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
1.(2022·山東濟南·二模)均相芬頓反應原理是高級氧化技術的經(jīng)典工藝之一,如圖所示(和為速率常數(sh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相同條件下,基元反應Ⅰ比Ⅱ的活化能低
B.基元反應Ⅰ中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
C.基元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D.芬頓反應進行的過程中,整個體系的幾乎不變(忽略體積變化)
2.(2022·江蘇揚州·一模)氨的催化氧化是工業(yè)制硝酸的基礎,反應時會發(fā)生如下兩個競爭反應I、II。
????????I
???????II
為分析催化劑對該反應的選擇性,在密閉容器中充入和,測得有關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與溫度的關系如圖。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硝酸工業(yè)中,氨催化氧化時應選擇低溫
B.A點時,反應I的平衡常數(shù)
C.840K后增大的原因是反應II向正方向移動
D.520K時,A點時O2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約為
3.(2022·遼寧大連·一模)向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a mol CO和b mol,發(fā)生反應:,的平衡轉化率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50℃時,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則
B.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若一段時間后,保持不變,則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D.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CO,逐漸增大
4.(2022·遼寧·二模)含氮化合物在生活、生產(chǎn)、研究領域至關重要。我國學者在容積不變的剛性容器中按投料比=1發(fā)生反應2H2(g)+2NO(g)?N2(g)+2H2O(g) △H2=-664.1kJ/mol,不同催化劑條件下,反應相同時間測得NO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且研究表明該反應v=kcm(H2)c2(NO),其中k為速率常數(sh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使用催化劑乙時,溫度高于350℃NO轉換率下降是由于反應放熱,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使平衡逆向移動
B.使用催化劑甲比使用催化劑乙正反應的活化能更低
C.對于反應2H2(g)+2NO(g)?N2(g)+2H2O(g),其他條件不變,加壓使平衡正向移動
D.T1℃的初始速率為V0,當H2轉化率為60%時,反應速率為0.064V0,由此可知m=1
5.(2022·上海徐匯·二模)一定溫度下,在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反應過程中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n/mol
t/min
n(A)
n(B)
n(C)
0
2.0
2.4
0
5
0.9
10
1.6
15
1.6
A.物質B的平衡轉化率為
B.該反應在后才達到平衡
C.平衡狀態(tài)時,
D.用A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6.(2022·遼寧大連·一模)某溫度下,改變0.1mol/L溶液的pH時,各種含鉻元素粒子及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已知a是二元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的
B.溶液中存在平衡,且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C.E點溶液中存在:
D.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體,溶液橙色加深
7.(2022·江蘇·模擬預測)氮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廣泛用途。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肥工業(yè),也廣泛用于生產(chǎn)硝酸。 △H=-/mol;氮的氧化物對空氣有污染,已知能被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對于反應 △H=-/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只有在高溫條件下能自發(fā)進行
B.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減小
C.和充分反應放出的熱量為
