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階段考試生物試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圖甲是內環(huán)境的結構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體液中的不同成分,圖乙表示體液中這幾種成分相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關系,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圖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流到C
C.圖甲中③④處的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大小關系應該分別是③<④和③>④
D.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K+和Cl-
2、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草履蟲細胞需要通過內環(huán)境才能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B.人體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CO2可進入血液中
C.機體組織水腫時,血漿和組織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換
D.血糖濃度、尿液濃度、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相對穩(wěn)定都屬于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3、某同學利用國慶假期,去農村的親戚家里體驗了一下收割玉米的勞動,先用鐮刀將玉米一棵棵地割倒,再一穗穗地去皮,該同學盡管戴了手套,手還是很快就磨出了水泡,而且又渴又累,特別是腿酸得都要站不住了,深感勞動的辛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主要是由血漿中的水滲出到組織液形成的
B.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質含量較血漿中的高,對水泡不做任何處理也會自行消失
C.該同學血漿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內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的微粒數量
D.腿酸是骨骼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過多的乳酸,破壞了內環(huán)境的pH所致
4、穩(wěn)態(tài)失衡是機體病理生理變化之一,下列恢復機體穩(wěn)態(tài)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
A.腦組織水腫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漿滲透壓的藥物
B.急性腹瀉患者可輸注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
C.長期進食障礙患者可輸注葡萄糖生理鹽水
D.炎癥患者可輸注用蒸餾水配制的水溶性藥物
5、研究人員發(fā)現:刺激貓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經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豎立,同時心臟活動加速;如果將自尾巴回流的靜脈結扎,再刺激該交感神經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豎立,而心臟活動不加速。下列對該實驗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貓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物質可由靜脈回流至心臟
B.刺激貓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經是刺激反射弧的傳出神經
C.實驗貓尾巴上的毛豎立,同時心臟活動加速,副交感神經活動減弱
D.副交感神經是傳入神經,與交感神經的作用往往相反
6、如圖為高等動物神經系統(tǒng)的局部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興奮在反射弧中以神經沖動的方式雙向傳遞
B.刺激圖中1、2、3、4四處,均能引起肌肉收縮
C.刺激3處時,興奮部位膜內外電位為外正內負
D.細胞膜內外K+、Na+分布不均勻是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基礎
7、興奮的產生、傳導是發(fā)生反射的前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手指接觸到針尖引起的縮手反射中,興奮是由指尖的感受器感受到疼痛而產生的
B.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的過程中,Na+大量進入突觸后膜內
C.神經元釋放的遞質(乙酰膽堿等)需經血液運輸而發(fā)揮作用
D.在反射弧中,興奮以電流形式沿神經纖維傳導,這個過程不涉及任何能量的變化
8、下圖顯示小鼠恐懼反射的建立過程(先給予小鼠燈光刺激,隨后給予電刺激)。小鼠剛建立該反射后,此時僅給予燈光刺激,測得小鼠心率為P;若小鼠建立該恐懼反射后,反復給予小鼠燈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一段時間后再給燈光刺激,測得的小鼠心率為Q。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燈光刺激為條件刺激,電刺激為非條件刺激
B.小鼠的恐懼反射屬于條件反射,正常機體條件反射的數量可以是無限的
C.小鼠恐懼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條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
D.P>Q
9、用橡皮錘輕輕敲擊股四頭肌的肌梭,受刺激的神經末梢會發(fā)生神經沖動,從而導致伸肌收縮、屈肌舒張,完成膝跳反射,該反射的反射弧如圖所示。該反射發(fā)生的過程中需要中間神經元的參與,依據釋放的神經遞質不同,中間神經元可分為興奮性中間神經元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注:“+”表示興奮,“﹣”表示抑制。
