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鄉(xiāng)名校2020-2021學年下期期末聯考
高二生物試題
一、選擇題
1. 下列關于肽和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某種環(huán)狀九肽分子中含有8個肽鍵
B. 蛋白質是由2條或2條以上多肽鏈構成的
C. 蛋白質變性是由于肽鍵的斷裂造成的
D. 變性蛋白質仍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
2. 下列關于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 轉換物鏡時應該手握物鏡小心緩慢轉動
B. 以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也能觀察到質壁分離
C. 蘇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可觀察到黃色顆粒
D. 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進行葉綠體形態(tài)觀察和計數
3.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國科學家完成的是(??? )。
A. 以豌豆為材料發(fā)現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實驗
B. 用小球藻發(fā)現光合作用暗反應途徑的實驗
C.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D.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4. 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存在密切的聯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體膜破裂后釋放出的酶會造成細胞結構的破壞
C. 線粒體DNA位于線粒體外膜上,編碼參與呼吸作用的酶
D. 細胞的核膜是雙層膜結構,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5. 哺乳動物肝細胞的代謝活動十分旺盛,下列細胞結構與對應功能表述有誤的是
A. 細胞核:遺傳物質儲存與基因轉錄
B. 高爾基體: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加工
C. 線粒體:丙酮酸氧化與ATP合成
D. 溶酶體:降解失去功能的細胞組分
6.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會導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狀分離比的情況是
A. 顯性基因相對于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
B. 子一代產生的雌配子中2種類型配子數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產生的雄配子中2種類型配子活力有差異,雌配子無差異
D. 統計時子二代3種基因型個體存活率相等
7. 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遺傳病是指基因結構改變而引發(fā)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點的疾病都是遺傳病
C.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病,適合中學生進行遺傳病調查
D. 先天性愚型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遺傳病,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8. 正常動物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可轉變?yōu)榘┘毎?。下列有關癌細胞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多個基因突變,細胞的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
B. 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單一基因突變,細胞間黏著性增加
C. 細胞中的染色體可能受到損傷,細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細胞中遺傳物質可能受到損傷,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
9. 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過程中,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下列與該噬菌體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培養(yǎng)基中的32P經宿主攝取后可出現在T2噬菌體的核酸中
B. T2噬菌體病毒顆粒內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質
C. T2噬菌體也可以在肺炎雙球菌中復制和增殖
D. 人體免疫缺陷病毒與T2噬菌體的核酸類型和增殖過程相同
10. 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吞噬細胞攝入病原體的過程屬于胞吞
B. 固醇類激素進入靶細胞的過程屬于自由擴散
C. 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產生的Na﹢內流屬于被動運輸
D. 護膚品中的甘油進入皮膚細胞的過程屬于主動運輸
11. 某長度為1 000個堿基對的雙鏈環(huán)狀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個,該DNA分子復制時,1鏈首先被斷開形成3′、5′端口,接著5′端與2鏈發(fā)生分離,隨后DNA分子以2鏈為模板,通過滾動從1鏈的3′端開始延伸子鏈,同時還以分離出來的5′端單鏈為模板合成另一條子鏈,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1鏈中的堿基數目多于2鏈
B. 該過程是從兩個起點同時進行的
C. 復制過程中兩條鏈分別作模板,邊解旋邊復制
D. 若該DNA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三次共需鳥嘌呤4 900個
12. 細胞外葡萄糖濃度調節(jié)胰島B細胞(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過程如圖,對其理解錯誤的是( )
A. 細胞呼吸將葡萄糖中的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B. Ca2+內流促使細胞通過胞吐方式釋放胰島素
C. 細胞外葡萄糖濃度降低會促進胰島素釋放
D. 該過程參與了血糖濃度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
13. 下圖是某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bc段Na﹢大量內流,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并消耗能量
B. cd段Na﹢通道多處于關閉狀態(tài),K﹢通道多處于開放狀態(tài)
C. 動作電位大小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加大
D. K﹢的大量內流是神經纖維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
14. 研究小組探究了萘乙酸(NAA)對某果樹扦插枝條生根的影響,結果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400 mg/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數的效應
B. 自變量是NAA,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
C. 不同濃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條生根率
D. 生產上應優(yōu)選320 mg/L NAA 處理插條
15. 細顆粒物(PM2.5)可影響免疫系統功能,下表相關推論錯誤的是
選項
對長期吸入高濃度PM2.5的研究結果
推論
A
損害呼吸道黏膜
影響非特異性免疫
B
改變T細胞數目
影響特異性免疫
C
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
影響細胞免疫
D
導致抗體水平升高
影響體液免疫
A. A B. B C. C D. D
16. 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從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該酶可用鹽析的方法
B. 由活細胞產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
C. 在細胞中,細胞核外沒有參與DNA合成的酶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是37℃
