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段閱讀(共3小題)
(2022?福清市)信息類文本閱讀
青少年視力保護
材料一:
中國青少年視力問題向來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期,我國公布首份《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實質上,不是只有報告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存在視力問題,我國青少年視力的整體狀況也十分不樂觀。
材料二:
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嗎?打個比方,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機,角膜和晶狀體組合成了相機的鏡頭,眼睛通過這個“鏡頭”調整焦距,從而看清遠近距離不同的物體。眼睛近視,主要是這個“鏡頭”的調焦動能失靈,不能精準地將物體的實像會聚在視網膜上。近視輕則影響正常生活、工作,重則引起視覺疾病,如視力障礙、視網膜脫落等。
材料三:
據調查,目前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已多達6億,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視覺健康形勢極為嚴峻。
我國青少年用眼行為習慣數據調查
以上圖表均出自《中國青少年行用眼為大數據報告》
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減少用眼負荷、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小時,能減少50%的近視發(fā)生風險。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過500勒克司,而室外環(huán)境即便是陰天,光照水平也可以達到一萬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達十幾萬。室外光照還能夠刺激視網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夠延緩近視的加深。另外,戶外活動時人常常會看向遠方,也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
(1)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正確的是 。
A.中國青少年視力問題中,只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視力問題十分不樂觀。
B.為保護視力,中小學生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行為習慣,參加足量的戶外活動。
C.如果每天減少用眼負荷,戶外活動超過2小時,那么50%的人將不會發(fā)生近視。
D.室外光線強并含有多巴胺,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有利于預防和延緩近視的加深。
(2)根據材料三,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高中生的近視率增加速度最快。
②即使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光照水平也還是比室外環(huán)境低很多。
③用眼距離近,才能看得清楚,這是很不錯的用眼行為習慣。
(3)樂樂的理想是成為飛行員,所以他特別喜歡看關于飛行員的電視節(jié)目。每到周末,一看就是一整天。外出時,他也總愛帶著關于飛行員的書,無論坐車還是走路,總看得津津有味。根據材料,給樂樂提一些建議。(不少于3點)
(4)結合三則材料,擬一則關于青少年保護視力的宣傳語。(不超過15個字)
(2022?鼓樓區(qū))
民間的聲音
關于“紹興方言還能存活多久”的討論帖:
1樓:昨天跟5歲的侄子一起吃飯,居然發(fā)現這個土生土長的孩子不會講紹興本地話。再看看16歲的兒子,也是在紹興土生土長的,比堂弟好點,還會說幾句紹興本地話,但那種老紹興的俚語是一點不懂了。兒子還說,他的同學和他也差不多。記得我們小時候,連學校老師上課都是方言,如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那簡直就是一門絕活。現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還能說流利的英語,但會說地道方言的卻成了稀罕品種,方言還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樓:我女兒在學校講普通話,在家里也講普通話,現在很多紹興話她連聽都聽不懂了。
3樓:方言還能活多久?那要看我們還能活多久!
4樓:不知道,也許有一天,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但也沒什么可惜的,語言失去交流溝通功能,離消亡也就不遠了,這是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
(1)現在的孩子會說地道方言的人數 。
A.很多
B.一般
C.比較少
D.極少
(2)根據文本內容,年齡越大,會講方言的人數 。
A.越多
B.越少
C.不變
D.看不懂
(3)你所在的地區(qū)有哪種方言?你喜歡這種方言嗎?為什么?
(2020?福州)結合材料,完成以下兩題。
在福州楊橋路,有一處名人故居。走進故居院子里,可以看見一面石碑,上面的部分碑文是:一座宅院,兩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兩位大寫的人。一位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一位秉血薦軒轅的男兒志,投絕筆為檄;一位為照亮人類的生命路,舉橘燈為炬。
碑文中提到的“兩位大寫的人”分別指誰?請分別寫出他們的一部作品。
①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的是:
作品:《 》
②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的是:
作品《 》
說明文(共3小題)
(2022?鼓樓區(qū))閱讀下面兩篇材料,按要求作答。
深層海水的利用
①眾所周知,海洋中有著豐富的生物和礦產資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寶藏之一。海洋學家在長期的研究中發(fā)現,深層海水是海洋的精華。若能充分利用深層海水,將會使人類受益無窮。
②所謂深層海水,是指海洋深處的海水。深層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陸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這樣的深處,光合作用無法進行,有機物分解的速度遠遠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為“肥料”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來,因此它的營養(yǎng)十分豐富,這就為深層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條件。