A.刺激A點與刺激肌梭都會產生膝跳反射
B.做過膝跳反射測試的同學,可通過大腦皮層抑制反射的發(fā)生
C.刺激A引起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下一神經元的膜電位不變
D.分別刺激A點和B點,通過觀察伸肌的反應證明興奮在突觸處單向傳遞
10、在t1、t2、t3時刻分別給予某神經纖維三次強度相同的甲刺激,測得神經纖維電位變化如圖所示,請據圖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刺激強度過小,無法引起神經纖維上Na+通道打開
B.適當提高細胞內K+濃度,測得的靜息電位可能位于-65~-55mV
C.一定條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經纖維產生動作電位
D.t4~t5時間段,細胞K+通道打開,利用ATP將K+運出細胞恢復靜息狀態(tài)
11、某生物實驗小組研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以及在神經元a、b之間傳遞的情況(說明:L1和L2距離相等,電流計①兩微電極的中點為a3,電流計②兩微電極分別位于a、b神經元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別適宜刺激神經元a上的四點,電流計①的指針均發(fā)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B.分別適宜刺激神經元a上的四點,電流計②的指針均發(fā)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C.適宜刺激a4點時,指針發(fā)生第二次偏轉的時間為電流計①的晚于電流計②
D.a1點受適宜刺激后,興奮在神經元a與b之間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化
12、如圖是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遞質的釋放和在突觸間隙處的移動均需消耗能量
B.興奮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是電信號變?yōu)榛瘜W信號的過程
C.神經遞質的本質都為蛋白質,因此能被滅活神經遞質的酶分解
D.神經遞質小泡起源于溶酶體,能與神經遞質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
13、下圖表示痛覺產生過程的示意圖,神經元A、B與痛覺傳入有關。神經元C能釋放神經遞質內啡肽,內啡肽與A神經元上的阿片受體結合后,能夠抑制A神經元的活動。嗎啡是一種阿片類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鎮(zhèn)痛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痛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突觸結構決定了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向的
B.神經元C釋放的內啡肽與A神經元上的阿片受體結合,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嗎啡鎮(zhèn)痛的原理可能是與內啡肽競爭性結合阿片受體,使內啡肽失去作用
D.長期使用嗎啡易成癮,原因是一旦突然停止使用,A神經元遞質釋放可能增加
14、神經科醫(yī)生常對患者做如下檢查:手持鈍物自足底外側從后向前快速輕劃至小趾根部,再轉向拇趾側。成年人的正常表現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稱巴賓斯基征陰性。如出現拇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開,稱巴賓斯基征陽性,是一種病理性反射。嬰兒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狀態(tài)下,也都可出現巴賓斯基征陽性。下列有關推理分析錯誤的是( )
A.巴賓斯基征陰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賓斯基征陽性沒有
B.巴賓斯基征的初級控制中樞位于脊髓,但受大腦皮層的控制
C.正常人巴賓斯基征陰性體現了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特點
D.推測巴賓斯基征陽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腦皮層相關區(qū)域有損傷
15、下列關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顱腔內的腦屬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內,屬于外周神經系統(tǒng)
B.學習和記憶是只有人腦才有的高級功能
C.體內外刺激作用于機體后,產生的興奮只有傳到大腦皮層,機體才能產生感覺
D.抽血時,看見針刺而縮手是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非條件反射
16、某同學進行“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wěn)定”實驗,部分結果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加入0.1mol/L的NaOH的實驗結果與上圖基本相同
B.兩種生物材料均表現出一定的維持pH穩(wěn)定的能力
C.據結果推測生物體可能通過緩沖物質維持pH的穩(wěn)定
D.機體維持pH的穩(wěn)定有利于酶正常地發(fā)揮催化作用
17、下列有關人腦高級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某人能看懂文字但不能聽懂別人的談話,可能是H區(qū)受損所致
B.飲酒過量會使人語無倫次,對應受影響的區(qū)域是大腦皮層
C.大腦皮層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
D.腦干中有呼吸中樞,還與生物節(jié)律的控制有關
18、人用手提著不同質量的重物時,上肢肌肉的長度不變,而肌肉的張力不同??蒲腥藛T利用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研究電刺激坐骨神經對肌肉張力的影響。已知腓腸肌每個肌細胞至少受1個運動神經末梢的支配,運動神經元興奮時,其支配的肌細胞一定能興奮且都達到最大張力。實驗結果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刺激強度/V
