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的相互反應關系如圖G4-1所示(“—”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反應),下列符合對應反應關系的選項是( )
圖G4-1
2.【2016·資陽】圖G4-2中各組物質(zhì)(或溶液)反應均可生成鹽(中心圈)。
(1)分析圖中信息,填寫相應的文字,完善該圖。
圖G4-2
(2)列舉相應的化學方程式說明①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北京】走進“化學村”?!盎瘜W村”的布局如圖G4-3所示:
圖G4-3
(1)認識“居民”。
①10戶“居民”中,俗稱熟石灰的是________,屬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民”CO與Fe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鹽酸有5戶相鄰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與它發(fā)生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
(2)認識“村中的路”。只有相鄰且能相互反應的“居民”間才是通路。例如,圖中涂成黑色實線的是一條從“Fe2O3家”到達出入口的路。請你在圖中涂出一條從“CO2家”到達任一出入口的路。
4.【2017·北京】圖G4-4為“領取獎杯游戲”的物質(zhì)階梯。當階梯上相鄰的物質(zhì)之間能發(fā)生反應,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階梯甲能領取獎杯。
圖G4-4
(1)認識階梯甲。
①階梯上的5種物質(zhì)中,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俗稱純堿的是________。
②攀登過程中,H2SO4與Na2CO3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搭建階梯乙。
請你從O2、Fe、Fe2O3、HCl、NaOH中選擇4種物質(zhì),寫在圖中相應的臺階上,能領取獎杯。
(3)共享物質(zhì),重塑階梯。
階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階梯甲和階梯乙中各選擇一種物質(zhì)進行互換,也均能領取獎杯,則這兩種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組即可)。
5. 【2017·長沙】現(xiàn)有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種溶液和CO2一種氣體(用A、B、C、D、E、F各代表這六種物質(zhì)中的一種),它們之間的相互反應關系如圖G4-5所示,圖中每條連線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分析后回答:
圖G4-5
(1)C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
(2)B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鐵、氫氣、氧化銅、二氧化碳、硫酸、氫氧化鈉、氯化銅。它們進行擊鼓傳花游戲,條件是相互之間能發(fā)生反應就可以進行傳遞。請把上述物質(zhì)分別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從A傳到G。其中A的固體俗稱干冰。請回答:
圖G4-6
(1)氫氧化鈉應放在________位置上。
(2)C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反應。上述物質(zhì)除了發(fā)生從A到G的化學反應外,常溫下還能相互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寫名稱)。
(3)當G換成另一個同類別物質(zhì)時就能將花束傳回起點A,它是________(寫名稱)。
7.某化學老師以自己的智能手機屏幕解鎖圖像來構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的關系,圖G4-7中“—”表示兩物質(zhì)之間能發(fā)生反應。已知A、B在農(nóng)業(yè)上常用于配制波爾多液;C是人體胃液中的主要成分;D、E均為黑色固體,它們反應能夠生成無色氣體F和一種紅色固體;G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溶劑。請回答:
圖G4-7
(1)物質(zhì)C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
(2)固體B的俗稱是________。
(3)寫出D與相鄰物質(zhì)發(fā)生的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質(zhì)G與F反應可能會生成________(填序號)。
①酸 ②堿 ③鹽 ④有機物
類型2 轉(zhuǎn)化型
8.【2017·荊門】下列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表示一種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中,每次轉(zhuǎn)化只通過一步反應不可能全部實現(xiàn)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9.【2017·武漢】甲、乙、丙、丁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部分轉(zhuǎn)化關系如圖G4-8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啊北硎疚镔|(zhì)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下列推論不正確的是( )
圖G4-8
A.若甲是碳酸鈣,則乙轉(zhuǎn)化成丙的反應可以是放熱反應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劑,則丁可以是單質(zhì)碳
C.若甲是碳酸鈉,乙是硫酸鈉,則丁可以是氯化鋇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則丁可以通過復分解反應轉(zhuǎn)化為乙
10.【2017·泰安】下列各組變化中,每個轉(zhuǎn)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xiàn)的是( )
圖G4-9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7·天津】下列各組轉(zhuǎn)化關系中的反應為初中化學常見的反應,其中“→”表示某種物質(zhì)可一步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不符合對應“轉(zhuǎn)化關系”的是( )
12. 【2017·河南】A、B、C、D均含有同一種元素,它們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G4-10所示(部分物質(zhì)和反應條件略去)。
圖G4-10
