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肉眼直接觀察。
全天用肉眼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星星大概有6000多顆,主要是恒星。
表示星星明暗程度的稱為星等。
星等越小,星越亮,太陽的亮度是-26.7星等。
6等星是肉眼可見的最暗的星。
全天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
望遠鏡的集光能力隨著口徑的增大而增強,望遠鏡的集光能力越強,就能夠看到更暗更遠的天體。
是觀測天體的重要工具。
不同望遠鏡能觀察的范圍和精度不一樣。
3. 用哈勃太空望遠鏡。
1990年,美國航天飛機把哈勃太空望遠鏡送入太空。這架有“空間天文臺”之稱的望遠鏡能探測到的宇宙空間要比在地面探測到的宇宙空間大得多。
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130億光年。
1. 早在 5000 年前,古代巴比倫為了便于認識星 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線連接起來, 并賦予神話中的形象,稱之為星座。
2. 古代希臘人把天空分為 48 個星座。
3. 古代中國人把天空劃分為“二十八星宿”。
4. 現(xiàn)在,國際上把天空劃分為88個區(qū)域,命名 為88個星座。
其中48顆古希臘命名,如大熊座、仙后座。近代采用天文等科學儀器命名,如望遠鏡座、顯微鏡座。
大熊座(北斗七星)
請說出以下星座名稱:
在北半球,北極星是指北最好的參照物。
① 面向北天星空,在正北方距地平線30° 的天區(qū)先找大熊星座 (北斗星 )。
(北極星的仰 角等于當?shù)? 的地理緯度, 富陽的緯度 為北緯30°)
② 把北斗星斗前的兩星連線,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約 5倍距離,即可找到北極星。
③ 北斗星其斗柄 在不同季節(jié)指向不同。在晚上八九點鐘觀測:
星空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春天斗柄朝東,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
銀河系是由眾多的恒星及星際物質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天體系統(tǒng)。
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幾千億顆。
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
太陽與銀河系的中心相距約 3萬光年。
俯視看:銀河系像一個大旋渦
側視圖中看,銀河系像個中間厚、四周薄的鐵餅。
1957年,蘇聯(lián)成功地發(fā)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 星,標志著人類打開了航天的大門。 1961年,蘇聯(lián)首次成功地發(fā)射了載人的宇宙飛船,蘇 聯(lián)宇航員成為人類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員。1971年,蘇聯(lián)把世界第一個空間站“禮炮號”送入環(huán) 繞地球的軌道。1981年,美國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架載人航天飛機“哥 倫比亞號”,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3年,美、俄等國家開始實施合建國際空間站計劃, 人類航天活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2003年 6月 10日,“勇氣號”火星探測器從美國發(fā)射,2004年 1月4日到達火星,并成功實現(xiàn)軟著陸。
1960年,中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枚自制的運載火箭。 1970年,“東方紅號”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標志著中國人昂 首跨入航天時代。 1975年,中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wèi)星,成為世界上第 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99年,成功發(fā)射“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 天領域的重大突破。 2003年 10月 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我國 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乘飛船繞地球四周后從太空安全返回。2008年 9月 27日,宇航員翟志剛實現(xiàn)了中國第一次在太空出艙。2010年10月1日,中國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嫦娥二號”在西昌 點火升空,并準確進入環(huán)月軌道。2011年11月3日,中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對接。
這是一份科學七年級下冊第7節(jié) 探索宇宙公開課課件ppt,文件包含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47《探索宇宙》課件pptx、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47《探索宇宙》練習docx、中國天眼mp4、人類太空探索發(fā)展史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7節(jié) 探索宇宙教課內容課件ppt,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認識星座,北天星空,四季北斗,尋找北極星,北極星,南天星空,我會辨識,地心為球心半徑無窮大,全天最亮的十顆恒星,哈勃望遠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7節(jié) 探索宇宙圖片ppt課件,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宇宙,億光年,多億年,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陽系的組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