0.17
0.19
0.21
0.23
0.25
0.27
0.29
張力/g
0.00
0.40
2.11
9.25
11.54
12.00
12.00
A.隨著刺激強度的增加,產生興奮的神經纖維數目持續(xù)增加
B.引起每根神經纖維產生興奮的最低刺激強度是不相同的
C.給予0.27 V的刺激強度時,腓腸肌所有肌細胞均已興奮
D.若將該標本放于較高Na+濃度溶液中并給予0.29 V的刺激,則肌肉張力等于12.00 g
19、如圖表示用電表測量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差的示意圖,圖示為神經纖維未受刺激時的狀態(tài)。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纖維受刺激興奮時,興奮傳導方向與膜外局部電流方向相反
B.有效刺激強度越大,電表指針通過0電位時的速度越大
C.若該神經纖維膜外溶液中Na+濃度增大,圖示神經纖維受刺激興奮時電表指針右偏幅度增大
D.神經纖維從靜息狀態(tài)受刺激產生興奮到恢復靜息狀態(tài),電表指針兩次通過0電位
20、用去腦的牛蛙為材料進行①~⑤步驟的反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浸水的小紙片放右后肢趾尖
②沾有0.5%HCl的小紙片放右后肢趾尖
③沾有0.5%HCl的小紙片放腹部
④剝去右后肢趾尖皮膚后,重復步驟②
⑤破壞脊髓后,重復步驟②、③
A.步驟③可觀察到牛蛙發(fā)生屈腿反射
B.步驟②、③、⑤可驗證傳入神經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
C.步驟①、②可說明反射活動的發(fā)生需要有適宜的刺激
D.步驟④驗證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驟①是其對照實驗
二、讀圖填空題
21、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離不開內環(huán)境。圖甲表示人體內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A、B、C、D表示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幾種器官,Ⅰ、Ⅱ是有關的生理過程。圖乙為人體組織局部示意圖,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橫切面?;卮饐栴}:
(1)圖甲中的D表示___。葡萄糖從體外進入肝臟細胞至少需要通過 層磷脂分子。?
(2)圖甲中的a對應圖乙中的___ (填序號),與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 (化學物質)。①中該物質減少會引起組織水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下表為人體內幾種不同體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則該表ABCD中與圖乙中⑤和①相對應的字母分別是___ 。
成分(mmol/L)
Na+
K+
Ca+
Mg+
Cl﹣
有機酸
蛋白質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
47
(4)正常人的血漿pH值是______,血漿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主要與其中含有很多緩沖對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其次還有_________等。
(5)血漿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說明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_____。體檢時,通過檢查血漿的_________兩方面來預示機體是否處于健康狀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________調節(jié)機制使得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22、排尿是高等動物正常的生理活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1)成人會有意識的憋尿,而嬰兒則會尿床,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經中樞分別是______、______。
(2)大白鼠高位截癱(脊髓高位損傷)后無法自主排尿,原因是____________。
(3)大白鼠脊髓損傷后無法自主控制排尿,研究人員用截癱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經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如圖所示,其中S1和S2表示神經纖維連接處。該項研究有望實現截癱患者自主性排尿。據圖分析,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屬于______。根據圖中的反射弧,請用數字和箭頭的方式描述排尿反射的過程:_________。
(4)進行實驗處理后,某只大白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原因是S1或S2連接處異常。實驗小組在反射弧的b、c處連接靈敏電流計,然后刺激a點,發(fā)現b處的電流表偏轉,c處的電流表不偏轉。則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神經和肌肉之間興奮的傳遞是通過神經—肌肉接頭實現的,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由接頭前膜、接頭間隙和接頭后膜(肌細胞膜)組成,回答下列問題:
(1)興奮在神經—骨骼肌接頭處傳遞的過程如上圖所示:興奮以___ 形式傳導至接頭前膜→接頭前膜電位逆轉→___ →突觸小泡向接頭前膜移動并釋放乙酰膽堿→乙酰膽堿與接頭后膜受體結合→Na+___(填“內流”或“外流”)→肌肉收縮。
(2)當興奮在迷走神經—心肌接頭處傳遞時,迷走神經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與接頭后膜的受體結合,促進K+______(填“內流”或“外流”),使心肌細胞收縮減弱。
