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綜合測試(四)
理綜生物試題2021/12/11)
(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 16 Na23 S32 C135.5 Mn 55
第I卷 選擇題(126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很久以前,勤勞的中國人就發(fā)明了制飴(麥芽糖技術(shù),這種技術(shù)在民間沿用至今。麥芽糖制作的大致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麥芽含有淀粉酶,不含麥芽糖
B. 麥芽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結(jié)合而成
C. 55~60℃保溫可抑制該過程中細菌的生長
D. 麥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多糖。單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組成部分,脫氧核糖是DNA的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脫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動物細胞共有的糖;二糖包括麥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麥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細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動物體內(nèi)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纖維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
【詳解】A、麥芽糖屬于植物細胞特有的二糖,在麥芽中存在麥芽糖,A錯誤;
B、麥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脫水縮合而成的,B錯誤;
C、細菌的生長需要適宜溫度,據(jù)圖可知,該過程中需要在55-60℃條件下保溫6小時左右,目的是抑制細菌的生長,避免雜菌污染,C正確;
D、一般而言,植物體內(nèi)酶的最適溫度高于動物,故麥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高,D錯誤。
故選C。
2. 智能溫室可實現(xiàn)立體栽培、無土栽培,并通過科學的環(huán)境控制手段實現(xiàn)雨水、二氧化碳的全面回收利用,實現(xiàn)高產(chǎn)、節(jié)水。圖1為智能溫室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圖3表示某種溫室作物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CO2吸收或釋放速率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A. 圖1中,立體種植能有效利用溫室內(nèi)的空間和光照條件,提高作物種植密度和產(chǎn)量
B. 圖2中,夏季晴朗的中午可使用遮陽棚和風扇降低溫度至30℃,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
C. 圖2中,該作物呼吸作用最適溫度高于光合作用最適溫度;F點時作物光合作用強度為0
D. 圖3中,中午12時可使用CO2發(fā)生器增加室內(nèi)CO2的濃度,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1、立體種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體空間的一種種植(養(yǎng)殖)方式,簡單的例子就是“稻-萍-魚”種養(yǎng)結(jié)合。廣義來說立體種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種植(養(yǎng)殖)條件來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農(nóng)業(yè)種養(yǎng)模式。
2、圖2中,實線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變化,虛線表示呼吸作用強度隨溫度的變化。圖3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室內(nèi)CO2濃度變化可表示該植物有機物的積累量。
【詳解】A、圖1中,立體種植能有效利用溫室內(nèi)的空間和光照條件,提高作物種植密度和產(chǎn)量,A正確;
B、據(jù)圖可知,30℃時凈光合最大,夏季晴朗的中午溫度過高,因此可以使用遮陽棚和風扇降低溫度,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B正確;
C、據(jù)圖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時40℃,實線和虛線之間的距離表示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0℃,因此該作物呼吸作用最適溫度高于光合作用最適溫度,F(xiàn)點時作物的凈光合作用強度為0,光合作用大于0,C錯誤;
