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9 文言文對比閱讀(原卷版)
【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題】
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節(jié)選自統(tǒng)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與之對枰③。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④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⑤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節(jié)選自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
【注釋】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對枰(píng):對坐下棋。④參錯:雜亂不齊。⑤懷遠:人名。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是:________
(2)擁毳衣爐火???擁: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弈:________
(4)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曳:________
2.給【乙】文中劃線句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
不 圖 觀 瀑 之 娛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

4.請你從感官角度,比較【甲】【乙】兩文寫景分別側重于什么?

5.請你概括【甲】【乙】兩文寫景的對象及其特點。



【2022·湖北荊州·中考真題】
古詩文聯(lián)讀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游瑯琊山記
宋濂
自驛西南出,過平皋約三里所,望豐山盤亙雄偉出瑯琊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歐陽公修所發(fā)。泉上十余步即豐樂亭,直豐樂亭之東數(shù)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轉而西入天寧寺。今皆廢,惟涼煙白草①而已。濂聞其語,為悵然者久之。
復西行約三里許,有泉瀉出于兩山之間,分流而下,曰讓泉,潺潺清澈,可鑒毛發(fā)。傍岸有亭曰“漸入佳境”,今已廢,惟四大字勒崖石間。沿溪而過薛老橋,入醉翁亭。亭久廢,名人石刻頗夥②,兵后③焚煉為堊盡。亭后四賢堂,亦廢。亭側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手掬飲之,溫。
(選自《歷代山水游記選》,有刪節(jié))
【注釋】:①(涼煙白草)蒼涼的煙霧荒草。②(頗夥)非常多。③(兵后)戰(zhàn)亂后。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望西都,意躊躇??????????????????????(躊躇)志得意滿的樣子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C.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D.樹林陰翳?????????????????????????????????????(翳)遮蓋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發(fā)而幽香
C.行者休于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D.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遺德
3.下面對《山坡羊·撞關懷古》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一“聚”一“怒”,群山若動,大河有情,作者賦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強烈感情。
B.一“表”一“里”,外寫黃河,內寫華山,生動表現(xiàn)潼關一帶雄奇險要的地理位置。
C.一“望”一“意”,前寫動作,后寫心緒,表現(xiàn)作者對前朝的懷念和對現(xiàn)實的失望。
D.一“興”一“亡”,詞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會顛撲不破的興亡之理。
4.下面對《醉翁亭記》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從全景到遠景,再逐層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滿尋幽覽勝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鳥之樂烘托眾人之樂,眾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最后落腳到山水之樂。
C.文章大量語句用“也”字做句尾,讀來頓覺嘴上有醉意,臉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樂”字貫穿全篇,表達隨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5.下面對《游瑯琊山記》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宋濂一行按當?shù)厝酥敢扔呜S樂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賞讓泉風景。
B.作者記游的是歷經元末戰(zhàn)亂之后的瑯琊山風景,故所見皆衰草涼煙、斷壁殘垣。
C.文中寫自然風光往往雄奇清絕,寫人文風景則傾覆焚毀,兩相比較令人悵惘嘆息。
D.選段以游蹤為線,或遠跳,或問路,或照清影,或賞題刻,或飲清泉,游興頗濃。
6.用“/”給《游瑯琊山記》中劃線部分斷句(限三處)
石欄覆之欄下壓以巨石中流一竅通泉徑可五六寸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2022·湖北咸寧·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
郗超①與謝玄不善②。苻堅③將問晉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⑥。吾昔嘗與玄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⑦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贝蠊扰e,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選自《世說新語·識鑒》,有刪改)
【注釋】①郗超、謝玄:均為東晉大臣。②善:關系友好。③苻堅:前秦君主。④問晉鼎:圖謀奪取東晉政權。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帶地區(qū)。⑥濟事:辦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小事。
1.選出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撥:選拔
B.必能神補闕漏,有所廣益?????????????????????????????????闕漏:缺失疏漏
C.人間頗有異同之論???????????????????????????????????????????異同:不同
D.大功既舉?????????????????????????????????????????????????????????舉:舉行
2.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
A.悉以咨之 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B.愚以為營中之事 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于時朝議遣玄北討
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吾昔嘗與玄共在桓宣武府
3.用“/”給乙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見使才皆盡雖履履之間亦得其任
4.翻譯下列句子。
(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

5.甲文中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舉薦了一批文臣武將,這些文臣武將的共同特點是①__________???(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乙文中郗超力排眾議,堅定相信謝玄的能力,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覺的本領,又有“②___________?!保ㄓ靡椅脑Z句填空)的胸懷。


