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六十四中八年級(下)開學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題3分,共30分。)
1.(3分)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是( ?。?br />
A.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 B.發(fā)聲體振動的幅度
C.聲源與聽者的距離 D.與以上因素都有關
(多選)2.(3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正常體溫為37℃
B.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1N
C.百米賽跑速度7.5m/s
D.沸水的溫度是100℃
3.(3分)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放熱的是( ?。?br />
A.冰熔化成水 B.冰雕漸小
C.曉霧將歇 D.舞臺上的渺渺“仙氣”
4.(3分)一束光線與平面鏡成60°角斜射向平面鏡,則反射角是( ?。?br />
A.30° B.40° C.60° D.70°
5.(3分)下列光現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的是( ?。?br />
A.雨后的彩虹
B.小孔成像
C.池水映明月
D.電視機遙控器通過紅外線對電視機進行遙控
6.(3分)用一個凸透鏡成像時,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像總是正立的
B.實像和虛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縮小的
C.成實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D.成虛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7.(3分)物體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透鏡另一側離透鏡10cm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像,當物體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所成的是( ?。?br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
8.(3分)100g水全部結成冰后,則( ?。?br />
A.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重力為100N
B.質量不變,密度不變,重力為1N
C.質量變小,密度不變,重力為100N
D.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重力為1N
9.(3分)兩輛汽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路程與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初始時A車向右,B車向左,相向而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0~t1內,A車的速度小于B車
B.30s~40s內,A車的速度大于B車
C.t2~t3內,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右運動
D.0~70s內,A、B兩車的平均速度相同
10.(3分)兩個相同的燒杯均裝滿水,將兩個實心銅球和鉛球分別投入兩個燒杯中,將燒杯外壁擦拭干凈后,測得兩杯總質量相等,則銅球與鉛球質量大小關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ㄒ阎雁~=8.9g/cm3,ρ鉛=11.3g/cm3)
A.銅球質量大 B.鉛球質量大
C.銅球和鉛球質量一樣大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8分)
11.(5分)(1)有四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作業(yè)本的長度,四次測量記錄是:L1=18.82cm、L2=19.83cm、L3=18.81cm、L4=18.80c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是 cm。
(2)晴天,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樹下看到一個個圓形的小亮斑,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一張不透光的紙開一個極小的“△”形孔,太陽光垂直射到這張紙上,那么這個小孔在地面上產生的形狀是 。若將這張紙靠近地面,則地面上所產生的形狀會 ?。ㄌ睢白兇蟆?、“變小”或“不變”)。
12.(7分)(1)一個空心鋁球,其質量為54g,體積為30cm3,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cm3,若將空心部分注滿某種液體后,總質量變?yōu)?2g,則注入液體的密度是 g/cm3。(ρ鋁=2.7×103kg/m3)
(2)為了監(jiān)督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汽車在兩次接受信號間隔過程中行駛的距離是 m,汽車的速度是 m/s(超聲波速度是340m/s)
(3)在測定液體密度時,某同學測出了液體體積,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實驗做了兩次,記錄如下,則此液體的密度為 kg/m3,若容器中液體體積為10cm3,則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為 g。
液體體積/cm3
5.8
7.9
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g
10.7
12.8
13.(5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春種時,基地內拱形蔬菜大棚的建筑方向為東西方向,當陽光從空氣斜射入拱形大棚的塑料薄膜中時,折射角 (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正午時,照射到大棚頂部光線的入射角 ?。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丈涞酱笈飩让嫦掳氩糠止饩€的入射角。當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會對物體表面溫度升高,這主要是太陽光中的 發(fā)揮的作用??粗笈锢镂孱伭氖卟怂牢覀冐S富多彩的世界是由 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她順手拿起菜筐中體積大小差不多的西紅柿和辣椒,用手掂了掂,就判斷出西紅柿的密度 ?。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苯返拿芏?。
