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遠育才學校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開年考
高一生物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28分)
1. 病毒、細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nèi)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們個體微小,而被稱為微生物。以下關于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病毒因結構簡單而屬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B. 藍藻是含葉綠體的營光合自養(yǎng)的微生物
C. 細菌與真菌都不能合成有機物而營異養(yǎng)生活
D. 除病毒外其他微生物均含有核糖體
2. 下列有關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細胞中常見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其中C屬于最基本元素
B. 占人體細胞鮮重的質(zhì)量百分比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最多,H次之
C. 生物體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期體內(nèi)化合物的種類和含量可能會有所變化
D. 夏季酷暑時分室外作業(yè)的人們排汗過多,應多補充鹽汽水
3. 構成細胞的有機化合物及其組成元素如下表,據(jù)表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有機化合物
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N、P
丙
C、H、O、N,有的種類還含有P、S
丁
C、H、O,有的種類還含有N、P
A. 玉米細胞核中不含甲類化合物 B. 甘蔗細胞壁中不含乙類化合物
C. 大腸桿菌細胞質(zhì)中不含丙類化合物 D. 酵母菌細胞膜中不含丁類化合物
4. 下列有關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淀粉與斐林試劑發(fā)生磚紅色沉淀反應 B. 組成細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脂質(zhì)分子中的氧的含量遠遠多于糖類 D. 無機環(huán)境中的元素都能在細胞中找得到
5. 下圖表示細胞中幾種化學元素與相應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其中①③④代表單體。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⑤具有催化作用,則①可與雙縮脲試劑反應顯紫色
B. 若②具有保溫、緩沖和減壓的作用,則②比同質(zhì)量的糖原徹底氧化分解產(chǎn)能多
C. 若⑥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則③中不含單糖
D. 若⑦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則④只存在于植物細胞中
6. 下列關于“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zhì)的流動”的實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 蘚類葉片無須染色,實驗過程中臨時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狀態(tài)
B. 細胞質(zhì)流動有利于細胞內(nèi)物質(zhì)的運輸和細胞器的移動
C. 觀察細胞質(zhì)流動,可以用葉綠體或線粒體的運動作為標志
D. 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的葉綠體
7. 從某些動物組織中提取的膠原蛋白,可以用來制作手術縫合線。手術后過一段時間,這種縫合線就可以被人體組織吸收,從而避免拆線的痛苦。下列關于膠原蛋白的說法錯誤的是( ?。?br />
A. 作為縫合線的膠原蛋白之所以被人體吸收是因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B. 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種類最多有21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如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
C. 分解后的蛋白質(zhì)與變性后的蛋白質(zhì)都不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
D. 在核糖體上合成膠原蛋白時,產(chǎn)生的水分子中的氫來自氨基和羧基
8. 由1分子磷酸、 1分子堿基和1分子化合物a構成了化合物b,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m為尿嘧啶,則DNA中肯定不含b這種化合物
B. 若m為鳥嘌呤,則b構成的核酸只可能是DNA
C. 若a為脫氧核糖,則由b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細胞質(zhì)中
D. 若a為核糖,則由b組成的核酸可在某些原核生物中作為遺傳物質(zhì)
9. 下列與細胞膜有關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人和鼠細胞融合實驗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B. 構成細胞膜的脂質(zhì)全部是磷脂分子
C. 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細胞膜的“暗—亮—暗”三層結構
D. 細胞膜的流動性與磷脂、多數(shù)蛋白質(zhì)可以運動有關
10. 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根據(jù)細胞代謝需要,線粒體可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移動和增殖
B. 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基質(zhì)和葉綠體基質(zhì)所含核酸的種類相同
C. 人體未分化的細胞中內(nèi)質(zhì)網(wǎng)非常發(fā)達,而胰腺外分泌細胞中則較少
D. 高爾基體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裝和膜泡運輸緊密相關
11. 如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 ?①主要由DNA 和蛋白質(zhì)組成,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呈現(xiàn)不同狀態(tài)
B. ? ②與某種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C. ? ③在細胞周期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zhì)