17. 下面圖甲為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示意圖;圖乙表示醫(yī)學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療由細菌所引起的疾病示意圖,圖中①一⑤分別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細菌的作用情況,a~c分別表示某種生理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乙中①表示促進細菌細胞壁的形成
B. 圖乙中③④分別表示抑制細菌DNA復制和轉錄
C. 吞噬細胞和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均有圖甲中過程①②③
D. 圖甲中,與①相比②過程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A-T
18. 某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其突變體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將M和N在同時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中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將菌體接種在基本培養(yǎng)基平板上,發(fā)現長出了大腸桿菌(X)的菌落。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br />
A. 突變體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喪失
B. 突變體M和N都是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而得來的
C. 突變體M的RNA與突變體N混合培養(yǎng)能得到X
D. 突變體M和N在混合培養(yǎng)期間發(fā)生了DNA轉移
19. 關于某二倍體生物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都發(fā)生染色單體分離
B. 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會
C. 一次有絲分裂與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復制次數不同
D. 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20. 下圖為20世紀南半球四種鯨的捕獲量變化情況。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縞鳁鯨種群處于食物鏈末端,獲得能量多,更易生存
B. 多年捕獲量數據可反映長須鯨種群數量呈現“J”型增長
C. 各種鯨的數量波動屬于非周期性波動,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D. 鳁鯨在1928年左右捕獲量即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21. 某同學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流動圖解(其中W1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A2+B2+C2+D2)
B. 由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W1
C. 流入初級消費者體內的能量可表示為(A2+B2+C2)
D. 圖解表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22. 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氣降水。在實驗室中模擬酸雨噴淋樟樹和棟樹的樹苗。結果發(fā)現,棟樹的高度比對照組低約40%,而樟樹的高度沒有明顯差異。結合生態(tài)學知識所作出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A. 酸雨對棟樹種群中個體的株高影響較明顯
B. 酸雨對楝樹種群密度的影響比對樟樹的大
C. 無法確定森林生態(tài)系統物種豐(富)度是否受酸雨影響
D. 無法確定樟樹或棟樹生長的群落中,其他樹種是否耐酸雨
23. 生物體內的DNA常與蛋白質結合,以DNA-蛋白質復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真核細胞中染色體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而染色質不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
B. 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都有DNA-蛋白質復合物
C. 若復合物中的某蛋白參與DNA復制,則該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復合物中正在進行RNA的合成,則該復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24. 一株同源四倍體玉米的基因型為Aaaa,其異常聯會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上圖表示的過程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B. 自交后代會出現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個體
C. 該玉米單穗上的籽?;蛐涂赡懿幌嗤?br />
D. 該植株花藥培養(yǎng)加倍后的個體均為純合子
25.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不可能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B. 亞洲人與澳洲人之間存地理隔離,也存在生殖隔離
C. 自然選擇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人工選擇則不能
D. 就目前掌握證據來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15億年前的古細菌化石
二、非選擇題
26. 下圖中圖甲表示綠色植物葉表皮上分布的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組成,可以張開和關閉,是植物氣體交換的窗口;圖乙表示葉肉細胞氣體交換情況(其中a、b、c、d各表示結構);圖丙表示在適宜條件下,綠色植物植株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乙中進行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場所和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場所分別是____________(填圖中的字母)。
(2)圖甲中可以看出氣孔的____________和保衛(wèi)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有關。炎熱夏季中午,氣溫高,植物的蒸騰作用強烈,部分氣孔會處于關閉狀態(tài),在短時間內,葉肉細胞內C3的含量會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氣孔關閉,____________。
(3)假設溫度等其他環(huán)境條件適宜且不變,則氣孔關閉后,丙圖中的C點將向____________移動。
(4)根據圖甲、丙和上述(2)題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27.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绷暯街飨?020氣候雄心峰會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fā)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提出2020年以后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并倡導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除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外還包括____________、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2)生物多樣性銳減,也是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之一。生物圈內所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____________,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中國努力降低CO2排放,是因為CO2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____________等。從物質循環(huán)角度分析,通過降碳來緩解氣候變暖,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請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兩個降碳方案____________。