③同時,深層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氣象條件的影響,會自然涌升到海面上來。在茫茫大海上,這種被稱為“涌升海面”的地方僅占全球海洋面積的0.1%,但卻集中了海洋魚類資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奧秘就隱藏在深層海水里:當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深層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類得以更快生長,為魚類提供了豐饒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魚類產量上的差距極為驚人,單位面積涌升海域的魚類生產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數萬倍。如果人類能制造“涌升海面”,將使深層海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給海洋漁業(yè)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
④深層海水還是一種幾乎沒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極少。深層海水營養(yǎng)鹽濃度是表層海水的5倍,而細菌含量卻只有表層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層海水在醫(yī)學領域開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為一種奇妙的“綠色藥品”。醫(yī)生們用深層海水治療先天過敏性皮炎,只要在患處涂上深層海水,患者的癥狀就會得到緩解。據統(tǒng)計,使用深層海水進行治療的患者,約有60%收到了良好的療效。不過,醫(yī)生們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層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療中發(fā)揮了作用。
⑥潔凈的深層海水還引起了食品和化妝品生產廠家的極大興趣。利用深層海水來生產豆腐;醬油、咸菜等,不僅發(fā)酵過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這類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在市場上十分暢銷。有些化妝品生產廠家也躍躍欲試,計劃利用深層海水開發(fā)新一代化妝用品。
⑦深層海水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蔚為壯觀的大循環(huán),這種大循環(huán)使海洋充滿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層海水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了新的機遇。
(1)下面關于“深層海水”,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深層海水是指海洋深處的海水。
B.深層海水里的有機物分解的速度遠遠高于其合成速度。
C.深層海水是海洋的精華,潔凈少菌。
D.深層海水大量存在于水深5000米以下,距陸地200米以外的地方。
(2)與第③自然段加點詞“豐富”意思相近的詞語是“ ”,加點詞“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第⑤自然段中畫的句子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
(4)下列不屬于深層海水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的新機遇的是 。
A.發(fā)展海洋漁業(yè)
B.開發(fā)“綠色藥品”
C.為發(fā)展農業(yè)提供肥料
D.開發(fā)美食和開發(fā)新一代化妝品
(5)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海洋寶藏包括豐富的生物、礦產及深層海水等。
B.單位面積涌升海域的魚類生產量是外洋海域的數萬倍。
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經使深層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D.深層海水中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來。
(2021?福州)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宮怎么就是不倒?
①2017年,故宮博物院工程師周乾接到一通跨洋電話,來電者是英國一家電視臺,他們說中國古代木建筑抗震性十足,于是找到周乾,希望答應他們的拍攝請求:復刻一個太和殿來震一震,看看中國古建筑到底有多抗震。
②太和殿太大,于是他們換成壽康宮,用傳統(tǒng)的工具和技法,將立柱、外墻、斗拱一一還原,照原樣復制了一座1/5大小的壽康宮。
③英國導演說:“我們英國沒有地震,對地震的了解只知道‘震級’,那我們就把模型放到測試用的地震臺上,一級一級加,加到散架為止?!庇谑?,一場簡單粗暴的實驗開始了。
④周乾帶著外國木匠理查德站在儀器旁,緊盯著儀器上不斷升高的數值。5級,壽康宮已經瘋狂搖擺。8級,兩邊的墻體轟然倒塌,但主體的木結構還只是搖搖晃晃,沒有要“投降”的意思。震級9.5級,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級,是人類經歷過的最高的震級了。
⑤當地震臺的震級顯示,達到10.1級,壽康宮在地震臺上瘋狂起舞,但就是死活不散架。理查德又是驚奇又是興奮,想要再加碼,可地震臺已經快要冒煙了!
⑥理查德說:“我們想震塌這個建筑,但是我們做不到?!?br>⑦后來周乾分享了他們后來研究發(fā)現的“紫禁城的秘密”。最大的秘密,就藏在屋頂上:榫卯結構拼合而成的斗拱。榫卯,中國古代木質建筑的主要結構,不用一根釘子,通過木條拼合而成。拼合成的斗拱之間雖有縫隙,卻絲毫不影響建筑的穩(wěn)定性。
⑧地震開始,斗拱通過摩擦、旋轉,消化掉了地震中的能量,起到減震作用。
⑨其次是柱頂石,故宮主體柱子下的這塊大石頭。實驗前,工程師們本以為立柱會受損嚴重,實驗結束,木架完好無缺,但他們發(fā)現模型產生了輕微位移。沒錯,建筑整體移動了,但是建筑本身無損。如果柱子不是放在柱頂石上,而是插入地基中,反而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
⑩立柱的角度也有看不見的講究。我們肉眼看到立柱,以為是平行向上的,但其實是有輕的傾斜,向內收攏,和屋頂一起形成了一個穩(wěn)固的三角形,無疑也為建筑又上了一層保險。
?除了斗拱減震,土加碎石的地基搭配也功不可沒。一層土一層碎石的鋪法,層層壘起,化解地震的能量。
