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除雜質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五種常用的方法。
三原則:①不引入新雜質;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③雜質便于分離。
三要領:①根據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差異;②確定除雜質方法;③選擇適宜試劑。
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種試劑將被除去的雜質變?yōu)槌恋?,再用過濾法除去。
(2)化氣法: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變?yōu)闅怏w逸出。
(3)置換法:利用置換反應的原理將雜質除去。
(4)轉純法:將被除去的雜質變?yōu)樘峒兊奈镔|。
(5)吸收法:常用于氣體的提純。
在掌握了以上除雜質的原則、要領、方法后,解答題目時要審清題目要求,分析理順思路且與題目要求吻合,才能準確解題。
2. 混合物的分離:
(1)可溶性與難溶性物質的混合物——常用溶解、過濾、蒸發(fā)三步操作加以分離,分別得到純凈物。如:粗鹽的提純;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兩種物質均溶于水,但兩種物質的溶解度一種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變化不大時,可考慮——結晶法。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兩種物質均溶于水時,可考慮用化學方法分離。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蓪⒒旌衔锵热苡谒?,加入適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將沉淀過濾出,洗凈后在沉淀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別將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發(fā),分別得到純凈的NaCl固體和BaCl2固體。
注意:用化學方法或用物理方法進行混合物分離時,要區(qū)別除雜質與分離物質的不同點是:除雜質時只要求把雜質除掉、保留原物質即可;而混合物分離是幾種物質用一定的方法分開,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須保留。
3. 物質的鑒別:
鑒別是通過化學實驗將幾種不同特性的物質區(qū)別開來。如鑒別兩瓶無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們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檢驗出來,即可認定NaCl溶液,另一瓶則是KNO3溶液。
(1)常見離子鑒別的特效試劑
H+和:紫色石蕊試液或pH試紙。
OH-:無色酚酞試液(可鑒別堿性溶液)——變紅。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AgNO3溶液——有黃色沉淀。
NH4+:強堿溶液(NaOH)——有NH3↑。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
(2)特征離子關系圖
(3)物質鑒別的原則
① 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 現象明顯:使待檢物質的現象對比度較大。
③ 防止干擾:鑒別Cl-和SO42-時,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質鑒別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氣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用試紙,三用火點,四加試劑。
② 固體、液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看氣體,三辨沉淀。
③ 一種試劑的鑒別:
A. 幾種溶液含不同陽離子時,常選用溶液或NaOH溶液做鑒別試劑。
B. 幾種溶液含不同陰離子時,常選用強酸做鑒別試劑。
C. 幾種溶液酸堿性不同時,常選用紫色石蕊做鑒別試劑。
D. 幾種物質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時,常選用稀強酸做鑒別試劑。
E. 一種試劑與四種溶液反應時,應是現象對比度大。多數是有沉淀、有氣體,既有沉淀又有氣體、沉淀顏色不同,無明顯現象。
F. 當給定的一種試劑不能鑒別出被檢物時,可從已鑒別出的物質中找出一種試劑再鑒別。
④ 不同試劑的鑒別:
A. 觀察法:根據物理性質中顏色、氣味、狀態(tài)、溶解性等進行鑒別。
B. 熱分解法:根據不同物質的熱穩(wěn)定性,利用產物的不同性質特征進行鑒別。
C. 相互作用法:根據兩兩混合后的不同現象進行鑒別。
4. 物質的鑒定:
鑒定是根據待檢物質的特性,通過不同的實驗將物質的各組分逐一檢驗出來,從而確定某物質。鑒定與“用實驗方法確定或證明”等用語意義相同。如:用化學方法證明某白色固體是硫酸銨。在鑒定時不但要用化學實驗檢驗白色固體是否是銨鹽(含NH4+),還要檢驗它是否是硫酸鹽(含)。從而確定此白色固體是。
5. 推斷題:
物質的推斷是根據給出的實驗步驟和現象,運用物質的特性,經過分析、推理作出正確的判斷,以確定所給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質,不可能是什么物質;確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質,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質,可能含有什么物質。
