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

專題07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一、(2021·重慶·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便舍船 屋舍儼然
B.尋向所志 便扶向路
C.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D.不足為外人道也 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文章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敘述了發(fā)現(xiàn)桃源、做客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的過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細(xì)節(jié),突出桃源人真誠淳樸、熱情好客的民風(fēng)。
C.文章結(jié)尾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記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
4.選文中的桃源人與鏈接材料中的滁人都過上了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試簡述。
(鏈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今②滁介江淮之間,民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結(jié)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戰(zhàn)亂。③樂生送死:百姓活著時能快樂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潤化育。



二、(2021·重慶·九年級專題練習(x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 />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朝服衣冠( )     (2)臣之妻私臣( ) 
(3)王之蔽甚矣( ) (4)聞寡人之耳者(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3.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雖然鄒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贊他,但是他們夸贊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B.鄒忌把家事、國事進(jìn)行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jié)論。
C.齊威王用上、中、下三種不同等級的獎賞來激勵大家提意見,取得了很大成效。
D.鄒忌敢于直言進(jìn)諫,這是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4.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鄒忌和晏子勸諫的共同點是什么。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
(鏈接材料)
景公好弋(注),使?fàn)T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shù)之以其罪而殺之?!惫唬骸翱?。”于是召而數(shù)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shù)燭鄒罪已畢,請殺之?!惫唬骸拔饸?!寡人聞命矣?!?br /> (選自《晏子春秋·晏子論罪》)
(注)弋(yì):繳射。即用繩子拴在箭上射鳥。



三、(2021·重慶·九年級學(xué)業(yè)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 (2)泉香而酒?!   _______
(3)雜然而前陳者 ________ (4)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文章第①段先概括描寫滁州山景,然后由遠(yuǎn)到近、從點到面,寫到西南諸峰、瑯琊山、釀泉,最后用一個“回”字和一個“轉(zhuǎn)”字,寫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環(huán)境。
B.文章第②段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用高度凝練、概括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如“云歸而巖穴暝”寫傍晚景色,“水落而石出”寫冬天景色,一句一景,字字不虛。
C.本文語言鏗鏘悅耳,每段用“也”收束句尾,具有一唱三嘆的風(fēng)韻,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散中有整,參差多變。
D.文章結(jié)尾處,作者為了突出“太守之樂”,用的是層層烘托的筆法,用禽鳥之樂烘托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烘托出太守之樂。
4.請結(jié)合選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文中的“與民同樂”與“鏈接材料”中的“與庶人共者”的內(nèi)涵有何不同。
(鏈接材料)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fēng)颯然至者,王披襟當(dāng)之,曰:“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注)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fēng)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
(選自《黃州快哉亭記》)
(注)庶人:百姓。



四、(2021·重慶·九年級學(xué)業(yè)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解衣欲睡 ( )
(2)欣然起行 ( )
(3)念無與為樂者 ( )
(4)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相與步于中庭。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A.作品寫出月光的朦朦朧朧,竹柏的青翠,為我們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傳達(dá)出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種種難言之情盡在其中。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
4.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承天寺的夜色與鏈接材料中虎丘的夜色有何共同之處,其寫法又有何不同。
(鏈接材料)嘗秋夜坐釣月磯①,昏黑無往來,時聞風(fēng)鐸②,及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③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趺坐④石臺,不復(fù)飲酒,亦不復(fù)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
(選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記》)
(注釋)①釣月磯:位于虎丘山頂。②風(fēng)鐸:懸于檐下的風(fēng)鈴。③無際、仲和:作者的朋友。④趺坐:兩腳盤腿打坐。



