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哈爾濱市第六中學校2020級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地理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30題,每題2分)新西蘭位于板塊的交界處,其南島西部沿海有一處著名地質(zhì)景觀“薄餅巖”。硬石灰?guī)r和軟砂巖堆積形成數(shù)以百計的多層區(qū)域,沿著懸崖溝壑垂直形成,形似層層薄餅,故而得名。2021年3月4日新西蘭北部海發(fā)生7.3級地震。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 從巖石成因看,“薄餅巖”屬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該次地的震源可能處于( )A. 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消亡邊界 B.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C. 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生長邊界 D.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3. 新西蘭東側(cè)板塊邊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為( )A. 海嶺 B. 海溝 C. 大陸架 D. 大陸坡【答案】1. A 2. B 3. B【解析】【分析】1題詳解】由材料“石灰?guī)r和軟砂巖堆積形成數(shù)以百計的多層區(qū)域,沿著懸崖溝壑垂直形成,形似層層薄餅,故而得名”可知,“薄餅巖”屬于沉積巖,由圖可知,沉積物經(jīng)過固結(jié)成巖形成沉積巖,即甲為沉積巖,A正確,BCD錯誤,故選A。【2題詳解】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學說可知,新西蘭及其附近海域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發(fā)。故選B。【3題詳解】合上題分析,新西蘭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半島的消亡邊界,東側(cè)太平洋板塊向下俯沖到印度洋板塊以下,形成海溝,西側(cè)印度洋板塊一側(cè)受擠壓隆起抬升形成新西蘭南北二島及島上的海岸山脈。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睛】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tài)關系:板塊張裂地區(qū)(生長邊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嶺(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地區(qū)(消亡邊界)往往形成高大山脈和高原(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爾卑斯山等);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擠壓碰撞的地帶(消亡邊界)常形成海溝,以及山脈或島弧(如太平洋西部的海溝--島鏈、美洲西岸的山脈)。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和巖層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4. 圖示區(qū)域地貌為(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5. 圖中地表花崗巖的形成過程是( )A. 火山噴發(fā)→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 B. 沉積作用→變質(zhì)作用→地殼抬升形成C. 石灰?guī)r變質(zhì)作用→地殼抬升→風化侵蝕形成 D. 巖漿上升侵入→地殼抬升→風化侵蝕形成【答案】4. B 5. D【解析】【分析】【4題詳解】由圖中巖層的新老關系可知,該區(qū)域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由此可以判斷該地地質(zhì)構(gòu)造為背斜;由等高線的分布可知,該地地形內(nèi)低外高,為谷地地形,因此,該地的地貌為背斜谷,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5題詳解】花崗巖屬侵入巖,因此該地首先發(fā)生了巖漿侵入作用形成了花崗巖,然后隨著地殼抬升作用到達地表,最后經(jīng)過風化侵蝕作用出露地表,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點睛】向斜背斜的判斷,應該根據(jù)巖層新老關系判斷,兩翼新中間老為背斜;兩翼老中間新為向斜。相鄰的兩條河流,在發(fā)育的過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較強的侵蝕力,河谷上源不斷加長,以致與高位河相遇,進而襲奪其河水的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河流襲奪前后的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6. 關于甲、乙兩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乙河流量大襲奪甲河B. 甲河地勢高襲奪乙河C. 乙河侵蝕力大襲奪甲河D. 甲河的河道平直襲奪乙河7. M處泥沙堆積較強的原因是( )A. 上游水量減少,泥沙堆積嚴重B. 河道兩側(cè)巖體崩塌泥沙堆積嚴重C. 