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東六校共同體高2025屆(高一上)聯(lián)合診斷性測試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學校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自行保管本試卷,用于講評使用,答題卡由監(jiān)考教師收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傳統(tǒng)的圖文書總是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當今流行的圖文書中,圖像似乎逐漸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文字反倒淪為配角。如《一個人的戰(zhàn)爭》一書刊行了“新視像讀本”,該讀本共238頁,配有圖畫212幅,幾乎每一頁都作了設計。其“賣點”不再是原有的書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任何讀物,倘使缺少圖像,便會失去對讀者的誘惑力和視覺沖擊力。這正是“讀圖時代”的新法則。進一步思考這一現(xiàn)象,或許可以推斷,當代人的閱讀方式已經發(fā)生了某種轉變,已從專注于文字理解轉向熱衷于圖像直觀。
從美學角度來說,文字和圖像本來各具特色,圖像以其直觀性和具體性見長,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聯(lián)想性著稱。文字讀物可以喚起讀者更加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多義性的體驗,在解析現(xiàn)象的深刻內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著獨特的表意功能。圖像化將文字的深義感性化和直觀化,這無疑給閱讀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絕妙之處在于,無論是先看圖再看文,還是先看文再看圖,都會發(fā)現(xiàn)一種有趣的吻合?!绷职椎慕忉尩莱隽宋呐c圖之間的“互文性”闡發(fā),但這種闡發(fā)隱含著某種“危機”。一方面存在著圖像對文字的有效闡發(fā),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圖像對文字的曲解和轉義。從前一方面來看,圖文書把書籍“通俗化”和“大眾化”了,因而擴大讀者范圍;但從后一方面來看,圖像有可能影響人們對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畫書,將一些經典“連環(huán)畫化”或“漫畫化”。本來,這些經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見長,特定的古漢語不但是其獨特的表述手段,同時也是讀者進入這些經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條件和路徑。然而,在“讀圖時代”,此類讀物被大量的“通俗化”,改造成“圖畫本”,獨特的語言表述被轉換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圖解。比如蔡志忠漫畫系列,將諸子經典中的精深思想,圖解為一種漫畫形式,雖然這也許有助于讀者理解這些古代經典,但同時又存在將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畫化和簡單化的可能性。假如讀者對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這些漫畫式的理解和解釋,留在他們心中的只有這些平面化的漫畫圖像,這是否會導致古代經典中的深義的變形以致喪失呢?而唐詩宋詞這樣純粹的語言藝術作品,被轉化為漫畫時,文字獨特的魅力及其所引發(fā)的豐富聯(lián)想已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畫面,這是否會剝奪讀者對文學作品詩意語言的體驗呢?
“讀圖”時尚的流行,也許正在悄悄地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性,其潛在的后果之一是重圖輕文的閱讀指向。我以為,“讀圖時代”的讀圖隱憂乃圖像對文字的“霸權”,因此造成了對文字的擠壓。在“讀圖時代”,從文化活動的對象上說,文字有可能淪為圖像的配角和輔助說明,圖像則取得文化主因的地位;從文化活動的主體上說,公眾更傾向于讀圖的快感,從而冷落了文字閱讀的愛好和樂趣。尤其是太多插圖進入文學著作中,攪亂了文字原有的敘事格局和邏輯,中斷了文章的內在文脈,將讀者的注意力從文字引向圖像本身,也暗藏著破壞了讀者對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
一言以蔽之,“讀圖時代”存在著一場不見硝煙的圖像對文字的“戰(zhàn)爭”,圖像凌越文字在當代文化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讀圖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文化,改變了文學原有的格局,也改變了我們的文化價值觀。
(摘編自周憲《“讀圖時代”的圖文“戰(zhàn)爭”》)
材料二:
就圖像與文字的根本屬性來看,圖像最顯著的優(yōu)點是視覺的真實感,它可以為人們帶來與敘述對象幾乎無差的體驗,即具象性;文字則更傾向于精神層面的感悟與互通,即抽象性。圖像是敘述對象的投射與鏡像反應,文字是對敘述對象能指和所指的符號化反應。正是由于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這些“天差地別”,許多人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看作是“勢同水火”,其實這些都僅僅是表象而已,它們之間更多的還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文字的形成過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內隱著建構客觀世界精神的“像”。圖文之間一直存在著天然聯(lián)系,古時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論述就很好地印證了它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圖像化時代,文字與圖像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文學語言在敘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斷地突顯出來,圖像在無形之中將文學語言中的“像”進行了放大,推動了文學語言內在意蘊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