?此外,故宮的墻體厚、梁架低、屋頂重等設計,也對建筑物本身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一系列的工程技術,讓小型的壽康宮在這次實驗中成功立住。
?除了紫禁城,在中國還有年代更久遠的抗震木建筑,它們均體現了榫卯結構的良好應用,作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傳說中地震不倒、戰(zhàn)火不毀、雷擊不焚,它的構造體現了斗拱的精妙,是中國建筑史上最具價值的坐標。
?純木建造的萬榮飛云樓,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無論大小接口,均為卯嵌套,它和應縣木塔一起,被譽為“南樓北塔”。
?而壽康宮,只是故宮的小小縮影,類似的木構古建筑,整個故宮有1200座,成為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筑群。
?我們用現代實驗總結出故宮抗震的原理,而其中所蘊含的智慧,早已經受住無數實際考驗。
?其實,北京位于地震活躍帶,這條危險的斷層帶長達1000公里。但正是因為這些經年積累的技藝,讓紫禁城挺過了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
(選自《意林》2020年第3期,那城的城君,有刪改)
(1)抗震性能測試中壽康宮出現瘋狂起舞現象時的震級是
A.5級
B.8級
C.9.5級
D.10.1級
(2)第?自然段中的“南樓北塔”指的是
A.萬榮飛云樓世界三大奇塔
B.萬榮飛云樓應縣木塔
C.中華第一木樓世界三大奇塔
D.中華木樓應縣木塔
(3)把“怎么測試抗震性能呢?”插入原文,位置恰當的是
A.第①和第②自然段之間
B.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間
C.第③和第④自然段之間
D.第④和第⑤自然段之間
(4)以下關于第⑨自然段采用的說明方法理解正確的是
A.作比較,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
B.作假設,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
C.作比較,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會斷裂。
D.作假設,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會斷裂。
(5)以下關于紫禁城抗震秘密的說法與文本內容不相符的是
A.榫卯結構拼合的斗拱之間沒有縫隙,不影響建筑穩(wěn)固性。
B.斗拱通過摩擦、旋轉消化地震中的能量,起到減震作用。
C.立柱和屋頂形成穩(wěn)固的三角形,為建筑又上了一層保險。
D.墻體厚、梁架低、屋頂重等設計也對故宮起到保護作用。
(6)文章以(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宮怎么就是不倒?)為題,好處有哪些?請至少寫出兩點。
(7)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兩段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020?鼓樓區(qū))閱讀下列文章,解答問題。
動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進屋,圍繞著屋里的人們伺機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滿誘惑的晚餐,后方則是自己振動的雙翅,這兩個景物同時出現在它的視野里,這讓我們感到驚異,因為當我們注意前方的時候,無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們都知道,有些昆蟲有特殊的眼睛,被稱為“復眼”,顧名思義,復眼就是由許多小眼睛組成的,這些小眼睛獨自感光成像,使得各個方向的物體都可以在視網膜上成像,這種眼睛可以獲得超大的視野和清晰的圖像,比我們使用的廣角照相機更加厲害。
蜻蜓的復眼是由許多眼睛簡單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單獨成像,但是它們只需要把圖像的一部分傳給大腦即可,而不用將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給大腦處理,這樣蜻蜓有限的大腦就能迅速處理環(huán)境中瞬息萬變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在高速運動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同樣高速運動的獵物,被稱作“昆蟲中的戰(zhàn)斗機”。
蝴蝶在花間穿梭,我們可以看見它美麗的外形和鮮艷的色彩,可是反過來,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當蝴蝶看到你的腦袋,它會認為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頭發(fā)就像一捆繩子,每一根繩子都粗粗的,足以讓它停得住腳。但如果蝴蝶不飛,或者人不動,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動物所看見的主要是物體的動作。
一只蛤蟆一動不動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蒼蠅飛了過來,等蒼蠅飛近時,蛤蟆突然發(fā)起攻擊,射出它的舌頭攫住蒼蠅送進自己嘴里,接著,它又一動不動地呆著,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似的。對一只蛤蟆來說,花園就是一張灰色的屏幕,只有這張屏幕上的東西輕輕晃動的時候,蛤蟆才看得見。當蛤蟆跳躍的時候,它自身的運動,讓它看到了周圍的景象;當它停下來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又會變成一片空白。
動物的眼睛與它們的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狐貍的瞳孔是上下長、左右窄。因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東西,比如樹叢里的一只鳥,草地里的一只雞。馬的瞳孔是左右寬、上下扁,像一個平放著的紡錘體。由于馬大多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這種左右寬上下扁的瞳孔能夠幫助它們老遠就能看見兩邊的敵人。貓的眼睛一日三變:在白天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縮得很小,像線那樣;在黃昏中等強度照射下,瞳孔又會變成棗核般形狀;在晚間昏暗的條件下開放得像滿月那樣圓。
(1)“顧名思義”在文中的意思是: 。
(2)第二自然段畫橫線的部分,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
A.下定義
B.舉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較
(3)蜻蜓被稱作“昆蟲中的戰(zhàn)斗機”的原因是什么?
