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07 4選擇 簡答
【2022】
(2022·全國甲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能否將珍貴的文物置于掌中觀賞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與未曾展出的國寶親密接觸?……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jīng)發(fā)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變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這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為現(xiàn)實?!安┪镳^+高科技”讓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為越來越多的人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讓他們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來“看不到的事物”。
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那場名為《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互動展演藝術,用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完美融合古代繪畫藝術。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確有一種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fā)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還有一些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以數(shù)字化方式展現(xiàn)文物全貌。觀眾只需在屏幕上滑動手指,就可近距離、全角度現(xiàn)賞文物,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觀察歲月留下的每一處細痕。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3.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
D.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
【答案】1.(1)天翻地覆(2)遙不可及(3)身臨其境(人在畫中游)(4)盡收眼底
2.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那場名為《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將古代繪畫藝術與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完美融合。
3.B
【解析】
1.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處,由“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變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為現(xiàn)實”可知,此處是說博物館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修飾“變化”,且要體現(xiàn)“變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變化巨大。
第二處,結合“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處是說因時空限制而遠到無法觸及,由此可以想到“遙不可及”;“遙不可及”,非常遙遠而不可到達,意指非常遙遠、難以得到的東西。
第三處,結合“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處是說借助高科技,人們會產(chǎn)生如同親身面臨那種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臨其境”等詞語;“身臨其境”,親自到了那個地方。
第四處,結合“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帶領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可知,此處是說借助虛擬技術讓婦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盡收眼底”;“盡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處,“舉辦……展演藝術”搭配不當,“舉辦”的不是“藝術”,而是“展演”,改為“舉辦……藝術展演”;
第二處,“用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完美融合古代繪畫藝術”不合邏輯,改為“將古代繪畫藝術與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完美融合”。
3.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A.表特殊含義。
B.表突出強調。
C.表特殊含義。
D.表特殊含義。
故選B。
(2022·全國甲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jié),小伙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①______。常見的槐花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產(chǎn)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國槐在我國不只是一種常見的良木,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入傳統(tǒng)文化之中。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后。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xiàn)了一些由“槐”字構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責)、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
4.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
5.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B.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C.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答案】4.(1)可不是都能吃的;(2)但不可食用;(3)又不能入藥。
5.D
【解析】
4.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處,前面是說兒時對槐花美食的記憶,“不過”表轉折,結合后面三類槐花的特點來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藥用,而有的僅供觀賞,所以此處填寫“并非都能食用”這樣的內容。
第二處,此處是說淡黃色國槐花的特點,“可以入藥……”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藥”內容相對應,所以此處填寫“但不可食用”。
第三處,此處是說紅色槐花的特點,前面國槐花和洋槐花的特點是“可以入藥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藥”,而此處的紅色槐花“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可見后面應是說“又不能入藥”。
