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邏輯”的不同用法
二、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
1.邏輯學
(1)狹義邏輯學:人們把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guī)律的形式邏輯視為狹義的邏輯學。
(2)廣義邏輯學:把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guī)律、規(guī)則與方法的辯證邏輯等視為廣義的邏輯學。
(3)關系: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遵循形式邏輯的規(guī)律與規(guī)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
2.形式邏輯
(1)推理
①推理是由前提和結論構成的,由前提推導結論,前提作為結論的理由。 eq \(■,1)
②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
③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
eq \(■,1)知識拓展 推理是使用理智從某些前提產(chǎn)生結論的行動。從邏輯學上看,推理是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有直接推理、間接推理等。
(2)論證與論辯
①論證: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jù)”,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 eq \(■,2)
②論辯: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
③論證和論辯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說服的效果。
eq \(■,2)畫里話外 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jù)”,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論證在生活、工作中應用很廣。
三、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
(1)原因: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guī)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內(nèi)容:通常用公式“A是A”來表示同一律的內(nèi)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zhuǎn)移論題。 eq \(■,3)
eq \(■,3)畫里話外 如果偷換概念,就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4)錯誤: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5)實質(zhì):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fā)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
2.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
(1)原因: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xiàn)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內(nèi)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nèi)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eq \(■,4)
eq \(■,4)畫里話外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4)條件
①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
②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3.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
(1)原因: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tài)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內(nèi)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的內(nèi)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 eq \(■,5)
eq \(■,5)畫里話外 遵循排中律的要求,要進行正確思維。
(4)錯誤: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
(5)意義: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進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識別與把握“A”和“非A”這種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
4.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地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
(2)形成:這些基本規(guī)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人們通過無數(shù)次的社會實踐,既認識到了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也認識到了思維自身的規(guī)律。
(3)作用:實踐證明,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
考點一 “邏輯”的多種含義
1.邏輯與邏輯學
(1)邏輯就是事情的因果規(guī)律,邏輯學就是關于思維規(guī)律的學說。
(2)有時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
2.狹義邏輯
(1)就是指形式邏輯或抽象邏輯,是指人的抽象思維的邏輯。
(2)既指思維的規(guī)律,也指研究思維規(guī)律的學科,即邏輯學。
3.廣義邏輯
(1)泛指規(guī)律,包括思維規(guī)律和客觀規(guī)律。
(2)邏輯還包括具象邏輯,即人的整體思維的邏輯。
4.推理
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有直接推理、間接推理等。
5.論證
(1)論證是指闡述自己的觀點后,對其加以證明,使自己的觀點有了一個證實。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jù)”,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
(2)論證的形式
①事實論證: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②道理論證: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③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④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6.論辯
(1)論辯指議論辯駁,亦指辯論。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
(2)批判性思維中的“論辯”,采用理由來支持一個觀點,以說服已知或未知的受眾。論辯可能包括反對,但是言之有據(jù)的論辯比單純的反對含義更豐富。
邏輯
1.(2021·天津重點中學測試)2020年6月19日凌晨,某公司宣布該公司品牌電器“智惠618·健康生活家”主題直播活動創(chuàng)下102.7億元的銷售紀錄,董某的第五場直播再創(chuàng)奇跡。這引起人們的思考: 董某“直播帶貨”的邏輯是什么?這里的“邏輯”指的是( )
