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1 C 12N 14 O 16 P31 S 32 Cu 64 Zn 63.5
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Ca—4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道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分)下列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葡萄釀成酒B.紅紙剪成窗花
C.泥土燒制瓷器D.爆竹爆炸
2.(2分)實驗室中,不小心將酒精燈碰倒在桌上燃燒起來,合理簡單的滅火措施是( )
A.用水沖滅B.用嘴吹滅
C.用泡沫滅火器撲滅D.用濕抹布撲滅
3.(2分)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chǔ)和保證。下列有關(guān)實驗操作錯誤( )
A.傾倒液體B.裝入固體粉末
C.加熱液體D.讀取液體體積
4.(2分)綠色植物體主要由C、H、O等元素組成,在戈壁沙漠中綠色植物無法生長的原因主要是環(huán)境中缺少( )
A.O2B.H2OC.CO2D.N2
5.(2分)“綠色能源”是指使用時不產(chǎn)生有害排放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對空氣不造成污染或污染很少的能源.下列能源屬于“綠色能源”的是( )
A.煤B.汽油C.柴油D.太陽能
6.(2分)溴酸鈉(NaBrO3)是某種冷燙精的主要成分,對頭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當會引起皮炎。溴酸鈉中溴元素的化合價是( )
A.+5B.+4C.+3D.﹣1
7.(2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銹蝕,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在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氧化鐵的化學式為( )
A.FeO2B.FeOC.Fe2O3D.Fe3O4
8.(2分)開辟防火帶是山林防火的一個重要措施.在樹林中間開辟通道(如圖)的主要目的是( )
A.隔離空氣B.便于滅火人員通行
C.隔離可燃物D.沿通道擴散濃煙
9.(2分)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會議于2009年12月7日拉開帷幕,主要討論關(guān)于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及各個國家、地區(qū)的二氧化碳減排問題,下面有關(guān)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并非導致溫室效應的唯一氣體
B.二氧化碳可用燃著的木條鑒定
C.二氧化碳在實驗室可以用塊狀石灰石和稀硫酸反應制備
D.二氧化碳能致人死亡,說明它有毒
10.(2分)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發(fā)生變化的是( )
①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 ②物質(zhì)的種類 ③元素的種類 ④原子的數(shù)目
⑤原子的種類 ⑥物質(zhì)的分子總數(shù) ⑦原子的質(zhì)量 ⑧物質(zhì)的性質(zhì).
A.全部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③⑤D.①③④⑤⑦
11.(2分)金剛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下列關(guān)于碳的單質(zh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黑色固體
B.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條件下,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是物理變化
12.(2分)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他們所描述的化學方程式是( )
A.C+O2 CO2
B.2CO+O2 2CO2
C.2C+O2 2CO
D.CH4+2O2 CO2+2H2O
13.(2分)下列關(guān)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質(zhì)的是( )
A.氧氣能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用來生產(chǎn)汽水等碳酸飲料
D.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氣體肥料
14.(2分)科學家通過宇宙探測儀發(fā)現(xiàn)金星大氣層中含有物質(zhì)X.X可以通過下列反應制?。篊H2(COOH)2X+2H2O.則物質(zhì)X的化學式為( )
A.COB.CO2C.C3O2D.C2O3
15.(2分)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甲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乙、丙變化的質(zhì)量比為9:8
D.反應后甲的質(zhì)量為0 g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1-2個正確選項,多選、錯選不得分,漏選得1分,每題2分,共10分)
16.(2分)下列有關(guān)二氧化碳的檢驗、制備、和用途能達到目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冶煉金屬
B.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C.用塊狀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備大量二氧化碳
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立即熄滅,證明瓶內(nèi)原有氣體是二氧化碳
17.(2分)在選擇氣體的實驗裝置時要考慮的因素有( )
A.氣體是否有顏色
B.氣體是否有氣味
C.氣體能否溶于水
D.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的狀態(tài)
18.(2分)如圖為某反應的部分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B.1個X分子中有3個原子
C.反應物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1
D.該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未改變
19.(2分)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對這三種燃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化合物B.燃燒后都會放出熱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D.都是混合物
20.(2分)某純凈物R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zhì).實驗測得1.6g該純凈物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則該純凈物的組成為( )
A.R中一定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B.R中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C.R中一定含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無法判斷
三、填空題:(共20分)
21.(5分)根據(jù)所給名稱的要求,寫出相應的化學符號:
(1)2個碳原子 ;
(2)氫元素 ;
(3)3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
(4)鎂離子 ;
(5)氯化鈉中鈉元素的化合價
22.(3分)如圖實驗,將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放裝石蕊的燒杯中.
(1)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 ;
(2)反應方程式是: .
23.(2分)在A+B═C+D反應中,5gA跟4gB恰好完全反應,同時生成3gC.若要生成9gD,則需要B g.各物質(zhì)之間的質(zhì)量比是 .