5.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文中“槐蟬”是借代,代指高官顯貴。
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樂。
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鄉(xiāng)。
C.借代,用“蛾眉”代指楊貴妃。
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體,“木石”是喻體。
故選D。
(2022·新高考1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節(jié)日期間,無論是家人團圓,還是老友歡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節(jié)后很多人會增添新的煩惱,那就是“節(jié)日肥”“過年肥”,減肥也就提到日程上來。事實上,生活中你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整天嚷嚷著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其實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應該減肥的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從醫(yī)學角度來說,身材是否肥胖, ① 。體質指數(shù)是用體重千克數(shù)除以身高米數(shù)之平方而得出的數(shù)字,國人的健康體質指數(shù)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減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慮減肥了。
提到減肥,不少人都為之“奮斗”過,節(jié)食、跳繩、跑步都是常用的減肥方法。臨床中還發(fā)現(xiàn),很多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這種方式不但難以長期堅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復吃晚飯,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僅如此,不吃晚餐,營養(yǎng)素供給不足,蛋白質供應下降,肌肉量也會隨之減少,體重反彈后,在同樣的體重下,體脂率反而會比減肥前更高。因此,減肥一定要講究科學。
6.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你要覺得這段話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沒什么幫助,就刪了吧。
B.聽了老師的話,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聲了。
C.他是個非常用功的同學,尤其是鉆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夢想”演講比賽。
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答案】6.C
7.①可以通過體質指數(shù)判斷;②而且會影響身體健康;③就會恢復以前的體重。
【解析】
6.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義的能力。
例句:這句話是段落作者對每一位讀者說的話,“你”泛指任何一個人;無論什么人;無論哪一個人。
A. 這個句子是一句對別人說的話,“你”是稱呼說話的對方。
B. 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兩個人,但并沒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誰,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確指明的集團中的某一個體;任何一個;一般的一個。
C. 句意是他的用功讓所有人都佩服?!澳恪狈褐溉魏我粋€人;無論什么人;無論哪一個人。與例句用法一致。
D. 這個句子是一句對別人說的話,“你”是稱呼說話的對方。
故選C。
7.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應填寫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需要減肥”意思相關的內容,再結合后文“體質指數(shù)是……”可知,是否需要減肥,需要看體質指數(shù)。說明肥胖和體質指數(shù)有關。綜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過體質指數(shù)判斷”。
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寫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的危害。由前一個分句中的關聯(lián)詞“不但”可知,本空應該以“而且”開頭。再結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可知,這種不健康的減肥方式會生病,給人的身體帶來傷害,進而影響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會影響身體健康”。
第三空,本空講的是通過不吃晚飯來減肥的人恢復吃晚飯之后出現(xiàn)的情況。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復吃晚飯后,有些人出現(xiàn)了“反彈”,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應填比“比以更胖”程度稍淺的后果。不吃晚飯的目的是減肥,恢復飲食后,有些人雖不至于更胖,但應該也減不了肥了,會出現(xiàn)不再掉秤,或者恢復“原貌”的情況。因此本空可填“就會恢復以前的體重”。
【2021】
(2021·新高考1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歡快的鑼鼓敲起來,歡騰的雄獅舞起來,“鬧元宵,學‘四史’”文明實踐示范活動日在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分為“四史”猜謎頌紅色文化、非遺展示傳民俗文化、戲曲聯(lián)唱揚傳統(tǒng)文化三個篇章,民俗與黨史彼此交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________。
元宵線上活動直播間里________,一場關于黨史知識和傳統(tǒng)民俗知識的直播宣講“圈粉”無數(shù),轄區(qū)黨員,青年志愿者以及現(xiàn)場觀眾________地進入直播間,感受節(jié)目的歡快氣氛。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節(jié)日傳承傳統(tǒng)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xiāng)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饦溷y花踏歌行,古風新韻頌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濃厚氛圍。
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A.相互映襯???????喧鬧無比???????絡繹不絕???????原汁原味
B.相互映襯???????熱鬧非凡???????連綿不斷???????原汁原味
C.相互映襯???????喧鬧無比???????連綿不斷???????汁醇味正
D.交相輝映???????熱鬧非凡???????絡繹不絕???????汁醇味正
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這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B.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C.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D.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氣的宣講內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
