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期中測試卷
考試范圍:第十一.十二章;考試時間:75分鐘;總分80分
學(xué)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0分)
1. 如圖為某臺燈用于調(diào)節(jié)亮度的電位器結(jié)構(gòu)圖,A、B、C是它的是三個接線柱,A、C分別與弧形電阻絲的兩端相連,B與金屬滑片P相連,轉(zhuǎn)動旋鈕,滑片在弧形電阻絲上同向滑動即可調(diào)節(jié)燈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電位器與燈泡并聯(lián)
B. 若只將A、B接入電路,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燈泡變暗
C. 若只將A、C接入電路,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燈泡變亮
D. 若只將B、C接入電路,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燈泡變暗
2. 如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guān)S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表的示數(shù)變化情況是(????)
A. 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電壓表示數(shù)增大
B. 電流表示數(shù)減小,電壓表示數(shù)增大
C. 電流表示數(shù)不變,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
D. 電流表示數(shù)減小,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
3. 如圖所示,重為G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勻速運動了s,已知物體在水平桌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為物重的n分之一,不計繩重、繩與輪、輪與軸間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使用該滑輪組一定省力
B. 拉力的功率為2Fv
C. 額外功為1n(nF?G)s
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G2F
4. 面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溫度升高了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B. 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nèi)能就增加
C. 物體溫度越高,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就越大
D. 當兩個物體的溫度相同時,它們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5. 如圖所示,規(guī)格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分別裝有3kg和2kg的純凈水,并用不同加熱器加熱,不計熱損失,得到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guān)系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杯水中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為?2.52×105J
B. 甲、乙兩杯中的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3:2
C. 加熱相同的時間,甲、乙兩杯水升高的溫度之比?2:3
D. 將甲、乙兩容器中的液體從?20℃加熱至沸騰所需要的時間之比為?2:3
6. 把溫度為?8℃的冰塊投入密閉隔熱盛有0℃水的容器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關(guān)于容器中冰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冰的質(zhì)量減少了 B. 冰的質(zhì)量沒變化
C. 冰的質(zhì)量增大了 D. 以上情況均有可能
7. 如圖所示,吊籃重400N,動滑輪總重50N,定滑輪總重40N,人的重力為600N,人在吊籃里拉著繩子不動時,人需用力(????)
A. 218N
B. 220?N
C. 210?N
D. 236?N
8. 如圖為用瓶起開啟瓶蓋的情景,關(guān)于該瓶起使用時的杠桿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
9. 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在5s內(nèi)將重為100N的物體G勻速提升2m,每個滑輪的重均為20N.不計繩重及摩擦,此過程中(????)
A. 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功
B. F甲做功的功率大于F乙做功的功率
C. F甲移動的距離小于F乙移動的距離
D. 甲裝置的機械效率高于乙裝置的機械效率
10. 如圖,粗糙的弧形軌道固定在地面上,軌道平面豎直。一小球由A點以一定的速度沿軌道滾下,經(jīng)另一側(cè)與A等高點B后到達最高點C。下列分析正確是
A. 小球在A點的動能比在B點的動能大
B. 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比在B點的重力勢能大
C. 小球在A點具有的機械能等于它在B點具有的機械能
D. 小球在A點具有的機械能等于它在C點具有的機械能
11. 為應(yīng)對復(fù)雜的國際形勢,滿足國防需要,遼寧艦航母上的國產(chǎn)新型艦載機殲?15戰(zhàn)機,不惜大量耗油晝夜加緊訓(xùn)練,戰(zhàn)機飛離甲板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殲?15戰(zhàn)機的質(zhì)量不變,機械能增大
B. 遼寧艦底部所受水的壓強變小
C. 遼寧艦所受的浮力變小
D. 殲?15戰(zhàn)機的升力的產(chǎn)生是因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
12. 把溫度為?8℃的冰塊投入密閉隔熱盛有0℃水的容器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關(guān)于容器中冰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冰的質(zhì)量減少了 B. 冰的質(zhì)量沒變化
C. 冰的質(zhì)量增大了 D. 以上情況均有可能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0分)
13. 如圖,彈簧的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個小球,把它們套在光滑的水平桿上,a是壓縮彈簧后小球靜止釋放的位置,b是彈簧原長時小球的位置,c是小球到達最右端的位置。則小球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在______(選填“a“”、“b”或“c”)位置機械能最大;從b到c的過程中,小球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______。
14. 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飛輪轉(zhuǎn)速是3000r/min,該汽油機每秒完成______ 個沖程,做功______ 次.