24.(10分)現(xiàn)有ABCD四種常見元素,A元素的單質(zhì)是最清潔的燃料;C元素的單質(zhì)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B元素的單質(zhì)是目前世界上年產(chǎn)量最高和使用量最大的金屬,能在C元素的單質(zhì)中劇烈燃燒生成黑色固體W2D元素可組成多種單質(zhì),其中一種單質(zhì)在C元素的單質(zhì)中燃燒可生成化合物DC或DC2,DC可于血液中得血紅蛋白結(jié)合,引起中毒.
(1)寫出A、B兩種元素的名稱或符合:A 、B .
(2)寫出元素C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
(3)寫出B、C兩種元素組成的一種色化合物的化學式: .B元素在該紅色化合物中得化合價為 .
(4)寫出DC與W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寫出通電條件下由某種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zhì)生成元素A的單質(zhì)和元素C的單質(zhì)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四、簡答題:(每題4分,共12分)
25.(4分)向盛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里投入幾小塊烘烤過的木炭,紅棕色會消失的原因是 .
26.(4分)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會造成溫室效應,如何防止溫室效應?
27.(4分)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五、實驗與探究(每空1分,共18分)
28.(12分)實驗室用來制備和收集氣體的部分裝置如圖所示:
(1)寫出儀器名稱:a ;b ;c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藥品是 、 ;
(3)發(fā)生裝置是 (填序號);使用該裝置還可以制取另一種氣體,用化學方程式回答 。
(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的收集裝置為 (填序號)
能用該裝置收集的氣體必須具備的物理性質(zhì)是 。
(5)如何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簡述操作步驟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此反應 。
(6)假若二氧化碳氣體始終不能收集滿,可能的一種原因是 。
29.(6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1裝置進行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錐形瓶底部放一些細沙的目的是 ;在導管口安裝氣球的目的是 。
(2)小新同學采用圖2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 ;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現(xiàn)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某同學在實驗結(jié)束后打開橡膠塞,發(fā)現(xiàn)瓶中又開始產(chǎn)生大量煙,你認為這是因為 ;然后,他又立即將橡膠塞塞回去,這時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六、計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10分)
30.(6分)低鈉鹽適合患有高血壓、腎病、心臟病的患者食用,蘋果酸鈉鹽(C4H5O5Na)是低鈉鹽的一種,請回答:
(1)蘋果酸鈉鹽由 種元素組成;
(2)蘋果酸鈉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 ;
(3)蘋果酸鈉鹽中各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
31.(4分)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放于燒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鹽酸50.0g,恰好完全反應(石灰石中的雜質(zhì)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反應后燒杯中物質(zhì)總質(zhì)量為56.7g.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 ;
(2)求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道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解答】解:A、葡萄釀成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B、紅紙剪成窗花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泥土燒成瓷器的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爆竹爆炸的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B。
2.【解答】解:酒精著火時最簡單的滅火方法是使用濕抹布蓋滅,能起到降溫和隔絕氧氣的作用,觀察選項,
故選:D。
3.【解答】解:A、取用液體時:①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②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藥品。故A正確;
B、取用固體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圖中操作正確。故B正確;
C、①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防止沸騰濺出;②試管與桌面成約45°角,圖中操作錯誤,故C錯誤;
D、量取液體時,視線沒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操作正確,故D正確。
故選:C。
4.【解答】解:綠色植物體主要由C、H、O等元素組成,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中必須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在戈壁沙漠環(huán)境中,有氧氣、二氧化碳、氮氣,但缺少的是水。
故選:B。
5.【解答】解:煤、汽油、柴油燃燒都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氣污染物,不屬于“綠色能源”。只有太陽能不會造成污染,屬于“綠色能源”。
故選:D。
6.【解答】解:溴酸鈉中Na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O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設(shè)NaBrO3中Br元素的化合價為x,
根據(jù)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則
+1+x+(﹣2)×3=0
解得x=+5
故選:A。
7.【解答】解: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氧化鐵的化學式為:Fe2O3。
故選:C。
8.【解答】解:開辟防火帶是山林防火的一個措施。它通常是在山林中間開辟一條通道(防火帶),是為了把可燃物與火隔離開,以達到防火的目的。
故選:C。
9.【解答】解:A、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碳并非導致溫室效應的唯一氣體,正確;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故錯誤;
C、硫酸與碳酸鈣生成微溶性固體硫酸鈣,它覆蓋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脫離接觸,導致反應太緩慢。故錯誤;
D、二氧化碳不供給呼吸,致人死亡,但是無毒;
故選:A。
10.【解答】解:化學反應前后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zhì)量;元素的種類;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以及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兩個可能變是分子的數(shù)目、元素的化合價。兩個一定變是物質(zhì)的種類、分子的種類。
故選:D。
11.【解答】解:A、都是黑色固體,不正確。
B、因為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確。
C、因為它們是不同的物質(zh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不正確。
D、一定條件下,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是化學變化,因為金剛石是不同于石墨的新物質(zhì),不正確。
故選:B。
12.【解答】解:A、該反應反應條件是點燃,但各物質(zhì)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1,不是2:1:2,故選項錯誤。