1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答案】8.D
9.D
10.①意義緊密相連?!凹艏垷糁i”和“秧歌花鼓”都是傳統(tǒng)民間藝術名稱,兩兩相對;“描繪”和“傳播”、“城鄉(xiāng)”和“時代”、“風物”和“精神”也都是兩兩相對。②形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
【解析】
【分析】
8.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交相輝映:意指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ハ嘤骋r:是利用客觀事物之間相似或相反的關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襯托主要形象的寫作技法。根據(jù)語境“民俗與黨史彼此交融”,可知兩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也是不分主次,所以選“交相輝映”合適。
喧鬧無比:是指聲音特別嘈雜,周圍環(huán)境不安靜,導致的結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煩悶,含貶義。熱鬧非凡:形容熱鬧的場面或景象。語境是指元宵線上活動直播間里的圈粉無數(shù)的火爆場面,選“熱鬧非凡”合適。
絡繹不絕:用來形容人、馬、車、船等連續(xù)不斷。連綿不斷:形容連續(xù)不止,一直都不中斷。語境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現(xiàn)場觀眾不斷地進入直播間,選“絡繹不絕”合適。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來的、沒有受到外來影響的風格。汁醇味正:形容菜肴美味。根據(jù)后文形容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照應喻體,選“汁醇味正”合適。
故選D。
9.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客十分接地氣”中,并列成分結構混亂,應該詞性相同結構一致,可改為“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或者“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氣的宣講內容”;二是“導致”使用不當,“導致”后常用于不好的結果,用于“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不恰當,可改為“使得”。
A.“導致”使用不當;“這”指代不明確,句子有歧義。
B.“導致”使用不當。
C.“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并列成分結構混亂,令人費解;“這”指代不明確,句子有歧義。
故選D。
10.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理解表達效果的能力。
對偶的構成從結構、字數(shù)、意義、聲調等角度去分析,表達效果應結合內容從語言、節(jié)奏、感染力、思想內容等角度進行分析。
“剪紙燈謎,描繪城鄉(xiāng)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中“剪紙燈謎”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詞性詞組,且上下聯(lián)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都是傳統(tǒng)節(jié)目,對仗非常工整。“描繪城鄉(xiāng)風物”和“傳播時代精神”都是動賓式結構,“描繪”對“傳播”,都是動詞,名詞“城鄉(xiāng)”對應“時代”,名詞“風物”對應“精神”,“城鄉(xiāng)風物”“時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結構,詞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對仗非常工整。上下兩句結構相同,內容上相關,構成一組對偶句。
“剪紙燈謎,描繪城鄉(xiāng)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運用對偶(對仗)的形式,長短句結合,句式整齊中富有變化,“剪紙燈謎”“秧歌花鼓”均選擇了典型的節(jié)日活動,由點帶面,凝練集中地概括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節(jié)目內容各具特色、繽紛多彩花樣繁多的特點,“描繪城鄉(xiāng)風物”“傳播時代精神”形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價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抑揚頓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傳誦。
(2021·新高考1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日一組拍自南極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發(fā)關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變成紅色和綠色混雜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員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廣泛分布在北極、南極及其島嶼等極端冰雪環(huán)境中。____①____,它們處于冬眠靜止狀態(tài),但是一旦陽光足夠溫暖,藻類就開始了春季復蘇。雪衣藻____②____,成熟后會產(chǎn)生類胡蘿卜素而變?yōu)榧t色,這使它們呈現(xiàn)出從綠色到紅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南極溫度升高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便利條件,雖然雪衣藻本身沒有危害,但是會降低雪反射的陽光量,從而____③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極地冰雪消融失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雪變色是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B.雪變色是因為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D.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1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
【答案】11.A
12.示例:
①在寒冷的冬季
②生長期呈綠色
③加快融雪速度
【解析】
【分析】
11.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連貫能力。
閱讀文段,厘清上下語句邏輯關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員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為什么會變色的原因,敘述主語應為“雪變色”。CD的敘述對象是“雪衣藻”,所以排除CD。再依下文敘述對象是“雪衣藻”得知B中的“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強調的不是雪衣藻,而是“這種微型藻類”,所以排除B。
故選A。
12.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處,根據(jù)上文“它們處于冬眠靜止狀態(tài)”得出這里應填雪衣藻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會冬眠,而根據(jù)后面的“但是一旦陽光足夠溫暖”可推知,這里應該是說雪衣藻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會冬眠,所以此處可填“寒冬時節(jié)/在寒冷的冬季”。.