(4)孟子、莊子曾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現在,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已是針對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形成的新思維??沙掷m(xù)發(fā)展的含義是____________,它的追求是自然、經濟、社會的____________。
28. 某小組利用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進行兩組雜交實驗,雜交涉及的四對相對性狀分別是:紅果(紅)與黃果(黃),子房二室(二)與多室(多),圓形果(圓)與長形果(長),單一花序(單)與復狀花序(復)。實驗數據如下表:
組別
雜交組合
F1表現型
F2表現型及個體數
甲
紅二×黃多
紅二
450紅二、160紅多、150黃二、50黃多
紅多×黃二
紅二
460紅二、150紅多、160黃二、50黃多
乙
圓單×長復
圓單
660圓單、90圓復、90長單、160長復
圓復×長單
圓單
510圓單、240圓復、240長單、10長復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控制甲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若用“長復”分別與乙組的兩個F1進行雜交,結合表中數據分析,其子代的統計結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29. 新冠肺炎是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就世界范圍內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仍不容樂觀,截至2021年5月28日,世界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1.6億。我國現在正在開展大規(guī)模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工作,全國上下積極參與。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時會引起發(fā)熱,發(fā)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xù)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jié)過程示意圖,圖中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為37℃。體溫的變化是根據體溫調定點而改變的。發(fā)熱時,首先是中樞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從而導致體溫調定點上升,然后機體的代謝增加以達到體溫調定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激素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激素乙通過____________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
(2)據圖分析,體溫上升期,人體骨骼肌不隨意的節(jié)律性收縮,即出現“寒戰(zhàn)”,有助于體溫上升到____________℃。體溫上升期人體進行體溫調節(jié)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3)高溫持續(xù)期,人體產熱量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此階段人體有時會出現脫水現象,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從而減少尿量。
(4)體溫下降期,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____________。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30. 某些土壤細菌可將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卮鹣铝袉栴}:
(1)有些細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細菌則不能,原因是前者能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細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產物CO2作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為碳源,進入細菌體內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2)為了篩選可分解尿素的細菌,在配制培養(yǎng)基時,應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為氮源,不選擇其他兩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來篩選分解尿素細菌的培養(yǎng)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31.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內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沒有,原核生物沒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已知在人體中基因A(有內含子)可以表達出某種特定蛋白(簡稱蛋白A)。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從人的基因組文庫中獲得了基因A,以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卻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基因A有____________,在大腸桿菌中,其初始轉錄產物中與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____________,無法表達出蛋白A。
(2)若用家蠶作為表達基因A的受體,在噬菌體和昆蟲病毒兩種載體中,不選用____________作為載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獲得蛋白A,可選用大腸桿菌作為受體,因為與家蠶相比,大腸桿菌具有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等優(yōu)點。
(4)若要檢測基因A是否翻譯出蛋白A,可用____________法進行檢測。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先導,如果說他們的工作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啟示,那么,這一啟示是____________。
新鄉(xiāng)名校2020-2021學年下期期末聯考
高二生物試題 答案版
一、選擇題
1. 下列關于肽和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某種環(huán)狀九肽分子中含有8個肽鍵
B. 蛋白質是由2條或2條以上多肽鏈構成的
C. 蛋白質變性是由于肽鍵的斷裂造成的
D. 變性蛋白質仍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
【答案】D
2. 下列關于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 轉換物鏡時應該手握物鏡小心緩慢轉動
B. 以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也能觀察到質壁分離
C. 蘇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可觀察到黃色顆粒
D. 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進行葉綠體形態(tài)觀察和計數
【答案】B
3.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國科學家完成的是(??? )。
A. 以豌豆為材料發(fā)現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實驗
B. 用小球藻發(fā)現光合作用暗反應途徑的實驗
C.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D.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答案】C
4. 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存在密切的聯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體膜破裂后釋放出的酶會造成細胞結構的破壞
C. 線粒體DNA位于線粒體外膜上,編碼參與呼吸作用的酶
