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植被1.植被與環(huán)境
(2)植被與環(huán)境的關系①植物可以______其生長環(huán)境條件:裸地→________的植物生長→改造______、_____等環(huán)境條件→更多種類植物生長→形成穩(wěn)定的植被。②天然植被具有_______當?shù)丨h(huán)境的特征:氣溫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____,植物種的數(shù)量越____,垂直結構越________。
2.森林、草原與荒漠(1)森林
【思考】 說出針葉樹和闊葉樹葉片形態(tài)和表面特征的主要區(qū)別。
提示:針葉樹的葉形為針狀,針葉表面附有很厚的角質層;闊葉樹葉形扁平寬闊,有各種形狀,多紙質或革質葉片。
二、土壤1.觀察土壤(1)組成:礦物質、________、水分和空氣。(2)分類(按土壤質地)
(3)剖面構造①森林土壤剖面
【連線】 請將下面的黏土、砂土和壤土,分別與其手感用線連接。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易誤辨析】 有人認為,熱帶地區(qū)的土壤比溫帶和寒帶地區(qū)的有機質含量也要豐富。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說明你的判斷理由。
提示:沒有道理。土壤有機質含量既與溫度有關,又與降水有關。熱帶地區(qū)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降低了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3.土壤的功能和養(yǎng)護(1)功能:聯(lián)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_____生長提供扎根立足的條件;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功能;人類種植農(nóng)作物是以土壤為物質基礎的。(2)養(yǎng)護①對于不適于種植農(nóng)作物,或者種植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較低的土壤,進行______或______。②優(yōu)良的土壤,要注重種養(yǎng)結合,保持土壤持續(xù)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采用_____、種植綠肥、________、廣施農(nóng)家肥等。
關鍵能力一 說明植被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典 題 精 研[典例1] “沙漠玫瑰”因原產(chǎn)地接近沙漠且紅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溫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島(1 800萬年以前,從非洲大陸分離)的懸崖上,直接嵌進石頭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樹皮像橡膠一樣閃閃發(fā)亮,枝干頂端長出漂亮的粉紅色花朵。讀圖,完成(1)~(2)題。
(1)索科特拉島地帶性植被類型為( )A.熱帶雨林 B.熱帶季雨林C.熱帶草原 D.熱帶荒漠(2)“沙漠玫瑰”粗大的樹干可有利于( )A.儲水 B.散熱C.耐寒 D.防沙
知 能 升 華1.世界氣候與植被帶的分布規(guī)律
2.植被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被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也非常顯著。以森林植被為例,其群落結構復雜,與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非常活躍,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下表所示:
3.環(huán)境因素對植被的影響
題 組 精 練[2020·海南卷,13~14]下圖示意從赤道到極地的典型植被景觀類型。據(jù)此完成1~2題。?1.一年中景觀外貌四季變化鮮明的植被類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類型分布的是(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嶺
解析:第1題,溫帶地區(qū)的氣溫在一年中變化較大,植被的景觀隨氣溫而變化明顯,因此變化較大的是溫帶落葉闊葉林。而自然帶(森林)由赤道到兩極的更替依次為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甲為熱帶雨林,乙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丙為針葉林,丁為苔原。故答案選B。第2題,丁地的植被類型為苔原。五指山地處熱帶,巫山地處亞熱帶,海拔均相對較低,難以發(fā)育出苔原;大分水嶺總體位于熱帶與亞熱帶,海拔也不高,發(fā)育不出苔原;富士山地處溫帶,且海拔有3 700多米,能發(fā)育出苔原。故答案選C。
植被的形態(tài)深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如圖是某植物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該植被生長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濕潤C.寒冷 D.炎熱4.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當?shù)卣舭l(fā)加劇,該類植被最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變高大B.地上部分葉片變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處生長D.地下部分分支減少
解析:第3題,該植被地上部分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發(fā)達,所以該地氣候較干旱,故A正確。第4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當?shù)卣舭l(fā)加劇,會更加干旱,而植物為了獲取更多水分,只有向更深處生長才可以生存,故C正確。
關鍵能力二 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典 題 精 研[典例2] [2020·浙江1月選考]如圖為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圖。據(jù)此完成(1)~(2)題。
(1)下列成土因素,比較活躍的是( )A.氣候和地形 B.氣候和生物C.母質和生物 D.地形和母質(2)與陡坡相比,緩坡土壤肥力一般較高是因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機質積累多C.生物殘體分解快 D.礦物養(yǎng)分流失快
