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上: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及完善(9) 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2)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世界市場的形成(6、7、10)思想上:人文主義不斷成熟及馬克思主義的產生(8、11)
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及確立世界統(tǒng)治的過程。
(15世紀前后—20世紀初)
改變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
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
對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qū)和南半球的探索
經濟根源、社會因素、思想因素、政治因素、商業(yè)危機、精神動力
經驗積累、科技發(fā)展、政治條件、主觀條件
殖民擴張: 葡、西;荷、英、法
分散孤立走向整體 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一 全球航路的開辟
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馬可·波羅對東方世界的描述,引發(fā)“尋金熱”; 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 對外擴張強化王權需要東西方陸路貿易被阻斷,導致物價上漲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
西歐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長期航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地理知識日益豐富;航海和造船技術不斷提高;星盤(指南針)的應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航海家的探索精神及個人努力。
開辟了第一條通往東方(印度)新航路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
鄭和下西洋與全球航路的開辟對比研究
揚國威于海外,以朝貢貿易推動中外交流
海外尋金;打破商路封鎖;傳播宗教
政治行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動
經濟行為 ——資本主義的海外殖民
七次遠航使國力不堪重負,被迫中止,后續(xù)航海業(yè)發(fā)展衰落
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世界市場也初現雛形;航海業(yè)后續(xù)發(fā)展蒸蒸日上
促進了東南亞的繁榮與穩(wěn)定,增高了明朝的影響力
掀起了殖民熱潮,對亞非美地區(qū)人民造成嚴重傷害
二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歐亞3類、美洲7種和1/3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貿易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近代殖民活動的人口的跨地域轉移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根據15至18世紀人口遷移的方向,概括這時期人口遷移的特點。
⑴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遷移, 如英國向美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等地遷移人口;
(2)從較發(fā)達地區(qū)向不發(fā)達地區(qū)及新開發(fā)區(qū)移民, 如歐洲國家向拉丁美洲各國移居人口;
(3)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人口, 即亞非歐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遷移。
歐洲人對美洲殖民掠奪;
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豬、牛、羊、雞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葡萄和橄欖等水果引入美洲
美洲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等流向世界各地
提高了食物供應的種類、數量和質量;
在某些方面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促進人口的繁衍和壽命延長;
疾病傳播,一些地區(qū)和民族的人口大量死亡;
一些物種在沒有天敵的新環(huán)境下泛濫成災;
——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
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yōu)勢
三角貿易
手工制品(歐洲)?貴金屬、蔗糖和煙草(南美)
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歐洲)?黑人(非洲)→奴隸(美洲)
線路1:生絲、瓷器等(中國澳門)至印度果阿中轉?白銀(歐洲)→中國線路2:生絲(中國)→澳門→白銀(日本)→中國
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中國)→馬尼拉→白銀(墨西哥)→馬尼拉→中國
三 世界格局的演變——早期殖民擴張
是指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yè)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當時的殖民國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個國家,其中大多數為封建國家。
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的產物。該線以西為西班牙的勢力范圍,以東為葡萄牙的范圍。平衡了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大海洋強國一百多年的勢力范圍和殖民霸權。 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
所謂資本原始積累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
(1)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并積累資本。它一方面使社會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了前提條件。英國的圈地運動就是例證。
(2)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等手段來聚斂財富。例如16世紀的奴隸貿易。
(3)資本積累不同于資本原始積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而積累的過程叫做資本積累。資本的原始積累的手段是掠奪,資本積累的手段是剝削。
葡萄牙殖民帝國(綠色)
19世紀英國殖民地示意圖)
四 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的一系列影響
(1)結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對孤立,各大文明交匯,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統(tǒng)一整體)(2)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東方從屬于西方(3)證明了地圓學說
3、對亞非美:雙重性:
①商品種類,貿易范圍,商路,經營方式等變化引起“商業(yè)革命”。②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引發(fā)“價格革命”。③開始殖民擴張與掠奪(開始資本的原始積累)。
加速西歐封建制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
①帶來深重的災難:政治控制、經濟掠奪等。
②沖擊了當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對世界:世界格局的變化
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qū)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
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不斷加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fā)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歐洲從殖民掠奪、經商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另外,伴隨著殘酷的殖民擴張與掠奪,加劇了廣大殖民地地區(qū)人民的苦難,也不斷拉大東西方之間的差距,造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
1.增加歐洲資本原始積累;2.掀起了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3.城市化進程加快;4.加速西歐封建制的解體,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1)歐洲的崛起——商業(yè)革命
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法、荷等商業(yè)帝國崛起
(2)歐洲的崛起——價格革命
金銀增加、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義發(fā)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社會轉型
收取固定貨幣地租者(地主)財力地位——下降
擁有大量商品的商人(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增強
封建制度衰落,資本主義發(fā)展
中斷了美、非原有的社會發(fā)展進程,打破了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世界聯(lián)系不斷加強。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①美洲——掠奪金銀、原料和種族屠殺;②非洲——黑奴貿易,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發(fā)展;③亞洲——殖民侵略、殖民據點和商業(yè)壟斷。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九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第23講全球航路的開辟與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時空坐標,新航路開辟,答案A,答案D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 第13講 課題39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走向整體的世界,主干梳理,重難突破,考向研析,課時精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7課 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課件--2023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標解讀,重點知識,五年高考,時空坐標,階段特征,知識整合,3特點,人口遷移,高考真題,真題模擬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