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 題號總分得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分)了解史前時代原始人類遺跡,考古人員依據的主要信息是( ?。?/span>
①歷史書籍       
②考古發(fā)掘         
③網絡視頻        
④生物化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987年,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清單,下列早期人類中,在此遺址生活過的是(  )
①元謀人②北京人③藍田人④山項洞人.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考古工作者在某原始居民遺址發(fā)現干欄式建筑遺跡,還發(fā)現大量稻谷、稻殼和稻草相互混雜,形成0.20.5米的堆積層。該遺址是( ?。?/span>A. 元謀人遺址 B. 北京人遺址 C. 河姆渡遺址 D. 半坡遺址被人們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span>A. 炎帝、堯 B. 黃帝、堯 C. 舜、禹 D. 炎帝、黃帝數軸記憶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如圖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②處應該是( ?。?/span>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如表博物館的名稱來源于古代一項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 ?。?/span>名稱齊文化博物館晉國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省份山東山西北京A. 分封制 B. 郡縣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如圖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是( ?。?/span>
A. 國家產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權分立 D. 社會轉型關于都江堰的說法錯誤的是( ?。?/span>A. 是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B. 在江中修筑“分水魚嘴”,使江水從兩邊分流
C. 東邊的內江用于灌溉。西邊的外江用于分洪
D. 內江水通過“飛沙堰”引入支流,灌溉農田成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與成語“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分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span>A. 城濮之戰(zhàn)  巨鹿之戰(zhàn) B. 城濮之戰(zhàn)  馬陵之戰(zhàn)
C. 桂陵之戰(zhàn)  巨鹿之戰(zhàn) D. 長平之戰(zhàn) 巨鹿之戰(zhàn)如圖《全國出土秦計量器主要分布圖》可用于研究秦朝( ?。?/span>
A. 鐵犁牛耕的推廣 B. 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C. 迅速滅亡的原因 D. “推恩令”的實施大澤鄉(xiāng)起義發(fā)生于公元前209年,這一時間還可表述為( ?。?/span>A. 公元前2世紀初期 B. 公元前2世紀末期 C. 公元前3世紀初期 D. 公元前3世紀末期《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yè),而大饑謹。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贬槍@種狀況,漢初統(tǒng)治者實行了( ?。?/span>A. 郡縣制 B. 休養(yǎng)生息,輕徭薄賦
C. 推恩令 D. 鹽鐵官營,統(tǒng)一鑄幣“冠軍”一詞取“功冠全軍”之意,因北擊匈奴有功受封“冠軍侯”的西漢將領是(  )A. 蒙恬 B. 霍去病 C. 班超 D. 甘英東漢末年,名醫(yī)張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論,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活動姿態(tài)創(chuàng)編出“五禽戲”。這反映出他們主張( ?。?/span>A. 預防疾病,強身健體 B. 診斷疾病,望聞問切
C. 針灸療法,辨證施治 D. 藥食同源,用藥簡易如圖是坐落于福建泉州的太上老君石像。該圖片反映的宗教是( ?。?/span>A. 佛教
B. 伊斯蘭教
C. 基督教
D. 道教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不斷。其中,為三國鼎立局面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 ?。?/span>A. 長平之戰(zhàn) B. 巨鹿之戰(zhàn) C. 官渡之戰(zhàn) D. 赤壁之戰(zhàn)下列與三國歷史相關的描述,錯誤的是(  )A. 曹操雖然統(tǒng)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B. 曹丕稱帝標志著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C. 諸葛亮既生活在漢末也曾經擔任蜀漢丞相
D. 孫權曾經派衛(wèi)溫到夷洲加強臺灣與內地聯系“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span>A. 江南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 B. 統(tǒng)治者的重視
C. 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 推廣和改進犁耕每年的 314日是國際數學節(jié),這一天也被稱為“圓周率日”。下列人物中在圓周率推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是( ?。?/span>A. 墨子 B. 蔡倫 C. 祖沖之 D. 賈思勰如果我們要學習農作物種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飼養(yǎng)等知識,可以參考北朝時期的農學著作( ?。?/span>A. 《本草綱目》 B. 《齊民要術》 C. 《天工開物》 D. 《水經注》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某班欲以“文化?傳承?發(fā)展”為主題創(chuàng)辦手抄報,請你協(xié)助完成。
【漢字之源】

【思想之光】
材料:孔子開創(chuàng)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一個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便開始出現,它光芒四射,燦爛奪目,成為人類文化發(fā)展史上最富麗的時代。
——李定一《中華史綱》【文史之萃】 信息卡1
他是西漢著名史學家,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的編纂體例,他接任父親繼任太史令,有“中國史學之父”之稱。(1) 1中的文字記錄了我國什么時期的歷史?圖2中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是什么?(2) 材料中孔子“自由講學”的途徑是什么?“黃金時代”是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什么局面?(3) 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歷經傳承與發(fā)展,在誰統(tǒng)治時期被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4) 信息卡1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他”撰寫的史學巨著是什么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漢朝政治思想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建元五年,漢武帝設置五經博士,諸子學官一時并罷;建元六年,“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學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開辦太學,培養(yǎng)儒家治術人才。
--摘編自《漢魏六朝時期的教育變革》(1) 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漢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舉措。
材料二如圖為輪臺古城遺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輪臺縣境內,當地人稱輪臺城為“奎玉克協(xié)海爾”,大意是“灰燼中的城”。公元前 60年,西漢正式在此設官、駐軍、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國”,開始行使國家主權。
——摘編自央廣網《絲路遺產》(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漢在此“設官”的名稱,“行使國家主權”意味著什么?綜合材料一、二,歸納秦漢時期的歷史特征。“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一直不斷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寶庫。
——趙可金《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理論價值》材料二: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示意圖

