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11 植物生理,從植物激素調(diào)節(jié)中溯源
考向一 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
【母題來源】2022年海南卷
【母題題文】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調(diào)控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將患惡苗病的水稻葉片汁液噴灑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結實率會降低
B.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培養(yǎng)基含生長素、不含細胞分裂素時,易形成多核細胞
C.矮壯素處理后,小麥植株矮小、節(jié)間短,說明矮壯素的生理效應與赤霉素的相同
D.高濃度2,4-D能殺死雙子葉植物雜草,可作為除草劑使用
[答案]C
【試題解析】
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長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長素的作用表現(xiàn)為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fā)的作用。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促進植物進入休眠;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脫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產(chǎn)生。主要生理功能: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的脫落;促進多開雌花。
[解析]A、將患惡苗病的水稻葉片汁液噴灑到正常水稻幼苗上,會使正常水稻幼苗營養(yǎng)生長過于旺盛,由于光合產(chǎn)物過多的用于營養(yǎng)生長,因此結實率會降低,A正確;
B、生長素主要促進細胞核的分裂,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質的分裂,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培養(yǎng)基含生長素、不含細胞分裂素時,易形成多核細胞,B正確;
C、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物的增高,而矮壯素處理后,小麥植株矮小、節(jié)間短,說明矮壯素的生理效應與赤霉素的相反,C錯誤;
D、高濃度2,4-D能殺死雙子葉植物雜草,而對農(nóng)作物(單子葉植物)起到促進作用,可作為除草劑使用,D正確。
故選C。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其應用,要求學生首先掌握植物激素的產(chǎn)生以及作用,結合生產(chǎn)生活,考查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應用,難度一般。
【命題方向】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考查的內(nèi)容為: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作用。展望2023年高考生物試題一般也會結合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考查植物激素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得分要點】
1.生長素的產(chǎn)生、運輸和分布
(1)生長素的成分:生長素一般是指吲哚乙酸(IAA),此外還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注意說明:
①生長素是植物激素,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是由植物體的一定部位產(chǎn)生的,沒有專門的分泌器官,其功能是調(diào)節(jié)植物的生理活動。
②生長激素是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為蛋白質,是由專門的分泌器官一一垂體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動物體的生長,特別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2)生長素的產(chǎn)生和分布
①合成生長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色氨酸經(jīng)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②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頂端的分生組織、形成層,以及發(fā)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生長素在趨向衰老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少??傮w來說,生長素的分布是產(chǎn)生部位芽>根。對根來說,最適生長素濃度是10—10 mol/L左右;對芽來說,最適生長素濃度是10—8mol/L左右;對莖來說,最適生長素濃度是10—4mol/L左右。
(4)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敏感,可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來清除單子葉農(nóng)作物田中的雙子葉雜草。
4.植物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及其應用
(1)植物的頂芽優(yōu)先生長、側芽生長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叫作頂端優(yōu)勢。
(2)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由于遺傳因素的作用,向下運輸?shù)絺妊緼處,使A處積累大量的生長素,因而出現(xiàn)頂芽處生長素促進生長,而側芽生長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
(3)解除頂端優(yōu)勢的方法是去掉頂芽。摘除頂芽,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降低,側芽加快生長。
(4)在農(nóng)作物、花卉和果樹栽培中,適時摘除頂芽,消除頂端優(yōu)勢,可以達到增產(chǎn)的目的。原因是側芽發(fā)育成枝條,增加了果枝的數(shù)量,達到多開花、多結果的目的。
5.生長素類似物
(1)生長素類似物:一些人工合成的,具有與生長素(IAA)相似的生理效應的物質,稱為生長素類似物,如α—萘乙(NAA)、2 ,4—D等作用。生長素類似物有防止果實和葉片等的脫落,促進結實,促進果實發(fā)育,獲得無子果實,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等作用。
知識拓展:
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長素(吲哚乙酸)效果好,原因是植物體內(nèi)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若植物體內(nèi)吲哚乙酸過多,會被相關的酶分解而失效。而植物體內(nèi)沒有分解生長素類似物的酶,因此可以使生長素類似物在植物體內(nèi)長時間地發(fā)揮作用。
(2)生長素類似物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對于不易生根的枝條,可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浸泡扦插枝條的形態(tài)學下端,促進枝條生根,提高成活率。在扦插時,保留芽和幼葉的插枝比較容易生根成活,這是因為芽和幼葉在生長時能產(chǎn)生生長素,有利于枝條生根。
②培育無子果實。在未受粉的雌蕊柱頭上涂抹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能刺激子房發(fā)育成果實。由于沒有受粉,故果實中無種子,如無子番茄、無子黃瓜等。
③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噴灑棉株,可保蕾保鈴。蘋果、柑橘等未成熟的幼果,常因生長素不足而大量脫落,用一定濃度的2,4—D水溶液噴灑樹冠,可大量減少落果。
④田間除草。由于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比單子葉植物高,故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單子葉農(nóng)作物田中的雙子葉雜草。
6.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7.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1)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活動都不是由單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diào)節(jié)的結果。植物激素的基本生理作用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促進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這些激素間有的是相互協(xié)同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①具有協(xié)同作用的激素
促進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增殖,而生長素、赤霉素則是促進增殖的子細胞伸長。
延緩葉片衰老的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誘導愈傷組織分化成根或芽的激素:生長素、細胞分裂素
促進果實成熟和脫落:乙烯、脫落酸。
能促進種子發(fā)芽的激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長素。
促進果實坐果和生長: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
②植物激素間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
調(diào)節(jié)芽的生長:生長素促進頂芽生長,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則促進側茅生長。
調(diào)節(jié)器官脫落:生長素抑制器官脫落,脫落酸促進葉、花、果實的脫落
脫落酸器官脫落
調(diào)節(jié)兩性花的分化:生長素促進雌花形成,赤霉素促進雄花形成。
調(diào)節(jié)氣孔的開閉:細胞分裂素促進氣孔張開,脫落酸促進氣孔關閉。
調(diào)節(jié)種子發(fā)芽: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促進種子發(fā)芽,脫落酸抑制種子發(fā)芽。
種子萌發(fā)脫落酸
調(diào)節(jié)葉片衰老: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抑制葉片衰老,脫落酸促進葉片衰老。