(3)軸突末梢膨大并嵌入由骨骼肌或心肌細胞膜形成的凹陷中,骨骼肌或心肌細胞膜進一步形成許多皺褶,推測這種皺褶的作用是______,從而有利于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遞。
(4)下圖a部位為神經纖維與肌細胞接頭,將2個微電極置于圖中b、c兩處神經細胞膜外,并與靈敏電流計正負兩極相連。刺激e處,肌肉收縮且電流計指針偏轉,說明e處位于反射弧的___上,此時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次數和方向情況為______。在b、c、d、e、f處施加刺激,能夠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的是___處。
三、實驗題
24、針灸是我國傳承千年、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針刺是一種外治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體特定的部位(穴位)引發(fā)系列生理學調節(jié)效應,遠程調節(jié)機體功能。2021年科學家揭示了低強度電針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其過程如圖所示。已知細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癥反應,請據圖回答問題:
(1)穴位在被針刺時感到疼痛,但并不會縮回,這屬于___(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反射形成的條件是_________和足夠強度的刺激。研究發(fā)現,在電針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激活一組位于四肢節(jié)段的Prokr2感覺神經元,結合示意圖,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將后肢的感覺信息通過___傳向大腦的特定區(qū)域。在針灸治療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___(填“單向”或“雙向”)的。
(2)已知細胞外Ca2+對Na+存在“膜屏障作用” (即鈣離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鈉離子內流減少)請結合圖示分析,臨床上患者血鈣含量偏高,針灸抗炎療效甚微的原因是___。
(3)研究人員利用同等強度的電針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樞穴,并沒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應,原因是_________。這也為針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釋。
(4)請以健康小鼠為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是通過Prokr2神經元進行傳導的。
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圖甲中①為淋巴,②為細胞內液,③為組織液,④為血漿,圖乙中A為組織液,B為淋巴,C為血漿,D為細胞內液,A錯誤;淋巴管和血管之間在左右鎖骨下靜脈處直接相通,B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可以流到C血漿中,B錯誤;氧氣由血漿擴散到組織液,而二氧化碳則由組織液擴散到血漿,故圖甲中③④處的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大小關系應該分別是③<④和③>④,C正確;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D錯誤。
2、答案:C
解析: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A錯誤;人體無氧呼吸產生乳酸,B錯誤;機體組織水腫時,血漿和組織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換,C正確;尿液不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D錯誤。
3、答案:A
解析:A、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由于血漿的液體大量滲透到組織液的結果,A正確; B、血漿的蛋白質含量比淋巴和組織液中蛋白質含量高很多,因此對水泡不做任何處理,其中的液體會回流到血漿中,B錯誤; C、該同學血漿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內無機鹽和大分子有機物的微粒數量,C錯誤; D、腿酸是骨骼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過多的乳酸,但由于內環(huán)境中存在大量的緩沖液中和乳酸,因此內環(huán)境的pH變化不大,D錯誤。
故選:A。
4、答案:D
解析:腦組織水腫是腦組織的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引起的,使用提高血漿滲透壓的藥物,可使組織液中的水流向血漿,以減輕癥狀,A正確;人在腹瀉時會失去大量水分和無機鹽,故可輸注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以維持滲透壓平衡,B正確;長期進食障礙患者可輸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可為機體提供能量,生理鹽水可維持細胞的正常滲透壓,C正確;給炎癥患者輸注用蒸餾水配制的水溶性藥物,由于蒸餾水滲透壓小于細胞內液滲透壓,故可能會使細胞滲透吸水,導致細胞吸水漲破,D錯誤。
5、答案:D
解析: A、根據題意,如果將自尾巴回流的靜脈結扎,再刺激該交感神經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豎立,但心臟活動不加速,說明貓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物質可由靜脈回流至心臟,A正確; B、交感神經屬于傳出神經,刺激貓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經是刺激反射弧的傳出神經,B正確;CD、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是傳出神經,但二者對同一器官的支配作用往往相反,故刺激貓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經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豎立,同時心臟活動加速,說明交感神經的活動增強,副交感神經活動減弱,C正確、D錯誤。