14.(4分)湖邊小朋友們放風箏時的嬉笑聲,驚擾了水中的魚兒,聲音是由于 產生的,并且傳入水中時聲速 。能夠看到水中的魚兒是光從 ?。諝鈧飨蛩?水傳向空氣)。湖邊的小樹也悄悄發(fā)出了小嫩芽,為了進行仔細觀察,她借來了奶奶的老花鏡,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她應該將眼鏡適當 ?。ㄌ睢翱拷被颉斑h離”)小嫩芽。
15.(8分)(1)人類探測到距離我們13億 處的兩個巨大黑洞“相撞”時發(fā)出的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 km/s。
(2)在我國研發(fā)的飛機在某次試飛過程中,地面人員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伴隨著飛機的返回,經望遠鏡物鏡所成的飛機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ㄌ睢皩崱被颉疤摗保┫?,越來越 ?。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而此時代表著成功的飛機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屬于 ?。ㄌ睢皹芬簟被颉霸胍簟保?。飛機為了減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飛機某合金部件由甲、乙兩種金屬構成,已知甲、乙按質量比3:1混合后的密度與甲、乙按體積比3:4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則甲、乙的密度之比為 。若該合金部件比傳統(tǒng)上全部使用金屬甲時重量減少了50%,則該合金部件中甲、乙的質量之比為 。
三、作圖題(每小題0分,共6分)
16.一束光線AO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在圖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17.如圖所示,S為平面鏡MN前的一點光源,P為鏡前的一點,試畫出S點發(fā)出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P點的光線的光路圖。
18.完成透鏡的光路圖。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6分。)
19.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將裝有碎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可以使冰的升溫速度較 (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2)讀取溫度計示數時,視線應如圖乙中 ?。ㄟx填“A”、“B”或“C”)所示,此時冰的溫度為 ℃。
(3)實驗中要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目的是 。當試管中冰完全熔化,若繼續(xù)加熱直至溫度計示數不變后,會觀察到試管中的現象如圖丙中 (選填“a”或“b”)所示。
(4)生活中使用的電烙鐵的烙鐵頭是一種合金。所謂合金就是不同金屬(也包括一些非金屬)在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融合物或冷卻后的固態(tài)。表列出了幾種金屬的熔點和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其中難以與表中其他金屬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屬
鐵
銅
鋅
銀
金
熔點∕℃
1535
1083
419.5
962
1064
沸點∕℃
2750
2567
907
2212
2807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在圖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 ?。ㄟx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2)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少許,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若移動光屏,則應將光屏向 移動。
②若不移動光屏,則可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 ?。ㄟx填“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
(3)若小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 些。
21.如圖所示,用托盤天平、燒杯和密度ρ0的金屬塊,測量飲料的密度ρ。
(1)天平放到水平臺面上,游碼移至 線處,調節(jié) ,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m1,由圖中砝碼的個數和游碼的位置讀得m1= g。
(3)將金屬塊放進空燒杯中,往燒杯中倒進飲料浸沒金屬塊,液面位置做好標記,測量燒杯的總質量為m2。
(4)取出金屬塊,再往燒杯中倒飲料,直至液面升到標記處,測得此時燒杯的總質量為m3。
(5)飲料的密度ρ= ?。ㄓ梅柋硎荆?,在實驗過程中,金屬塊取出時會帶走部分飲料,那么最終測得的結果 ?。ㄟx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二、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5分,共10分。)
22.一塊石碑體積為5m3,取一小塊作為這塊石碑的樣品,測得它的質量是130g,用量筒裝100cm3的水,再把石碑樣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150cm3處,求:
(1)石碑的密度是多少?
(2)整塊石碑的質量是多少?
23.“海上聯(lián)合﹣﹣2012”中、俄海上聯(lián)合軍事演習于2012年4月22日至27日在青島附近的黃海海域舉行。假設在演習中一艘魚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擊前面同一直線上正在逃跑的敵艦。當兩者相距L=2km時,發(fā)射一枚魚雷,魚雷在水中以60m/s的速度前進,經過t1=50s,艇長通過望遠鏡看到了魚雷擊中敵艦發(fā)出的火光,同時發(fā)現受損敵艦仍在繼續(xù)逃跑,于是馬上發(fā)出了第二次攻擊命令,第二枚魚雷以同樣的速度前進,又經過t2=30s,魚雷再次擊中敵艦并將其擊沉。(不考慮光傳播的時間)
求:
(1)第一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υ1是多大?
(2)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υ2是多大?