D. ?蛋白質(zhì)、DNA 及 RNA 等大分子物質(zhì)可以隨意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
12. 將一張洋蔥鱗片葉放在某一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3種狀態(tài)的細胞(液泡大小不再變化),如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 />
A. 發(fā)生圖示變化前,細胞液的濃度為甲>乙>丙
B. a處滲透壓始終大于b處滲透壓
C. 處于圖中狀態(tài)的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一樣大
D. 圖中水分子仍能在原生質(zhì)層兩側擴散
13. 如圖表示兩種細胞輸入和輸出物質(zhì)的方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表示胞吐,乙表示胞吞
B. 甲和乙兩種物質(zhì)運輸方式說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C. 甲需要消耗能量,而乙不需要
D. 抗體等分泌蛋白的釋放方式均與甲中的方式相同
14. 如圖為某種酶催化的化學反應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反應底物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該種酶的最適溫度是45℃,欲延長反應時間可以增加反應底物
B. 該種酶在65℃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后,將溫度降低到25℃,酶活性會逐漸增強
C. 如果該種酶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則其可以被RNA水解酶所催化水解
D. 欲探究該種酶的最適溫度,可以45℃為中間溫度,設計多組溫度梯度更小的實驗
15. 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驗證淀粉酶的專一性時,可選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進行實驗
B. 驗證酶的高效性時,可用新鮮肝臟研磨液、FeCl3溶液、過氧化氫溶液進行實驗
C. 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可以將淀粉酶和淀粉溶液的pH分別調(diào)到設定值后再將相應pH下的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
D.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應該在最適pH下進行
16. 如圖是ATP的分子結構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 ATP分子結構簡式中的A就是圖中虛線框中部分
B. ATP分子中相鄰的磷酸基團因帶負電荷而相互排斥
C. ATP分子中①的斷裂與形成是其與ADP相互轉化的基礎
D. ATP水解釋放的磷酸基團可使蛋白質(zhì)等分子磷酸化而改變結構
17. 如圖表示某一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的O2濃度下氣體交換的相對值的變化(以葡萄糖為底物的情況),圖中AB段與BC段的長度相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QR段無氧呼吸減弱,P點沒有酒精產(chǎn)生
B. O2濃度調(diào)節(jié)到R點對應的濃度,有利于水果的運輸
C. 該圖可能是以馬鈴薯塊莖為材料測得
D. O2濃度為C點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比例為1:3
18. 下列有關葉綠體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研究植物葉綠體中所含色素的種類可用同位素標記法
B. 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的磷脂分子可吸收、傳遞和轉換光能
C. 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能發(fā)生NADP+轉換為NADPH的過程
D. 葉綠體內(nèi)CO2中C元素的轉移途徑是CO2→C5→(CH2O)
19. 某生物研究小組在密閉恒溫玻璃溫室內(nèi)進行植物栽培實驗,連續(xù)48小時測定溫室內(nèi)CO2濃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圖所示曲線(整個過程呼吸速率恒定),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br />
A. 圖中植物呼吸速率與光合速率相等的時間點有3個
B. 綠色植物CO2吸收速率達到最大的時刻是第45小時
C. 實驗開始的前24小時比后24小時的平均光照強度弱
D. 實驗全過程葉肉細胞內(nèi)產(chǎn)生ATP的場所是線粒體和葉綠體
20. 下列有關細胞增殖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統(tǒng)計顯微鏡下各期細胞數(shù)占計數(shù)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能比較細胞周期各期時間的相對長短
B. 藍細菌產(chǎn)生子代細胞的分裂方式為無絲分裂,也存在遺傳物質(zhì)的復制過程
C. 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出現(xiàn)紡錘絲但有染色體的變化
D. 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關系的實驗中,正方體瓊脂塊的體積大小是無關變量
21. 如圖所示為部分人體細胞的生命歷程。圖中Ⅰ至Ⅳ過程代表細胞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1且有水分減少,代謝減慢的特征,細胞2可以無限增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細胞2與正常肝細胞相比,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B. 細胞1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細胞2和細胞1的遺傳物質(zhì)相同
C. 成體干細胞能夠分化成漿細胞、肝細胞等,體現(xiàn)了細胞的全能性
D. 效應T細胞作用于細胞1和細胞2使其死亡,此過程不屬于細胞凋亡
22. 某同學設計了如表實驗,以探究過氧化氫溶液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實驗步驟
試管編號
A組
B組
C組
D組
E組
F組
1.加質(zhì)量分數(shù)3%的過氧化氫溶液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不同條件處理
室溫
90℃水浴加熱
質(zhì)量分數(shù)3.5%的FeCl3溶液2滴
肝臟研磨液2滴
煮沸后冷卻至室溫的肝臟研磨液2滴
蒸餾水2滴
3.將點燃的衛(wèi)生香置于試管口上方
-
4.通過觀察衛(wèi)生香燃燒情況判斷氣體產(chǎn)生量的多少
-
+
++
+++
?