(4)蝴蝶看到人的腦袋,會認為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蝴蝶有復眼
B.蝴蝶飛累了
C.蝴蝶看不見不動的人
D.蝴蝶看不見人的腦袋
(5)最后一段主要寫了什么?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動物眼睛里的瞳孔樣式奇特多樣一日三變
B.動物眼睛能與它們的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
C.動物眼睛能根據需要產生各式各樣變化
D.動物眼睛瞳孔樣式及變化是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
(6)“有些昆蟲有特殊的眼睛,被稱為‘復眼’”,這句話中的“有些”這個詞可以省略嗎?為什么?
(7)文章圍繞“動物的眼睛”寫了哪些內容?用簡要的語言把要點寫下來。
用眼距離
用眼時長
用眼角度
戶外有效暴露時長
現狀
29.8cm
222.8min
±5°至±35°
54.9min
標準
33cm及以上
180min以內
±5°以內
60min及以上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語段閱讀(共3小題)
(2022?福清市)信息類文本閱讀
青少年視力保護
材料一:
中國青少年視力問題向來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期,我國公布首份《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實質上,不是只有報告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存在視力問題,我國青少年視力的整體狀況也十分不樂觀。
材料二:
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嗎?打個比方,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機,角膜和晶狀體組合成了相機的鏡頭,眼睛通過這個“鏡頭”調整焦距,從而看清遠近距離不同的物體。眼睛近視,主要是這個“鏡頭”的調焦動能失靈,不能精準地將物體的實像會聚在視網膜上。近視輕則影響正常生活、工作,重則引起視覺疾病,如視力障礙、視網膜脫落等。
材料三:
據調查,目前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已多達6億,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視覺健康形勢極為嚴峻。
我國青少年用眼行為習慣數據調查
以上圖表均出自《中國青少年行用眼為大數據報告》
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減少用眼負荷、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小時,能減少50%的近視發(fā)生風險。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過500勒克司,而室外環(huán)境即便是陰天,光照水平也可以達到一萬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達十幾萬。室外光照還能夠刺激視網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夠延緩近視的加深。另外,戶外活動時人常常會看向遠方,也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
(1)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正確的是 B 。
A.中國青少年視力問題中,只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視力問題十分不樂觀。
B.為保護視力,中小學生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行為習慣,參加足量的戶外活動。
C.如果每天減少用眼負荷,戶外活動超過2小時,那么50%的人將不會發(fā)生近視。
D.室外光線強并含有多巴胺,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有利于預防和延緩近視的加深。
(2)根據材料三,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高中生的近視率增加速度最快。 √
②即使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光照水平也還是比室外環(huán)境低很多。 √
③用眼距離近,才能看得清楚,這是很不錯的用眼行為習慣。 ×
(3)樂樂的理想是成為飛行員,所以他特別喜歡看關于飛行員的電視節(jié)目。每到周末,一看就是一整天。外出時,他也總愛帶著關于飛行員的書,無論坐車還是走路,總看得津津有味。根據材料,給樂樂提一些建議。(不少于3點) 周末看電視節(jié)目要適度,不能連續(xù)看一天。坐車,走路時不能看書。戶外活動時多看向遠方,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
(4)結合三則材料,擬一則關于青少年保護視力的宣傳語。(不超過15個字) 讓陽光照亮心靈之窗
【解答】(1)考查了閱讀材料的能力。從“不是只有報告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存在視力問題,我國青少年視力的整體狀況也十分不樂觀”可知A錯誤。從“戶外活動時人常常會看向遠方,也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可知B正確。
(2)考查了對材料的理解。結合圖表可知高中生的近視率增加速度最快。故①正確。從“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過500勒克司,而室外環(huán)境即便是陰天,光照水平也可以達到一萬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達十幾萬”可知②正確。用眼時不能過近。故③錯誤。
(3)考查了對材料內容的理解運用。提出合理建議即可。
(4)考查了宣傳語。擬寫一條保護視力的宣傳語即可。
故答案為:
(1)B;
(2)①√;②√;③×;
(3)周末看電視節(jié)目要適度,不能連續(xù)看一天。坐車,走路時不能看書。戶外活動時多看向遠方,能幫助收縮的眼部肌肉恢復。
(4)讓陽光照亮心靈之窗。
(2022?鼓樓區(qū))
民間的聲音
關于“紹興方言還能存活多久”的討論帖:
1樓:昨天跟5歲的侄子一起吃飯,居然發(fā)現這個土生土長的孩子不會講紹興本地話。再看看16歲的兒子,也是在紹興土生土長的,比堂弟好點,還會說幾句紹興本地話,但那種老紹興的俚語是一點不懂了。兒子還說,他的同學和他也差不多。記得我們小時候,連學校老師上課都是方言,如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那簡直就是一門絕活?,F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還能說流利的英語,但會說地道方言的卻成了稀罕品種,方言還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樓:我女兒在學校講普通話,在家里也講普通話,現在很多紹興話她連聽都聽不懂了。
3樓:方言還能活多久?那要看我們還能活多久!