河道變窄泥沙堆積嚴重D. 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積嚴重8. 有觀點認為,黃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黃河干流,因上游被襲奪,導致渭河河谷相對渭河河道極其寬大。圖中哪個河段可能與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 )A. ① B. ②C. ③ D. ④【答案】6. C 7. A 8. B【解析】【分析】考查河流地貌及其成因。【6題詳解】根據(jù)圖示水流箭頭,甲河的水從圖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則乙河屬于低位河,低位河具有較強的侵蝕力襲奪高位河甲河,C對。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錯。在發(fā)育的過程中,是低位河襲奪高位河,甲河地勢高,不能襲奪乙河,B錯。圖中是乙河襲奪甲河,D錯。故選C。【7題詳解】M處泥沙堆積較強的原因是河流襲奪后導致上游來水量減少,水流減慢,泥沙堆積嚴重,A對。河道兩側(cè)巖體崩塌,與水量減少,泥沙堆積加重無關,B錯。泥沙堆積易導致河道變淺,水量小,河道變窄,C錯。地轉(zhuǎn)偏向力不是堆積嚴重的原因,D錯。故選A。【8題詳解】渭河河谷相對渭河河道極其寬大,即原來河道寬大,襲奪后,水量減小,河道變窄,故渭河可能原本是黃河干流,因上游被襲奪而成黃河支流。讀圖可知,圖中可能與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河段②,是河流襲奪后留下的河段,B對。A、C、D錯。故選B。點睛】蛇曲之美,既有溫婉輕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圖表示繞旋在內(nèi)蒙古草原間的河流彎曲景象,我們稱之為“蛇曲”。蛇曲進一步發(fā)育,就會形成牛軛湖,牛軛湖又稱河跡湖,是由于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彎月形。下圖左圖為某地區(qū)蛇曲圖,右圖為牛輒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 圖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圖以及水下水流運動方向最可能的是( )A. B. C. D. 10. 下列關于牛軛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牛軛湖是河流裁彎取直而形成的 B. 牛軛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區(qū)C. 牛軛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邊 D. 牛軛湖對河流徑流不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答案】9. C 10. D【解析】【分析】【9題詳解】當河流轉(zhuǎn)彎時,在離心力的影響下,表層水流向凹岸(①處)方向沖去,流速快,凹岸受到強烈侵蝕,形成深槽(坡度大),而底部的水流在壓力的作用下,由凹(①處)岸流向凸(②處)岸,水流把從凹岸沖下的物質(zhì)搬運至凸岸,在凸岸因流速變慢而誰積下來形成邊灘。C選項正確,故排除A、B、D。【10題詳解】牛軛湖是由于平坦地區(qū)河道,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曲,曲流的自然裁彎取直而在廢棄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蝕岸,即河流的凹岸邊。A、B、C選項描述正確;牛軛湖與河流相通,對河流徑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大,故選D。【點睛】彎曲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丹霞同學暑假在我國旅行時拍到了甲、乙、丙、丁四幅景觀圖(見下圖),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 對甲、乙兩圖分析合理的是( )A. 甲地貌區(qū)降水豐富,流水侵蝕顯著 B. 乙為丹霞地貌,風化作用形成C. 甲地貌區(qū)降水較少,導致植被稀疏 D. 乙地貌為風蝕蘑菇,風力沉積而成12. 丙圖河流地貌發(fā)育過程中( )A. 受慣性力作用,右岸侵蝕嚴重 B. 受兩側(cè)山地影響,側(cè)蝕作用加強C. 河流下游落差大,河道明顯加深 D. 可能發(fā)生裁彎取直,形成牛輒湖13. 丁地貌由頂部到邊緣( )A. 沉積物粒徑越來越大 B. 海拔高度越來越高C. 河流水道越來越分散 D. 沉積厚度越來越大【答案】11. A 12. D 13. C【解析】【分析】【11題詳解】由圖可知,甲為丹霞地貌,由于當?shù)亟邓S富,流水強烈沖刷、侵蝕而形成,A正確;丹霞地貌由于山腰地勢陡峻,缺土少水,植被稀疏,C錯誤;乙為雅丹地貌,由盛行風侵蝕形成,B、D錯誤。故選A。【12題詳解】丙地貌為河流側(cè)蝕形成的河曲地貌,受慣性力作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A錯誤;側(cè)蝕主要發(fā)生在地形平坦的河段,兩側(cè)山地不會導致側(cè)蝕加強,B錯誤;河流下游落差較小,C錯誤;彎曲河道因彎曲過度,會發(fā)生裁彎取直,被廢棄的部分河道形成牛軛湖,D正確。故選D。【13題詳解】圖中,丁地貌為沖(洪)積扇,由扇頂?shù)缴染壋练e物粒徑越來越小,A錯誤;海拔高度越來越低,B錯誤;河流水道越來越分散,C正確;沉積厚度越來越小,D錯誤。故選C。