盡管文學深層次中的審美意義、情感內涵還無法通過圖像進行完美演繹,但是文學語言圖像化作為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促進讀者對文學意蘊和情感的體會。圖像具有極強的情感渲染性,它的這一特性能夠推動文學審美空間的擴充,在意蘊上給人以更為直觀的感受,既可以實現(xiàn)對文學“有意味的形式”的鑒賞,又可以做到對感悟對象真實性的把握。過去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更多以心靈的體悟為主,人們從感知渠道來看屬于單邊的審美感悟。而文學語言圖像化的出現(xiàn)賦予文學形態(tài)多樣化與具象化,它內在的屬性決定了人們可以從多角度、多感官對其進行認知和體味。因為語言的圖像化意味著以感官來觸摸文學深層次的靈魂,以眼、耳、鼻、口、舌來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以有形來覺察無形,這勢必會使接受者產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摘編自杜更勝《讀圖時代文學的蛻變之語言圖像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流行圖文書中圖像數(shù)量的增加,意味著圖像逐漸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文字淪為配角,當代人的閱讀方式已發(fā)生轉變。
B.圖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闡發(fā)”只會造成圖像對文字的曲解和轉義,影響人們對文字的理解,甚至使經典著作庸俗化。
C.插圖大量涌入文學作品,攪亂了敘事格局和邏輯,中斷了內在文脈,可能破壞讀者對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
D.圖像有視覺的真實感和極強的情感渲染性,能賦予文學形態(tài)多樣化與具象化的特點,使接受者產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新奇、精美、內容豐富的圖像會大大增加讀物對讀者的誘惑力和視覺沖擊力,促使讀者消費和閱讀。
B.如果將唐詩宋詞轉化為漫畫,特定的畫面就會使其失去文字的獨特魅力,剝奪讀者對詩意語言的體驗。
C.公眾傾向于讀圖的快感,冷落文字閱讀的愛好和樂趣,會使圖像“霸權”加劇,文字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D.在讀圖時代,人們可以從多角度、多感官對文學作品進行認知和體味,鑒賞活動不再是單邊的審美感悟。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面對空前發(fā)達和市場化的影視業(yè),專為影視而生存的作家和專為影視而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紛紛涌現(xiàn)。
B.精美的圖畫的藝術加強了語言藝術的審美感染力,而這種感染力是純粹的語言藝術所無法達到的。
C.圖像化的寫作將作家的“編碼”過程與讀者的“解碼”過程縮短,在文字與圖像的互文性闡發(fā)中揚長避短。
D.張愛玲小說《傳奇》的封面,以一個現(xiàn)代人立于窗外的影子表達打開洋場社會一扇窗子的寓意,完全取代了文字表述。
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說明。(4分)
5.在對待圖文關系的態(tài)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文本一:
青蓮石 三石
①韋老,縣一中退休老師,教的是高中地理。大學時韋老學的是地質勘探,卻誤打誤撞成了教書先生。學的是地質,教的是地理,韋老卻是嗜石。經常下河灘、上礦山、逛市場,數(shù)十年下來,家中收藏了不少石頭,其中不乏珍奇。
②而一普通退休教書匠,卻與時任教育局長頗有些交情,雖有些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③局長姓龔,上任不久便來韋老家討教治學之道。韋老的學生,縣教育局辦公室周主任曾先行告知韋老,龔局長亦喜奇石。韋老明白過來,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說是討教,其實為石頭而來。
④次日,龔局長如約而至。院里幾株月桂,一張石桌擺在葡萄架下,兩人端坐在被歲月打磨發(fā)亮的竹椅上。龔局長極為謙和儒雅,與韋老探討教育事業(yè)事宜。原先安排一個小時,不想兩人聊得極為投機,兩個小時仍意猶未盡。關于石頭,龔局長自始至終沒吐一個字,卻在韋老意料之外,懷疑周主任傳來信息是否有誤。
⑤或許因為韋老家與縣教育局辦公樓僅一街之隔,兩人碰面機會不算偶爾,漸漸熟絡起來。龔局長常來韋老小院中品茶聊天,聊得多了,自然會聊及石頭。韋老說:“曾聽聞龔局長喜歡石頭,交往許久不見提起,以為消息有誤,原來龔局長還真是同道之人?!饼従珠L無奈地說:“只敢偷偷喜歡,不然外人知道,定有趨炎附勢之人,省得麻煩。”
⑥韋老幾十年的奇石珍藏,著實讓龔局長嘆為觀止。