4樓:不知道,也許有一天,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但也沒什么可惜的,語言失去交流溝通功能,離消亡也就不遠了,這是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
(1)現在的孩子會說地道方言的人數 D 。
A.很多
B.一般
C.比較少
D.極少
(2)根據文本內容,年齡越大,會講方言的人數 A 。
A.越多
B.越少
C.不變
D.看不懂
(3)你所在的地區(qū)有哪種方言?你喜歡這種方言嗎?為什么?
我所在的地區(qū)有北方方言。我喜歡這種方言,因為它代表著我家鄉(xiāng)的一個重要特色,聽起來特別親切。
【解答】(1)考查對內容的理解。由“這個土生土長的孩子不會講紹興本地話”“他的同學和他也差不多”“會說地道方言的卻成了稀罕品種”等內容可知,現在的孩子會說地道方言的人數極少。故選:D。
(2)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由“5歲的侄子”不會講紹興本地話,“16歲的兒子”還會說幾句紹興本地話,“我們小時候,連學校老師上課都是方言”可知,年齡越大,會講方言的人數越多。故選:A。
(3)考查內容的延伸,這道題開放性較強,結合各地實際來談即可。示例:我所在的地區(qū)有北方方言。我喜歡這種方言,因為它代表著我家鄉(xiāng)的一個重要特色,聽起來特別親切。
故答案為:
(1)D;
(2)A;
(3)我所在的地區(qū)有北方方言。我喜歡這種方言,因為它代表著我家鄉(xiāng)的一個重要特色,聽起來特別親切。
(2020?福州)結合材料,完成以下兩題。
在福州楊橋路,有一處名人故居。走進故居院子里,可以看見一面石碑,上面的部分碑文是:一座宅院,兩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兩位大寫的人。一位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一位秉血薦軒轅的男兒志,投絕筆為檄;一位為照亮人類的生命路,舉橘燈為炬。
碑文中提到的“兩位大寫的人”分別指誰?請分別寫出他們的一部作品。
①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的是: 林覺民
作品:《 與妻書 》
②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的是: 冰心
作品《 繁星?春水 》
【解答】林覺民、冰心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楊橋路86號,坐西朝東,三進,四周有風火墻。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一長廊,廊兩旁種有翠竹。第三進大廳兩旁各有前后廂房。天井兩旁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覺民住在西南隅一廳一房。廳與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臥房窗外有花臺(昔時種植臘梅)。小廳有門東通“紫藤書屋“。
①結合碑文中的“一位為砸爛舊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秉血薦軒轅的男兒志,投絕筆為檄”可知,這位名人是林覺民。林覺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一說5月3日]),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中國民主的先驅,革命烈士。少年之時,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春回國,4月24日寫下絕筆《與妻書》
②結合碑文中的“一位為建造大愛屋而畢生從文”“一位為照亮人類的生命路,舉橘燈為炬”可知,這位名人是冰心。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作品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燈》等。
故答案為:
①林覺民 與妻書;
②冰心 繁星?春水。
說明文(共3小題)
(2022?鼓樓區(qū))閱讀下面兩篇材料,按要求作答。
深層海水的利用
①眾所周知,海洋中有著豐富的生物和礦產資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寶藏之一。海洋學家在長期的研究中發(fā)現,深層海水是海洋的精華。若能充分利用深層海水,將會使人類受益無窮。
②所謂深層海水,是指海洋深處的海水。深層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陸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這樣的深處,光合作用無法進行,有機物分解的速度遠遠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為“肥料”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來,因此它的營養(yǎng)十分豐富,這就為深層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條件。
③同時,深層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氣象條件的影響,會自然涌升到海面上來。在茫茫大海上,這種被稱為“涌升海面”的地方僅占全球海洋面積的0.1%,但卻集中了海洋魚類資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奧秘就隱藏在深層海水里:當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深層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類得以更快生長,為魚類提供了豐饒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魚類產量上的差距極為驚人,單位面積涌升海域的魚類生產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數萬倍。如果人類能制造“涌升海面”,將使深層海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給海洋漁業(yè)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
④深層海水還是一種幾乎沒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極少。深層海水營養(yǎng)鹽濃度是表層海水的5倍,而細菌含量卻只有表層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層海水在醫(yī)學領域開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為一種奇妙的“綠色藥品”。醫(yī)生們用深層海水治療先天過敏性皮炎,只要在患處涂上深層海水,患者的癥狀就會得到緩解。據統(tǒng)計,使用深層海水進行治療的患者,約有60%收到了良好的療效。不過,醫(yī)生們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層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療中發(fā)揮了作用。