【點睛】主要的外力地貌的類型:1、流水地貌:流水沉積——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流水侵蝕地貌——峽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黃土高原溝壑地貌、丹霞地貌;2、風力地貌:風力侵蝕地貌——雅丹地貌、風蝕蘑菇、風蝕洼地等;風力沉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的形成;3、海浪地貌:海浪侵蝕地貌——海蝕崖、海蝕柱等;海浪沉積地貌——沙灘;4、冰川地貌:冰川侵蝕地貌——冰蝕湖、峽灣、角峰、刃脊等;冰川堆積地貌——冰磧丘陵等。我國傳統(tǒng)村落指民國以前建村,較好地保留了歷史沿革,村落內(nèi)建筑環(huán)境、建筑風貌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風民俗,雖經(jīng)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下圖示意河南傳統(tǒng)村落分布。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14. 造成河南傳統(tǒng)村落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 地形C. 氣候 D. 文化15. 河南省中西部傳統(tǒng)村落保留數(shù)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遷出少 B. 中原文化歷史悠久C. 交通不方便 D. 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水平高【答案】14. B 15. C【解析】【14題詳解】根據(jù)圖例可以看出,河南傳統(tǒng)村落空間分布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傳統(tǒng)村落基本集中于海拔200-1000米且相對高差較小的位置,這樣的位置不僅可以建房生活,還可以防黃河水患被淹,可見,地形條件是主要因素,選B。【15題詳解】河南省中西部傳統(tǒng)村落多位于海拔較高處的山區(qū),由于交通不方便,受人類干擾少,保留數(shù)量多。所以選C。掛壁公路(下圖)是在峭壁上開鑿而出的奇險公路,為了方便施工和開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掛壁公路多貼壁而鑿,相隔十余米旁開一側(cè)窗。掛壁公路的建設不僅解決了山區(qū)交通難題,還產(chǎn)生了“特殊效應”,使掛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脫貧路、致富路。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6. 掛壁公路旁開側(cè)窗,但在側(cè)窗之間保留側(cè)壁的主要原因是( )A. 減少施工量 B. 防止山體崩塌 C. 降低施工難度 D. 保障出行安全17. 掛壁公路產(chǎn)生的“特殊效應”最可能是指( )A. 改變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 B. 加強與外界的聯(lián)系 C. 創(chuàng)造新的旅游景觀 D. 促進當?shù)刭Y源開發(fā)【答案】16. B 17. C【解析】【分析】【16題詳解】沒有打穿所有側(cè)壁是為了減輕工程建設對山體的破壞,保證山體的穩(wěn)定性,防止山體崩塌,B正確。在側(cè)窗之間保留側(cè)壁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施工量,但不是保留側(cè)壁的主要原因,A錯。保留側(cè)壁對施工難度并沒有起到有效的降低作用,C錯。側(cè)窗之間保留側(cè)壁對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慮出行安全,多在掛壁公里外側(cè)建設護欄等,D錯。故選B。【17題詳解】掛壁公路選址獨特,建設后形成驚險、刺激的獨特的旅游資源,創(chuàng)造了新的旅游景觀,C正確。公路的建設影響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加強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也有利于促進當?shù)刭Y源的開發(fā),但這些均是公路建設后形成的“一般效應”,不是其“特殊效應”。故選C。【點睛】掛壁公路是在峭壁(懸崖和高峻大山)上開鑿而出的奇險公路,為了施工方便和開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掛壁公路多貼壁而鑿,相隔十余米旁開一側(cè)窗,側(cè)窗也能勾勒出隧洞的走向,我國掛壁公路主要位于南太行山地區(qū)及晉東南等地區(qū)。讀某年4月初某日8時我國局部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完成下面小題。18. 此時銀川的風向大致是( )A. 東南風 B. 西南風 C. 東北風 D. 西北風19. 未來幾天,圖中西側(cè)的天氣系統(tǒng)東移至華北平原,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是( )A. 大風頻發(fā),水稻倒伏 B. 墑情變好,緩解春旱C. 光照充足,加強灌溉 D. 氣溫回升,吹熱風【答案】18. D 19. B【解析】【18題詳解】根據(jù)等壓線圖中風向的判定步驟,可畫出銀川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實線箭頭)和風向(虛線箭頭),進而可判定銀川的風向為西北風。故D正確,A、B、C錯誤。【19題詳解】華北平原以旱地為主,故“水稻倒伏”說法錯誤,A錯誤。結(jié)合圖例、讀圖可知,圖中西側(cè)的天氣系統(tǒng)形成大范圍降水。因此未來幾天,圖中西側(cè)的天氣系統(tǒng)東移至華北平原會使華北平原出現(xiàn)陰雨天氣,使墑情變好,緩解春旱,B正確,C錯誤。圖中西側(cè)天氣系統(tǒng)為冷鋒,過境后氣溫下降,D錯誤。故選B。