D. 細胞的核膜是雙層膜結構,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答案】C
5. 哺乳動物肝細胞的代謝活動十分旺盛,下列細胞結構與對應功能表述有誤的是
A. 細胞核:遺傳物質儲存與基因轉錄
B. 高爾基體: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加工
C. 線粒體:丙酮酸氧化與ATP合成
D. 溶酶體:降解失去功能的細胞組分
【答案】B
6.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會導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狀分離比的情況是
A. 顯性基因相對于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
B. 子一代產生的雌配子中2種類型配子數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產生的雄配子中2種類型配子活力有差異,雌配子無差異
D. 統計時子二代3種基因型個體存活率相等
【答案】C
7. 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遺傳病是指基因結構改變而引發(fā)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點的疾病都是遺傳病
C.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病,適合中學生進行遺傳病調查
D. 先天性愚型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遺傳病,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答案】D
8. 正常動物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可轉變?yōu)榘┘毎?。下列有關癌細胞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多個基因突變,細胞的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
B. 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單一基因突變,細胞間黏著性增加
C. 細胞中的染色體可能受到損傷,細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細胞中遺傳物質可能受到損傷,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
【答案】B
9. 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過程中,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下列與該噬菌體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培養(yǎng)基中的32P經宿主攝取后可出現在T2噬菌體的核酸中
B. T2噬菌體病毒顆粒內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質
C. T2噬菌體也可以在肺炎雙球菌中復制和增殖
D. 人體免疫缺陷病毒與T2噬菌體的核酸類型和增殖過程相同
【答案】A
10. 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吞噬細胞攝入病原體的過程屬于胞吞
B. 固醇類激素進入靶細胞的過程屬于自由擴散
C. 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產生的Na﹢內流屬于被動運輸
D. 護膚品中的甘油進入皮膚細胞的過程屬于主動運輸
【答案】D
11. 某長度為1 000個堿基對的雙鏈環(huán)狀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個,該DNA分子復制時,1鏈首先被斷開形成3′、5′端口,接著5′端與2鏈發(fā)生分離,隨后DNA分子以2鏈為模板,通過滾動從1鏈的3′端開始延伸子鏈,同時還以分離出來的5′端單鏈為模板合成另一條子鏈,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1鏈中的堿基數目多于2鏈
B. 該過程是從兩個起點同時進行的
C. 復制過程中兩條鏈分別作模板,邊解旋邊復制
D. 若該DNA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三次共需鳥嘌呤4 900個
【答案】C
12. 細胞外葡萄糖濃度調節(jié)胰島B細胞(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過程如圖,對其理解錯誤的是( )
A. 細胞呼吸將葡萄糖中的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B. Ca2+內流促使細胞通過胞吐方式釋放胰島素
C. 細胞外葡萄糖濃度降低會促進胰島素釋放
D. 該過程參與了血糖濃度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
【答案】C
13. 下圖是某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bc段Na﹢大量內流,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并消耗能量
B. cd段Na﹢通道多處于關閉狀態(tài),K﹢通道多處于開放狀態(tài)
C. 動作電位大小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不斷加大
D. K﹢的大量內流是神經纖維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
【答案】B
14. 研究小組探究了萘乙酸(NAA)對某果樹扦插枝條生根的影響,結果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400 mg/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數的效應
B. 自變量是NAA,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
C. 不同濃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條生根率
D. 生產上應優(yōu)選320 mg/L NAA 處理插條
【答案】A
15. 細顆粒物(PM2.5)可影響免疫系統功能,下表相關推論錯誤的是
選項
對長期吸入高濃度PM2.5的研究結果
推論
A
損害呼吸道黏膜
影響非特異性免疫
B
改變T細胞數目
影響特異性免疫
C
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
影響細胞免疫
D
導致抗體水平升高
影響體液免疫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16. 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從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該酶可用鹽析的方法
B. 由活細胞產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
C. 在細胞中,細胞核外沒有參與DNA合成的酶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是37℃
【答案】A
17. 下面圖甲為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示意圖;圖乙表示醫(yī)學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療由細菌所引起的疾病示意圖,圖中①一⑤分別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細菌的作用情況,a~c分別表示某種生理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乙中①表示促進細菌細胞壁的形成
B. 圖乙中③④分別表示抑制細菌DNA復制和轉錄
C. 吞噬細胞和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均有圖甲中過程①②③
D. 圖甲中,與①相比②過程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A-T
【答案】B
18. 某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其突變體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將M和N在同時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養(yǎng)基中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將菌體接種在基本培養(yǎng)基平板上,發(fā)現長出了大腸桿菌(X)的菌落。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 突變體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喪失
B. 突變體M和N都是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而得來的