第二空,根據(jù)下文“成熟后會產(chǎn)生類胡蘿卜素而變?yōu)榧t色”得知,第二空是填雪衣藻不成熟時的顏色。再根據(jù)后文“呈現(xiàn)出從綠色到紅色”的變化可知,不成熟時的顏色應該是綠色。由此可知,這里可填“最初是綠色/未成熟時是綠色的/年輕時是綠色的”。
第三空,根據(jù)下文“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極地冰雪消融失控”可知,這是對上文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結果的闡述,故可推測降低雪反射陽光量會加快了冰雪消融的速度,所以此處應填“加快了融雪的速度”。
13.(2021·北京·高考真題)語言基礎運用
①近年來,我國數(shù)字經(jīng)濟欣欣向榮,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百花齊放。②網(wǎng)絡的發(fā)展便捷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給管網(wǎng)治網(wǎng)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③目前各類服務端APP都上線了青少年模式,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漏洞。④隨著短視頻、直播平臺的異軍突起,還帶來了未成年人沉迷網(wǎng)絡、打賞主播等問題,引起家長的普遍擔憂。⑤事實上,不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網(wǎng)絡空間。⑥網(wǎng)絡上,水軍、黑公關等頑瘴痼疾反復興風作浪,淫穢色情、賭博詐騙信息屢禁不絕,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普遍期待開展一場網(wǎng)絡大掃除。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加點的兩個四字成語使用得當。 B.加波浪線的兩句有相同的語病。
C.第⑤⑥兩句的位置不能夠互換。 D.末句的“反應”應改為“反映”。
(2)不改變原意,將第②句中畫線并被逗號隔開的兩個語言片段整合為一個。將改寫后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答案】(1)D
(2)網(wǎng)絡的發(fā)展在便捷了人們的生活的同時
【解析】
【分析】
(1)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正確使用詞語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百花齊放:不同形式和風格的各種藝術作品自由發(fā)展;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此處形容應用風格不同,種類繁多,使用正確。
興風作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動別人起來搗亂。此處形容不法分子煽動他人情緒,使用正確。
B.成分殘缺,兩句都存在濫用介詞而導致句子缺乏主語的語病,第一句刪掉“隨著”,第二句刪掉“對……而言”。
C.⑤句是原因,⑥句是結果,故二者不能互換正確。
D.反應:機體受到體內或體外的刺激而引起相應的活動,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tài)度或行動等。反映:把情況或意見等向上級報告。此處群眾的“反應”顯然是指群眾對這類情況的意見、態(tài)度,故使用正確,無須更改。
故選D。
(2)
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
把“與此同時”統(tǒng)合到前一句中,因為前句就是“此”,故需要去掉“與此”,換成“……的同時”。因“同時”是個時間詞,故還應在前一句謂語前加上“在”字,將它變成時間狀語,最終變換為“網(wǎng)絡的發(fā)展在便捷了人們的生活的同時”。
【2020】
(2020·新高考1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冰。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huán)路西側人行道。這條環(huán)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這是個很小的小店,南北進深不足三米,東西長頂多十幾米,七八張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熱了,只有三四張桌上有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盤門釘肉餅,烙得焦黃,滲著油光,讓人饞涎欲滴。
“外邊坐吧,外邊有桌子,涼快?!?br />
看我在杯盤狼藉的幾張桌子之間猶豫,一個女孩子走過來,用手里的筷子和盤子向門外指了指,對我建議,店門外是擺了幾張桌子,那里肯定涼快,可是我固執(zhí)地挑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讓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凈,然后要了六個門釘肉餅和兩碗小米粥。
牛肉餅和小米粥很快都端來了,熱氣、香味混在一起,讓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1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李時珍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才編成這部藥學經(jīng)典——《本草綱目》。
B.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C.到山上打柴的記憶是幸福而快樂的——盡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種勞作。
D.你不能用這么簡單的方式對待一個人——一個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5.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
1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答案】14.B
15.①句中把塞車的路比作黏稠的河,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狀相似,車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車時汽車行駛緩慢,和河水因雜質多而黏稠時流動緩慢相似。
16.①強調的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落在“一掃而光”上,強調全部吃光;原句的重點落在“心滿意足”上,強調吃過肉餅之后的滿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邏輯。②適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來結束文段,似乎話還沒說完;原句把“心滿意足”拆開放在句子最后,語氣舒緩,適合做段落的結尾。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比較普通;原句更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的文風更和諧。
【解析】
14.
