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黑龍江省伊春市中考物理試卷
1.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實際的是(????)
A. 教室的棚頂高度約為5m
B. 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30m/s
C. 一般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0℃
D. 人雙腳站立時對地面壓強約為1.2×105Pa
2. 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 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C. 教室周圍植樹可以隔絕噪聲
D. 地震、臺風、海嘯等都伴有超聲波的產生
3. 如圖所示的四個場景中,因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A. 草葉上的露珠 B. 屋檐下的冰凌
C. 樹葉上的白霜 D. 曠野上的白霧
4. 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的是(????)
A. 日晷指針形成的影子
B. 小鳥在水中的倒影
C. 手在墻上形成的影子
D. 筷子在水面處“彎折”
5. 將“220V?60W”的燈泡L1和“220V?40W”的燈泡L2,串聯(lián)在220V的電源上,組成閉合電路(設燈絲電阻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燈泡L1比燈泡L2亮
B. 燈泡L2比燈泡L1亮
C. 兩燈泡的總功率大于40W
D. 兩燈泡的實際功率都變?yōu)槠漕~定功率的一半
6. 關于下列四幅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圖甲:司南指示南北方向是由于受到地磁場的作用
B. 圖乙:電生磁是英國的法拉第最早發(fā)現(xiàn)的
C. 圖丙:只要導體在磁場中運動,就一定會產生感應電流
D. 圖?。喊l(fā)電機是應用了此實驗裝置的工作原理
7. 下列電路中電壓表測量R2兩端電壓,且電路連接正確是(????)
A. B.
C. D.
8. 下列關于光現(xiàn)象的分析與描述正確的是(????)
A. 平面鏡成像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關,物體距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站在湖水邊,看到“魚兒”在清澈的水中游動,我們實際看到的是魚兒的實像
C. 繽紛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D. 遙控器是利用紫外線進行遙控的
9. 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A、B中分別盛有兩種不同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兩燒杯中,當兩小球靜止時所處位置如圖所示,且兩燒杯中的液面相平。兩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A. pA>pB B. pA”、“=”、“ρ液B;
(2)同時,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AV液B,
由公式ρ=mV可知液體質量:m液A=ρ液AV液A>m液B=ρ液BV液B;
(3)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F=G總=m總g=(m球+m杯+m液)g,可見,兩個燒杯對桌面的壓力大?。篎A>FB,由公式p=FS可知,在受力面積相同時,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大小關系為:pA>pB,故B、C、D選項錯誤,A選項正確。
故選:A。
(1)完全相同的小球在A中漂浮,在B中懸浮,由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液體密度與小球密度的關系為:ρ液A>ρ球,ρ液B=ρ球,由此可知兩種液體密度的關系;
(2)同時,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AV液B,由公式ρ=mV可知燒杯中液體質量的大小關系;
(3)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F=G總=G液+G杯,結合壓強公式p=FS可知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大小關系。
本題考查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及壓強大小的比較,難度適中。
10.【答案】A
【解析】解:
A、電水壺的金屬外殼必須接地,應采用三腳插頭及三孔插座,可以防止外殼漏電時發(fā)生觸電事故,故A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B、接在電路中的電源插頭屬于帶電體,用濕手觸摸時,生活用水屬于導體,有可能使電流通過水傳到人體上,使人體觸電,十分危險,故B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C、使用絕緣皮破損的導線,從而容易使人體和帶電體接觸,就會造成觸電事故,十分危險,故C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D、使用測電筆時,手要接觸筆尾金屬體,才能辨別出火線或零線,但手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否則會發(fā)生觸電事故,故D不符合安全用電原則。
故選:A。
(1)家用電器如電冰箱、電冰柜、洗衣機、電水壺、電飯鍋等,應按產品使用要求,裝有接地線的插座;