15. 如圖所示是王師傅搬運磚頭的獨輪車的有關(guān)尺寸。王師傅的獨輪車是______(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若運磚車和磚頭總的重力為G=600N,推車時,則人手向上的力為______N。
16. 如圖所示,小聰用滑輪組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500N的物體A,10s勻速前進2m,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120N,小聰施加的拉力F=100N(忽略繩重和滑輪重),則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______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拉力的功率______W。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
17. 如圖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小紅要借助滑輪組提升重物,請幫她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
18. 在晶體熔化實驗中對燒杯內(nèi)0?℃的海波進行加熱,一段時間后當海波溫度達到48?℃時開始熔化,直至剛好全部變?yōu)橐后w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請你在答題卡的坐標中畫出:從開始加熱到剛完全熔化,海波的內(nèi)能隨溫度變化關(guān)系的大致圖像。(忽略加熱過程中海波質(zhì)量的變化)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2.0分)
19. 為了探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在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入質(zhì)量、初溫都相同的兩種液體A、B,并且用相同的裝置加熱,如圖甲所示。
(1)實驗中,可以通過比較______(選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來反映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
(2)加熱到4min時,液體B的溫度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計示數(shù)是______℃;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應(yīng)選液體______(選填“A”或“B”)作為供暖物質(zhì),其效果更佳;
(4)上述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有轉(zhuǎn)換法和______法。
20. 在影響機械效率的許多因素中,摩擦是一個重要因素,小麗將“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與“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相結(jié)合,進一步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斜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請將下列實驗步驟中的空白補充完整。
實驗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______。
②用彈簧測力計______拉動木塊沿斜面向上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③用______分別測出木塊沿斜面移動的距離s及上升的高度h。
④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并填入表中。
⑤保持斜面的______一定,將棉布鋪在木板上,重復(fù)上述步驟。
斜面表面狀況
木塊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長s/m
有用功W有/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η(%)
木板
2.1
0.4
1.6
0.8
0.84
1.28
65.6
棉布
2.1
0.4
2
0.8
0.84
1.6
______
(2)該實驗中采用了______的研究方法。
(3)計算斜面表面為棉布是的機械效率______%。
(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實驗結(jié)論:______。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2.0分)
21.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重為G=1800N的金屬塊打撈出水面,不計繩重、摩擦和水對金屬塊的阻力,作用在繩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始終保持1680W,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被勻速提起的速度為v1=0.8m/s,金屬塊的密度為8×103kg/m3,g取10N/kg。求:
(1)金屬塊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機械效率η;
(2)金屬塊被提出水面后勻速上升的速度v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22. 如圖所示,是最新一款無人駕駛汽車原型圖.汽車自動駕駛時使用雷達傳感器,以及激光測距器來了解周圍的交通狀況.該款車以20m/s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了10km時,消耗汽油1.5kg.假設(shè)燃油完全燃燒,汽油機的效率為30%,那么,在這段運動過程中(已知:汽油的熱值為4.6×107J/kg),求:
(1)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2)該汽車的輸出功率為多少?
(3)該汽車在以此速度行駛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23.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深井底部的物體。電動機拉繩端做功的功率保持一定,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600N。當提起重50kg的物品時,10s能上升到井口,當提起重90kg的物體時,15s能上升到井口。深井水平底面上剩余的物品共500kg,它們和底面接觸面積為2m2。不計滑輪組的繩重和摩擦。g取10N/kg。求:
(1)剩余的500kg物品對深井底面的壓強;
(2)動滑輪的重;
(3)使用此裝置提升剩余的物品時,滑輪組的效率最高能達到多少?