【點睛】等壓線圖上任一地點風向的畫法: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且垂直于等壓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zhuǎn)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為經(jīng)過該點的風向。如下圖所示(北半球):世界上不同地區(qū),氣候、景觀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下圖示意30°N沿線撒哈拉沙漠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景觀。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0.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形成水鄉(xiāng),主要得益于( )A. 西南季風 B. 東南信風 C. 東南季風 D. 東北信風21. 形成撒哈拉沙漠景觀的主要大氣環(huán)流是( )A. 副熱帶高氣壓帶 B. 東南信風 C. 赤道低氣壓帶 D. 盛行西風【答案】20. C 21. A【解析】【分析】【20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屬于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形成原因主要是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的影響,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更加明顯,夏季吹東南風,降水量大且充足,冬季吹西北風,溫和少雨,故C正確;西南季風影響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影響不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故A不選;東南信風位于南半球,故B不選;東北信風在東亞被高低壓形成的季風影響切斷,故D不選。故答案選擇C。【21題詳解】撒哈拉沙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終年炎熱干燥,形成荒漠景觀,故A正確。東南信風位于南半球,故B不選。赤道低氣壓帶氣流上升,降水量豐富,故C錯誤;盛行西風控制的地區(qū)多降水,不會形成荒漠景觀,故D不選。答案選擇A。【點睛】影響降水或水分的因素:盛行風:吹海風多雨,吹陸風少雨;氣壓:低壓上升氣流多雨,高壓下沉氣流少雨;洋流:暖流增濕,寒流減濕;海陸位置:臨海地區(qū)降水多,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山地迎背風坡:迎風坡多地形雨,背風坡有焚風效應少雨。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鋒面很少移動或移動十分緩慢時,稱為準靜止鋒,簡稱為靜止鋒。甲圖為江淮準靜止鋒,乙圖為云貴準靜止鋒。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2. 云貴準靜止鋒出現(xiàn)在冬季,下列關于乙圖表述正確的是( )A. “天無三日晴”是昆明的真實寫照 B. 云貴準靜止鋒的形成與地形關系密切C. 昆明和貴陽都是四季分明 D. 昆明與貴陽冬半年均以冷濕天氣為主23. 下列關于甲圖中江淮準靜止鋒的描述錯誤的是( )A. 江淮準靜止鋒發(fā)生在夏季6~7月間B. “和風吹綠野,梅雨灑芳田”詩句中梅雨就是江淮準靜止鋒控制下形成的C 當副高移動速度較快時,6~7月間江淮地區(qū)降水較少D. 當副高勢力較弱時,江淮梅雨期會縮短,甚至出現(xiàn)“空梅”現(xiàn)象【答案】22. B 23. D【解析】【分析】【22題詳解】讀乙圖可知,貴陽處于雨區(qū),“天無三日晴”是貴陽天氣的真實寫照,A錯誤。昆明準靜止鋒的形成與云貴高原的阻擋有關,B正確。昆明四季如春,四季變化不分明,C錯誤。昆明冬季溫和,貴陽冬半年均以冷濕天氣為主,D錯誤。故選B。【23題詳解】江淮準靜止鋒發(fā)生在夏季6一7月間,A正確?!昂惋L吹綠野,梅雨灑芳田”詩句中梅雨就是江淮準靜止鋒控制下形成的,B正確。當副高移動速度較快時,6一7月間江淮地區(qū)降水較少,C正確。當副高勢力較弱時,靜止鋒在江淮停留時間更長,江淮梅雨期會增長,D錯誤,故選D。【點睛】昆明準靜止鋒又稱云貴準靜止鋒,是一個在云貴高原的大氣現(xiàn)象,主要由變性的極地大陸氣團和西南氣流受云貴高原地形阻滯演變而形成,云層低而薄,易形成連陰雨天氣。該天氣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于冬季,其間出現(xiàn)日數(shù)約占全年的一半。下圖為甲、乙、丙三地大氣環(huán)流年內(nèi)控制時間分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4. 關于圖中氣壓帶、風帶說法,正確的是( )A. 東北信風帶為北半球信風帶 B. 盛行西風帶為西南風C. 副熱帶高壓帶盛行上升氣流 D. 東南信風屬中緯環(huán)流25. 甲地氣候類型為( )A. 亞熱帶季風氣候 B. 地中海氣候C. 熱帶草原氣候 D. 熱帶沙漠氣候【答案】24. A 25. D【解析】【分析】【24題詳解】東北信風帶為北半球西風帶,南半球西風帶為東南信風帶,A對。盛行西風帶在北半球為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B錯。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C錯。東南信風為低緯環(huán)流,D錯。故選A。【25題詳解】讀圖可知,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西風帶控制,全年高溫少雨,為熱帶沙漠氣候,D對。