(2)生活用水屬于導體,有可能使電流通過生活用水傳到人體上,使人體觸電;
(3)對各種電氣設備按規(guī)定進行定期檢查,如發(fā)現(xiàn)絕緣損壞、漏電和其他故障,應及時處理;
(4)使用測電筆辨別火線時,一定要用手接觸筆尾金屬體,否則容易造成誤判,認為帶電體不帶電是十分危險的,使用測電筆時,手不能接觸筆尖金屬體,這樣會發(fā)生觸電事故。
本題是對安全用電常識的考查,要求能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1.【答案】D
【解析】解:根據(jù)安全用電的原則,開關接在火線上,開關和電燈要串聯(lián),且開關接在火線與燈泡之間;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線,左孔接零線,右孔接火線;且三孔插座與電燈要并聯(lián),根據(jù)選項可知,D正確。
故選:D。
(1)燈泡的接法:火線進入開關,再進入燈泡頂端的金屬點;零線直接接入燈泡的螺旋套。
(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線;左孔接零線;右孔接火線。
家庭電路中,不但考慮用電器的正常使用,更要考慮使用的安全性。對開關、燈泡、插座等用電器的正確連接方法必須熟練掌握。
12.【答案】D
【解析】解:質量相等的A、B兩實心物塊,密度之比ρA:ρB=3:2,根據(jù)ρ=mV可知,其體積之比為:VA:VB=2:3;
A、B兩實心物塊,分別放入足夠多的水中,若兩個物體在水中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則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據(jù)G=mg可知,物體的重力相同,則浮力相同,即FA:FB=1:1;
若兩個靜止時,都全部浸入水中,根據(jù)F浮=ρ水gV排可知,其浮力之比等于排開的水的體積之比,也等于A、B兩實心物塊的體積之比,即FA:FB=2:3;
由于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當A在水中下沉,B在水中漂浮時,則A受到的浮力為:F浮A=ρ水gVA,B受到的浮力為:F浮B=GB=ρBgVB,F(xiàn)A:FB=ρ水gVA:ρBgVB=2ρ水:3ρB;由于ρA:ρB=3:2,則:ρ水gVA:ρBgVB=ρ水:ρA;
綜上所述,不可能得到D。
故選:D。
根據(jù)A、B兩實心物塊的質量和密度之比得出體積之比;列舉物塊在水中存在狀態(tài),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
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能分析出兩個物體在水中的狀態(tài)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CD
【解析】解:A、熱機效率是指熱機所做有用功與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之比,這個比值越大,效率就越高,內燃機消耗的燃料越多,所做有用功多少未知,其效率不一定越高,故A錯誤;
B、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故B錯誤;
C、外界對物體做功,其它形式能轉化為內能,物體的內能增加,故C正確;
D、熱傳遞時,熱量總是自發(fā)地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故D正確。
故選:CD。
A、熱機效率是指熱機所做有用功與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之比,這個比值越大,效率就越高;
B、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C、外界對物體做功,其它形式能轉化為內能,物體的內能增加;
D、熱傳遞時,熱量總是自發(fā)地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
本題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涉及熱機效率、內能及其改變方式,難度不大。
14.【答案】BC
【解析】解:
AD、由圖知,n=3,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s繩=3s物=3v物t=3×0.2m/s×10s=6m,
拉力做的總功:W總=Fs繩=100N×6m=6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W總t=600J10s=60W,故AD錯誤;
B、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fs物,W總=Fs繩,
因為η=W有用W總=fs物Fs繩=fs物F3s物=f3F,
所以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
f=η×3F=60%×3×100N=180N,故B正確;
C、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fs物=fv物t=180N×0.2m/s×10s=360J,
拉力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600J?360J=240J,故C正確。
故選:BC。
(1)知道物體移動速度和時間,利用s=vt求物體移動距離,由圖知,n=3,拉力端移動的距離等于物體移動距離的3倍;利用W=Fs求拉力做的總功,再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做功功率;
(2)知道機械效率和拉力大小,利用η=W有用W總=fs物Fs繩=fs物F3s物=f3F求摩擦力f;
(3)拉力做的有用功等于摩擦力乘以物體移動的距離,額外功等于總功減去有用功。
水平使用滑輪組時注意:有用功等于摩擦力與物體移動的距離的乘積,這是本題的關鍵、易錯點!
