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年第一學期臺州山海協(xié)作體期中聯(lián)考
高二年級地理學科試題
命題學校:
考生須知:
1.本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shù)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jié)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下圖示意某時刻地球局部光照,其中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該日X點日落的地方時為( )
A. 13時 B. 14時 C. 15時 D. 16時
2. 該日( )
A. 臺州樓房影子轉(zhuǎn)動的角度達到全年最大值 B. Y點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
C.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D. 地球公轉(zhuǎn)到近日點附近
【答案】1. C 2. A
【解析】
【1題詳解】
據(jù)圖中經(jīng)度變化可知,該圖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Y點為所在晝半球的中央經(jīng)線上,表明Y點所在經(jīng)線的時間為12時,X點所在經(jīng)線位于乙點所在經(jīng)線的東側(cè)45°,因此X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15時,且X點位于昏線上,正逢日落時刻,日落的地方時為15時,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2題詳解】
根據(jù)東經(jīng)度數(shù)增加(或西經(jīng)度數(shù)減小)的方向為向東方向,由圖中經(jīng)線分布可知,該圖自西向東方向為順時針,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該日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臺州白天太陽轉(zhuǎn)過的角度達到最大值,所以影子轉(zhuǎn)動的角度達到全年最大值,A正確;位于南半球的Y點達到一年中的晝長最小值,夜長最大值,B錯誤;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C錯誤;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公轉(zhuǎn)接近遠日點,D錯誤。所以選A。
【點睛】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晝長最大值,南半球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晝長最小值。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點位,日出日落方位偏北;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點位,日出日落方位偏南。
??冢?0°N)某同學對傳統(tǒng)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改造(如下圖),將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裝在一個大玻璃箱里,并將熱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動形式。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谝荒曛屑療岚搴偷孛鎶A角最大的月份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4. 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盡可能使一年內(nèi)正午太陽光線與集熱板保持垂直,集熱板與地面夾角的調(diào)整幅度為( )
A. 40.5° B. 43.5° C. 46.5° D. 47°
【答案】3. D 4. B
【解析】
【3題詳解】
讀圖可知,集熱板和地面夾角于正午太陽高度角互余。一年中,在冬至日,??谡缣柛叨冉亲钚。藭r集熱板和地面夾角一年中達到最大值,D正確,ABC錯誤。故選D。
【4題詳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3°26'S),??诘恼缣柛叨菻=90°-(20°+23°26')=46°34',此時集熱板和地面夾角=90°-46°34′=43°26′;在太陽直射20°N時,此時集熱板和地面夾角為0°。因此,一年內(nèi)正午太陽光線與集熱板保持垂直,集熱板與地面夾角的調(diào)整幅度為43°26′,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赤道與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隨著緯度的增高,其正午太陽高度較年變幅增大;回歸線與極圈之間的地區(qū),其正午大陽高度角年變幅為定值46°52';極圈到極點之間的地區(qū),隨著緯度的升高,其正午大陽高度較年變幅減小。
2022年,國航CA702次航班于當?shù)貢r間3月4日下午2點07分從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東二區(qū))起飛,飛行9小時34分鐘后,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這是我國首架接返自烏克蘭撤離中國公民臨時航班。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若航班選用最短航線飛回蕭山,則飛機飛行方向為( )
A. 先向東北再向東南 B. 先向東南再向東北 C. 一直向東南 D. 一直向東
6. 當航班抵達杭州時,北京時間為( )
A. 3月4日23時41分 B. 3月5日9時41分
C. 3月4日11時41分 D. 3月5日5時41分
7. 飛機抵達后的半個月內(nèi),杭州的晝夜長短及變化情況是( )
A. 晝長夜短,且晝漸長夜?jié)u短 B. 晝長夜短,但晝漸短夜?jié)u長
C. 晝短夜長,且晝漸短夜?jié)u長 D. 晝短夜長,但晝漸長夜?jié)u短