【2021·湖北鄂州市·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濂
①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乙)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①“田者。父怒,撻②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③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踐踏。②撻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為什么。④恬:安靜、平靜。
1.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錄畢,走送之(行走)
B.同舍生皆被綺繡(同“披”,穿)
C.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持,拿著)
D.安陽韓性聞而異之(詫異,對……感到驚訝)
2.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門人弟子填其室 暮歸,忘其牛
C.足膚皸裂而不知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D.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父怒,撻之
3.下面對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了為學之難。
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華裝束與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充實與強大。
C.乙文中,王冕因為“聽書忘?!痹獾搅怂赣H的鞭打,后來變得有些癡呆。
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讀”,表現(xiàn)了他專心致志、好學不倦的可貴品質。
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上面甲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2021·湖北黃岡市·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節(jié)選自《孟子譯注》)
(乙)
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肮湟?,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②,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br /> (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注)①子房:即張良,表字子房。②饋餉:糧餉。
5.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委而去之 _________ ②親戚畔之_________
③鎮(zhèn)國家_________ ④連百萬之軍_________
6.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三里之城 B.夫環(huán)而攻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連百萬之軍
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8.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②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9.仔細閱讀(甲)(乙)兩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根據(jù)(乙)文我們可以概括出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屬分享利益和①_________;我們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__________________”這一重要論斷揭示劉邦得天下和項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題】
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節(jié)選自統(tǒng)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
(乙)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節(jié)選自蘇軾《石鐘山記》)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轉轉不已 已:_________ (2)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___________
(3)而言之不詳 詳:_________ (4)夜泊絕壁之下 泊:__________
11.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
余 是 以 記 之 蓋 嘆 酈 元 之 簡 而 笑 李 渤 之 陋 也。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求之下流,固顛。

(2)自以為得其實。

13.(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14.(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達的相同觀點是什么?




【2021·湖北荊州市·中考真題】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 />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齊威王論寶
齊威王、魏惠王會田①于郊?;萃踉唬骸褒R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③,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
注釋:①(會田)會,相約;田,打獵。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種首皆為人名,③(為寇)做賊,這里指入侵。④(河)指黃河。
15.下列關鍵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松柏冢累累 (累累)眾多的樣子
B.王之蔽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C.時時而間進 (間)指較短的時間
D.吾孰與徐公美 (孰與)與…相比怎么樣
16.下列各項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問之客曰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由此觀之
17.下面對《十五從軍征》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主人公“從軍征”時間之久,經歷戰(zhàn)事之殘酷。
B.心中“家”與眼前“?!毕鄬φ?,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內心情感之悲苦。
C.“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竇、梁上、中庭、井上”皆為家景,兩相對照,突顯人去屋空、家園荒蕪的景象。
D.“家中有阿誰”與“不知飴阿誰”前后照應,寫出主人公因“從軍征”而幸運獨存的復雜心態(tài)。
18.下面對《鄒忌諷齊王納諫》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一個主題:文章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鄒忌勸說齊王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B.兩個人物:鄒忌是形貌風流、怡然自得、善于辯論、勤于政務的賢士;齊威王是知錯能改、從諫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
C.三層結構:寫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寫王之蔽——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內;寫賞賜——上賞、中賞、下賞;寫事態(tài)發(fā)展——家事、國事、天下事。
D.四個特點:全文類比設喻,以小悟大;敘事有虛有實,虛實相生;結構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語言亦莊亦諧,有重有變。
19.下面對《齊威王論寶》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魏惠王的珠寶的確是世所罕見,發(fā)出的光芒能照亮車前車后各十二輛車的距離。
B.齊威王與魏惠王對財寶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寶為寶,齊威王則以人才為寶。
C.齊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將,還有種首這樣道不拾遺的文臣。
D.齊威王的人才觀,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非常正確的,值得我們借鑒。
20.請用三個“/”給《齊威王論寶》一文畫線處斷句。
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徒而從者七千馀家。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湖北省黃岡市2020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列小題。(14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晏子為齊相,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br /> 其后夫自損抑。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注釋】①御: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③自下;謙虛。
13.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性行淑均 (2)擁大蓋,策駟馬
(3)身相齊國 (4)晏子怪而問之
14.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愚以為宮中之事 晏子薦以為大夫
B.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
C. 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D. 其夫為相御 其后夫自損抑
15. 用“/”給下面的語句劃分節(jié)奏,劃兩處。
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6. 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2)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17. 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請結合文段說說他們選用人才的標準。
(1)諸葛亮的標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的標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荊門市2020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鳴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惫桃?。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軟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癮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選自龔自珍《病梅館記》)
【注釋】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賣。
10. 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養(yǎng)) 以欹為美,正則無景(傾斜)
B.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約束)
C. 策之不以其道(用馬鞭驅趕)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使……成為病態(tài))
D.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溝通) 遏其生氣(抑制)
11. 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 故雖有名馬(連詞,即使) B. 是馬也(代詞,這,這樣)
C. 其真無馬邪?(代詞,它,指天下) D. 梅以曲為美(介詞,憑借)
12. 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乙兩文雖然文體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統(tǒng)治者肆意摧殘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
B. 甲、乙兩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馬”來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則用“病梅”來比喻因受摧殘而性格扭曲的統(tǒng)治階級御用人才。
C. 甲文揭示了“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馬被埋沒根本原因。
D. 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殘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畫士孤癖之癮”。
13.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題】
群文匯讀(18分)
鳥喧蛙噪,江上阻風,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順遂之事,本當煩憂。但換個角度,換種心情,或許心境會有所不同,觀此三則短文,當有所悟。
【甲】山鳥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謂□報更。蓋山中真率漏聲①也。余憶曩②居小昆山下,時梅雨初霽,座客飛觴,適聞庭蛙,請以節(jié)飲③。因題聯(lián)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籟喧林___________。”可謂山史實錄。
——陳繼儒《巖幽棲事》
【乙】兒子從未遠出,初應省試,不能不一往。阻風沙漫洲④,舳臚相接⑤,郡中宋氏叔侄,移船頭就柳陰,棋□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陽反照,荷凈花明,蕭疏四五人,科頭⑥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繪江上阻風圖。二景絕佳。
——龔煒《巢林筆談》
【丙】行四五里見西北云起少頃雪電文作大雨如注。行至總鋪,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門,皆不應。于昏黑中尋一草棚,暫避其下。雨止則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彌漫不辨阡陌。私嘆水利不修,天下無由治也。茍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無有□此為念者。仰觀云氣甚佳:或如人,或如獅,如怪石,倏忽萬狀。余嘗謂看云宜夕陽,宜雨后,不知日出時看云亦佳也。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漏聲:鐘聲。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②曩(nǎng):從前。③節(jié)飲:(按蛙鳴的)節(jié)拍飲酒。④沙漫洲:地名。⑤舳艫(zhú lú)相接:船只首尾銜接。⑥科頭:不戴冠帽,裸露頭髻。
6. 請結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因( ) 予( ) 阡陌( ) 或( )
7. 請將“以”“之”“于”三個文言虛詞準確還原到文中的方框內。
A.謂□報更 B.棋□其下 C.惜無有□此為念者
8. 請用“/”為【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行四五里見西北云起少頃雷電交作大雨如注
9. 請翻譯【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茍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10. 請在【甲】文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热?,將對?lián)補充完整。