15.【答案】AB
【解析】解:
由圖知,R與L串聯(lián),電壓表測R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
由P=UI可得燈光正常發(fā)光電流:IL=P額U額=1.2W3V=0.4A;
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最大電流為1A,所以電路中最大電流為0.4A;
電路的最大總功率為:P大=UI最大=4.5V×0.4A=1.8W;
由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此時電壓表示數(shù)最?。篣R最小=U?U額=4.5V?3V=1.5V,
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最小電阻值:R最小=U最小I最大=1.5V0.4A=3.75Ω;
燈泡的電阻:RL=U額2P額=(3V)21.2W=7.5Ω;
電壓表量程為0~3V,電壓表示數(shù)最大為3V,此時R連入阻值最大,
此時燈泡兩端電壓UL=U?UR最大=4.5V?3V=1.5V,
此時電流最小,I最小=ULRL=1.5V7.5Ω=0.2A,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最大阻值:R最大=U最大I最小=3V0.2A=15Ω;
電路的最小總功率為:P小=UI最小=4.5V×0.2A=0.9W;
此時燈泡的最小功率:PL=ULI最小=1.5V×0.2A=0.3W;
綜上所述:
A、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化范圍是“1.5~3V”,故A正確;
B、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化范圍是“3.75~15Ω”,故B正確;
C、燈泡的最小功率為0.3W,故C錯誤;
D、電路總功率變化范圍是“0.9~1.8W”,故D錯誤。
故選:AB。
(1)由P=UI計算燈泡正常工作電流,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確定電路中的最大電流,電壓表最小值,由歐姆定律計算R0連入的最小阻值;
(2)由電壓表量程,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特點得到燈泡最小電壓,由歐姆定律和電功率公式計算電路的最小電流以及變阻器的最大電阻,燈光的最小功率;根據(jù)P=UI分析電路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靈活運用,關鍵是電路中最大電流的確定和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最大值、最小值的判斷。
16.【答案】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相互
【解析】解:(1)煮粽子時粽葉飄香,說明粽葉芳香分子運動到空氣中,這是擴散現(xiàn)象,擴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2)賽龍舟時人用槳向后劃水,槳給水一個向后的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給槳一個向前的力,推動船前進。
故答案為: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相互。
(1)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是擴散,擴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過端午節(jié)煮粽子考查了擴散現(xiàn)象和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體現(xiàn)了生活處處皆物理。
17.【答案】0.6? 0
【解析】解:木塊由斜面頂端滑到底端的過程中,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在重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在支持力的方向沒有通過距離,所以重力對木塊做功,支持力對木塊不做功,即做功為0J。
木塊在重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h=6cm=0.06m,
則重力做功:W=Gh=10N×0.06m=0.6J。
故答案為:0.6;0。
(1)物理學中的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二者缺一不可;
(2)根據(jù)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判斷重力和支持力是否做功,如果做功,利用W=Gh或W=Fs計算。
此題考查功的計算,難度不大,掌握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是解答此題關鍵。
18.【答案】4? 2000
【解析】解:(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1=ρgh=1.0×103?kg/m3×10N/kg×10×10?2m=1000Pa;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1=p1S=1000Pa×40×10?4m2=4N;
(2)水的重力為:
G水=m水g=600×10?3kg×10N/kg=6N,
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2=G容器+G水=2N+6N=8N,
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p2=F2S=8N40×10?4m2=2000Pa。
故答案為:4;2000。
(1)已知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據(jù)p=ρgh求出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又知道容器的底面積,根據(jù)F=pS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加上水的重力,利用p=FS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解答本題的關鍵有兩點:一是計算固體壓強時要先求壓力再求壓強,計算液體壓力時要先計算壓強后計算壓力;二是計算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時的受力面積為容器的底面積。
19.【答案】50? 4
【解析】解:在B點施加一個力最小的力,則力臂應最大,當OB作為力臂時,動力臂是最大的,動力最??;OA=40cm,AB=30cm,根據(jù)勾股定理可知,OB=(30cm)2+(40cm)2=50cm;
OC=20cm;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OC=F×OB,mg×OC=F×OB,即:1kg×10N/kg×20cm=F×50cm,解得:F=4N。
故答案為:50;4。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最小的動力的大小。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的了解和掌握,知道杠桿在B位置的最大力臂是本題的關鍵。
20.【答案】180? 列車
【解析】解:(1)高鐵全程長s=300km,運行時間t=100min=53h,
則列車運行全程的平均速度:v=st=300km53h=180km/h;
(2)坐在高鐵列車上,穿行于綠色林海之中,以列車為參照物,景物與列車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所以美麗迷人的景物紛紛“前來歡迎”遠方客人。
故答案為:180;列車。