五、(2021·重慶一中·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yù)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無從致書以觀 ( )
(2)錄畢,走送之( )
(3)同舍生皆被綺繡( )
(4)燁然若神人(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宋濂寫給同鄉(xiāng)后學(xué)馬君則的一篇贈別之序,目的在于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
B.作者在文中回憶了求學(xué)中遇到的諸多困難,包括求書之難,求師之難以及生活之苦。
C.選文以議論為主,語言質(zhì)直雅正;其間又雜以情景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D.文中“同舍生”的豪華裝束,與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qiáng)大。
4.為了達(dá)到勸學(xué)的目的,宋濂和孔子采用的方法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選文和鏈接材料進(jìn)行解析。
(鏈接材料)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①自直,斬而用之,達(dá)于犀革②。以此言之,何學(xué)之有③?”孔子曰:“括④而羽⑤之,鏃⑥而礪⑦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br /> (選自《孔子家語》)
(注)①揉:使木彎曲或伸直(以造器物)。②達(dá)于犀革:指穿透犀牛的厚皮。③何學(xué)之有:賓語前置,即“有何學(xué)”。學(xué),學(xué)習(xí)。④括:箭的末端。⑤羽:羽毛,這里作動詞,指安上羽毛。⑥鏃:箭頭。⑦礪:磨。



六、(2021·重慶·三模)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 />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 )
(2)上下一白 ( )
(3)客此 ( )
(4)及下船 (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本文將記敘、描寫、議論相結(jié)合,寫出了湖心亭悠遠(yuǎn)脫俗的雪景和湖心亭的奇遇。
C.結(jié)尾“癡”字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精神境界。
D.“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天、云、山、水渾然一體的景象。
4.本文和“鏈接材料”都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情趣?請具體解析。
(鏈接材料)
月上吳山,霧靄溟蒙①,截然劃湖之半。洞簫于中流發(fā)聲,受風(fēng)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觸之,仿佛若中秋氣。霧消,月中湖水純碧,舟沿白堤止焉。夜景澄澈,畫船經(jīng)堤下者,咸止而聽。有歌而和者。
(節(jié)選自《湖心泛月記》,有刪改)
(注)①溟蒙:昏暗,模糊不清。




七、(2021·重慶永川·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略無闕處( )
(2)不見曦月( )
(3)乘奔御風(fēng)( )
(4)屬引凄異( )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文章描繪三峽的奇異景象,動靜結(jié)合。寫山,以動為主,文勢舒緩;寫水,跌宕多變,夏水激蕩奔放,春冬之水靜中有動,秋水枯瘦凄清。
B.“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寫俯視所見;“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寫仰視所見。
C.文章用語簡約?!跋乃辶辍彼淖謱懗鏊畡葜螅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八字寫出水色之清。
D.本文以總分思路構(gòu)文,先后給人以山壯、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
4.“古來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清·張岱),酈道元所撰的《水經(jīng)注》,語言頗具特色。請閱讀鏈接材料并結(jié)合選文,探究《水經(jīng)注》的語言風(fēng)格特點。(至少兩點)
(鏈接材料)
材料一:
漻水北出大義山,南至厲鄉(xiāng)西,賜水入焉。水源東出大紫山,分為二水,一水西徑厲鄉(xiāng)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
——《水經(jīng)注》
材料二:
崇墉①峻壁,非輕功可舉,山岫②層深,側(cè)道褊狹,林鄣③邃險,路才容軌,曉禽暮獸,寒鳴相和,羈官游子,聆之者莫不傷思矣。
——《水經(jīng)注》
注:①崇墉:高墻,高城。②山岫(xiù):山洞。③林鄣(zhāng):形容樹林茂密,形成阻礙。




