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閱讀功力,而且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體驗古人讀書時的心理感 受。在考試的意義之外,還兼具一種微妙的教學體驗模式。高考考查的斷句遠不像古人斷句那么難,它所選的材料篇幅不長,較淺易; 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斜線(/)標出停頓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標上具體的標 點。但是,它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常 識。1.標名代,定句讀在文言文閱讀中,隨時標出篇段中的名詞和代詞。名詞一般為文章陳 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如人 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常見的 代詞有:吾、余、予(表示“我”),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
“你”),彼、此、其、之等。名詞和代詞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 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和代詞,就基本上可以確定句讀了。例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限劃9處)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選自 《史記·太史公自序》)
解析????作答時,需要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礎(chǔ)上,抓住有特征性的詞語,借助 文言句式的特點,做到文通句順,上下文銜接緊密。答案 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王道/匡亂世 反之于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 十七
[參考譯文]周王室已經(jīng)衰落,諸侯恣意而行??鬃訛槎Y樂崩廢而擔心,(于是)追述先 賢,整理前圣經(jīng)典學說,以求重建王道,匡正亂世,使之返于正道,(我)閱讀過 他的著作,(他是要)為天下制定禮儀法度,留傳“六藝”的統(tǒng)緒綱紀垂范 后世。(于是我)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2.借動詞,定句讀文言句式中,主謂結(jié)構(gòu)居多,但常有省略主語的情況,而動詞則充當句子的 謂語,構(gòu)成句子的核心。我們可以借助動詞與前后詞語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推斷,提高斷句的準確率。例 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王慎中為文,初亦高談秦漢謂東京以下無可取已而悟歐曾作文之法乃盡 焚舊作一意師仿尤得力于曾鞏唐順之初不服其說,久乃變而從之。(選自 《四庫全書總目》)
解析 先通讀文段,大致了解整個文段的內(nèi)容。然后據(jù)意斷句,抓住 “初”“已而”等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根據(jù)“高談”“謂”“悟” “焚”“師仿”“得力”“不服”等謂語動詞來斷句。答案 初亦高談秦漢/謂東京以下無可取/已而悟歐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 作/一意師仿/尤得力于曾鞏/唐順之初不服其說[參考譯文]王慎中寫文章,一開始也喜歡談論秦漢時期的散文。說東漢以后的(散文) 就沒有可取之處了。不久領(lǐng)悟到歐陽修、曾鞏寫文章的方法,于是把舊 作全都焚毀了,一心一意師法模仿他們的寫法。尤其得益于曾鞏的寫作 手法。唐順之一開始不信服他的說法,一段時間以后就改變寫法跟從他 了。
3.找虛詞,定句讀文言文中的虛詞往往有它們固定的位置和作用。①句首發(fā)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唯等。它們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②復句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 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至于、于是等。在它們的前面一 般要斷開。③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jīng)常用于陳述句末尾,耶、與(歟)、邪(耶)等 經(jīng)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jīng)常用于感嘆句末尾。在它們的后面一 般要斷開。
④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 等。這些語氣詞出現(xiàn),一般可構(gòu)成疑問句,只要聯(lián)系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⑤其他虛詞:以、于、為、而等。這些詞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 般不斷句。(“而”表轉(zhuǎn)折并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
例 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 變數(shù)也智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 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論·修本》)
解析 通讀文段,在整體把握文段意思的前提下,可借助其中的某些標志 詞進行斷句,如“故”應在句首,“也”應在句末,“行善者”“為惡者” 作為敘述對象應在句子開頭。此外還可利用本語段句式比較整齊的特 點,如“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循 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等進行斷句。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 者不得禍/變數(shù)也/智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 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參考譯文]社會安定的時候,行善的人獲福,為惡的人得禍;等到社會動亂的時候,行 善的人不能獲福,為惡的人不會得禍,這只是不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聰明的人 不因為不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懷疑正常的法則,所以遵循致福的道路,防止禍患 的到來。得福還是不得福,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君子只要堅守自己的志向 就行了。
4.察對話,定句讀對話是古文斷句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其標志性的詞語有:曰、謂、云、言等。一般情況下要在其后斷開。如果是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 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為標志,而把主語省略,因而遇到對話時, 應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判斷出問者和答者,準確斷句。
例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醫(y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 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 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如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取材于 《戰(zhàn)國策·秦策》)解析 通讀文段,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前提下,借助其中的某些標志詞,如 “曰”“也”“則”等進行斷句,必要時可以直接憑文意斷句。答案 醫(y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 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 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如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 矣。
[參考譯文]醫(yī)師扁鵲拜見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訴給扁鵲,扁鵲請求徹底治 療。武王的近臣(對武王)說:“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即使治療 也未必能治好,還可能讓耳朵失聰眼睛失明?!蔽渫醢呀嫉脑捀嬖V了 扁鵲,扁鵲聽了,大發(fā)脾氣,把針石丟在地上,氣憤地說:“君王既然跟懂得 醫(yī)理的人商量治病,卻又聽信不懂醫(yī)理的人胡言亂語,像這樣就可以知道 秦國的政事了,您只要在一次重大舉動上遲疑不決,秦國很快就會滅亡啊!”
