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閱讀專題
廣東省深圳市2022屆初三第一次模擬診斷語文試卷
(一)(12分)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奔伴L,遍覽古籍,博聞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br />
(節(jié)選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9. 下列選項中前后兩句加點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嘗趨百里外/嘗主編《資治通鑒》
B.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
C. 既加冠/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
D. 走送之/為一時之名臣
10. 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
11. 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端蜄|陽馬生序》中的“序”是對晚輩讀書人的稱呼。
B. 甲文提到兩次“不敢”,分別寫出了作者誠實守信、尊師重道的優(yōu)秀品質(zhì)。
C. “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中的“而”表示順承關系。
D. “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這樣斷句是正確的。
12. 2022年新春伊始,深圳疫情再次出現(xiàn)反復。已經(jīng)居家線上學習一個多月,正全力以赴備戰(zhàn)中考的初三學子們心中一定五味雜陳。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具體內(nèi)容談談,宋濂和司馬光的學習經(jīng)歷分別給你的網(wǎng)課學習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9~12題答案】
【答案】9. D 10. (1)因此人們大多肯把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到各種各樣書。
(2)讀書時下力氣多,收獲就長遠,(所學到的知識)就能終身不忘了。 11. A
12. 示例:
①甲文宋濂幼時借書抄錄,成年遠行求師的學習經(jīng)歷,給我的網(wǎng)課學習啟示是:雖然網(wǎng)課學習受一定的條件限制,但是我們可以像宋濂一樣克服困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如:多通過線上、電話等形式主動請教老師或同學。
②乙文司馬光“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的學習經(jīng)歷,給我的網(wǎng)課學習啟示是:網(wǎng)課學習期間雖然沒有老師當面督促,但是自己更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自覺學習。
【解析】
【9題詳解】
A.曾經(jīng)\曾經(jīng);
B.擔心\擔心;
C.已經(jīng)\已經(jīng);
D.代詞,指借的書\助詞,的;
故選D。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以是,因此;以,把;假,借;(2)收功遠,收獲多;乃,就。
【11題詳解】
A.“生”是對晚輩讀書人的稱呼,“序”是一種文體,本文是篇贈序。故選A。
【12題詳解】
考查閱讀啟示。
甲文:根據(jù)“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可知,宋濂用借書克服了無書之難。根據(jù)“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可知,宋濂用百里外求師克服了無師之難。由此給我們啟示:網(wǎng)課期間,雖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親身接受老師的教導,但我們應像宋濂一樣,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學習,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
乙文:根據(jù)“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可知,司馬光抓緊一切時間來讀書學習,最終有所收獲。由此給我們的啟示是:網(wǎng)課期間雖然沒有老師的監(jiān)督,但我們也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學習,不讓一刻虛度。
【點睛】參考譯文:
甲: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jié)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錄書。抄寫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cè)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乙:
司馬光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jīng)主編《資治通鑒》,是當時的名臣。他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別的兄弟已經(jīng)背誦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卻獨自閉門苦讀,等到能夠熟練背誦才停止。他自己說:“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這樣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生不忘?!钡鹊介L大后,讀遍古籍,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他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在馬背上,有時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2年中考二模語文試卷
【任務三】讀懂父輩
(一)選擇下面的選文,完成9-12題。(12分)
【甲】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謝玄①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②。太傅_______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
(選自《世說新語·假譎》)
【注釋】①謝玄,謝安侄子。②覆手:手巾之類的物件