D、圖3中,據(jù)圖可知,中午12時,室內(nèi)二氧化碳濃度較低,因此可使用CO2發(fā)生器增加室內(nèi)CO2的濃度,以維持較高凈光合速率,D正確。
故選C。
3. “正常胃黏膜(NOR)→慢性胃炎(CSG)→胃黏膜萎縮炎(CAG)→腸上皮化生(IM)→黏膜上皮異型增生(GIN)→胃癌”為胃癌病理學發(fā)展模式。為研究胃癌變過程中細胞凋亡率及相關調(diào)控基因(Bcl-2、Caspase-3)和凋亡細胞相關抗體基因(Apo2.7)的表達情況,某科研小組進行了有關實驗,結(jié)果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A. 胃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易擴散轉(zhuǎn)移、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等特點
B. 胃黏膜細胞凋亡率的持續(xù)下降可能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有關
C. Caspase-3、Apo2.7的低表達會抑制細胞凋亡,Bcl-2的高表達會促進細胞凋亡
D. 監(jiān)測細胞凋亡率以及有關基因的表達情況,可對胃癌的監(jiān)測及早期診斷提供參考
【答案】C
【解析】
【分析】1、細胞凋亡:細胞凋亡是一個主動的由基因決定的自動結(jié)束生命的過程,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程序死亡。凋亡細胞將被吞噬細胞吞噬。
生物發(fā)育過程中及成體組織中正常的細胞調(diào)亡有助于保證細胞只在需要它們的時候和需要它們活的地方存活。這對于多細胞生物個體發(fā)育的正常進行,自穩(wěn)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方面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2、癌細胞的主要特征:適宜的條件下,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發(fā)生顯著變化;表面發(fā)生變化,糖蛋白等物質(zhì)減少,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zhuǎn)移;游離核糖體增多。
細胞癌變的原因: 致癌因子使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細胞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轉(zhuǎn)化為癌細胞。
【詳解】A、胃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易擴散轉(zhuǎn)移、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等特點,A正確;
B、胃黏膜細胞凋亡率的持續(xù)下降,意味著細胞可能發(fā)生癌變,故可能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有關,B正確;
C、細胞凋亡率的持續(xù)下降與Caspase-3、Apo2.7的低表達和Bcl-2的高表達有關,Caspase-3、Apo2.7的低表達和Bcl-2的高表達都會使凋亡率下降,C錯誤;
D、結(jié)合胃癌病理學發(fā)展模式監(jiān)測細胞凋亡率以及有關基因的表達情況,可對胃癌的監(jiān)測及診斷提供參考,D正確。
故選C。
4. 紅眼和白眼、全翅和殘翅、正常翅和小翅、直剛毛和卷剛毛分別為黑腹果蠅的四對相對性狀。為研究果蠅基因型與壽命的關系,研究者選取了4個基因型不同的黑腹果蠅純合品系:①野生型(紅眼、全翅、正常翅、直剛毛);②白眼品系;③殘翅品系;④白眼、小翅、卷剛毛品系。其中①為四對基因的顯性純合品系。經(jīng)過培養(yǎng)、觀察和計數(shù)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根據(jù)已有信息推測,下列果蠅品系中壽命最長的是( )
序號
①
②
③
④
平均壽命占野生型的百分比
100%
67.59%
72.74%
54.15%
A. 白眼、小翅品系 B. 小翅、殘翅品系
C. 白眼、小翅、殘翅品系 D. 白眼、小翅、殘翅、卷剛毛品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題意可知,紅眼和白眼、全翅和殘翅、正常翅和小翅、直剛毛和卷剛毛分別為黑腹果蠅的四對相對性狀,其中,紅眼對白眼為顯性,全翅對殘翅為顯性,正常翅對小翅為顯性,直剛毛對卷剛毛為顯性。
【詳解】本題涉及的所有個體都是純合個體,根據(jù)表現(xiàn)型判斷題干中的①號品系具有8個相關的顯性基因,②號和③號品系有6個顯性基因,④號品系有2個顯性基因,對應到其各自的平均壽命,可以發(fā)現(xiàn)基因型中顯性基因越多的品系平均壽命越長,另外,不同顯性基因?qū)勖脑龇幸欢ǖ牟町?,例如②號和③號品系都?個顯性基因,但③號品系的平均壽命較長,說明紅眼基因?qū)勖挠绊憦娪谌峄颍C上所述,B選項的黑腹果蠅品系壽命最長,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5. 查發(fā)現(xiàn)兩個家系關于甲(A、a)和乙(B、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如下,攜帶a基因的個體同時患有血脂含量明顯升高的并發(fā)癥。I -3無乙病致病基因,人群中乙病男性出現(xiàn)的概率為1/200且男女比例為1∶1,假定人群已達到遺傳平衡狀態(tài),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II7和II8結(jié)婚,生下III5患乙病的概率為1/202