(2)某種果實成熟過程中各種激素含量的變化
①在果實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細胞分裂素、生長素、赤霉素濃度較高。
②在果實細胞伸長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激素是生長素和赤霉素。
③在果實的成熟過程中,含量明顯升高的激素是乙烯和脫落酸。
④植物的生長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不同時期參與的激素種類與濃度是不斷變化的。
⑤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diào)節(jié)的,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即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⑥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有的是相互促進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8.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其應用
(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能從產(chǎn)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常見的植物激素有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等。
(2)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如生長素類似物2,4—D、乙烯利、矮壯素等。
(3)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應用
①促進果實成熟。例如: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可控制柑橘和葡萄袖的落果,使之在未采摘時不脫落;用乙烯利催熟鳳梨;等等
②促進植物生長如赤霉素促進蘆葦生長
③誘導酶的形成,如釀酒時用赤霉素處理大麥,誘導其產(chǎn)生淀粉酶。
④培育無子果實和促進作物結實。例如: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番茄雌蕊的柱頭,可得到無子番茄;早期噴灑赤霉素可促進某些作物結實。
⑤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疏花疏果。
⑥細胞分裂素可用于農(nóng)產(chǎn)品的儲藏保鮮
⑦有些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2,4—D)可作為除草劑。
(4)應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應注意的問題
①不能以藥代肥。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不能代替肥料及其他農(nóng)業(yè)措施。
②不要隨便改變濃度農(nóng)作物對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濃度要求比較嚴格,濃度過高,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起植物死亡;濃度過低,則達不到相應的效果。
③要注意適時施用根據(jù)氣候條件、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種類、藥效持續(xù)時間和栽培需要等,選擇最佳施用時機。
④不要隨意混用。必須在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之間的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的基礎上確定是否混用。
1.(2022·湖北·模擬預測)在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小麥的根尖,當根尖生長到10mm左右時用不同強度的單側光對直立生長的根尖進行照射處理,一段時間后對向光側與背光側的生長素含量進行測定,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處理的光強
生長素(IAA)含量(ng·g-1)
向光側
背光側
合計
500??lx
163
426
589
1000??lx
147
439
586
A.根尖產(chǎn)生的生長素化學本質是萘乙酸
B.實驗表明:光照導致了生長素的分解
C.若要弄清根尖兩側IAA含量差異的原因,還需設置一個黑暗組
D.若在1000lx光照下根尖背光彎曲莖尖向光彎曲生長,說明根對IAA的敏感性小于莖
[答案]C.[解析]A、根尖產(chǎn)生的生長素,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而萘乙酸為生長素類似物,A錯誤;B、由題表分析可知,在單側光的照射下,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向光側濃度低,且總量基本不變,不能表明是光照導致了生長素分解,B錯誤;C、若要弄清根尖兩側IAA含量差異的原因,應設置對照組,用來探究是否是光照導致兩側IAA含量差異,對照組不做任何光照處理,置于黑暗條件下,為黑暗組,C正確;D、在1000lx光照下,根尖背光彎曲, 是由于根的向光側生長素濃度低,生長快,根的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生長慢,單側光引起根的背光性生長體現(xiàn)了IAA的作用具有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的特點,說明根對IAA的敏感性高于莖,D錯誤;故選C。
2.(2022·上海普陀·二模)下圖甲示燕麥胚芽鞘的向光性實驗;圖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與莖的生長情況;圖丙示生長素濃度與根(或芽、莖)生長的關系。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解釋合理的是( )
A.圖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側生長素濃度大于向光側是由于生長素的向下運輸造成的
B.圖甲中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時,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接近圖丙中B濃度
C.圖乙莖3、莖4處的生長素濃度分別位于圖丙中的C點之前和之后
D.圖乙根1處的生長素濃度大于根2處,所以幼苗根將呈現(xiàn)向地生長現(xiàn)象
[答案]B.[解析]A、圖甲中燕麥胚芽鞘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長素從向光側運輸?shù)奖彻鈧?,使背光側生長素含量高,生長的快,發(fā)生的是橫向運輸,A錯誤;B、圖甲中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時,背光側生長素含量高,生長的快,其生長素濃度接近圖丙中B濃度,B正確;C、圖乙莖3、莖4處的生長素濃度都是促進莖的生長,而圖丙中的C點之后才會抑制莖的生長,C錯誤;D、由于受重力作用,圖乙根1處的生長素濃度小于根2處,由于根對生長素最敏感,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所以幼苗根將呈現(xiàn)向地生長現(xiàn)象,D錯誤。故選B。
3.(2022·湖南·邵陽市第二中學模擬預測)黑暗中培養(yǎng)的蘿卜黃化苗對單側藍光照射的反應比較遲鈍,而白光預照射可改變黃化苗對藍光的向光反應能力。為探究何種光質的光預照射能增強黃化苗向光反應能力,研究人員進行實驗,結果如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黃化苗向光性可能與單側光引起尖端生長素分布不均有關
B.預照射實驗應用不同強度、不同光質的單側光照射相同時間
C.預處理后的黃化苗應用相同強度的單側藍光照射相同時間
D.藍光預照射可明顯增強蘿卜黃化苗對光刺激的反應能力
[答案]B.[解析]A、植物向光性的常見機理是單側光引起尖端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生長素多的一側生長快,A正確;B、預照射實驗應用相同強度、不同光質的單側光照射相同時間,B錯誤;C、根據(jù)題干信息“黑暗中培養(yǎng)的蘿卜黃化苗在單側藍光照下的向光性反應比較遲鈍”,確定本實驗的因變量是不同光質預照射后的黃化苗對藍光的向光性反應能力,因此,需要對預處理后的黃化苗用相同強度的單側藍光照射相同時間,測量各組黃化苗的向光彎曲度,C正確;D、依據(jù)實驗結果可知,與對照組(黑暗處理)相比,藍光預照射組黃化苗彎曲度明顯大于紅光和遠紅光預照射組,說明藍光預照射可明顯增強蘿卜黃化苗對光刺激的反應能力,D正確。故選B。
4.(2022·陜西寶雞·模擬預測)如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IAA)對植物某器官的作用結果。圖中虛線表示IAA濃度為0時,單位生長長度所需的時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橫放時,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可能會由c對應的濃度變?yōu)閐對應的濃度
B.植物橫放時,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可能會由a對應的濃度變?yōu)閎對應的濃度
C.對莖的作用效果為b的生長素濃度對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為d
D.具有頂端優(yōu)勢的植物,頂芽和側芽生長素濃度可能分別為a和b對應的濃度
[答案]C.[解析]A、莖對生長素敏感性較小,植物橫放時,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增大且促進作用增強,故可能會由a變?yōu)閎,A錯誤;B、根對生長素敏感性較大,植物橫放時,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增大可能起抑制作用,而生長素濃度由a變?yōu)閎的過程促進作用在增強,B錯誤;C、對莖的作用效果為b的生長素濃度是最適濃度,根的敏感性大于莖,故促進莖生長的最適生長素濃度可能對根起抑制作用,即作用效果可能為d,C正確;D、植物表現(xiàn)為頂端優(yōu)勢時,頂芽生長素濃度較低,起促進作用,側芽生長素濃度較高,起抑制作用,圖中a、b對應的濃度均起促進作用,D錯誤。故選C。
5.(2022·廣東·開平市忠源紀念中學模擬預測)種子萌發(fā)時為了防止子葉在出土過程中受到機械傷害,會形成“頂端彎鉤”。水楊酸(SA)是植物體內(nèi)普遍存在的一種信號分子,為研究SA對擬南芥頂端彎鉤的形成和胚軸向光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SA不利于植物形成“頂端彎鉤”
B.SA與特異性受體結合,才能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
C.SA可促進擬南芥胚軸向光彎曲生長
D.SA可能影響了生長素在胚軸處的運輸
