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
地理試卷
2022年11月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60分)
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北京時間2022年9月25日6時55分,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試驗十四號和試驗十五號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據(jù)此完成1—3題。
1.與本次發(fā)射的“雙星”,屬于同一級別的天體是( )
A.銀河 B.太陽 C.地球 D.月球
2.不屬于“雙星”所在的天體系統(tǒng)是( )
A.可觀測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
3.最可能干擾“雙星”與地面通訊的是( )
A.水循環(huán) B.海水運動 C.太陽輻射 D.太陽活動
讀圖1“我國內(nèi)蒙古西側庫布其沙漠中的大型光伏發(fā)電項目景觀圖”,完成4—5題。
4.該地建設大型光伏發(fā)電項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技術先進,土地儲備充足 B.資金雄厚,能源供應短缺
C.太陽能豐富,土地儲備充足 D.太陽能穩(wěn)定,不受天氣影響
5.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是( )
A.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唯一能量來源 B.為生物生長、水體運動等提供動力
C.擾動電離層,影響無線短波通信 D.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災多發(fā)
2021年10月25日新華社報:目前太陽活動正在逐漸活躍,隨著太陽活動從極小期逐漸進入極大期,太陽的“臉蛋”上漸漸長出了“小黑痣”。據(jù)此完成6—8題。
6.“小黑痣”指的是:( )
A.日珥 B.耀斑 C.黑子 D.日冕物質(zhì)拋射
7.“小黑痣”出現(xiàn)的圈層是( )
A.太陽內(nèi)部 B.光球?qū)? C.色球?qū)? D.日冕層
8.當太陽臉上“小黑痣”數(shù)量增多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太陽耀斑強度減弱,對地球的影響減少
B.生活在赤道地區(qū)的人可以看到極光現(xiàn)象
C.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磁場,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
D.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擾亂地球?qū)α鲗?,影響地面無線電短波通信
2022年中國大陸科研人員在中國遼西發(fā)現(xiàn)了距今1.23億年前的渤海舞龍,其四肢均保存有羽毛痕跡,尾部末端長有兩條長尾羽,這反映它與中國鳥龍關系密切。讀圖2“地質(zhì)年代表”,完成9—11題。
宙
代
紀
距今時間(億年)
動物發(fā)展階段
植物發(fā)展階段
顯生宙
新生代
第四紀
人類時代
被子植物
新近紀
哺乳動物
古近紀
中生代
白堊紀
恐龍時代
爬行動物
裸子植物
侏羅紀
三疊紀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疊紀
兩棲動物
蕨類植物
石炭紀
泥盆紀
魚類時代
低等陸生植物
早古生代
志留紀
奧陶紀
無脊椎動物大發(fā)展
藻類時代
寒武紀
三葉蟲時代
9.渤海舞龍生活的地質(zhì)年代是( )
A.古生代早期 B.中生代早期 C.中生代晚期 D.新生代晚期
10.推測當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可能是( )
A.干旱的荒漠 B.廣闊的海洋 C.氣候在變暖 D.茂密的森林
11.繪制此地質(zhì)年代表,依據(jù)的是( )
①化石 ②地層 ③古生物 ④古氣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地球大氣又稱“氮氧大氣”,讀表1“地球大氣圈25km以下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2—13題。
表1
氣體成分
體積分數(shù)(%)
質(zhì)量分數(shù)(%)
氮
78.08
75.52
氧
20.94
23.15
氬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變動)
0.05
12.地球大氣稱為“氮氧大氣”是因為兩者( )
A.占干潔空氣成分的99% B.占大氣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 D.在其他天體上不存在
13.目前,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措施是( )
①植樹造林 ②大量燃燒礦物質(zhì)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車的逐漸普及 ④森林、草原開墾成農(nóng)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實驗是自然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讀圖3“一天內(nèi)沙石和水受熱狀況實驗圖”,完成14—15題。
14.記錄員小明根據(jù)圖中測量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
A.白天水的溫度高 B.白天的溫度均低于夜晚
C.夜晚沙石的溫度高 D.沙石的晝夜溫差比水體大
15.該探究實驗證明的是( )
A.大氣的受熱過程 B.山谷風
C.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D.溫室效應
隨著城市人口規(guī)模和經(jīng)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熱島環(huán)流日益顯著。圖4為我國某城市熱島環(huán)流(部分)。據(jù)此完成16—17題。
16.圖中( )
A.甲地以下沉氣流為主 B.乙地比甲地的氣溫低
C.近地面的風由甲地吹向乙地 D.熱島環(huán)流易使甲地云雨減少
17.污染大氣的企業(yè)最應該布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海子寫過一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現(xiàn)在影視劇中往往讓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風吹拂下讓頭發(fā)向后飄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樂心情。讀圖5“北半球某濱海地區(qū)熱力環(huán)流圖”和圖6“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18—19題。