9.下列哪個選項中的加點字適合放在乙文橫線處(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講論文義
C.安陵君其許寡人 D.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10.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
B.甲文“公大笑樂”一句,沒有直接言明對兩個比喻的評價,表達含蓄,意蘊豐富。
C.“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边@個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是正確的。
D.乙文連用“賭”“得”“燒”等動詞刻畫謝太傅欺騙孩子的虛偽狡詐形象。
11.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乃譎與賭,得即燒之。
12.謝安的夫人曾問謝安:“怎么從來沒有見您教導過兒侄們?”,對于謝夫人的質(zhì)疑,請結(jié)合甲乙文具體談談你的看法。(4分)
(一)文言文對比閱讀(12 分)
9.(2 分)D(患,擔憂,憂慮。)
10.(2 分)D(這些動詞展現(xiàn)了謝太傅的教育智慧,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善于引導孩子。)
11.(4 分)(1)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
(2)(謝太傅)于是假裝和他打賭,贏得(或得到)后就燒掉它們。
12.(4 分)
第一層級:空白,或答非所問,或只表態(tài)未闡述理由,或理解粗淺,把“教”僅理解為教知識。(0 分)
示例:我認同/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觀點。
示例:我認同謝公夫人觀點。從甲文可以看出,謝太傅和兒女講論文義時只提問而未作答,沒有給子侄們傳授知識;乙文中謝太傅與謝玄打賭玩游戲,沒有教授知識, 更沒有起到長輩的榜樣作用,甚至欺騙孩子。(0 分)
第二層級:明確表態(tài)不認同,單點作答,只結(jié)合甲文或者乙文中的一篇來分析謝太傅的教育方式,但分析不全面,沒有看到謝太傅這種教育方式的高明之處,更沒有分析其背后的教育理念。(1 分)
示例:我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質(zhì)疑。甲文“講論文義”四字就是謝太傅教導兒侄們的證據(jù)。
示例:我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質(zhì)疑。乙文謝太傅以打賭的方式引導謝玄舍棄紫羅香囊、覆手等裝扮。
第三層級:明確表態(tài)不認同,單點作答,只結(jié)合甲文或者乙文中的一篇來分析謝太傅的教育方式,且能看到這種教育方式的高明之處,但沒有看到謝太傅這種教育方式背后的教育理念。(2 分)
示例:我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質(zhì)疑。甲文謝太傅和兒侄們一起“講論文義”,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提問中激發(fā)小輩即景賦詩的雅興,并以“大笑樂”的方式委婉肯定小輩們的表現(xiàn),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示例:我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質(zhì)疑。乙文謝太傅看到謝玄沉迷紫羅香囊、覆手等裝扮, 巧妙地以打賭的方式引導他舍棄這些器物而不傷害他的情緒。
第四層級:明確表態(tài)不認同,結(jié)合甲文和乙文中事例來分析謝太傅的教育方式,但沒有將甲乙兩文關聯(lián)起來理解謝太傅這種教育方式背后的教育理念。(3 分)
示例:我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質(zhì)疑。甲文謝太傅和兒侄們一起“講論文義”,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問中激發(fā)小輩即景賦詩的雅興,并以“大笑樂”的方式委婉肯定小輩們的表現(xiàn),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乙文謝太傅看到謝玄沉迷紫羅香囊、覆手等裝扮, 巧妙地以打賭的方式引導他舍棄這些器物而不傷害他的情緒。
第五層級:明確表態(tài)不認同,結(jié)合甲文和乙文中事例來分析謝太傅的教育方式,并將甲乙兩文關聯(lián)起來理解謝太傅這種教育方式背后的教育理念。(4 分)
示例:①我不認同謝公夫人的質(zhì)疑。
②甲文謝太傅和兒侄們一起“講論文義”,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問中激發(fā)小輩即景賦詩的雅興,并以“大笑樂”的方式委婉肯定小輩們的表現(xiàn),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③乙文謝太傅看到謝玄沉迷紫羅香囊、覆手等裝扮, 巧妙地以打賭的方式引導他舍棄這些器物而不傷害他的情緒。
④從甲乙兩文中可見, 謝太傅非常有教育智慧,他將自己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平常的點滴小事中教育孩子,以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注重氛圍的營造來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
【譯文】謝玄年輕時,喜歡佩帶紫羅香囊,掛著手巾。太傅謝安為這事感到擔憂,又不想傷害他的心。(謝太傅))于是假裝和他打賭,贏得(或得到)后就馬上燒掉它們。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 9—12 題。(11 分)
【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節(jié)選自《后出師表》)
【注】《后出師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后,大臣們對再次北出征伐頗有異議。
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固知臣伐賊/子固非魚也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帝感其誠
C.使內(nèi)外異法也/漁人甚異之 D.不宜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2)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11.下面對【甲】【乙】兩個文段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
