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課時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1.(2021·廣東廣州期末)下表為漢代更賦表。據(jù)此可知,漢代的以錢代役(  )更賦類別服役內容代役價“更卒”23至50歲的男丁到本郡服兵役一年可納錢2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正卒”23至50歲的男丁在郡縣或京師服徭役一個月每月200文“戍卒”23至50歲的男丁一生必須去邊境屯戍一年可以納2 400文代役“戍邊”男子每年須戍邊三日可納錢300文代役A.加強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B.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C.有利于當時自耕農經濟的發(fā)展D.減少了官員的腐敗和土地兼并解析:C 從材料信息看,漢代采取了以錢代役的方式,這種方式能保證農民有較充裕的生產時間,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fā)展,故選C項;以錢代役放松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項;漢朝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尚未得以改變,排除B項;以錢代役不會抑制腐敗和土地兼并,排除D項。2.(2021·廣東汕頭三模)右圖為出土于陜西西安何家村的銀餅,上有鏨文“懷集縣(今廣東懷集縣)開十(開元十年)庸調銀拾兩,專當官令王文樂、典陳友、匠高童”。據(jù)此可知當時(  )A.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B.官營手工業(yè)管理嚴格C.租庸調制遭到破壞    D.中央政府控制力強大解析:D 根據(jù)材料,出土于陜西西安何家村的銀餅有具體的用途、鑄造者等詳細信息,可知中央政府控制力強大,故D項正確;“開十”(開元十年)為唐朝,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是在明朝,A項不符合唐朝史實,故排除;材料與官營手工業(yè)的管理無關,故B項錯誤;通過材料無法判斷租庸調制的具體情況,故C項錯誤。3.(2021·山東青島期末)商鞅變法時,“舍地而稅人”,征收賦稅,不稅田畝而稅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楊炎改革,“舍人而稅田”,征收賦稅,不稅人丁而稅田畝。推動賦稅征收標準變革的主要因素是(  )A.改革者的個人意愿 B.土地所有制的變更C.社會形勢的變化    D.彌補財政的虧空解析:C 據(jù)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頻繁,各國為富國強兵,開展變法運動,“舍地而稅人”有利于鼓勵土地開發(fā)和耕種;唐中期,均田制難以維持,“舍人而稅田”能夠幫助國家清算地產,保證政府賦稅征收,不同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形勢不同,國家賦稅政策隨之調整,故選C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個人意愿不是賦稅改革的主要影響因素,排除A項;封建時代的中國土地制度始終為私有制,未曾改變,排除B項;賦稅改革能夠彌補財政虧空,是改革的作用而非原因,排除D項。4.(2021·山東臨沂期中)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某一時期人口與人均耕地變化情況。據(jù)此推論,1720年以后圖示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與哪次賦稅改革有關(  )A.租庸調制 B.兩稅法C.攤丁入畝 D.一條鞭法解析:C 據(jù)材料信息可知,1720年后人口增長明顯,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這與統(tǒng)治者推行攤丁入畝的賦稅政策有關,故選C項;1720年為清朝,租庸調制是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兩稅法是唐朝中后期推行的賦稅政策,明朝后期政府推行一條鞭法,排除A、B、D三項。5.(2021·山東聊城檢測)下面為晚清同治年間洋(貨)關稅收入變化趨勢情況統(tǒng)計圖(單位:兩)。這一變化趨勢(  )A.反映出中國日益卷入世界市場B.表明中國逐漸收回了關稅主權C.便利了西方列強對華商品輸出D.說明中國確立了洋稅主體地位解析:A 依據(jù)圖片數(shù)據(jù)的變化趨勢來看,洋(貨)關稅收入有所上升,說明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逐漸加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日益卷入世界市場,故選A項。中國逐漸收回了關稅主權不符合1862—1874年史實,排除B項;材料是西方列強對華商品輸出的表現(xiàn),不是原因,排除C項;材料未反映出洋稅在關稅收入中所占比例,因此不能說明中國確立了洋稅主體地位,排除D項。6.(2021·湖南長沙二模)1842年,《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提高商品關稅稅率;1950年,政務院確立改造海關的基本方針,海關稅則“必須保護國家生產,必須保護國內生產品與外國商品競爭”。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收回關稅自主權B.中國海關關稅自主化的努力與實現(xiàn)C.關稅自主極大促進對外貿易的發(fā)展D.人民反帝愛國斗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解析:B 據(jù)材料近代以來中國關稅主權由受列強干預到自主提高關稅,再到實施保護性關稅,說明關稅自主權不斷增強,故選B項;中國關稅自主權的真正實現(xiàn)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排除A項;對外貿易受國際形勢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上封鎖中國,排除C項;材料展示的是近代以來不同時期的關稅情況,排除D項。7.(2021·山東淄博二模)海關設在開放口岸,是一個國家對輸出和輸入國境貨物的監(jiān)督管理和征收關稅的行政機關。近代中國海關,是在列強爭奪中國權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產生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晚清中國近代海關設關地點與時間一覽表通商口岸設關時間通商口岸設關時間通商口岸設關時間上海1854年芝罘1863年秦皇島1902年廣州1859年瓊州1876年江門1904年汕頭1860年蕪湖1877年長沙1904年福州1861年溫州1877年安東1907年鎮(zhèn)江1861年蒙自1889年滿洲里1907年寧波1861年沙市1896年海拉爾1907年天津1861年杭州1896年齊齊哈爾1907年九江1861年蘇州1896年哈爾濱1907年廈門1862年梧州1897年長春1907年漢口1862年騰越1900年奉天府1907年——摘編自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1)概括指出晚清中國海關設置的空間演進特征,并說明成因。(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晚清海關設置產生的影響。答案:(1)特征:由沿海向沿江延伸,并逐步推進到內地;由南方向北方擴展;從東南到東北。成因:伴隨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列強發(fā)動兩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開放通商口岸,設立多個海關。伴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列強加緊侵略,發(fā)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侵略范圍擴大到中國內地,東北地區(qū)爭奪尤為激烈,清政府自開商埠。(2)影響:海關長期由洋人把持,成為列強維護、發(fā)展經濟的工具,便于列強對華進行經濟侵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擠壓了民族工業(yè)的生存空間;增加了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客觀上有利于中國近代化。

相關試卷

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分層練習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分層練習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共6頁。

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素養(yǎng)練習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素養(yǎng)練習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共3頁。

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這是一份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2021海南]下表反映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命題突破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備考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命題突破第十八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48講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部編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  第11講 課題31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部編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 第11講 課題31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歷史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五單元 貨幣與財稅制度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同步達標檢測題

歷史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五單元 貨幣與財稅制度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同步達標檢測題

2023屆一輪復習部編版 第38課時 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 作業(yè)

2023屆一輪復習部編版 第38課時 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 作業(y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