知 能 升 華1.土壤的形成過程(1)土壤是在巖石、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五大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chǎn)物:①在風化作用下,養(yǎng)分釋放與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機質積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營養(yǎng)富集(有機質重新合成腐殖質)。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2)人類合理的耕作經(jīng)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土壤成為永續(xù)利用的可更新資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鹽堿化、水土流失等)。
2.巖石、成土母質和土壤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1)裸露的巖石經(jīng)過風化作用變成成土母質,成土母質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變成原始土壤,后經(jīng)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變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蝕堆積又是巖石圈沉積巖的重要來源。
(2)巖石是古代火山爆發(fā)后所形成的物質,經(jīng)過很多自然原因(風化、腐蝕等)慢慢形成了土壤。(3)土壤可以從巖石原地風化或任何堆積物演變而成。(4)巖石或堆積物的性質、構造、顏色和成分,對土壤有直接的影響。(5)成土母質的差異,影響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層的厚薄,隨著土壤逐漸成熟,成土母質對土壤的影響力便逐步下降。
3.我國土壤的地域差異
4.地形因素對土壤形成的影響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響著光照、熱量和水分等條件,同時還影響物質的轉換,進而影響土壤的發(fā)育。山區(qū)氣溫、降水隨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形成不同的氣候和植被,導致土壤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發(fā)生分異。陡峭的山坡,重力作用和地表徑流會加速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很難發(fā)育成深厚的土壤;地勢低洼的山麓低地或者谷地,常常因沉積物的堆積形成較厚的土層。不同坡向的溫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導致土壤的發(fā)育程度與性狀不同。
題 組 精 練有機質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標志,一般土壤有機質含量為5%。圖1為我國東部某地土壤剖面圖,圖2為該土壤有機質分布圖。讀圖回答1~2題。
1.關于該地表層土壤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地表枯枝落葉多,有機質含量較高B.人工增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較高C.受流水侵蝕作用,有機質含量較低D.氣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機質含量低2.針對該土壤的特性,該地宜采用的農(nóng)業(yè)技術是(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溫室 D.礫石壓土
解析:第1題,從圖2可以看出,該地土壤表層(0 cm附近)有機質含量低于5%,說明地表有機質含量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機肥一般會分布在表層附近;表層土壤有機質較低,說明受外力作用影響,肥力流失較多,我國東部地區(qū)降水豐富,多流水侵蝕作用。第2題,免耕直播即在不耕情況下直接在土地上種植,可以減少水土流失,特別是在氣候較為干旱地區(qū)作用顯著,而我國東部地區(qū)降水較多;從圖中可以看出,土層較深地區(qū)土壤有機質較豐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溫室可以改變熱量條件,不會影響有機質含量;礫石壓土主要改變土壤水熱條件,不能改變土壤有機質含量。
3.[2021·浙江6月卷,28(2)]閱讀材料,完成下題。材料 下圖為非洲部分區(qū)域略圖,該區(qū)域礦產(chǎn)資源豐富,大部分礦產(chǎn)品通過海運出口。
圖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漸增加,簡析其成因。(4分)
答案: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氣候更加濕潤;植被生產(chǎn)力增加,生物化學風化作用增強。
解析:讀圖可知,甲、乙、丙三地隨著緯度的降低,土壤厚度逐漸增加,主要原因是緯度越低,受到赤道低氣壓帶影響越強,雨季更長,水分條件更優(yōu)越,植物生產(chǎn)活動更活躍,氣候濕潤、炎熱的地區(qū),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普遍而強烈,巖石礦物被強烈分解,形成較厚的風化殼,增加了土壤厚度。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學考復習第5講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1,考點2,考點3,考點4,主要植被,植被與環(huán)境,植被形態(tài)與環(huán)境,成土因素,2氣候與土壤,土壤剖面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8講 植被和土壤(課件)-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4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板狀根,老莖生花,熱帶草原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編第6章第18講 植被和土壤 課件PPT+練習-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文件包含第1編第6章第18講植被和土壤課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pptx、課時達標18植被和土壤Word練習-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