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實驗中學實驗一部2020級高(二)下學期
開學考試
說明:
1.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的指定區(qū)域內。
2.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60分)
民航攝影師熱衷于在飛機上拍攝霞光等天象,但有時刺眼的日光又會對乘機的旅客帶來干擾。攝影師發(fā)現(xiàn),各城市日出日落時間表并不適用于飛機航班上,例如某日武漢的日落時間表上顯示為18:28,但飛機18:40經過武漢上空時仍可見到太陽。下圖示意上海和成都之間的航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從成都飛往上海的航班前半段左側舷窗需要用遮陽板,后半段右側舷窗需要用遮陽板,飛機起飛的北京時間可能是( )
A. 8月10日7:00 B. 5月10日13:00
C. 2月10日8:00 D. 11月10日16:00
2. 各城市日出日落時間表并不適用于飛機航班上,主要是因為( )
A. 飛機飛行速度快 B. 飛機飛行高度高
C. 大氣散射作用強 D. 大氣反射作用強
【答案】1. A 2. B
【解析】
【分析】
【1題詳解】
由題干分析可知,飛機由成都飛往上海,是自西向東飛行,左側舷窗位于北側,前半段左側舷窗需要用遮陽板,說明太陽在偏北方。由所學知識可知,北半球中緯的地點,太陽能在偏北方,只能是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時的日出或日落時間,CD錯誤;北京時間8月10日7:00,成都時間大約為6:00,是剛日出之后,太陽應位于東北方,北側舷窗需要用遮陽板,A正確;5月10日13:00飛機起飛時,成都時間大致為12:00,太陽在南方,因此飛行前半段時,南面的舷窗需要用遮陽板,B錯誤。故選A。
【2題詳解】
各城市日出日落時間表不適用于飛機航班的原因是飛機飛行的高度高,日出時間要早,日落時間要晚。B正確;日出日落時間早晚與飛機飛行速度、大氣反射作用無關,AD錯誤;大氣散射作用只是影響天空的明亮度要早或晚日出和日落,不影響日出和日落。C錯誤。故選B。
【點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兩極點外均為從正東方向升起、從正西方向落下。2、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全球各地除了極晝、極夜地區(qū)以外,太陽都是從東北方向升起、從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越接近北回歸線,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緯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全球各地除了極晝、極夜地區(qū)以外,太陽都是從東南方向升起,從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越接近南回歸線,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緯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讀世界局部地區(qū)某月等溫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 圖中PQ兩點間東西距離約為( )
A. 2200千米 B. 1100千米 C. 550千米 D. 275千米
4. 此時( )
A. 亞歐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 B. 北京、上海等盛行東南季風
C. 非洲最南端氣候高溫多雨 D. 地中海氣候區(qū)溫和多雨
5. 圖中海峽( )
A. 是德雷克海峽 B. 溝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C. 終年封凍 D. 是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分界線
【答案】3. B 4. A 5. B
【解析】
【分析】
【3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經緯度變化規(guī)律可知,PQ兩點位于60°N緯線上,而且兩點之間的經度差是20°;根據(jù)緯線上兩點之間距離的計算公式可知,PQ兩點間距離為111千米×cos60°×20=1110千米,故選B。
【4題詳解】
由題可知,此時海洋上等溫線向北凸出,應為北半球的冬季,因此北半球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A正確。北京、上海冬季盛行西北季風,B錯誤。非洲最南端為地中海氣候,南半球為夏季,炎熱干燥,C錯誤。北半球地中海氣候區(qū)溫和多雨,南半球炎熱干燥,D錯誤。故選A。
【5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海峽為白令海峽,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線,A錯誤,B正確。白令海峽夏季不封凍,C錯誤。白令海峽是俄羅斯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分界線,D錯誤。故B。
【點睛】赤道的長度是60度緯線的2倍,因此60度緯線上兩點的距離=111×cos60°×經度差÷2。
下圖為某個半球經緯網(wǎng)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 甲、乙兩人從C點出發(fā),甲向正東行,乙向正北行,如果前進的方向保持不變,那么( )