⑦不過韋老卻是怪人,從不帶龔局長進入藏石的里屋。每次龔局長駕臨,韋老便取出一枚擺于院中石桌,一邊喝茶,一邊說著石頭的來歷、意境、象征。韋老娓娓道來,龔局長頻頻點頭,不時插嘴談些看法,韋老感覺龔局長還真不是附庸風雅之輩。韋老曾提出觀賞龔局長的珍藏,龔局長一臉無奈地說:“不瞞韋老,早年也有過幾枚,后來捐給博物館了。雖然仍舊喜歡,卻不敢再玩,只能飽飽眼福?!?br /> ⑧曾有一次,韋老觀察龔局長滿面愁容,心想定是遇到什么為難之事。聯(lián)想近日縣一中搬遷項目的流言蜚語,猜想恐與此有關。想到這,韋老進屋捧來一枚產自本地茅山一帶的青蓮石,幾片大小各異、顏色翠綠的荷葉舒卷有度,一枝紅花點綴其間,搖曳生姿,端得是惟妙惟肖。龔局長一看,不覺信口詠出了曹寅的“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的詩句來。韋老扶須微笑,宋人周敦頤的《愛蓮說》賦予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因此,青蓮成為清正廉明的象征,備受人們青睞,成為托物言志的絕佳對象。“我這枚青蓮石也是早年入茅山偶得,算不上名貴,卻是深有寓意。每每觀賞,便感清風拂面,我雖一介老夫,卻也能時時警醒自己潔身自好?!饼従珠L豁然開朗,握緊韋老的手說,今日得以觀精美青蓮石,得韋老肺腑言,可謂撥云見日。
⑨不久,項目如期開工,流言蜚語卻是煙消云散。
⑩這次以后,龔局長再來時,便經常求觀青蓮石,聽韋老談青蓮品格、為政之要。韋老雖不是從政之人,卻有許多獨到見解,龔局長聽得津津樂道。
?還有一次,一個老板,也是韋老的學生,不知從哪兒得知韋老與龔局長的關系,跑來討要一枚奇石當敲門磚。韋老倒也爽快,取出那枚青蓮石告訴老板學生,龔局長最喜歡這枚,你既然堅持,便拿去一試。也就當天夜里,老板學生興奮地告訴韋老,龔局長收下了,卻讓韋老頗感失落。然次日清晨,龔局長捧著青蓮石來到韋老家,笑著說物歸原主。韋老感嘆不已:“唉,總歸是我學生,算我教導無方啊?!?br /> ?一晃數(shù)載,龔局長即將榮升市教育局副局長。
?臨別前夜,龔局長來韋老家辭行。韋老燙了一壺邵興老酒,弄了些花生米、豬耳朵,兩人相對而斟。酒至半酣,韋老竟然有些唏噓,取來青蓮石要贈與龔局長,并說:“承蒙龔局長瞧得上,幾年來由得我胡言亂語。所謂寶劍贈英雄,老夫乞望龔局長異地高就之后,仍能常觀此石,常思為官之要。這,不能算賄賂吧?”
?龔局長臉色凝重,鄭重接過青蓮石,小心翼翼捧在手中,端詳片刻;輕輕擺至石桌,意味深長地說:“石頭終歸是石頭,再有靈性也是人賦予的。有幸與韋老從相識到相知,無數(shù)次聆聽韋老諄諄教誨,這石中青蓮早已刻印在心中了。至于這石頭嘛,還是請韋老親自收藏吧?!?br /> ?韋老先是一愣,然后笑聲朗朗。
文本二:
“人物”是小說著力塑造的形象,作家賦予他們生命,讓其有了性格,并且很獨特很有趣,最后也就達到了讓人過目不忘的地步。實際上給讀者留下的印象越深,這個“人物”也就越是非同一般。一個作家有很大的雄心和能力,就會塑造出與以往文學畫廊里所有的“人物”都不一樣的形象。這當然是很難的。誰如果做到了這一步,他筆下的形象也就永遠地活了下來,讀者過了很久以后還要談論——對作家來說,也可能因此而寫出了一部杰作。
我們讀小說,常常覺得有些“人物”雖然也算鮮明和生動,可就是有點似曾相識,好像類似的形象在哪里出現(xiàn)過。這樣我們就容易將他們混到一塊兒,時間一長,一個個面孔也就模糊起來。可見這些形象還不夠奇特和深刻,沒能更強烈地打動我們。
評論家分析一部小說,常常要從“人物”入手,圍繞著其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從他們的性格和行為中剖析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梢娨徊孔髌窙]有豐滿獨特的形象,其他也就談不上了。小說中再高明的見解,最后都要歸結在“人物”上,通過他們體現(xiàn)出來。比如說“思想”,如果僅僅是說出來的,是作家本人的議論,那就很難在讀者心里生根,也很難打動人。理論文章的“思想”則不同,它是由作者直接宣示的,那是以理服人,不是以情動人,不會伴隨著人的情感深入讀者的內心。而小說把情和理緊密結合了,將這二者黏合到一塊兒的,就是“人物”。
(節(jié)選自《張煒小說八講之人物》,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小說中龔局長“只敢偷偷喜歡(石頭)”將石頭“捐給博物館”等細節(jié),是為了表現(xiàn)龔局長清正廉潔,也暗中批評了那些投機取巧的行賄之人。
B.“青蓮石”本來是韋老收藏的一枚石頭,在文中象征清正廉明,托物言志,以此來告誡廣大干部要引以為鑒,拒腐防變,始終保持清正廉潔。
C.小說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肖像等描寫,成功地塑造了韋老潔身自好的形象,以及龔局長清正廉明的高風亮節(jié)。
D.韋老與龔局長有些交情“雖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意外”是指在世人眼中兩人的身份不相當,“情理之中”是指兩人都對石頭有研究。
7.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說“給讀者留下的印象越深,這個‘人物’也就越是非同一般”,旨在表達塑造人物應更具獨特意趣,才能讓人過目不忘。
B.有時我們容易將小說中的“人物”混到一塊兒,時間一長,一個個面孔也就模糊起來,就是因為作者塑造的“人物”不夠鮮明和生動。
C.評論家分析一部小說,常常要從“人物”入手,進而剖析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可見一部作品首先需要有豐滿的形象。
D.理論文章的“思想”可以是由作者直接宣示的,不是以情動人,不會伴隨著人的情感深入讀者的內心,這點不同于小說。
8.小說中韋老的學生討要青蓮石送給龔局長,龔局長又將青蓮石“物歸原主”,這一情節(jié)有什么作用?(6分)