B.甲文中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劉禪謹記先帝遺志,謹遵先帝安排,言辭懇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C.乙文中涉及諸葛亮對軍事態(tài)勢的分析,北伐事關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
D.乙文中加點的句子應該這樣斷句: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12.《出師表》是對內(nèi)政建設的勸諫,《后出師表》是對軍事戰(zhàn)略的分析。請從內(nèi)容、情
感、措辭等角度任選一個,找出兩篇“表”的相同之處。(3分)
9.A 【解析】B項“誠”的意思是“確實,實在/誠心”,C項“異”的意思是“不同,差別/以……為異,認為……奇怪”,D項“私”的意思是“自己人/偏愛”。
10.(1)(皇上)的確應該廣泛聽取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誠”“開張圣聽”“光”的意思各0.5分,語句通順0.5分)
(2) 只是坐著等待滅亡,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惟”“亡”“孰與”各0.5分,語句通順0.5分)
11.D 【解析】正確的語序: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12.相同之處:
示例一:
內(nèi)容:①兩篇“表”都強調(diào)了興復漢室是先帝遺愿,先帝將北伐的任務托付于作者;②都表明北伐是順勢而為,勢在必行,目的明確。
示例二:
情感:①兩篇“表”都表明作者北伐的決心;②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示例三:
措辭:①兩篇“表”都多次提及“先帝”,言辭懇切,感人肺腑;②作者言辭得體,言到之處,情理鮮明,令閱者心服口服。
【評分細則】任選其中一個角度即可。一點2分,2點3分。言之有理,酌情賦分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九校2022年聯(lián)考中考二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列各題。
8.【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自《誡子書》)【乙】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于地圓轉(zhuǎn)未止,乃下地以屐②齒碾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nèi)口中,嚙破即吐之。王右軍③聞而大笑,曰:“使安期④有此性,猶當無一豪可論,況藍田耶?”
(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雞子:雞蛋。②屐:古人穿的一種木制鞋,鞋底由木齒支撐。③王右軍:即王羲之。④安期:即王承,王藍田的父親。⑤豪:同“毫”。)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淫慢則不能勵精 ______
②嚙破即吐之 ______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雞子于地圓轉(zhuǎn)未止,乃下地以屐齒碾之。
(3)結(jié)合乙文的細節(jié)描寫,說說王藍田是個什么樣的人?
(4)如果你是王藍田的朋友,請從甲文中選一句話從學習方面對他進行勸說,并說說理由。
8.【答案】【小題1】散漫
【小題2】咬
【小題3】
【小題4】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fā)向上。慢:散漫。
②句意為:咬破了就吐掉。嚙:咬。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句意為: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
②中重點詞語有:雞子,雞蛋。于,在。圓轉(zhuǎn),旋轉(zhuǎn)。乃,就。句意為:雞蛋在地上旋轉(zhuǎn)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木屐踩。
(3)本題考查人物評價。結(jié)合人物描寫的句子來評價人物。
“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zhuǎn)未止,乃下地以屐齒碾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nèi)口中,嚙破即吐之”中,作者妙用動詞“刺、擲、蹍、嚙、吐”,進行典型的動作描寫,用“怒”“嗔”作神態(tài)刻畫,表現(xiàn)了王藍田“性急”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極其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梳理材料內(nèi)容,根據(jù)題干的要求,圍繞甲文“險躁則不能治性”,從遇事不能急躁,要沉著應對的角度來談即可。
答案:
(1)①散漫??? ②咬
(2)①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
②雞蛋在地上旋轉(zhuǎn)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木屐踩。
(3)作者用準確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刺、擲、蹍、嚙、吐”,來寫王藍田的典型動作;用“怒”“嗔”來寫王藍田的神態(tài),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王藍田性格急躁的特點。
(4)示例:古人告誡我們“險躁則不能治性”,在生活中,我們要培養(yǎng)自己遇事不急躁,不慌張,能沉著應對的能力,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急中生亂,忙中出錯,這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參考譯文:
【甲】品德高尚、德才兼?zhèn)涞娜耍且揽績?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fā)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
【乙】王藍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扎雞蛋,沒有拿到,便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旋轉(zhuǎn)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木屐踩,又沒有踩到。憤怒至極,又從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右軍聽說之后笑著說:“即使安期(王藍田父親王承)有這個脾氣,也沒什么值得可取的,何況是王藍田呢!”