B、該反應反應條件是點燃,各物質(zhì)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2,該反應是化合反應;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28×2):32:(44×2)=7:4:11,故選項正確。
C、該反應反應條件是點燃,各物質(zhì)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2,該反應是化合反應;但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2×2):32:(18×2)=1:8:9,故選項錯誤。
D、該反應反應條件是點燃,但該反應的生成物是兩種,不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錯誤。
故選:B。
13.【解答】解:物質(zhì)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等性質(zhì),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因此,都屬于物理性質(zhì)。
A、急救病人的生命活動需要氧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故錯誤;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干冰變成氣體時吸收環(huán)境的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故正確;
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chǎn)汽水等碳酸飲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性質(zhì),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zhì),故錯誤。
D、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氣體肥料,二氧化碳參與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zhì),故錯誤。
故選:B。
14.【解答】解:從化學方程式看,反應前有碳原子3個、氧原子4個、氫原子4個;反應后2個水分子中氫原子4個、氧原子2個,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與原子數(shù)目不變,所以一個X分子中含有3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故可知物質(zhì)X的化學式為C302。
故選:C。
15.【解答】解:A、該化學反應為:丁→乙+丙。是分解反應故A是正確的。
B、甲的質(zhì)量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可能沒有參加反應,也可能是催化劑。故B也是正確的。
C、乙物質(zhì)變化的質(zhì)量為11﹣2=9,丙物質(zhì)變化的質(zhì)量為28﹣20=8,故C也是正確的。
D、反應后甲的質(zhì)量為5克,故D是不正確的。
故選:D。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1-2個正確選項,多選、錯選不得分,漏選得1分,每題2分,共10分)
16.【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具有還原性,所以二氧化碳不用于冶煉金屬,故A錯誤;
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故B正確;
C、碳酸鈣和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礙反應的繼續(xù)進行,故C錯誤;
D、二氧化碳和氮氣都不具有助燃性,所以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火焰立即熄滅,證明瓶內(nèi)原有氣體是二氧化碳或氮氣,故D錯誤。
故選:B。
17.【解答】解:因為發(fā)生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有關(guān)。如反應物是固體+液體反應,不需加熱,屬于固液常溫型制取氣體;反應物都是固體,且需要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需要選用有酒精燈等加熱裝置的裝置。故確定某種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
實驗室制取氣體收集方法的選擇是根據(jù):一般考慮氣體物理性質(zhì)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學性質(zhì)中看它是否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不能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不能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故選:CD。
18.【解答】解:A、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分解反應,故說法錯誤;
B、根據(jù)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shù)不變,反應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個原子,而反應后生成物之一的一個分子中含2個原子,則4個X分子中含12個原子,因此1個X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故說法正確;
C、根據(jù)圖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2:4=1:2而非1:1,故說法錯誤;
D、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在生成物中有單質(zhì)生成,一定有化合價的改變,故說法錯誤。
故選:B。
19.【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zhì)都是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
B、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zhì)燃燒后都會放出熱量,故B正確;
C、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zh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錯誤;
D、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zhì)都是由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屬于混合物,故D正確。
故選:BD。
20.【解答】解:該物質(zhì)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zhì)量不變,故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3.6g水中含有氫元素的質(zhì)量為:3.6g××100%=0.4g;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質(zhì)量為:4.4g××100%=1.2g;
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和為1.2g+0.4g=1.6g,與該純凈物的質(zhì)量相等,故該純凈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觀察選項,
故選:B。
三、填空題:(共20分)
21.【解答】解:(1)2個碳原子就是在碳元素符號的前面加上數(shù)字2,故填:2C;
(2)氫元素的符號為H,故填:H;
(3)3個五氧化二磷分子就是在五氧化二磷化學式的前面加上數(shù)字3,故填:3P2O5;
(4)鎂離子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故填:Mg2+;
(5)氯化鈉中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故填:Cl
22.【解答】解:(1)因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且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現(xiàn)象為: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2)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故答為:(1)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2)CO2+H2O═H2CO3.
23.【解答】解: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5gA跟4gB恰好完全反應,同時生成3gC,生成D的質(zhì)量為:5g+4g﹣3g=6g,
設(shè)若要生成9gD,需要B的質(zhì)量為x,
A+B═C+D,
4g 6g
x 9g
=,
x=6g,
各物質(zhì)之間的質(zhì)量比為:5g:4g:3g:6g=5:4:3:6.
故填:6;5:4:3:6.