9.你認為文本一的主要人物是韋老還是龔局長?請結合文本二說說理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思廉少受漢史于其父,能盡傳家業(yè),勤學寡欲,未嘗言及家人產業(yè)。在陳為揚州主簿,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丁繼母憂,廬于墓側,毀瘠加人。服闋,補河間郡司法書佐。思廉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xù)成梁陳史后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兵將升殿,思廉厲聲謂曰:“唐公舉義,本匡王室,卿等不宜無禮于王。”眾服其言,于是布列階下。高祖聞而義之,許其扶侑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觀者咸嘆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乎!”高祖受禪,授秦王文學。后太宗征徐圓朗,思廉時在洛陽,太宗嘗從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嘆曰:“思廉不懼兵刃,以明大節(jié),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遺之。貞觀初,遷著作郎。寫其形像列于《十八學士圖》,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志苦精勤,紀言實錄。臨危殉義,余風勵俗?!比?,又受詔與秘書監(jiān)魏征同撰梁、陳二史。思廉又采謝炅等諸家梁史續(xù)成父書,并推究陳事,刪益傅縡、顧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征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賜彩絹五百段。思廉以藩邸之舊,深被禮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太宗將幸九成宮,思廉諫曰:“離宮游幸,秦皇、漢武之事,固非堯、舜、禹、湯之所為也?!毖陨跚兄?。太宗諭曰:“朕有氣疾,熱便頓劇,固非情好游賞也?!币蛸n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騎常侍,賜爵豐城縣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廢朝一日,贈太常卿,謚曰康,賜葬地于昭陵。
(節(jié)選自《舊唐書·姚思廉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思廉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xù)成梁/陳史/后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B.思廉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xù)成梁/陳史/后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C.思廉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xù)成梁/陳史/后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D.思廉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xù)成梁/陳史/后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主簿:古代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鑒,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檔案以及各種印章等。
B.受禪:是指接受帝王的讓位,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政權更迭統(tǒng)治權轉移的一種方式。
C.太宗:我國古代帝王廟號,開國皇帝的廟號常為“太宗”,第二代帝王多為“高祖”。
D.男:我國周代爵位大致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男”屬于爵位中最低的一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姚思廉講求孝道。他先后遭遇父親與繼母去世,父親去世后退職奔喪,繼母去世后還在其墳墓旁造房子服喪,身體因而更加羸弱瘦削。
B.姚思廉十分忠勇。義軍攻占代王楊侑的殿堂,作為其侍讀的姚思廉不但沒有逃離,反而斥責唐軍的無禮行為,大家都十分敬服他的話。
C.姚思廉學識淵博。他年少時跟隨其父學習漢史,能繼承家業(yè),勤學寡欲,從來沒有談到家里的財產;后來續(xù)成父書,完成其父的遺愿。
D.姚思廉深受信任。太宗當政時期,讓姚思廉上奏國家政策上的過失及官員的隱私;對他的勸諫不但不治罪,反而是耐心地加以解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觀者咸嘆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乎!”(4分)
(2)魏征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賜彩絹五百段。(4分)
14.太宗對姚思廉的獎賞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卜算子慢·江楓漸老 柳永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xù)殘陽里。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v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卜算子慢,詞牌名,又名“卜算子”。最初的詞都是配合音樂來歌唱,后來詞和音樂失去聯(lián)系,詞牌只作為一種固定的文字聲韻格式。
B.詞的上片,取正襯的手法,以苦景寫悲懷,又將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觀的景物中去,以悲寫悲。
C.“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眼前之景深深地觸動詩人的感情,承上啟下,承上文的寫景,啟下文的抒情。
D.“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鼻镉瓿跬?,天高山青,將山峰望穿,詞人的懷人之情也在這雨后晴景中得以消解。
16.這首詞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詩經》中姑娘思念情人的詩句來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賢才的詩句是:“   ,    ”。?