24. 某燃料動力汽車(內(nèi)燃機提供能量)經(jīng)多次測試后,發(fā)現(xiàn)所受阻力與車速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在某次測試中,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5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了0.5h,求該過程中:
(1)汽車所受的牽引力。
(2)若內(nèi)燃機完全燃燒燃料時所釋放的能量中有20%轉(zhuǎn)化為汽車牽引力所做的功,則該過程需要消耗多少千克的燃料?(已知燃料的熱值是5.0×107J/k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
A、電位器串聯(lián)在電路中能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所以圖中電位器應(yīng)與燈泡串聯(lián),故A錯誤;
B、若只將A、B接入電路,滑片左邊的電阻絲接入電路,即滑片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電阻變小,燈泡變亮,故B錯誤;
C、若只將A、C接入電路,電位器的全部電阻絲都接入電路,不能改變電路的電流,所以不能改變燈泡的亮度,故C錯誤;
D、若只將B、C接入電路,滑片右邊的電阻絲接入電路;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電位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電路中電流變小,燈泡變暗,故D正確。
故選D。
(1)電位器的實質(zhì)是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在電路中能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
(2)若將圖中A、C接入則接入了全部電阻片,不能改變電阻大小,接線時A、C只能選擇其一接入電路,結(jié)合圖示可做出分析。
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于滑動變阻器的理解和掌握。熟知使用和接線原則是解題關(guān)鍵。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了滑動變阻器電路變化分析,解決此類問題要結(jié)合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位置,分析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對整個電路的影響。
解決此題要知道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是并聯(lián)的,電壓表測的是電源的電壓,電流表測的定值電阻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公式分析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變化情況。
【解答】
因電壓表測的是電源的電壓,所以無論滑動變阻器怎樣滑動,電壓表的示數(shù)不變;
因滑動變阻器和定值電阻是并聯(lián)的,定值電阻的兩端電壓等于電源電壓,阻值不變,所以電流也不變;
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與滑輪組相關(guān)的計算和機械效率的計算,求出繩端的拉力、弄清水平拉動物體時所做有用功的含義是關(guān)鍵,注意該滑輪組是否省力取決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動滑輪重的大小關(guān)系,這是易錯點!
(1)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繩子的股數(shù)n′=2;由于不計繩重、繩與輪、輪與軸間的摩擦,且利用滑輪組水平拉動物體,則繩端的拉力F=1?n′(f+G?動),據(jù)此分析使用該滑輪組是否省力;
(2)繩端移動的速度v?繩=n′v,根據(jù)P=Fv?繩求出拉力的功率;
(3)先求出繩端移動的距離,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為有用功,拉力做功為總功,根據(jù)功的公式表示出有用功和總功,用總功減去有用功即為額外功;
(4)利用η=W有W總計算機械效率。
【解答】
由圖可知,連接動滑輪繩子的股數(shù)n′=2,由于不計繩重、繩與輪、輪與軸間的摩擦,所以,繩端的拉力F=1n′(f+G動),由于f與G動的大小關(guān)系未知,所以無法比較F與f的大小關(guān)系,則使用該滑輪組不一定省力,故A錯誤;
繩端移動的速度v繩=n′v=2v,則拉力的功率P=Fv繩=2Fv,故B正確;
由題意可知,物體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f=1nG,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則W有=fs=1nGs,繩端移動的距離s繩=n′s=2s,拉力F做的總功W總=Fs繩=2Fs,則額外功W額=W總?W有=2Fs?1nGs=1n(2nF?G)s,故C錯誤;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1nGS2Fs=G2nF,故D錯誤。
故選B。??
4.【答案】A?
【解析】解:A、熱量是一個過程量,描述熱量的術(shù)語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錯誤;
B、物體溫度升高,即在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它的內(nèi)能就增加,故B正確;
C、物體溫度越高,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確;
D、當兩個物體的溫度相同時,它們不會發(fā)生熱傳遞,故D正確;
故選:A。
(1)根據(jù)描述熱量的物理術(shù)語進行判斷;
(2)內(nèi)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溫度以及狀態(tài)有關(guān);
(3)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4)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兩物體間有溫度差:高溫物體放熱,低溫物體吸熱;
本題是一道熱學(xué)綜合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內(nèi)能、熱傳遞的條件及改變物體內(nèi)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熱點,熱學(xué)的難點。
5.【答案】D?