18.圖5中①、②、③、④四地氣壓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為了完成女主角頭發(fā)向后飄逸的場景,最佳的拍攝時間段是( )
A.16時至次日9時 B.9時至16時
C.18時至次日6時 D.6時至18時
讀圖7“2022年9月22日20時亞洲局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完成20—22題。
20.圖中屬于高氣壓中心的是(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此時北京的風向是( )
A.偏南風 B.偏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22.四個城市中風力最小的是( )
A.長春 B.北京 C.濟南 D.西安
讀圖8“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完成23—24題。
23.由圖可知,大洋表層海水( )
A.溫度由低緯向高緯遞增 B.副熱帶海域的鹽度最高
C.密度隨緯度升高而降低 D.溫度與密度變化趨勢一致
24.影響圖中大洋表層海水溫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降水量 D.蒸發(fā)量
2018年7月,我國在圖中甲地研發(fā)的世界最大的全潛式智能漁業(yè)養(yǎng)殖裝備——“深藍一號”網(wǎng)箱正式啟用。網(wǎng)箱整個養(yǎng)殖水體約5萬立方米,設計年養(yǎng)魚產(chǎn)量1500噸。首批12萬尾三文魚被投入中國首座“深海漁場”,也開創(chuàng)了世界溫暖海域養(yǎng)殖三文魚(冷水魚)的先河。讀圖9“我國局部海陸分布圖及深藍一號景觀圖”,完成25—27題。
25.為了保持“深海漁場”適宜的溫度,從今天開始往后的一個月內(nèi),對網(wǎng)箱可能實施的操作是( )
①上移 ②下移 ③南移 ④北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與甲地相比,乙地( )
A.緯度高,氣溫高 B.晴天少,氣溫低
C.蒸發(fā)旺盛,鹽度高 D.氣溫高,密度大
27.圖中的洋流,導致( )
A.沿岸氣溫降低 B.自北向南航行的游輪增速
C.漁業(yè)資源減少 D.周邊海洋污染的范圍擴大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28—29題。
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懿佟队^滄?!?br />
②其杭人有一等無賴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涼傘、紅綠小傘兒,各系繡色緞子滿竿,伺潮出海門。百十為群,執(zhí)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戲?;蛴惺帜_執(zhí)五小旗浮潮頭而戲弄?!秹袅讳洝?br />
③地動山搖,顛撲處,神驚鬼泣。滄海嘯,巨鯨翻滾,怒濤壁立。
28.文字中描述的海水運動分別是( )
A.海浪、潮汐、海嘯 B.海浪、潮汐、洋流
C.潮汐、海浪、洋流 D.潮汐、海浪、海嘯
29.引起①描繪的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是( )
A.近地面的風 B.太陽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根據(jù)潮漲潮落的規(guī)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chǎn)品的過程,稱為趕海。讀圖10“2021年10月28日寧波港的潮高變化曲線圖”,完成30題。
30.居民趕海的最佳時間為( )
A.6:10—10:10 B.8:00—12:00 C.10:10—14:10 D.20:00—24:00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40分)
31.(10分)學完“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某同學整理自己的學習作品,并提出一些問題,以期更深刻的從時、空角度認識地球。閱讀相關作品,回答下列問題,幫助這位同學完成整理任務。
活動一:讀圖11“太陽系模式圖”、圖12“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圖13“四大圈層聯(lián)系示意圖”,從空間角度看地球。
(1)據(jù)圖11描述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一點即可)。
(2)據(jù)圖11可知,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雙項選擇題)。
A.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B.八大行星,公轉方向相同
C.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 D.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
(3)地球從外向內(nèi)進行了圈層結構的劃分,圖12中存在的錯誤之處是______,修改后應是______。
(4)圖13是地球四大圈層相互關系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中圈層丁的名稱是______,通過圖13,說明各圈層之間的關系是______
活動二:讀圖14“地球動物演化示意圖”,從時間角度看地球。
(5)讀圖可知,地質(zhì)歷史時期動物演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從中獲得的啟示是______。
32.(1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資料一: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執(zhí)行重慶至拉薩飛行任務,在起飛半小時飛行至9800米高空時,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破裂脫落,導致航班遭受失壓(失壓:當飛行高度超過3000米,客機的內(nèi)部因為空調(diào)設備故障或玻璃、機體受損等原因?qū)е聶C艙內(nèi)氣壓降低直至等于機艙外氣壓并持續(xù)的過程)、缺氧、低溫、大風、雷雨等極端天氣,同時也出現(xiàn)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表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shù)據(jù)等情況,整個航班處于緊急危險狀態(tài)。機組人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航班經(jīng)過45分鐘驚心動魄的奮戰(zhàn),最后安全降落成都雙流機場,保證了機組人員和119名乘客的安全,實現(xiàn)了民航史上的一個奇跡。