⑥潔凈的深層海水還引起了食品和化妝品生產廠家的極大興趣。利用深層海水來生產豆腐;醬油、咸菜等,不僅發(fā)酵過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這類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在市場上十分暢銷。有些化妝品生產廠家也躍躍欲試,計劃利用深層海水開發(fā)新一代化妝用品。
⑦深層海水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蔚為壯觀的大循環(huán),這種大循環(huán)使海洋充滿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層海水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了新的機遇。
(1)下面關于“深層海水”,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D 。
A.深層海水是指海洋深處的海水。
B.深層海水里的有機物分解的速度遠遠高于其合成速度。
C.深層海水是海洋的精華,潔凈少菌。
D.深層海水大量存在于水深5000米以下,距陸地200米以外的地方。
(2)與第③自然段加點詞“豐富”意思相近的詞語是“ 豐饒 ”,加點詞“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 。
(3)第⑤自然段中畫的句子運用了 列數字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說明深層海水是一種奇妙的“綠色藥品” 。
(4)下列不屬于深層海水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的新機遇的是 C 。
A.發(fā)展海洋漁業(yè)
B.開發(fā)“綠色藥品”
C.為發(fā)展農業(yè)提供肥料
D.開發(fā)美食和開發(fā)新一代化妝品
(5)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C 。
A.海洋寶藏包括豐富的生物、礦產及深層海水等。
B.單位面積涌升海域的魚類生產量是外洋海域的數萬倍。
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經使深層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D.深層海水中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來。
【解答】(1)考查對詞句的理解。下面關于“深層海水”,說法有誤的一項是D,因為D與文中句子“深層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陸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說法不相符。
(2)考查理解詞語的含義。“豐饒”就是富饒,閱讀第三段,其中“豐富”與“豐饒”意思相近;原文說“浮游生物和藻類得以更快生長,為魚類提供了豐饒的‘肥料’”,所以肥料的意思就是魚類以浮游生物和藻類為食物,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
(3)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據標志性語言判斷說明方法類型,結合上下文及該段的說明中心,分析其說明作用即可。由“60%”可見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用深層海水治療先天過敏性皮炎療效良好,是一種奇妙的“綠色藥品”。
(4)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仔細閱讀文章,由文章的③—⑥自然段可知:深層海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給海洋漁業(yè)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深層海水在醫(yī)學領域開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為一種奇妙的“綠色藥品”;潔凈的深層海水還引起了食品和化妝品生產廠家的極大興趣,下列不屬于深層海水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的新機遇的是C。
(5)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因為文中有句子“如果人類能制造‘涌升海面’,將使深層海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給海洋漁業(yè)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句子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經使深層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闭f法太絕對化。
故答案為:
(1)D;
(2)豐饒 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
(3)列數字 說明深層海水是一種奇妙的“綠色藥品”;
(4)C;
(5)C。
(2021?福州)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宮怎么就是不倒?
①2017年,故宮博物院工程師周乾接到一通跨洋電話,來電者是英國一家電視臺,他們說中國古代木建筑抗震性十足,于是找到周乾,希望答應他們的拍攝請求:復刻一個太和殿來震一震,看看中國古建筑到底有多抗震。
②太和殿太大,于是他們換成壽康宮,用傳統(tǒng)的工具和技法,將立柱、外墻、斗拱一一還原,照原樣復制了一座1/5大小的壽康宮。
③英國導演說:“我們英國沒有地震,對地震的了解只知道‘震級’,那我們就把模型放到測試用的地震臺上,一級一級加,加到散架為止?!庇谑牵粓龊唵未直┑膶嶒為_始了。
④周乾帶著外國木匠理查德站在儀器旁,緊盯著儀器上不斷升高的數值。5級,壽康宮已經瘋狂搖擺。8級,兩邊的墻體轟然倒塌,但主體的木結構還只是搖搖晃晃,沒有要“投降”的意思。震級9.5級,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級,是人類經歷過的最高的震級了。
⑤當地震臺的震級顯示,達到10.1級,壽康宮在地震臺上瘋狂起舞,但就是死活不散架。理查德又是驚奇又是興奮,想要再加碼,可地震臺已經快要冒煙了!