[答案]C.[解析]A、由圖1可知SA不利于植物形成“頂端彎鉤”,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SA濃度的增大,胚軸彎曲的程度越不明顯,A正確;B、SA是植物體內(nèi)普遍存在的一種信號分子,需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才能對植物的生命活動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B正確;C、由圖2可知,SA組與對照組比,SA組的角度更大,說明SA不利于胚軸彎曲,C錯誤;D、生長素在胚軸處由于運輸導致向光側與背光側分布不均勻,進而呈現(xiàn)向光彎曲生長,圖2中使用SA的組胚軸向光彎曲程度不大,說明SA可能影響了生長素在胚軸處的運輸,D正確。故選C。
6.(2022·廣東實驗中學模擬預測)為探究植物激素X對植物向光生長的影響,研究人員以正常生長狀態(tài)下的水稻幼苗為材料,設置四組實驗,甲組不進行處理,乙組施加一定濃度的激素X,丙組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丁組用激素X+生長素處理,四組均給予相同強度的單側光照射,如圖1所示,一段時間后測量莖的彎曲角度(θ),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激素X通過抑制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影響莖的彎曲生長
B.激素X可能會抑制與生長素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
C.激素X與生長素在莖的彎曲生長方面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
D.實驗結果不能說明激素X的作用表現(xiàn)出兩重性
[答案]A.[解析]A、據(jù)圖可知,使用激素X后,莖的彎曲角度變小,說明激素X可能通過抑制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從而使背光側生長素濃度比對照組減小,進而減弱了向光性,A錯誤;B、若 激素X能影響生長素相關基因表達進而使生長素的合成量減少,也會使植株的向光性減弱,B正確;C、甲組和丙組對照,說明生長素能增加植株的向光性反應,甲組和乙組對照說明激素X能減弱向光性,因此激素X和生長素對莖的彎曲生長具有拮抗作用,C正確;D、實驗中只是進行了激素X添加與否的對照,沒有以激素X的濃度作為自變量進行探究,不能說明激素X的作用具有兩重性,D正確。故選A。
7.(2022·山東·日照一中模擬預測)植物的根順重力方向向下生長,稱為正向重力性。植物細胞中感受重力的物質是淀粉體,植物根部的淀粉體在根冠,受重力影響淀粉體會下沉到根冠細胞的底部。下圖為根冠細胞正向重力性調(diào)節(jié)機制,已知鈣泵是Ca2+激活的 ATP酶,鈣泵和生長素泵分別將鈣離子和生長素運輸?shù)郊毎诓⒃诟谙聜染鄯e,大部分生長素最終分布在根的伸長區(qū)下側,使根的生長表現(xiàn)為正向重力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淀粉體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細胞底部可直接促進細胞釋放大量Ca2+
B.細胞質基質中Ca2+增多會直接激活鈣泵和生長素泵
C.鈣泵和生長素泵具有特異性,二者轉運物質時需要消耗 ATP
D.重力導致根下側細胞生長素的濃度高于上側,促進生長的作用更強
[答案]C.[解析]A、結合圖示可知,淀粉體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內(nèi)質網(wǎng)上,促進內(nèi)質網(wǎng)釋放大量Ca2+,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錯誤;B、細胞質基質中Ca2+增多,會激活無活性的鈣調(diào)蛋白,被激活的鈣調(diào)蛋白方可激活鈣泵和生長素泵,B錯誤;C、鈣泵和生長素泵只能轉運特定的物質,體現(xiàn)了特異性,由題目信息可知,鈣泵是一種ATP水解酶,又由于在鈣泵和生長素泵的作用下,鈣離子和生長素聚積在根冠下側細胞壁處,由此可判斷鈣泵和生長素泵轉運物質需要消耗ATP,C正確;D、重力作用導致根下側細胞生長素的濃度高于上側,因根對生長素更敏感,故高濃度的生長素會抑制根下側細胞的生長,表現(xiàn)為根向地彎曲生長,D錯誤。故選C。
8.(2022·重慶南開中學模擬預測)將離體的某植物根尖細胞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測得經(jīng)某一濃度生長素處理前后的細胞內(nèi)DNA,RNA,蛋白質含量比值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相關基因的表達
B.該濃度生長素處理的根尖細胞生長速度一定加快
C.處理過程中,DNA的數(shù)量、結構等始終沒有發(fā)生變化
D.圖示現(xiàn)象說明生長素直接參與了植物的代謝過程
[答案]A.[解析]A、從柱形圖可以看出RNA含量和蛋白質含量相對于DNA含量都有所增加,說明生長素促進了細胞內(nèi)的轉錄過程,導致RNA含量增加,進而導致蛋白質含量增加,A正確;B、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該濃度生長素處理的根尖細胞生長速度不一定加快,B錯誤;C、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處理過程中會促進基因的轉錄,故會有DNA結構的改變,C錯誤;D、生長素屬于植物激素,激素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過程,D錯誤。故選A。
9.(2022·北京海淀·模擬預測)科研人員完成下圖所示實驗,一段時間后,檢測到B瓊脂塊中含有生長素。據(jù)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證實莖段中的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
B.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瓊脂塊A中的生長素,以確認其是否會被運輸?shù)紹中
C.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可去除莖段內(nèi)源生長素,減少對實驗的干擾
D.本實驗應增加一組頂端在下、基端在上的實驗組,作為對比實驗
[答案]A.[解析]A、本實驗證實莖段中的生長素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但無法證明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因為缺少對比實驗,A錯誤;B、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瓊脂塊A中的生長素,可追蹤生長素的去向,通過檢測B處的放射性,以確認其是否會被運輸?shù)紹中,B正確;C、切取的莖段內(nèi)含有內(nèi)源生長素,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可去除莖段內(nèi)源生長素,從而減少對實驗的干擾,C正確;D、本實驗只有頂端在上、基端在下的實驗組,應增加一組頂端在下、基端在上的實驗組,作為對比實驗,從而證實莖段中的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D正確。故選A。
10.(2022·江蘇常州·模擬預測)科研人員對NH4+影響側根分支的機理進行了研究,將三組某植物幼苗(如圖1)分別培養(yǎng)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中,處理及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NPA可能通過抑制細胞膜上生長素載體的活性來抑制運輸
B.比較Ⅰ、Ⅱ組結果,說明NH4+能促進該植物幼苗側根分支生長
C.比較Ⅱ、Ⅲ組結果,說明在有NH4+時,NPA能抑制側根分支生長
D.本實驗可以證明主根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能通過極性運輸運至側根
[答案]D.[解析]A、Ⅱ、Ⅲ組的自變量是是否進行NPA處理,接受NPA處理后側根數(shù)減少, 根據(jù)生長素能促進根的生長可推測,NPA處理可能通過抑制細胞膜上生長素載體的活性來抑制運輸,因而側根生長受到抑制 ,A正確;B、Ⅰ、Ⅱ組的自變量是是否有NH4+的處理,根據(jù)Ⅰ、Ⅱ組結果Ⅱ組的側根數(shù)量明顯多于Ⅰ組可知,NH4+能促進該植物幼苗側根分支生長,B正確;C、比較Ⅱ、Ⅲ組結果可知Ⅲ組接受NPA處理側根數(shù)目明顯減少,說明在有NH4+時,NPA處理能抑制側根分支生長,C正確;D、根據(jù)自變量的設置可知,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NH4+影響側根分支的情況 ,并未探究生長素的運輸,因此,本實驗不能證明主根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能通過極性運輸運至側根,D錯誤。故選D。
11.(2022·全國·二模)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發(fā)現(xiàn)歷程的部分實驗(如圖所示),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一證明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B.實驗一中為排除瓊脂片的影響,可設置不放尖端僅放瓊脂片的對照組
C.實驗二沒有證明引起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化學物質是吲哚乙酸
D.實驗二中瓊脂上放置的胚芽鞘尖端越多,彎曲角度a越大
[答案]D.[解析]A、圖1中左側無尖端,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右側在瓊脂片上放置尖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說明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A正確;B、實驗一中可設置不放尖端僅放瓊脂片的對照組,以排除除瓊脂片的影響,確保胚芽鞘彎曲生長與尖端的影響有關,B正確;C、實驗二為溫特的實驗,溫特的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而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由其他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C正確;D、由于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故若增加瓊脂塊上放置的尖端數(shù)量,彎曲角度a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D錯誤。故選D。
12.(2022·湖南·長郡中學模擬預測)某實驗小組欲探究不同濃度的生根粉(ABT)溶液和萘乙酸(NAA)溶液對大葉櫟幼苗根的生長的影響,采用水溶液葉面噴施的方法,一段時間后,觀察和統(tǒng)計大葉櫟幼苗根的生長情況,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濃度
平均主根長度/cm
平均側根數(shù)/個
水
4.66
18
ABT
30mg·L-1
4.94
23
50mg·L-1
4.80
29
100mg·L-1
4.62
22
NAA
30mg·L-1
4.08
21
50mg·L-1
5.04
22
100mg·L-1
3.86
15
A.ABT和NAA都是大葉櫟自身產(chǎn)生的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B.實驗中,高濃度的ABT溶液和NAA溶液對主根長度和側根數(shù)都會表現(xiàn)出抑制作用