2021-2022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六十四中八年級(下)開學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題3分,共30分。)
1.(3分)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是( ?。?br />
A.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 B.發(fā)聲體振動的幅度
C.聲源與聽者的距離 D.與以上因素都有關
【分析】樂音的特征有音調、響度和音色;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是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高,響度越大。
【解答】解: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是頻率,頻率是指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發(fā)聲體振動越快高,音調越高;音調高低與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無關。
故選:A。
(多選)2.(3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正常體溫為37℃
B.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1N
C.百米賽跑速度7.5m/s
D.沸水的溫度是100℃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正確的是哪一個。
【解答】解:A、人體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故A不正確;
B、兩個雞蛋的質量約100g=0.1kg,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約為F=G=0.1kg×10N/kg=1N,故B正確;
C、男子百米世界紀錄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中學生百米賽跑速度一般在7.5m/s左右,故C正確;
D、只有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才是100℃,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BC。
3.(3分)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放熱的是( ?。?br />
A.冰熔化成水 B.冰雕漸小
C.曉霧將歇 D.舞臺上的渺渺“仙氣”
【分析】物質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固;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其中,熔化、汽化、升華吸收熱量,凝固、液化、凝華放出熱量。
【解答】解:A、冰熔化成水,屬于熔化現象,需要吸熱,故A不符合題意;
B、冰雕漸小,屬于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升華過程,需要吸熱,故B不符合題意;
C、霧氣消失,是空氣中的小水滴吸收熱量汽化成為水蒸氣,故C不符合題意;
D、“仙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熱,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4.(3分)一束光線與平面鏡成60°角斜射向平面鏡,則反射角是( ?。?br />
A.30° B.40° C.60° D.70°
【分析】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根據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時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60°,則入射角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
故選:A。
5.(3分)下列光現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的是( ?。?br />
A.雨后的彩虹
B.小孔成像
C.池水映明月
D.電視機遙控器通過紅外線對電視機進行遙控
【分析】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例如水池底變淺、水中筷子變彎、海市蜃樓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屬于光的折射,故A符合題意;
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池水映明月,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電視機遙控器通過紅外線對電視機進行遙控,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或者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3分)用一個凸透鏡成像時,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實像總是正立的
B.實像和虛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縮小的
C.成實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D.成虛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及像距和物距之間的關系。
知道在成實像時,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知道實像都是倒立的,可能放大或縮小;虛像都是正立放大的。
【解答】解:A、凸透鏡成像時,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所以A說法錯誤。
B、實像可能放大或縮??;虛像一定是放大的,所以B說法錯誤。
C、成實像時,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所以C說法正確。
D、成虛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遠,成的像越大,所以D說法錯誤。
故選:C。
7.(3分)物體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透鏡另一側離透鏡10cm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像,當物體移至凸透鏡前10cm處,所成的是( ?。?br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
【分析】(1)當u>2f時,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