推斷題是考查化學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題型。常見的有文字敘述、圖表式、鏈條式三種形式推斷題,無論哪種形式推斷都必備的知識有反應規(guī)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現象、溶解性等。在題目分析過程中,注意關鍵字的分析,如某物質溶于水是“生成”還是“得到”,“生成”是反應產物,“得到”既可能有反應產物,也可能有原物質。加酸沉淀溶解時有氣體生成,一般有。沉淀溶解但無氣體生成時,一般有。部分溶解時,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斷題應注意:
(1)推理分析要緊扣實驗現象,思考時要層次分明。判斷的結論要準確,既要明確的肯定,又要明確的否定。
(2)一般情況下,與試題敘述的現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與現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種物質的存在使現象不正確的物質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種物質的存在不影響其它反應的現象或自始至終沒有參與任何反應的物質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題】
[例題1] 用一種試劑鑒別NaCl、NH4NO3、、Na2SO4四種無色溶液。
解析:用一種試劑的鑒別常用反應現象的對比度加以鑒別,但困難的是如何找出這種試劑來鑒別,學生往往在尋找這一種試劑時無規(guī)律地想以一種物質來試試看,這樣做無法提高解題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F介紹一種尋找鑒別試劑的方法——特效離子法。
從上面解題思路的圖示法中,不難找出鑒別四種物質的試劑應選擇。特效離子法既節(jié)省時間又避免亂碰亂找,是一種試劑鑒別幾種不同物質實用的快速方法。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例題2]某白色固體A加熱后生成無色氣體B和白色固體C,若將白色固體C加入鹽酸中可得到無色液體D,將溶液D加入硫酸鈉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氣體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產生白色沉淀F。根據以上實驗寫出A、B、C、D、E、F六種物質的化學式。
解析:這是一道推斷題
此題可將文字敘述內容列出“鏈條”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鏈條”分析時,有“正推斷”和“逆推斷”。應抓特征、找突破口?,F分五步分析此題。
(1)常見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應首先考慮BaSO4和AgCl。確定E是BaSO4。
(2)由生成物BaSO4逆推導反應物D中必含Ba2+,陰離子再逆推導HCl得出D中含Cl-,因此可確定D是BaCl2。
(3)由于生成物D是BaCl2,可逆推導C中含Ba2+,可能是BaO或。
(4)由氣體B加入石灰水,可確定F是CaCO3,逆推導確定B是CO2。
(5)由A的分解產物中,B為CO2,排除C為,確定C是BaO,逆推反應A是BaCO3。
此題答案:A—BaCO3;B—CO2;C—BaO;D—BaCl2;E—BaSO4;F—CaCO3。
[例題3]在下圖所示的有關物質轉化關系中,各物質均是我們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C為一種黑色粉末,D為一種氣體。
請根據框圖中物質的轉化關系及相關信息,用化學式填寫下列空白:
(1)若F為可溶性堿,G為藍色沉淀。則A為 ;D可能為 。
(2)若G為藍色沉淀,H為難溶性鹽,則I為 。
(3) 若G、H都屬于鹽,且G為藍色溶液,則I可能為 ;F可能為 。
解析:由題中框圖關系可知,黑色粉末與一種氣體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A、B兩種物質,應為氧化銅被還原。因為D點燃可生成B,所以D為氫氣,B為水,或D為CO,B為CO2,C為CuO,A為Cu。因CuO可與酸反應,所以I為酸,E為銅鹽,當G為藍色沉淀時,F應為可溶性堿,H為鹽。因H為難溶性鹽,則F為,H為
BaSO4,I為H2SO4。若G、H都屬于鹽,且G為藍色溶液,則根據復分解反應的規(guī)律H為難溶性鹽,若I為HCl,則E為CuCl2,F為AgNO3,G為Cu(NO3)2,H為AgCl;若I為H2SO4,則E為CuSO4,F為BaCl2,G為CuCl2,H為BaSO4。
答:
(1)A為Cu;D可能為H2或CO。
(2)I為H2SO4。
(3)I可能為HCl或H2SO4,F可能為AgNO3 或BaCl2。
[例題4]2003年6月5日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自來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來殺菌消毒,它能轉化為可溶解性氯化物。為檢驗自來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應選用的化學試劑是 。
(2)節(jié)約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某工廠有甲、乙、丙三個車間,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無沉淀物。各車間的污水分別含有以下六種物質中的各兩種: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配合工廠進行污水檢測,結果如下表。