C.實驗表明,ABT與NAA共同作用可協(xié)同促進大葉櫟主根的生長
D.生產(chǎn)中可用一定濃度的ABT溶液處理增加側根數(shù),這有利于大葉櫟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
[答案]D.[解析]A、ABT和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不是大葉櫟自身產(chǎn)生的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A錯誤;B、與對照組相比,實驗中,ABT對側根數(shù)的作用只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B錯誤;C、實驗中只進行了單獨施加ABT和NAA對主根長度和側根數(shù)的影響,并未進行ABT與NAA共同施加的實驗,無法得知二者是否協(xié)同促進大葉櫟主根的生長,C錯誤;D、生產(chǎn)中可用一定濃度的ABT溶液處理增加側根數(shù),側根數(shù)目增多有利于大葉櫟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D正確。故選D。
13.(2022·廣東·模擬預測)海帶中含有多種植物激素。為研究生長素對海帶生長的影響,某研究組開展了實驗,發(fā)現(xiàn)海帶不同部位在不同時期的IAA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生長時期和部位
B.據(jù)圖可知,海帶的生長速度與IAA含量成正相關
C.生長素在海帶中的運輸方式可能為極性運輸
D.不同時期的IAA含量不同體現(xiàn)了生長素的兩重性
[答案]D.[解析]A、由圖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海帶的生長時期和部位,A正確;B、據(jù)圖可知,海帶在幼嫩期的生長速度大于厚成期大于成熟期,結合生長素的含量可知,海帶的生長速度與IAA含量成正相關,B正確;C、生長素的運輸方式有極性運輸和非極性運輸,在海帶中的運輸方式可能為極性運輸,C正確;D、圖中顯示,海帶在不同時期的IAA含量不同,但在生長素濃度較高的幼嫩期表現(xiàn)為生長速度最大,缺乏對照組,無法判斷各組的作用是促進還是抑制,因而不能體現(xiàn)生長素的兩重性,D錯誤。故選D。
14.(2022·浙江·模擬預測)下圖表示根冠分泌抑制物對根生長方向的影響,其中圖甲根冠不切除,圖乙根冠左側切除,圖丙右側根冠上部橫插入金屬薄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根冠分泌抑制物由形態(tài)學下端向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
B.根冠分泌抑制物作用與生長素對根的作用相反
C.把圖甲幼根水平放置,則根向上彎曲生長
D.圖示實驗過程必需保持相同的光照條件
[答案]B.[解析]A、形態(tài)學的上端通常是尖端部位,據(jù)圖中箭頭方向可知,根冠分泌抑制物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A錯誤;B、圖甲中根冠保留,而圖乙根冠左側切除,左側抑制物少,根尖向右彎曲生長,圖丙中右側根冠上部橫插入金屬薄片,右側抑制素的極性運輸被阻斷,根尖向左側彎曲生長,該作用與生長素的作用相反,B正確;C、由于重力會影響生長素的分布,在近地側的生長素濃度高于遠地側,而高濃度生長素抑制根生長,故把圖甲幼根水平放置,則根向下彎曲生長,C錯誤;D、重力和單側光都影響生長素等分泌,故圖示實驗過程必需保持黑暗條件,排除光對實驗的干擾,D錯誤。故選B。
15.(2022·山東青島·二模)位于細胞膜上的生長素輸出載體(PIN 蛋白)是調(diào)控生長素極性運輸?shù)闹饕Y構。Bud1 突變體擬南芥(Bud1 基因表達量增多)明顯地表現(xiàn)為頂端優(yōu)勢喪失且生長矮小。為研究其原因, 科學家以野生型和 Bud1 突變體擬南芥為材料進行實驗探究(如圖為擬南芥模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頂端優(yōu)勢的產(chǎn)生體現(xiàn)了生長素具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作用特點
B.該實驗的因變量檢測指標是一段時間后下胚軸放射性生長素的含量
C.可推測,Bud1 突變體擬南芥與野生型相比生長素的運輸速率高
D.Bud1 基因的表達產(chǎn)物增多可能抑制了 PIN 蛋白的合成或運輸
[答案]C.[解析]A、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即頂芽優(yōu)先生長,側芽生長素濃度較高抑制生長,體現(xiàn)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低濃度時促進生長高濃度時抑制生長的特點,A正確;B、分析題圖可知,本實驗的因變量檢測指標是一段時間后下胚軸放射性生長素的含量,B正確;C、根據(jù)題干信息:“Budl突變體明顯的表現(xiàn)為頂端優(yōu)勢喪失和生長矮小”可推測,突變體生長素極性運輸速率低,C錯誤;D、Bud1基因的表達產(chǎn)物增多可能抑制了 PIN 蛋白的合成或運輸,從而影響了生長素的運輸,導致Bud1突變體擬南芥明顯地表現(xiàn)為頂端優(yōu)勢喪失且生長矮小,D正確。故選C。
16.(2022·河北·模擬預測)大豆下胚軸生根長度與生長素(IAA)的濃度有關。為探究生長素對大豆種子生根的影響,科研人員將7組大豆的下胚軸分別用6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和萌發(fā)種子提取液處理、置于無土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10d后,統(tǒng)計各組下胚軸生根平均長度(單位:mm),結果如圖甲。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濃度的IAA可能會通過TMK蛋白來調(diào)控細胞生長,過程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萌發(fā)種子提取液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10?100 μmol/L內(nèi)
B.圖甲實驗結果沒有體現(xiàn)生長素在促進大豆下胚軸生根方面具有兩重性
C.大豆種子萌發(fā)時,頂端產(chǎn)生的IAA向下運輸?shù)较屡咻S的過程為極性運輸,該過程需要消耗能量
D.當IAA濃度較高時,TMK蛋白進入細胞核,使蛋白X磷酸化,繼而抑制了促生長基因的轉錄,最終導致細胞生長慢
[答案]D.[解析]A、分析圖甲可知,萌發(fā)種子提取液組的平均生根長度大于IAA濃度為10 μmol/L組、小于100 μmol/L組,推測萌發(fā)種子提取液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10?100 μmol/L內(nèi),A正確;B、由圖甲可知,與生長素濃度為0 μmol/L組相比,其他各組的根平均長度均有所增加,未表現(xiàn)出抑制作用,因此沒有體現(xiàn)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B正確;C、種子萌發(fā)時,頂端分生組織產(chǎn)生的IAA運輸至下胚軸處,該過程生長素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至形態(tài)學下端,是極性運輸,屬于主動運輸,消耗能量,C正確;D、在IAA濃度較高時,被剪切下來的TMK蛋白C端進入細胞核,使蛋白質X發(fā)生磷酸化,抑制促生長基因的表達,導致細胞生長緩慢,D錯誤。故選D。
17.(2022·山東·平邑縣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一模)藍莓根的生長受激素和營養(yǎng)物質的影響,科研人員以藍莓為實驗材料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一研究了吲哚丁酸(IBA)對藍莓幼苗根系生長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 1 所示。
實驗二用14CO2飼喂葉片,分別測定不同濃度IBA 處理下主根和側根的放射性強度,結果如圖 2所示。(CO2進入葉肉細胞后,最終轉化成糖類等營養(yǎng)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IBA的極性運輸,會受氧氣濃度的影響
B.單側光和重力均不影響生長素的極性運輸
C.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IBA不能消除根的頂端優(yōu)勢
D.由圖2分析,IBA 影響側根生長機制可能是IBA能促進光合作用產(chǎn)物更多的分配到側根。
[答案]C.[解析]A、IBA的極性運輸,屬于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細胞中能量主要來源于有氧呼吸,因此該過程會受氧氣濃度的影響,A正確;B、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生長素只能從植物的形態(tài)學上端往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不受單側光和重力等因素的影響,B正確;C、由圖1分析可知,隨著IBA濃度升高,主根長度變短,側根數(shù)量增多,說明IBA能消除根的頂端優(yōu)勢,C錯誤;D、由圖2分析可知,隨IBA濃度升高,主根放射性相對強度逐漸降低,側根放射性相對強度逐漸升高,即隨IBA濃度升高,光合產(chǎn)物逐漸往側根分布,結合圖1 結果,可推測IBA 影響側根生長機制可能是IBA能促進光合作用產(chǎn)物更多的分配到側根,D正確。故選C。
18.(2022·遼寧·模擬預測)水稻穗上的穎果可分為初級穎果和次級穎果,如圖1所示。次級穎果開花時期晚、營養(yǎng)積累量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A基因缺失突變體的初級穎果的發(fā)育與次級穎果基本一致,均表現(xiàn)出開花期晚、營養(yǎng)物質積累量低。為了探究造成該現(xiàn)象的機制,研究人員檢測了野生型和A基因缺失突變體水稻授粉后不同時期兩種穎果中生長素(IAA)的含量,得到圖2的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野生型水稻的A基因表達生成IAA,使穎果中IAA含量增加
B.野生型水稻授粉后初級穎果中利用色氨酸的量遠多于次級穎果
C.次級穎果發(fā)育遲緩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低與A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
D.初級穎果產(chǎn)生的IAA運輸?shù)酱渭壏f果,高濃度的IAA抑制次級穎果發(fā)育
[答案]B.[解析]A、比較野生型與A基因缺失突變體中兩種穎果的IAA含量,野生型水稻中兩種穎果的IAA含量更高,推測野生型水稻的A基因表達能促進IAA的合成,使穎果中IAA含量增加,但IAA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質,故A基因表達不能直接生成IAA,A錯誤;B、IAA是由色氨酸經(jīng)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據(jù)圖可知,野生型水稻授粉后初級穎果的IAA含量高于次級穎果,因此初級穎果中利用色氨酸的量遠多于次級穎果,B正確;C、據(jù)圖2可知,次級穎果也含有IAA,只是含量比初級穎果含量低,說明次級穎果中該基因也表達了,因此次級穎果發(fā)育遲緩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低與A基因的表達量有關,而不是選擇性表達有關,C錯誤;D、據(jù)圖2可知,野生型水稻中初級穎果的IAA含量高,次級穎果IAA含量低,說明應該不是初級穎果產(chǎn)生的IAA運輸?shù)酱渭壏f果,D錯誤。故選B。