-
注:“-”表示幾乎無氣體產(chǎn)生,“+”代表有氣體產(chǎn)生,“+”個數(shù)越多代表產(chǎn)生的氣體量越多。
根據(jù)實驗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本實驗試管中加入的過氧化氫溶液體積為自變量
B. B組有氣體產(chǎn)生是因為加熱降低了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活化能
C. C組、D組和F組可作為一組對照實驗,可證明過氧化氫酶具有高效性
D. E組和D組可說明高溫能提高酶的活性,“?”處“+”個數(shù)比D組的多
23. 不同物質(zhì)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圖表示甲、乙、丙和病菌進入細胞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A. 氧氣與物質(zhì)丙進入細胞的方式不同
B. 溫度會影響物質(zhì)甲進入細胞的速率
C. 病菌進入細胞的過程能體現(xiàn)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D. 加入呼吸抑制劑對甲~丙運輸影響最大的是乙
24. 下列關于人體細胞分化、衰老、凋亡與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
B. 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自由基攻擊磷脂可能引起細胞衰老
C. 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
D. 在細胞中,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表達而產(chǎn)生癌細胞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25. (10分)如圖代表自然界中處于不同分類地位的幾種體現(xiàn)生命現(xiàn)象的單位,圖中Ⅰ、Ⅱ、Ⅲ、Ⅳ細胞中繪出了各自區(qū)分于其他生物或細胞的標志結構。請據(jù)圖回答:
(1)分離細胞器的方法是 ___ ___。
(2)據(jù)圖,可以判斷Ⅲ為 ______細胞,判斷的理由是它含有 ___ ___(填細胞器名稱)。
(3)Ⅰ~Ⅴ中一定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是 _____ _(填序號,答全得分)。
(4)Ⅳ細胞與Ⅰ、Ⅱ、Ⅲ三種細胞最主要的區(qū)別是 ___ ___。
26. (10分) 如圖表示生物體內(nèi)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
(1)從甲、乙、丙可以看出,生物大分子都是以 __ ____為基本骨架。
(2)甲圖中的三種物質(zhì)的單體都是 ____ __。
(3)乙圖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可用圖中字母表示 ______。若乙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則其含有的特有的堿基是 __ ____。
(4)丙的結構具有多樣性,從氨基酸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 ___。
27. (16分)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生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某興趣小組利用葡萄糖溶液培養(yǎng)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裝置1測量的是 ______,裝置2測量的是 ______。
(2)可用 ______檢測裝置中是否產(chǎn)生酒精,若產(chǎn)生了酒精,實驗現(xiàn)象是 ______。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液的溫度 _____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變化。
(3)實驗過程中不考慮溫度和其他微生物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若裝置1中的液滴不移動,裝置2中的液滴右移,說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 ______;若裝置1中的液滴左移,裝置2中的液滴右移,說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 ______。
(4)有一瓶含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O2時,產(chǎn)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圖2所示。當氧濃度為a時,酵母菌細胞呼吸只進行 ______;當氧濃度為d時,酵母菌細胞只進行 ______;當氧濃度為c時,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用于無氧呼吸的占 ______。