5.辨句式,定句讀根據(jù)特殊句式,如倒裝句、判斷句等可進行斷句。“……者……也”,或 含有表示判斷關(guān)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是典型的判斷 句式;“不亦……乎”“何……為”“安……哉(也)”“孰與……乎” “豈……哉”等,是典型的反問句式;“為……所……”“受……于… …”等,是典型的被動句式。根據(jù)固定結(jié)構(gòu),如“如……何”“奈…… 何”“若……何”“得無……乎”“無乃……乎”“況……乎”“何 以……為”“與其……孰若……”等也可進行斷句。千萬不要把固定 結(jié)構(gòu)拆分開。
例 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晉原軫①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v 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② 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 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選自《左傳·崤之戰(zhàn)》)[注]?、僭F:晉軍統(tǒng)帥。②死君:已死的國君。③伐吾同姓:秦伐鄭滅 滑。
解析 通讀文段,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可借助其中的特殊句式或固 定結(jié)構(gòu),如“何……為”“……也”“謂……乎”等進行斷句。答案 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 死君乎
[參考譯文]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心而使百姓勞苦,(這是) 上天賜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 過。放走了敵人,就會產(chǎn)生后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利。一定要討伐秦 軍!”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難道心目中還有 已死的國君嗎?”原軫說:“秦國不為我們的新喪舉哀卻討伐我們的同姓 之國,秦國那么無禮,我們還報什么恩呢?我聽說,一旦放走了敵人,會給后 世幾代人留下禍患。為長遠利益考慮,也算是為了死去的國君吧!”
6.明修辭,定句讀運用修辭手法來斷句,注意對稱句式。
例 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quán),徼山海之業(yè),以朝諸侯,用區(qū)區(qū)之齊顯成 霸名。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自是之后,天下爭于戰(zhàn)國貴詐力而賤仁 義先富有而后推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 或并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絕祀而滅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內(nèi)。(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平準書》)
解析 斷句時先疏通大意。從中不難看出“貴詐力”與“賤仁義”相 對,“先”與“后”相對,“富者”與“貧者”相對,“國強”與“弱國” 相對,這些詞語領(lǐng)起的句子構(gòu)成四組對比句。答案 天下爭于戰(zhàn)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后推讓/故庶人之富者或 累巨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或并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絕祀而 滅世。
[參考譯文]齊桓公采用管仲的謀劃,通過對物價貴賤的控制,開發(fā)山海資源物產(chǎn),使得 諸侯前來朝拜,憑借小小的齊國,顯赫地成就了霸主的名聲。魏文侯任用 李克,充分開發(fā)土地資源,成為強有力的國君。從這以后,天下處于戰(zhàn)國時 代,互相爭斗,尊崇欺詐和武力而輕視仁義道德,推崇先占有財富而后講究 辭讓。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的人有的累積上萬財富,而貧窮的人有的連 糟糠都吃不飽;強大的諸侯國兼并小的諸侯國,使它們稱臣服從,而弱小的 諸侯國有的斷絕了祖宗的祭祀,國家也滅亡了。延續(xù)到秦,最終使海內(nèi)統(tǒng)一。
方法2 概括分析一、客觀題此類題型命題人以誤擾正的方式主要有四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錯 位嫁接、以偏概全。但辨別方法只有一種,即“題文對照”,也就是將各 個選項還原到文中的對應區(qū)域,所有內(nèi)容都應該找到信息源,尤其要重視 細節(jié),仔細對照,看有無以假亂真之處。1.曲解文意利用文中有些詞句較難理解的特點,在分析、概括、轉(zhuǎn)述的過程中故意 曲解文意,這是概括分析題的主要設(shè)錯手段。解題時先要找到原句,再細 辨原文中的詞句在選項中是否釋義錯誤,并借助語境仔細推敲。[原文片段]????(2020課標全國Ⅱ)金人來歸燕,謀帥臣,安中請行。王黼贊于
上,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降將郭藥 師同知府事。[試題選項] C.王安中外放任職,仕途屢遭坎坷。金人前來歸順,他自請 燕山府任職,與遼降將郭藥師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備受指責,仕途 隨之沉浮不定。[分析鑒別] 仔細比對后可知,原文中對應的有效信息為“金人來歸 燕”,意思是“金人來歸還燕地”,而C選項中卻表述為“金人前來歸 順”,錯誤,屬曲解文意。[參考譯文]金人來歸還燕地,朝廷商量選派一個帥臣(去守衛(wèi)燕地),王安中請求前 去。王黼在皇上面前極力稱贊他,于是皇上授予王安中慶遠軍節(jié)度使、