八、(2021·重慶·二模)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 />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形貌昳麗( )
(2)吾妻之美我者( )
(3)私我也( )
(4)皆朝于齊(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3.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窺鏡”“自視”,刻畫出鄒忌自得自信的神情,與下文見徐公后“弗如遠(yuǎn)甚”的自慚心理對比鮮明。
B.“王之蔽甚矣”點明進(jìn)諫之后齊威王廣開言路,齊國對內(nèi)消除弊政,對外使多國敬服。
C.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極度夸張的手法實寫齊威王納諫的經(jīng)過及結(jié)果,突出齊威王從諫如流的君王形象。
D.鄒忌的“三比”啟示我們,要敢于直視自己,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不受蒙蔽。
4.請聯(lián)系本文和鏈接材料,說說同為君王的齊威王和唐太宗在對待諫言的態(tài)度(要求)上有何異同。
(鏈接材料)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①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②夜未嘗不以此為心③,恒欲公等盡情極諫④。公等⑤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hù)短不納⑥?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注)①濫:不加限制。②夙:早晨。③心:心事。④極諫:竭力規(guī)勸。⑤公等:你們。⑥納:接受。



九、(2021·重慶江津·二模)閱讀選文《醉翁亭記》,完成下面小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名之者誰(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3)日出而林霏開( )
(4)樹林陰翳(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文中“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一句,采用了對偶手法,描寫了山間變幻多姿的早晚景物,兩幅畫面對比鮮明。
B.文中寫“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既照應(yīng)了首段太守“飲少輒醉”,也凸顯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nèi)心抑郁和苦悶。
C.本文除第一段外,每段開頭都用領(lǐng)起性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游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
D.第三段通過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畫面,展現(xiàn)了太守與民同樂的美好場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飲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請根據(jù)原文和鏈接材料回答這個問題。
鏈接材料: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也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該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蛑镁贫兄?;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飄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選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十、(2021·重慶渝中·二模)閱讀《出師表》片段及鏈接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恨:__________
②躬耕于南陽 躬:__________
③猥自枉屈 猥:__________
④由是感激 感激:__________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3.請在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
(甲)段文字諸葛亮提出了“__________”的建議;(乙)段文字諸葛亮“自敘本志”時,交代了他人生中經(jīng)歷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個關(guān)鍵事件。
4.閱讀下面節(jié)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疏》的鏈接資料(丙),請結(jié)合(甲)(丙)兩個文段內(nèi)容,指出“唯善是與”中的“善”主要包含哪兩個方面的意思。
鏈接資料
(丙)
立身成敗,在于所染①。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與:贊許。
包含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21·重慶德普外國語學(xué)校·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br />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br />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_____________
(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
(3)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是曹劌請見的原因,反襯曹劌的遠(yuǎn)見卓識,也顯示出他的自信。
B.魯莊公身為魯國的國君,在迎戰(zhàn)齊師時,他寄希望于貴族的擁護(hù)和神靈的庇護(hù),顯示出他的“鄙”。
C.曹劌是一個既普通又平凡的老百姓,但正是有了他,才會有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長勺之戰(zhàn)”的奇跡。
D.全文緊扣“論戰(zhàn)”來寫,對曹劌的論戰(zhàn)寫得詳細(xì),而戰(zhàn)爭經(jīng)過寫得簡略,這充分表現(xiàn)了《左傳》善于剪裁、言簡意賅的特點。
4.根據(jù)下文(鏈接材料)的內(nèi)容,你認(rèn)為曹劌的“論戰(zhàn)”與趙括的“談兵”有什么不同。談?wù)勀愕目捶ā?br /> (鏈接材料)
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dāng)。嘗與其父趙奢言兵事,趙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jǐn)嗥滠姙槎孔潆x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二、(2021·重慶·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百里奚舉于市( ) (2)人恒過( )
(3)而后喻 ( ) (4)征于色(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一段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用來說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fā)有為。
B.“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下段寫如何造就人才、治理國家的內(nèi)容做鋪墊。
C.第一段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有力地論證了患難出人才的道理。
D.作者由個人作為上升到國家之亂,提出了“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論斷。
4.上文論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結(jié)合下面的鏈接材料,說明這一論斷在趙襄子身上有哪些體現(xiàn)。
(鏈接材料)
趙襄子①攻翟②,勝左人、中人③,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摶飯④,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fēng)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於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
(注釋)①趙襄子:春秋末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lǐng),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創(chuàng)始人。②翟(dí):春秋時期的國家。③左人、中人:翟國的兩座城池。④摶(tuán)飯:捏成團(tuán)的飯。



