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學期高三語文第三月模擬評估卷(四)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I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guī)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卷時,考生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I注意事項:1.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2.本卷共11小題,每小題3分,共3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9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01日起,文旅部制定的《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guī)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guī)定,__________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游者消費記錄、旅游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例如,同樣是訂一張飛機票,長期在平臺上訂票的“熟客”,基于其對平臺更高的用戶黏性和忠誠度,平臺會“智能”地根據搜索頻率顯示分析其對飛機票的迫切程度高低,進行動態(tài)浮動加價,單純從追求利潤的角度而言,傳統銷售方式只能望其項背。例如在手機套餐中,運營商往往偏愛的都是新客戶,給新人專享的套餐頗為大方;但對那些常年使用的老顧客,選擇就相對較少。究其原因,在于運營商深諳消費者心理而__________——不用過分擔心老顧客變心,因為更換手機號和運營商太折騰了。類似情形,還發(fā)生在視頻、購物等其他網絡平臺上,凡是收集用戶信息,具備強大分析能力的網絡業(yè)態(tài)中,大數據“殺熟”的生意__________。同樣的商品或服務,新客更便宜,熟客價更高,這顯然是對一些消費者的歧視性待遇和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的__________,既違背誠信,也有失公平。更重要的是,無論從法律層面或道德層面來看,消費者個人的消費習慣、偏好、搜索關鍵詞等數據信息,本質上都屬于個人隱私數據,即便平臺可以獲得消費者授權同意后進行使用,但用來“殺熟”就已然涉嫌違規(guī)使用隱私數據,有侵權之嫌了。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項是(3分)A.使用    變本加厲    司空見慣    侵犯B.濫用    有恃無恐    屢見不鮮    侵犯C.使用    變本加厲    屢見不鮮    侵占D.濫用    有恃無恐    司空見慣    侵占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平臺會“智能”地根據搜索頻率顯示分析其對飛機票的迫切程度高低,進行動態(tài)浮動加價,單純從追求利潤的角度而言,傳統銷售方式難以望其項背。B.平臺會“智能”地根據搜索頻率分析其對飛機票的迫切程度高低,進行動態(tài)浮動加價,單純從追求利潤的角度而言,傳統銷售方式只能望其項背。C.平臺會“智能”地根據搜索頻率分析其對飛機票的迫切程度,進行動態(tài)浮動加價,單純從追求利潤的角度而言,傳統銷售方式難以望其項背。D.平臺會“智能”地根據搜索頻率顯示分析其對飛機票的迫切程度,進行動態(tài)浮動加價,單純從追求利潤的角度而言,傳統銷售方式只能望其項背。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五部經典著作之一。B.《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帮L”又叫“國風”,大都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的歌謠?!把拧狈譃椤按笱拧薄靶⊙拧?,多為周代宮廷樂曲歌詞?!绊灐狈譃橹茼灐Ⅳ旐灪蜕添?,多為周天子及諸侯們祭祀時的樂歌。C.《楚辭》是屈原的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編輯,東漢王逸作章句。D.《離騷》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中的一些情節(jié)反映了當時的歷史事實,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答案】1B    2C    3C二、9閱讀下面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在《非遺法》的加持下,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已經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從對物的保護上升到對人的保護,從對物件的保護過渡到對物件制作技藝的保護。對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成對”保護已經成為共識。這種共識有效地阻止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斷流。但在《非遺法》的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混淆非遺概念的問題。有人誤將剛創(chuàng)造出來的“現產”當成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誤將被改編、改造過的,甚至被西化、被娛樂化的東西當成遺產。其次是保護理念的問題。《非遺法》重點強調了“原真性”保護原則。所謂“原真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汁原味”,目的是確保每個項目的真實。如果經過我們的保護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東西,保護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歷史價值。傳承人的底線就是不能傳遞“假情報”。要嚴把傳承人“入口關”,并將那些偽傳承人及早“踢”出傳承隊伍,不能因為他們影響有序傳承?;顟B(tài)傳承是非遺的最大特點,但活態(tài)傳承的本義并不是讓非遺改變,而是讓非遺通過一個個泥人的制作、一首首山歌的演唱以活態(tài)的形式傳承下去。活態(tài)傳承理念的提出也是在告誡人們要禮敬傳統,而不是對傳承人所傳文明隨意改造,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非遺的“原真性”。隨著非遺保護理念的不斷深入,未來修訂《非遺法》時還會涉及知識產權等一系列問題。從理論上講,真正的非遺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共同遺產,而不是留給某個人的私人遺產,這一點與文創(chuàng)產品不同。但從傳承規(guī)律上講,其知識產權的界定比較復雜,比如一些以家族為傳承線的項目,其本身就有不外傳的規(guī)定;比如經過再次創(chuàng)作的具體作品,因為作品中表現出了獨特的個性,創(chuàng)作者應該擁有知識產權,如傳承者翻唱的非遺民歌具有個人聲音。(摘自劉海紅《有法可依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進入新時代》《中國文化報》)材料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城市人口的持續(xù)增加和農村人口的不斷流失,這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帶來的一個最大困擾就是原本鄉(xiāng)村屬地的非遺傳承主體流失或者缺乏穩(wěn)定性,導致非遺傳承后繼乏人。提升非遺在城市的共享度,實際上就是擴大非遺傳播的范圍,讓城市居民能夠感知、共享鄉(xiāng)村非遺的魅力。