19.(2022·安徽省定遠縣第三中學模擬預測)下列關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措施或作物生理現(xiàn)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A.將成熟木瓜與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過多的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導致植株過度增高
C.用人尿反復浸過的黃泥封裹樹枝,樹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
D.玉米即將成熟時,若經(jīng)歷干熱后又遇大雨,種子易在穗上發(fā)芽,其可能原因是高溫降解玉米產(chǎn)生的脫落酸,解除了種子休眠,種子吸水萌發(fā)
[答案]B.[解析]A、將成熟木瓜放在未成熟的柿子里會促進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釋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故該過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乙烯,A正確;
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過多的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導致植株過度增高,B錯誤;C、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長素,用人尿反復浸過的黃泥封住枝條,可促進生根,利用了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原理,這和植物激素有關,C正確;D、持續(xù)高溫降雨,玉米種子中的脫落酸被降解,種子內(nèi)脫落酸含量降低,抑制發(fā)芽的作用減弱,導致種子在穗上發(fā)芽,D正確。故選B。
20.(2022·四川內(nèi)江·三模)“鮮花吐蕊,綠葉蔥蘢,抑或花瓣凋落,枯葉飄零?!闭故局鴤€體的生命現(xiàn)象,折射出細胞的生命歷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鮮花吐蕊,綠葉蔥蘢”中,花和葉的形成過程中遺傳信息的執(zhí)行情況不同
B.“鮮花吐蕊,綠葉蔥蘢”中,花和葉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組成它們細胞體積的大小
C.“花瓣凋落,枯葉飄零”中,花和葉的衰老是組成它們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D.“花瓣凋落,枯葉飄零”中,花和葉的凋零是基因、激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答案]B.[解析]A、花和葉的形成是因為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即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種類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表達情況不同,所以“鮮花吐蕊,綠葉蔥蘢”中,花和葉的形成過程中遺傳信息的執(zhí)行情況不同,A正確;B、“鮮花吐蕊,綠葉蔥蘢”中,花和葉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組成它們細胞數(shù)目的多少,B錯誤;C、植物是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所以“花瓣凋落,枯葉飄零”中,花和葉的衰老是組成它們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C正確;D、植物的生命活動調(diào)節(jié)受基因的調(diào)控、激素的調(diào)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它們是相互作用、協(xié)調(diào)配合的,所以“花瓣凋落,枯葉飄零”中,花和葉的凋零是基因、激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D正確。故選B。
21.(2022·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三模)人工合成的異戊烯腺嘌呤是一種植物細胞分裂素類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能促進糧食、果樹、蔬菜等作物葉綠素增加,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產(chǎn)量,還能改善品質,增加瓜果含糖量,提高作物抗病性。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異戊烯腺嘌呤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細胞分裂
B.異戊烯腺嘌呤可用于綠葉蔬菜的保鮮,延長儲藏時間
C.西瓜開花期用異戊烯腺嘌呤均勻噴施,可以提高果實的含糖量
D.異戊烯腺嘌呤處理二倍體甘薯,可得到四倍體甘薯
[答案]D.[解析]A、異戊烯腺嘌呤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細胞分裂和芽的分化,A正確;B、細胞分裂素可用于綠葉蔬菜的保鮮,延長儲藏時間,異戊烯腺嘌呤是一種植物細胞分裂素類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B正確;C、由題意可知:西瓜開花期用異戊烯腺嘌呤均勻噴施,可以提高果實的含糖量,C正確;D、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處理二倍體甘薯可得到四倍體甘薯,D錯誤。故選D。
22.(2022·青?!ず|市第一中學一模)科研人員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3/4處,用清水浸泡后,等分為兩組,甲組用一定量某濃度IAA溶液處理,乙組用等量某濃度GA溶液處理,一段時間后莖段形狀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用等量另外一種濃度IAA溶液處理可能產(chǎn)生與甲組相似的結果
B.同一濃度的GA對同一器官不同細胞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C.實驗中所用生長素的濃度是促進該植物黃化苗幼莖生長的最適濃度
D.若探究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異,可制作縱切片進行顯微觀察
[答案]C.[解析]A、在最適濃度兩側的某兩種濃度的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A正確;B、由乙組實驗結果可知,同一濃度的GA對同一器官不同細胞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正確;C、實驗不能證明所用IAA的濃度是促進該植物黃化苗幼莖生長的最適濃度,因為沒有其他系列濃度梯度的對照,C錯誤;D、若探究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異,可制作縱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比較內(nèi)側和外側細胞的生長情況,D正確。故選C。
23.(2022·湖北·模擬預測)色木槭葉片顏色鮮艷,具有觀賞價值,木材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但是種子存在休眠現(xiàn)象。為探究不同濃度赤霉素對色木槭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研究小組分別用0、100、200、300、400、500mg/L的赤霉素浸泡六組種子24h,觀察種子萌發(fā)情況,結果如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為減小實驗誤差,可在正式實驗之前進行預實驗
B.生產(chǎn)中赤霉素促進色木槭種子發(fā)芽的最適濃度一定是200 mg/L
C.用赤霉素處理其他植物種子時,作用結果與上圖相同
D.種子休眠是色木槭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抵抗外界惡劣環(huán)境條件的能力
[答案]D.[解析]A、在正式實驗之前進行預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合適的赤霉素濃度范圍,而不是為了測試發(fā)芽率,A錯誤;B、濃度為200mg/L的赤霉素是在此次實驗中,促進色木槭種子發(fā)芽的較適宜濃度,但不一定是促進色木械種子發(fā)芽的最適濃度,還需要在100mg/L-300mg/L范圍內(nèi),再設置更細化的梯度濃度進行實驗,得到最適濃度,B錯誤;C、根據(jù)圖示結果,赤霉素對色木槭種子的發(fā)芽表現(xiàn)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但對其他種子效果不能確定,C錯誤;D、種子休眠是色木槭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躲避外界惡劣環(huán)境條件的能力,當環(huán)境好轉時種子才能發(fā)芽,D正確。故選D。
24.(2022·廣東·華南師大附中三模)青稞被視為谷物中的佳品。研究人員分別用生長素(IAA)、赤霉素(GA3)、脫落酸(ABA)處理青稞種子,一段時間后得到如下圖所示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上述實驗中,各組青稞的根均可生長
B.IAA 促進青稞根生長的最適濃度約為 6μmol/L
C.GA3 與 ABA 調(diào)節(jié)青稞根生長時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
D.該實驗結果并未體現(xiàn)出 IAA 作用的兩重性
[答案]D.[解析]A、據(jù)圖分析可知,處理青稞種子,各組青稞的根均可生長,A正確;B、圖中IAA組的曲線中,促進青稞根生長的最適濃度約為6μmol/L,B正確;C、由圖分析,ABA抑制根的生長,而GA3促進根的生長,因此判斷ABA與GA3對根的生長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C正確;D、該實驗結果中與對照組比較,有促進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能夠體現(xiàn)出IAA作用的兩重性,D錯誤。故選D。
25.(2022·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模擬預測)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初生根,其生長時間很短,一般會在水稻發(fā)芽后一到兩周內(nèi)死亡,主要作用是固定幼苗,吸收營養(yǎng)物質供給幼苗早期生長發(fā)育,對幼苗的存活和形態(tài)建成至關重要,有研究者對其生長的調(diào)控機制進行了研究,得到了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判斷錯誤的是(????)