A是白色難溶固體,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00,金屬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0%;C常作干燥劑;D屬于堿。則A的一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由C轉(zhuǎn)化為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7·山西】在學習了元素化合物知識后,小麗構建了以下知識網(wǎng)絡,并對它進行了推理和判斷。A~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zhì),E是從自然界中提取量最高的金屬,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G4-11所示,“-”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zhì)能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圖G4-1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式是________(寫一個),D和E反應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發(fā)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學式是________(寫一個),A和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個)。
14.A~I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A是一種建筑材料,I為目前世界上年產(chǎn)量最高的金屬,它們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G4-12所示。
圖G4-1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化學式為________。
(2)反應②所屬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
(3)G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G4-13所示。其中A是一種建筑材料,①是中和反應,乙是一種紅色粉末,“→”表示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系,“—”表示兩種物質(zhì)能相互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未標出)。回答下列問題。
圖G4-13
(1)A的化學式是________。
(2)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
(3)反應②中利用了E的________性。
16.A~H都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G4-14所示。其中A、F為固體氧化物,且A為黑色粉末,F(xiàn)為紅棕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組成的無色液體;E、G、H為無色氣體,請回答:
圖G4-14
(1)物質(zhì)C的化學式可能是________(寫一種即可)。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③的實際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為防止反應②的發(fā)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寫一點即可)。
類型3 共存型
17.【2017·齊齊哈爾】下列離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SO42- Fe2+ Na+ B.NH4+ OH- NO3-
C.CO32- K+ Ca2+ D.Cl- K+ OH-
18.【2017·菏澤】下列物質(zhì)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Na2CO3、H2SO4
B.CuSO4、KNO3、Na2SO4
C.BaCl2、NaOH、Na2CO3
D.HCl、Na2SO4、NaOH
19.【2017·郴州】在無色溶液中,下列離子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2+ Na+ CO32- Cl-
B.Na+ K+ OH- Cl-
C.Cu2+ K+ Cl- NO3-
D.H+ Na+ OH- SO42-
20.【2016·重慶A】某植物培養(yǎng)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質(zhì)在該培養(yǎng)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NaOH B.BaCl2 C.KNO3 D.AgNO3
21.【2017·煙臺】在2017年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探究純堿的性質(zhì)”中,同學們做了如圖G4-15所示的四組實驗,并將ABCD四支試管中的廢液全部倒入一個干凈的大燒杯中??荚嚱Y束后,某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大燒杯底部有沉淀,上層溶液呈紅色。為了探究上層溶液的成分,進行了以下實驗。
圖G4-15
[提出問題] 大燒杯中的上層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還含有哪些離子(假設難溶物質(zhì)、水和酚酞均不會解離出離子)?
[猜想假設] 小明認為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種離子。你認為上層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最多可能有幾種,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分析討論] (1)小紅認為上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為上層溶液呈紅色,請你分析上層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個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層溶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稀鹽酸,發(fā)現(xiàn)無氣泡產(chǎn)生,認為上層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小紅認為他的結論不正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為進一步確定上層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請你和小紅一起參與下列探究:
[實驗結論] 大燒杯中的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22.【2017·沈陽】請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部分堿、酸、鹽的溶解性表(20 ℃)