可確定丙車間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和 。為變害為利,化學興趣小組與工廠研究設計如下圖污水處理方案。請回答:沉淀A是 ,若各步處理均完全反應,最終排放液C的溶質是 ,在農業(yè)上它可用作復合肥料。
解析:氯離子可通過硝酸銀來檢驗,若生成白色沉淀則證明存在氯離子。
甲車間排放的污水使石蕊變藍,說明含有堿性物質KOH,與之能共存且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含有K2SO4或KCl;乙車間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變色,且不與氯化鋇溶液反應說明必含有與KCl,則甲車間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與K2SO4,丙車間排放的污水使石蕊變紅,說明含有酸性物質HNO3,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含有AgNO3。 甲乙混合生成沉淀A為BaSO4,繼續(xù)與丙混合,生成沉淀B為AgCl,最后溶液中只剩余KNO3。
答:
(1)為檢驗自來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應選用的化學試劑是硝酸銀。
(2)丙車間排放的污水中含有HNO3和AgNO3。沉淀A為BaSO4,最終排放液C的溶質是KNO3。
[例題5] 在一定條件下,托盤天平的兩盤上各放一盛有等質量分數等體積稀鹽酸的燒杯,天平成平衡狀態(tài),當加入下列各物質反應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 )
A. 分別加入等質量的Mg、Al,金屬Mg完全溶解,金屬Al有剩余
B. 分別加入等質量的Al、Zn,兩種金屬完全溶解
C. 分別加入等質量的Na2CO3和CaCO3,鹽酸有剩余
D. 分別加入24.75g Al和24g Mg ,兩種金屬完全溶解
答:
A. Mg ~ 2HCl ~ 2/3Al
24 73 18
設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73g,Mg、Al的質量為m,則當金屬Mg完全溶解,金屬Al有剩余時,18≤m≤24,即Mg不足量,產生氫氣的質量以Mg計算,Al有剩余,產生氫氣的質量以鹽酸計算,所以二者不同,則天平不平衡;若m=24g,則Mg 恰好與鹽酸完全反應,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均為2g,此時天平時平衡的,所以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不能選A。
B. 因為Al、Zn兩種金屬完全溶解,所以酸過量,則等質量的兩種金屬產生的氫氣質量不等,則天平不平衡。
C. Na2CO3~CaCO3~2HCl
106 100 73
因為兩種鹽質量相等,鹽酸有剩余,所以產生的CO2的質量不等,天平不平衡。
D. 因為兩種金屬完全溶解,所以酸均過量
Mg ~ 2HCl ~H2 Δm
24 2 22
24g (22g)
2/3Al~ 2HCl ~H2 Δm
18 2 16
24.75g (22g)
可見,天平兩邊實際增重相等,所以天平平衡。D為正確答案。
[例題6]在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有少量金屬析出,過濾后,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 ,析出的少量金屬為 。
解析:在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會發(fā)生置換反應,金屬與鹽發(fā)生置換反應時,金屬與鹽中的陽離子金屬活動性差距越大,反應越容易發(fā)生,所以先發(fā)生:,當銀離子都被置換出來后再發(fā)生:
當有少量金屬析出,過濾后,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溶液中仍有銀離子存在,則只發(fā)生了Fe+2AgNO3= Fe(NO3)2+2Ag,還未發(fā)生
。因此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Fe2+、Ag+和Cu2+,析出的少量金屬為Ag 。
答: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Fe2+、Ag+和Cu2+,析出的少量金屬為Ag 。
[例題7](1)將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紅色消失。甲同學認為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消耗了OH-,而使紅色褪去。乙同學認為H2O2具有強氧化性,將酚酞氧化,紅色消失。試設計一個實驗論證甲、乙兩位同學的解釋中誰正確。
解析:依題意可知:
甲——H2O2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酚酞未被消耗。
乙——H2O2氧化酚酞,NaOH未消耗。
只需通過實驗驗證,酚酞和NaOH哪一種物質存在即可。
設計方案有二種:
其一——取溶液少量繼續(xù)加NaOH,看溶液是否變紅,若變紅證明酚酞尚存則甲正確,否則乙正確。
其二——取溶液少量滴加酚酞,若溶液變紅,證明NaOH尚存,則乙正確,否則甲正確。
[例題8] 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熔點16.6℃),在室溫較低時,無水乙酸就會凝結成像冰一樣的晶體。請簡單說明在實驗中若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將如何從試劑瓶中取出無水乙酸。