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燕山府知府等官職,王安中與遼國投降的將 領(lǐng)郭藥師共同主持府事。2.無中生有這是一種添油加醋、無中生有的設(shè)誤手段。解題時要細審選項中的每 一個信息點在原文中是否有相關(guān)表述,要留意細節(jié),識別選項中自行添加 而原文中并未出現(xiàn)的信息。[原文片段]????(2020新高考Ⅰ)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 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 人家族盡破。[試題選項] D.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連,母 親、兄長以及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賢被誅,他才受到追
贈,謚為忠毅。[分析鑒別] 仔細比對后可知,原文中對應的有效信息為“……系其群從 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意思是“捆縛他的族中兄弟子 侄輩十四人。長兄左光霽因連累而死,母親因哭兒子而死”,而D選項中 卻表述為“母親、兄長以及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錯誤,屬無中 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左光斗的同宗群從被迫害致死。[參考譯文]魏忠賢令撫按嚴加追繳,捆縛他的族中兄弟子侄輩十四人。長兄左光霽 因連累而死,母親因哭兒子而死。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受命追 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3.錯位嫁接這是一種故意顛倒多個事件的先后順序或因果關(guān)系的設(shè)誤手段。答題 時要理清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楚事件的前后順序與經(jīng)過, 留意相關(guān)事件經(jīng)過轉(zhuǎn)述后是否存在前后錯位或因果倒置的問題,以便識 別出人事混淆、順序倒置等錯誤。[原文片段]????(2020課標全國Ⅰ)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 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試題選項]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 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 防備疫病。[分析鑒別] 仔細比對后可知,原文中對應的有效信息為“軾請于朝,免 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知“減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是蘇軾向朝廷的
請求,不是蘇軾減免的。而C選項中卻表述為“他在任職杭州時……減免 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錯誤,屬錯位嫁接。[參考譯文](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一起發(fā)生。蘇軾向朝廷請求,減免 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皇上賞賜給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于換取 米來救濟饑餓的人。4.以偏概全這是一種用部分代替整體來設(shè)置錯誤點的手段。答題時要特別關(guān)注表 示范圍的詞語或概念,與文段中所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仔細比對,看事物的 范圍在轉(zhuǎn)述的過程中是否被縮小。[原文片段]????(2019課標全國Ⅲ)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
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 賈。[試題選項] C.商鞅厲行法治,秦國太平富強。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 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國人受此震懾,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狀況改善,民 眾家給人足。[分析鑒別] 仔細比對后可知,原文中對應的有效信息為“太子,君嗣也, 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可知不能對太子施刑。而C選 項表述為“無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錯誤,屬以偏概全。[參考譯文]正在這時,太子觸犯了新法。商鞅說:“新法不能通行,是由于上面的人先 犯法。”將依法懲辦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刑,就處罰了太
傅公子虔,太師公孫賈被處以墨刑。二、主觀題此類題型,命題人往往以原材料中的某一個信息點為依據(jù),要求考生分析 歸納出原因或結(jié)果。考查內(nèi)容常常與人物的事跡、品格等有關(guān)。作答 時,找到原文中的有用信息,綜合分析,整合出結(jié)論,然后概括表述。例????(2020新高考Ⅰ)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 功沒有?請簡要說明。
解析 (1)解答第一問,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 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這一內(nèi)容,理解其意 思,篩選出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并進行概括。“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 也”,意思是“容城孫奇逢,是個有氣節(jié)的俠士”;“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 德于畿輔”,意思是“與定興鹿正因左光斗對京都附近地區(qū)有恩德”,考 生可以根據(jù)這一內(nèi)容進行概括。(2)解答第二問,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得 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 有六日也,年五十一”這一內(nèi)容,理解其意思,并進行概括?!岸舛放c漣 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意思是“而左光斗與楊漣已同日被獄卒害死”,考 生可以根據(jù)這一內(nèi)容進行概括。