A. 兩人都能回到原出發(fā)地點 B. 兩人都不能回到原出發(fā)地點
C.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發(fā)地點 D.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發(fā)地點
7 某人從赤道以北30公里處出發(fā),依次向正西、正南、正東、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
A. 出發(fā)點 B. 出發(fā)點以西 C. 出發(fā)點以東 D. 出發(fā)點以北
8. 某軍艦在(20°W,29°N)的海面上,沿20°W經線向北發(fā)射導彈,射程為100Km,落彈點將在( )
A. 東半球中緯度地區(qū) B. 東半球低緯度地區(qū)
C. 西半球中緯度地區(qū) D. 西半球低緯度地區(qū)
【答案】6. D 7. C 8. B
【解析】
【分析】
【6題詳解】
從題干可知,甲、乙兩人從C點出發(fā),甲向正東行,是沿著緯線行走,由于緯線是圓圈,所以能回到原出發(fā)點;乙向正北行,則是沿著經線向北,由于方向不變,所以最北只能到達北極點,回不到出發(fā)點。D正確,ABC錯誤。故選D。
【7題詳解】
由于緯線圈長度不同,緯度越高,緯線圈的長度越短,相同的距離在不同的緯線上跨越的經度不同,緯度越高,跨越的經度數(shù)越多,而經線長度相同,走同樣距離,不可能回到同一條經線上,所以不可能最后回到出發(fā)點,A錯誤。在赤道以北30公里處出發(fā),向西走100千米再向南走100公里,到達赤道以南距離赤道70千米的緯線上,再向東、向北各100千米,這樣南北緯度距離相同,又回到同一緯線上,但在赤道以南距離赤道70千米的緯線上,向東100千米跨越的經度要比在赤道以北30千米處跨越的經度多,所以在出發(fā)點以東,C正確,BD錯誤。故選C。
【8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緯度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當某軍艦在(20°W,29°N)的海面時,沿20°W經線向北發(fā)射導彈,因為導彈在發(fā)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邊偏轉,即向東偏轉,所以最后落的地方會是20°W以東,就是進入了東半球,導彈將落在東半球,CD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球上經線上每跨一個緯度大約有110千米長的南北距離。題意表明,導彈射程為100千米,所以最終導彈從29°N向北飛越不到1個緯度,最終落點的緯度不到30°N,屬于低緯度地區(qū),A錯誤,B正確。故選B。
【點睛】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緯度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選擇北京延慶縣小海坨山建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圖示意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9. 圖示地區(qū)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 丘陵 B. 盆地 C. 山地 D. 高原
10.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四條滑雪道( )
A. 落差均超過1000米 B. 甲、丁道均沿山谷分布
C. 乙、丙道的延伸方向相反 D. 丁道坡度最小
【答案】9. C 10. D
【解析】
【分析】
【9題詳解】
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等高線在1000米以上,地形起伏較大,可知該地地形以山地為主,C正確;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間,地形起伏較為和緩;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間低;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是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qū),不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
【10題詳解】
讀圖可知,四條滑雪道低端點海拔為1200~1300米,四條滑雪道高端點位于小海坨山主峰附近,海拔最高為2199米,經計算相對高度不足1000米,A錯誤;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為山脊,向高處凸出為山谷,由此判斷,甲道的北段和南段沿山脊分布,丁道大多沿山脊分布,B錯誤;根據(jù)圖中經緯度的標注判斷,乙、丙道延伸方向大體均為東北-西南走向,C錯誤;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圖中顯示,丁道沿途等高線分布最稀疏,因此坡度最小,D正確。故選D。
【點睛】等高線地形部位的判讀:(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2)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5)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6)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的地方。