A.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機制
B.形式邏輯的規(guī)則
C.思維形式結構
D.人們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A 解析:材料強調(diào)的是人們做事取得成功的內(nèi)在邏輯,指的是其內(nèi)在規(guī)律和機制,A符合題意,排除B、C、D。
推理
2.一個同學總分處于年級排名前十位,則其語文成績必然很棒。這一推理( )
A.前提錯誤 B.結論錯誤
C.不合邏輯 D.無法證明
C 解析:總分高的學生未必每科成績都很棒,C符合題意,排除A、B、D。
考點二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
(1)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A=A。
(2)內(nèi)容
①思維對象的同一。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維的對象必須保持同一;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或反駁別人的時候,各方的思維對象也要保持同一。
②概念的同一。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須保持同一;在討論問題、回答問題或反駁別人的時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③判斷的同一。同一個主體(個人或集體)在同一時間(相應的客觀事物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從同一方面對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斷必須保持同一。
④同一律要求思維的確定性,但是并不否認思維的發(fā)展變化。它完全是對思維過程而言的,并不要求客觀事物保持同一,絕對不變。邏輯的同一律方面的內(nèi)容中應該包括“同一立場”和“同一時空”。
(3)邏輯錯誤
①偷換概念: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如果不是在原來意義上使用某個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為一個概念或者改換同一概念的含義,不保持概念內(nèi)涵和外延的確定和同一,就會犯“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②偷換論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如果不是在原來意義上使用某個判斷,而用另外的判斷代替它,或者在論證某個論題時,中途改變討論的對象或論述中心,就會犯“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
2.矛盾律
(1)內(nèi)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nèi)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3.矛盾律對人們的思維的邏輯要求
(1)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用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概念“A”與“非A”指稱同一對象。例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用“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指稱同一對象,它們不能同時是真的。另外,也不能用“馬克思主義者”和“反馬克思主義者”同時指稱同一對象。因為“反馬克思主義者”真包含于“非馬克思主義者”,即“反馬克思主義者”必然是“非馬克思主義者”。所以,互相反對的概念蘊涵著互相矛盾的概念,它們不能同真。因此,具體地說,矛盾律對概念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同時用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概念指稱同一個對象,否則就會出現(xiàn)邏輯矛盾。
(2)在判斷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判斷不能既斷定某對象是什么,又斷定它不是什么,即不能同時肯定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都是真的,必須確認其中有一個是假的。
4.排中律
(1)內(nèi)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的內(nèi)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就詞項而言,當用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詞項指稱同一對象時,其中必有一種情況是成立的。也就是說,一個對象必定被同一論域中的某對矛盾概念中的一個所反映。例如,“這個杯子是金屬的”和“這個杯子是非金屬的”不可能都假,如果對兩者都加以否定,就會違反排中律的要求。就命題而言,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時否定兩個不可同假的命題。命題之間的矛盾關系是一種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的關系,命題之間的下反對關系是一種可以同真但不可同假的關系,因此,對具有矛盾關系或下反對關系的命題,不能同時加以否定。
(3)排中律禁止同時否定兩個具有矛盾關系或下反對關系的思想,因為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對于兩個具有反對關系的思想,如果也認為不能同時予以否定,就屬于對排中律的誤用。這種錯誤可以稱為“非黑即白”的謬誤。顯然,在黑與白這兩個具有反對關系的概念之外還存在其他選擇。
(4)對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作選擇、不表態(tài),不違反排中律的要求。因為排中律僅僅要求對兩個不可同假的命題不能都否定,并沒有要求確定其中哪個真哪個假。由于認識上的局限,還無法斷定孰真孰假,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不愿意表態(tài)(如在會議上對某提案進行表決時,出于某種考慮,既不投贊成票,也不投反對票,而表示棄權),不違反排中律的要求。
(5)對復雜問句拒絕回答,也不違反排中律的要求。復雜問句是指包含著預設并要求對方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問句。預設是指交際中話語的已知部分,或者說雙方共知的東西。
5.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
同一律
1.當有人說歐諦德謨克說謊時,他狡辯說:“誰說謊就是在說不存在的東西,而不存在的東西是無法說的,所以沒有人能說謊。”在歐諦德謨克的狡辯中,兩次使用了“不存在的東西”這一語詞,但其所表達的概念卻是不同的。前者表達的是“不符合事實”的概念,后者表達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這啟示我們( )
A.應學會詭辯的技術以自圓其說
B.要避免偷換概念而違反同一律的要求
C.不要違反矛盾律的要求
D.排中律是思維過程中應遵循的規(guī)律
B 解析:歐諦德謨克是在通過偷換概念進行自我狡辯,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C、D與題意不符。
2.一列火車進站了。有個小伙子搶先上了火車,一看,座無虛席。他就厚著臉皮硬往一位老大爺身邊擠座兒。老大爺不高興了,說:“小伙子,別硬坐了,座位已經(jīng)滿了?!毙』镒游ばδ樀卣f:“老大爺,沒辦法,我買的就是‘硬座’票?!边@個小伙子( )
①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③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④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材料中的小伙子在說話時故意把“硬坐”偷換成“硬座”,這說明該小伙子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①④不符合題意。
排中律