資料二:圖15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
(1)飛機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發(fā)生在大氣垂直分層的______層,該高度的大氣壓約為______hpa,解釋前風擋玻璃破裂導致失壓現(xiàn)象的原因。
(2)飛機從起飛到前風擋玻璃破裂的高度,大氣層氣溫下降______℃,說明降溫幅度______(填寫“大”或“小”),面臨險境,可采取的保溫措施有______、______。
(3)一般情況下,飛機在平流層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
33.(10分)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猶如一條“游龍”盤臥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qū)海坨山,由此被稱為“雪游龍”。它采用了世界頂尖的賽道設計,國際雪橇聯(lián)合會執(zhí)行主席克里斯托夫·施魏格稱其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場館。場館的作用是白天遮陽、降溫,夜晚保溫與防風,為運動員提供優(yōu)質(zhì)的比賽環(huán)境。
資料二:圖16為雪游龍景觀圖、圖17為雪游龍內(nèi)部結構圖、圖18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
(1)圖17所示結構具有遮陽、降溫作用,主要減弱了圖18中的______(填寫序號),相當于______
(填寫序號)的作用,其名稱是______作用。
(2)圖17所示結構還具有保溫作用,主要是因為該結構是密閉的空間,可以增加______(填寫序號),其名稱是______輻射。
(3)能量的傳遞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圖18中序號①—④代表的四種輻射傳遞的順序依次是______(單項選擇題),其中______(填寫序號)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4)圖17中擋風背板的一項重要作用是阻擋夜間的風,雪游龍在海坨山的位置如圖19中的甲地,在圖19中畫出箭頭,補充完整氣流的運動方向。此時擋風背板阻擋的是______(填寫“山”或“谷”)風。
34.(10分)讀圖20“黃河干流示意圖及沿岸地貌景觀圖”和圖21“黃河入??诘柠}度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其中包括的水循環(huán)節(jié)分別是______、______,通
過學習水循環(huán)知識,我們知道黃河水“奔流到海要復回”,主要依靠水循環(huán)______環(huán)節(jié),包含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水循環(huán)類型是______循環(huán)。
(2)圖中地貌景觀是黃河在奔流到海過程中形成的,在此過程中體現(xiàn)的水循環(huán)地理意義有______(雙項選擇題)。
A.減少陸地淡水資源 B.促進物質(zhì)遷移和能量交換
C.塑造陸地地表形態(tài) D.加劇地區(qū)之間熱量不平衡
(3)黃河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通過植樹造林可以減弱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______,其意義是______。
(4)讀圖21,說出黃河入??邴}度分布規(guī)律及主要影響因素。
通州區(qū)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
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22年11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D
C
B
C
B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D
C
B
C
A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A
B
C
D
A
A
A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
31.(10分)
(1)(1分)地球是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第三顆行星(或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
(2)(2分)AC (3)(2分)巖石圈 地殼
(4)(2分)大氣圈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
(5)(3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向高級(從水生到陸生)
任何事物均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相對于漫長的地球歷史,人類歷史是短暫的)
32.(10分)
(1)(4分)對流層 200 航班飛行至9800米高度時,機艙內(nèi)的氣壓與近地面一致,氣壓高;機艙外的氣壓非常低,內(nèi)外氣壓差異大,因此前風擋玻璃破裂導致失壓現(xiàn)象。
(2)(4分)60大增加衣物緊急迫降
(3)(2分)大氣穩(wěn)定,以平流運動為主水汽、雜質(zhì)少,能見度好(天氣晴朗)
33.(10分)
(1)(3分)② ⑤ 反射(削弱) (2)(2分)④ 大氣逆輻射
(3)(2分)A ③ (4)(3分)氣流順時針方向運動山
34.(10分)
(1)(4分)降水地表徑流 水汽輸送 海陸間 (2)(2分)BC
(3)(2分)地表徑流 保持水土(減輕洪澇災害)
(4)(2分)從陸地向海洋遞增 淡水注入
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為兩部分,共8頁,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市通州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docx、北京市通州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