【解析】解:
A、由圖丙的甲圖線可知,加熱?2min?時,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溫度:
△t=40℃?20℃=20℃;
由圖象還可知,水的溫度變化隨時間的增加而均勻升高,
所以,加熱?1min?時,甲容器中水升高的溫度:
△t′=12△t=12×20℃=10℃;
此時甲容器中的水吸收熱量:
Q吸1=cm1△t=4.2×103J/(kg?℃)×3kg×10℃=1.26×105J,故A錯誤;
B、由圖丙可知,水的溫度從20℃升高到40℃時,乙的加熱時間為3min;此時乙容器中的水吸收熱量:
Q吸=cm2△t=4.2×103J/(kg?℃)×2kg×(40℃?20℃)=1.68×105J,
乙容器中的水每分鐘吸收熱量為:
Q吸2=13×Q吸=13×1.68×105J=5.6×104J;
由于忽略散熱損失,所以兩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與水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相同,則:
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Q甲放/min:Q放2/min=1.26×105J:5.6×104J=9:4,故B錯誤。
C、根據(jù)B可知相同時間內(nèi),加熱器放出的熱量之比為9:4,則相同時間內(nèi),兩杯水吸收的熱量之比為9:4,根據(jù)△t=Q吸cm可得兩杯水升高的溫度之比為:
△t甲△t乙=Q吸1cm1Q吸2cm2=Q吸1m2Q吸2m1=9×2kg4×3kg=32,故C錯誤。
D、根據(jù)Q吸=cm(t?t0)可得甲、乙兩容器中的水從?20℃加熱至沸騰所需熱量之比:
Q甲吸Q乙吸=cm1(t?t0)cm2(t?t0)=m1m2=3kg2kg=32;
根據(jù)時間t=Q吸Q放/min可得所用時間之比為:
Q甲吸Q甲放/min:Q乙吸Q乙放/min=Q甲吸Q乙吸×Q乙放/minQ甲放/min=32×49=23;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了吸熱公式的靈活運用,本題需要注意是利用的不同加熱器,則相同的時間產(chǎn)生的熱量不同,解題的關(guān)鍵是從圖象中獲取有用信息。
6.【答案】C?
【解析】解:?8℃的冰塊投入密閉隔熱盛有0℃水的容器后,熱量會由水傳遞給冰塊,水的內(nèi)能減小,溫度下降,水的溫度低于0℃,所以水會結(jié)冰,故冰的質(zhì)量會增大;
故選C.
解決此題需掌握:物體之間有溫度差時會有熱傳遞現(xiàn)象發(fā)生,水的凝固點為0℃.
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是知道熱傳遞的條件和水的凝固點,會分析冰和水的變化情況.
7.【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該題須采用整體思想,把動滑輪、人和吊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這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此題可用整體法來進行分析,把動滑輪、人和吊籃作為一個整體,當?shù)趸@不動時,整個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5段繩子所承受的拉力正好是人、動滑輪和吊籃的重力和??蓳?jù)此求解。
【解答】
將人、吊籃、動滑輪看作一個整體,由于他們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
則人的拉力F=15×(400N+50N+600N)=210N,故C選項正確,ABD選項錯誤。
故選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題考查了有關(guān)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的判斷,是一道基礎(chǔ)性題目。
理解力臂的畫法: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解答】
AB.在使用瓶起時,支點在最前端,而AB的支點搞錯,所以AB錯誤;
CD.動力F1方向向上,而阻力F2方向向下,所以C錯誤、D正確。
故選D。??