(1)已知高鐵全程長和運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列車運行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時,主要看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此題考查平均速度的計算、參照物及其選擇,對于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要明確被研究的物體,然后根據(jù)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或根據(jù)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選擇參照物。
21.【答案】電磁波? 3.0×108
【解析】解:(1)聲波和電磁波都能傳播信息,廣播、電視、移動通信、衛(wèi)星都是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
(2)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其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是3.0×108m/s。
故答案為:電磁波,3.0×108。
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電磁波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廣播、電視、移動通信、衛(wèi)星都是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
本題考查了信息傳遞的基本技術,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屬于基礎考核,難度不大。
22.【答案】響度? 音調
【解析】解:由圖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波形相同,響度和音色相同;甲和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振動的頻率相同,音調相同。
故答案為:響度;音調。
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從波形上看,越密集則音調越高;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從波形上看,偏離平衡位置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從波形上看,波的形狀越復雜,音色越動聽。
從波形中觀察出聲音振動的頻率和幅度,以及波的形狀,再聯(lián)系聲音的三個特征,即可解答此題。
23.【答案】慣性? 動能
【解析】解:
(1)剎車前,汽車是在高速行駛;剎車后,由于汽車具有慣性,它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無法立即停下,從而造成惡性交通事故;
(2)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越不容易剎車,所以汽車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出事故時破壞越嚴重。
故答案為:慣性;動能。
(1)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一且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造成汽車無法立即停下的原因,就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質量和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本題考查了慣性、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屬于基礎性題目。
24.【答案】80? 20
【解析】解:已知飛輪轉速為2400r/min=40r/s,
因為一個工作循環(huán)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動2周,做功1次,完成4個沖程,
所以該汽油機1s完成20個工作循環(huán),80個沖程,對外做功20次,活塞往復40次。
故選:80;20。
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動2周,做功1次,完成4個沖程。
本題主要考查了內燃機的四沖程中做功次數(shù)與飛輪轉數(shù)之間的關系,關鍵要搞清一個工作循環(huán)包括四個沖程,飛輪轉兩周,對外做功一次。
25.【答案】晶體? 80
【解析】解:由圖可知,BC段物質的溫度不變,但是在持續(xù)吸熱,所以該物質是晶體,BC段對應的溫度就是該物質的熔點,為80℃。
故答案為:晶體;80。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繼續(xù)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熔化的理解,需要掌握熔化的溫度特點以及晶體的特點。
26.【答案】縮小? 右
【解析】解:
(1)由圖可知,此時u=50cm?20cm=30cm>2f,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使原來會聚成像的光線推遲會聚,像遠離凸透鏡,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遠離凸透鏡,即向右移動。
故答案為:縮小;右。
(1)凸透鏡成像時,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使原來會聚成像的光線錯后會聚,像遠離凸透鏡,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判斷光屏的移動方向。
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考查了成像特點及物距、像距之間的關系及應用,同時自己做一些總結,更有利于對成像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
27.【答案】4.0×103? 1.2×103
【解析】解:(1)由圖甲可知小球的重力大小為:G球=4N,小球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F示=3N,則:
小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球?F示=4N?3N=1N,
小球的體積為:V球=V排水=F浮水ρ水g=1N1.0×103kg/m3×10N/kg=10?4m3,
小球的密度為:ρ球=m球V球=G球V球g=4N10?4m3×10N/kg=4×103kg/m3;
(2)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F示′=2.8N,
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球?F示′=4N?2.8N=1.2N
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液=V球=10?4m3,
液體的密度為:ρ液=F浮′gV排液=1.2N10N/kg×10?4m3=1.2×103kg/m3。
故答案為:4.0×103;1.2×103。
(1)由圖甲可知小球的重力大小為:G球=4N;由圖乙可知小球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示數(shù)為F示=3N;由公式F浮=G?F示可得小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
再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得小球排開水的體積大小,即小球的體積大小,由公式G=mg=ρVg可求得小球的密度。
(2)由圖丙可知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由公式F浮=G?F示可得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大?。煌恍∏蚪]在水和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求得液體的密度。
本題考查稱重法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以及密度的計算,難度適中。