B. 如果只考慮甲病的遺傳,III3和I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
C. III3的性染色體來自I2和I4的概率不同
D. I1和I2后代的表現(xiàn)型理論分析有6種情況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遺傳系譜圖:Ⅰ-1和Ⅰ-2正常,但是有一個患甲病的女兒,符合“無中生有為隱性”的特點,即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女兒正常,父親患病,所以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Ⅰ-3和Ⅰ-4正常,但是有患乙病的兒子Ⅱ-9,所以乙病為陰性遺傳,又因為Ⅰ-3無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詳解】A、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所以Ⅱ-7的基因型為XBY,人群中乙病男性的患病率為1/200,所以Xb的概率為1/200,XB的概率為199/200,所以Ⅱ-8的基因型為XBXb的概率為2/101,Ⅱ-7和Ⅱ-8結(jié)婚患乙病的概率為2/101×1/4=1/202,A正確;
B、如果只考慮甲病的遺傳,Ⅱ-5為1/3AA和2/3Aa,Ⅱ-6為1/3AA和2/3Aa,因此Ⅲ-3為4/9AA或者4/9Aa,AA和Aa為1:1,I-2為Aa,因此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B正確;
C、III-3的性染色體來自I-2和I-4的概率不同,C正確;
D、I-1和I-2的基因型分別是AaXBY和AaXBXb,后代的表現(xiàn)型理論分析有2×1×2=4種情況,D錯誤。
故選D。
6. 下圖為五倍體栽培棉的培育過程,字母A、D、E 均代表一個染色體組,每組有13 條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過程屬于單倍體育種
B. 栽培棉含有65條染色體
C. 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
D. 栽培棉減數(shù)分裂時可形成39個四分體
【答案】B
【解析】
【分析】單倍體育種:一般是利用花藥、花粉作外殖體進行組織培養(yǎng),經(jīng)染色體加倍后產(chǎn)生純合二倍體,再經(jīng)過田間育種試驗,獲得優(yōu)良新品種,其原理的染色體變異。在單倍體育種過程中通常采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詳解】A、識圖分析可知,圖示是兩個二倍體品種先雜交,后經(jīng)秋水仙素加倍處理,因此屬于多倍體育種,A錯誤;
B、AADD與EE雜交,其中A、D、E各代表一個染色體組,所得F1染色體組成為ADE,秋水仙素處理得到的F2為AADDEE,F(xiàn)2與AADD雜交,最終得到的栽培棉染色體組成應為AADDE,A、D、E所代表的每一個染色體組中各含13條染色體,故栽培棉AADDE應含有5個染色體組,共65條染色體,B正確;
C、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染色體著絲點分裂并未被抑制,C錯誤;
D、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栽培棉染色體組成為AADDE,減數(shù)分裂時AA、DD可各自正常聯(lián)會,共形成13+13=26個四分體,而E只有一個染色體組,減數(shù)分裂時無法聯(lián)會,故栽培棉減數(shù)分裂時可形成26個四分體,D錯誤。
故選B。
7. 圖1是某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質(zhì)變化示意簡圖,其中①~⑤為生理過程,a~h為物質(zhì)名稱;圖2為該植物在適宜溫度、CO2濃度為0.03%的條件下,光合作用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物質(zhì)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生物膜上進行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__(填編號)。
(2)圖2中,光照強度為B點對應數(shù)值時,該植物根尖分生區(qū)能進行圖1的生理過程有_____________(填編號)。若白天處于C點對應的光照強度,則每天至少光照_____________ h,該植物才能正常生長。
(3)若先將該植物的葉片在同溫度下進行暗處理1h,暗處理后重量減少3mg,隨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處理前重量增加3mg。則該植物葉片光照1h的真正光合速率為_____________mg。
【答案】(1) ①. 吸收、傳遞和轉(zhuǎn)換光能 ②. ①⑤
(2) ①. ③④⑤ ②. 6
(3)9
【解析】