28.(16分)如圖1表示番茄葉肉細胞內(nèi)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圖2是某科研小組利用密閉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②過程進行的場所是______,①~④過程中,能為該細胞合成蛋白質(zhì)供能的過程是______。
(2)在適宜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向圖2所示的裝置通入14CO2.當反應進行到0.5s時,14C出現(xiàn)在C3中;反應進行到5s時,14C出現(xiàn)在(CH2O)中。該實驗是通過控制反應時間來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轉移路徑,用到的實驗方法為____ __。
(3)將圖2所示的裝置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下,測定夏季一晝夜(零點開始)小室內(nèi)植物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得到如圖3所示曲線。觀察裝置中液滴的位置,c點時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______側,液滴移到最右點是在一天中的______點。在12點之后的下午某時間段內(nèi),記錄液滴的移動,獲得以下數(shù)據(jù):
每隔20分鐘記錄一次刻度數(shù)據(jù)
……
25
27
31
37
……
該組實驗數(shù)據(jù)是在圖3所示曲線的__ ____段獲得的。若12時植物突然被遮光,則短時間葉綠體中C3含量的變化為_____ _。
(4)在實驗過程中,給該植物澆灌H2l8O,發(fā)現(xiàn)葉肉細胞中出現(xiàn)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轉化途徑是:___ ___。
答案和解析
1.D?【解析】A.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A錯誤;
B.藍藻又稱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B錯誤;
C.細菌有部分是可以自養(yǎng)的,也有部分是異養(yǎng)的,C錯誤;
D.除病毒外其余的生物都有細胞結構,而核糖體是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的細胞結構,D正確。??
2.B?【解析】A.細胞中常見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其中C屬于最基本元素,A正確;
B.占人體細胞鮮重的質(zhì)量百分比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最多,但含量次之的是C,B錯誤;
C. 生物體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期體內(nèi)化合物的含量會有動態(tài)變化,例如生物體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兒身體的含水量遠遠高于成年人身體的含水量,C正確;
D.夏季酷暑時分室外作業(yè)的人們排汗過多,丟失了比較多的水和無機鹽,應多補充鹽汽水, D正確。故選B。
3.B?【解析】A.玉米細胞核中的DNA含有脫氧核糖,A錯誤;
B.甘蔗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不含有核酸或核苷酸或磷脂等,B正確;
C. 大腸桿 菌細胞質(zhì)中含有蛋白質(zhì),C錯誤;
D. 酵母菌細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zhì),磷脂屬于脂質(zhì),D錯誤。故選 B。
4.B?【解析】A.淀粉屬于非還原性糖,與斐林試劑不會發(fā)生磚紅色沉淀反應,A錯誤;
B.組成細胞的元素可以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正確;
C.脂肪分子中的氫的含量遠遠多于糖類,C錯誤;
D.細胞有選擇性的從無機環(huán)境中吸收需要的物質(zhì),所以無機環(huán)境中的元素不都能在細胞中找得到,D錯誤。??????故選B。??
5.B?【解析】A. 若⑤具有催化作用,組成元素是C、H、O、N,則⑤是蛋白質(zhì),①是氨基酸,①不會與雙縮脲試劑反應,故A項錯誤;
B. 若②具有保溫和保護作用,則②是脂肪,則②比同質(zhì)量的多糖徹底氧化產(chǎn)能多,B正確;
C. 若⑥主要分布在細胞核,由C、H、O、N、P組成,則⑥為DNA,③為脫氧核苷酸,含有脫氧核糖,C錯誤;
D. 若⑦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則⑦為纖維素或果膠,纖維素的單體是葡萄糖,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D錯誤。故選B。??
