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技術學科
考生須知:
本試題卷共 16 頁,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90分鐘。
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
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第一部分 信息技術(50 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錯選、多選均不得分)
關于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tǒn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現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qū)的“健康碼”信息已實現互通互認,體現了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技術就是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存儲信息的技術
用微信掃碼支付時二維碼在一定時間內自動更新,體現了信息的時效性
信息系統(tǒng)本質上是一個工作系統(tǒng),即人或機器運用資源來執(zhí)行一個過程或進行一個活動,從而為用戶生產出產品或提供服務
下列關于信息編碼的說法,正確的是()
對聲音信號進行采樣、量化和編碼是一個數模(D/A)轉換的過程
某 7位二進制數的最高位為 1,將其轉換為十進制數后的值大于等于 128
漢字和英文字符在計算機內部編碼均采用十六進制
位圖是用排成行列的點(像素)來描述的,用位圖表示的圖像比較細致,層次和色彩也比較豐富
第 3 題圖
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圖如右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該流程執(zhí)行后,變量 s的值是 10
該流程執(zhí)行后,變量 m的值是 5
該流程用于計算并輸出 1+2+3+4+5+6的值
該流程執(zhí)行完成后,判斷條件"s" p =lnk[p][1]
s += str(lnk[p][0]) print(s)
user= [[7,2],[15,0],[5,3],[1,-1]]
head = 1
num = int(input("請輸入一個整數:").strip()) p=head
if head==-1 r num>user[p][0]: user.append([num,head]) head=len(user)-1
else:
whileuser[p][1]!=-1and②: p=user[p][1]
user.append([num,user[p][1]])
③travel(user,head)
若要實現第12題圖所示的功能,則①②③處應填入的語句依次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 小題,其中第 13 小題 6 分,第 14 題 5 分,第 15 題 7 分,第 16 題 8 分,
共 26 分)
為了了解不同班級間的信息技術成績差異,老師搜集了某次周練的選擇題部分數據如圖:
第 13 題圖a
結合第13題圖a,其中屬于數據整理的是(多選,填字母)
對重復的數據可進行合并處理
通過公式計算全班平均分
修正 A78 單元格的數據
若有缺失的數據,可采用隨意數據來填充
利用 Pythn程序繪制如右圖所示的圖表,請在劃線處補充代碼:
imprt pandas as pd
imprt matpltlib.pyplt as plt
plt.rcParams['f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de_minus'] = False
df=pd.read_excel("答題數據表.xlsx") ans=df.values[0]
df=df.drp(0) #刪除df中第0 行數據
fr recrd in df.values: #遍歷df中每一行的的記錄
fr j inrange(3,len(recrd)): if①:
recrd[j]=100 else:
recrd[j]=0
# 調整對應區(qū)域的數據格式
fr cl in df.clumns[3:]:
df[cl]=df[cl].astype(str).astype(int) df1=df.grupby("班級")
A.
①lnk[p][1]!=-1
②num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試題 技術 PDF版,共13頁。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試題 技術(PDF版),文件包含技術無答案pdf、技術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浙江省強基聯盟高三上學期12月聯考(一模)技術試題 PDF版,共1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