【分析】圖分析①表示光反應階段,②表示暗反應階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階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階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a是光合色素,b是O2,c是NADPH,d是ATP,e是ADP,f是C3,g是C5,h是CO2,A點對應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呼吸速率,B點是光補償點,此時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點是光飽和點,此時達到光合速率最大值。
【小問1詳解】
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傳遞、轉(zhuǎn)化光能。光反應階段在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nèi)膜上進行。
【小問2詳解】
植物根尖分生區(qū)沒有葉綠體只能進行呼吸作用。若白天光照強度為C點,則白天凈光合速率為15[mg·(100cm2葉·h-1)],全天呼吸速率是5[mg·(100cm2葉·h-1)],植物若想正常生長需要每天白天積累的有機物和晚上消耗的有機物相等,設每天至少光照a小時,植物才能正常生長,列方程為:15a=(24-a)×5,解得a=6。
【小問3詳解】
暗處理1h重量減少3mg,說明呼吸強度3mg/h,光照1h后比處理前重量增加3mg,說明凈光合強度是6mg/h,真光合強度=呼吸+凈光合=9mg/h。
【點睛】本題重點考察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關系,透徹掌握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和有機物的積累量均表示凈光合速率是解題關鍵。
8. 雄性不育是指花藥或花粉不能正常發(fā)育的現(xiàn)象,雄性不育的植株,雌蕊能正常發(fā)育。
雄性不育包括細胞核雄性不育和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細胞核雄性不育是指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有顯性核不育和隱性核不育,遺傳方式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根據(jù)對光和溫度的反應又分為兩種:(1)不受光溫影響的核雄性不育是指與光和溫度影響無關。(2)光溫敏核雄性不育是指受光和溫度影響。高溫或長日——不育;適溫短日——可育。
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表現(xiàn)為母體遺傳、花粉敗育和雌穗正常,可以被顯性核恢復基因恢復育性。下圖為雄性不育遺傳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某雜交組合子代是雄性不育系,基因型為S(rr),它的雙親可能的基因型為( )
A.♀N(rr)×♂S(rr) B.♀S(rr)×♂N(rr)
C.♀S(RR)×♂N(rr) D.♀S(rr)×♂N(RR)
雜交組合基因型不能是♀N(rr)×♂S(rr)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科研人員研究核質(zhì)互作的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T-CMS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玉米可被顯性核恢復基因Rf2(R基因)恢復育性,T-URF13基因(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其作用機理如圖所示。
細胞中T基因通常不成______存在,R基因在遺傳時,遵循______。核(質(zhì))基因型為Rr(T)的個體自交,后代中出現(xiàn)雄性不育的概率是______。
(3)現(xiàn)有核雄性不育品種,請設計一個實驗,探究該不育與光、溫度的關系,簡單說出實驗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S(rr)為雄性不育,不能做父本 ③. (2)對 ④. 分離定律 ⑤. 1/4 ⑥. 將該不育系品種分四組分別培養(yǎng)在長日照并高溫、長日照適宜溫度,短日照高溫,短日照適宜溫度條件下,記錄各組的育性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意可知,R、r屬于一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而N、S屬于細胞質(zhì)基因,其在遺傳過程中遵循細胞質(zhì)基因的遺傳特點,即母系遺傳。
【詳解】(1)A、♂S(rr)雄性不育,不能作為父本,A錯誤;
B、♀S(rr)×♂N(rr)雄性可育,可以作為父本,♀S(rr)×♂N(rr)雜交的后代均為S(rr),B正確;
C、♀S(RR)×♂N(rr)后代的基因型為S(Rr),不符合題意,C錯誤;
D、♀S(rr)×♂N(RR)后代的基因型為S(Rr),不符合題意,D錯。
故選B。
雜交組合基因型不能是♀N(rr)×♂S(rr)的原因S(rr)為雄性不育,不能做父本;
(2)T基因位于線粒體中,不成對存在,細胞中R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成對存在,R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R基因能恢復育性,所以核(質(zhì))基因型為Rr(T)的個體自交,后代中出現(xiàn)雄性不育rr(T)的概率是1/4;