6.C?【解析】A、以蘚類葉片為實驗材料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zhì)的流動,葉綠體本身具有綠色,故不需要染色,而活細胞中的細胞質(zhì)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tài),所以實驗過程中臨時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狀態(tài),A正確;
B、細胞質(zhì)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細胞質(zhì)的流動,為細胞內(nèi)物質(zhì)運輸和細胞器的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而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B正確;
C、觀察細胞質(zhì)流動,可以用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線粒體接近無色,不易觀察到,C錯誤;
D、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散布在細胞質(zhì)中,呈綠色、扁平的橢球或球形。需要在高倍鏡下進行觀察,D正確。 故選:C。
7.C?【解析】A、作為縫合線的膠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質(zhì),之所以被人體吸收是因為已被分解成其基本單位-小分子的氨基酸,A正確;
B、組成生物體的氨基酸種類最多有21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如賴氨酸、蛋氨酸、色氨
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茉丙氨酸、纈氨酸,故膠原蛋白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種類最多有21種,B正確;
C、分解后的蛋白質(zhì)形成氨基酸不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但變性后的蛋白質(zhì)破壞的是空間結構,依然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C錯誤;
D、膠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質(zhì),在核糖體上合成時,產(chǎn)生的水分子中的氧來自氨基和羧基,D正確。故選C。??
8.A?【解析】A、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堿基,若m為尿嘧啶,則b是構成RNA的基本單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在DNA中肯定不含該種化合物,A正確;
B、若m為鳥嘌呤,則b為鳥嘌呤脫氧核苷酸(此時a是脫氧核糖)或鳥嘌呤核糖核苷酸(此時a是核糖),故b構成的核酸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B錯誤;
C、若a為脫氧核糖,則b為脫氧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組成單位,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C錯誤;
D、若a為核糖,則b為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RNA不能作為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D錯誤。?????故選A。??
9.D?【解析】A.人和鼠細胞融合實驗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A錯誤;?
B.構成細胞膜的脂質(zhì)并非全部是磷脂分子,如動物細胞膜還含有膽固醇,B錯誤;?
C.電子顯微鏡下可見細胞膜的“暗—亮—暗”三層結構,C錯誤;?
D.細胞膜的流動性與磷脂、多數(shù)蛋白質(zhì)可以運動有關,D正確。故選D。??
10.A?
【解析】A、線粒體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可移動到需要能量較多的部位,線粒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可在細胞中增殖,A項正確;
B、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含有RNA,而線粒體基質(zhì)和葉綠體基質(zhì)中含有DNA和RNA,B項錯誤;
C、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由于胰腺外分泌細胞分泌胰蛋白酶等分泌蛋白較多,所以其內(nèi)質(zhì)網(wǎng)比較發(fā)達,C項錯誤;
D、蛋白質(zhì)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高爾基體與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裝和膜泡運輸?shù)扔嘘P,D項錯誤。故選A。
11.D?【解析】A.①是染色質(zhì),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質(zhì)組成,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呈現(xiàn)不同狀態(tài),間期和末期以染色質(zhì)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體形式存在,A正確;?
B.②是核仁,與某種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B正確;?
C.③是核膜在細胞周期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現(xiàn),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zhì),C正確;
D.DNA不能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核孔具有選擇性,D錯誤。?
12.B?【解析】A、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細胞幾乎沒有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說明細胞液濃度與蔗糖溶液濃度相當;乙細胞發(fā)生了質(zhì)壁分離,但不明顯,說明細胞液濃度小于蔗糖溶液濃度,但濃度差不大;丙細胞發(fā)生了明顯的質(zhì)壁分離,說明細胞液濃度小于蔗糖溶液濃度,且濃度差較大。由于蔗糖溶液濃度相同,所以這3個細胞在未發(fā)生上述情況之前,其細胞液的濃度依次是甲>乙>丙,A正確;
B、若丙細胞處于質(zhì)壁分離結束時,a處滲透壓等于于b處滲透壓,B錯誤;
C、三種細胞處于滲透平衡,故處于圖中狀態(tài)的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一樣大,C正確;
D、圖中水分子仍能在原生質(zhì)層兩側擴散,D正確。故選B。??