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受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形成的,A錯。地中海氣候是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B錯。熱帶草原氣候是受赤道低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C錯。故選D。【點睛】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1)大致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2)高低氣壓相間分布。(3)信風帶與極地東風帶風向相同,與西風帶風向相反。(4)一般地,赤道低氣壓帶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在30 °緯線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分布在60°緯線附近;極地高氣壓帶分布在90°緯線附近。雙峰林場位于張廣才嶺東南坡海拔1200米處,北高南低。這里雪期長達7個月,每年冬季,蓬松的新雪在屋頂和物品上堆積,形成了深達2米的積雪,景觀奇特,被稱為“中國第一雪鄉(xiāng)”。下圖示意“雙峰林場位置及冬季雪景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6. 導致雙峰林場積雪深厚的主要原因有( )①位于冬季風背風坡,風速?、谖挥诙撅L迎風坡,多地形雨③緯度高,冬季氣溫低④靠近河流,水汽充足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27. 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雙峰林場北部的房屋積雪比之前薄,原因可能是( )A. 蒙古高壓變?nèi)?/span> B. 冬季風勢力減弱 C. 周邊森林破壞 D. 大氣污染加劇【答案】26. A 27. C【解析】【分析】【26題詳解】由雙峰林場位置可以看出,雙峰林場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風速小,積雪不易被吹散,①正確,②錯誤,雙峰林場緯度高,積雪不易融化,③正確,由圖中信息可知,靠近河流,水汽充足,對積雪深度影響較小,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27題詳解】蒙古高壓變?nèi)酰撅L會減弱,風對積雪的吹散作用減弱,積雪厚度增大,AB錯誤,大氣污染加劇對積雪厚度影響不大,D錯誤,周邊森林破壞,對冬季風的削減作用減弱,風力加大,對北部房屋積雪吹散,北部的房屋積雪比之前薄,C正確,所以選C。【點睛】中國雪鄉(xiāng)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nèi)的大海林林業(yè)局轄區(qū)內(nèi)的雙峰林場,位于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zhèn)禿頂子山西南側(cè),張廣才嶺中段。距長汀鎮(zhèn)105公里,占地面積500公頃,海拔1500米左右。受日本海暖濕氣流和貝加爾湖冷空氣影響,冬季降雪期長,雪期也長達7個月,積雪厚度可達2米左右。雪質(zhì)好、粘度高,積雪從房檐懸掛到地面形成了獨特的“雪簾”、樹掛,雪鄉(xiāng)受山區(qū)小氣候影響,每年秋冬開始,就風雪涌山,號稱全國降雪量最大的地區(qū),素有“中國雪鄉(xiāng)”的美譽。下圖示意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圖。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8. 下面關于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氣候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①地受西南風和東北信風交替控制 B. ②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C. ③地受東南信風和赤道低氣壓帶交替控制 D. ④地受暖流和東南信風影響29. 圖中⑤地沿岸霧氣在日出后逐漸飄向內(nèi)陸,其主要原因是( )A. 受盛行西風吹拂 B. 對流運動旺盛 C.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D. 近地面產(chǎn)生逆溫30. 關于圖中⑥處氣候類型及成因敘述正確的是( )A.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氣壓和低緯信風帶交替控制B. 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低緯信風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增溫增濕C. 熱帶季風氣候,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D.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答案】28. A 29. C 30. B【解析】【分析】【28題詳解】圖中四地均為熱帶草原氣候,其中①地夏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向右偏轉(zhuǎn)形成西南風,從海洋帶來濕潤氣流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冬季受到來自內(nèi)陸的東北信風的影響,降水較少形成干季,A正確;②地則是因為東非高原地勢高,氣流難以對流上升,形成熱帶草原氣候,B錯誤;③地氣候的形成與地形和沿岸暖流有關,C錯誤;④地處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D錯誤。