【答案】5. A 6. D 7. D
【解析】
【5題詳解】
羅馬尼亞和北京都是北半球,兩地最近距離是過兩點大圓劣弧,最短航線向北極方向突出,北京在羅馬尼亞東側(cè),飛機飛行方向為先向東北再向東南,A正確,排除BCD。故選A。
【6題詳解】
于當?shù)貢r間3月4日下午2點07分從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東二區(qū))起飛,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比羅馬尼亞早6小時,所以起飛時北京時間為3月4日20點07分,飛行9小時34分鐘后,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可知當航班抵達杭州時,北京時間為3月5日5時41分,D正確,排除ABC。故選D。
【7題詳解】
3月5日抵達后的半個月內(nèi),太陽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動,此期間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長夜?jié)u短,D正確,排除BCA。故選D。
【點睛】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太陽直射的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的地區(qū)晝長越長,在緯度高于一定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的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非太陽直射的半球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夜長越長,在緯度高于一定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的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小明跟地理老師到“赤道之國”厄瓜多爾研學旅行,在首都基多(78°27′W,0°)用手機拍攝了“赤道紀念碑”的照片(下圖)。地面上有一條赤道標志線從“赤道紀念碑”正中穿過,在該碑的正東、正南、正西、正北四面墻壁上分別有E、S、W、N四個字母。照片中的亮色墻面(N面)表示有太陽照射,暗色墻面(E面)表示無太陽照射。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 該照片拍攝時小明所處的半球,以及手機鏡頭的朝向分別為( )
A. 北半球,東北 B. 南半球,東北 C. 北半球,西南 D. 南半球,西南
9. 小明把拍攝的照片第一時間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給遠在北京的父母,判斷小明父母同步看到照片的時間最可能為北京時間( )
A. 1月1日20時 B. 7月1日6時 C. 4月1日20時 D. 10月1日6時
【答案】8. C 9. B
【解析】
【8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鏡頭對的是N面和E面,說明小明的手機鏡頭的朝向是西南,且該碑地處赤道,所以小明處在北半球,ABD錯誤,C正確,所以選C。
【9題詳解】
照片中的亮色墻面(N面)表示有太陽照射,暗色墻面(E面)表示無太陽照射。說明太陽從西北方向照射,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AD錯誤;該地為西五區(qū),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當?shù)厍耙惶斓?7點,赤道上各地下午太陽都在西北方向,上午都在東北方向,B正確,C錯誤,所以選B。
【點睛】太陽視運動:1、 太陽直射赤道時,除南北極點的任何地方,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 2、 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區(qū)外東北日出,西北日落。3、太陽直射南半球,除極晝極夜區(qū)外日出東南,日落西南。
福建南碇島是“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全島由高高矗立的約140萬根玄武巖石柱組成。左圖是該島玄武巖石柱景觀圖,右圖是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③是重熔再生作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南碇島的石柱的巖石屬于圖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南碇島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火山噴發(fā),巖漿堆積固結(jié)成巖 B. 巖漿侵入巖層,導致地殼隆升
C. 板塊張裂,導致巖石斷裂下陷 D. 巖漿噴出地表,迅速冷卻收縮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題詳解】
圖中③是重熔再生作用,乙為巖漿,巖漿經(jīng)過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丙,丁為沉積巖,甲為變質(zhì)巖,玄武巖石柱屬于巖漿巖,C正確, ABD錯誤。故選C。
【11題詳解】
玄武巖屬于噴出型巖漿巖,巖漿噴出地表,迅速冷卻收縮形成,D正確,排除ABC故選D。
【點睛】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的判斷技巧:(1)各類巖石在地球內(nèi)部經(jīng)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巖漿。(2)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zhuǎn)化而來,(3)巖漿巖、沉積巖可以經(jīng)變質(zhì)作用變成變質(zhì)巖,巖漿巖、變質(zhì)巖可以經(jīng)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巖,但沉積巖、變質(zhì)巖不能直接變成巖漿巖。
下圖為南部非洲局部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與乙地相比,形成甲地風化殼的( )
