C. 兩者都主要是結合水 D. 兩者都是自由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細胞中絕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動的水,其主要功能:(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2)細胞內的生化反應需要水的參與(3)多細胞生物體的絕大部分細胞必須浸潤在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環(huán)境中.(4)運送營養(yǎng)物質和新陳代謝中產生的廢物。
2、結合水:細胞內的一部分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它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詳解】因為結合水是水在生物體和細胞內的存在狀態(tài)之一,是吸附和結合在有機固體物質上的水,也就是說結合水主要是和種子中的淀粉結合在一起,因此圓粒中的水是結合水;自由水不被植物細胞內膠體顆?;虼蠓肿铀剑茏杂梢苿?,并起溶劑作用。皺粒種子中淀粉含量少,蔗糖含量高,也就是說自由水不能與淀粉(蛋白質)結合,它主要與蔗糖溶解在一起,因此皺粒種子失去的水分為自由水,綜上可知,圓粒種子保留的水分主要是結合水,皺粒種子失去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A正確。
故選A。
6. 已知某條肽鏈由88個氨基酸縮合而成,其中共有游離氨基6個,甲硫氨酸5個(在肽鏈中的位置為3、25、56、78、88),甲硫氨酸分子式為C5H11O2NS,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若去掉該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數目減少1個
B. 若去掉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鍵數目會減少10個
C. 合成該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數目94個
D. 若去掉該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別增加5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題意知,該肽鏈中含有88個氨基酸,共有6個游離的氨基,因此肽鏈中R基中的氨基數是5個;又知,肽鏈中5個甲硫氨酸的位置為3、25、56、78、88,如果將肽鏈中甲硫氨酸去掉,前四個每去掉一個甲硫氨酸需要水解2個肽鍵,增加1個氨基和一個羧基,而最后一個甲硫氨酸位于尾端,只需要水解1個肽鍵即可。
【詳解】A、去掉該多肽鏈中的甲硫氨酸,需要9分子水,但隨甲硫氨酸的離開會減少2×5=10個氧原子,因此O原子數目減少1個,A正確;
B、根據分析可知,若去掉多肽中甲硫氨酸,肽鍵數目會減少2×4+1=9個,B錯誤;
C、該肽鏈中含有88個氨基酸,R基中的氨基數是5個,該肽鏈中的N原子數是88+5=93個,C錯誤;
D、如果去掉5個甲硫氨酸,水解9個肽鍵,第88位的甲硫氨酸脫落時不會增加其尾端的氨基或羧基,因此形成的化合物增加5個氨基和4個羧基,或者會增加4個氨基和5個羧基,D錯誤。
故選A。
【點睛】
7. 三類營養(yǎng)物質氧化分解時釋放能量與耗氧量情況如表所示:
營養(yǎng)物質
體外燃燒釋放能量(kJ/g)
體內氧化分解釋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糖原
17
17
0.83
蛋白質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據上表內容不能作出的判斷是( )
A. 糖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B. 耗氧量的不同可能與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不同有關
C. 體內外蛋白質分解釋放能量存在差異可能是因為分解產物不完全相同
D. 同質量時,脂肪儲存能量最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類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單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質,核糖與脫氧核糖是構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纖維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體內的主要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分為肝糖原和肌糖原。
【詳解】A、分析表格內容,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都能氧化分解放能,無法得出“糖原是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A符合題意;
B、氧氣的作用是與還原氫結合生成水,釋放能量,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糖類、脂肪、蛋白質耗氧量不同釋放的能量不同,由此推測耗氧量的多少可能與它們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關,B不符合題意;
C、蛋白質體外燃燒釋放能量多,體內分解釋放的能力少,原因是體內蛋白質是不完全分解,其中含氮的部分形成的化合物含有能量,C不符合題意;
D、表格中數據看出,同樣是1g的有機物,脂肪消耗的氧氣最多,釋放的能量也最多,因此脂肪貯存能量最多,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 基于對脂質的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判斷下列有關脂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磷脂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時還能夠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B. 脂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
C. 維生素D能夠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需要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D
D. 性激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它可以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以及生殖細胞的產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見的脂質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主要儲能物質、保溫、減少摩擦,緩沖和減壓;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構成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性激素能夠促進生殖器官發(fā)育及生殖細胞形成;維生素D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詳解】A、膽固醇和磷脂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還能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A錯誤;
B、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B錯誤;
C、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所以要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D,C正確;
D、性激素是一種固醇類激素,而不是蛋白質類激素,D錯誤。