如果從保護非遺本真性的角度看,似乎這樣的共享并不適宜,但要破解傳承的困局,通過提高共享度,進而擴大非遺的受眾范圍,受眾的增加可能潛在地提高其中少教人成為傳承人的可能性,從而營造非遺傳承的條件與環(huán)境。如今的城市人口結構中,屬于第一代進城的人群占據了相當的比例。在這一群體中,大多數人無論在情感上、記憶上,還是文化認同上仍然與鄉(xiāng)土社會保持著高頻度、深層次的聯系,因此,涵蓋了民俗在內的諸多非遺成為連接城鄉(xiāng)、溝通新市民和鄉(xiāng)村社會的紐帶,而他們作為鄉(xiāng)村文化承上啟下的一代人,既了解鄉(xiāng)村文化的過去,又肩負著將其傳遞給下一代的使命,在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鄉(xiāng)土文化的承載者和傳遞者。我們也知道,隨著城鄉(xiāng)公共服務一體化的推進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城鄉(xiāng)文化的交流融合將成為一種趨勢。鄉(xiāng)村非遺的城市共享既可以豐富公共文化一體化的內容,又可能為非遺的傳承保護帶來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說,非遺的適度進城,不僅是一種文化上的共享,而且與政府的“送文化下鄉(xiāng)”共同構成了城鄉(xiāng)文化雙向互動的景觀,改變了以往從城到鄉(xiāng)的單向文化輸入模式,客觀上也拓展了非遺未來可能的傳承發(fā)展空間。(摘編自楊旭東《提升共享度是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然要求》)材料三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這兩部文化遺產基本法,到有關遺產保護利用創(chuàng)新的一系列特定領域的專項發(fā)展條例、指見、管理辦法我國形成了各種專項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互補兼容、相互推進的制度化網絡,構建了文物保護利用、非遺保護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三條主線的保障體系,為高效率、高質量的遺產保護發(fā)展事業(yè)提供了制度支撐。我國的遺產保護發(fā)展實踐表現出積極進取的開拓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遺產的概念、范疇和價值的理解日益開放包容,遺產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充實。我們所理解的文化遺產已經超越“架子上的文物”和靜態(tài)的遺址、建筑的傳統范疇,走向更寬泛意義上的包括景觀空間、生活方式在內的“動態(tài)遺產”和“活態(tài)遺產”。“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的理念不斷深化,“大遺產”發(fā)展思維更加成熟穩(wěn)健。我國的遺產保護發(fā)展并非局限于單一的專業(yè)領域實踐探索,而是融入國家和民族的總體性、時代性的戰(zhàn)略部署。國家宏觀設計越來越突顯遺產保護與發(fā)展的地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進一步強化與遺產領域的交集和互動。多重國家政策的交織共力、相互呼應,體現了遺產保護發(fā)展的“大戰(zhàn)略”理念。(摘編自林秀琴《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智慧》)4.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隨著我國《非遺法》的施行,“成對”保護已成共識。B.文化的歷史價值基于真實基礎,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只有完全不改造非遺文化,才保有其“原真性”,才是真正的活態(tài)傳承。C.非遺傳承需要知識產權制度保駕護航,但由于非遺傳承規(guī)律的復雜和特殊,在非遺保護過程中涉及的知識產權的界定也會變得復雜。D.城鄉(xiāng)文化共享或許不適宜保護非遺本真性,但卻能擴大非遺受眾范圍,增加傳承的可能性,營造傳承條件和環(huán)境,從而打破傳承困境。5.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離不開傳承者的代代相傳,因此在非遺傳承過程中能否吸納優(yōu)秀傳承人進行傳承至關重要。B.城市人口的持續(xù)增加和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失,造成非遺傳承主體流失或不穩(wěn)定,勢必影響非遺傳承乃至城市化進程。C.文化遺產基本法的頒布、各項條例法規(guī)的出臺,為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提供了切實有力的制度保障。D.我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中,對遺產內涵和外延的認識不斷豐富和充實,“動態(tài)遺產”和“活態(tài)遺產”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6.下列不屬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或保護的一項是(3分)A.“薄施淡染:陳揚龍釉下五彩瓷藝術形成與發(fā)展”文化展覽在株洲博物館隆重舉辦,展覽引人入勝。B.國家級非遺苗族銀飾鍛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水根參加北京文博會,進行銀飾加工現場演示等活動。C.湖南皮影戲省級傳承人吳升平,紙影戲影偶制作技藝傳承人吳淵進入校園宣傳皮影戲的表演藝術。D.赫赫有名的岳麓書院,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下來。【答案】4B    5B    6D三、1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①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為可笑。②貪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yōu)厚,一年得,其數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萬,一朝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guī)小得大失者也。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詩》云:“大風有隧,貪人敗類?!惫谭侵囇砸?。昔秦惠王欲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③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贝搜钥蔀樯钫]。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④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水,猶恐其不深,復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苯袢顺际苋?,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貪鄙》)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朝                彰:明顯B.乃以財物耶            博: C.昔秦惠王欲        伐:進攻D.事自死                覺:敗露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況人之性命甚明珠        君子喻B.皆不能此道求榮            壹是皆修身為本C.一年得,其數自多        不欲,勿施于人D.規(guī)小得大失者也         不仁,如禮何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3分)A.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B.