3.張平與李青競選班長,班級規(guī)定得票多者當選。該班共計53名同學。當計票結束,剛宣布張平得票為26時,部分同學就斷定李青贏了。這些同學的判斷( )
A.正確,因為不是選李青就是選張平,李青得票數(shù)為27
B.正確,因為只會存在選李青或選張平兩種情況
C.錯誤,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錯誤,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
C 解析:同學們投票時,既可能選張平,也可能選李青,還可能棄權,張平得票沒能過半,并不意味著其他票都投給了李青,這些同學的判斷錯誤,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符合題意,排除A、B、D。
4.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睍r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泵魅?,弟子問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鼻f子的觀點( )
A.違背了矛盾律B.違背了排中律
C.違背了同一律D.不違反邏輯規(guī)律
B 解析:排中律的基本內(nèi)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爸軐⑻幒醪呐c不材之間”的意思:處于有用無用之間,是在兩者之間擺動,違反了排中律,B正確。A、C、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課標要求
體系構建
核心素養(yǎng)
2.4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guī)律。
1.科學精神:明確邏輯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求。
2.公共參與:在生活、實踐中,自覺遵循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
現(xiàn)代漢語中的“邏輯”
或者與“規(guī)律”同義,或者指“邏輯規(guī)律與規(guī)則”,或者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或者指“邏輯學”這門學問
“規(guī)律”意義上的“邏輯”
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
“邏輯規(guī)律與規(guī)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
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邏輯學研究試圖將邏輯規(guī)律與規(guī)則運用到實際思維中,以區(qū)分正確的思維方法和不正確的思維方法。作為工具性學科的邏輯學是為把握“規(guī)律”服務的
性質(zhì)不同
邏輯矛盾是由于思維過程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所造成的邏輯錯誤,是思維在反映現(xiàn)實過程中陷入混亂的表現(xiàn)。辯證矛盾是指存在于事物內(nèi)部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是思維對客觀事物內(nèi)在矛盾性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內(nèi)在矛盾性反映在人的思維中就形成思維中的辯證矛盾。例如,力學中的作用與反作用、原子的化合與分解、生物有機體內(nèi)部的同化與異化等
內(nèi)在關系不同
構成邏輯矛盾的兩個思想是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兩個思想不是對立面的統(tǒng)一,因此,兩個思想不存在互相依存和互相轉(zhuǎn)化的關系。構成辯證矛盾的兩個思想是相容的、并存的,是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tǒng)一,因此,兩個思想是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的
邏輯值不同
構成邏輯矛盾的兩個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也可能同假。構成辯證矛盾的兩個思想可以同真
客觀條件不同
邏輯矛盾存在是有條件的,辯證矛盾的存在是無條件的、普遍的。邏輯矛盾存在的條件性就在于它不是客觀事物內(nèi)部固有的矛盾,也不是思維過程中固有的必然存在的矛盾,只有當人們在思維中有意或是無意地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才會犯的錯誤。辯證矛盾的無條件性就在于它是事物及其過程中固有的客觀存在著的,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世界就是一個矛盾的世界
解決方法不同
①邏輯矛盾是違反了矛盾律而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是可以避免和排除的。矛盾律的重要作用就是排除思維中不應該有的邏輯矛盾,幫助人們進行正確思維。只要根據(jù)矛盾律去檢查人們的思維,就完全可以避免和排除邏輯矛盾。
②辯證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實實在在的矛盾,這種矛盾無法回避,也不可能人為地排除。例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辯證矛盾是與人類社會共始終的,是根本不可能排除的。人們只有利用對這兩對矛盾運動規(guī)律的知識,很好地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才會促進社會向前發(fā)展

相關學案

2024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部編版) 選擇性必修3 第35課 課時2 把握邏輯要義: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部編版) 選擇性必修3 第35課 課時2 把握邏輯要義,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第35課課時2把握邏輯要義教師版docx、2024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第35課課時2把握邏輯要義學生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部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選擇性必修3 第315課 課時2 把握邏輯要義(含解析):

這是一份(部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選擇性必修3 第315課 課時2 把握邏輯要義(含解析),共9頁。學案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部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選擇性必修3 第35課 課時2 把握邏輯要義(含解析):

這是一份(部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學案選擇性必修3 第35課 課時2 把握邏輯要義(含解析),共9頁。學案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必修4第1單元第3課把握世界的規(guī)律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必修4第1單元第3課把握世界的規(guī)律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1第2單元第3課多極化趨勢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1第2單元第3課多極化趨勢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1單元第1課走進思維世界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1單元第1課走進思維世界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必修3第1單元單元提升課學案

高考思想政治一輪總復習必修3第1單元單元提升課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