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掌握愛國憂民類詩歌基本內(nèi)容,能熟練背誦理解。2.理解詩歌的情感,學會鑒賞詩歌的技巧。3.通過對詩歌的分類梳理,學會舉一反三,掌握自主梳理知識的學習方法。
詩歌鑒賞中考主要考點 (一)主題、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二)表達技巧的鑒賞 ⒈ 表達方式 (描寫方法、抒情方式)⒉ 表現(xiàn)手法 ⒊ 修辭方法(三)品味詩歌語言、名句賞析(寫作技巧、表達效果) ⒈ 品味關(guān)鍵詞語的妙用; ⒉ 對詩句進行擴充性描寫。(四)結(jié)構(gòu)形式的鑒賞
1、修辭方法: 比喻、擬人、設(shè)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 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fù)等。2、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懷古傷今、借古諷今,寓情于理)。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 正側(cè)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3、表現(xiàn)手法: 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 襯托、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yīng)、托物言志等。
詩歌的表達技巧
4、篇章結(jié)構(gòu): 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 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yīng)、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 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6、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 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考向:內(nèi)容情感型 一般提問方式: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選出下列對這首詩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例】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步驟一(景)這首詩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蘊涵萬千的景象。步驟二(情)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各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試題: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線詩句展現(xiàn)的畫面,并說說詩歌揭示的主題。(1)畫面: (2)主題:
【答案】畫面:他走出大門滿含期盼地向東方張望著,可是好久也不見自己的親人走來。不禁悲從中來,老淚縱橫,灑落在破舊的征衣上。主題:表現(xiàn)了老兵家破人亡的痛苦悲哀,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窘馕觥看祟}考查學生描述詩歌畫面的能力和對詩歌主題的把握。描述畫面時要注意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兩個細節(jié)。如: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想看到久別的親人,卻什么也沒有看到。他茫然地從幻想中走出來,低聲哭了起來,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這首詩描述了主人公為國征戰(zhàn)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來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愛國憂民類詩歌 總體特點: 1.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忠君報國,渴望為國奉獻。 2.融入了個人的不幸遭遇和對百姓的深切同情。 3.詩歌中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 常見意象: 戰(zhàn)爭、中原、長安、鐵馬、神州、山河、草木、烽火、風雨、煙、沙等。
愛國憂民類詩歌 重點篇目: 己亥雜詩(其五)(七下);過零丁洋(九下);賣炭翁(八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下);春望(八上);十五從軍征(九下);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九下)。
重點梳理第1篇:己亥雜詩(其五) 1.背景:清道光年間,詩人辭官南歸途中所作。 2.情感主旨: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之志。 3.名句技法品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比喻。詩人借“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無情、自哀自憐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護盛開的鮮花,表現(xiàn)了詩人超凡脫俗的寬廣胸懷。
第2篇:過零丁洋 1.背景:南宋末,文天祥全力抗敵,兵敗被俘,這首詩作于被俘后第二年,經(jīng)過零丁洋時,元軍元帥逼文天祥寫信招降南宋抗擊元軍的將領(lǐng),文天祥寫此詩以明志節(jié)。 2.情感主旨:表達了詩人忠貞為國、視死如歸的決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3.名句技法品讀: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修辭:用雙關(guān)、對偶的修辭,巧妙設(shè)計了地名與心情的雙關(guān),渲染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啵呵懊娴摹盎炭譃焙汀傲愣⊙蟆笔堑攸c,渲染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而后面的“惶恐”與“零丁”則描寫了詩人的心情,詩人歷經(jīng)艱難困苦,痛苦地目睹國家傾覆,屈辱被俘后,決意以死報國。 情感:表達了詩人視死如歸、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之情。
名句技法品讀: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修辭、情感:運用對偶、比喻的修辭,把危亡的國勢比作風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將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表達了詩人對國勢危亡的擔憂,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悲嘆。
第3篇:賣炭翁 1.背景:中唐時期,“宮市”害民,所謂“宮市”是皇宮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場上去購買,派出去的宦官稱為“宮使”。 2.情感主旨: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3.名句技法品讀: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設(shè)問。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為后文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進一步做好了鋪墊。
第4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背景:關(guān)中鬧饑荒,杜甫對朝政有所不滿,棄官后漂泊巴蜀階段,關(guān)懷國家安危和人民疾苦。 2.情感主旨: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3.名句技法品讀: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內(nèi)容理解: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表現(xiàn)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憐的情感。 寫作手法:環(huán)境描寫,一是實寫自然環(huán)境,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并渲染了特定的氣氛;
3.名句技法品讀: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寫作手法:直抒胸臆,寫出了詩人為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的寬廣胸懷。 情感:表明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和急切希望實現(xiàn)理想的強烈愿望。