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
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
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
5.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
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石芽嶺校十校聯(lián)考2022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
7.閱讀與賞析
李疑傳
李疑以尚義名于時,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門,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聞君義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許諾,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爐灶,使寢息其中。征醫(y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執(zhí)其手,問所苦,如侍親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見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植粡蜕?,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余兩,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币稍唬骸盎茧y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景淳曰:“君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而歸。面發(fā)囊,籍其數(shù)而封識之。數(shù)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于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米饋,卻弗受,反贐②以貨,遣歸。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與疑交。
宋學士曰:“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疑愿士③,非有奇?zhèn)蚜抑艘?。而其所為事,乃有古義勇④風。是豈可以貌決人材智哉?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見。吾傷流俗之嗜利也,傳真事以勸焉?!雹脔?;走到。②贐(jìn):贈送的財務或路費。③愿士:溫和、老實的人。④義勇:偏義復詞,偏指“義”。
1.下列句中的“以”字與“二子以米饋”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其境過清 B.何不試之以足 C.以塞忠諫之路也 D.可以一戰(zhàn)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景淳請求李疑收留他,是因為李疑有“好周人急”的美名。
B.范景淳后來臥床不起,李疑侍候如同親人,沒有絲毫厭煩的神情。
C.李疑前往旅店取范景淳留下的行囊,為了避嫌,還特意請求鄰人一同前往。
D.李疑用范景淳留下的錢為他辦完喪事,把剩下的錢悉數(shù)還給了他的兩個兒子。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金華范景淳吏吏部
②疑許諾,延就坐
③躬為煮糜煉藥
④二子以米饋,卻弗受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聞君義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8.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題
荀巨伯①遠②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①荀巨伯:東漢潁州(今屬河南)人,生平不詳 ,漢桓帝的義士。(荀:音xún);②遠:從遠方。
1.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一處)
我 輩 無 義 之 人 而 入 有 義 之 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荀巨伯是一個怎樣的人。
7、1.B
2.D
3.①吏:做官,當官 ②延:邀請 ③躬:親自 ④卻:推辭,拒絕
4.①我不幸生病了,沒一個人肯讓我留宿,聽說你有高尚的節(jié)義,能把你的床借我躺一下嗎?