A.在調(diào)節(jié)初生根的生長方面,赤霉素和乙烯作用效果相反
B.赤霉素和乙烯在代謝水平上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C.乙烯對初生根生長的調(diào)控是通過抑制赤霉素來實現(xiàn)的
D.赤霉素能夠通過抑制乙烯的信號轉導促進初生根的生長
[答案]D.[解析]A、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乙烯處理,初生根長度小于對照組,赤霉素處理,初生根長度大于對照組,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反,A正確;BC、從右圖可以發(fā)現(xiàn),乙烯信號通路中的關鍵組分過表達,赤霉素含量會降低,關鍵組分發(fā)生突變,赤霉素含量升高,因此可以推測乙烯可能會調(diào)控赤霉素的代謝,乙烯通過降低赤霉素的含量來抑制初生根的生長,B、C正確;D、赤霉素是否會抑制乙烯的信號轉導過程,從圖中數(shù)據(jù)無法作出判斷,D錯誤。故選D。
26.(2022·湖北·黃岡中學二模)研究人員為探究定期噴施一定濃度的赤霉素和(或)2,4-D對即將成熟的柑橘體內(nèi)脫落酸含量的影響,進行了一項科學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噴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緩柑橘果實的成熟和脫落
B.赤霉素和2,4-D都能抑制柑橘內(nèi)源脫落酸的合成
C.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柑橘內(nèi)源脫落酸的合成
D.赤霉素、2,4-D與脫落酸對柑橘脫落的作用相反
[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噴施赤霉素和2,4-D脫落酸含量均下降,所以噴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緩柑橘果實的成熟和脫落,A正確;B、噴施赤霉素和2,4-D脫落酸含量均下降,兩者都能抑制柑橘內(nèi)源脫落酸的合成,B正確;C、噴施赤霉素比噴施2,4-D脫落酸含量下降得更少,2,4-D比赤霉素更能抑制柑橘內(nèi)源脫落酸的合成,C錯誤;D、赤霉素、2,4-D能延緩柑橘果實的成熟和脫落,與脫落酸對柑橘脫落的作用相反,D正確。故選C。
27.(2022·山東·德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模)為研究水稻中的PLA3基因在參與脫落酸(ABA)調(diào)控水稻種子萌發(fā)中的作用,研究人員以野生型水稻(WT)種子和PLA3基因突變體(pla3)種子為材料進行了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此外,研究人員對種子中相應基因的表達量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pla3種子中ABA合成酶基因的表達量與WT種子中相同,而ABA降解酶基因和ABA作用抑制因子基因的表達量分別為WT種子的15倍和32倍。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在WT種子中,PLA3基因的作用是抑制種子萌發(fā)
B.綜合四組實驗結果可知,pla3種子對ABA的敏感性降低
C.在pla3種子中,PLA3基因的突變促進了赤霉素的合成
D.在WT種子中,PLA3基因抑制了ABA作用抑制因子基因的表達
[答案]C.[解析]A、pla3種子中ABA合成酶基因的表達量與WT種子中相同,而ABA降解酶基因和ABA作用抑制因子基因的表達量分別為WT種子的15倍和32倍,因此在WT種子中,PLA3基因的作用是通過抑制ABA的分解和抑制ABA作用抑制因子基因的表達來抑制種子萌發(fā),A正確;B、綜合四組實驗結果可知,在有ABA情況下,pla3種子的萌發(fā)率高于WT種子,因此pla3種子對ABA的敏感性降低,B正確;C、題中沒有提到赤霉素的合成情況,C錯誤;D、在WT種子中,PLA3基因抑制了ABA作用抑制因子基因的表達,使得ABA的作用增強,萌發(fā)變慢,D正確。故選C。
28.(2022·浙江·鎮(zhèn)海中學模擬預測)赤霉素廣泛分布于植物生長旺盛的部位,光敏色素(接收光信號的蛋白質)分布在植物的各個器官中。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發(fā)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員將野生型、光敏色素A的突變體、光敏色素B的突變體的水稻種子播種在含不同濃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劑(PAC)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在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8天后,測量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和主根長度,得到如下﹒圖所示結果。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將種子播種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是因為固體培養(yǎng)基能為種子萌發(fā)保證氧氣的供應,同時有利于幼苗扎根
B.據(jù)圖一分析,光照條件下,PAC處理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而光敏色素B突變體傳遞的光信號減弱了PAC的該效果
C.據(jù)圖二分析,赤霉素對各組水稻幼苗主根的生長效應具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效果
D.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赤霉素進行稻谷浸種,利用的是赤霉素促進種子萌發(fā)的功能
[答案]C.[解析]A、相對于培養(yǎng)液,種子播種在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可以為種子萌發(fā)提供充足氧氣(空氣),A正確;B、從圖一看出,隨著PAC濃度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分生長長度逐漸減小,所以PAC對其有抑制作用;而光敏色素B突變體的曲線下降程度比野生型更小,所以光敏色素B突變體傳遞的光信號減弱了PAC的該效果,B正確;C、從圖二中只能分析PAC對水稻幼苗主根的生長效應的影響,但看不出赤霉素對水稻幼苗主根的影響,C錯誤;D、赤霉素可以促進種子萌發(fā),根據(jù)題目信息,使用赤霉素需要合理控制赤霉素的濃度,D正確。故選C。
29.(2022·廣東·深圳市光明區(qū)高級中學模擬預測)油菜素內(nèi)酯(BL)被稱為第六類植物激素。某實驗小組在含有(+)或不含(-) 1mol/L的BL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利用不同濃度生長素處理擬南芥幼苗。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結果如圖所示。對該實驗及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含BL和生長素濃度
B.適宜濃度的BL與生長素可協(xié)同促進側根的形成
C.生長素濃度大于5mmol/L時,開始促進側根形成
D.隨著BL濃度增大,其促進側根形成效應逐漸升高
[答案]D.[解析]A、本實驗是在含有(+)或不含(-) 1mmol/LBL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利用不同濃度生長素處理擬南芥幼苗,因此自變量是含或不含BL和IAA濃度,A正確;B、隨著IAA濃度的增加,含有BL的培養(yǎng)基上擬南芥幼苗的側根形成率明顯高于不含BL的培養(yǎng)基上側根的形成率,這說明適宜濃度的BL與IAA可協(xié)同促進側根的形成,B正確;C、與不加生長素相比,濃度大于5mmol/ L時,開始促進側根形成,C正確;
D、本實驗只進行了1nmol/LBL處理下擬南芥?zhèn)雀纬陕实挠绊懀瑹o法得知隨著BL濃度的增大,擬南芥?zhèn)雀纬陕实那闆r,D錯誤。故選D。
30.(2022·湖南·寧鄉(xiāng)市教育研究中心模擬預測)“開花生熱現(xiàn)象”指一些植物的花器官在開花期能夠在短期內(nèi)迅速產(chǎn)生并累積大量熱能,使花器官溫度顯著高于環(huán)境溫度,促使花部氣味揮發(fā),吸引昆蟲訪花。研究表明該現(xiàn)象通過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鏈及交替氧化酶(AOX)參與的交替呼吸途徑實現(xiàn)(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膜蛋白Ⅰ、Ⅲ、Ⅳ通過主動運輸轉運H+而ATP合成酶通過協(xié)助擴散轉運H+
B.據(jù)圖可知線粒體內(nèi)膜上的交替呼吸途徑不能形成驅動ATP合成的膜兩側H+化學梯度
C.相同質量的葡萄糖通過交替呼吸途徑比通過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鏈途徑釋放的熱能少一些
D.寒冷早春,某些植物可以通過促進花細胞中AOX基因的表達以吸引昆蟲傳粉,這體現(xiàn)了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
[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膜蛋白Ⅰ、Ⅲ、Ⅳ以及ATP合成酶都是轉運蛋白,均可以轉運H+,其中膜蛋白I和膜蛋白III、IV是逆濃度轉運,屬于主動運輸,而ATP合成酶是順濃度轉運,屬于協(xié)助擴散,A正確;B、由題干可知,交替呼吸發(fā)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該階段會產(chǎn)生大量的能量,而交替呼吸途徑不發(fā)生H+跨膜運輸,不能形成驅動ATP合成的膜質子勢差,不會產(chǎn)生ATP,B正確;C、結合B分析可知,交替呼吸不會產(chǎn)生ATP,有機物經(jīng)過交替呼吸途徑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釋放,相同質量的葡萄糖通過交替呼吸途徑比通過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鏈途徑釋放的熱能多,C錯誤;D、寒冷早春,某些植物可以提高花細胞中AOX基因的表達,產(chǎn)生更多的交替氧化酶(AOX),從而發(fā)生交替呼吸,產(chǎn)生的熱能增多,使花器官溫度顯著高于環(huán)境溫度,促使花部氣味揮發(fā),吸引昆蟲傳粉,體現(xiàn)了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D正確。故選C。