材料三:漢代紡織技術先進,絲織品質量高,能織出錦、繡、羅、紗等許多品種的絲綢。張騫出使西域后,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遠銷各地,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xù)輸入中國……商人、傳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帶著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來自遙遠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一帶一路”既傳承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綢之路精神,又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21世紀時代潮流,將“中國夢”與“世界夢”進行有機地銜接,具有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1) 結合所學指出孔子、孟子、墨子體現“和睦、和諧”的核心思想分別是什么?(2) 根據材料二,寫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①的名稱。對開辟絲綢之路作出突出貢獻的偉大探險家、外交家是誰?為了加強對圖中③地區(qū)的管理,西漢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措施?(3) 根據材料三,指出漢代絲織品大量遠銷的主要原因,并概括絲綢之路的作用。(4) 根據材料四指出,古絲綢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改革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發(fā)展,就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毙⒐唬骸吧?。”以衛(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
--《史記?商君列傳》(1) 材料一中的“衛(wèi)鞅”是誰?這次改革的理論依據與百家爭鳴中哪一學派主張相同?依據所學知識,指出變法最核心的內容是什么?
材料二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說:“秦國新法十年,秦民大悅……秦成為第一大強國”。戰(zhàn)國時期,秦國軍隊特別富有戰(zhàn)斗力,有“虎狼之師”之稱。(2) 依據材料二歸納“秦國新法”的主要作用。
材料三魏主(孝文帝)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皆改之?!裼麛嘀T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資治通鑒》(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次改革的歷史作用。(4) 結合以上材料分析這兩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了解史前時代原始人類遺跡,考古人員依據的主要信息是②考古發(fā)掘和④生物化石。遠古時代的化石可以通過考古發(fā)掘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是研究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手資料.沒有經過考古驗證的是傳說,經過考古驗證的屬于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考古發(fā)掘與化石的作用.
 2.【答案】D【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頂洞穴里,他們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似。②④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北京人和元謀人的生活狀況.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
 3.【答案】C【解析】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遺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殼和稻草。
故選:C
本題以考古工作者在某原始居民遺址發(fā)現干欄式建筑遺跡,還發(fā)現大量稻谷、稻殼和稻草相互混雜,形成0.20.5米的堆積層為切入點,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
 4.【答案】D【解析】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zhàn)中打敗蚩尤部落。后來,炎帝和黃帝為爭奪中原地區(qū),在“阪泉之野”展開大戰(zhàn),炎帝戰(zhàn)敗并歸服黃帝,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故選:D
本題以被人們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人為切入點,考查黃帝和炎帝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黃帝和炎帝的相關史實。
 5.【答案】B【解析】觀察年代尺②處應該是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戰(zhàn)勝桀,夏朝滅亡,建立商朝。
故選:B。
本題考查商朝的建立。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迭。
 6.【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隸和平民分封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建立諸侯國。當時分封到今天山東省的有齊國和魯國,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晉國,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國。故這項制度是分封制。故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題干中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D【解析】春秋戰(zhàn)國是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諸侯爭霸斗爭頻繁,民族融合不斷,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產關系逐漸產生,奴隸社會日益瓦解,分封制趨于崩潰,大國兼并小國,中國處于新舊社會制度更替的時期。所以D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的相關知識點。
 8.【答案】D【解析】都江堰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分水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東邊叫內江,主要用于灌溉,內江之水通過寶瓶口引入支流,用來灌溉農田。“分水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東邊叫內江,主要用于灌溉,內江之水通過寶瓶口引入支流,用來灌溉農田。飛沙堰是分水堤壩與寶瓶口之間長120米的滾水壩,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減少泥沙淤積。選項D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
 9.【答案】A【解析】“退避三舍”與晉楚之間的城濮之戰(zhàn)有關。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命令楚軍過漳河,背水扎營。并下令將士帶三天的干糧,然后砸破鍋,鑿沉船,燒掉軍糧。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故選:A。
本題考查成語的出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成語的出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答案】B【解析】通過地圖分析,這是秦朝計量器分布圖,可反映出秦朝經濟上統(tǒng)一度量衡,B符合題意。A主要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工具革新。C圖片沒有體現出秦迅速滅亡。D西漢時期實行推恩令。
故選B。
本題以《全國出土秦計量器主要分布圖》為切入口,考查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11.【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fā)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大澤鄉(xiāng)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在公元紀年法中,100年為一個世紀,百位數值前面加1,10年為一個年代,早期:世紀頭20年,中期:40-60年代,晚期:80-90年代。公元前數值按時間先后由大到小。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3世紀末。
故選:D。
本題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注意識記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及歷史意義。
 12.【答案】B【解析】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建立后,社會十分貧困,漢高祖通過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發(fā)展生產。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故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來恢復經濟。
故選:B。