(3)實驗思路:
將該不育系品種分四組分別培養(yǎng)在長日照并高溫、長日照適宜溫度,短日照高溫,短日照適宜溫度條件下,記錄各組育性。
【點睛】本題考查核質(zhì)互作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夠從題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用數(shù)學方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nèi)容、以及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9. 下圖為人染色體上DNA 復制過程模式圖,請根據(jù)圖示過程,回答問題:
(1)酶A是__________酶,控制該酶合成的基因在一個細胞周期中轉(zhuǎn)錄______________(選填“只能一次”
或“可以多次”)。
(2)乙丙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某個位點上出現(xiàn)了等位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_。
(3)用32P充分標記人的體細胞(染色體46條)的DNA,放入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兩次有絲分裂后,一個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___________。
(4)如果精原細胞某基因一條鏈上堿基A替換為堿基G,由該精原細胞產(chǎn)生的4個精子中,含該突變基因的精子有__________個。
【答案】(1) ①. DNA聚合 ②. 可以多次
(2)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者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
(3)0-46條 (4)1
【解析】
【分析】參與DNA復制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NA復制的原料是四種脫氧核苷酸,DNA復制過程是邊解旋邊復制,復制方向是雙向復制。
【小問1詳解】
將脫氧核苷酸連接成鏈的酶是DNA聚合酶,在一個細胞周期中該酶可以被多次合成。
【小問2詳解】
乙和丙在分裂時位于姐妹染色單體上,出現(xiàn)等位基因可能由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也可能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小問3詳解】
DNA復制是半保留復制,經(jīng)過一次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的DNA應是一條鏈帶標記,一條鏈不帶標記,再經(jīng)過一次復制后一半DNA的雙鏈完全不帶標記,但分裂時,染色體是隨機被分入子細胞中的,因此一個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0~46條均有可能。
【小問4詳解】
減數(shù)分裂中DNA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因此一個鏈上的堿基發(fā)生替換后只影響一條DNA分子。
【點睛】本題難點在于DNA的半保留復制,理解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中DNA復制和細胞分裂的關系是解題重點。
10. 下圖是有關生物變異來源概念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屬于圖中的變異類型[ ]_______(填序號)。
(2)下列圖示中能發(fā)生自由組合過程的是_______(填寫圖中數(shù)字);丙中發(fā)生的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_______。
(3)二倍體馬鈴薯普遍存在自交不親和現(xiàn)象(即自花授粉后不產(chǎn)生種子),主要通過薯塊進行無性繁殖,育種十分困難。我國科研人員培育出二倍體自交親和植株RH,利用它進行育種。
①科研人員用RH與自交不親和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圖1所示。F1中自交親和的植株自交,子代未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請嘗試作出合理解釋:自交時,_________,無法產(chǎn)生種子。
②除自交不親和外,馬鈴薯還存在自交衰退現(xiàn)象。研究者測定了4個候選的自交不親和馬鈴薯植株(E、G、H和C)和153個二倍體馬鈴薯植株的基因雜合度和有害基因數(shù)量,結(jié)果如圖2所示。
請寫出利用RH將E改造為自交親和植株的育種方案,以圖解形式繪制在答題卡相應方框內(nèi)。________
【答案】(1)① (2) ①. ④⑤##⑤④ ②. 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易位、移接)
(3) ①. 含有隱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 ②.