(2)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是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引用劉義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準備,即使有“   ”的雄心,也難免“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媒體報道,家長們在令人_______的童書市場上為孩子尤其是為幼兒選書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件容易事。兒童該讀什么書?當然是適合他們的書,兒童讀物( )。不同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有快慢之別,認知能力也不完全一樣,而要結合其特點選擇讀物,實際上是一項相對專業(yè)的工作。
家長們的選擇焦慮也與市場上童書的_______有關。一些刊載不適合兒童的露骨情節(jié)的圖書還不時出現(xiàn),一些_______、題材和內容高度重復的出版物依然屢見不鮮。提高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jiān)管,目的是為了確保孩子們“開卷無毒”,這也是我們最起碼的要求。今年暑假“雙減”落地,減輕的是孩子們的課業(yè)負擔,開拓的是他們的閱讀空間。孩子博覽群書、邀游書海,寫文章時也可興之所至、_______,將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眼花繚亂 良莠不齊 粗制濫造 隨手拈來
B.紛繁蕪雜 魚龍混雜 粗制濫造 唾手可得
C.眼花繚亂 魚龍混雜 粗枝大葉 隨手拈來
D.紛繁蕪雜 良莠不齊 粗枝大葉 唾手可得
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既要在年齡特點上適合他們,又要與其閱讀能力相匹配
B.除了在年齡特點上適合他們,還與其閱讀能力有關
C.既要與其閱讀能力相匹配,又要在年齡特點上適合他們
D.除了與其閱讀能力有關,還要在年齡特點上適合他們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提高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jiān)管力度,目的是要確保孩子們“開卷無毒”,這也是我們最起碼的要求。
B.加大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jiān)管,目的是為了確保孩子們“開卷無毒”,這也是我們最起碼的要求。
C.加大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jiān)管力度,目的是為了確保孩子們“開卷無毒”,這也是我們最起碼的要求。
D.加大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jiān)管力度,目的是要確保孩子們“開卷無毒”,這也是我們最起碼的要求。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除了遺傳因素,以及不當?shù)挠醚哿晳T外,研究顯示,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在兒童近視的過程中起了作用。
長期處在噪聲環(huán)境中。專家的研究表明,處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huán)境中,眼底視網膜中視桿細胞區(qū)別光亮度的敏感性開始下降,識別弱光反應的時間延長;音響超過45分貝時,40%的人瞳孔散大;達到115分貝時,眼睛對光亮度的適應性下降20%,同時伴有色覺能力削弱。
  ① 。甜食為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體內的鈣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變晶體滲透壓,是導致近視眼形成的又一禍根,要監(jiān)督孩子少吃為妙。
睡眠不足。10-13 歲是近視眼形成的高峰期。 ②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就會失去平衡,造成眼睫狀肌的調節(jié)功能紊亂。保證每晚睡足9~11小時, ③ 。
2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句不超過12個字)(6分)
22.為了預防兒童近視,父母該怎么做?請結合上文概括說明。(每句不超過10個字)(5分)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黃,稻谷已經成熟了。細心的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現(xiàn)象:凡是顆粒飽滿的谷粒,總會垂下沉甸甸的頭,而那些顆粒并不飽滿的稻穗?yún)s高傲地仰著頭。
材料二: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在它的正門旁邊開了一個小門,門高1.5米,寬40厘米。一個成年人進去,不僅要側身,而且還得彎腰,否則就是碰了壁也無法入內。所有新來的學生,都會由他的老師帶領著來到這個小門前,彎腰進出一次。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渝東六校共同體高2025屆(高一上)聯(lián)合診斷性測試
語文參考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1. 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文中為“圖像似乎逐漸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只是“似乎”;
B. “一方面存在著圖像對文字的有效闡發(fā),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圖像對文字的曲解和轉義”,可知選項以偏概全;