13.B?【解析】A.從甲和乙中小泡移動的方向可以判斷,甲是胞吞,乙是胞吐,A錯誤;
B.胞吞和胞吐實現(xiàn)的結構基礎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B正確;
C.無論胞吞還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C錯誤;
D.抗體等分泌蛋白的釋放是胞吐,D錯誤。故選B。??
14.D?【解析】A.在圖中三個溫度中,45℃最為適宜,但無法判斷該酶的最適溫度是45℃,A錯誤;
B.該種酶在65℃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后,酶失活,即使降低溫度,活性也不會恢復,B錯誤;
C.如果該種酶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說明該酶是蛋白質(zhì),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錯誤;
D.欲探究該種酶的最適溫度,可以45℃為中間溫度,設計多組溫度梯度更小的實驗,D正確。
???????故選D。??
15.A?【解析】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驗證酶的專一性時,因斐林試劑不與淀粉和蔗糖反應,但可以與兩者水解后產(chǎn)生的單糖反應,因此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試劑能驗證酶的專一性,碘液不能檢驗蔗糖是否被水解,A錯誤;
B、在驗證酶的高效性實驗中,可選用FeCl3和過氧化氫酶分別催化等量H2O2分解,檢測產(chǎn)生的氣體產(chǎn)生的速率,B正確;
C、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可以將淀粉酶和淀粉溶液的pH分別調(diào)到設定值后再將相應pH下的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C正確;
D、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要設置一系列溫度梯度進行實驗,應該在最適pH下進行,D正確。??
16.C?【解析】A.ATP分子結構簡式中的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就是圖中虛線框中部分,A正確;
B.ATP分子中相鄰的磷酸基團因帶負電荷而相互排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B正確;
C.ATP分子中特殊化學鍵②的斷裂與形成是其與ADP相互轉化的基礎,C錯誤;
D.ATP水解釋放的磷酸基團挾帶能量與蛋白質(zhì)等分子結合,可使蛋白質(zhì)等分子磷酸化而改變結構,D正確。故選C。??
17.C?【解析】A.圖中曲線QR區(qū)段由于氧氣濃度增加,無氧呼吸受抑制,無氧呼吸減弱,P點時O2吸收量等于CO2生成量,說明只進行有氧呼吸,不再有酒精產(chǎn)生,A正確;
B.圖中R點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現(xiàn)為最低,則有機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該點氧對應濃度,更有利于蔬菜、水果的運輸和儲存,B正確;
C.馬鈴薯塊莖無氧呼吸的產(chǎn)物是乳酸,沒有CO2產(chǎn)生,C錯誤;
D.若圖中的AB段與BC段的距離等長,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chǎn)生等量的CO2,根據(jù)反應式可知此時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D正確。故選C。
18.C?【解析】A.研究植物葉肉細胞中所含色素的種類需要對色素進行提取和分離,不用同位素標記法,A錯誤;
B.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含有光合色素,能夠?qū)崿F(xiàn)光能的吸收、傳遞和轉換,B錯誤;
C.葉綠體的類囊體膜是光合作用光反應的場所,能夠合成[H](即發(fā)生NADP+轉換為NADPH的過程),C正確;
D.葉綠體基質(zhì)是暗反應的場所,CO2中C元素的轉移途徑為CO2→C3→(CH2O),D錯誤。
故選C。??
19.C?
【解析】A、圖中細線是在恒溫密閉環(huán)境中測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當吸收速率為零時,表示植物不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此時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二氧化碳全由呼吸作用提供,即此時呼吸速率與光合作用相等。根據(jù)圖解可知呼吸速率與光合速率相等的點有4個,分別在6、18、30、42時,A錯誤;
B、據(jù)曲線分析,CO2吸收速率的最大時對應的時間是36h,因此,葉綠體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時刻是36h時,B錯誤;
C、由曲線圖看出,前24小時比后24小時的平均CO2吸收速率低,因此,前24小時比后24小時的平均光照強度弱,C正確;
D、實驗全過程葉肉細胞內(nèi)產(chǎn)生ATP的場所包括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和葉綠體,D錯誤。故選C。??