【解析】
【分析】分析題圖,①是基因突變,②是基因重組,③是增添、缺失或替換,④是基因結(jié)構(gòu),⑤是交叉互換。甲乙丙中,①②④⑤表示減數(shù)分裂,③⑥表示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丙圖表示非同源染色體的片段交換,屬于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中的易位。
【小問1詳解】
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屬于①基因突變。
【小問2詳解】
自由組合的類型是交叉互換和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但①②只有等位基因的分離,只有④⑤屬于基因重組。丙圖表示非同源染色體的片段交換,屬于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中的易位。
【小問3詳解】
①假定用A/a表示控制這對性狀的基因,據(jù)題意可知,F(xiàn)1中自交親和的植株為雜合子(Aa),能產(chǎn)生含有隱性基因的配子和含有顯性基因的配子,且比例為1:1,即A:a=1:1,理論上后代應該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但后代都是自交親和(AA和Aa)個體,且純合子(AA)和雜合子(Aa)的比例是1:1,因此應該是含有隱性基因(a)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造成的。
②根據(jù)(1)可知,自交親和植株RH和自交不親和植株雜交后會產(chǎn)生自交親和和自交不親和,如果利用RH將E(自交不親和)改造為自交親和植株,就需要自交親和植株與E多代雜交,逐代淘汰自交不親和植株,就可得到改造為自交親和植株。遺傳圖解為:
【點睛】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中異常情況、育種等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從材料中獲取有效的生物學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判斷或得出正確結(jié)論的能力。
11. 據(jù)報道,北京、上海等城市嘗試利用微生物降解餐廚垃圾中的纖維素,讓其分解成單糖用作飼料。請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1)運用微生物降解纖維素的原理是某些微生物能產(chǎn)生____ ,該酶是復合酶,至少包括____ 三種組分,能逐步將纖維素分解。
(2)篩選纖維素高效分解菌過程中,培養(yǎng)基的配制步驟包括計算、_____、熔化、滅菌、倒平板。倒平板所用的培養(yǎng)皿常用_____的方法滅菌。
(3)篩選纖維素高效分解菌常用剛果紅染色法,原理是剛果紅能與培養(yǎng)基中的纖維素形成_____,當纖維素被相關酶分解后,培養(yǎng)基中會出現(xiàn)_____。
(4)若篩選得到了如圖所示的菌落,則_____是纖維素高效分解菌株。對于頻繁使用的菌種,可以采用臨時保藏法,使用該方法的缺點是_____。
【答案】(1) ① 纖維素酶 ②.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 ①. 稱量 ②. 干熱滅菌
(3) ①. 紅色復合物 ②. 透明圈##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
(4) ①. 菌4 ②. 保存時間不長,菌種容易被污染或者產(chǎn)生變異
【解析】
【分析】1、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一般認為它至少包括三種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正是在這三種酶的協(xié)同作用下,纖維素最終被水解成葡萄糖,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yǎng),同樣,也可以為人類所利用。
2、一般利用添加了纖維素的選擇培養(yǎng)基分離纖維素分解菌,利用剛果紅染色法篩選纖維素分解菌,這種方法能夠通過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剛果紅,看是否產(chǎn)生透明圈直接對微生物進行篩選。
3、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1)平板劃線法:將已經(jīng)熔化的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yǎng)。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shù)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2)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jīng)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yǎng)皿表面,經(jīng)培養(yǎng)后可形成單個菌落。
【小問1詳解】
微生物降解纖維素的原理是某些微生物能分泌纖維素酶,該酶是一種復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種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小問2詳解】
制備培養(yǎng)基的操作步驟為:計算→稱量→熔化→滅菌→倒平板,玻璃器皿(如吸管、培養(yǎng)皿)和金屬用具等能耐高溫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采用干熱滅菌法滅菌。
【小問3詳解】
剛果紅染色法的原理是剛果紅能與培養(yǎng)基中的纖維素形成形成紅色復合物,當纖維素被相關酶分解后,培養(yǎng)基中會出現(xiàn)透明圈,則證明有纖維素分解菌存在。
【小問4詳解】