D.偷換主語,“賦予文學形態(tài)多樣化與具象化”的是“文學語言圖像化的出現(xiàn)”。
2. 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原文為“但從后一方面來看,圖像有可能影響人們對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畫書”“這是否會剝奪讀者對文學作品詩意語言的體驗呢”,可知是未知的,推斷不成立。
3. 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主要觀點是“‘讀圖時代’存在著一場不見硝煙的圖像對文字的‘戰(zhàn)爭’,圖像凌越文字在當代文化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A.作家和文學作品依附于影視業(yè),能夠證明圖像凌越文字。
B.闡述了精美的圖畫藝術在審美感染力方面比語言藝術具有優(yōu)越性,沒有體現(xiàn)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C.闡述的是圖像化的寫作的優(yōu)勢,與“圖像凌越文字”無關。
D.闡述的是圖像化封面的作用,與“圖像凌越文字”無關。
4. ①對比論證,比較文字和圖像各自的特點和優(yōu)勢。
②引用論證,引用林白的話,指出圖文之間的互文性闡發(fā)有一種“有趣的吻合”。
③舉例論證,舉蔡志忠漫畫例子,論證經典著作漫畫化的利弊。
④假設論證,假設讀者對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畫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①“從美學角度來說,文字和圖像本來各具特色,圖像以其直觀性和具體性見長,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聯(lián)想性著稱”,即對比論證,比較文字和圖像各自的特點和優(yōu)勢。
②“絕妙之處在于,無論是先看圖再看文,還是先看文再看圖,都會發(fā)現(xiàn)一種有趣的吻合”,即引用論證,引用林白的話,指出圖文之間的“互文性闡發(fā)”有一種“有趣的吻合”。
③“比如蔡志忠漫畫系列……但同時又存在將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畫化和簡單化的可能性”,即舉例論證,舉蔡志忠漫畫例子,論證經典著作漫畫化的利弊。
④“假如讀者對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這些漫畫式的理解和解釋……這是否會剝奪讀者對文學作品詩意語言的體驗呢”,即假設論證,假設讀者對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畫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
5. 不同點:
①材料一認為圖像凌越文字,擠壓文字;圖像會對文字產生曲解和轉義:
②材料二認為圖像推動了文學語言內在意蘊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文字和圖像相輔相成,聯(lián)系緊密。(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比較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一第三段“我以為,‘讀圖時代’的讀圖隱憂乃圖像對文字的‘霸權’,因此造成了對文字的擠壓”,認為圖像凌越文字,擠壓文字;材料二第二段“在圖像化時代……推動了文學語言內在意蘊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認為文字和圖像相輔相成,聯(lián)系緊密。
②材料一倒數(shù)第二段“從文化活動的主體上說……也暗藏著破壞了讀者對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認為圖像會對文字產生曲解和轉義;材料二最后一段“圖像具有極強的情感渲染性……又可以做到對感悟對象真實性的把握”,認為圖像推動了文學語言內在意蘊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6. 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C.“小說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肖像等描寫”說法錯誤,小說中沒肖像描寫。
7. 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
B.“就是因為作者塑造的‘人物’不夠鮮明和生動”說法錯誤,原文中寫的是:有些“人物”雖然也算鮮明和生動……可見這些形象還不夠奇特和深刻,沒能更強烈地打動我們??梢娫虿皇恰安粔蝓r明和生動”而是“還不夠奇特和深刻,沒能更強烈地打動我們”。
8. ①情節(jié)更加生動曲折。龔局長先收下青蓮石,后返還,使故事更具波瀾。
②與前后文圍繞“青蓮石”展開的故事相互照應,使情節(jié)更加集中。
③豐富人物形象。強化龔局長清正廉潔的形象特點。
④突顯本文主旨。表現(xiàn)領導干部拒腐防變,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主題。
(每點2分,答對其中3點6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
9. 示例一:韋老。
①韋老是小說著力塑造的形象,是貫穿全文始終的角色。小說的標題與韋老有關,主要內容也是圍繞韋老的石頭展開的。
②韋老個性鮮明生動獨特,是作者著墨較多的人物。小說從語言、動作、心理等多方面刻畫了這個人物形象。
③韋老突出了文章思想性,揭示了主題。小說結尾龔局長意味深長地說,“石頭終歸是石頭,再有靈性也是人賦予的。有幸與韋老從相識到相知,無數(shù)次聆聽韋老諄諄教誨,這石中青蓮早已刻印在心中了”,正是韋老平時的教誨,才讓龔局長內心時刻保持清正廉潔。(每點2分)
示例二:龔局長。