⑥理查德說:“我們想震塌這個建筑,但是我們做不到?!?br>⑦后來周乾分享了他們后來研究發(fā)現的“紫禁城的秘密”。最大的秘密,就藏在屋頂上:榫卯結構拼合而成的斗拱。榫卯,中國古代木質建筑的主要結構,不用一根釘子,通過木條拼合而成。拼合成的斗拱之間雖有縫隙,卻絲毫不影響建筑的穩(wěn)定性。
⑧地震開始,斗拱通過摩擦、旋轉,消化掉了地震中的能量,起到減震作用。
⑨其次是柱頂石,故宮主體柱子下的這塊大石頭。實驗前,工程師們本以為立柱會受損嚴重,實驗結束,木架完好無缺,但他們發(fā)現模型產生了輕微位移。沒錯,建筑整體移動了,但是建筑本身無損。如果柱子不是放在柱頂石上,而是插入地基中,反而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
⑩立柱的角度也有看不見的講究。我們肉眼看到立柱,以為是平行向上的,但其實是有輕的傾斜,向內收攏,和屋頂一起形成了一個穩(wěn)固的三角形,無疑也為建筑又上了一層保險。
?除了斗拱減震,土加碎石的地基搭配也功不可沒。一層土一層碎石的鋪法,層層壘起,化解地震的能量。
?此外,故宮的墻體厚、梁架低、屋頂重等設計,也對建筑物本身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一系列的工程技術,讓小型的壽康宮在這次實驗中成功立住。
?除了紫禁城,在中國還有年代更久遠的抗震木建筑,它們均體現了榫卯結構的良好應用,作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應縣木塔,傳說中地震不倒、戰(zhàn)火不毀、雷擊不焚,它的構造體現了斗拱的精妙,是中國建筑史上最具價值的坐標。
?純木建造的萬榮飛云樓,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無論大小接口,均為卯嵌套,它和應縣木塔一起,被譽為“南樓北塔”。
?而壽康宮,只是故宮的小小縮影,類似的木構古建筑,整個故宮有1200座,成為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筑群。
?我們用現代實驗總結出故宮抗震的原理,而其中所蘊含的智慧,早已經受住無數實際考驗。
?其實,北京位于地震活躍帶,這條危險的斷層帶長達1000公里。但正是因為這些經年積累的技藝,讓紫禁城挺過了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
(選自《意林》2020年第3期,那城的城君,有刪改)
(1)抗震性能測試中壽康宮出現瘋狂起舞現象時的震級是 D
A.5級
B.8級
C.9.5級
D.10.1級
(2)第?自然段中的“南樓北塔”指的是 B
A.萬榮飛云樓世界三大奇塔
B.萬榮飛云樓應縣木塔
C.中華第一木樓世界三大奇塔
D.中華木樓應縣木塔
(3)把“怎么測試抗震性能呢?”插入原文,位置恰當的是 B
A.第①和第②自然段之間
B.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間
C.第③和第④自然段之間
D.第④和第⑤自然段之間
(4)以下關于第⑨自然段采用的說明方法理解正確的是 D
A.作比較,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
B.作假設,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
C.作比較,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會斷裂。
D.作假設,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會斷裂。
(5)以下關于紫禁城抗震秘密的說法與文本內容不相符的是 A
A.榫卯結構拼合的斗拱之間沒有縫隙,不影響建筑穩(wěn)固性。
B.斗拱通過摩擦、旋轉消化地震中的能量,起到減震作用。
C.立柱和屋頂形成穩(wěn)固的三角形,為建筑又上了一層保險。
D.墻體厚、梁架低、屋頂重等設計也對故宮起到保護作用。
(6)文章以(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宮怎么就是不倒?)為題,好處有哪些?請至少寫出兩點。 點明了要說明的主要內容,同時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7)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兩段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達了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揚與敬佩之情。起到了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的作用。
【解答】(1)考查了從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結合“當地震臺的震級顯示,達到10.1級,壽康宮在地震臺上瘋狂起舞”可知選D。
(2)考查了從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結合“純木建造的萬榮飛云樓,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無論大小接口,均為卯嵌套,它和應縣木塔一起”可知選B。
(3)考查了對過渡段的辨析。結合““怎么測試抗震性能呢”可知,下文應是記敘如何測試抗震性能的。通過閱讀可知,從第③自然段開始記敘如何測試的,所以應加到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間。故選B。
(4)考查了對說明方法的辨析。結合第自然段中的“如果柱子不是放在柱頂石上,而是插入地基中,反而會因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斷裂”可知,運用了作假設的說明方法,說明柱子放在柱頂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會斷裂。故選D。
(5)考查了對說明內容的辨析。A.結合“拼合成的斗拱之間雖有縫隙,卻絲毫不影響建筑的穩(wěn)定性”可知,說法與文本內容不相符。B、C、D說法與文本內容相符。
(6)考查了對題目的的理解。題目是一個問句,好處是既點明了說明的主要內容(故宮經歷這么多地震為什么不倒),同時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7)考查了對主題的理解。結合“而其中所蘊含的智慧,早已經受住無數實際考驗”“但正是因為這些經年積累的技藝,讓紫禁城挺過了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可知,這兩個自然段總結全文,同時表達了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揚,起到了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的作用。
故答案為:
(1)D;
(2)B;
(3)B;
(4)D;
(5)A;
(6)點明了要說明的主要內容,同時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7)表達了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揚與敬佩之情。起到了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的作用。
(2020?鼓樓區(qū))閱讀下列文章,解答問題。
動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進屋,圍繞著屋里的人們伺機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滿誘惑的晚餐,后方則是自己振動的雙翅,這兩個景物同時出現在它的視野里,這讓我們感到驚異,因為當我們注意前方的時候,無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們都知道,有些昆蟲有特殊的眼睛,被稱為“復眼”,顧名思義,復眼就是由許多小眼睛組成的,這些小眼睛獨自感光成像,使得各個方向的物體都可以在視網膜上成像,這種眼睛可以獲得超大的視野和清晰的圖像,比我們使用的廣角照相機更加厲害。
蜻蜓的復眼是由許多眼睛簡單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單獨成像,但是它們只需要把圖像的一部分傳給大腦即可,而不用將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給大腦處理,這樣蜻蜓有限的大腦就能迅速處理環(huán)境中瞬息萬變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在高速運動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同樣高速運動的獵物,被稱作“昆蟲中的戰(zhàn)斗機”。