本題考查辨析破折號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掌握破折號常見的幾種作用,如表解釋說明或補充說明,表語意的轉折或轉換,表聲音的中斷或停頓,表語意的躍進等,結合語境仔細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中破折號的作用是語意的跳躍,前面內容寫想起專賣門釘肉餅小店,后面寫“去吃門釘肉餅”,前后內容形成語意的跳躍。
A項,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本草綱目》”是對“這部藥學經(jīng)典”的解釋說明。
B項,破折號的作用是語意轉折,前面寫“再去看看他”,后面寫“有什么看頭啊”,前后內容相近,形成語意的跳躍。
C項,破折號的作用是語意的轉折,“盡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種勞作”與“山上打柴的記憶是幸福而快樂的”在語意上構成轉折。
D項,破折號的作用是補充說明,“一個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過增添修飾成分,用擴展的方式,對“一個人”進行補充說明。
故選B。
15.
本題考查鑒賞分析比喻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需要了解比喻的定義、常見類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常見類型有明喻 暗喻 借喻等。作答時要審清題干要求,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性。
扣住題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確本體和喻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可分析出“把塞車的路比作黏稠的河,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從形狀角度分析本體和喻體的相似性,可分析出“路和河的形狀相似,車流和水流相似”;從狀態(tài)角度,扣住“黏稠”一詞,分析車流與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義指濃度大,不易流動,聯(lián)系上文“這條環(huán)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車時汽車行駛緩慢,和河水因雜質多而黏稠時流動緩慢相似”。
16.
本題考查比較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同時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等),句式特點(長短句、整散句),詞語(動詞、形容詞、修飾詞等),觀察順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結構作用(照應、鋪墊)等,同時要結合文本內容對原句進行賞析,注意語言表達。
從強調的重點來看,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重點在“一掃而光”,強調吃的結果;原句重點落在“又心滿,又意足”,能更好的表達“我”吃完肉餅后心情的舒暢與滿足,強調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邏輯。
從適用的位置來看,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用來結束文段,語意未盡,似乎話還沒說完,給人以結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滿,又意足”,運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語氣舒緩,語意完整,適合做段落的結尾。
從語體風格來看,改句“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表達比較普通;原句“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較口語化的文風更和諧。
(2020·新高考2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風箏,是中國古人的一項重要發(fā)明,放風箏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活動。早期有關風箏的記載多與傳遞信息等軍事活動有關。到唐代,風箏開始出現(xiàn)在文人詩歌中。宋代以后,逐漸演變成一種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時節(jié)放風箏也成為一項普及的民俗活動。明代以后,風箏傳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國人民喜愛。(??????????),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愛好者及游人前來觀賞和競技。
早期的風箏制作十分簡單,用竹篾做骨架,貼上素絹或白紙,結好線繩,便可放飛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箏的制作技藝不斷爐火純青,樣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從動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風箏于是有了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有些風箏還安裝了聲響裝置,如著名的“板鷂”風箏,通體安裝笛哨,少則數(shù)十個,多則成百上千。放飛時百哨齊鳴,宛若空中交響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風箏的趣味性。
17.文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當?shù)囊豁検牵?????)