下圖為“南亞某區(qū)域等坡度線(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圖”,圖中數(shù)字代表坡度(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有關圖中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圖中地勢東部較高,西部較低
B. 圖中甲地區(qū)和乙地區(qū)地勢起伏均較和緩
C. 圖中丙地區(qū)相對高差最大
D. 圖中丁地區(qū)地勢最為崎嶇
12. 下列說法符合圖中各地地理特征的是( )
A. 河流B段大量沉積從A段帶來的泥沙
B. 可利用GPS技術直接繪制此地圖
C. 乙地附近為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
D. 圖中河流A段附近侵蝕較嚴重
【答案】11. D 12. D
【解析】
【分析】
【11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可知,圖示東北方坡度最大,地勢起伏大;西南方坡度最小,地勢起伏小,根據(jù)坡度大小不能確定地勢高低,A錯誤。乙處坡度變化大,地勢起伏大,甲處坡度變化小,地勢起伏較和緩,B錯誤;圖示是等坡度線,看不出海拔高低及相對高差,C錯誤;丁處坡度值最大,該地地勢最崎嶇,D正確。故選D。
【12題詳解】
等坡度線只能反映坡度大小,不能反映地勢高低,不能確定河流流向,A錯誤。繪制地圖主要利用GIS技術,B錯誤。圖示等坡度線也無法判斷迎風坡、背風坡,C錯誤。河流A段坡度大,地勢起伏大,河流以侵蝕作用為主,因此圖中河流A段附近侵蝕較嚴重,D正確。故選D。
【點睛】坡度是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與海拔高低無關。
八達嶺長城非常壯觀,穿行于該區(qū)域的“人”字型鐵路彰顯了中國人的智慧(列車北上先進入青龍橋站,在此列車首尾各連接一個火車頭,然后前拉后推爬坡進入隧道)。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從圖中可以看出,長城的主要走向特點大致為( )
A. 沿等高線 B. 沿山脊線 C. 沿山谷線 D. 連接聚落
14. 圖中能眺望到“八達嶺關城”的地點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5. 圖中“人”字型鐵路線的設計目的是( )
A. 避開河流,節(jié)省建設橋梁的成本 B. 盡量平行等高線,縮短運輸距離
C. 沿山嶺分布,便于欣賞沿途風光 D. 既方便??寇囌?,又可降低坡度
【答案】13. B 14. C 15. D
【解析】
【分析】
【13題詳解】
讀圖可知,根據(jù)等高線“凸高為低,凸低為高”規(guī)律可知,圖中長城的走向基本沿等高線凸向海拔低值區(qū)部位,即沿山脊線,B對。故選B。
【14題詳解】
讀圖可知,甲和八達嶺關城之間有一山脊遮擋,A錯;乙、丁兩地海拔較八達嶺關城低,且有山脊阻擋,乙、丁均不能夠眺望到“八達嶺關城”,B、D錯;丙海拔較高,且沿途沒有阻擋物,因此可以眺望到八達嶺關城, C對。故選C。
【15題詳解】
圖示區(qū)域并沒有明顯河流 ,A錯;修建“人”字型鐵路線目的讓列車能以較短的距離和時間在變換軌道后反向前行 ,解決了火車掉頭難的問題 ,便于??寇囌?;從圖上可以看出“人”鐵路沿著山谷或平行于等高線修建 ,雖然距離增加了,但是降低了坡度,B、C錯;該區(qū)域多山地 ,圖中 “人” 字型鐵路線基本沿等高線來修筑 , 雖然線路較長但繞過山嶺,減少開挖遂道的成本 ,節(jié)省成本 ,D對。故選D。
【點睛】等高線圖中通視情況的三個條件:一無峰,二無脊,第三還要高處密。(一般情況下要通視,中間一般沒有山峰,山脊的阻擋,而且等高線的疏密情況應為高處密,低處疏即凹坡通視,凸坡不通視。)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海南文昌(20°N,110°E)航天發(fā)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攜帶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點火升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6. 居住在洛杉磯(西八區(qū))的華人李明觀看了此次“嫦五升空”的直播過程?;鸺c火升空時,李明所在時區(qū)的區(qū)時是( )
A. 23日12時30分 B. 23日16時30分
C. 24日8時30分 D. 24日20時30分
17. 夜晚在文昌觀看北極星,其高度角是( )
A 20° B. 30° C. 40° D. 50°
18. 與甘肅酒泉航天發(fā)射場相比,文昌發(fā)射場的主要優(yōu)勢是( )
A. 地球自轉角速度大 B. 地球自轉線速度大
C. 地球公轉角速度大 D. 地球公轉線速度大
【答案】16. A 17. A 18. B
【解析】
【分析】
【16題詳解】
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區(qū)時,與西八區(qū)區(qū)時相差16個小時,火箭點火升空時,北京時間為24日4時30分,所以西八區(qū)的區(qū)時=24日4時30分-16小時=23日12時30分。故選A。
【17題詳解】
北極星的高度角與觀看者所處緯度數(shù)相同,文昌處于20°N,因此觀看北極星的高度角為20°。故選A。
【18題詳解】
在選擇發(fā)射場時,衛(wèi)星發(fā)射方都會盡量選擇低緯度地區(qū),因為這樣可使火箭發(fā)射后得到地球自轉賦予的向東初速度,提高運載能力。文昌緯度較酒泉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較大,B正確。地球自轉角速度,除了南北極點,均為15°/小時,A錯誤。航天發(fā)射場選址與地球公轉速度無關,CD錯誤。故選B。