D.斷裂鍵的同時生成鍵,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8.(2022·上海·二模)某溫度下,改變0.1mol/LK2Cr2O7溶液的pH時,各種含鉻元素微粒及OH-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已知H2CrO4是二元酸),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的Kw=10-13
B.溶液中存在平衡+H2O?2+2H+,該溫度下此反應的K=10-13.2
C.向0.1mol/LK2Cr2O7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體,溶液橙色加深
D.E點溶液中存在:c(K+)???? >???? 增加???? 正向
(3)???? 9???? 3.4
【解析】
(1)
由圖可知,作催化劑時,CO2的轉化率大、CH4的選擇性高,所以工業(yè)上應選擇的催化劑是,320℃時CO2的轉化率最大,CH4的選擇性高,即的催化效率最高,所以合適溫度是320℃;
(2)
①根據(jù)蓋斯定律,由Ⅰ+Ⅱ=Ⅲ,則,,由圖可知,當溫度為時,,則。
②由圖可知,橫坐標為,則橫坐標越大,溫度越低,反應Ⅱ和Ⅲ的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反應Ⅲ的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Ⅱ,降低溫度,減小,則反應Ⅰ為吸熱反應,因此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話化能;AB兩點都是平衡點,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A點溫度高于B點,因此對于反應Ⅱ>;
③將容器的體積壓縮為原來的一半,壓強增大,反應Ⅱ平衡均正向移動,則的物質的量增加;CO2濃度增大、CO濃度減小,所以平衡Ⅰ將正向移動;
(3)
條件下,向某真空容器中充入和的混合氣體(體積之比為1∶4),容器中初始壓強為,反應初始、,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經(jīng)達到平衡,測得容器中、,反應Ⅱ生成的,反應Ⅰ消耗的,所以反應Ⅰ生成的9;反應Ⅰ消耗的、反應Ⅱ消耗的 , 3.4。
20.(1)-1222.9kJ/mol
(2)小于
(3)???? a???? ???? 2
(4)???? 4SO2+2V2O5+O2=4VOSO4???? 4VOSO4+O2=2V2O5+4SO3???? 氧氣濃度過高,SO2、NO分子不能很好地被吸附
【解析】
(1)
由①NO2(g)+CO(g)?CO2(g)+NO(g)△H1=-233kJ·mol-1,②N2(g)+O2(g)?2NO(g)△H2=+179kJ·mol-1,
③2NO(g)+O2(g)?2NO2(g)△H3=-111.9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反應2NO2(g)+4CO(g)?4CO2(g)+N2(g)可由①×4-②+③得到,因此△H=△H1×4-△H2+△H3=-233kJ·mol-1×4-179kJ·mol-1+(-111.9kJ·mol-1)=-1222.9kJ/mol。
(2)
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第一步反應為快反應,反應的活化能小,則Ea(第一步)小于Ea(第二步)。
(3)
由反應iii.可知,升高溫度,反應iii的化學平衡逆向移動,平衡時NO2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增大,N2O4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則曲線表示NO2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與溫度的變化關系,若時,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溫度升高至,反應進行至時,恰好達到平衡,該過程以表示的平均化學反應速率為,根據(jù)三段式分析可得:,則條件下,由圖可知,(a+2V0Vt)=Z-a-V0Vt,解得:a=,平衡時的的物質的量Z-a-V0Vt=mol,此時摩爾分數(shù)平衡常數(shù)==2,故答案為:NO2;mol;2;
(4)
①V2O5/炭基材料脫硫時,通過紅外光譜發(fā)現(xiàn),脫硫開始后催化劑表面出現(xiàn)了VOSO4的吸收峰,再通入O2后VOSO4吸收峰消失,說明VOSO4是中間體,反應過程中生成了VOSO4、又消耗了VOSO4,因此該脫硫反應過程可描述為:SO2與V2O5作用形成具有VOSO4結構的中間體;VOSO4中間體與氣相的O2反應生成SO3和,或者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4SO2+2V2O5+O2=4VOSO4,4VOSO4+O2=2V2O5+4SO3。
②若氧氣濃度過高,O2、SO2和NO分子會產(chǎn)生競爭吸附的局勢,當O2分子占據(jù)催化劑過多的活性位時,剩余的SO2、NO分子就不能很好地被吸附,從而導致脫硫脫硝率下降。
21.(1)-a-3b-
(2)???? 3???? 30%???? 0.57???? 增大CO的物質的量
(3)???? C???? 反應Ⅰ的活化能小于反應Ⅱ的活化能,反應Ⅰ的反應速率快于反應Ⅱ,相同時間內獲得的產(chǎn)物的濃度自然反應Ⅰ比反應Ⅱ多???? 溫度590K,R=2.5