9.【答案】C?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甲乙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重力G相等,物體上升的高度h和勻速提升時間t均相等,動滑輪的重力G動相等。
A.不計繩重及摩擦,克服物體重力和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拉力做的總功,由W總=(G+G動)h可知,F(xiàn)甲做的功等于F乙做的功,故A錯誤;
B.由P=W總t可知,F(xiàn)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故B錯誤;
C.由圖可知,n甲=2,n乙=3,由s=nh可知,F(xiàn)甲移動的距離小于F乙移動的距離,故C正確;
D.有用功為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由W有=Gh可知,兩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等,且兩滑輪組拉力做的總功相等,由η=W有W總×100%可知,甲裝置的機械效率等于乙裝置的機械效率,故D錯誤。
故選:C。
(1)不計繩重及摩擦,克服物體重力和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拉力做的總功,根據(jù)W=Gh比較兩個拉力做的功;
(2)知道兩個拉力做功的關(guān)系和做功時間關(guān)系,根據(jù)P=Wt比較兩個拉力功率的關(guān)系;
(3)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根據(jù)s=nh得出繩端移動距離的關(guān)系;
(4)有用功為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根據(jù)W=Gh比較兩者有用功的關(guān)系,利用η=W有W總×100%得出機械效率關(guān)系。
本題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以及機械效率公式、有關(guān)滑輪組公式s=nh的應(yīng)用,明確有用功和總功是關(guān)鍵。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題考查了影響動能、重力勢能的因素、能量的轉(zhuǎn)化。
影響動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質(zhì)量;
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zhì)量和高度;
由于受到的阻力,所以小球下落過程中,有機械能的損失;據(jù)此進行分析。
【解答】
A.小球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小球質(zhì)量不變,小球在A、B、C三點的速度大小關(guān)系是νA>νB>νC,故小球在A、B、C三點的動能大小關(guān)系是EA>EB>EC,即小球在A點動能大于B點的動能,故A正確;
B.小球在AB兩點質(zhì)量不變,AB兩點的高度相等,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等于在B點的重力勢能,故B錯誤;
C.小球在粗糙的弧形軌道運動,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機械能減小,則小球在A點的機械能大于B點的機械能,故C錯誤;
D.小球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減小,所以小球在A點具有的機械能大于它在C點具有的機械能,故D錯誤。
故選A。??
11.【答案】A?
【解析】解:
A、戰(zhàn)機飛離甲板后,飛機的高度增大、速度增大,其重力勢能和動能都增大,則在此過程中飛機的機械能將變大,但不惜大量耗油晝夜加緊訓(xùn)練,所以戰(zhàn)機的質(zhì)量減小,故A錯誤;
BC、當戰(zhàn)機飛離甲板后,遼寧艦的總重力減小,但仍然漂浮,則它所受到的浮力減小,故C正確;
遼寧艦所受浮力減小,排開水的體積會減小,吃水深度h會減小,由p=ρgh可知,其艦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故B正確;
D、由于機翼上表面彎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氣通過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使飛機受到一個向上的升力,故D正確;
故選:A。
(1)物體的速度增大,其動能增大,高度增大,其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加勢能等于機械能,據(jù)此可判斷機械能的變化;
(2)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據(jù)物體重力的變化判斷物體所受浮力的變化;
(3)液體壓強與深度和密度有關(guān),根據(jù)p=ρgh可做出判斷;
(4)飛機機翼上下不對稱的設(shè)計,應(yīng)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氣體和液體稱為流體,常見的流體是空氣和水,流體流速大,壓強小。
本題考查機械能的判斷、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的應(yīng)用、液體壓強的判斷等,難度適中。
12.【答案】C?
【解析】解:?8℃的冰塊投入密閉隔熱盛有0℃水的容器后,熱量會由水傳遞給冰塊,水的內(nèi)能減小,溫度下降,水的溫度低于0℃,所以水會結(jié)冰,故冰的質(zhì)量會增大;
故選C.
解決此題需掌握:物體之間有溫度差時會有熱傳遞現(xiàn)象發(fā)生,水的凝固點為0℃.
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是知道熱傳遞的條件和水的凝固點,會分析冰和水的變化情況.
13.【答案】b;彈性勢能?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動能與彈性勢能之間的轉(zhuǎn)化,會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及動能與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是解答的關(guān)鍵。
動能的影響因素是質(zhì)量和速度,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據(jù)此可結(jié)合物體的運動情況做出判斷。
【解答】
由題意可知,小球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小球的動能,到達b點時,彈簧恢復(fù)原狀,不計摩擦阻力,其彈性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小球的動能;
再從b運動到c時,彈簧被拉伸,小球的動能再逐漸轉(zhuǎn)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小球的機械能會變小,因此,在b點時小球的機械能最大。
故答案為:b;彈性勢能。??