【點睛】北極星的高度角與觀看者所處緯度數(shù)相同,且只有北半球夜晚可見北極星。
讀光照圖,完成下面小題。
19 圖中相鄰兩條經線之間相差( )
A. 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 B. 經度相差45°,地方時相差3小時
C. 經度相差90°,地方時相差6小時 D. 經度相差180°,地方時相差12小時
20. 此時圖中地方時為6時的地點是( )
A. 只有E點 B. 只有N、E、S三點
C. AEB上各點 D. NES上各點
21. 若圖中NES為0°經線,則新的一天范圍是( )
A. 從經線NES向東到180°經線 B. 從經線NGS向西到180°經線
C. 從經線NGS向東到180°經線 D. 從經線NCS向東到180°經線
【答案】19. B 20. D 21. D
【解析】
【分析】
【19題詳解】
讀圖分析,圖示為側視圖,CG兩條經線在同一個經線圈上,經度相差180°,圖中經線將CG之間四等分,可知圖中每兩條經線之間相差45°;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因此圖中每兩條經線地方時相差3小時。故選B。
【20題詳解】
讀圖分析,圖中AB為晨線,與赤道相交于E點,可知E點及其所在的經線NES上個點的地方時均為6點,AB錯誤,D正確;A點地方時為12點,B點地方時為0點,AEB(晨線)上各點的地方時不相同,C錯誤。故選D。
【21題詳解】
地球上0時經線和180°經線將地球分為兩個日期,其中0時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為新的一天的范圍。若圖中NES為0°經線,圖中NCB位于平分夜半球的經線上,地方時為0時,經度為90°W,新的一天的范圍為從經線NCS(90°W)向東到180°經線。故選D。
【點睛】圖示法理解日界線及日期變
更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過自然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則要減一天。如下圖所示: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地球最基本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形式,它們的特點也影響了地球上最基本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規(guī)律,完成下面小題。
22. 下列能夠證明地球在自轉的地理現(xiàn)象是( )
A. 月球西升東落 B. 晝夜長短變化 C. 太陽東升西落 D. 河岸對稱分布
23. 同一緯線上,在不考慮地形起伏的情況下,大致相同的是( )
A. 太陽方位 B. 晝夜長短 C. 太陽高度 D. 地方時
24. 下列哪一項地理現(xiàn)象受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直接影響( )
A. 地球表面大氣厚度適中 B. 地球表面晝夜溫差較小
C. 赤道晝夜長短變化最大 D. 北極點極夜期極光絢麗
【答案】22. C 23. B 24. B
【解析】
【分析】
22題詳解】
月球西升東落主要是由月球繞地球公轉周期比地球自轉周期長造成的,A錯誤;晝夜長短變化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B錯誤,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河岸不會對稱分布,D錯誤;太陽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決定的,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相對于太陽就東升西落,C正確,所以選C。
【23題詳解】
同一緯線上,太陽方位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是不一樣的,A錯誤;同一緯線晝夜長短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時相同,B正確; 同一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相同,但太陽高度不同時間是不一樣的,C錯誤;同一經線地方時相同,同一緯線地方時不可能相同,D錯誤,所以選B。
【24題詳解】
地球表面大氣厚度適中,是地球的體積與質量決定的,與自轉和公轉無關,A錯誤;赤道晝夜長短變化最小,全年晝夜平分,C錯誤;北極點極夜期極光絢麗,是太陽活動導致的,D錯誤;地球表面晝夜溫差較小,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適中密切相關,B正確,所以選B。
【點睛】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降低;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降低。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1日23時59分09秒我國迎來冬至,該日北京市(116°E,40°N)晝長9小時20分鐘。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5. 該日( )
A. 地球公轉速度最快 B. 晨昏線與地軸夾角為23°26'
C. 北半球各地晝夜差值達到最小值 D.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
26. 該日北京市日出時刻在北京時間( )
A. 7:04 B. 7:20 C. 7:36 D. 8:00
27. 我國迎來冬至時,和北京處于同一天的區(qū)域面積約占地球總面積的( )