答案 第一問:左光斗對京都附近地區(qū)有恩德。第二問:沒有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被害。
方法3 翻譯(一)文言實詞1.對稱推斷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 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因此,通過對 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進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義、詞性。
例 充分利用句中加橫線的字來推斷加點字的意思。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③則思慎始而敬終。④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解析 分析可知,加點字與加橫線的字詞義相近、詞性相同,據(jù)此可得出 答案。答案?、俳弑M?、谂鍘А、凵髦亍、苋斡?br/>2.語境推斷法語境推斷法主要是利用語境(句內(nèi)語境和句外語境)來推斷實詞含義。文言文的語境,有三個層面的理解:(1)短語語境,就是實詞所在的短語的詞性特征和結(jié)構(gòu)特征。比如說“譎 佞殘妒”是四個形容詞構(gòu)成的并列結(jié)構(gòu),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其他幾個詞的 意義來推斷“譎”的釋義是否正確。(2)句子語境,就是實詞所在句子的結(jié)構(gòu)特征和特定句意限定。如2015年 山東卷第9題C選項“軍皆定次,將乃就舍”,根據(jù)“將乃就舍”能推斷 “次”應解釋為“駐扎”,而不是“次序”。(3)上下文語境,就是實詞所在的上下文語段構(gòu)成的語境?!坝行兄?綱
紀森然,動皆法度……無行之人,譎佞殘妒,塞于胸間,心目所至,悉犯于理 ……雖死且有謀,余孽猶毒于人,必難終以福?!备鶕?jù)這樣的語境,由 “佞”和“妒”我們就能基本推斷“譎”釋為“詭詐”。語境推斷法對于我們解讀文言文,乃至現(xiàn)代文閱讀題來說,都是必要的技 能。它不僅有助于推斷實詞釋義選項的正確與否,對解答虛詞選擇題、 信息篩選題、概括分析題也都有幫助。其實“代入檢驗法”和“語境推斷法”兩者殊途同歸,都把目標指向原 文,緊扣文言文來做題。所以反復揣摩,吃透原文方為解題之根本。
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繩吏之法尤峻  繩:捆綁。B.即以其事屬之  屬:交付。C.無逾祖矣  逾:超過。D.不可勝計  勝:盡。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結(jié)合上下文, 采用語境分析法,可以得出答案是A?!袄K”的意思應是“約束”,從語 意角度分析,“捆綁官吏”于理說不通,故可直接選出。在此基礎(chǔ)上,可用 代入法驗證其他選項。答案????A
3.語法推斷法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 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 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shù)取?1)劃分句子成分法“信義著于四?!?“信義”做主語,可判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煙濤微茫信難求”(狀語,確實)“楚王貪而信張儀”(謂語,信任)(2)看搭配 “輟耕之壟上”(“之”后接表地點的“壟上”,很明顯,“之”在這里只 能譯成動詞“到”才能與之搭配)
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家于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       屬:撰寫C.深昧求賢之意也         昧:冒犯D.經(jīng)籍在此,請恣尋檢       恣:任意
解析 C.可以用語法分析法,“昧”的后面搭配的是“求賢之意”,前用 “深”來修飾,如把“昧”釋為“冒犯”,根本講不通,應理解為動詞“違 背”。A.可以用代入檢驗法,整句話的意思是“定居于鄭州,世代都是豪 門大族”,所以“代”解釋為“世世”或“世代”是正確的。B.可以用 聯(lián)想推斷法,學過的《張衡傳》中有“衡少善屬文”一句,據(jù)此不難判斷 “屬”譯為“撰寫”是正確的。D.可以用語境推斷法,整句話的意思是 “經(jīng)書典籍都在這里,請他們?nèi)我馑褜げ檎摇?“恣”解釋為“任意”字 通句順,合情合理。答案????C
4.聯(lián)想推斷法聯(lián)想推斷有課本聯(lián)想推斷和成語聯(lián)想推斷兩種。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 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 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不少成語源于文言文,因此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 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jù)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 義。①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 聽:準許可以聯(lián)想課文《陳情表》中的句子:聽臣微志。
②其旁古木數(shù)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锔?砍伐樹木可以聯(lián)想課文《寡人之于國也》中的句子:斧斤以時入山林。③或多惶懼,失其常度?!《?姿態(tài)可以聯(lián)想課文《荊軻刺秦王》中的句子:卒起不意,盡失其度。5.字形推斷法漢字本是表意性質(zhì)的,從字形可以推知字義。雖歷經(jīng)演變,但表意的功能 并沒有喪失,漢字本身即理解詞義的已知條件之一。因此,對字形結(jié)構(gòu)(主 要是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探求字的意義。如 “檣櫓”,“櫓”是常見字,是木制的船具;“檣”是冷字,但“檣”從木, 與“櫓”聯(lián)合成詞,可知“檣”也是木制的船具。另外,“禾”與五谷有關(guān),“貝”與金錢有關(guān),“皿”與器具有關(guān),“系”與捆綁有關(guān),“月”與肉有關(guān),“纟”與絲織品有關(guān)。