據(jù)圖可知,菌4產(chǎn)生的透明圈直徑最大,說明降解纖維素能力最強的菌株是4,因為纖維素酶量越多,分解能力越強,分解的纖維素越多,透明圈越大。對于頻繁使用的菌種,可以采用臨時保藏法,但臨時保藏法缺點是保存時間不長,菌種容易被污染或者產(chǎn)生變異。
【點睛】本題考查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要求考生識記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及分解纖維素的分離和培養(yǎng),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圖形分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通過胚胎工程建立的轉(zhuǎn)基因動物模型,常用于基因表達調(diào)控的研究、良種動物的篩選以及基因藥物的生產(chǎn)等。制備轉(zhuǎn)基因鼠的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體外受精時,人工采集的動物精子必須經(jīng)過__________處理才能完成圖示中的①過程。判斷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標志是_________。
(2)以體細胞為供體進行⑤過程成功率較低,而以胚胎干細胞為供體成功率會顯著提高,原因是_________。
(3)胚胎移植過程中,是否需要通過注射免疫抑制劑以避免代孕鼠對植入的胚胎產(chǎn)生排斥反應?_________(填“是”或“否”)。為獲得更多轉(zhuǎn)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對胚胎進行_________。
(4)試管嬰兒技術(shù)與胚胎分割技術(shù)獲得后代的繁殖方式_________(填“是”或“否”)相同。
(5)進行胚胎移植的優(yōu)勢是可以_________。
【答案】(1) ①. 獲能 ②. 卵細胞膜和透明帶的間隙可以觀察到兩個極體
(2)胚胎干細胞分化程度低,恢復其全能性相對容易
(3) ①. 否 ②. 分割
(4)否 (5)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潛力
【解析】
【分析】分析圖解可知,圖中①過程表示受精作用,②過程表示利用顯微注射法導入目的基因,③過程表示早期胚胎培養(yǎng),④過程從囊胚中獲取胚胎干細胞,⑤過程表示細胞核移植。
【小問1詳解】
體外受精時,人工采集的精子必須經(jīng)過獲能處理才能完成受精作用。排卵是指卵子從卵泡中排出,不同動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是次級卵母細胞,如豬、羊等,有的是初級卵母細胞,如馬、犬等,不論哪一種細胞都要在輸卵管內(nèi)進一步成熟,當達到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時,與相遇的精子完成受精,當精子進入卵子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極體。當在卵黃膜和透明帶的間隙可以觀察到兩個極體時,說明卵子已經(jīng)受精。
【小問2詳解】
⑤表示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故甲應為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細胞。胚胎干細胞分化程度低,恢復其全能性相對容易,故胚胎干細胞核移植的成功率要比體細胞核移植成功率高。
【小問3詳解】
重組細胞需要通過早期胚胎培養(yǎng)技術(shù)培養(yǎng)到囊胚或桑椹胚時期才能進行移植,胚胎移植過程中,供體胚胎與受體子宮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故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劑來避免代孕鼠對植入的胚胎產(chǎn)生排斥反應。為獲得更多轉(zhuǎn)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對胚胎進行分割。
【小問4詳解】
試管動物技術(shù)是指通過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體外條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過培養(yǎng)發(fā)育為早期胚胎后,再經(jīng)移植后產(chǎn)生后代的技術(shù),屬于有性生殖。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機械方法將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經(jīng)移植獲得同卵雙胚或多胚的技術(shù),來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zhì),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動物無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兩者繁殖后代的方式并不相同。
【小問5詳解】
胚胎移植的優(yōu)勢是可以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潛力。
【點睛】本題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分析能力和識記理解能力,難度適中。
這是一份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大附中2021-2022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十四次綜合測試理綜生物試題(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中模擬預測理綜生物試題(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云南師范大學附中等校高三下學期診斷性聯(lián)考(三)理綜生物試題(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