24.【解答】解:最清潔的燃料是氫氣;鐵是目前世界上年產(chǎn)量最高和使用量最大的金屬;鐵能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生成四氧化三鐵;碳元素能組成多種單質(zhì),碳元素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引起中毒,故A是H,B是Fe,C是氧氣,D是碳元素;
故答案:(1)H,F(xiàn)e(2)
(3)氧化鐵是紅色固體,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故答案:Fe2O3,+3;
(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4CO+Fe3O43Fe+4CO2
(5)A的單質(zhì)是氫氣,C的單質(zhì)是氧氣,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水一種物質(zhì)產(chǎn)生兩種物質(zhì),
故答案:2H2O2H2↑+O2↑;分解.
四、簡答題:(每題4分,共12分)
25.【解答】解:木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向盛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里投入幾小塊烘烤過的木炭時,木炭把二氧化氮氣體吸附,從而使得紅棕色消失.
故填:木炭吸附了二氧化氮氣體,從而使得紅棕色消失.
26.【解答】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能像溫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樣,使地面吸收太陽光的熱量不易散失,從而使全球變暖,這種現(xiàn)象叫溫室效應;從二氧化碳釋放的角度來看,化石燃料的燃燒是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則應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并開發(fā)新能源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吸收二氧化碳的角度來看,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通過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來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故答案為: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燃燒產(chǎn)物處理后排放,大力植樹造林,種花、種草,禁止亂砍濫伐,積極開發(fā)新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等。
27.【解答】解:因為酸性物質(zhì)能和很多物質(zhì)反應,所以酸雨的危害是很多方面的。如危害人體健康;腐蝕大理石建筑、鐵路,毀壞莊稼,使土壤酸化,使水體顯酸性,污染水源、地下水等。
答案:危害人體健康;腐蝕大理石建筑、鐵路,毀壞莊稼,使土壤酸化,使水體顯酸性,污染水源、地下水等。
五、實驗與探究(每空1分,共18分)
28.【解答】解:(1)通過分析題中所指儀器的名稱和作用可知,a是錐形瓶,b是長頸漏斗,c是集氣瓶;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藥品是大理石(石灰石)、稀鹽酸;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所以發(fā)生裝置是乙,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溶于水,所以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的收集裝置為丙,能用該裝置收集的氣體必須具備的物理性質(zhì)是密度比空氣大;
(5)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操作步驟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6)二氧化碳氣體始終不能收集滿的原因是:裝置漏氣或藥品不足等。
故答案為:(1)錐形瓶,長頸漏斗,集氣瓶;
(2)大理石(石灰石)、稀鹽酸;
(3)乙,2H2O22H2O+O2↑;
(4)丙,密度比空氣大;
(5)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6)裝置漏氣(藥品不足,用硫酸代替了鹽酸等)。
29.【解答】解:(1)錐形瓶底部放一些細沙的目的是:防止燃燒時放出的大量的熱使錐形瓶破裂;在導管口安裝氣球的目的是:防止體系中的物質(zhì)逸散,給實驗造成誤差;故答案為:防止燃燒時放出的大量的熱使錐形瓶破裂;防止體系中的物質(zhì)逸散,給實驗造成誤差;
(2)小新同學采用左圖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用放大鏡匯聚陽光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發(fā)黃光、放出熱量、冒出大量的白煙;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答案為:用放大鏡匯聚陽光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4P+5O22P2O5;
(3)某同學在實驗結(jié)束后打開橡膠塞,發(fā)現(xiàn)瓶中又開始產(chǎn)生大量煙,這是因為:沒有反應完的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后繼續(xù)燃燒,他又立即將橡膠塞塞回去,這時天平不平衡。故答案為:沒有反應完的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后繼續(xù)燃燒;不平衡;
六、計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10分)
30.【解答】解:(1)由蘋果酸鈉鹽(C4H5O5Na)的化學式可知,蘋果酸鈉鹽是由碳、氫、氧、鈉四種元素組成的。故填:4;
(2)據(jù)相對分子的質(zhì)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之和,可得蘋果酸鈉鹽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2×4+5+16×5+23=156.故填:156;
(3)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質(zhì)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可得蘋果酸鈉鹽中碳、氫、氧、鈉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4):(1×5):(16×5):23=48:5:80:23.故填:C:H:O:Na=48:5:80:23。
31.【解答】解:(1)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前后質(zhì)量減少的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10.0g+50.0g﹣56.7g=3.3g;故填:3.3g;
(2)設(shè)10.0g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x=7.5g
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100%=75%
答: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75%.
物質(zhì)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質(zhì)量/g
5
2
20
22
反應后質(zhì)量/g
待測
11
28
5
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期中化學試卷(4)【含答案解析】,共19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期末化學試卷(8)【含答案解析】,共18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期末化學試卷(7)【含答案解析】,共2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