28.【答案】水平? 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不需要? 便于操作
【解析】解:(1)小睿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彈簧測力計顯示拉力大小,木塊進行勻速直線運動,木塊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動摩擦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甲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2.6N,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大小是2.6N;
乙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3.6N,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大小是3.6N;
甲、乙實驗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得到實驗結論: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將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與木塊相連,木塊放在長木板上,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拉動木板水平向左運動,木塊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木塊水平方向上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木板對木塊的滑動摩擦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滑動摩擦力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跟物體運動速度無關,故不需要勻速直線拉動木板,便于操作。
故答案為:(1)水平;勻速直線;二力平衡;(2)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不需要;便于操作。
(1)彈簧測量顯示拉力大小,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當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跟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拉動木板不必進行勻速直線運動,便于操作。
本題通過控制變量法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并且對實驗進行改進,改進后的實驗不必使木板進行勻速直線運動,便于操作。
29.【答案】F1?F2? F3?F4? F1?F2=F3?F4? 溢水杯中沒有裝滿水? 能? =
【解析】解:(1)物體的重力是F1,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是F2,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2,物體排開水的重力G排=F3?F4。
(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故F?浮=G排,所以F1?F2=F3?F4。
(3)如果溢水杯沒有裝滿水,導致鐵球排開水的重力大于流入小桶中水的重力,所以鐵球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大于鐵球排開的水所受重力G排。
(4)如果實驗中物體沒有完全浸沒水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減小,物體排開水的重力也減小,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大小不影響阿基米德原理的驗證。
(5)鐵球浸沒在水中,鐵球受到的浮力F?浮=G排,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鐵球給水的壓力F=F?浮,當鐵球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排出水的重力為G排,故電子秤的壓力增加了F?浮,又減少了G排,因為F?浮=G排,故電子秤受到的壓力不變,故電子秤示數(shù)不變,故m1=m2。
故答案為:(1)F1?F2;F3?F4;(2)F1?F2=F3?F4;(3)溢水杯中沒有裝滿水;(4)能;(5)=。
(1)利用稱重法求出物體受到的浮力。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等于流入小桶中水的重力。
(2)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分析。
(3)如果溢水杯沒有裝滿水,物體排開水的重力會大于流入小桶中水的重力。
(4)阿基米德原理適合物體部分浸沒和全部浸沒的液體中。
(5)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受到液體對物體的浮力,根據(jù)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對液體的壓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浮力,物體受到的浮力又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本題考查了如何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并且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阿基米德原理不但適合物體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也適合物體部分浸沒在液體中。
30.【答案】保證電阻R兩端電壓恒定? 電阻R斷路? B? 0.2? 2.5? 右? 16
【解析】解:(1)電源為三節(jié)新干電池,則電源電壓為U=3×1.5V=4.5V。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前,要求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阻值最大處,這是為了保護電路,使開關閉合后,電路中的各個元件不會因電路中電流過大而損壞。實驗過程中,因本實驗探究的是“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所以要求排除電壓對實驗的干擾,則應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其連入電路的電阻發(fā)生對應的改變,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
(2)要求滑片向左滑動時,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則應將滑動變阻器的左下接線柱接入電路中。如右圖所示。
(3)電壓表有示數(shù)、電流表無示數(shù),說明與電壓表并聯(lián)的這部分電路存在斷路,故可能原因是:電阻R斷路。閉合開關前,應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最大,即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由圖乙可知,電流表選用的是0~0.6A量程,所以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A。