(2)當2f>u>f時,光屏上呈現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解答】解:當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則介于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此時像距為10cm;
當物體移到凸透鏡前10cm處時,此時物距為10cm,故介于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選:B。
8.(3分)100g水全部結成冰后,則( ?。?br />
A.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重力為100N
B.質量不變,密度不變,重力為1N
C.質量變小,密度不變,重力為100N
D.質量不變,密度變小,重力為1N
【分析】(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和溫度無關;
(2)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有關,與質量、體積、形狀無關;
(3)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
【解答】解:水結冰,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物質多少不變,所以質量不變,重力不變;體積變大,所以密度變?。?br />
重力為G=mg=0.1kg×10N/kg=1N。
故選:D。
9.(3分)兩輛汽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路程與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初始時A車向右,B車向左,相向而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t1內,A車的速度小于B車
B.30s~40s內,A車的速度大于B車
C.t2~t3內,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右運動
D.0~70s內,A、B兩車的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1)圖中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路程,是s﹣t圖像。我們需要通過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來判斷A車和B車的運動情況;
(2)圖中A車的初始運動方向向東,B車的初始運動方向向西;
(3)A車在0﹣30s向東運動,30s﹣40s是靜止狀態(tài),40s﹣70s向西運動;
(4)知道兩車運動的時間及路程,,由v=可知兩車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A、0~t1時間內,A車和B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vA===20m/s;vB===12m/s,所以vA>vB,故A錯誤;
B、30s﹣40s內,A車車靜止,速度為0,B車速度為12m/s,B車速度大,故B錯誤;
C、在t2~t3時間內,A車向左運動,速度大小為20m/s,B車也是向左運動,速度大小為12m/s,vA>vB。所以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右運動,C正確。
D、0~70s內,A車通過的路程為600m+600m=1200m、B兩車通過的的路程為840m,由v=可知兩車的平均速度不同,D錯誤。
故選:C。
10.(3分)兩個相同的燒杯均裝滿水,將兩個實心銅球和鉛球分別投入兩個燒杯中,將燒杯外壁擦拭干凈后,測得兩杯總質量相等,則銅球與鉛球質量大小關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已知ρ銅=8.9g/cm3,ρ鉛=11.3g/cm3)
A.銅球質量大 B.鉛球質量大
C.銅球和鉛球質量一樣大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分析】兩只燒杯相同,原來裝滿水,其質量m0相同,將金屬球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質量m=m0+m金﹣m溢,據此根據溢出水后的質量相等列方程,化簡得出銅球和鉛球的體積關系;再利用m=ρV得出二者的質量關系。
【解答】解:
兩只燒杯相同,原來裝滿水,其質量m0相同,
將銅球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質量m1=m0+m銅﹣m溢1,
將鉛球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質量m2=m0+m鉛﹣m溢2,
由題知,m1=m2,
即:m0+m銅﹣m溢1=m0+m鉛﹣m溢2,
m銅﹣m溢1=m鉛﹣m溢2,
金屬球浸沒水中,排開(溢出)水的體積等于金屬球的體積,
由ρ=可得:
ρ銅V銅﹣ρ水V銅=ρ鉛V鉛﹣ρ水V鉛,
(ρ銅﹣ρ水)V銅=(ρ鉛﹣ρ水)V鉛,
則====,
銅球與鉛球的質量之比:
==>1,
所以m銅>m鉛,
即銅球的質量大。
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8分)
11.(5分)(1)有四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作業(yè)本的長度,四次測量記錄是:L1=18.82cm、L2=19.83cm、L3=18.81cm、L4=18.80cm。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是 18.81 cm。
(2)晴天,常??梢栽诿艿臉湎驴吹揭粋€個圓形的小亮斑,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的 直線傳播 形成的,一張不透光的紙開一個極小的“△”形孔,太陽光垂直射到這張紙上,那么這個小孔在地面上產生的形狀是 圓形 。若將這張紙靠近地面,則地面上所產生的形狀會 變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1)對于給出的數據,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有錯誤數據,然后再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體的長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時,計算結果的小數點后有幾位數字應該和給出數據的小數點后有幾位數字相同;對于一個正確的長度測量結果,倒數第二位對應的單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2)太陽光沿直線傳播經過樹葉間的縫隙,在地上形成光斑,這是小孔成像,地上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與物體的形狀相同,與小孔的形狀無關;