故選D。
6、答案:D
解析:A、興奮在反射弧中以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方式單向傳遞,A錯誤;
B、刺激圖中1、2、3處,均符合興奮產生與傳遞的調節(jié),能引起肌肉收縮,刺激4處,因為興奮不能逆突觸傳遞,不能引起肌肉收縮,B錯誤;
C、刺激3處時,興奮部位膜內外電位為外負內正,C錯誤;
D、細胞膜內外K+、Na+分布不均勻是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基礎,D正確。
故選:D。
7、答案:B
解析:A、疼痛在大腦皮層產生,A錯誤; B、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的過程中,Na+通過被動運輸即在Na+通道的協(xié)助下進入突觸后膜內,B正確; C、神經元釋放的乙酰膽堿進入組織液而不進入血液,C錯誤; D、在反射弧中,興奮以電流形式沿神經纖維傳導,這個過程中鈉離子出神經細胞,鉀離子進神經細胞依賴鈉鉀泵完成,需要消耗能量, D錯誤。
故選:B。
8、答案:C
解析:A、小鼠恐懼反射的建立過程中,燈光刺激為條件刺激,電刺激為非條件刺激,A正確; B、由題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懼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屬于條件反射,正常機體條件反射的數量可以是無限的,B正確; C、圖示小鼠恐懼反射屬于條件反射,其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條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腦皮層參與,C錯誤; D、圖示為小鼠恐懼反射的過程,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復給小鼠燈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無法讓小鼠建立恐懼反射,故心率P>Q,D正確。
故選:C。
9、答案:B
解析:刺激A點雖會引起膝跳反應,但由于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稱為反射,A錯誤;高級中樞控制低級中樞的活動,故做過膝跳反射測試的同學,可通過大腦皮層抑制反射的發(fā)生,B正確;刺激A引起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下一神經元的靜息電位差增大,C錯誤;刺激A點和B點,伸肌都會反應,故通過觀察伸肌的反應不能證明興奮在突觸處單向傳遞,D錯誤。
10、答案:C
解析:A.t1時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開,產生局部電位,但無法產生動作電位,其屬于一種閾下的低強度刺激,故A錯誤;
B.靜息時,神經纖維膜對K+通透性較大,K+外流產生靜息電位,適當提高細胞內K+濃度會增加K+外流,使測得的靜息電位數值變小,絕對值變大,故B錯誤;
C.由題圖可知,t1、t2時刻兩次強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時間較長而無法累加,t2、t3時刻兩次強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時間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經纖維產生動作電位,故C正確;
D.t4~t5時間段Na+通道關閉,K+通道打開,K+外流使神經纖維恢復靜息狀態(tài),但是K+外流屬于協(xié)助擴散,不消耗ATP,故D錯誤。
11、答案:B
解析:A、若刺激兩微電極的中點a3點,興奮同時到達兩電極,電流計①的兩個微電極將同步發(fā)生興奮,指針不會發(fā)生偏轉,A錯誤; B、興奮在神經元之間是單向傳遞的,分別刺激神經元a上的四點,電流計②的指針均發(fā)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轉,B正確; C、由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速度快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速度,刺激a4點時,電流計①的指針發(fā)生第二次偏轉的時間一般要早于電流計②,C錯誤; D、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以化學信號進行傳遞,興奮在突觸處的轉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D錯誤。
故選:B。
12、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過程。神經遞質的釋放方式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在突觸間隙處的移動屬于擴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錯誤;當興奮傳到突觸小體,突觸小體中的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由電信號變?yōu)榛瘜W信號,B正確;神經遞質的種類很多,一般為小分子物質,如乙酰膽堿等,C錯誤;神經遞質小泡起源于高爾基體,D錯誤。
13、答案:C
解析:A、痛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突觸結構決定了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向的,A正確; B、神經元C釋放的內啡肽與A神經元上的阿片受體結合能夠抑制A神經元的活動,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確; C、嗎啡鎮(zhèn)痛的原理可能是:嗎啡與A神經元上的阿片受體結合,從而與內啡肽競爭阿片受體,進而影響A神經元的功能,但內啡肽依然可以起作用,C錯誤; D、長期使用嗎啡易成癮,原因是一旦突然停止使用,A神經元遞質釋放可能增加,引起痛覺加重,進而成癮,D正確。
故選:C。
14、答案:A