31.(2022·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模擬預測)為研究生長素(IAA)調(diào)控植物根生長的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系列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IAA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是一種可在植物頂端合成,通過___________方式運輸?shù)礁浚琠__________植物根生長的化學信息分子。
(2)由于IAA和GA在促進細胞伸長方向存在___________作用,研究者推測在細胞內(nèi),IAA通過赤霉素(GA)調(diào)控根的生長,為證實上述推測,研究者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以擬南芥__________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變體為實驗材料進行圖甲所示處理,測定初生根長度。圖中結果表明IAA能夠___________擬南芥初生根的生長。去除頂芽后,突變體對赤霉素的反應___________(填“增強”或“減弱”)。
②RGA是一種具有抑制生長作用的蛋白質,該蛋白的降解可受GA調(diào)控。研究者向上述突變體中轉入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與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轉基因擬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如圖乙所示。用GA處理前,各組根細胞均出現(xiàn)了綠色熒光。說明無GA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上述實驗,推測頂芽合成的生長素調(diào)節(jié)根生長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吲哚乙酸???? 主動運輸???? 調(diào)節(jié)
(2)???? 協(xié)同???? GA合成缺陷型???? 促進???? 減弱???? IAA不引起RGA蛋白降解???? IAA通過GA降解RGA蛋白
(3)頂芽合成的IAA運輸?shù)礁?,通過GA降解RGA蛋白,從而解除RGA蛋白對根生長的抑制作用
[解析](1)IAA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可在植物頂端合成,并主動運輸?shù)礁?,調(diào)控植物根生長。
(2)IAA和GA在促進細胞伸長方面存在協(xié)同作用。①以擬南芥GA合成缺陷型突變體為實驗材料進行圖甲所示處理,測定初生根長度。這樣可以排除植物體自身產(chǎn)生的GA對實驗的干擾,由圖甲可知完整植株分別施加水和赤霉素作對照,發(fā)現(xiàn)施加赤霉素的一組初生根的長度明顯增加,去頂芽后,植物體內(nèi)沒有生長素,再施加赤霉素后,植物初生根的長度明顯縮短,及去頂芽施加IAA及赤霉素的一組植物初生根與完整植物組結果一致,因此圖中結果表明IAA能夠促進擬南芥初生根的生長。去除頂芽后,突變體對赤霉素的反應減弱。通過這一實驗就可以把相關的推測加以證實或證偽。②按照題干“RGA是一種具有抑制生長作用的蛋白質,該蛋白的降解可受GA調(diào)控”,研究者向上述突變體中轉入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與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轉基因擬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如圖乙所示。從實驗結果來看,圖乙的未用GA處理之前,根尖內(nèi)的都有RGA蛋白,說明單獨的IAA不能使RGA降解,而去頂芽的一組實驗表明,沒有IAA時單獨的GA也不能使RGA降解,而左側和右側的實驗結果表明在有IAA時施加GA可以使綠色熒光消失,也即說明RGA被降解。說明RGA的降解是通過IAA作用于GA起作用的。因此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證明IAA通過GA降解RGA蛋白。
(3)綜合①IAA通過GA促進根的生長和②GA可促進RGA蛋白降解而促進根的生長,推測頂芽合成的生長素調(diào)節(jié)根生長的作用機理是頂芽合成的IAA運輸?shù)礁浚ㄟ^GA降解RGA蛋白,從而解除RGA蛋白對根生長的抑制作用。
32.(2022·湖南·長沙一中一模)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類似物常用于生產(chǎn)實踐。某課題組研究了赤霉素(GAg)和生長素(I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切取菟絲子莖頂端2.5cm長的部分(莖芽),置于培養(yǎng)液中無菌培養(yǎng)。實驗分為A、B兩組,分別培養(yǎng)至第1.8天,再用適宜濃度的激素處理30天,測量莖芽長度,結果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激素處理時,應將IAA加在_____(填“培養(yǎng)液中”或“莖芽頂端"),原因是_____。
(2)A、B兩組的實驗結果表明離體時間短的莖芽中本身含的_____低,而_____較高(填“赤霉素”或“生長素”),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
(3)為了研究GA3的作用機理,有人用藥物完全抑制DNA復制后,發(fā)現(xiàn)GA3誘導的莖芽伸長生長被抑制了54%,說明GA3可通過促進_____影響莖芽伸長生長。
(4)分析B組數(shù)據(jù),GA3和IAA對離體莖芽的伸長生長都表現(xiàn)出促進作用,這兩種激素共同處理作用更為顯著,分別是GA3、IAA單獨處理的_____倍,說明GA3和IAA在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作用上存在協(xié)同關系。
[答案](1)???? 莖芽頂端???? 在幼嫩組織中,生長素只能進行極性運輸
(2)???? 赤霉素???? 生長素???? 用赤霉素或生長素處理都超過了不用激素處理的莖芽長度,且用赤霉素處理比用生長素處理后莖芽長度更長,但用生長素處理只比不用激素處理略高
(3)細胞伸長和細胞分裂
(4)3.6、18
[解析](1)用激素處理時,應用IAA處理莖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養(yǎng)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組織中,生長素只能進行極性運輸,由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
(2)A、B兩組的實驗結果表明,用赤霉素或生長素處理都超過了不用激素處理的莖芽長度,且用赤霉素處理比用生長素處理后莖芽長度更長,說明離體時間短的莖芽中本身含的赤霉素低,在外源赤霉素的作用下,促進作用表現(xiàn)更強;但用生長素處理只比不用激素處理略高,結合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的知識推測,可能是由于自身生長素含量較高,再施加外源生長素則可能導致超過其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而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減弱。
(3)為了研究GA3的作用機理,有人用藥物完全抑制DNA復制后,發(fā)現(xiàn)誘導的莖芽伸長生長被抑制了54%,這說明GA3是通過促進細胞伸長和細胞分裂影響莖芽伸長生長。
(4)分析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與空白對照相比,GA3和IAA的離體莖芽的生長較快,說明二者均能促進生長;B組實驗中兩種激素聯(lián)合處理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促進作用是13-4.0=9cm,GA3、IAA單獨處理促進伸長作用分別是6.5-4=2.5cm、4.5-4=0.5cm,因此兩種激素聯(lián)合處理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促進作用與GA3、IAA單獨處理的倍數(shù)分別為9÷2.5=3.6倍、9÷0.5=18倍。
33.(2022·廣東·模擬預測)茉莉酸甲酯(MeA)是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與植物抗逆性有關。為研究MelA和激素S對干旱條件下萱草(中藥材)光合作用的影響,某研究小組測定萱草植株的指標及結果如下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處理
葉綠素含量(mg?g-1)
類胡蘿卜素含量(mg?g-1)
氣孔導度(mmol?m-2?s-1)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對照
6.830
2.554
0.098
19.000
干旱
5.771
2.210
0.30
12.756
干旱+MeJA
6.205
2.382
0.057
16.785
干旱+MeJA+激素S
5.852
2.305
0.043
13.549
注:干旱處理為對萱草植株不進行灌溉。