解析: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實驗操作設計題,考查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醋酸凝結成晶體后,無法從試劑瓶中直接倒出,用玻璃棒將其搗碎也很困難且玻璃棒易被折斷,用金屬棒有可能與醋酸反應且易損壞試劑瓶,所以,應將醋酸熔化后將其倒出來,但試劑瓶壁較厚,不能直接用酒精燈加熱,將試劑瓶置于熱水中一會兒,熔點為16.6℃醋酸即可熔化。
答案:將盛有醋酸晶體的試劑瓶置于熱水(溫度高于室溫)中,待醋酸熔化后將醋酸從瓶口倒出。
【基礎練習】
1. 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A. 有沉淀析出或氣體逸出 B. 有發(fā)光或放熱的現象
C. 物質的質量沒有發(fā)生改變 D. 有其它的物質生成
2. 下列有關物質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 家庭里蒸饅頭用到純堿 B. 用一氧化碳冶煉金屬
C. 用活性炭吸附毒氣 D. 用氫氣作高能燃料
3. 保護環(huán)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呼聲。下列現象中,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是
A. 汽車排放出未經治理的尾氣
B. 含硫煤的燃燒產生的氣體排放到空氣中
C. 工業(yè)廢水、含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滌劑的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 在動力工業(yè)上,利用水力發(fā)電
4.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保持二氧化硫()化學性質的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
B.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C. 臭氧()和氧氣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單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都屬于化學變化
D. 和屬于同一種元素的微粒
A. 該元素為金屬元素 B. 在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易失去電子
C. 原子核內的中子數 D.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
6. 下列每組物質內,凡同種元素均顯示相同化合價的是
A. B.
C. D.
7. 下列每組內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A. 冰、生石灰、天然氣 B. 碘酒、純堿、膽礬
C. 金剛石、燒堿、食鹽水 D. 液態(tài)氧、食醋、沼氣
8. 下列做法中,能使原溶液的顯著升高的是
A.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B. 向稀硫酸中加入燒堿溶液
C.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鹽酸
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9. 檢驗集氣瓶里已集滿的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 加入燒堿溶液,觀察是否反應
B. 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觀察是否變渾濁
C. 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是否變紅色
D.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是否立即熄滅
10. 現有六種物質:鐵粉、溶液、溶液、稀硫酸、溶液。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共有
A. 7個 B. 6個 C. 5個 D. 4個
11. 對于化學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若反應物是單質,是化合物,則該反應可能屬于置換反應
B. 化學計量數(“系數”)之和一定等于之和
C. 參加反應的的質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的的質量比
D. 現有反應物克,經充分反應后,生成的的質量之和不一定是克
12. 下列化學方程式或電離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13. 下列每組內的物質相互混合后,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A. 硫酸鉀溶液和硝酸鋅溶液 B. 氯化銀和稀硝酸
C. 金屬汞和稀硫酸 D. 碳酸鋇和稀鹽酸
14. 有一瓶無色溶液,可能含有三種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F將該溶液分別做如下實驗:(1)向其中滴入氯化鋇溶液,則產生白色沉淀;(2)向其中滴入足量稀鹽酸,則產生氣泡。原無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A. B. C. D.
