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76分)
(2019·百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下圖為在北半球某地24小時連續(xù)曝光拍攝的恒星視運動照片經(jīng)GIS技術(shù)處理后得到的圖片,圖中黑色區(qū)域為曝光后留下的天空背景,左下方的地球陰影區(qū)為夜半球。讀圖,回答1~3題。
1.圖片中恒星視運動的方向是( )
①自東向西 ②自西向東
③順時針方向 ④逆時針方向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圖片中北極星沒有視運動軌跡是因為其( )
A.本身不運動B.運動幅度小
C.在地軸延長線上 D.位于宇宙的中心
3.圖示時期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
A.哈爾濱寒夜深沉賞冰雕
B.開普敦西風(fēng)送雨多洪澇
C.堪培拉霜葉紅于二月花
D.舊金山赤日炎炎似火燒
解析:第1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而恒星在天空的視運動方向與其相反,是自東向西運動,面向北天極看恒星,恒星呈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第2題,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北極星沒有視運動軌跡是因其在地軸延長線上,照片是面向北極星方向拍攝的,周圍其他恒星的視運動軌跡是以其為中心的。第3題,根據(jù)日照圖判斷,此時北半球是冬半年, 哈爾濱夜晚有冰雕;開普敦和堪培拉位于南半球, 此時為夏半年,開普敦為地中海氣候,炎熱干燥,堪培拉是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沒有霜葉;舊金山位于北半球,也是地中海氣候,此時正值冬季,溫和多雨,沒有炎炎赤日。
答案:1.B 2.C 3.A
(2019·黃岡調(diào)研)下表為兩個不同日期我國甲、乙兩城市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觀測數(shù)據(jù)。據(jù)此回答4~6題。
4.甲城與乙城的緯度差約為( )
A.7°B.8°
C.9° D.10°
5.M日期最可能為( )
A.1月22日B.2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6.天文輻射是指到達(dá)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主要取決于日地距離、太陽高度角和白晝長度。下列選項中,天文輻射最少的是( )
A.10月22日的甲城B.M日期的甲城
C.10月22日的乙城 D.M日期的乙城
解析:第4題,兩地位于太陽直射點同一側(cè),正午太陽高度之差等于兩地緯度之差。10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甲城為47°14′,乙城為56°16′,可知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差約為9°,故甲城與乙城的緯度差約為9°。第5題,10月22日甲地晝短夜長,此時秋分過后一個月,晝長比12小時短47分;M日期晝長夜短,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4月22日距離春分日剛過一個月,白晝約12小時47分左右,所以該日最可能為5月22日。第6題,據(jù)上題分析可知,甲、乙兩地位于北半球,說明當(dāng)北半球冬半年的時候天文輻射較少;甲城10月22日的白晝時間更短,正午太陽高度更小,獲得的天文輻射更少。
答案:4.C 5.D 6.A
(2019·重慶巴蜀中學(xué)高三月考)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中國可可西里和鼓浪嶼成功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往屆大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中國蘇州、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等地舉行。讀下圖,回答7~9題。
7.圖中舉辦地( )
A.均位于北半球中緯度
B.克拉科夫與伊斯坦布爾南北距離最短
C.克賴斯特徹奇位于克拉科夫的西南方向
D.均位于東半球東部
8.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舉辦期間,以上舉辦地( )
A.白晝漸短B.正午太陽高度漸大
C.日出東北 D.季節(jié)相同
9.7月7日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委員會于克拉科夫當(dāng)?shù)貐^(qū)時10:00投票表決通過中國可可西里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此時北京時間為( )
A.5:00B.17:00
C.4:40 D.16:40
答案:7.B 8.C 9.B
某時刻全球分成6日和7日,如圖所示其中一日的經(jīng)度范圍,圖中虛線AS代表晨昏線,D點為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同時GD=DF=EF。讀圖回答10~12題。
10.若甲地位于某著名大河河口附近,則該河最可能是( )
A.尼羅河B.恒河
C.長江 D.密西西比河
11.此時北京時間為( )
A.7日11時B.6日20時
C.6日11時 D.7日20時
12.關(guān)于該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S線為晨線
B.BC線為國際日界線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晝范圍大于黑夜
D.赤道上東、西半球的白晝范圍之比為23∶13