①龔局長是小說著力塑造的形象,是貫穿全文始終的角色。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圍繞龔局長找韋老討教治學之道,一起把玩石頭,聆聽韋老教誨展開的。
②龔局長個性鮮明生動獨特,是作者著墨較多的人物。小說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多方面刻畫了龔局長清正廉潔的形象。
③突出了文章思想性,揭示了主題。小說通過塑造龔局長清正廉潔的形象,以此來告誡廣大干部要引以為鑒,拒腐防變,始終保持清正廉潔。(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D (原文標點:思廉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xù)成梁、陳史。后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11.C (“開國皇帝的廟號常為‘太宗’,第二代帝王多為‘高祖’”錯誤,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的廟號通常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廟號多為“太宗”)
12.D (“官員的隱私”錯誤,文中“常遣密奏之”是指讓他秘密上奏)
13.(1)觀看的人都贊嘆說:“(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義之人有勇氣,這說的就是他這樣的吧!”(得分點:“咸”“仁者”“此之謂乎”各1分,句意1分)
(2)魏征雖然裁定總論,但它們的編輯修改,都是姚思亷的功勞,賞賜(給姚思廉)五百段彩絹。(得分點“裁”“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各1分,句意1分)
14.①描繪姚思廉的畫像,收入《十八學士圖》,讓褚亮為他寫贊詞;
②經常贊嘆表揚姚思廉,多次賞賜物品給他;
③姚思廉去世后,太宗深切悼念惋惜,停止朝事一天,追贈姚思廉為太常卿,謚號為“康”,并在昭陵賜給他墓地。(每點1分)
【參考譯文】
姚思廉,字簡之,是雍州萬年人。姚思廉年少時跟隨父親學習漢史,能夠完全繼承家業(yè),他勤學寡欲,從來有談到家里財產。姚思廉在陳時擔任揚州主簿,入隋后任漢王府參軍,后因服父喪退職。為繼母守喪,他在墳墓旁結廬居住,哀傷消瘦超過常人。居喪期滿,任河間郡司法書佐。姚思亷上表陳述其父遺言,隋煬帝下詔準許他繼承父志續(xù)撰梁、陳史書。姚思廉后來成為代王楊侑的侍讀,正巧碰上義師平定京城,代王楊侑的府僚紛紛逃奔,只有姚思廉陪伴代王,不離他的身旁。義軍就要登上王府殿堂,姚思廉厲聲說道:“唐公高舉正義之旗,本意在于匡正王室,你們不應該對代王無禮?!贝蠹叶己芫捶脑挘谑窃诘钐玫呐_階下排列。高祖聽到這件事后認為姚思廉很忠義,允許他扶持楊侑到順陽閣下,他流著眼淚行過拜禮才離開了楊侑。觀看的人都贊嘆說:“(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義之人有勇氣,這說的就是他這樣的吧!”高祖即皇位之后,任命姚思廉為秦王府文學。后太宗征伐徐圓朗,姚思廉當時在洛陽,太宗曾從容談到隋代滅亡的事,感慨地贊嘆說:“姚思廉不懼怕兵刃,敢于宣明大節(jié),在古人之中尋找,也很少有能超過他的!”于是寄贈給他三百件物品。貞觀初年,姚思亷升任著作郎。描繪他的畫像,收入《十八學士圖》,朝廷又讓文學褚亮為他寫贊詞說:“刻苦勤奮,記載實錄面臨危難獻身正義,留下風范勸勉習俗。”貞觀三年,姚思廉受詔與秘書監(jiān)魏征共同修撰梁、陳二史。姚思廉又吸取謝炅等諸家梁史著述成果,續(xù)成父書,并推求硏究陳史,刪改増加傅絆、顧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征雖然裁定總論,但它們的編輯修改,都是姚思廉的功勞,賞賜(給姚思廉)五百段彩絹姚思廉因為是秦王府舊僚,深受太宗禮遇,政策上有何過失不當,讓他秘密上奏,姚思廉也直言不隱。太宗將巡幸九成宮,姚思亷諫道:“離宮游玩,是秦皇、漢武做的事,本不是堯、舜、禹、湯這些圣明君主所做的事?!碧诮忉屨f:“我有氣病,天熱病就馬上加劇,本來不是生性喜好游樂玩賞?!庇谑琴n姚思廉五十匹帛。貞觀九年,賜爵為豐城縣男。貞觀十一年姚思廉去世。太宗深切悼念惋惜他,停止朝事一天,追贈姚思廉為太常卿,謚號為“康”,并在昭陵賜給他墓地。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 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手法的能力。
D項“詞人的懷人之情也在這雨后晴景中得以消解”錯誤。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懷人之情讓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將山峰望穿亦難消解。
16. ①漂泊異鄉(xiāng)的傷感?!俺偷桥R”點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無限傷感。
②對遠人的思念?!皞麘涯钸h”“脈脈人千里”直接抒發(fā)了對遠人的思念。
③無法傳遞消息的無奈??v然將離情萬種盡情表達出來,但無人傳遞書信,也是枉然。(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交代時間:暮秋時節(jié);交代地點:江邊;交代眼前所見之景:江岸的楓葉漸漸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滿眼衰敗的紅花綠葉;點明詩人身份:楚客。這幾句寫出詩人在暮秋時節(jié)漂泊在外,眼前皆是凋零秋景,內心更加傷感。