11. 【乙】文中“二景”指的是哪兩個場景?請用兩個四字詞語概括。

12. 聞鳥、蛙之聒噪,因風、雨而受阻,遇此等煩憂之事,當以何種心態(tài)來面對?請以三則材料中任意一則為例說說你的看法。

13. 積累鏈接:請寫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xiàn)作者身處困境仍心懷天下的句子。



【湖北省孝感市2020年中考語文試題】
閱讀以下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諸葛亮)
(乙)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家貧,以荻①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加冠,嶷然有聲②。一日,修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③中,讀而心慕焉??嘀咎劫憿?,忘寢食,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嘗謂之曰:“汝父為吏,常夜燭治⑤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夫常求其生,猶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毙蘼劧拗K身。
(《宋史·歐陽修傳》)
(注釋)①荻:植物名,形狀像蘆葦。②嶷(yí)然有聲:很高的聲望。③簏(lù):竹編的盛物器具。④賾(zé):精微,深奧。⑤治:研究。⑥服:服從。
16.選出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 )
A.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 B.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
C.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 D.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
17.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 )
A.誡子書/以獲畫地學書
B.淫慢則不能勵精/富貴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
D.死獄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8.選出對甲乙兩文分析有誤的一項( )
A.甲文中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束發(fā)戴帽),表示已經成年。
C.乙文中歐陽修于廢紙簍中得到韓愈的遺稿,羨慕不已,他決心要在名聲上趕超韓愈。
D.甲文“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是諸葛亮希望兒子珍惜時間的諄諄勸勉,乙文中“修聞而服之終身”體現(xiàn)了歐陽修善于聽取母親教誨且終身遵循的可貴品質。
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險躁則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

20.諸葛亮認為“才須學也”,請結合兩文談談如何做才能學有所成。


相關試卷

專題08 文言文對比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教師卷+學生卷):

這是一份專題08 文言文對比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教師卷+學生卷),文件包含專題08文言文對比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教師卷docx、專題08文言文對比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學生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6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2年云南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這是一份2020-2022年云南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文件包含專題09文言文閱讀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題語文分項匯編云南專用docx、專題09文言文閱讀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題語文分項匯編云南專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2年四川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這是一份2020-2022年四川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文件包含專題09文言文閱讀解析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題語文分項匯編四川專用docx、專題09文言文閱讀原卷版-三年2020-2022中考真題語文分項匯編四川專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0-2022年山東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12 文言文對比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山東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12 文言文對比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全國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全國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9 文言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13 文言文對比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湖南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13 文言文對比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湖北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8 文言文單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2020-2022年湖北中考語文3年真題匯編 專題08 文言文單篇閱讀(學生卷+教師卷)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