C. 突變體M的RNA與突變體N混合培養(yǎng)能得到X
D. 突變體M和N在混合培養(yǎng)期間發(fā)生了DNA轉移
【答案】C
19. 關于某二倍體生物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都發(fā)生染色單體分離
B. 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會
C. 一次有絲分裂與一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復制次數不同
D. 有絲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D
20. 下圖為20世紀南半球四種鯨的捕獲量變化情況。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縞鳁鯨種群處于食物鏈末端,獲得能量多,更易生存
B. 多年捕獲量數據可反映長須鯨種群數量呈現“J”型增長
C. 各種鯨的數量波動屬于非周期性波動,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D. 鳁鯨在1928年左右捕獲量即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答案】C
21. 某同學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流動圖解(其中W1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A2+B2+C2+D2)
B. 由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1/W1
C. 流入初級消費者體內的能量可表示為(A2+B2+C2)
D. 圖解表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答案】C
22. 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氣降水。在實驗室中模擬酸雨噴淋樟樹和棟樹的樹苗。結果發(fā)現,棟樹的高度比對照組低約40%,而樟樹的高度沒有明顯差異。結合生態(tài)學知識所作出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A. 酸雨對棟樹種群中個體的株高影響較明顯
B. 酸雨對楝樹種群密度的影響比對樟樹的大
C. 無法確定森林生態(tài)系統物種豐(富)度是否受酸雨影響
D. 無法確定樟樹或棟樹生長的群落中,其他樹種是否耐酸雨
【答案】B
23. 生物體內的DNA常與蛋白質結合,以DNA-蛋白質復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真核細胞中染色體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而染色質不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
B. 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都有DNA-蛋白質復合物
C. 若復合物中的某蛋白參與DNA復制,則該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復合物中正在進行RNA的合成,則該復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A
24. 一株同源四倍體玉米的基因型為Aaaa,其異常聯會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上圖表示的過程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B. 自交后代會出現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個體
C. 該玉米單穗上的籽?;蛐涂赡懿幌嗤?br />
D. 該植株花藥培養(yǎng)加倍后的個體均為純合子
【答案】C
25.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某物種僅存一個種群,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不可能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B. 亞洲人與澳洲人之間存地理隔離,也存在生殖隔離
C. 自然選擇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人工選擇則不能
D. 就目前掌握證據來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15億年前的古細菌化石
【答案】A
二、非選擇題
26. 下圖中圖甲表示綠色植物葉表皮上分布的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組成,可以張開和關閉,是植物氣體交換的窗口;圖乙表示葉肉細胞氣體交換情況(其中a、b、c、d各表示結構);圖丙表示在適宜條件下,綠色植物植株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乙中進行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場所和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場所分別是____________(填圖中的字母)。
(2)圖甲中可以看出氣孔的____________和保衛(wèi)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有關。炎熱夏季中午,氣溫高,植物的蒸騰作用強烈,部分氣孔會處于關閉狀態(tài),在短時間內,葉肉細胞內C3的含量會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氣孔關閉,____________。
(3)假設溫度等其他環(huán)境條件適宜且不變,則氣孔關閉后,丙圖中的C點將向____________移動。
(4)根據圖甲、丙和上述(2)題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答案】 ①. d和 b(或 d、b) ②. 開閉(或“張開和關閉”) ③. 減少 ④. CO2供應不足 ⑤. 左下(或下左) ⑥. 二氧化碳濃度(或 CO2濃度)和光照強度
27.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绷暯街飨?020氣候雄心峰會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fā)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提出2020年以后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并倡導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除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外還包括____________、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2)生物多樣性銳減,也是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之一。生物圈內所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____________,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中國努力降低CO2排放,是因為CO2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____________等。從物質循環(huán)角度分析,通過降碳來緩解氣候變暖,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請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兩個降碳方案____________。
(4)孟子、莊子曾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現在,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已是針對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形成的新思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含義是____________,它的追求是自然、經濟、社會的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 ②. 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 ③. 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 ④. 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 ⑤. 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增加森林覆蓋率;開發(fā)利用風能、太陽能等能源 ⑥. 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 ⑦. 持久而協調的發(fā)展