(1)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們才發(fā)現(xiàn)MelA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其在植物體內(nèi)含量極少,不容易被提取分離出來。MeJA被確認為植物激素的依據(jù)是___。
(2)萱草葉肉細胞中,光合色素分布于___,主要作用是在吸收傳遞光能的同時,將光能轉為___中的化學能,為暗反應提供能量。
(3)在獲得上表數(shù)據(jù)后,研究人員想要獲得不同處理條件下萱草植株適時的實際光合速率,則進一步的操作思路應為___。
(4)上表中,萱草的對照處理應該為___。結合上表分析,從激素S和MelA對干旱條件下草光合作用的作用來看,二者存在___(填“協(xié)同”或“拈抗”)關系。
(5)結合上表分析,與對照相比,干旱會導致萱草光合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答出2點)。若要在常年降水偏少的地區(qū)提高萱草產(chǎn)量,結合MeJA和激素S的作用分析,采取的措施是___。
[答案](1)MeJA能在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對植物生長發(fā)有有顯著影響
(2)???? 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ATP[和[H](NADPH)]
(3)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將萱草植株置于黑暗條件下測定呼吸速率,再與表中相對應的凈光合速率相加計算和值,即為該條件下的實際光合速率
(4)???? 滿足萱草正常生長所需水分的合理灌溉,且不用MeJA和激素S處理???? 拮抗
(5)???? 萱草在干旱條件下光合色素(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下降,同時氣孔導度減小,CO2吸收量減少???? 在及時進行合理灌溉的同時,向萱草噴施適量的MeJA,不使用激素S
[解析](1)MeJA作為一種新型植物激素,其在植物體內(nèi)含量極少,不容易被提取分離。根據(jù)植物激素定義,要確認MeJA是一種植物激素,需要滿足2個條件:一是MeJA能在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二是MeJA能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
(2)萱草葉肉細胞中,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分布著光合色素,葉綠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兩方面用途。一是將水分解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釋放出去,H+與氧化型輔酶Ⅱ(NADP+)結合,形成還原型輔酶Ⅱ(NADPH)。NADPH作為活潑的還原劑,參與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儲存部分能量供暗反應階段利用;二是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與Pi反應形成ATP,為暗反應做好能量準備。
(3)在獲得上表凈光合速率后,研究人員要獲得不同處理條件下萱草植株適時的實際光合速率,因為實際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還需要測量萱草的呼吸速率,即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將萱草植株置于黑暗條件下測定呼吸速率,再與表中相對應的凈光合速率相加計算和值,即為該條件下的實際光合速率。
(4)表中顯示,干旱處理是萱草植株不進行灌溉,則萱草的對照處理應該為:滿足萱草正常生長所需水分的合理灌溉。結合上表分析,與干旱條件下施用MeJA相比,加入激素S后,導致萱草葉綠素含量、類胡蘿卜素含量、氣孔導度和凈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說明二者作用相反,存在拮抗關系。
(5)表中顯示,與對照相比,萱草在干旱條件下光合色素(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下降,同時氣孔導度減小,CO2吸收量減少,說明干旱會導致萱草光合速率下降。若要在常年降水偏少的地區(qū)提高萱草產(chǎn)量,結合MeJA和激素S的作用分析,在及時進行合理灌溉的同時,向萱草噴施適量的MeJA,不使用激素S,就可以提高萱草產(chǎn)量。
34.(2022·北京·模擬預測)為研究機械壓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時對上胚軸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完成下列實驗。
(1)在植物生長過程中,_____等環(huán)境因素參與調(diào)節(jié)植物的生長。對出土的豌豆幼苗而言,機械壓力具有重要影響。
(2)科研人員將若干豌豆幼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施加機械壓力,對照組不施加(如圖1),測定幼苗的乙烯產(chǎn)生量,實驗結果如圖2。
請結合圖1,解釋圖2兩條曲線異同的原因_____。
(3)科研人員進一步實驗,給豌豆幼苗施加機械壓力(分別覆蓋厚度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濃度乙烯處理(單位為ppm),得到圖3所示結果。
①由實驗結果分析,_____可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
②綜合上述結果,科研人員推測機械壓力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依賴于乙烯,論證依據(jù)是_____。
(4)由此可見,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diào)控是由_____共同完成的。
[答案](1)光、溫度和重力
(2)兩組幼苗生長均未觸及或剛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chǎn)生量無明顯差異;20天后,實驗組幼苗生長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chǎn)生量明顯增加,對照組沒有機械壓力,幾乎無乙烯產(chǎn)生
(3)???? 機械壓力和乙烯???? 機械壓力導致乙烯產(chǎn)生量增加、上胚軸縮短變粗;單獨施用乙烯時,也可導致上胚軸縮短變粗
(4)激素調(diào)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調(diào)節(jié)
[解析](1)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光、溫度和重力等環(huán)境因素參與調(diào)節(jié)植物的生長。
(2)造成圖2兩條曲線異同的原因是兩組幼苗生長均未觸及或剛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chǎn)生量無明顯差異;20天后,實驗組幼苗生長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chǎn)生量明顯增加,對照組沒有機械壓力,幾乎無乙烯產(chǎn)生。
(3)由實驗結果分析,無論是施加機械壓力還是施用乙烯都可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綜合上述結果,科研人員推測機械壓力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依賴于乙烯,論證依據(jù)是機械壓力導致乙烯產(chǎn)生量增加、上胚軸縮短變粗;單獨施用乙烯時,也可導致上胚軸縮短變粗。
(4)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diào)控是由激素調(diào)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調(diào)節(jié)共同完成的。
這是一份【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12《種群增長,從種群的特征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12《種群增長從種群的特征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12《種群增長從種群的特征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09《生物多樣性,從變異與進化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09《生物多樣性從變異與進化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09《生物多樣性從變異與進化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10《人體穩(wěn)態(tài)與調(diào)節(jié),從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diào)節(jié)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10《人體穩(wěn)態(tài)與調(diào)節(jié)從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diào)節(jié)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真題解密高考生物真題題源-專題10《人體穩(wěn)態(tài)與調(diào)節(jié)從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diào)節(jié)中溯源》母題解密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