【解析】
(1)
①2H2(g)+O2(g)=2H2O(l) ΔH=a kJ·mol-1
②NaCl(aq)+H2O(l)=NaClO(aq)+H2(g) ΔH=b kJ·mol-1
③4Na2FeO4(aq)+10H2O(l)=4Fe(OH)3(s)+3O2(g)+8NaOH(aq) ΔH=c 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③-②×3-①×得2Fe(OH)3(s)+3NaClO(aq)+4NaOH(aq)=2Na2FeO4(aq)+3NaCl(aq)+5H2O(l)的ΔH=-a-3b-c kJ·mol-1。
(2)
①0~15 s時CO的變化物質的量為2.5mol-1.75mol=0.75mol,則Cl2的變化物質的量也為0.75mol,Cl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mol/(L·s)=3mol·L-1·min-1;
②反應進行到15s時達到第一次平衡,CO的平街轉化率為=30%;此時平衡體系內CO為1.75mol/L、Cl2為0.75mol/L、COCl2為0.75mol/L,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57;
③在第20 s時,CO的物質的量瞬間迅速增大,然后平衡正向進行,說明此時改變的條件是增大CO的物質的量;
(3)
①A.反應前后氣體分子總數(shù)不變,總物質的量不變,利用相同條件下,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物質的量之比,即氣體壓強始終保持不變,壓強不變不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故A不符合題意;
B.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始終不變,因此平衡常數(shù)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B不符合題意;
C.正(H2S)表示正反應速率,逆(HCl)表示逆反應速率,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因此正(H2S)=逆(HCl)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C符合題意;
D.組分都是氣體,則氣體總質量始終不變,容器為恒容狀態(tài),氣體總體積保持不變,根據(jù)密度的定義,氣體密度始終不變,氣體密度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②C6H5-Cl由反應Ⅰ生成,C6H6由反應Ⅱ生成,圖2顯示溫度較低時C6H5-Cl濃度的增加程度大于C6H6,說明反應Ⅰ的活化能小于反應Ⅱ的活化能,反應Ⅰ的反應速率快于反應Ⅱ,相同時間內獲得的產(chǎn)物的濃度自然反應Ⅰ比反應Ⅱ多;根據(jù)圖2和圖3的數(shù)據(jù)信息,該模擬工業(yè)生產(chǎn)制備C6H5-Cl的適宜條件為溫度590K,R=2.5。
22.(1)???? ???? 對實驗無影響???? 滴加NaOH溶液至
(2)???? 和????
(3)???? Mg和溶液反應使溶液中的被消耗,反應體系的堿性增強,不利于釋放???? 當容器中反應物量大時,產(chǎn)生的熱量會加速溶液分解
【解析】
(1)
碳酸氫鈉溶液呈堿性,原因是碳酸氫根水解,離子方程式為:;實驗組1中用的是溶液,實驗現(xiàn)象與對照組一樣,則說明對實驗無影響;為了控制變量與對照組一致,實驗組2應在1mo/L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故答案為:;對實驗無影響;滴加NaOH溶液至;
(2)
同學向反應容器中滴加幾滴洗潔精,形成大量泡沫時點燃氣泡,聽到有爆鳴聲,說明該氣體可燃,應該含有氫氣,再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應該含有二氧化碳,由此推測氣體成分為和;
溶液可以通過自耦電離產(chǎn)生,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故答案為:和;;
(3)
由圖像可知,加入Mg條后,釋放受到抑制,原因是Mg和溶液反應使溶液中的被消耗,反應體系的堿性增強,不利于釋放;實驗時取少量溶液、少量鎂條的原因是當容器中反應物量大時,產(chǎn)生的熱量會加速溶液分解;故答案為:Mg和溶液反應使溶液中的被消耗,反應體系的堿性增強,不利于釋放;當容器中反應物量大時,產(chǎn)生的熱量會加速溶液分解。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二輪復習精選練習專題09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含解析),共15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二輪復習檢測卷專題09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25倍,5和pH = 8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二輪復習精品講義專題09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含解析),共1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