蝴蝶在花間穿梭,我們可以看見它美麗的外形和鮮艷的色彩,可是反過來,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當蝴蝶看到你的腦袋,它會認為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頭發(fā)就像一捆繩子,每一根繩子都粗粗的,足以讓它停得住腳。但如果蝴蝶不飛,或者人不動,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動物所看見的主要是物體的動作。
一只蛤蟆一動不動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蒼蠅飛了過來,等蒼蠅飛近時,蛤蟆突然發(fā)起攻擊,射出它的舌頭攫住蒼蠅送進自己嘴里,接著,它又一動不動地呆著,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似的。對一只蛤蟆來說,花園就是一張灰色的屏幕,只有這張屏幕上的東西輕輕晃動的時候,蛤蟆才看得見。當蛤蟆跳躍的時候,它自身的運動,讓它看到了周圍的景象;當它停下來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又會變成一片空白。
動物的眼睛與它們的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狐貍的瞳孔是上下長、左右窄。因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東西,比如樹叢里的一只鳥,草地里的一只雞。馬的瞳孔是左右寬、上下扁,像一個平放著的紡錘體。由于馬大多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這種左右寬上下扁的瞳孔能夠幫助它們老遠就能看見兩邊的敵人。貓的眼睛一日三變:在白天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縮得很小,像線那樣;在黃昏中等強度照射下,瞳孔又會變成棗核般形狀;在晚間昏暗的條件下開放得像滿月那樣圓。
(1)“顧名思義”在文中的意思是: 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 。
(2)第二自然段畫橫線的部分,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D 。
A.下定義
B.舉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較
(3)蜻蜓被稱作“昆蟲中的戰(zhàn)斗機”的原因是什么?
蜻蜓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在高速運動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同樣高速運動的獵物。
(4)蝴蝶看到人的腦袋,會認為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A.蝴蝶有復眼
B.蝴蝶飛累了
C.蝴蝶看不見不動的人
D.蝴蝶看不見人的腦袋
(5)最后一段主要寫了什么?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
A.動物眼睛里的瞳孔樣式奇特多樣一日三變
B.動物眼睛能與它們的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
C.動物眼睛能根據需要產生各式各樣變化
D.動物眼睛瞳孔樣式及變化是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
(6)“有些昆蟲有特殊的眼睛,被稱為‘復眼’”,這句話中的“有些”這個詞可以省略嗎?為什么?
不可以。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復眼,如果省略“有些”,則過于絕對,與事實不符。
(7)文章圍繞“動物的眼睛”寫了哪些內容?用簡要的語言把要點寫下來。
眼睛的構造;動物眼睛“看世界”的特點;動物眼睛與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
【解答】(1)考查了對詞語的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顧名思義: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
(2)考查了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結合內容理解,從“比我們使用的廣角照相機更加厲害”可知,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考查了對選文內容的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從“蜻蜓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在高速運動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同樣高速運動的獵物,被稱作‘昆蟲中的戰(zhàn)斗機’”可知,蜻蜓被稱作“昆蟲中的戰(zhàn)斗機”的原因是:蜻蜓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在高速運動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同樣高速運動的獵物。
(4)考查了對選文內容的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蝴蝶看到人的腦袋,會認為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蝴蝶看不見不動的人。
(5)考查了對選文內容的理解。通過閱讀可知,最后一段主要寫了動物眼睛能與它們的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
(6)考查了對說明文語言特點的理解。結合內容理解,從“有些昆蟲有特殊的眼睛,被稱為‘復眼’”可知,不可以。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復眼,如果省略“有些”,則過于絕對,與事實不符。
(7)考查了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及概括。抓住關鍵句子概括,通過閱讀可知,文章圍繞“動物的眼睛”寫了:眼睛的構造;動物眼睛“看世界”的特點;動物眼睛與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
故答案為:
(1)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
(2)D;
(3)蜻蜓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在高速運動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同樣高速運動的獵物。
(4)C;
(5)B;
(6)不可以。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復眼,如果省略“有些”,則過于絕對,與事實不符。
(7)眼睛的構造;動物眼睛“看世界”的特點;動物眼睛與需要和環(huán)境相適應。
用眼距離
用眼時長
用眼角度
戶外有效暴露時長
現狀
29.8cm
222.8min
±5°至±35°
54.9min
標準
33cm及以上
180min以內
±5°以內
60min及以上
這是一份福建省廈門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語文卷真題分題型分層匯編-04古詩文&現代文閱讀(語段閱讀&說明文),共34頁。
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語文卷真題分題型分層匯編-07現代文閱讀(語段閱讀、議論文),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課內閱讀,閱讀,課外閱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三年(2020-2022)小升初語文卷真題分題型分層匯編-13現代文閱讀(語段閱讀),共2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