故選A。【29題詳解】圖中⑤地位于副熱帶海區(qū),不屬于西風常年控制的范圍,同時西風影響區(qū)域也不會有明顯的晝夜之分,A錯誤;⑤地沿岸霧氣在日出后逐漸飄向內(nèi)陸,一定是因為受到從海洋吹向陸地的風力所致。日出以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逐漸加大,由于海水的熱容量更大,其氣壓比陸地高,風從海洋吹向陸地;C正確,對流運動旺盛,水平方向風力小,近地面產(chǎn)生逆溫等不利于霧氣的飄散,BD錯誤。故選C。【30題詳解】⑥處位于馬達加斯加的東側(cè),沿岸有暖流經(jīng)過,增溫增濕,東南信風帶來的水汽經(jīng)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豐富的降水,因而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為非地帶性的分布,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睛】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是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如馬達加斯加的東側(cè)的雨林氣候,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澳大利亞東北的熱帶雨林氣候等,它們的形成主要受洋流、地形、風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二、綜合題(共40分)31.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冷氣團為字母____;從圖中可以看出,冷鋒降水集中在____(鋒前、鋒后)。(2)圖乙中,若此時空氣中水汽充足,①②③三地有明顯降水的是____;風力最大的是____(3)預報圖中⑤地即將經(jīng)歷天氣變化過程。(4)畫出圖甲中天氣系統(tǒng)過境前后的氣溫、氣壓變化曲線。【答案】(1) ①. B ②. 鋒后 (2) ①. ③ ②. ② (3)冷鋒過境,降溫、大風、陰雨天氣 (4)【解析】【分析】本大題以冷鋒天氣圖和北半球某地等壓線分布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冷鋒與天氣、氣旋與天氣、風力的判讀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小問1詳解】冷氣團的密度大于暖氣團,應在鋒面下側(cè),所以B為冷氣團;從圖中可以看出冷鋒降水集中在鋒后。【小問2詳解】①地位于高壓中心,氣流下沉,風力較弱,且不易降水;②地處于冷鋒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控制,天氣晴朗,且在三地中等壓線是最密集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風力最大;③位于低壓中心,氣流上升,風力較弱,但上升氣流遇冷易成云致雨,故③地有明顯降水。【小問3詳解】讀圖可知,⑤地位于冷鋒鋒面的前面,且距離冷鋒較近,所以即將經(jīng)歷冷鋒天氣系統(tǒng),將會出現(xiàn)降溫、大風、陰雨等天氣。小問4詳解】圖甲為冷鋒天氣系統(tǒng),冷鋒過境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氣壓升高,所以從過境前到過境后,氣溫逐漸降低,氣壓逐漸升高,具體如圖。32. 下面甲圖為日本輪廓和山河分布圖,乙圖為日本富山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板塊構(gòu)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結(jié)合富山市氣候資料指出海洋性特征的主要表現(xiàn)。(3)季風氣候一般是夏季多雨,但是富山市卻冬季降水更多。分析富山市冬季降水特別多的原因。【答案】(1)位于亞板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2)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氣溫年較差小。;全年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小。 (3)受冬季風的影響,西北季風經(jīng)過日本海,增溫增濕,在富山市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導致富山市降水多。【解析】【分析】本大題以日本地圖和氣候圖為材料,涉及日本地震多發(fā)原因、氣候特征和冬雨原因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區(qū)域認知的地理素養(yǎng)。【小問1詳解】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小問2詳解】日本是一個島國,受海洋影響大,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結(jié)合富山市氣候資料可以看出,海洋性特征的主要表現(xiàn)是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氣溫年較差小,全年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總量大,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小。【小問3詳解】季風氣候一般是夏季多雨,但是富山市卻冬季降水更多。富山市冬季降水特別多的原因在于,受冬季風的影響,西北季風經(jīng)過日本海,將濕潤空氣帶到富士山市形成地形雨(島上山地為迎風坡),降水較多。這一點跟我國的山東半島和臺北市冬雨差不多。【點睛】33. 