A. 物理風化作用較弱 B. 風力侵蝕作用較弱
C. 生物風化作用較弱 D. 流水沉積作用較強
13. 造成同緯度的甲、乙兩地降水差異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洋流、地形 B. 緯度、地形 C. 大氣環(huán)流、地形 D. 大氣環(huán)流、洋流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題詳解】
讀圖可知。乙為熱帶草原氣候,甲為熱帶沙漠氣候。因此,甲晝夜溫差更大,物理風化作用更強,A錯誤;甲沙漠廣布(納米布沙漠),風力沉積作用強,B錯誤;沙漠地區(qū)生物量少,生物風化弱,C正確;沙漠水資源缺乏,流水作用弱,D錯誤。故選C。
【13題詳解】
降水的影響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位置、大氣環(huán)流、地形、洋流等,甲乙兩地位于南回歸線附近,,位于同緯度,B錯誤;乙地位于大陸東岸有暖流流經(jīng)增溫增濕,降水較多,甲地位于西岸,有寒流流經(jīng),降水較少,C沒有洋流因素,C錯誤;讀圖可知,根據(jù)乙地的水系分布特點,乙地位于沿海東南信風的迎風坡上,降水量大,甲地是離岸風,降水較少。因此,大氣環(huán)流、洋流是造成同緯度的甲、乙兩地降水差異大的主要影響因素,D正確,AC錯誤。故選D。
【點睛】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狀況(海陸位置、下墊面反射率和熱容量性質(zhì)、地形、地勢、洋流)、人類活動。
下面甲、乙兩圖分別為同一地區(qū)一周的氣壓(單位:hPa)變化(甲圖日期在前,乙圖日期在后)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兩題。


1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地氣壓為1014hPa B. D地風向為偏北風
C. E地盛行上升氣流 D. B地風力增大
15.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F鋒面過境后氣溫會降低 B. C鋒面向西北方向移動
C. E地由陰雨天氣變晴朗天氣 D. G線經(jīng)過區(qū)域受冷鋒控制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題詳解】
圖示一周內(nèi)B處等壓線變得更密集,說明風力增大,D正確;圖甲中等壓距為4hPa,則A處氣壓為1004hPa,A錯誤;D處風向為偏南風,B錯誤;圖甲中E處為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但在圖乙中為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C錯誤。故選D。
【15題詳解】
E地由低壓中心變?yōu)楦邏褐行?,則天氣由陰雨變?yōu)榍缋?,C正確;圖中F鋒面為暖鋒,過境后氣溫應升高,A錯誤;C鋒面為冷鋒,在北半球應向東南方向移動,B錯誤;G線為高壓脊,不會形成鋒面,D錯誤。故選C。
【點睛】等壓線圖判斷風向的方法:1、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閱讀等壓線分布圖,判斷氣壓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的原理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2、定地轉(zhuǎn)偏向力:分清圖示是哪個半球,畫出地轉(zhuǎn)偏向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風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風向向左偏。3、定偏轉(zhuǎn)角度:分清是高空還是近地面的氣流,若是近地面受三個力的作用,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繪出風向。在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說明單位距離的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而風的直接動力就是水平氣壓梯度力,故風速越大。
降雨是導致土壤侵蝕的主要動力因素之一。下圖為臺州地區(qū)降雨侵蝕力月均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6. 該地降雨侵蝕力6月份達到峰值,主要原因是( )
A. 地勢高峻水流速度快 B. 受準靜止鋒影響,降雨集中
C. 農(nóng)耕活動使植被覆蓋率下降 D. 多臺風,地表徑流量大
17. 該地降雨侵蝕力7、8月份較低,與此密切相關的大氣活動是( )
A. 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B. 印度低壓 C. 副熱帶高壓 D. 阿留申低壓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6月份浙江省受江淮準靜止鋒影響,降水多,地表徑流量大,侵蝕強度大,B正確;浙南地區(qū)地形主要為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但不高峻,A錯誤;浙南地區(qū)6月農(nóng)作物正值生長期,植被覆蓋率高,C項錯誤;6月份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相對較弱,D項錯誤。故選B。
【17題詳解】
浙南地區(qū)7、8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盛行下沉氣流,天氣炎熱干燥,降水少,因而降雨侵蝕力較低,C項正確;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對浙南的影響主要在冬半年,故A項錯誤;印度低壓與阿留申低壓對浙南幾乎無直接影響,故BD項錯誤。故選C。