故選C。
9. 下列關于單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多聚體徹底水解后的產物不一定是它的單體
B. 脂肪徹底氧化分解后的產物是CO2和H2O,所以CO2和H2O是脂肪的單體
C. 淀粉和纖維素的單體都是單糖
D. 組成DNA和RNA的單體的分子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單體是能與同種或他種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統(tǒng)稱;是能起聚合反應或縮聚反應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纖維素)、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因而被稱為多聚體。
【詳解】A、多聚體核酸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堿基,不是它的單體核苷酸,A正確;
B、多聚體通過水解反應分解為其單體,通過氧化分解得到的一般不是其單體,B錯誤;
C、淀粉和纖維素是多糖,其單體是葡萄糖,C正確;
D、DNA的單體是脫氧核苷酸,RNA的單體是核糖核苷酸,D正確。
故選B。
10. a、c表示真核細胞中的兩種結構,b是它們共有的特征,其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b表示雙層膜結構,則a、c只能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B. 若b表示細胞器中含有核酸,則a、c一定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C. 若b表示細胞器中含有色素,則a、c不可能是葉綠體和液泡
D. 若b表示磷脂雙分子層,a、c一定不是核糖體和中心體
【答案】D
【解析】
【分析】1、線粒體、葉綠體、細胞核都具有雙層膜結構,核糖體、中心體是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
3、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是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線粒體和葉綠體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核糖體只含有RNA一種核酸。
【詳解】A、細胞中的各種結構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有線粒體、葉綠體和核膜,若b表示兩層膜結構的結構,則a、c是線粒體、葉綠體和核膜中的任意兩者,A錯誤;
B、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中,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若b表示細胞器中含有核酸,則a、c可能是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中的任意兩者,B錯誤;
C、細胞中含有色素的細胞器有葉綠體和液泡,若b表示細胞器中含有色素,則a、c應該是葉綠體和液泡,C錯誤;
D、磷脂雙分子層是組成生物膜的重要結構,核糖體和中心體都是不含膜結構的細胞器,肯定不含磷脂雙分子層,D正確。
故選D。
11. 下列敘述符合“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的是(  )
A. 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B. 內質網膜可與高爾基體膜、細胞膜直接相連,有利于細胞內物質的運輸
C. 細胞核有核孔有利于各種物質出入,核仁是遺傳物質儲存的場所
D. 植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壁,能控制物質進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能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的環(huán)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內質網膜內連核膜,外連細胞膜。
核孔是核質之間頻繁進行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核孔的數目較多。
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是系統(tǒng)的邊界。
【詳解】A、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A正確;
B、內質網膜可與核膜、細胞膜相連,有利于細胞內物質的運輸, B錯誤;
C、細胞核有核孔有利于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而不是各種物質出入,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C錯誤;
D、植物細胞的系統(tǒng)邊界是細胞膜,細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質進出, D錯誤。
故選A。
12. 下列關于細胞的流動鑲嵌模型說法錯誤的是( )
A. 羅伯特森利用光學顯微鏡提出了“亮—暗—亮”的結構是一種靜態(tài)模型
B. 利用熒光標記法將小鼠和人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做標記的實驗,證明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C. 細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絕大多數的蛋白質都可以運動
D. 歐文頓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解決了脂溶性物質為什么更容易進入細胞是因為細胞膜上具有脂質
【答案】A
【解析】
【分析】閱讀題干可知,該題是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和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的相關知識進行考查。歐文頓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過上萬次的實驗,發(fā)現(xiàn):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溶于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1959年,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他結合其他科學家的工作,大膽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他把生物膜描述為靜態(tài)的統(tǒng)一結構。1970年,科學家用發(fā)綠色熒光的染料和發(fā)紅色熒光的染料將小鼠和人細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標記,將小鼠細胞和人細胞進行融合,開始時,融合細胞的一半發(fā)綠色熒光,另一半發(fā)紅色熒光,在37℃下經過40min,兩種顏色的熒光呈均勻分布,證明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總結了當時有關膜結構的模型及各種研究新技術的成就,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該模型的基本內容是:①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支架,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而是輕油般的流體,具有流動性;②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③大多數蛋白質分子也是可以運動的。