A. 1/6 B. 1/3 C. 1/2 D. 5/6
【答案】25. B 26. C 27. D
【解析】
【分析】
【25題詳解】
地球公轉速度最快出現(xiàn)在1月初,A錯誤;當日晨昏線與地軸夾角為23°26',夾角達到最大,B正確;全球各地春秋分日晝夜等長,晝夜差值最小,C錯誤;南半球南回歸線及以南區(qū)域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D錯誤。故選B。
【26題詳解】
從材料可知,該日北京市晝長為9小時20分鐘,根據(jù)晝長=(12時-出時間)*2,可計算出,當日北京日出地方時為7:20;因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中央經線的地方時,東八區(qū)中央經線(120°E)比北京(116°E)偏東4°,早16分鐘,故北京時間為7:36,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7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東八區(qū)及其以西的區(qū)域都位于舊的一天,東九區(qū)以東的時區(qū)位于新的一天,與北京同處一天的區(qū)域有20個時區(qū),占地球總面積(24個時區(qū))的5/6,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地方時的計算方法:一定時,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家住常州(31.5°N,119.5°E)的小明在2021年11月23日日出時刻打開手機上的世界時鐘,屏幕顯示信息如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8. 該日常州的晝長約為( )
A. 10小時10分 B. 10小時50分 C. 13小時10分 D. 13小時50分
29. 該日當珀斯(31.5°S,115.5°E)日出時,莫斯科的區(qū)時為( )
A. 0:25 B. 5:25 C. 6:35 D. 1:35
30. 下圖所示的晝夜分布狀況(陰影部分表示黑夜)中,與此時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28. B 29. A 30. D
【解析】
【分析】
【28題詳解】
讀材料可知,常州時間與北京時間相同,該日常州日出的時間為6:35,則晝長=(12-6:35)*2,約為10小時50分。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9題詳解】
讀圖可知,常州位于31.5°N,珀斯位于31.5°S,珀斯夜長與常州晝長相同。常州晝長即珀斯夜長約為10小時50分,則珀斯日出時間約為5:25。珀斯與北京時間相同,莫斯科比北京時間慢5小時,珀斯日出時,莫斯科時間應是0:25,A正確,BCD錯誤。故選A。
【30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AC錯誤。此時常州日出時刻,即120°E接近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60°W接近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B錯誤,D正確。故選D。
【點睛】區(qū)時的計算計算時可分以下幾個步驟:一定時區(qū),二定區(qū)時,三定向,四定差,五定值。(1)定時區(qū):若題中只有經度,可根據(jù)經度確定出所在的時區(qū),方法為:該地的經度數(shù)÷15°,所得商為整數(shù)即為該地所在時區(qū)數(shù),如果余數(shù)小于7.5則時區(qū)數(shù)為商,如果余數(shù)大于7.5則時區(qū)數(shù)為商+1,東西時區(qū)根據(jù)東西經確定。(2)定區(qū)時,(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時的計算。(東加西減,如圖計算)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滿分40分)
31. 下圖為“地球上四地年內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及物影朝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四地的推測正確的是( )
A. ①地的沿海地區(qū)易受熱帶氣旋影響 B. ②地與③地各日日出方位基本一致
C. ②地正午太陽高度與晝長呈正相關 D. 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相同
(2)當④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時,試描述北半球晝夜情況____;北極點日影朝向____。
【答案】(1)B (2) ①. 晝最長夜最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及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 ②. 