【點睛】氣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氣中水平氣流呈逆(順)時針旋轉(zhuǎn)的大型渦旋。氣旋由鋒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氣分界面上發(fā)生波動而形成,并在大氣中占據(jù)三度空間的大尺度水平空氣渦旋。其中心氣壓比周圍低,從氣壓場來說,也稱之為“低氣壓”。氣旋按生成和活動范圍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常見的有鋒面氣旋,熱帶氣旋常見的有臺風和熱帶風暴。按半球分布可劃分為北半球氣旋和南半球氣旋,前者空氣做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后者空氣做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溫帶氣旋主要出現(xiàn)在亞州東部、北美洲、地中海等地區(qū)。熱帶氣旋呈現(xiàn)出北半球遠多于南半球,集中發(fā)生于緯度10°~20°之間的地域分布特征。
讀河岸線示意圖,圖中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自然狀態(tài)下不同時期的河岸,M處為河流水文固定監(jiān)測點。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8. 有關該河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實線所示河岸形成時間較早 B. 底層水流由L2流向L1
C. 該河段以侵蝕作用為主 D. 該類河段一般發(fā)育于河流的上游
19. 沿L1—L2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與右圖剖面相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一艘采沙船在M處附近水域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從不同深度采上來的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同,不僅有大量細沙,還有較多的砂礫甚至鵝卵石。此處沙、礫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
A. 該河流域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搬運能力強
B. 該河段地勢起伏較大,水流急,侵蝕力強
C. 該河段河道彎曲,流速緩慢,沙、礫一起沉積
D. 該河流域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河流流速變化大
【答案】18. A 19. B 20. D
【解析】
【18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信息,圖示河段為河曲,發(fā)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區(qū),D錯誤;L1處為凹岸L2處為凸岸,由于慣性和離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沖去,凹岸受到強烈侵蝕,形成深槽,同時,在河底產(chǎn)生向凸岸的補償水流,將底層水流壓向凸岸,把從凹岸沖下的物質(zhì)搬運至凸岸,因凸岸流速變慢而堆積下來形成邊灘。BC錯誤;凹岸不斷侵蝕,凸岸不斷堆積,所以實線所示河岸形成時間較早,A正確,所以選A。
【19題詳解】
根據(jù)上題分析,凹岸不斷侵蝕,河床陡,凸岸不斷堆積,河床較緩,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20題詳解】
河流的堆積作用有明顯的分選性,當流速較快時,沉積物的顆粒較大,反之較小,根據(jù)題目,發(fā)現(xiàn)從不同深度采上來的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同,不僅有大量細沙,還有較多的砂礫甚至鵝卵石。說明不同深度沉積物沉積時河流的流速不同,D正確,C錯誤;河流水量大,搬運能力強,不會導致不同深度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同,A錯誤;該河段河曲發(fā)育,說明地勢較為平坦,B錯誤,所以選D。
【點睛】河曲的形成條件有:① 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較慢,側(cè)蝕作用加強;② 河床中存在深厚松散的堆積物;③ 河流自然發(fā)育,沒有人工堤防約束。
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21. 下圖示意某地質(zhì)剖面,其中①指斷層,據(jù)測定玄武巖的硬度遠高于各類沉積巖層。該地質(zhì)剖面的形成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地至少經(jīng)歷過一次大的抬升和下降運動
B. 圖中砂礫石層的下部邊界特點因受沉積作用而形成
C. 該剖面各部分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④②①③
D. ③的噴發(fā)不會導致④類的巖石發(fā)生變化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jù)沉積巖的分布特點為“越靠下的巖層形成時間越早”,可知,④形成時間早于②,斷層使④巖層發(fā)生錯動位移,而②巖層未受影響,說明斷層①發(fā)生時間早于②,晚于④,③為玄武巖,屬于噴出巖,位置在②之上,因此形成時間晚于②,綜上可知該面各部分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④①②③,C錯誤;圖中砂礫石層的下部邊界特點為崎嶇不平,這表明在砂礫石層形成之前,該地經(jīng)歷過地殼抬升,受到了外力侵蝕作用,所以形成崎嶇不平的邊界,之后又經(jīng)歷地殼的下降,該區(qū)域再次接受沉積,形成砂礫石層,因此該地至少經(jīng)歷過一次大的抬升和下降運動,B錯誤,A正確;③是玄武巖,在其噴發(fā)過程中,④類的巖石由于受到高溫高壓的條件,會發(fā)生變質(zhì)作用,從而形成新的巖石,D錯誤。故選A。
下圖為非洲西部局部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2. 關于甲、乙、丙、丁敘述正確的是( )
A. 全球受甲風帶影響的地區(qū)濕潤多雨 B. 乙氣流因受冷暖氣流交匯而上升
C. 丙風向形成與地轉(zhuǎn)偏向力有關 D. 丁風帶風向為東北風
23. 圖示季節(jié),最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 )
A. 南極科考人員繁忙 B. 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切斷