14.【答案】100;25?
【解析】解:內(nèi)燃機完成1個工作循環(huán),完成四個沖程,飛輪轉(zhuǎn)2轉(zhuǎn),對外做功1次;3000r/min=50r/s,即每秒完成25個工作循環(huán),完成100個沖程,對外做功25次.
故答案為:100;25.
在四沖程內(nèi)燃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完成4個沖程,并對外做功1次,曲軸和飛輪轉(zhuǎn)2圈.
此題考查了內(nèi)燃機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飛輪轉(zhuǎn)動的圈數(shù)和做功次數(shù),屬于基礎(chǔ)題.
15.【答案】省力? 180?
【解析】解:
(1)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為1m,阻力臂為0.3m,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費距離;
??? ?所以獨輪車是省力杠桿。
(2)由FL1=GL2,即:F×1m=600N×0.3m;
???? 解得F=180N;
?????由此人向上的力為180N。
?????故答案為:(1)省力;(2)180N。
(1)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費距離;
(2)知道阻力、阻力臂、動力臂,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動力大小。
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和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離也不省力;以及杠桿平衡的條件的應(yīng)用。
16.【答案】240? 60%? 40?
【解析】解:
(1)水平使用滑輪組拉動物體時,克服摩擦力為有用功,即:
W有=fs物=120N×2m=240J;
(2)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的繩子股數(shù)n=2,
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繩=Fns物=100N×2m×2=400J,
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100%=240J400J×100%=60%;
(3)拉力的功率:P=W總t=400J10s=40W。
故答案為:(1)240;(2)60%;(3)40。
(1)水平使用滑輪組拉動物體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有用功,根據(jù)W有=fs物可計算出有用功,動滑輪上有兩段繩子,根據(jù)W總=Fs繩=Fns物可計算總功,根據(jù)機械效率公式η=W有W總×100%可求出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根據(jù)P=Wt計算出出拉力的功率。
本題考查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和功率的計算,明確水平使用滑輪組拉動物體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有用功是關(guān)鍵。
17.【答案】解:要使滑輪組最省力,需要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最多,所以要從動滑輪繞起。如圖所示:
?
【解析】首先要會組裝滑輪組。知道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越多越省力。在此題中,人在地面用力,所以拉力方向下。
此題考查了滑輪組的組裝?;喗M的組裝有兩種方法,從定滑輪繞起或從動滑輪繞起。從動滑輪開始繞,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多。
1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方法,難度較小。
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增大;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nèi)能增大。
【解答】
海波是晶體,溫度沒有達到熔點以前,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大;
達到熔點以后,在沒有完全熔化之前,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nèi)能增大。
故海波的內(nèi)能隨溫度變化關(guān)系的大致圖像如圖所示:
??
19.【答案】加熱時間? 42? A? 控制變量?
【解析】解:(1)實驗中選用相同電加熱器,相同的時間內(nèi)放出的熱量相同,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
(2)溫度計分度值為0.1℃,讀數(shù)為42℃;
(3)由丙圖可知吸收相同的熱量,A的溫度變化慢,說明A的比熱容大;冬天要選比熱容大的液體作為供暖物質(zhì),故選A;
(4)上述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有轉(zhuǎn)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故答案為:(1)加熱時間;(2)42;(3)A;(4)控制變量。
(1)相同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加熱器放出的熱量相等,甲乙吸收的熱量相等;
(2)溫度計讀數(shù)要注意分度值,并注意液面在0℃上方還是下方;
(3)由丙圖可知吸收相同的熱量,A的溫度變化慢,說明A的比熱容大;
(4)我們使用相同的加熱器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多少,這種方法叫轉(zhuǎn)換法;
使相同質(zhì)量的不同物質(zhì)吸收相同的熱量(即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小的吸熱能力強,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本題考查了控制變量法來探究比熱容的相關(guān)實驗,難度一般。
20.【答案】重力? 勻速直線? 刻度尺? 傾斜程度? 52.5? 控制變量? 52.5? 在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越低?