解析:巴賓斯基征陽性是一種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所以巴賓斯基征陰性和陽性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A錯誤。巴賓斯基征是一種非條件反射,其初級控制中樞位于脊髓,但受大腦皮層的控制,B正確。正常人巴賓斯基征陰性是在大腦皮層控制下形成的反射,體現了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特點,C正確。巴賓斯基征陽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腦皮層相關區(qū)域有損傷,不能對脊髓中的控制中樞做出調控作用的反應,D正確。
15、答案:C
解析:A、顱腔內的腦屬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內,也屬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A錯誤; B、學習和記憶不是人腦特有高級功能,許多種動物都有記憶和學習能力,B錯誤; C、體內外刺激作用于機體后,產生的興奮只有傳到大腦皮層,機體才能產生感覺,C正確D、抽血時,看見針刺而縮手是經過后天經驗(學習)而形成的條件反射,該反射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D錯誤。
故選:C。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D
解析:A、某人能看懂文字,說明視覺性言語區(qū)(V區(qū))正常,但不能聽懂別人的談話,可能是聽覺性言語區(qū)(H區(qū))受損所致,A正確; B、大腦皮層具有人類特有的語言中樞,與人類的語言有關,飲酒過量會使人語無倫次,對應受影響的區(qū)域是大腦皮層,B正確; C、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各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如下肢的代表區(qū)在大腦皮層中央前回的頂部,C正確; D、下丘腦與生物節(jié)律的控制有關,D錯誤。
故選:D。
18、答案:A
解析:A、由題中表格數據可知,隨著刺激強度的增加,發(fā)生動作電位的神經纖維數目增加,達到最大張力后,不再變化,A錯誤; B、由于腓腸肌每個肌細胞受多個運動神經末梢的支配,由題中表格數據可知,張力隨著刺激強度不斷增大到最大,說明引起每根神經纖維發(fā)生動作電位的最低刺激強度是不同的,B正確; C、由題中表格數據可知,給予0.27V的刺激強度時,張力已達到最大,因此判斷腓腸肌所有肌細胞均已發(fā)生動作電位,C正確; D、由題中表格數據可知,運動神經元興奮時支配的肌細胞一定能興奮且已經達到最大張力,所以改變外界鈉離子濃度并給予0.29的刺激,肌肉張力的大小不改變,D正確。
故選:A。
19、答案:B
解析:神經纖維受刺激興奮時,興奮傳導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相同,與膜外局部電流方向相反,A正確;有效刺激強度增大,電表指針通過0電位時的速度不會增大,B錯誤;分析可知,若該神經纖維膜外溶液中Na+濃度增大,則膜內外Na+濃度差增大,這會導致動作電位峰值增大,因此,圖示神經纖維受刺激興奮時,電表指針右偏幅度增大,C正確;從靜息狀態(tài)受刺激到形成動作電位,電表指針會通過0電位偏轉一次,由動作電位恢復到靜息電位,電表指針又會通過0電位偏轉一次,共兩次,D正確。
20、答案:C
解析:A、步驟③,將沾有0.5%HCl的小紙片放腹部,可觀察到牛蛙發(fā)生搔扒反射,A錯誤; B、步驟②、③可分別觀察到牛蛙發(fā)生曲腿反射、搔扒反射,⑤破壞脊髓后(曲腿反射和搔扒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重復步驟②、③反射消失,可驗證神經中樞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B錯誤; C、步驟①將浸水的小紙片放右后肢趾尖,牛蛙不發(fā)生曲腿反射,步驟②沾有0.5%HCl的小紙片放右后肢趾尖,牛蛙發(fā)生曲腿反射,可說明反射活動的發(fā)生需要有適宜的刺激,C正確; D、步驟④驗證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驟②是其對照實驗,D錯誤。
故選:C。
21、答案:(1)肺;14
(2)①;蛋白質;血漿滲透壓下降,組織液增多,引起組織水腫
(3)DB
(4)7.35-7.45;和H2CO3;和
(5)相對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神經-體液-免疫
解析:(1)由圖甲分析可知圖中D表示肺。葡萄糖從體外進入肝臟細胞至少需要通過7層膜,進出小腸上皮需要通過2層細胞膜+進出毛細血管壁細胞需要通過2層細胞膜+再進出毛細血管壁細胞需要通過2層細胞膜+進入組織細胞需要通過1層細胞膜,即14層磷脂分子。
(2)圖甲中a為血漿,對應圖乙中①。與③組織液相比①血漿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若①血漿中蛋白質減少,則血漿滲透壓下降,組織液回流受阻,組織液增多,引起組織水腫。
(3)細胞內的蛋白質含量遠高于細胞外,因此表中D是細胞內液,對應于圖乙中的⑤;A是細胞外液,由于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高于組織液,因此B是血漿,對應于圖乙中的①。
(4)正常人的血漿pH值是7.35-7.45,血漿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主要與其中含有很多緩沖對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和H2CO3,其次還有和等。
(5)血漿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說明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相對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實質是內環(huán)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對穩(wěn)定,因此體檢時,通過檢查血漿的化學成分及理化性質兩方面來預示機體是否處于健康狀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機制使得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22、答案:(1)大腦皮層和脊髓;脊髓
(2)控制排尿的低級中樞位于脊髓,脊髓高位損傷后,大腦皮層失去對脊髓中排尿中樞的調控
(3)感受器和效應器;1→2→3→4→5→6→1
(4)S1連接處正常,S2連接處異常