C. 中國北方暴雨與冷鋒有關 D.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降水較多,草類茂盛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題詳解】
讀圖可知,甲風帶是東北信風帶,全球受甲風帶影響的地區(qū)炎熱干燥,A錯誤;乙是赤道低氣壓帶,乙氣流因終年受熱上升,B錯誤;丙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季風,C正確;丁風帶是東南信風帶,D錯誤。故選C。
【23題詳解】
圖示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偏北,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夏季,南極地區(qū)是極夜,不能進行科考,A錯誤;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亞歐大陸上的低壓切斷,高壓保留在海洋上,B錯誤;中國北方夏季暴雨與冷鋒活動有關,C正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為冬半年,降水較少,草類枯黃,D錯誤。故選C。
【點睛】由于地球的公轉(zhuǎn)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移動規(guī)律是全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移動晚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年移動幅度約為10°。
小明同學在北極圈內(nèi)某地旅行,下圖為小明同學在6月22日于當?shù)貢r間00時35分拍攝到的太陽照片。且已知該日當?shù)刈钚√柛叨葹?°。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4. 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約為( )
A. 34° B. 44° C. 46° D. 66.5°
25. 此時照片拍攝者影子朝向( )
A. 東北 B. 西北 C. 東南 D. 西南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該地一天中最小太陽高度是3°,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該日是6月22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假設該地緯度是a,則3°=90°-[(90-23.5°)+(90°-a)],計算得a=69.5°,因此該地位于69.5°N,該地該日正午太陽高度=90°-(69.5°-23.5°)=44°, 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
【25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附近,該地出現(xiàn)極晝,則該地的最小太陽高度出現(xiàn)在正北方位,為當?shù)貢r間的0時,此時為0時35分,太陽方位應該位于東北,影子朝向西南,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
【點睛】極晝區(qū)最小太陽高度h=當?shù)氐乩砭暥龋霈F(xiàn)極晝的最低緯度;極晝區(qū)最小太陽高度h=當?shù)氐乩砭暥?太陽直射點緯度-90o。極晝區(qū)的最?。ㄗ右梗┨柛叨?正午太陽高度=直射點緯度的2倍。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
26.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當?shù)貢r間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龍博利島的斯特龍博利火山噴發(fā),現(xiàn)場噴出滾滾濃煙,大量熔巖流出?;鹕降膰姲l(fā)導致火山口部分坍塌。次日當?shù)貢r間4點左右,煙云再次籠罩了斯特龍博利火山島。斯特龍博利火山是世界最活躍的火山之一。
材料二:下圖中左圖為意大利及周邊地區(qū)簡圖。右圖為火山爆發(fā)圖。

(1)意大利的氣候類型是____,典型植被類型是____,當?shù)刂脖蝗~面多有“____層”。
(2)斯特龍博利火山活躍的原因是位于____板塊與____板塊的____邊界。
(3)火山再次噴發(fā)時,全球進入新的一天的范圍約占全球的____。該日,羅馬日出____方位,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該日過后的半年內(nèi),地球的公轉(zhuǎn)速度變化情況是____。
【答案】(1) ①. 地中海氣候 ②.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③. 蠟質(zhì)
(2) ①. 亞歐 ②. 非洲 ③. 消亡
(3) ①. 八分之五 ②. 東南 ③. 晝短夜長 ④. 先變快再變慢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圖文結(jié)合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自然帶、板塊運動、地球運動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體現(xiàn)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根據(jù)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可知,意大利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對應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植被葉面多有“蠟質(zhì)層”,可減少夏季蒸發(fā)。
【小問2詳解】
斯特龍博利火山北側(cè)為亞歐板塊,南側(cè)為非洲板塊,處于兩大板塊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
【小問3詳解】