【解析】解:
(1)實驗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的重力G;
②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沿斜面向上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③用刻度尺分別測出木塊沿斜面移動的距離s及上升的高度h;
⑤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傾角有關(guān),在改變斜面的粗糙程度變化時,應(yīng)保持斜面的傾角不變;
(2)該實驗中采用了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斜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
(3)斜面表面為棉布是的機械效率:
η=W有W總=0.84J1.6J×100%=52.5%;
(4)分析表格中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可知,斜面的傾角一定時,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機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為:(1)①重力;②勻速直線;④刻度尺;⑤傾斜程度;(2)52.5%;(3)控制變量;(4)在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越低。
(1)①彈簧測力計在測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中的作用有:測物體的重力和測斜面拉力的大??;
②實驗過程應(yīng)用彈簧測力計勻速直線拉動木塊沿斜面向上運動;
③實驗中需要用刻度尺測量木塊沿斜面移動的距離s及上升的高度h;
⑤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對斜面坡度的要求;
(2)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guān),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時應(yīng)控制斜面的傾角不變;
(3)由表格可知有用功和總功,利用η=W有W總求出斜面表面為棉布時的機械效率;
(4)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表中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即可得出答案。
本題考查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涉及到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斜面效率效率的計算,關(guān)鍵是會根據(jù)控制變量法設(shè)計實驗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jié)規(guī)律。
21.【答案】解:(1)由圖可知,連接動滑輪繩子的段數(shù)為3,繩自由端移動速度為物體上升速度的三倍,繩自由端移動距離是物體上升高度的三倍。由公式P=Fv可得,繩自由端拉力
F繩=P繩v繩=P繩3v1=1680W3×0.8m/s=700N
由于該金屬塊重1800N,故該物體的質(zhì)量為m=Gg=1800N10N/kg=180kg
該金屬塊密度為8×103kg/m3,則該金屬塊的體積為
V金=mρ=180kg8×103kg/m3=2.25×10?2m3
則該金屬塊未露出水面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ρ水gV金=1000kg/m3×10N/kg×2.25×10?2m3=225N
則金屬塊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機械效率為
η=W有W總=G?F浮hF繩s繩=G?F浮hF繩?3h=1800N?225N700N×3=75%
(2)已知金屬塊未露出水面時,繩自由端拉力、金屬塊重力、金屬塊受到的浮力、連接動滑輪繩子段數(shù),則可求得動滑輪重為
G動=nF繩?G+F浮=3×700N?1800N+225N=525N
金屬塊離開水面后繩自由端拉力為F繩?=1nG+G動=131800N+525N=775N
由公式P=Fv可得,金屬塊離開水面后繩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為
v繩?=PF繩?=1680W775N≈2.17m/s
則物體被提出水面后的上升速度為v2=1nv繩?=13×2.17m/s≈0.72m/s
答:(1)金屬塊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機械效率為75%;
(2)金屬塊被提出水面后勻速上升的速度為0.72m/s。
?
【解析】略
22.【答案】解:
(1)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放=mq=1.5kg×4.6×107J/kg=6.9×107J;
(2)由η=WQ放得,該汽車發(fā)動機做的有用功:W=ηQ放=30%×6.9×107J=2.07×107J;
汽車行駛速度:v=20m/s=20×3.6km/h=72km/h,
由v=st得汽車運動的時間:t=sv=10km72km/h=500s,
該汽車的輸出功率:P=Wt=2.07×107J500s=4.14×104W=41.4kW。
(3)由W=Fs得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F=Ws=2.07×107J10×103m=2070N,
汽車勻速行駛,則汽車受到的阻力:f=F=2070N;
答:(1)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6.9×107J;
(2)該汽車的輸出功率為41.4kW;
(3)該汽車在以此速度行駛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2070N;?