15. 在下列化學變化過程中:代表的物質可以是
A. B. C. D.
16. 下列每組內物質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均為5%)混合后,最終肯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A. B.
C. D.
17. 將含有兩種固體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后得到白色沉淀,將沉淀濾出后,向濾液中滴加溶液又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不溶解。有關的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A. 濾液中滴加溶液,產生的白色沉淀為
B. 原混合物溶于水,過濾后濾液中肯定不含
C. 原混合物溶于水,過濾后濾液中肯定不含
D. 原混合物溶于水,得到的白色沉淀為
18. 下列每組內的溶液,必須使用其它試劑,才能將其全部鑒別開的是
A.
B.
C.
D.
19. 某溫度下,向足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復到原溫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溶液的質量不變 B.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
C. 溶質的溶解度不變 D.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20. 時,某固態(tài)物質的飽和溶液克,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則有關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將該溶液蒸發(fā)掉部分溶劑后,再降溫至,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仍為
B. 將該溶液升高溫度后(溶劑不蒸發(fā)),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會等于或小于
C. 在時,增加溶質,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就會大于
D. 在時,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小于克
21. 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為,則有關的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B. 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C. 因為是易溶于水的鹽,所以溶液與稀鹽酸不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D. 溶液與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有氫氧化鎂沉淀生成
22.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將加入到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中,酚酞試液變?yōu)榧t色
B. 使用石蕊試液或酚酞試液,都能將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鑒別開
C. 酸式鹽硫酸氫鈉的溶液能使石蕊試液顯紅色
D. 某無色溶液中滴入溶液而出現白色沉淀,原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23. 下列化學實驗操作中,完全正確的是
A. 將試紙放入待測溶液中,測定溶液的
B. 時,的溶解度為克。實驗室要提純克含有少量泥沙的粗鹽,溶解粗鹽時加入125亳升蒸餾水,而后依次進行了過濾、蒸發(fā)、結晶等操作
C. 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未經清洗即放回到原滴瓶上
D. 在將氧化銅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干燥的小燒杯中后,將燒杯置于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使反應進行
24. 向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下圖橫坐標表示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克,根據曲線判斷,在圖中的軸是指
A. 溶液的 B. 溶質的質量分數
C. 沉淀的質量/克 D. 溶劑的質量/克
25. 金屬和分別與質量相等、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有關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兩反應中所消耗的金屬和的質量相等
B. 兩反應中產生的質量相等
C. 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
D. 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26. 實驗室制取時,只需固體藥品制備的氣體是______,既能用稀硫酸又能用稀鹽酸制備的氣體是______,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是______。
27.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克,該溫度下,把克硝酸鉀投入克水中充分溶解。當時,得到的溶液的質量是=______克,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
28. 只用一種試劑,將硝酸鉀、氯化鋇、氫氧化鉀三種無色溶液鑒別開,則這種試劑的化學式為______。
29. 工業(yè)生產排放的廢氣中,因含有二氧化硫而污染空氣。
(1)若用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則可消除其對空氣的污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說明二氧化硫是______性氧化物。