火山再次噴發(fā)時,當?shù)貢r間為10月10日4:00,對應15°E,根據(jù)東加西減原則可計算出0:00為45°W,180°和45°W把全球劃分兩個日期,180°以西到45°W為新日期,全球進入新的一天的范圍約占全球的八分之五。10月10日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qū)外日出東南,北半球晝短夜長。該日過后的半年為10月10日到4月10日,先靠近近日點再遠離近日點,近日點為1月初公轉(zhuǎn)速度最快,所以地球的公轉(zhuǎn)速度先變快再變慢。
2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鶯落峽,位于黑河跨出祁連山,流入張掖平原的出山口,在黑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線處,兩邊山體高大,峽谷幽深,有“峽口龍水潭,莫知深淺”之說。右圖為鶯落峽景觀圖。

材料二:張掖世界地質(zhì)公園地處祁連山與河西走廊的過渡帶,是國內(nèi)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qū)。下圖為張掖世界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剖面圖。

(1)甲地地質(zhì)構(gòu)造是____,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
(2)簡析鶯落峽山體高大,峽谷幽深的原因。
(3)說明彩色丘陵區(qū)地貌的形成過程。
【答案】(1) ①. 向斜 ②. 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
(2)該地地殼運動活躍,地殼抬升,形成高大的山體,同時河流向下侵蝕,使河谷不斷加深,形成幽深的峽谷。
(3)首先發(fā)生沉積作用和固結(jié)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然后發(fā)生地殼運動,受水平擠壓,巖層發(fā)生彎曲變形,形成向斜,之后又發(fā)生斷裂抬升,最后受外力風化、侵蝕導致彩色巖層出露,形成彩色丘陵。
【解析】
【分析】本題以鶯落峽位置圖和景觀圖為載體,主要涉及地質(zhì)構(gòu)造和內(nèi)外力作用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問1詳解】
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甲處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gòu)造,但卻形成了山嶺,是因為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
【小問2詳解】
鶯落峽同體高大,是因為地殼運動,導致地殼抬升形成,峽谷幽深是地殼抬升的同時河流不斷向下侵蝕,使河谷不斷加深。
【小問3詳解】
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巖層層理構(gòu)造明顯,為沉積巖,是由外力的沉積和固結(jié)成巖形成的,根據(jù)圖中信息,彩色丘陵地區(qū)有向斜和斷層構(gòu)造,說明形成沉積巖后地殼發(fā)生了水平擠壓,形成向斜,之后發(fā)生斷裂抬升到海拔較高處,最后受外力的風化和侵蝕導致彩色巖層出露,形成彩色丘陵。
2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冰島是一個“冰”與“火”的世界,該國地狹人稀,經(jīng)濟卻十分發(fā)達,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旅游業(yè)成為支柱產(chǎn)業(yè)。
材料二:家住北京的小李同學,假期和父母一起去冰島旅游。下圖右是小李繪制的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下圖左為小李查詢到的冰島分層設色地形圖。

(1)據(jù)圖描述冰島的地形特征。
(2)相比于同緯度的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分析雷克雅未克冬季氣溫更高的原因。
(3)描述冰島陸上交通線路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冰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沿海分布有狹小平原;多冰川地貌和火山地貌,中南部火山和冰川|共存。
(2)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且位于島嶼的西南部,是西風帶的迎風地帶,氣溫較同緯度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高。
(3)分布特點:分布不均,交通線主要環(huán)島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島嶼中部交通線分布較少。成因:冰島地勢中部高四周地,島的邊緣地形平坦,且內(nèi)陸多冰川、火山,不宜居,城市多分布于島的邊緣。
【解析】
【分析】本大題主要以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和冰島分層設色地形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氣候、地形、交通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根據(jù)圖文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
【小問1詳解】
根據(jù)左圖中冰島的河流是由中部向四周流,以及河流的分布可以推知,冰島地形中間高,四周低;結(jié)合圖例可知冰島大部分地區(qū)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沿海分布有狹小平原;根據(jù)圖例及圖示可知,冰島多冰川地貌和火山地貌,中南部火山分布較多且有冰川|分布。
小問2詳解】
據(jù)圖經(jīng)緯度和海陸位置可知,克雅未克位冬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溫較同緯度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高;地處西風帶,受西風的影響,冬季降溫較大陸內(nèi)部慢,因此雷克雅未克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高。
【小問3詳解】