讀“某沿海地區(qū)地質(zhì)地貌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說出形成圖中①②兩處巖層形態(tài)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判斷①處地質(zhì)構(gòu)造并說明判斷理由。(2)指出乙處地貌名稱,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有人提議在丙處修建水庫,你認為可行嗎?說明理由。【答案】(1)內(nèi)力作用。向斜。巖層向下彎曲。 (2)河口三角洲。乙地入海口處坡度平緩,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攜帶泥沙在河口前面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3)不可行。理由:丙處有斷層會產(chǎn)生滲漏,地層不穩(wěn)定,大壩易受損。【解析】【分析】本大題以某沿海地區(qū)地質(zhì)地貌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地質(zhì)作用、地質(zhì)構(gòu)造的判讀、河流堆積地貌的形成、地質(zhì)構(gòu)造的實踐意義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小問1詳解】根據(jù)圖示分析可知,圖中①②兩處巖層分別為向斜、斷層,兩處地質(zhì)構(gòu)造均為地殼運動形成,地殼運動是內(nèi)力作用的表現(xiàn),故形成圖中①②兩處巖層形態(tài)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內(nèi)力作用。①處巖層向下彎曲但巖層沒有斷裂,故①處為向斜。【小問2詳解】圖示顯示乙處位于河流入??冢牒?谔幍貏葺^低,坡度平緩,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攜帶泥沙沉積作用強,加上海水頂托作用,使得泥沙在河口前面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小問3詳解】根據(jù)圖示分析可知,丙處地下有斷層,斷裂地帶會產(chǎn)生滲漏,地層不穩(wěn)定,如果蓄水建大壩易受損,故在丙處修建水庫不可行。【點睛】等高線圖的判讀:1、等高線地形圖中的河流1)河流位置:河流一般發(fā)育在山谷處,而山脊往往會成為河流的分水嶺。2)河流的流向:由于河流一般發(fā)育在山谷處,而山谷等高線的特征是由低處彎向高處,故可判斷河流的流向。3)河流與地勢高低:等高線地形圖中,可以根據(jù)河流流向判定地勢的高低。2、水庫大壩的建設:1)水庫大壩的選址:大壩一般選在峽谷處,水庫庫址應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口袋形”盆地或洼地處。2)水庫范圍的確定:水庫范圍應是由大壩及接觸到的最高一條等高線共同所組成的閉合區(qū)域。圖中陰影部分為庫區(qū)范圍。3)大壩高度的確定:大壩高度應根據(jù)其所接觸到的等高線來判定。但經(jīng)常由于在山區(qū)會有各種小山丘存在,故按蓄水要求,大壩往往只能修建到一定高度。34. 結(jié)合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會性空間,是鄉(xiāng)土社會的基本單元。一個聚落能否形成與發(fā)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莊則近于小河邊,“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點。下面是“我國長江流域聚落分布圖”(圖A)和“某山區(qū)聚落分布圖”(圖B)。(1)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聚落分布有何特點? (2)山區(qū)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魯藏布江谷地為例說明高原地區(qū)聚落分布的主要特點及原因。【答案】(1)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聚落大多沿河發(fā)展,形成沿河聚落帶。(2)沖積扇、洪積扇和河漫灘平原地區(qū)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壤較肥沃。(3)高原地區(qū)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因為河谷地勢低,氣溫較高,河漫灘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解析】【詳解】本題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與影響因素。(1)讀圖分析可知,河流眾多,河網(wǎng)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取水方便,水資源豐富,因此聚落大多沿河發(fā)展,形成沿河聚落帶。(2)山區(qū)地區(qū),地形崎嶇,坡度大。聚落分布呈明顯的條帶狀,主要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發(fā)育,這些地區(qū)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適合聚落的分布。(3)雅魯藏布江谷底的聚落多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氣溫低,河谷地帶地勢低平、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適合聚落的分布。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含解析,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