A.喜聞樂見 B.老少皆宜
C.爐火純青 D.不一而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36屆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
B.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36屆的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
C.山東濰坊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36屆國際風箏節(jié)
D.山東濰坊自1984年開始迄今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36屆的國際風箏節(jié)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
【答案】17.C
18.B
19.①句中把放飛風箏時百哨齊鳴的聲音比作交響樂,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飛風箏時百哨齊鳴,交響樂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響樂很有魅力,笛哨聲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解析】
17.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項,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形容很受歡迎。符合語境。
B項,老少皆宜:指老人和兒童都適宜,喻指適用的范圍非常廣。符合語境。
C項,爐火純青: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此處前面由“不斷”修飾,而“完美”境界應該只有一個,因此該詞不符合語境。
D項,不一而足:同類的事物不止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符合語境。
故選C。
18.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語境補寫句子的能力。
“吸引……觀賞和競技”的主語應該是“國際風箏節(jié)”,CD兩項主語是“山東濰坊”,與后句無法搭配,排除;
A項,“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作“舉辦”的賓語,無法同時作后句的主語,同時“已經(jīng)連續(xù)”缺主語,排除。
故選B。
19.
本題考查賞析比喻修辭手法的能力。
題干明確要求要分析比喻的“相似性”,首先要找出本體和喻體,再分析其相似點;畫線句把“百哨齊鳴”比喻成“空中交響樂”,首先是聲音上具有相似性;無數(shù)風箏上的哨聲爭相鳴響,正宛如“交響樂”的多人演奏,聲音交織,在樂聲的特點上也具有相似性;“具有獨特的魅力”,風箏的哨聲和交響樂一樣都具有獨特的魅力,體現(xiàn)了二者的相似性。
(2020·北京·高考真題)
①讓群眾早日擺脫貧困,是中陽縣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②中陽縣采用鼓勵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或龍頭企業(yè)等四種模式,建立貧困戶利益聯(lián)結機制。③通過貸款發(fā)放,貧困戶獲得用于創(chuàng)收的生產(chǎn)資金。④通過產(chǎn)業(yè)扶貧,保障貧困戶每年有穩(wěn)定的收益。⑤中陽縣還積極探索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破零增收,借助整合資源、盤活資產(chǎn)、服務企業(yè)、購買服務等四種措施,確保貧困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五萬元以上。⑥通過全力奮戰(zhàn),中陽縣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
20.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兩句中的“中陽縣”都可以改為“該縣”。
B.②⑤兩句中加點的兩個“等”字,用法一樣。
C.文中三個“通過”,唯有一個可被換為“經(jīng)過”。
D.將⑥置于①②兩句之間,文段會變得更連貫。
21.文段中③④兩句結構不同,請在③中添加一個詞,使之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與④結構一致,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答題紙上。
【答案】20.C
21.通過貸款發(fā)放,保障/保證/確保/讓/使/使得貧困戶獲得用于創(chuàng)收的生產(chǎn)資金。
【解析】
20.
本題考查綜合語言表達能力。
A項,①句中的“中陽縣”不能改成“該縣”。如前面已經(jīng)提到這個縣的名字,則下句再提到這個縣就可以用“該縣”,而①句是首次提到縣的名字,必須使用全稱“中陽縣”。
B項,②句中的“等”是表示列舉未盡的省略;⑤句中的“等”是表示列舉已盡的收束。
C項,⑥“通過全力奮戰(zhàn)”的“通過”可以換成“經(jīng)過”,而③④中的“通過”都不能換成“經(jīng)過”,否則搭配不當。
D項,⑥句是說的“結果”,而①句是目標,②句是措施,中間插入⑥不合邏輯。
故選C。
21.
本題考查句式的鑒賞能力。
④是“通過產(chǎn)業(yè)扶貧,保障貧困戶每年有穩(wěn)定的收益”,格式是“通過……,保障……”。③是“通過貸款發(fā)放,貧困戶獲得用于創(chuàng)收的生產(chǎn)資金”,“貧困戶獲得用于創(chuàng)收的生產(chǎn)資金”前面需要加一個與“保障”意義類似的動詞,可加“保障/保證/確?!被颉白?使/使得”。
這是一份2020-2022三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項匯編專題11大作文(Word版附解析),共81頁。
這是一份2020-2022三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項匯編專題10微寫作(Word版附解析),共10頁。
這是一份2020-2022三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項匯編專題073選擇題組(Word版附解析),共2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