結(jié)合圖例讀左圖可知,冰島交通線分布不均,交通線主要環(huán)島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島嶼中部交通線分布較少。根據(jù)材料一,冰島是一個“冰”與“火”的世界。冰島地處大西洋中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zhì)活動頻繁的國家,內(nèi)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nèi)多分布沙質(zhì)地、冷卻的熔巖平原和冰川,不適合居住,城市多靠海分布,因此交通線主要環(huán)島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內(nèi)陸地區(qū)交通線路較少。
2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有絕美的大堡礁、獨一無二的袋鼠和考拉、迷人的黃金海岸……,同時也有著與北半球截然相反的氣候。
材料二:左圖為甲、乙兩地的氣候資料圖,右圖為澳大利亞大陸某月20℃等溫線分布圖。

(1)根據(jù)圖片信息,推測澳大利亞此時月份____。(1月/7月)
(2)判斷丙地的氣候類型,并簡述其氣候成因。
(3)指出甲、乙兩地多雨的季節(jié),并從大氣環(huán)流的角度分析原因。
(4)根據(jù)等高線圖,指出澳大利亞地表的主要特征,并從內(nèi)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成因。
【答案】(1)1月 (2)熱帶雨林氣候。成因:丙地位于受來自于海洋的東南信風的迎風坡且受暖流影響, 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3)甲地:夏季多雨。原因:甲地夏季受來自于海洋的西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乙地;冬季多雨。冬季乙地受到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較多。

(4)澳大利亞地勢平坦(地勢起伏和緩)。澳大利亞氣候干熱,地表徑流侵蝕作用弱;大陸古老,長期受到風化和風蝕作用;位于板塊內(nèi)部,地殼穩(wěn)定,沒有大規(guī)模的造山運動。
【解析】
【分析】本題以澳大利亞甲、乙兩地的氣候資料圖及某月20℃等溫線分布圖為背景,并結(jié)合相關材料,考查等溫(值)線的判讀、氣候類型的判讀及成因、降水及影響因素、地表特征及成因分析等知識,考查學生地理信息的提取與解讀能力,調(diào)動運用地理規(guī)律及原理分析、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學生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澳大利亞大陸上的20℃等溫線向南凸(凸向較高緯地區(qū)),表明同緯度地區(qū)的大陸氣溫高于海洋氣溫,為南半球的夏季,故此時月份為1月。
【小問2詳解】
圖中丙地是熱帶雨林氣候。主要是由于丙地緯度較低,全年高溫;丙地又位于大分水嶺東北部,屬于東南信風的迎風海岸,東南信風從海上帶來的水汽,由于大分水嶺的阻擋抬升,形成豐富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增溫增溫作用,所以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小問3詳解】
根據(jù)氣候資料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較多的季節(jié)是夏季,甲地夏季,太陽直射點南移,氣壓帶風帶也隨之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在向左的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轉(zhuǎn)為西北風,帶來海洋上的暖濕氣流,形成降水。根據(jù)緯度位置和氣候資料圖可以判斷出乙地為地中海氣候,多雨的季節(jié)是當?shù)氐亩?,冬季該地受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的影響,降水較多。
【小問4詳解】
圖中顯示,澳大利亞等高線相對稀疏,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在200米上下,超過1000米的山地面積較少,說明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起伏和緩。原因是澳大利亞大陸位于印度洋板塊的內(nèi)部,距離板塊邊界較遠,地殼穩(wěn)定,沒有像位于板塊消亡邊界的地區(qū),由于板塊強烈碰撞擠壓而隆起的高大山脈,以及位于板塊生長邊界附近,由于板塊張裂下陷而形成的裂谷。澳大利亞干旱地區(qū)面積較大,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熱,地表徑流量小,流水侵蝕作用弱,因此流水侵蝕的溝谷相對較少;同時澳大利亞大陸又是一個古老的大陸,許多地區(qū)長期受到風化和風力作用,地勢趨于平坦。


相關試卷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jié)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Ⅰ,選擇題Ⅱ,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 含答案):

這是一份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 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地理_高一地理試題docx、高一地理_高一地理參考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2024浙江省名校協(xié)作體高二上學期開學模擬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4浙江省名校協(xié)作體高二上學期開學模擬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浙江省臺州山海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

2022-2023學年浙江省臺州山海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臺州市山海協(xié)作體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