【解析】(1)已知汽油的質(zhì)量,利用Q放=mq求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2)利用效率的變形公式W=ηQ放可求出牽引力做的功,利用P=Wt計算功率;
(3)汽車勻速行駛,利用W=Fs得汽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即所受阻力。
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功、功率的公式、燃料完全燃燒放熱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明確哪些是有用能量、哪些是總能量是本題的關(guān)鍵,要求靈活運用所學(xué)公式。
23.【答案】解:(1)剩余的500kg物品對深井底面的壓力:
F1=G1=m1g=500kg×10N/kg=5000N,
剩余的500kg物品對深井底面的壓強:
p=F1S=5000N2m2=2500Pa;
(2)當提起重m2=50kg和m3=90kg的物體時,兩物體的重力分別為:
G2=m2g=50kg×10N/kg=500N,G3=m3g=90kg×10N/kg=900N,
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3,
不計滑輪組的繩重和摩擦,兩次滑輪組繩子的拉力分別為:
F2=1n(G2+G動)=13×(500N+G動),F(xiàn)3=1n(G3+G動)=13×(900N+G動),
則F2F3=500N+G動900N+G動,
因電動機拉繩端做功的功率保持一定,且物體上升的高度h相同,由s=nh可知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也相同,
所以,由P=Wt=Fst可得:
F2F3=t1t2,即500N+G動900N+G動=10s15s=23,
解得:G動=300N;
(3)由題意可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大=1600N,則滑輪組提升物體的最大重力:
G大=nF大?G動=3×1600N?300N=4500N,
由η=W有W總×100%=Gh(G+G動)h×100%=GG+G動×100%=11+G動G×100%可知,
當提升物體的重力越大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大,
則η大=GG+G動×100%=4500N4500N+300N×100%=93.75%。
答:(1)剩余的500kg物品對深井底面的壓強為2500Pa;
(2)動滑輪的重為300N;
(3)使用此裝置提升剩余的物品時,滑輪組的效率最高能達到93.75%。?
【解析】(1)剩余的500kg物品對深井底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jù)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p=FS求出剩余的500kg物品對深井底面的壓強;
(2)當提起重50kg和90kg的物體時,根據(jù)G=mg求出兩物體的重力,根據(jù)圖示滑輪組得出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不計滑輪組的繩重和摩擦,根據(jù)F=1n(G+G動)表示出兩次滑輪組繩子的拉力,然后得出兩次滑輪組繩子拉力的比值,電動機拉繩端做功的功率保持一定,且物體上升的高度h相同,根據(jù)s=nh和P=Wt=Fst得出兩次滑輪組繩子拉力的比值,然后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動滑輪的重;
(3)由題意可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根據(jù)F=1n(G+G動)求出滑輪組提升物體的最大重力,根據(jù)η=W有W總×100%=Gh(G+G動)h×100%=GG+G動×100%=11+G動G×100%可知,當提升物體的重力越大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大,然后求出滑輪組最高能達到的效率。
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壓強公式、滑輪組繩子拉力公式、功率公式、滑輪組機械效率公式的綜合應(yīng)用,要注意同一個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重力越大時其機械效率越大。
24.【答案】解:
(1)由v=st得:
s=vt=50km/h×0.5h=25km=2.5×104m,
由圖象可知,汽車速度為50km/h時,所受阻力為4000N,
由于汽車勻速行駛,汽車的牽引力:
F=f=4000N,
(2)牽引力做功:
W=Fs=4000N×2.5×104m=1×108J;
由η=WQ得:
W=ηQ=ηqm,
則m=Wqη=1×108J20%×5.0×107J/kg=10kg。
故答案為:(1)汽車所受的牽引力4000N;(2)內(nèi)燃機完全燃燒燃料時所釋放的能量中有20%轉(zhuǎn)化為汽車牽引力所做的功,則該過程需要消耗10千克的燃料。?
【解析】(1)知道汽車速度和行駛時間,利用s=vt求行駛的路程,由圖象可知,汽車速度為50km/h時,所受的阻力,由于汽車勻速行駛,汽車的牽引力和阻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牽引力;
(2)利用W=Fs求牽引力做功,利用汽車的效率求出總功(燃燒汽油釋放的能量),再利用熱值公式求得消耗的汽油質(zhì)量。
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運用,以及功的公式,熱機的效率,在進行解答時,要靈活根據(jù)已知條件來選用合適的公式。
這是一份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下冊期中測試卷(困難)(含答案解析),共3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分),5A,67~32Ω,9Ω,【答案】D,【答案】B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困難)(含答案解析),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分),2W,故D錯誤,【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蘇科版九年級全冊第十四章 歐姆定律綜合與測試單元測試課時作業(yè),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