例 利用字形推斷法推斷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2)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答案 (1)看 (2)田地
6.鄰字推斷法文言文中的同義復詞實際上是同義復用,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 “敝”,根據(jù)它與“?!毕噜彽奶攸c,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疲 勞”。
例 利用鄰字推斷法推斷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jù),華夏震栗,雄才奮用之秋也。(2)益跅弛,不問生產(chǎn),遂大困,尋死富陽。(3)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答案 (1)年幼 (2)放縱 (3)檢舉、告發(fā)
(二)文言虛詞1.語境推斷法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必須結(jié)合上下文,利用文 意解題。如: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蒲松齡《促織》)語境是一只“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 “焉”是兼詞“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語境交代了寫文章的目的,其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夠看到這 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是代詞,代文章?!暗醚伞奔础澳軌蚩吹剿薄?br/>③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季氏將伐顓臾》)“焉”用在疑問句中,表示責備的語氣,由此可推斷句中“焉”是疑問代 詞,可譯為“何”“哪里”“怎么”。④圣心備焉。(《勸學》)“焉”用在陳述的語境里,是語氣助詞。2.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在句末表示陳 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再如“其”,在 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如“其李將軍之謂也”,因為“其”不能作主語;在 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藺相如)破璧”;在名(代)詞后一
般是語氣副詞,如“爾其(語氣副詞,一定)無忘乃父之志”。3.對稱分析法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 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 虛詞的用法。如:①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歸去來兮辭》)“以”和“而”處于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由此可推斷 “以”也是表修飾的連詞。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因”和“乘”處于對應位置,“乘”是介詞“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 斷“因”也是“趁著”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構(gòu)成對稱,都是
指有利的形勢。4.語法分析法這種方法是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推斷的。如:①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游褒禪山 記》)句中“其”不作句子成分,可譯為“又”。②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分析該句語法結(jié)構(gòu),主語是“相如”,“持璧卻立”是連動結(jié)構(gòu),作謂語, 故句中“因”的用法為連詞,應作“于是”“就”解。5.代入檢驗法將判斷出來的意思代入句中,若結(jié)合上下文,語意通暢,說明理解準確。如
“而”“且”表承接、轉(zhuǎn)折,若判斷為承接,可用“就”“隨后”“那 么”替代;若判斷為轉(zhuǎn)折,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語 意不通暢,說明判斷不準確。(三)文言語句1.落實句式特點常見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包括賓語前 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句子時,先判斷句式,然后根據(jù)這種句式的特 點準確翻譯。如省略句,有時就必須補出它所省略的成分;倒裝句,就必須 調(diào)整語序。2.落實重點實詞和虛詞要掌握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及虛詞的意
義、用法。如“沛公軍霸上”(《鴻門宴》),“軍”在句中活用為動詞, 意為“駐扎”。3.翻譯的基本要求和具體方法(1)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靶拧本褪且獪蚀_地譯 出原文的內(nèi)容,忠實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刪減;“達”就是要求譯 文通順流暢;“雅”則要求譯文盡量生動形象,特別是對描寫性的語句,翻 譯時要傳神。文言文翻譯應以直譯為主,即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在譯文中,要譯出 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 末的標點。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以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 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