南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地球上四地年內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及物影朝向示意圖為材料,涉及正午太陽高度以及晝夜長短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圖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①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且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值相等,都是66.5°, 正午物影朝南和朝北時影長相等,所以①地為赤道,赤道處沒有地轉偏向力,①地的沿海地區(qū)不利于熱帶氣旋形成,A錯誤;②地正午太陽高度也有最大值90°,正午物影朝南的時間更長,故該地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②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為90°,有直射現(xiàn)象,但此時該地晝長沒有達到最長,所以正午太陽高度與晝長不呈正相關,C錯誤;③地正午太陽高度也有最大值90°,正午物影朝北時間更長,故該地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根據(jù)前面分析已知,②地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在南北極圈之間的地點,全年日出日落方位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大致都是二分日時正東升正西落,直射點在北半球時,東北升西北落;直射點在南半球時,東南升西南落,②地與③地各日日出方位基本一致,B正確;④地全年正午物影均朝北,且正午太陽高度有為零的時刻。說明該地有極夜現(xiàn)象,最大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47°,該地是北極圈上的點,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為47°。①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最小為66.5°,因此年變化幅度為23.5°,②③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值介于23.5°和47°之間,所以四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不相同,D錯誤。故選B。
【小問2詳解】
由上題推論可知,④地為北極圈上的點,當④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半球達到一年中的晝長最大值,夜長達到最小值;緯度位置越高,晝長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北極點的四面八方都為南,所以北極點的日影朝向南。
3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荔枝主產地位于長江、赤水、習水沿岸河谷地帶,合江荔枝在全球分布緯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yōu),市場價格最高。荔枝是典型的亞熱帶常綠果樹,喜高溫高濕,喜光向陽,對氣候條件尤其是氣溫非常敏感,生存的溫度要求是年平均溫度18℃以上,最適宜的溫度是22~25° C,尤其是冬季不耐冰雪霜凍;最低溫度低于2℃就可能遭受凍害,會使來年荔枝產量減少甚至絕收。從近50年的氣象觀測資料來看,合江縣年平均氣溫為18.1° C,極端高溫為43.4° C,極端最低氣溫-2.2° C,平均有霜期僅6天,大約每三年有一年是完全無霜的。如圖示意我國荔枝主要分布區(qū)。
(1)分析合江縣氣候對荔枝生產的有利影響。
(2)當?shù)剞r民常用綠肥、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覆蓋于荔枝樹下,說明這種做法的作用。
【答案】(1)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光熱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期);位于河谷,冬季風影響小,有霜期短甚至沒有,霜凍危害較少;年均溫較高,有利于生長;生長期長,荔枝品質好。
(2)夏季可減少陽光強烈直射地面,降低土溫,冬季可減少地面熱量損失,起到保暖作用;增加降水下滲及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利于防旱保濕;減少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本題以茘枝的種植為背景,考查農業(yè)區(qū)位因素、農業(yè)措施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1)由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光熱充足,能夠滿足茘枝生長所需要的光照和熱量;該地降水豐沛,雨熱同期,能夠滿足茘枝生長所需要的水分;讀圖可知,合江縣位于河谷,冬季風影響小,受下沉氣流的影響,溫度較高,有霜期短,甚至無霜凍危害;“合江縣年平均氣溫為18.1° C,極端高溫為43.4° C,極端最低氣溫-2.2° C”可知,該地年均溫較高,有利于茘枝生長;“合江荔枝在全球分布緯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yōu)”可知,合江荔枝生長期較長,有利于有機質的贊口不絕,品質優(yōu)育良。