像的大小與像到孔的距離,像到孔的距離越小,所成的像越?。环粗?,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1)從L1=18.82cm;L2=19.83cm;L3=18.81cm;L4=18.80cm可以看出,倒數第二位對應的單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0.1cm;
從4個測量結果看,L2=19.83cm與其它測量結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數據是錯誤的記錄,應該舍去;
為了減小誤差,應該求三次測量的平均值,即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為:L==18.81cm;
(2)晴天,太陽發(fā)出的光沿直線傳播,經過樹葉間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現象,地面上的光斑實際上是太陽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的形狀取決于物體的形狀,因此“△”形的小孔仍然成圓形的像;
若將這張紙靠近地面,也就是減小像和孔之間的距離,地面上所產生的形狀會變小。
故答案為:(1)0.1;18.81;(2)光的直線傳播;圓形;變小。
12.(7分)(1)一個空心鋁球,其質量為54g,體積為30cm3,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10 cm3,若將空心部分注滿某種液體后,總質量變?yōu)?2g,則注入液體的密度是 0.8 g/cm3。(ρ鋁=2.7×103kg/m3)
(2)為了監(jiān)督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汽車在兩次接受信號間隔過程中行駛的距離是 17 m,汽車的速度是 20 m/s(超聲波速度是340m/s)
(3)在測定液體密度時,某同學測出了液體體積,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實驗做了兩次,記錄如下,則此液體的密度為 1.0×103 kg/m3,若容器中液體體積為10cm3,則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為 14.9 g。
液體體積/cm3
5.8
7.9
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g
10.7
12.8
【分析】(1)利用密度公式解出鋁球中鋁的體積,球的體積減去鋁的體積就是空心部分體積。注滿某種液體之后的質量減去原有質量就是灌入液體的質量,已知某種液體的質量和體積之后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解出液體密度。
(2)測速儀第一次發(fā)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2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用了0.2s的時間;在第二次發(fā)出的信號,在與汽車相遇返回到測速儀時,超聲波用了0.15s;這兩次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差就是汽車行駛的距離,再找出行駛這段時間所用的時間(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3)分別求出兩次實驗中液體的質量之差、液體體積之差,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液體的密度;由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求出第一次實驗時液體的質量,可以求出容器的質量;已知液體密度和體積,可以得到液體質量;已知液體質量和容器質量,可以得到兩者的總質量。
【解答】解:(1)由ρ=可得,質量為54g的鋁球中鋁的體積:
V鋁===20cm3,
則空心部分體積:
V空=V球﹣V鋁=30cm3﹣20cm3=10cm3;
將空心部分注滿某種液體后,總質量變?yōu)?2g,即m總=62g;
則注入液體的質量:m液=m總﹣m鋁球=62g﹣54g=8g。
注入液體的體積:V液=V空=10cm3;
注入液體的密度:ρ液===0.8g/cm3;
(2)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s,
由v=可得:汽車與第一次信號相遇時,汽車距測速儀:
s1=v聲t1=340m/s×0.2s=68m;
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15s,
汽車與第二次信號相遇時,汽車距測速儀:
s2=v聲t2=340m/s×0.15s=51m;
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s車=s1﹣s2=68m﹣51m=17m;
這17m共用了:t車=Δt﹣t1+t2=0.9s﹣0.2s+0.15s=0.85s,
所以汽車的車速為:
v車===20m/s;
(3)容器的質量不變,則兩次實驗中液體的質量之差為:
Δm=12.8g﹣10.7g=2.1g,
液體體積之差為:
ΔV=7.9cm3﹣5.8cm3=2.1cm3,
則液體的密度為:ρ===1.0g/cm3=1.0×103kg/m3;
所以第一次實驗時,液體的質量為m1=ρV1=1.0g/cm3×5.8cm3=5.8g,
容器的質量為m=m總1﹣m1=10.7g﹣5.8g=4.9g;
10cm3液體的質量為m3=ρV3=1.0g/cm3×10cm3=10g,
所以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為m總3=m3+m=10g+4.9g=14.9g。
故答案為:(1)10;0.8。(2)17;20;(3)1.0×103;14.9。
13.(5分)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春種時,基地內拱形蔬菜大棚的建筑方向為東西方向,當陽光從空氣斜射入拱形大棚的塑料薄膜中時,折射角 小于?。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肷浣恰U鐣r,照射到大棚頂部光線的入射角 小于?。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丈涞酱笈飩让嫦掳氩糠止饩€的入射角。當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會對物體表面溫度升高,這主要是太陽光中的 紅外線 發(fā)揮的作用??粗笈锢镂孱伭氖卟怂牢覀冐S富多彩的世界是由 紅、綠、藍 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她順手拿起菜筐中體積大小差不多的西紅柿和辣椒,用手掂了掂,就判斷出西紅柿的密度 大于?。ㄌ睢按笥凇被颉靶∮凇保├苯返拿芏?。
【分析】(1)光的折射規(guī)律可概括為“三線同面,兩線分居”,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紅外線的熱效應強。
(3)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利用密度公式比較西紅柿和辣椒的密度大小。
【解答】解:
(1)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當陽光從空氣斜射入拱形大棚的塑料薄膜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為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如圖,正午時,陽光垂直照射到大棚頂部,入射角為零度;照射到大棚側面下半部分光線的入射角較大;所以正午時,照射到大棚頂部光線的入射角小于照射到大棚側面下半部分光線的入射角。
(2)由于紅外線的熱效應強,所以當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會使物體表面溫度升高,這主要是太陽光中的紅外線發(fā)揮的作用。
(3)豐富多彩的世界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
(4)由題知,西紅柿和辣椒相同,用手掂了掂,根據生活常識可知,西紅柿的質量大于辣椒的質量,所以根據ρ=可判斷出西紅柿的密度大于辣椒的密度。
故答案為:小于;小于;紅外線;紅、綠、藍;大于。
14.(4分)湖邊小朋友們放風箏時的嬉笑聲,驚擾了水中的魚兒,聲音是由于 振動 產生的,并且傳入水中時聲速 變大 。能夠看到水中的魚兒是光從 水傳向空氣?。諝鈧飨蛩?水傳向空氣)。湖邊的小樹也悄悄發(fā)出了小嫩芽,為了進行仔細觀察,她借來了奶奶的老花鏡,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她應該將眼鏡適當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小嫩芽。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較快,其次是液體中,在氣體中傳播得較慢;人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發(fā)出或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老花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大。
【解答】解: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從空氣中傳入水中時,聲速會變大;
能夠看到水中的魚兒是由于魚兒反射的光線從水中傳向空氣;
老花鏡是凸透鏡,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她應該將眼鏡適當遠離小嫩芽,此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大,像變大。
故答案為:振動;變大;水傳向空氣;遠離。
15.(8分)(1)人類探測到距離我們13億 光年 處的兩個巨大黑洞“相撞”時發(fā)出的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 3×105 km/s。
(2)在我國研發(fā)的飛機在某次試飛過程中,地面人員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伴隨著飛機的返回,經望遠鏡物鏡所成的飛機 縮小?。ㄌ睢胺糯蟆薄ⅰ翱s小”或“等大”)的 實?。ㄌ睢皩崱被颉疤摗保┫?,越來越 大 (填“大”或“小”),而此時代表著成功的飛機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屬于 樂音?。ㄌ睢皹芬簟被颉霸胍簟保?。飛機為了減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飛機某合金部件由甲、乙兩種金屬構成,已知甲、乙按質量比3:1混合后的密度與甲、乙按體積比3:4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則甲、乙的密度之比為 4:1 。若該合金部件比傳統(tǒng)上全部使用金屬甲時重量減少了50%,則該合金部件中甲、乙的質量之比為 2:1 。
【分析】(1)光年是長度單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距離,其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離;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2)物鏡在望遠鏡中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透鏡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目鏡再把物鏡所成的像放大成虛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近像越大;
使人愉悅的聲音是樂音;從環(huán)保角度來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學習、休息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根據密度公式,由按不同質量比和體積比混合后的密度相等計算兩金屬的密度比;
該合金部件比傳統(tǒng)上全部使用金屬甲時重量減少了50%,由此根據密度公式計算甲乙質量比。
【解答】解:(1)天文學中常用光年量度宇宙距離,所以人類探測到距離我們13億光年處的兩個巨大黑洞“相撞”時發(fā)出的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
(2)望遠鏡的物鏡是把遠處的物體拉近,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遠處的物體經過物鏡后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伴隨著飛機的返回,物距減小,像距增大,所以所成的像越來越大;
對研發(fā)人員而言,飛機發(fā)動機的轟鳴聲是他們想聽到的聲音,意味著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所以此時轟鳴聲是樂音;
由題知,甲、乙按質量比3:1混合時,m甲=3m乙,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ρ===,
甲、乙按體積比3:4混合時,V甲'=V乙',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ρ′===ρ甲+ρ乙,
因為混合后的密度相等,所以:=ρ甲+ρ乙,
解得:=或=(不合題意舍去);
合金部件比傳統(tǒng)上全部使用金屬甲時重量減少了50%,即m合=M甲,
使用合金和傳統(tǒng)上使用甲制作該部件的體積應相等,所以ρ合=ρ甲,
由密度公式有:=ρ甲,
解得:=。
故答案為:(1)光年;3×105;(2)縮?。粚?;大;樂音;4:1;2:1。
三、作圖題(每小題0分,共6分)
16.一束光線AO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在圖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分析】首先過入射點作出法線,然后根據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可以確定入射角,再分別根據光的反射規(guī)律和折射規(guī)律作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解答】解:過入射點作出法線,根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可以做出對應的反射光線;