本題考查西漢初期的富民政策,掌握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霍去病十七歲時,他在反擊匈奴的戰(zhàn)斗中勇冠全軍,被封為“冠軍侯”,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北擊匈奴有功受封“冠軍侯”的西漢將領為切入點,考查了漢武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注意題干中給出的人物“冠軍侯”,然后聯系與他相關所學知識答題。
 14.【答案】A【解析】張仲景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華佗是東漢著名醫(y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華佗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tài),編了一套醫(yī)學體操,這套體操叫做“五禽戲”,用以預防疾病,強身健體。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張仲景和華佗的醫(yī)學成就。張仲景和華佗是東漢著名醫(yī)學家。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張仲景和華佗的醫(yī)學成就。
 15.【答案】D【解析】坐落于福建泉州的太上老君石像。該圖片反映的宗教是道教。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在民間興起,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道教對我國文化也有深遠影響。
故選D。
本題以坐落于福建泉州的太上老君石像為依托,考查道教。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秦漢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16.【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戰(zhàn)役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zhàn)和208年的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zhàn)役,該戰(zhàn)役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赤壁之戰(zhàn)曹操敗于孫劉聯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赤壁之戰(zhàn)的有關內容。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在長江赤壁一帶大勝曹操軍隊,這是歷史上稱為赤壁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注意準確識記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的影響。
 17.【答案】B【解析】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指揮孫劉聯軍用火攻大敗曹操,使曹操不敢輕易南下,孫權鞏固在他在長江中下游的統(tǒng)治,劉備占有四川,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在曹丕、劉備、孫權相繼稱帝之后,所以B選項觀點錯誤,ACD都是正確的描述,排除。
故選:B
本題以三國歷史相關的描述為切入點,考查的是三國鼎立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記憶三國鼎立的知識是答題的關鍵.
 18.【答案】C【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的原因有:北方戰(zhàn)亂,南方相對比較安定;北方人大量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南方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好。最主要原因是北方戰(zhàn)亂,北方人大量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
故選:C。
本題以“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江南地區(qū)開發(fā)原因的相關知識點。
 19.【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祖沖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運用劉徽的“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3.1415927之間,選項C符合題意;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選項A不符合題意;蔡倫改進造紙術,選項B不符合題意;賈思勰是著名農學家,選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以每年的 314日是國際數學節(jié),這一天也被稱為“圓周率日”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祖沖之。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藝術成就。
 20.【答案】B【解析】北魏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yè)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yè)生產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考查了《齊民要術》。北魏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
 21.【答案】【小題1】時期:商周時期;文字:小篆。【小題2】途徑:創(chuàng)辦私學;局面:百家爭鳴。【小題3】皇帝:漢武帝(劉徹)。【小題4】人物:司馬遷;著作:《史記》。【解析】本題以歷史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文字的演變、孔子、百家爭鳴、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的措施、《史記》等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文字的演變、孔子、百家爭鳴、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的措施、《史記》等知識。
 22.【答案】【小題1】政治:秦朝創(chuàng)立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西漢實行推恩令;思想:秦朝焚書坑儒,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小題2】西域都護;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解析】本題考查秦漢時期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漢時期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等相關史實。
 23.【答案】【小題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愛、非攻。【小題2】長安;張騫;西域都護。【小題3】漢代紡織技術先進,絲織品質量高,品種多。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或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小題4】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解析】本題以四則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諸子百家以及觀點、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絲織品大量遠銷的主要原因以及絲綢之路的作用、古絲綢之路精神的核心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諸子百家以及觀點、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絲織品大量遠銷的主要原因以及絲綢之路的作用、古絲綢之路精神的核心等知識。
 24.【答案】【小題1】人物:商鞅;學派:法家;核心內容: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小題2】影響: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和戰(zhàn)斗力增強,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為統(tǒng)一奠定基礎。【小題3】北魏孝文帝;措施:說漢語、穿漢服。孝文帝的改革促進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為南北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小題4】原因:都順應了當時歷史發(fā)展趨勢。【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孝文帝與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漢化措施。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
 

相關試卷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解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重點中學九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重點中學九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解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解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