解析:(1)神經系統(tǒng)存在分級調節(jié),例如,成人會有意識的憋尿,控制排尿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和脊髓;嬰兒則會尿床控制排尿的神經中樞是脊髓。
(2)由于控制排尿的低級中樞位于脊髓,脊髓高位損傷后,大腦皮層失去對脊髓中排尿中樞的調控,因此大白鼠高位截癱(脊髓高位損傷)后無法自主排尿。
(3)分析如圖可知,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屬于感受器和效應器,根據上圖中的反射弧可推斷出排尿反射的過程為“1→2→3→4→5→6→1”。
(4)實驗后某只大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原因是S1或S2連接處異常。實驗小組在反射弧的b、c處分別連接靈敏電流計,然后刺激a點,發(fā)現b處的電流表偏轉,c處的電流表不偏轉,則可推測S1連接處正常,S2連接處異常。
23、答案:(1)電信號(或神經沖動); Ca2+內流(引起細胞質Ca2+濃度增高);內流
(2)外流
(3)擴大接頭后膜膜面積,增多(鈉離子或鉀離子)離子通道的數量(或增大接受信號的膜面積,有利于接受神經遞質)
(4)傳出神經;2次方向相反的偏轉;b
解析:(1)由圖1可知,興奮以電信號形式傳導至接頭前膜→接頭前膜電位逆轉→Ca2+內流→突觸小泡向接頭前膜移動并釋放乙酰膽堿→乙酰膽堿與接頭后膜受體結合→Na+內流→肌肉收縮。
(2)當興奮在迷走神經-心肌接頭處傳遞時,迷走神經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與接頭后膜的受體結合,促進K+外流,使心肌細胞收縮減弱。
(3)這種皺褶的作用是擴大接頭后膜膜面積,增多(鈉離子或鉀離子)離子通道的數量(或增大接受信號的膜面積,有利于接受神經遞質),從而有利于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遞。
(4)圖2中,刺激e處,肌肉收縮且電流計指針偏轉,說明興奮可以從神經纖維傳導至肌肉,肌肉屬于效應器,則e點位于傳出神經上,刺激e點先是c點興奮,然后是b點興奮,所以指針發(fā)生方向相反的兩次偏轉。刺激b處,興奮向左傳遞通過神經-肌肉接頭使肌肉發(fā)生收縮興奮向右傳導牛后經過左右兩由兩電極,使電流表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所以能夠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
24、答案:(1)條件;完整的反射??;脊髓或延髓;單向
(2)血鈣過高使Na+內流減少,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導致抗炎功能降低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經元
(4)選取若干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分為A、B兩組;A組小鼠破壞Prokr2神經元,B組小鼠不做處理;對兩組小鼠用細菌脂多糖誘發(fā)炎癥;分別用低強度電針刺激兩組小鼠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B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明顯強于A組
解析:(1)反射形成的條件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夠強度的刺激。穴位在被針刺時感到疼痛,但并不會縮回,這屬于受大腦控制的條件反射。據圖可知,在電針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激活一組Prokr2感覺神經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將后肢的感覺信息通過脊髓或延髓傳向大腦的特定區(qū)域。針灸治療過程是在體內反射弧上進行,因此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單向的。
(2)據圖可知,迷走神經能產生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Na+內流,其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產生興奮;血鈣過高使Na+內流減少,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導致迷走神經支配腎上腺細胞分泌抗炎癥因子的功能降低,導致針灸抗炎療效甚微。
(3)研究人員利用同等強度的電針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樞穴,并沒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應,原因是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經元。
(4)本實驗驗證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過Prokr2神經元進行傳導的,自變量為是否具有Prokr2神經元(可以一組破壞Prokr2神經元,一組不破壞),因變量為是否出現抗炎癥反應,其他無關變量要相同且適宜。因此實驗思路為:選取若干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分為A、B兩組;A組小鼠破壞Prokr2神經元,B組小鼠不做處理;對兩組小鼠用細菌脂多糖誘發(fā)炎癥;分別用低強度電針刺激兩組小鼠ST36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驗證性實驗結果是唯一的,因為B組含有Prokr22神經元,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因此實驗現象為B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明顯強于A組。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高一上學期第一階段考試(月考)生物含答案,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高一上學期第一階段考試 生物,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高二上學期第一階段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讀圖填空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