解析:第10題,圖中所示經(jīng)度為其中一日的經(jīng)度。兩個日期的界線為0時經(jīng)線和180°經(jīng)線,AS為晨昏線,所以D點的地方時為6時或18時。從圖中可以看出D點與圖中左側(cè)日界線的經(jīng)度間隔為45°,所以該日界線不可能是0時經(jīng)線,即左側(cè)日界線為180°經(jīng)線,右側(cè)日界線即BC線為0時經(jīng)線。甲地位于180°經(jīng)線以東90°,為90°W,可能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故選D。第11題,圖示經(jīng)度范圍為6日,BC東側(cè)為7日,BC線為45°W(0時),地方時與120°E相差11小時,故此時北京時間為7日11時,故選A。第12題,由上面分析可知,BC線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0時,而AS線與赤道的交點位于BC線以西90°,故D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18:00,AS為昏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為20°W和160°E,赤道上白晝的范圍為45°E→180°→135°W,故赤道上東半球的白晝范圍為45°E→160°E,占115個經(jīng)度;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晝范圍為160°E→180°→135°W,占65個經(jīng)度,白晝范圍小于黑夜;赤道上東、西半球的白晝范圍之比為23∶13,故選D。
答案:10.D 11.A 12.D
(2019·臨川模擬)下圖顯示的是某樓盤的方位和北京時間15點時的太陽光線,該日南面陽臺(陰影部分)太陽照射的時長為10小時40分。據(jù)此回答13~14題。
13.該樓盤最可能位于( )
A.上海B.北京
C.成都 D.拉薩
14.該日當(dāng)?shù)貢冮L約( )
A.13小時20分B.12小時20分
C.10小時40分 D.9小時40分
解析:第13題,該地地方時12點時,陽光從正南方向射向陽臺,陽光與圖示太陽光夾角為30°。因太陽在天空中自西向東視運動的速度約15°/時,故圖示時刻該地地方時應(yīng)為12+2小時=14時,其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相差1小時,經(jīng)度相差15°,當(dāng)?shù)亟?jīng)度為120°E-15°=105°E,故C正確。第14題,以二分日陽光照射情況入手分析。二分日晝長為12小時,日出正東,只有太陽升到東偏南30°時,陽光才能照到陽臺。也就是日出2小時后,陽光開始照射陽臺,直到日落,照射時間長為12-2=10小時。該日太陽照射了10小時40分,比二分日長了40分,說明下午太陽照射時間長了40分鐘,全天晝長比二分日應(yīng)長了80分鐘,故此日晝長應(yīng)為13小時20分,故A正確。
答案:13.C 14.A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shù)學(xué)家,也是杰出的天文學(xué)家,曾利用正午影長率(正午時影長與物體高度的比值)精確地推算出冬至的日期和時刻。下圖為我國某地正午影長率的年內(nèi)變化。讀圖回答15~16題。
15.該地緯度可能為( )
A.4°NB.22.5°N
C.30°N D.45°N
16.當(dāng)該地正午影長率為a值時,當(dāng)?shù)卣狄荒曛? )
A.夜長最短的一天
B.日出最晚的一天
C.氣溫最高的月份
D.寒潮活動最頻繁的季節(jié)
解析:第15題,根據(jù)圖中正午影長率一年中有兩次為0,判斷一年有兩次直射現(xiàn)象,且兩次直射時間較近,應(yīng)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且靠近北回歸線,B對。第16題,結(jié)合上題分析,a位于兩次直射之間,影長短,應(yīng)為夏至日。所以,當(dāng)?shù)卣狄荒曛幸归L最短的一天,A對;日出最早,B錯;氣溫不一定最高,C錯;沒有寒潮活動,D錯。
答案:15.B 16.A
(2019·邢臺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城市(110°E,20°N)正午太陽高度的年內(nèi)變化圖,該地夏至日晝長為13時13分。讀圖回答17~19題。
17.該地( )
A.位于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
B.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達(dá)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一年內(nèi)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差值約為40°
D.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為43°08′
18.關(guān)于圖中各時間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B.②~③時間段,地球公轉(zhuǎn)速度越來越快
C.③~④時間段,北極地區(qū)一直處于極晝
D.④~①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19.北半球冬至日,N城市(70°W,20°S)的晝長約為( )
A.10時47分B.12時
C.13時13分 D.16時
解析:第17題,根據(jù)該地的經(jīng)緯度可知,該地冬季受東北季風(fēng)影響,夏季受西南季風(fēng)影響,形成熱帶季風(fēng)氣候,A對。該地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夏至日太陽高度約為86.5°,B錯。該地最大正午太陽高度為90°,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約為46.5°,最大差值為43.5°,C、D錯。故選A。第18題,由圖可知①~②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向南移,A錯;②~③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地球公轉(zhuǎn)逐漸接近近日點,速度越來越快,B對。③~④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極地區(qū)并非一直處于極晝,C錯。④~①時間段,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D錯。故選B。第19題,根據(jù)該地位于北緯20°,夏至日晝長為13小時13分,則冬至日夜長為13小時13分,此時與之緯度相同的南半球N城市晝長為13小時13分,故選C。
答案:17.A 18.B 19.C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第5章人口與環(huán)境章末綜合檢測含答案,共6頁。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第12章中國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含答案,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第11章世界地理章末綜合檢測含答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