【詳解】羅伯特森利用電子顯微鏡提出了“暗—亮—暗”的結構是一種靜態(tài)模型,A錯誤;科學家利用熒光標記法,將小鼠和人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分子分別用發(fā)綠色熒光的染料和發(fā)紅色熒光的染料做標記進行實驗,證明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B正確;細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以雙分子層的形式存在,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動性,細胞膜上的大多數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C正確;歐文頓利用了化學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解決了脂溶性物質為什么更容易進入細胞是因為細胞膜上具有脂質,D正確。
13. 研究葉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取勻漿或上清液依次離心將不同的結構分開,其過程和結果如圖所示,表示沉淀物,表示上清液。

據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TP僅在P2和P3中產生
B. DNA僅存在于P1、P2和P3中
C. 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應的蛋白質
D. S1、S2、S3和P4中均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據圖分析分析各個部分中所含有的細胞器或細胞結構:
P1為細胞核、細胞壁碎片,S1為細胞器和細胞溶膠,
S2為除葉綠體之外的細胞器和細胞溶膠,P2為葉綠體,
S3為除葉綠體、線粒體之外的細胞器和細胞溶膠,P3為線粒體,
S4為除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之外的細胞器和細胞溶膠,P4為核糖體。
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詳解】A、ATP可以在細胞溶膠、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產生,即在P2、P3 、S4中均可產生,A錯誤;
B、DNA存在于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即P1、S2、P2和P3中,B錯誤;
C、蛋白質的合成場所為核糖體,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含有核糖體,所以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應的蛋白質,C正確;
D、P4中核糖體沒有膜結構,D錯誤。
故選C。
14. 如圖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示意圖,其中a、b、c、d表示細胞器,圖2表示動物細胞某些細胞器中部分有機物的含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研究圖1生理過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B. 圖l中物質X與核酸的化學組成中共有的元素一定有C、H、O、N
C. 圖2中乙可表示圖1中的b、c兩種細胞器,丙的形成與核仁有關
D. 圖2中甲對應圖1中的d,圖1中的生理過程不在原核細胞中進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圖1表示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得出a、b、c、d分別代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表格中甲有蛋白質、脂質和微量的核酸,則為d線粒體;細胞器乙沒有核酸,但是有蛋白質和脂質,則為b內質網或者c高爾基體。
【詳解】A、圖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示意圖,研究該生理過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A錯誤;
B、圖1中物質X是氨基酸,氨基酸與核酸的化學組成中共有的元素一定有C、H、O、N,B正確;
C、圖2乙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質,表示的細胞器具有膜結構,可表示圖1中的b(內質網)、c(高爾基體);丙中不含脂質,無膜結構,含有核酸和蛋白質,應為核糖體,其形成與核仁有關,C正確;
D、圖2中甲為線粒體,圖l中d為線粒體,原核細胞中沒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等結構,圖1中的生理過程不在原核細胞中進行,D正確。
故選A。
【點睛】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多種細胞器的協(xié)作:核糖體只是分泌蛋白肽鏈的合成場所,肽鏈需在內質網中盤曲、折疊形成特定空間結構,經高爾基體進行最后的“加工、分類與包裝”,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分泌到細胞外。
15. 用打孔器制取新鮮紅甜菜根片若干,均分為9組,并記錄每組紅甜菜根片的質量(W1),再分別浸泡在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材料,用吸水紙吸干表面水分并分別稱重(W2)。其中(W2-W1)/W1,與蔗糖溶液濃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蔗糖溶液濃度為0 g·mL-1的一組,W2-W1=0
B. 隨著蔗糖溶液濃度的增大,各組中的W2在減少
C. 蔗糖溶液濃度為0.1 g·mL-1的一組,植物細胞膜沒有物質的跨膜運輸
D. 隨著蔗糖溶液濃度的增大,各組細胞的質壁分離程度在逐漸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題意和題圖:如果(W2-W1)/W1=0,表示紅甜菜根片的質量與實驗前相同,即蔗糖溶液濃度為0.1 g·mL-1為紅甜菜根細胞的等滲溶液;如果(W2-W1)/W1>0,說明紅甜菜根片的質量比實驗前有所增加,即細胞發(fā)生滲透吸水;如果(W2-W1)/W1

相關試卷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學期第二學程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學期第二學程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學期第一學程考試生物(B)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學期第一學程考試生物(B)試題含解析,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六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第六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1長春十一高中高一下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1長春十一高中高一下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1長春十一高中高二下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1長春十一高中高二下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第二學程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第二學程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2020-2021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 Word版

2020-2021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學期第三學程考試生物試題 Word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