(2)翻譯的具體方法有五種:留、補、換、改、刪。①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名、器物名等在翻譯時 予以保留,照抄不譯。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 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句中畫線的部分分別是帝王紀年、古地名和古官職名,翻譯時都可保留 不譯。②補:補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詞句,使意思更準確完整,句子更 順暢。補充部分可加小括號。如: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句中“與”前省略主語“鄒忌”,“與”后省略賓語“客”,翻譯時都應補出。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這句話應譯成:距離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③換:一是用現(xiàn)代的雙音節(jié)詞去替換古代的單音節(jié)詞;二是對同一事物或 行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稱,翻譯時應用現(xiàn)代的指稱去替換古代的指 稱。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畫線部分應譯成: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惑(問題)。又如,古人講“書”,現(xiàn)在講“信”;古人講“目”,現(xiàn)在講“眼睛”;古人 講“首”,現(xiàn)在講“頭”;古人講“食”,現(xiàn)在講“吃”;等等。④改:改變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語序,把它改成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規(guī)語序。主
要有下列幾種:a.賓語前置。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經(jīng)·碩鼠》)“莫我肯顧”就是“莫肯顧我”,屬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并前置,翻譯時 要改為現(xiàn)代常規(guī)語序。b.定語后置。如: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句中畫線部分要按“求可使報秦之人”的語序來翻譯。c.狀語后置。如:短屈原于頃襄王。(《屈原列傳》)句中畫線部分翻譯時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狀語。
d.謂語前置。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謂語部分,提在主語“公子”之前了,翻譯時要 改語序。⑤刪: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沒有什么實在意義,有的起舒緩語氣、湊足音 節(jié)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蓋”等。 對這些虛詞,翻譯時可酌情刪去,即不必譯出。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師說》)句中的兩個“也”都是起舒緩語氣作用的,都不必譯出。又如“之”字, 在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和標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時,都不必譯出。

相關(guān)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二辨析并修改蹭__方法技巧課件: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二辨析并修改蹭__方法技巧課件,共4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搭配不當?shù)葍?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__知識清單課件: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__知識清單課件,共60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名篇名句默寫__方法技巧課件: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名篇名句默寫__方法技巧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方法技巧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六作文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六作文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四古代詩歌閱讀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四古代詩歌閱讀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六圖文轉(zhuǎn)換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六圖文轉(zhuǎn)換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四擴展語句壓縮語段__方法技巧課件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四擴展語句壓縮語段__方法技巧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