根據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線右側的水中可以畫出對應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17.如圖所示,S為平面鏡MN前的一點光源,P為鏡前的一點,試畫出S點發(fā)出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P點的光線的光路圖。
【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知,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要作出P點的像點P′,連接SP′,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再完成光路。
【解答】解:
根據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先作出點光源S的像點S′,連接PS′,與鏡面的交點O為入射點;再連接SO為入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18.完成透鏡的光路圖。
【分析】在作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光線的特點再根據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
【解答】解:
(1)對于凸透鏡,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則入射光線通過焦點;
(2)對于凹透鏡,指向另一側焦點的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6分。)
19.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將裝有碎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可以使冰的升溫速度較 慢?。ㄟx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2)讀取溫度計示數時,視線應如圖乙中 B?。ㄟx填“A”、“B”或“C”)所示,此時冰的溫度為 24 ℃。
(3)實驗中要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目的是 使物體均勻受熱 。當試管中冰完全熔化,若繼續(xù)加熱直至溫度計示數不變后,會觀察到試管中的現象如圖丙中 b?。ㄟx填“a”或“b”)所示。
(4)生活中使用的電烙鐵的烙鐵頭是一種合金。所謂合金就是不同金屬(也包括一些非金屬)在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融合物或冷卻后的固態(tài)。表列出了幾種金屬的熔點和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其中難以與表中其他金屬形成合金的是 鋅 。
金屬
鐵
銅
鋅
銀
金
熔點∕℃
1535
1083
419.5
962
1064
沸點∕℃
2750
2567
907
2212
2807
【分析】(1)在研究物質熔化的實驗中,使物質均勻受熱是關鍵是將固態(tài)物質放入試管中用水浴法或空氣浴法加熱,這樣不僅受熱均勻,而且溫度上升較慢,便于觀察;
(2)在讀取溫度計示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在加熱物體時,為了使物體均勻受熱,需要不斷攪拌物體;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到水面消失;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最后破裂;
(4)根據題中合金形成的信息和表格中金屬的熔、沸點,判斷不能形成合金的金屬組合。
【解答】解:(1)實驗室選用碎冰,實驗中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做目的是能使試管受熱均勻,由于水的溫度上升緩慢,所以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
(2)在讀取溫度計示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即正視,所以眼睛應從B處觀察,此時的溫度計的示數是24℃;
(3)實驗中要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其目的是使得物體均勻受熱;當試管中冰完全熔化,若繼續(xù)加熱直至溫度計示數不變后,此時水處于沸騰狀態(tài);B圖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氣泡體積增大,所以是沸騰時的情況;A圖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情況;
(4)合金是不同種金屬在熔化狀態(tài)下形成的一種熔合物,即兩種金屬都成為液態(tài)時進行混合;
由于金屬鋅的沸點低,小于其它金屬的熔點,因此鋅和其它金屬無法完成液態(tài)時混合。
故答案為:(1)慢;(2)B;24;(3)使物體均勻受熱;b;(4)鋅。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在圖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 投影儀?。ㄟx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2)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少許,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若移動光屏,則應將光屏向 左 移動。
②若不移動光屏,則可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 近視眼鏡?。ㄟx填“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
(3)若小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到 65 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 小 些。
【分析】(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應用是投影儀;
(2)①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物距變大)像近(像距變小)像變?。?br />
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應用是投影儀;
(2)將蠟燭稍遠離凸透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①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物距變大)像近(像距變?。┫褡冃?,若采用移動光屏的方法,則應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即向左移動;由于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則像變??;