②先帝不因(不嫌棄)我身世低微、見識淺薄,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里來訪問我。
【解析】
1.A因為。B項與例句都是:用。C以致。D憑借。
2.D錯誤,李疑拿出自己的錢買了棺材,把他葬在城南的聚寶山。拿著那個封好了的布袋,寄放到同村人的家里。寫信叫范的兩個兒子來,等到范的兩個兒子來了以后,李疑同他們一起挖出棺材,取回布袋按照登記的數(shù)字(把錢)還給他們。
3.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的兩個詞都是古今異義詞,如“延:邀請。躬:親自。”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鍵。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疾”:病?!吧帷保毫羲??!氨氨伞保旱匚弧⑸矸莸臀?,見識短淺。“顧”:探望”。
【點睛】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李疑因為崇尚道義聞名當時,特別喜歡周濟別人的急難。金華人范景淳在吏部當差,得了病,沒有別的親人。人們對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著拐杖走到李疑門口,告訴李疑說:“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留我。聽說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給我一張床養(yǎng)病嗎?”李疑答應了他,邀請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適的房間,安置了床褥爐灶,讓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來醫(yī)生給他把脈,親自給他煮粥熬藥。從早到晚拉著他的手,問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親人一樣。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臟了床被,又臟又臭讓人難以接近。李疑每天給他擦洗,沒有一點厭惡的神情。范景淳流著眼淚說:“我連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報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黃金白銀四十多兩,在過去住過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來。”李疑說:“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應該如此,還要回報干什么?”范景淳說:“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這有什么好處呢?”李疑于是請鄰人一起去,提著回來了。李疑當面打開行囊,記下數(shù)目封存起來作了標記。幾天后范景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錢買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寶山。將所有封存好的裝有財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鄰人家里。李疑寫信讓他兩個兒子來。等他的兩個兒子來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帳冊歸還給他們。他們用米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反而用財物送給他們,讓他們回去了。人們因此稱贊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歡和李疑交往。
宋學士說: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為人。他沒有魁偉雄壯的外表,可是他做的事,卻有真摯淳樸的仁義之風。這么看來,人的才智見識又怎么能憑借相貌來決定呢?《論語》上說:整個社會污濁,清廉的君子才顯現(xiàn)出來。我為貪財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記載他的事跡來規(guī)勸世人?!?br />
8、1.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2.示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
3.從“遠看友人疾”和“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可以看出,荀巨伯是一個重視友情,舍生取義的人。
【解析】
1.試題分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語句“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的意思是: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據(jù)此,正確的句讀是: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注重積累,尤其是重點篇目,要做到熟記。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У簦瑲模?、義(道義)、豈(難道)”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3.試題分析: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jié)合人物的描寫和敘寫的事件來分析作答。從文章中的“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和“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可以看出,荀巨伯是一個珍視友情、舍生取義的人。據(jù)此理解作答。
【點睛】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趕上胡賊攻打城池。朋友對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這時胡賊已經(jīng)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了,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自留在城中?”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焙\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
廣東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語文模擬仿真試卷
(三)文言文閱讀。(12分)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7~10題。
【甲】周亞夫軍細柳
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乙】良將李牧
司馬遷
李牧者,趙之良將也。常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②”,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③士,習射騎,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烽火起,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趙王讓⑥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復請李牧。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萬人,教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李牧多為奇陣,大破殺匈奴十余騎。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節(jié)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便(biàn)宜:依照實際情況靈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饗(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盜:入侵。⑤收保:收攏人馬物資退入營堡?!氨!蓖ā氨ぁ薄"拮專贺焸?。⑦百金之士:能沖鋒陷陣的勇士。
7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系相同的一項( )(2 分)
A.軍細柳 上自勞軍
B.居無何 常居雁門
C.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使他人代將
D.已而之細柳軍 趙之良將也
8.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的是( )(2 分)
A.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B.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C.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D.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
②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