(4)此實驗中,電阻R兩端的電壓是一定的,所以我們可以任取圖像中的一點進行計算。如取(15,0.2),則電阻R兩端的電壓為UR=IR=0.2A×15Ω=3.0V。當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時,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特點可知,電阻R兩端的電壓將增大,所以我們應增大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來減小電阻R兩端的電壓,即應向右移動滑片。當將阻值為20Ω的電阻接入電路時,若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其兩端電壓為3.0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為U滑動=U?UR=4.5V?3.0V=1.5V,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特點可得:URU滑動=RR滑動,則R滑動=U滑動RUR=1.5V×20Ω3.0V=10Ω。若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10Ω,則無論如何調節(jié)滑片,電阻R兩端的電壓都大于3.0V。
故答案為:(1)保證電阻R兩端的電壓恒定。(2)如上圖所示。(3)電阻R斷路;B;0.2。(3)3.0;右;10。
(1)滑動變阻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來改變電路的總電阻的。
(2)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越小,電路中的電流越大。
(3)電壓表有示數(shù),標明電壓表所在的電路是通路;電流表無示數(shù),表明流經(jīng)電流表的電流過小或電流表所在的電路是斷路。
(4)通過I?U圖像,可以求得電阻兩端的電壓。
(5)若電阻兩端的電壓是一定的,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也是一定的。
滑動變阻器在不同實驗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我們要根據(jù)其實驗目的來確定如何操作滑動變阻器,或確定使用滑動變阻器的目的是什么。
31.【答案】答:燒瓶中的水重新沸騰;
因為當向瓶底澆冷水時,瓶內氣體溫度突然降低,氣壓減小,瓶內液面上方氣壓減小,導致沸點降低,所以水重新沸騰。
【解析】從液體沸點與氣壓關系角度來分析,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本題考查學生對液體壓強與沸點的關系的掌握情況。
32.【答案】答:當人從空中最高點下落至剛接觸蹦床的過程中,人的質量不變,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人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人從接觸蹦床到下落到最低處的過程中,開始人的重力大于彈力,繼續(xù)向下做加速運動,當彈力等于重力時,速度最大;繼續(xù)運動,彈力大于重力,人做減速運動,直至速度變?yōu)?;此過程中速度先增大后最終減小為0,動能先變大后減小,同時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蹦床的彈性形變變大,彈性勢能增大,重力勢能先轉化為動能和彈性勢能,達到最大速度繼續(xù)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解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彈性勢能越大。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關,根據(jù)各因素的變化情況分析能量的變化情況。
33.【答案】解:(1)由ρ=mV得,太陽能熱水器中的水質量:
m水=ρv=1×103kg/m3×0.5m3=500kg,
水吸收的熱量:Q吸=cm水△t=4.2×103J/(kg?℃)×500kg×(45℃?25℃)=4.2×107J;
(2)由η=Q吸Q放得,焦炭需放出的熱量:Q放=Q吸η=4.2×107J20%=2.1×108J;
由Q放=mq得,需要焦炭的質量:m焦炭=Q放q=2.1×108J3.0×107J/kg=7kg。
答:(1)在這4h內水吸收了4.2×107J的熱量;
(2)放出這些熱量需要燃燒7kg焦炭。
【解析】(1)由水的體積和密度,利用m=ρV計算質量,知道水的質量、水的比熱容、水的初溫和末溫,利用吸熱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熱量;
(2)若這些熱量由效率為20%的火爐燃燒焦炭來提供,即Q吸=Q放×20%計算焦炭放出的熱量,已知焦炭的熱值和放出的熱量,利用Q放=mq計算焦炭的質量。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吸熱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燒放熱公式Q放=mq的掌握和運用,利用好“Q吸=Q放×20%=m′q×20%”是本題的關鍵。
34.【答案】解:(1)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只有R1的簡單電路,電路中的電阻較大,由P=U2R可知電功率較小,處于低溫擋;
當S和S1閉合時,兩個電阻并聯(lián),電路中的總電阻較小,由P=U2R可知電功率較大,處于高溫擋;
由P=UI可知,電壓不變,低溫擋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較小;
由圖乙可知,低溫擋時的電流是6A,低溫擋工作時的功率為:
P低=UI低=220V×6A=1320W;
(2)由圖乙可知,低溫擋時只有R1的簡單電路,低溫擋時的電流是6A,通過R1的電流是6A,高溫擋時的總電流是10A,高溫擋兩個電阻并聯(lián),
由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可知通過R1的電流不變,由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規(guī)律可知,通過R2的電流為:
I2=I?I1=10A?6A=4A,
電熱絲R2的阻值為:
R2=UI2=220V4A=55Ω;
(3)15min內R1消耗的電能
W1=UI1t=220V×6A×15×60s=1.188×106J=0.33kW?h。
答:(1)低溫擋工作時的功率是1320W;
(2)電熱絲R2的阻值是55Ω;
(3)15min內R1消耗的電能是0.33kW?h。
【解析】(1)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只有R1的簡單電路,電路中的電阻較大,由P=U2R可知電功率較小,處于低溫擋,當S和S1閉合時,兩個電阻并聯(lián),電路中的總電阻較小,由P=U2R可知電功率較大,處于高溫擋,由P=UI可知,電壓不變,低溫擋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較?。桓鶕?jù)圖乙讀出低溫擋時的電流,根據(jù)P=UI算出低溫擋工作時的功率;
(2)開關S1斷開時,電路中只有R1工作,由乙圖可知通過R1的電流值,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可知通過R2工作時的電流值,然后根據(jù)歐姆定律即可求出R2的阻值。
(3)根據(jù)W1=UI1t算出15min內R1消耗的電能。
本題考查電功率的計算,根據(jù)是結合電路圖會對圖象的分析,知道兩種狀態(tài)下對應的電流值時關鍵。
這是一份2022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中考物理真題,共11頁。
這是一份2022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中考物理真題(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8m左右,A說法不接近實際;,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 劉宇同學善于思考、積極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中考物理真題(解析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8m左右,A說法不接近實際;,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 劉宇同學善于思考、積極探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