說明:“溶”表示那種物質(zhì)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揮”表示揮發(fā)性,“—”表示那種物質(zhì)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1)CaCO3屬于________(填“可溶物”“微溶物”或“不溶物”)。
(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鹽有________種。
(3)在溶液中,磷酸鈉與氯化鈣能否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若能,寫出化學方程式;若不能,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G4-16
(4)某同學將鹽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
①溶液甲中溶質(zhì)的組成情況可能有________種。
②實驗設計: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質(zhì)。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鹽酸。
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
上述三個方案中有一個不合理,請指出不合理的方案編號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從溶液甲中獲得純凈的BaCl2固體,應采取的簡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7·永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②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
(2)小楊同學認為實驗①不反應,小唐同學不同意小楊同學的觀點,認為無明顯現(xiàn)象并不代表沒有發(fā)生反應。
經(jīng)小組討論,設計了如圖G4-17所示的實驗來探究稀硫酸與NaOH溶液能否發(fā)生反應。
圖G4-17
觀察到上述實驗試管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填“紅色消失”或“紅色不消失”),說明稀硫酸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后,同學們將所有廢液倒入同一燒杯中,靜置,燒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無色,該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除酚酞外)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參考答案
1.A [解析] B中CO2與CaCl2不反應;C中O2和CuO、HCl不反應;D中HCl與CuSO4不反應。
2.(1)①金屬(酸) ②堿 非金屬氧化物
(2)①Fe+CuSO4===Cu+FeSO4(或HCl+AgNO3===AgCl↓+HNO3)
②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1)由圖示可知:①金屬與鹽可以生成新的金屬與鹽;酸與鹽可以生成新酸與鹽。②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可以生成鹽。(2)①金屬與鹽可以生成新的金屬與鹽,如鐵與硫酸銅的反應(或酸與鹽可以生成新酸與新鹽;如鹽酸與硝酸銀反應);②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可以生成鹽,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3.(1)①Ca(OH)2 CO2、CO、Fe2O3
②Fe2O3+3COeq \(=====,\s\up7(高溫))2Fe+3CO2 ③CO
(2)CO2→Ca(OH)2→Na2CO3→H2SO4→出入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1)①CO2 Na2CO3
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從高到低:NaOH、HCl、Fe、O2
(3)H2SO4和HCl(Fe和Mg)
[解析] (2)能和CO2反應的只有NaOH,能和NaOH反應的只有HCl,能和HCl反應的有Fe和Fe2O3,但是能和O2反應的只有Fe,所以由高到低分別是NaOH、HCl、Fe、O2。(3)根據(jù)物質(zhì)的分類,H2SO4和HCl互換,F(xiàn)e和Mg互換,均能領取獎杯。
5.(1)H2SO4
(2)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1)圖中C物質(zhì)能與四種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只有一種物質(zhì)不與其發(fā)生反應,分析已知的六種物質(zhì),與其他四種物質(zhì)都能發(fā)生反應的是硫酸,所以C是硫酸(H2SO4);唯一不能與硫酸反應的物質(zhì)是二氧化碳,可知F是二氧化碳;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是兩種堿,即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可知E、D分別是兩種堿的某一種,氫氧化鈉與碳酸鈉、氯化鋇均不能發(fā)生反應,所以,E是氫氧化鈉,則D是氫氧化鈣;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的是碳酸鈉,可知B是碳酸鈉,那么A是氯化鋇;B是碳酸鈉,D是氫氧化鈣,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6.(1)B (2)Fe+CuCl2===FeCl2+Cu 置換 氫氧化鈉和硫酸 (3)碳
7.(1)HCl (2)熟石灰(或消石灰)
(3)2CuO+Ceq \(=====,\s\up7(高溫))2Cu+CO2↑ (4)①④
[解析] 根據(jù)“A、B在農(nóng)業(yè)上常用于配制波爾多液”,則推測A、B可能為氫氧化鈣、硫酸銅溶液;根據(jù)“C是人體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則推測C為稀鹽酸;根據(jù)“G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溶劑”,則推測G為水;根據(jù)“D、E均為黑色固體,它們反應能夠生成無色氣體F和一種紅色固體”,則推測為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銅;物質(zhì)G與F反應可能生成碳酸或發(fā)生光合作用生成有機物,代入檢驗,符合題意。
8.B [解析]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可以生成氧氣,氧氣和碳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氫氧化鈉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水,而硝酸鈉無法通過一步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鈣;鎂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氫氣和氯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和氫氧化鋁反應生成氯化鋁。