10.從以上兩文中看,李牧在治軍方面與周亞夫有什么共同點?李牧又有什么獨特之處?(4分)
(三)文言文閱讀。(12分)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7~10題。
7.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A駐軍/軍隊;B過了不久/駐扎;C派遣/派遣;D到/的。故選C。
8.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山Y(jié)合文言句子的意思來斷句,本句意為“李牧到任,按照原來的規(guī)章(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故此句正確的斷句為“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br />
9.①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②像這樣連續(xù)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和損失。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翻譯文言句子就是運用現(xiàn)代漢語,如實、恰當?shù)貙⑽难哉Z句的意思表述出來,做到忠于原句,字字落實,文通句順。有些關鍵的得分點一定要譯正確,如(1)約:規(guī)定。(2)如是:像這樣;亡:陣亡。
10.共同點:①治軍嚴謹(恪盡職守、令出如山)②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取悅君主)
獨特之處:李牧做到了厚遇戰(zhàn)士(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以退為進,蓄勢以待)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甲文中“將軍有約”乙文中“如故約”表明二者治軍嚴謹;甲文中周亞夫面對文帝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乙文中李牧戍邊堅守不出站而罷官,后來重新啟用后還是按照以前的方法來抵御匈奴,均可見二者堅持原則。乙文中李牧“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甲文中并沒有周亞夫如何對待士兵的描述,甲文中也不見周亞夫如何抵御外敵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內(nèi)容。故二者不同之處為“李牧做到了厚遇戰(zhàn)士;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以退為進,蓄勢以待”。
【乙文參考譯文】
李牧是趙國(鎮(zhèn)守)北部邊境的優(yōu)秀將領。常年駐扎在雁門郡,防御匈奴。(他有權(quán))根據(jù)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操練射箭、騎馬,謹慎地把守烽火臺,多派偵察人員,優(yōu)待戰(zhàn)士。(他)制定規(guī)章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shù)奶帞匦??!毙倥看稳肭?,烽火臺就嚴謹?shù)嘏e烽火報警,(戰(zhàn)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zhàn)。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和損失??墒切倥J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就連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將軍膽小怕事。
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樣。趙王發(fā)怒,調(diào)他回京,派別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這樣過了)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出戰(zhàn)。多次失利,傷亡損失很多。又請李牧出山。李牧到任,按照原來的規(guī)章(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守邊將士每日得到獎賞卻不被任用,都希望與匈奴一戰(zhàn)。這時(李牧)就準備了經(jīng)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zhàn)馬一萬三千匹,(曾經(jīng)獲得)百金(獎賞)的勇干五萬人,弓弩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軍事演習。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戰(zhàn)陣,,大敗匈奴十幾萬人馬。這以后十幾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邑。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二校聯(lián)考2022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二
(二)文言文閱讀(8分)
蕭 何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①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②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zhuǎn)漕給軍,漢王數(shù)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shù)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③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陀姓f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shù)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④貸以自污?上心乃安?!庇谑窍鄧鴱钠溆?,上乃大說。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毙⒒菰唬骸安軈⒑稳??”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
(節(jié)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注釋】①何:即蕭何。②便宜:酌情處理。③拊(fǔ):安撫,撫慰。④貰(shì):賒欠。
10.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成語“數(shù)見不鮮”中的“數(shù)”是“屢次”的意思,由此可知“數(shù)使使問相國何為”中的“數(shù)”也可以解釋為“屢次”。
B.“悉”是會意字,從采從心,本義為詳盡,由此可以推斷文中“悉以所有佐軍”中的“悉”為“詳盡”之義。
C.“乃”有以下幾種用法:①是;②連詞,于是,就;③副詞,才;④副詞,竟然;⑤人稱代詞,你,你的。由此可知,“上心乃安”中的“乃”為“竟然”之義。
D.“臣死不恨矣”和“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中的“恨”含義不相同。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段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B.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C.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D.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者?”
13.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蕭何的形象特點。(2分)
10.A 解析:B.悉:全部;C.乃:副詞,才;D.恨:含義相同,都是“遺憾”之義。
11.B
12.到了蕭何生病時,孝惠帝親自前去看望相國的病情,于是問(蕭何)道:“您如果去世了,誰可以接替您呢?(或哪個是可以接替您的人呢?)”
13.示例:①治政有方、政績卓越:如蕭何留守關中時,將各項事務處理妥當,最后漢王委托蕭何處理關中政事。②小心謹慎、安分守拙:如蕭何將關中的各項事務都告知漢王,甚至為了不功高蓋主,故意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保全了自己和家族。③知人善薦,心胸豁達:雖然與曹參不和,但臨終還是向皇帝推薦了曹參。
這是一份2021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共12頁。
這是一份2022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加點字詞解釋錯誤的是,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作者說,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東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基礎知識專題,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選項中,表述正確的一項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