(2)讀材料分析可知,“茘枝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22-25C,而合江縣極端高溫為43.4°C”可知,氣溫高,因此用綠肥、田間雜草、作物莖桿等覆蓋于茘枝樹下,夏季可以減少強烈的陽光直射地面,降低土壤溫度;茘枝冬季不耐冰雪霜凍,易遭受凍害,因此用綠肥、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覆蓋于茘枝樹下,可減少地面熱量損失,還起到保溫的作用。用綠肥、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覆蓋于茘枝樹下,孔隙度大,既能夠增加雨水下滲,又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既可以防止土壤干旱,又可以保持土壤濕度;用綠肥、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覆蓋于茘枝樹下,可以占據(jù)減少林間雜草的生長空間,抑制雜草的生長;同時綠肥、田雜草、作物稈腐爛后進入土壤,又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點睛】
33.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從20世紀70年代半導體產業(yè)在美國形成規(guī)模以來,半導體產業(yè)總共經歷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產業(yè)轉移:第一次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美國本土向日本轉移,成就了東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到2000年,隨著半導體產業(yè)不斷的發(fā)展與升級,美國逐步把IC的設計與制造進行分離,并將制造業(yè)轉移。由美國、日本向韓國以及我國臺灣轉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臺積電、日月光等大型廠商。
材料二:半導體產業(yè)每一次轉移的過程都帶動了當?shù)乜萍寂c經濟飛速的發(fā)展。我國正在承接第三次轉移,我國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獲取了部分國外半導體分裝、制造等業(yè)務。隨著全球電子化進程的開展,我國半導體產業(yè)厚積薄發(fā),半導體產業(yè)下游發(fā)展興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生產國和消費國。
材料三:半導體產業(yè)鏈示意圖
(1)簡析美國半導體產業(yè)進行第一次產業(yè)轉移的原因。
(2)第二次轉移,美國開始主動將生產線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斷此階段美國半導體產業(yè)的生產特點。
(3)第三次半導體產業(yè)轉移為規(guī)模轉移。簡述我國承接半導體第三次轉移的優(yōu)勢條件。
【答案】(1)半導體加工產業(yè)利潤降低;美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日本勞動力較美國廉價?
(2)半導體產業(yè)不斷發(fā)展與升級;產業(yè)鏈更加完整?細化;掌握利潤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設計等高技術環(huán)節(jié)?
(3)勞動力成本較低;半導體產業(yè)下游應用發(fā)展迅速,消費市場廣闊;我國科技發(fā)展迅速,具備了相應的技術條件;資金充裕?
【解析】
分析】
【詳解】(1)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美國本土向日本轉移,美國半導體產業(yè)進行第一次產業(yè)轉移,它的原因:半導體產業(yè)高附加值主要在設計研發(fā)環(huán)節(jié),加工產業(yè)利潤降低;隨著經濟發(fā)展,美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日本戰(zhàn)后經濟較落后,勞動力較美國廉價?
(2)第二次轉移,美國開始主動將生產線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由美國、日本向韓國以及我國臺灣轉移。體現(xiàn)了半導體產業(yè)不斷發(fā)展與升級,工業(yè)鏈條更加復雜;產業(yè)鏈更加完整?細化,一些低利潤的封裝環(huán)節(jié)搬到經濟較落后、勞動力較豐富的國家和地區(qū);本土僅掌握利潤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設計等高技術環(huán)節(jié)?
(3)我國承接半導體第三次轉移的優(yōu)勢條件是:我國勞動力成本較低;半導體產業(yè)下游應用發(fā)展迅速,消費市場廣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年進口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我國科技發(fā)展迅速,具備了相應的技術條件,出現(xiàn)了華為、中興等很多半導體研發(fā)企業(yè)。中國資金充裕、政府大力扶持等?
【點睛】本題組主要考查產業(yè)轉移的有關知識。
這是一份2020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1揚州中學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2晉城陵川縣高級實驗中學高二上學期開學檢測地理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高級實驗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檢測地理試題含解析docx、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高級實驗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檢測地理試題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