9.C [解析] 若甲是碳酸鈣,能和碳酸鈣反應的物質(zhì)一定是酸,丙能生成碳酸鈣,所以丙可能是氫氧化鈣,則乙為氧化鈣,乙轉(zhuǎn)化為丙是氧化鈣與水的反應,該反應放熱;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劑,則乙為水,水可以生成氫氣和氧氣,則丙是氫氣或氧氣,甲能反應生成水,丙能生成甲,則甲可能是金屬氧化物,所以丁可以是單質(zhì)碳;若甲是碳酸鈉,乙是硫酸鈉,硫酸鈉屬于鹽,只能和可溶性鋇鹽反應,形成硫酸鋇沉淀,所以丙可能是硫酸鋇或鈉鹽(碳酸鈉和硫酸鈉除外),不能和氯化鋇反應,所以丁不可能是氯化鋇;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又因為二氧化碳能生成甲,甲能和熟石灰反應,所以甲可能是碳酸鈉,則乙可能是碳酸鈣,熟石灰和碳酸鈉可以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
10.A 11.D
12.作建筑材料(或作補鈣劑) CaCl2[或Ca(NO3)2]
CaO+H2O===Ca(OH)2
[解析] 根據(jù)“A是白色難溶固體,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00,金屬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0%”可得出A為碳酸鈣,A可以生成干燥劑C,說明C是氧化鈣,D是堿,且可轉(zhuǎn)化為CaCO3,也可由CaO轉(zhuǎn)化而來,說明D為氫氧化鈣,A和B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說明B為氯化鈣(或硝酸鈣)。A碳酸鈣的用途是可作建筑材料或補鈣劑,B為氯化鈣(或硝酸鈣),化學式為CaCl2[或Ca(NO3)2]。
13.(1)H2SO4(合理即可) 產(chǎn)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排在氫前面
(2)NaOH(合理即可) 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 (1)D是稀鹽酸或稀硫酸等,鹽酸的化學式是HCl,硫酸的化學式是H2SO4;稀鹽酸或稀硫酸和鐵反應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反應發(fā)生的原因是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排在氫前面。(2)B是堿,可以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等,化學式分別是NaOH、KOH、Ca(OH)2等;A可以是二氧化碳,B可以是氫氧化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14.(1)CaO
(2)置換反應
(3)作燃料或冶煉金屬(答案合理即可)
(4)C+CO2eq \(=====,\s\up7(高溫))2CO
[解析] 由A是一種建筑材料,且在高溫條件下發(fā)生分解反應,可知A是碳酸鈣,則B、C為氧化鈣或二氧化碳;I為目前世界上年產(chǎn)量最高的金屬,則I是鐵,反應④可能是3CO+2Fe2O3eq \(=====,\s\up7(高溫))4Fe+3CO2,則C是CO2,反應③是C+CO2eq \(=====,\s\up7(高溫))2CO,D是碳單質(zhì),故反應②為碳還原氧化銅或四氧化三鐵的置換反應。代入驗證符合轉(zhuǎn)化關系,最后按要求作答。
15.(1)CaCO3
(2)Ca(OH)2+2HCl===CaCl2+2H2O
[或Ca(OH)2+H2SO4===CaSO4+2H2O]
復分解反應
(3)還原
16.(1)CH4(或C2H5OH)
(2)2H2O2eq \(=====,\s\up7(MnO2))2H2O+O2↑
(3)工業(yè)煉鐵 (4)涂油(合理即可)
[解析] 根據(jù)反應①中A是黑色固體氧化物,且反應前后A沒有變化可知A是二氧化錳;B、D是由相同元素組成的無色液體,則B是過氧化氫,D是水,E是無色氣體氧氣; F為紅棕色固體氧化物,則F為氧化鐵,則反應②是氧氣、水與鐵反應生成鐵銹的過程,X是鐵;H為無色氣體,且能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另一種無色氣體,可確定H是一氧化碳,G是二氧化碳,則Y是碳單質(zhì);⑤是C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則C是甲烷或酒精。代入驗證符合轉(zhuǎn)化關系,最后按要求作答。
17.D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離子共存問題,離子共存就是離子結合的時候不能產(chǎn)生沉淀、水或氣體。Fe2+顯淺綠色,NH4+和OH-反應生成氨氣和水,CO32-和Ca2+能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Cl-、K+、OH-這幾種離子結合,沒有水、氣體、沉淀生成,能共存。
18.B [解析] 能在溶液中共存的物質(zhì)之間既不生成沉淀,也不生成氣體和水。A中碳酸鈉與稀硫酸能夠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不能共存;B中各物質(zhì)間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可以共存;C中的氯化鋇和碳酸鈉可以反應,產(chǎn)生碳酸鋇沉淀,故不能共存;D中的鹽酸與氫氧化鈉能夠反應,生成水,也是不能共存的。
19.B [解析] Ca2+和CO32-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二者不能共存;Cu2+的溶液是藍色的,不是無色溶液;H+和OH-反應生成水,二者不能共存。
20.C [解析] 氫氧化鈉和氯化銨反應生成氨氣和水;硫酸銅和氯化鋇反應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硝酸鉀和兩種物質(zhì)都不反應;氯化銨和硝酸銀在溶液中能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
21.[猜想假設] Na+、Cl-、Ba2+、Ca2+、OH-
[分析討論] (1)若上層清液中含H+,則燒杯底部不會有碳酸鹽沉淀
(2)上層溶液中含OH-時,滴加少量鹽酸時首先發(fā)生中和反應,也沒有氣體產(chǎn)生
[設計實驗] ①產(chǎn)生白色沉淀 ②OH-
[實驗結論] Na+、Cl-、CO32-、OH-
[解析] [猜想假設] 上層溶液顯紅色,則可確定不存在H+;而CO32-與Ba2+、Ca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最多的可能組合為Na+、Cl-、Ba2+、Ca2+、OH-。