②若不移動光屏,根據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則可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凹透鏡,延遲了對光線會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
(4)若小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到65cm刻度線處時,此時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根據光路可逆可知,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像的大小較之原來變小了。
故答案為:(1)投影儀;(2)①左;??;②近視眼鏡;(3)65;小。
21.如圖所示,用托盤天平、燒杯和密度ρ0的金屬塊,測量飲料的密度ρ。
(1)天平放到水平臺面上,游碼移至 標尺左端零刻度 線處,調節(jié) 平衡螺母 ,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m1,由圖中砝碼的個數和游碼的位置讀得m1= 82.4 g。
(3)將金屬塊放進空燒杯中,往燒杯中倒進飲料浸沒金屬塊,液面位置做好標記,測量燒杯的總質量為m2。
(4)取出金屬塊,再往燒杯中倒飲料,直至液面升到標記處,測得此時燒杯的總質量為m3。
(5)飲料的密度ρ= (用符號表示),在實驗過程中,金屬塊取出時會帶走部分飲料,那么最終測得的結果 不變?。ㄟx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調節(jié):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③調: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2)利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5)①分別表示出飲料的質量和體積,帶入密度公式可得表達式;
②金屬塊取出時帶走的部分飲料在加入飲料時得到補充,不會影響飲料體積的測量值,再利用密度公式分析飲料密度的變化。
【解答】解:(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動到標尺左端零刻線處,然后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根據天平的讀數方法,金屬塊的質量:m1=50g+20g+10g+2.4g=82.4g;
(5)①往燒杯中倒飲料直至液面到達標記處,所以加入飲料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
則該過程加入飲料的體積:V=V金==,
加入飲料的質量m=m3+m1﹣m2,故飲料的密度為=;
②將金屬塊放進空燒杯中,往燒杯中倒進飲料浸沒金屬塊,液面位置做好標記,取出金屬塊,再往燒杯中倒飲料,直至液面升到標記處,金屬塊取出時帶走的部分飲料在加入飲料時得到補充,不會影響飲料體積的測量值,由可知,密度的測量值不變。
故答案為:(1)標尺左端零刻度;平衡螺母;(2)82.4;(5);不變。
二、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5分,共10分。)
22.一塊石碑體積為5m3,取一小塊作為這塊石碑的樣品,測得它的質量是130g,用量筒裝100cm3的水,再把石碑樣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到150cm3處,求:
(1)石碑的密度是多少?
(2)整塊石碑的質量是多少?
【分析】(1)已知樣品的質量,首先根據量筒兩次液面的高度差求出石碑樣品的體積,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求出樣品的密度,即石碑的密度;
(2)知道石碑的體積,根據公式m=ρV求出石碑的質量。
【解答】解:
(1)石碑樣品的體積V0=100cm3﹣50cm3=50cm3,
∵ρ=,
∴石碑的密度是ρ===2.6g/cm3=2.6×103kg/m3;
(2)石碑的質量是m=ρV=2.6×103kg/m3×5m3=1.3×104kg=13t。
答:
(1)石碑的密度是2.6×103kg/m3;
(2)整塊石碑的質量是13t。
23.“海上聯(lián)合﹣﹣2012”中、俄海上聯(lián)合軍事演習于2012年4月22日至27日在青島附近的黃海海域舉行。假設在演習中一艘魚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擊前面同一直線上正在逃跑的敵艦。當兩者相距L=2km時,發(fā)射一枚魚雷,魚雷在水中以60m/s的速度前進,經過t1=50s,艇長通過望遠鏡看到了魚雷擊中敵艦發(fā)出的火光,同時發(fā)現受損敵艦仍在繼續(xù)逃跑,于是馬上發(fā)出了第二次攻擊命令,第二枚魚雷以同樣的速度前進,又經過t2=30s,魚雷再次擊中敵艦并將其擊沉。(不考慮光傳播的時間)
求:
(1)第一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υ1是多大?
(2)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υ2是多大?
【分析】(1)設魚雷的速度為v0、魚雷快艇速度為v,則魚雷走的路程等于L加上敵艦走的路程,可得方程v0t1=L+v1t1,據此求出敵艦的速度;
(2)魚雷第一次擊中敵艦時魚雷快艇到敵艦的距離等于L加上魚雷走的路程減去魚雷快艇走的路程,再利用(1)方法求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
【解答】解:
(1)設魚雷的速度為v0、魚雷快艇速度為v,則:
v0t1=L+v1t1,
即:60m/s×50s=2000m+v1×50s,
解得:
v1=20m/s;
(2)魚雷第一次擊中敵艦時魚雷快艇到敵艦的距離:
L′=L+v1t1﹣v t1=2000m+20m/s×50s﹣30m/s×50s=1500m,
從發(fā)射第二枚魚雷到擊中敵艦:
v0 t2=L′+v2t2,
即:60m/s×30s=1500m+v2×30s,
解得:
v2=10m/s。
答:(1)第一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是20m/s;
(2)第二枚魚雷擊中敵艦前敵艦逃跑的速度是10m/s。
這是一份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十八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三十六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診斷考試物理試題,文件包含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診斷考試物理試題pdf、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開學診斷考試八年級物理答題卡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