②“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寫詩人面對這傍晚景象,悲傷懷抱,思念遠人,新愁和舊恨,接連涌起。蕭瑟秋景引起詩人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③“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寫詩人登臨遠眺,無人理解其憑高遠望,思鄉(xiāng)懷親的心意。更為惱人的是,即使能夠寫出萬種離殤,卻無人傳遞書信。表達了詩人無法傳遞消息的無奈。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每空1分,寫錯別字不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18.A (眼花繚亂:指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紛繁蕪雜:形容文章內容蕪雜,沒有條理,或者是事情雜亂無章,沒有頭緒。根據(jù)語境,第一空應填“眼花繚亂”。良莠不齊:好的壞的混雜在一起,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魚龍混雜:形容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文中描述的對象是童書,第二空應填“良莠不齊”。粗制濫造:指寫文章或做東西馬虎草率,只求數(shù)量,不顧質量。粗枝大葉:比喻工作粗糙,不認真細致。根據(jù)語境,第三空應填“粗制濫造”。隨手拈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文中是指孩子寫文章時的情境,第四空應填“隨手拈來”)
19.A (根據(jù)后文“不同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有快慢之別,認知能力也不完全一樣”,應該是先說年齡特點,再說閱讀能力,因此排除C、D兩項;兩個分句之間應是并列關系,而不是遞進關系,且“還與其閱讀能力有關”表述不準確,故排除B項)
20.D (A項,“提高”與“力度”搭配不當,應是“加大……力度”。B項,“加大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jiān)管”成分殘缺,應在后面補出“力度”;“目的是為了”句式雜糅,把“為了”去掉。C項,“目的是為了”句式雜糅,把“為了”去掉)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21. ①愛吃甜食;②此年齡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③有保護視力的作用。(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后面說的吃甜食的危害,以及“要監(jiān)督孩子少吃為妙”,可知這里是說孩子“愛吃甜食”,句子格式要與“睡眠不足”一致;
第二空,講的是睡眠不足的危害,結合后面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就會失去平衡,造成眼睫狀肌的調節(jié)功能紊亂”“保證每晚睡足9~11小時”,可知這里是說“此年齡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
第三空,聯(lián)系前文的“保證每晚睡足9~11小時”,可知是說充足的睡眠“有保護視力的作用”。
22. ①培養(yǎng)孩子良好用眼習慣; ②使孩子遠離噪聲環(huán)境;
③監(jiān)督孩子少吃甜食; ④使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
(一點1分,兩點2分,三點4分,四點5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語段的能力。
四、作文(60分)
解析:本次作文有兩則材料,考生應綜合兩則材料的內容及含意,建構起兩則材料之間的相關聯(lián)系,精準立意:材料一的內容是自然界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詞——飽滿、低頭;不飽滿,仰頭。材料二則是孟買神學院新生入校時的“規(guī)則”——側身彎腰進入。由此,我們可以找到兩則材料的相似之處,那就是——低頭、彎腰。據(jù)此,可以進行如下立意:
①成熟的稻谷會彎腰;
②低頭彎腰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③低頭是為了更好地仰頭;
④低姿態(tài)——人生新姿態(tài);
⑤低調為人,高調做事。
……

相關試卷

精品解析:重慶市渝東九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重慶市渝東九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8%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重慶市渝東九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重慶市渝東九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6)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高一上學期聯(lián)合診斷考試(期中)語文含答案

2023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高一上學期聯(lián)合診斷考試(期中)語文含答案

2023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高二上學期聯(lián)合診斷考試(期中)語文含答案

2023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高二上學期聯(lián)合診斷考試(期中)語文含答案

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重慶市渝東六校共同體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六縣九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六縣九校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Word版附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