十三、(2021·重慶璧山·二模)閱讀《桃花源記》,完成后面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芳草鮮美( )
(2)屋舍儼然( )
(3)處處志之( )
(4)詣太守(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篇文章描繪出一幅自由安樂、恬靜自然、美好幸福的生活圖景,創(chuàng)造了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
B.桃源中人純樸謙遜,低調(diào)熱情,即便自己生活不寬裕,也要“設(shè)酒殺雞作食”,用好酒好菜招待漁人。
C.最后一段寫高尚人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卻“無果而終”,表現(xiàn)世外桃源的神秘及虛幻。
D.“不足為外人道也”暗含了桃源中人曾經(jīng)深受戰(zhàn)爭的苦痛,不希望被外界打擾的心理。
4.結(jié)合原文和鏈接材料,說說陶淵明和孟子的理想社會的相同之處。
(鏈接材料)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雞豚狗彘(zhì)之畜(xù)①,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②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③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節(jié)選)
注釋:①畜:畜養(yǎng),飼養(yǎng)。②奪:失,違背。③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歸順。



十四、(2021·重慶·一模)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與朱元思書》,回答問題。
與朱元思書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負(fù)勢競上( ) 鳶飛戾天者( )
望峰息心( ) 經(jīng)綸世務(wù)者( )
2.第一段總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水特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此句從側(cè)面落筆,襯托山水誘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十五、(2021·重慶德普外國語學(xué)?!ひ荒#╅喿x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有龍則靈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____________
(3)談笑有鴻儒____________
(4)無案牘之勞形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劉禹錫強(qiáng)調(diào)了雖居于陋室交往的卻都是高雅之人,他是瞧不起目不識丁的老百姓的。
B.“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辈捎昧祟惐鹊姆椒ǎ劝崖遗c諸葛廬和子云亭類比,突出了“陋室不陋”;又把自己與諸葛亮、揚(yáng)雄類比,突出了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
C.文章開頭借用比興的手法,是為了引出主旨:只要居住主人的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了。
D.文章雖短,作者卻通過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了陋室環(huán)境之幽,在陋室的自己交往之雅、活動之趣,層層鋪墊“陋室不陋”。
4.聯(lián)系原文結(jié)合鏈接材料,概述兩篇“銘”的語言及內(nèi)容的異同之處。
(鏈接材料)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以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蚪娱L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節(jié)選自《黃帝銘·金文銘》)




十六、(2021·重慶·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死亦我所惡____________   (2)故不為茍得也____________ 
(2)舍生而取義者也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解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
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jīng)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xué)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遏~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
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yīng)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
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魚,對人來說,是一種食材,更是一種品格。請結(jié)合選文和鏈接材料,簡要解析“魚”在兩個文段中的作用。
(鏈接材料)
公孫儀①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xiàn)之,公孫儀不受。其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既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贝嗣鞣蚴讶瞬蝗缱允岩?。
(選自《韓非子》)
(注釋)①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②下人:遷就他人。


相關(guān)試卷

專題10++散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

這是一份專題10++散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文件包含專題10散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解析版docx、專題10散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83頁, 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9++小說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

這是一份專題09++小說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文件包含專題09小說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解析版docx、專題09小說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8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

這是一份專題08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文件包含專題08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解析版docx、專題08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重慶專用原卷板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專題02 課內(nèi)古詩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上海專用)

專題02 課內(nèi)古詩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上海專用)

專題12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山東專用)

專題12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山東專用)

專題16 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江蘇專用)

專題16 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江蘇專用)

專題4: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北京專用)

專題4: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2年中考語文精選題集(北京專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rèn)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hù)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jī)號注冊
手機(jī)號碼

手機(jī)號格式錯誤

手機(jī)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jī)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jī)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