[分析討論] (1)上層溶液呈紅色,說明溶液顯堿性,不存在H+;另外燒杯底部存在沉淀,該沉淀是BaCO3和CaCO3的混合物,這些沉淀也不能與含H+的溶液共存。(2)上層溶液中滴加幾滴稀鹽酸沒有氣泡產(chǎn)生不能確定溶液中不含CO32-,因為若溶液中存在OH-時,滴加鹽酸會優(yōu)先發(fā)生中和反應,只有當酸將其中的堿完全中和后,才會與碳酸鹽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氣體;故小李的結論不正確。[設計實驗] ①若大燒杯中的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則滴加過量BaCl2溶液時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此時試管中的上層溶液仍顯紅色,說明上層溶液中一定還含有OH-。[實驗結論] 由上述實驗過程可知,Na+和Cl-不能變成沉淀或氣體,一定留在溶液中,而CO32-和OH-經(jīng)實驗測定也一定存在,即上層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Na+、Cl-、CO32-、OH-。
22.(1)不溶物 (2)3
(3)2Na3PO4+3CaCl2===Ca3(PO4)2↓+6NaCl
(4)①3 ②a.有氣泡產(chǎn)生 b.Cu(NO3)2(或CuCl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號方案不合理,原因是溶液中含有BaCl2,不論是否含有Ba(OH)2加入Na2SO4溶液均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③測溶液甲的pH,若pH≤7,蒸發(fā)結晶;若pH>7,向溶液甲中加入鹽酸至溶液pH≤7,再蒸發(fā)結晶(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根據(jù)部分堿、酸、鹽的溶解性表,碳酸鈣屬于不溶物。(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鹽有硫酸鉀、硫酸鈉和硫酸銅,共3種。(3)磷酸鈉與氯化鈣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3PO4+3CaCl2===Ca3(PO4)2↓+6NaCl。(4)鹽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①溶液甲中溶質(zhì)的組成情況可能有3種(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甲中溶質(zhì)為氯化鋇;鹽酸過量,溶液甲中溶質(zhì)為氯化鋇和氯化氫;氫氧化鋇過量,溶液甲中溶質(zhì)為氯化鋇和氫氧化鋇)。②實驗設計: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質(zhì)。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鹽酸:1.取少量溶液甲于試管中,加入鐵粉,實驗現(xiàn)象是觀察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是否產(chǎn)生藍色沉淀,推出取少量溶液甲于試管中,加入Cu(NO3)2(或CuCl2)溶液;上述三個方案中第3個不合理,原因是溶液中含有BaCl2,不論是否含有Ba(OH)2,加入Na2SO4溶液均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③欲從溶液甲中獲得純凈的BaCl2固體,應采取的簡單操作是測溶液甲的pH,若pH≤7,蒸發(fā)結晶;若pH>7,向溶液甲中加入鹽酸至溶液pH≤7,再蒸發(fā)結晶(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3.(1)有氣泡產(chǎn)生
(2)紅色消失
H2SO4+2NaOH===Na2SO4+2H2O
(3)NaCl
[解析] (1)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實驗②中的現(xiàn)象是有氣泡產(chǎn)生。(2)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紅色消失,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H2SO4+2NaOH===Na2SO4+2H2O。(3)根據(jù)題意,溶液呈無色且溶液中有酚酞,說明反應后的溶液一定不顯堿性,不會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可能呈酸性或中性;根據(jù)燒杯中有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鋇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碳酸鋇沉淀。該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氯化鈉。
選項
A
B
C
D
物質(zhì)
甲
Ca(OH)2
CO2
H2
Fe
乙
Na2CO3
NaOH
O2
HCl
丙
H2SO4
CaCl2
CuO
CuSO4
丁
BaCl2
AgNO3
HCl
NaOH
選項
A
B
C
D
轉(zhuǎn)化關系
物質(zhì)
甲
H2O2
C
CaCO3
FeCl2
乙
O2
CO
CO2
Fe
丙
H2O
CO2
Na2CO3
Fe2O3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大燒杯中的上層溶液少許于一支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Cl2溶液,靜置
①______________
②試管中的上層溶液仍顯紅色
①大燒杯中的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②同時還能得出大燒杯中的上層溶液中一定還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離子符號)
陰離子
陽離子
OH-
NO3-
Cl-
SO42-
CO32-
PO43-
H+
溶、揮
溶、揮
溶
溶、揮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
不
方案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1
取少量溶液甲于試管中,加入鐵粉
是否________
方案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2
取少量溶液甲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溶液
是否產(chǎn)生
藍色沉淀
3
取少量溶液甲于試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是否產(chǎn)生
白色沉淀
實驗編號
①
②
③
物質(zhì)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BaCl2溶液
加入稀硫酸后的現(xiàn)象
無明顯現(xiàn)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白
色沉淀
這是一份2023年山西中考化學專題突破提升【滾動遷移】課后小卷·課題3 酸堿鹽科學探究(化學),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復習滾動小專題六金屬活動性順序練習新版魯教版,共7頁。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復習滾動小專題五溶解度曲線練習新版魯教版,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