20.A?【解析】A.可通過顯微鏡下各期細胞數(shù)占計數(shù)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來比較細胞周期各期時間的相對長短,A正確;
B.無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不能進行無絲分裂,B錯誤;
C.蛙的紅細胞進行無絲分裂,不會出現(xiàn)染色體和紡錘絲,C錯誤;
D.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關系的實驗中,正方體瓊脂塊的體積大小表示細胞體積大小,是自變量,D錯誤。??
21.A?【解析】A.細胞2可以無限增殖,屬于癌細胞,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分裂快,代謝旺盛,因此細胞2與正常肝細胞相比,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A正確;
B.細胞1具有水分減少,代謝減慢的特征,說明細胞1是衰老的細胞,衰老細胞中部分酶活性降低,而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細胞1是衰老細胞,其遺傳物質(zhì)沒有發(fā)生改變,而細胞2是癌變細胞,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變,即遺傳物質(zhì)發(fā)生改變,因此細胞2和細胞1的遺傳物質(zhì)不同,B錯誤;
C.細胞的全能性指的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成體干細胞能夠分化成漿細胞、肝細胞等,并沒有形成完整個體,因此不能體現(xiàn)細胞的全能性,C錯誤;
D.效應T細胞作用于細胞1和細胞2使其死亡,是自動結束細胞生命的過程,屬于細胞凋亡,D錯誤。故選A。??
22.C?【解析】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和催化劑的種類和有無,因變量是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無關變量是過氧化氫溶液體積,A錯誤;
B、加熱促使過氧化氫分解,是因為加熱使過氧化氫分子得到能量,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追纸獾幕钴S狀態(tài),B錯誤;
C、蒸餾水組可作為對照組,無機催化劑組(質(zhì)量分數(shù)3.5%的FeCl3溶液)和酶組(過氧化氫酶)為實驗組,通過C組、D組和F組的對比,可證明過氧化氫酶具有高效性,C正確;
D、酶的作用條件溫和,在高溫下容易失活,因此E組的酶活性比D組低,“?”處“+”個數(shù)比D組的少,D錯誤。故選:C。
23.A?【解析】A、氧氣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丙物質(zhì)的運輸方向是高濃度運輸?shù)降蜐舛龋恍枰d體和能量,屬于自由擴散,A錯誤;
B、甲進入細胞需要載體蛋白,溫度影響細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質(zhì)分子的運動,進而影響物質(zhì)甲進入細胞的速率,B正確;
C、病菌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胞吞,利用細胞膜流動性,體現(xiàn)結構特點,C正確;
D、甲物質(zhì)屬于協(xié)助擴散;乙物質(zhì)屬于主動運輸;丙物質(zhì)自由擴散,加入呼吸抑制劑會影響呼吸作用產(chǎn)生能量,而主動運輸需要能量,所以對乙影響最大,D正確; 故選:A。
24.D?【解析】原癌基因負責調(diào)控細胞周期,抑癌基因抑制細胞不正常分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達是正常細胞分裂、分化過程所必需的,不會導致細胞癌變,癌細胞的產(chǎn)生是細胞中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突變的結果,D錯誤。
25.(1)差速離心法
(2)低等植物???? 中心體、葉綠體
(3)Ⅱ、Ⅲ、Ⅳ
(4)Ⅳ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26.(1)碳鏈?????? 葡萄糖(單糖)
(3)b?????? T(胸腺嘧啶)
(4)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
27.(1)吸收細胞呼吸產(chǎn)生的CO2;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
(2)酸性重鉻酸鉀;灰綠色;會
(3)只進行無氧呼吸;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4)無氧呼吸;有氧呼吸;23
28.(1)類囊體薄膜(基粒);③④
(2)同位素標記法
(3)左;18(g);ef;增加
(4)H218O參與有氧呼吸生成CO2(C18O2),CO2(C18O2)再參與光合作用生成有機物(CH218O)?
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育才學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生物試卷,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育才學校高一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含答案,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育才學校2021-2022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末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