28. 某小組利用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進行兩組雜交實驗,雜交涉及的四對相對性狀分別是:紅果(紅)與黃果(黃),子房二室(二)與多室(多),圓形果(圓)與長形果(長),單一花序(單)與復狀花序(復)。實驗數據如下表:
組別
雜交組合
F1表現型
F2表現型及個體數
甲
紅二×黃多
紅二
450紅二、160紅多、150黃二、50黃多
紅多×黃二
紅二
460紅二、150紅多、160黃二、50黃多
乙
圓單×長復
圓單
660圓單、90圓復、90長單、160長復
圓復×長單
圓單
510圓單、240圓復、240長單、10長復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控制甲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組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若用“長復”分別與乙組的兩個F1進行雜交,結合表中數據分析,其子代的統計結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 ①. 非同源染色體 ②. F2中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分離比符合9∶3∶3∶1 ③. 一對 ④. F2中每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分離比都符合3∶1,而兩對相對性狀表現型的分離比不符合9∶3∶3∶1 ⑤. 1∶1∶1∶1
29. 新冠肺炎是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就世界范圍內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仍不容樂觀,截至2021年5月28日,世界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1.6億。我國現在正在開展大規(guī)模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工作,全國上下積極參與。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時會引起發(fā)熱,發(fā)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xù)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jié)過程示意圖,圖中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為37℃。體溫的變化是根據體溫調定點而改變的。發(fā)熱時,首先是中樞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從而導致體溫調定點上升,然后機體的代謝增加以達到體溫調定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激素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激素乙通過____________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
(2)據圖分析,體溫上升期,人體骨骼肌不隨意的節(jié)律性收縮,即出現“寒戰(zhàn)”,有助于體溫上升到____________℃。體溫上升期人體進行體溫調節(jié)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3)高溫持續(xù)期,人體產熱量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此階段人體有時會出現脫水現象,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從而減少尿量。
(4)體溫下降期,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或TRH) ②. 體液運輸 ③. 38.5 ℃ ④. 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 ⑤. 等于 ⑥.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強(重吸收水量增加) ⑦. 汗腺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30. 某些土壤細菌可將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卮鹣铝袉栴}:
(1)有些細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細菌則不能,原因是前者能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細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產物CO2作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為碳源,進入細菌體內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2)為了篩選可分解尿素的細菌,在配制培養(yǎng)基時,應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為氮源,不選擇其他兩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來篩選分解尿素細菌的培養(yǎng)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 ①. 脲酶 ②. 分解尿素的細菌是異養(yǎng)型生物,不能利用CO2來合成有機物 ③. 為細胞生物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他有機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④. 尿素 ⑤. 其他兩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細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篩選作用 ⑥. 為細菌生長提供無機營養(yǎng),作為緩沖劑保持細胞生長過程中pH穩(wěn)定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31.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內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沒有,原核生物沒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已知在人體中基因A(有內含子)可以表達出某種特定蛋白(簡稱蛋白A)。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從人的基因組文庫中獲得了基因A,以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卻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基因A有____________,在大腸桿菌中,其初始轉錄產物中與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____________,無法表達出蛋白A。
(2)若用家蠶作為表達基因A的受體,在噬菌體和昆蟲病毒兩種載體中,不選用____________作為載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獲得蛋白A,可選用大腸桿菌作為受體,因為與家蠶相比,大腸桿菌具有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等優(yōu)點。
(4)若要檢測基因A是否翻譯出蛋白A,可用____________法進行檢測。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先導,如果說他們的工作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啟示,那么,這一啟示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內含子 ②. 不能被切除 ③. 噬菌體 ④. 噬菌體的宿主是細菌,而不是家蠶 ⑤. 繁殖快、容易培養(yǎng) ⑥. 抗原—抗體雜交 ⑦. DNA可以從一種生物個體轉移到另一種生物個體
這是一份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名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填空題,讀圖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名校聯考2021-2022學年(下)高二年級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5頁。
這是一份2021新鄉(xiāng)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兩部分,共90分,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農諺有云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