第5篇:春望 1.背景:安史之亂第二年,詩人被迫北上避難,后新帝即位,詩人聞訊投奔,不料中途被俘,后逃離,歷盡千辛萬苦到達朝廷所在地。 2.情感主旨: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3.名句技法品讀: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寫作手法、情感:本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融景生情,描寫“花”“鳥”兩種春日的美好景物,見花開而落淚,聞鳥鳴而驚心,表達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感時傷世的深沉感情。
第6篇:十五從軍征 1.背景:漢代從武帝開始,就頻繁地發(fā)動戰(zhàn)爭,大量地征調(diào)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毀壞。 2.情感主旨:表現(xiàn)出兵役制度給普通百姓帶來的苦難,以及亂世中人被迫裹挾于時代苦難中的悲傷,流露出詩人心中對戰(zhàn)爭的厭惡。
3.名句技法品讀: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白描手法: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人亡園荒的凄涼景象,從側(cè)面表現(xiàn)征人從軍時間之久,一切已物是人非,揭露了當時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給人們帶來的深重苦難。
第7篇: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1.背景:元代:關(guān)注民生 2.情感主旨:表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 3.名句技法品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視聽結(jié)合:“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guān)地勢險要。
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1.群童“抱茅”單是“欺我老無力”嗎?這一情節(jié)對后文有何作用? 2.結(jié)尾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群童“抱茅”不單是“欺我老無力”,更是為了突出詩人與群童生活的窮困。作用:為結(jié)尾詩人發(fā)出的感慨埋下伏筆。2.表達了詩人推已及人、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和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獻身精神。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本題需結(jié)合后文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描述“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兩腳如麻末斷絕”分析“欺”的原因;結(jié)合最后一段作者的理想抱負思考作用。作者寫這些頑童竟然敢當著面像強盜一樣地膽大妄為,公然抱起茅草往竹林里跑去了。細品詩意,詩人如果不是十分窮困,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窮困,也不會不聽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錢的茅草。這一、二段,實為結(jié)尾的伏筆。不因窮困,何至有此!正因為“四海窮困”的現(xiàn)實,才產(chǎn)生“廣廈萬千庇寒士”的崇高愿望。為下文的感嘆和抒情埋下伏筆。2.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表現(xiàn)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濟世情懷?!昂螘r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意思是: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首詩多種感情相互交織,請說說詩中表露了詩人哪幾種心境?(2)作者借“落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別離的憂傷和輕松愉快交織,對國事的憂心,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2)“落紅”本指落花,即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沒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花朵,表現(xiàn)了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guān)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之志。
2.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聯(lián)系全詩,談?wù)勈茁?lián)中“草木深”三字寫景的妙處。 (2)對詩歌頷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理解,歷來有兩種解釋:一是詩人落淚,二是花鳥落淚。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答案】(1)“草木深”三字描寫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荒蕪之狀,可見人民離散,無人整治。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2)示例一:贊成第一種。運用觸景生情的寫法,面對國家破碎,種種情緒齊涌心頭,詩人禁不住見花而落淚,聞鳥啼而驚心,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示例二:贊成第二種。運用移情于物的寫法,以花鳥擬人,寫花也濺淚、鳥亦驚心,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
3.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絕句漫興·其二杜甫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注】①安史之亂之后,杜甫流落西南,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寫作題為“漫興”的一組絕句。②手種:自己親手種植。③野老:杜甫自指。④恰似:正如。⑤得:唐人口語,語助詞。(1)請品味“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中“欺”字的妙處。 (2)聯(lián)系寫作背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2分)下列加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肉食者謀之???????不謀而合B.衣食所安?????居安思危C.公問其故??????????一見如故D.一鼓作氣???????旗鼓相當2.(2分)文章詳寫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略寫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3.(2分)曹劌的“遠謀”體現(xiàn)在哪里?請簡要分析。
【答案】(1)“欺”是“欺侮”的意思。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寓情于景,寫春風欺侮主人,一夜之間吹折了主人的數(shù)枝鮮花,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春風的惱恨之情。(2)安史之亂之后,時局動蕩,詩人背井離鄉(xiāng),流落西南;故詩人借埋怨春風吹折鮮花,委婉地抒發(fā)了客居他鄉(xiāng)的惆悵(或:身世飄零的傷感、生活困頓的凄苦),也含蓄地表達了對動亂時局的不滿。
這是一份專題32:詩歌鑒賞之思鄉(xiāng)懷人類【精品課件】-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考點幫(全國通用),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fù)習目標,考點解讀,重點考向,典例引領(lǐng),跟蹤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31:詩歌鑒賞之雄心壯志類【精品課件】-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考點幫(全國通用),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fù)習目標,考點解讀,重點考向,典例引領(lǐng),跟蹤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30:詩歌鑒賞之邊塞征戰(zhàn)類【精品課件】-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考點幫(全國通用),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fù)習目標,考點解讀,重點考向,典例引領(lǐng),跟蹤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