(2)二氧化硫與臭氧()微熱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這是除去工業(yè)廢氣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寫出二氧化硫與臭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由中和反應制備氯化鈣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銅被還原為銅(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1. 當無水聯(lián)氨(液體,化學式為)與“綠色氧化劑”過氧化氫(液體,化學式為)反應時,會生成氮氣(氣體)和水(液體),并放出大量的熱,故用作火箭推進劑。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將碳粉和銅粉的混合物在空氣中充分灼燒,所得的黑色固體與原固體混合物質量相等,則在原固體混合物中銅粉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
33. 在反應中,的式量之比為,已知9.6克與一定質量的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中含有10.8克。則在此反應中,參加反應的與生成的的質量之比等于______。(寫出最簡整數比)
34. 有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一些固體不溶物。向固體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固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35. 某化工廠甲、乙兩車間排放的甲、乙兩溶液中,共含有
五種溶質。當將甲、乙兩溶液按適當質量比充分混合,經沉淀、過濾,濾液中只有一種鉀鹽。則甲溶液中含有的兩種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中含有的三種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反應后濾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___
________,這種濾液可用來澆灌農田。
36. 現有下列儀器裝置,請根據以下兩個實驗內容來選擇、連接適宜的儀器裝置,并回答有關問題:(每種裝置允許重復選用,每個裝置內的藥品都是足量的)
(1)[實驗一]某氣體可能含有(氣)中的一種或幾種,擬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來研究該氣體的組成:
① 所選擇的儀器裝置及合理的先后排列順序是:該氣體__________(填寫裝置的代號)。
② 按上述合理的先后排列順序,設置第一個裝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設置第三個裝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某純凈的有機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產物只有(氣)兩種氣體,應將燃燒后得到的氣體依次通過_____________(填寫裝置的代號),來測定該有機物的組成。若該有機物充分燃燒時耗去了4.8克氧氣,先后連接的兩個裝置在實驗后較實驗前質量分別增加了3.6克和4.4克,則該有機物是由(寫元素符號)___________組成的,相應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寫出最簡整數比)。
37. 實驗室利用下列實驗裝置來測定銅的氧化物的組成。
(1)若氣體為純凈的氫氣,在點燃裝置中酒精燈以前,要將氫氣通過整個裝置一段時間,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若氣體為純凈的氫氣,當銅的氧化物完全被還原為時,稱得的質量為6.4克,同時稱得裝置的質量增加了0.9克,則這種銅的氧化物中銅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個數之比的原始計算式為_________,該銅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3)若氣體為混有少量(氣)的氫氣,而又未經干燥處理直接通入裝置中,當銅的氧化物完全被還原為時,仍然利用稱量的質量和裝置增加的質量的方法來完成這個實驗,將使測定結果中銅元素與氧元素質量之比的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___________。
(4)若氣體為混有少量(氣)的氫氣,不增加任何其它實驗裝置也不改動上述裝置的連接順序,仍用其來測定的組成,必須測得哪些數據才能得到的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將一定質量的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后冷卻,所得固體殘留物跟溶質質量分數為的鹽酸300克恰好完全反應,并生成4.84克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計算:原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后所得固體殘留物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基礎練習答案】
26.
27.
28.
29.
30.
31.
32. 80%
33. 12:11
34.
35.
36. (1)①B、E、A、C、B、E
②檢驗原氣體中是否含有(氣);除去(氣),排除對檢驗的干擾
(2)A(或B)、D(或E) C、H、O 3:1:4
37. (1)排除整個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fā)生爆炸
(2)
(3)偏小
(4)分別稱量未反應時的的質量及完全被還原后得到的的質量
38. 解:設固體殘留物中的質量為,與之反應的的質量為,
(其它解法,合理者得分)
試劑
現象
車間
石蕊試液
氯化鋇溶液
甲
藍色
白色沉淀
乙
紫色
無明顯現象
丙
紅色
白色沉淀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C
B
C
B
B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D
CD
D
B
BC
AC
B
C
CD
AB
C
A
BC
B
BD
這是一份4.初高中化學銜接——初中化學計算題型總結,共21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根據化學式的計算,有關溶液的計算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10.初高中化學銜接——化學計算銜接與指導,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課程目標,學海導航,例題解析,強化訓練,參考答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1.初高中化學銜接——常見氣體的制備與性質,共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常見氣體的制備,三種物質還原性實驗比較,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