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C.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D.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fā)聞/中心豈不常懼10.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3分)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        ②一朝彰露,祿秩削③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            ④愚者多財生其過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1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以明珠彈雀為喻,說明人不能“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貪圖身外之物,而招來殺身之禍。B.文章用“公儀休不受人魚”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不可“規(guī)小得而大失”。C.文章引用“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意在強調“多財”對賢者、愚者都有害。D.文章最后以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祿”的官員們做到“履忠正,蹈公清”,這樣才能避免災害,長保富貴。第Ⅱ卷注意事項: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本卷共12小題,共117分。四、(25分)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2)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3)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兼愛》)13.依據文章內容,為主為臣的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有何意義?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歸納。3分)【答案】7B    8C    9C    10B    11D12.(1)況且作為國君,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的國家滅亡;作為臣子,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自身喪命。(2)然而使自身陷于災禍的,都是為了貪求財利,和那魚鳥有什么區(qū)別呢?(3)所以圣人把治理天下作為己任,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13.(1)使百姓安寧(2)自身常獲歡樂(3)使子孫后代感到榮耀參考譯文:①人有明珠,沒有不視之為寶貴的,如果拿去彈射鳥雀,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何況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貴,見到金銀錢帛不懼怕法律的懲罰,立即直接收受,這就是不愛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彈射鳥雀,何況更加珍貴的性命,怎么能用它來換取財物呢? 群臣如果能夠全力竭盡忠誠正直,有益于國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職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這種受賄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隨便就收受財物。贓物賄賂暴露以后,自身也將受到損害,確實是可笑的。②貪財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財物。例如內、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祿優(yōu)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數目本來就多。如果收受別人的財物賄賂,不過得到幾萬,一旦暴露出來,俸祿就會被削除,這難道是懂得吝惜財物嗎?謀求小的收入卻失掉了大的利益。從前公儀休生性喜歡吃魚,但他不收別人送的魚,他就能長久吃得上魚。況且作為國君,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的國家滅亡;作為臣子,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自身喪命?!对娊洝氛f:“大風生成因為有隧道,貪財的人敗壞同類?!边@確實不是錯誤的話。過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國,不知道去蜀國的路徑,就雕刻了五頭石牛,在牛尾后放著黃金,蜀國人見了,以為石牛會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個力士拉石牛進蜀。道路修成,秦軍隨后進攻,蜀國于是滅亡。漢朝大司農田延年貪贓三千萬,事情敗露后自殺身死。如此之類的事情,哪里能夠記得完!③你們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總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樣,這樣不但百姓安寧,自己也可常得快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這話可以深以為誡。如果徇私貪污,不但是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大丈夫怎么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呢?”④古人說:“飛鳥棲息于樹林,唯恐樹木不高,所以在樹木的頂端筑巢;魚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還是被人們捕獲,都是因為貪吃食餌的緣故?!爆F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領取厚祿,應當履行忠誠正直,遵循無私清廉,這樣才能沒有災禍,長守富貴??!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比欢棺陨硐萦跒牡湹模际菫榱素澢筘斃?,和那魚鳥有什么區(qū)別呢?1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注)①業(yè)師:法名“業(yè)”的僧人。②山房,山中的屋舍。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兩句寫夕陽剛剛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萬壑立刻就變得昏暗起來。B.三四兩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詩人在身之所處的環(huán)境中的獨特感受。C.五六兩句寫夜深時山間的靜謐,“歸”“棲”二字中流露出一種濃濃的鄉(xiāng)愁。D.這首詩結尾一句“孤琴候蘿徑”中的“琴”與白居易《春雪過皇甫家》中“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詩談笑自將來”一句中的“琴”蘊含的意思是相同的。2)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2分)3)結合全詩分析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哪些情感?(3分)【答案】(1C2)月光照進松林,夜晚漸生涼意,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描繪出一幅涼爽、靜謐的山中晚景圖。3)①對山間景色的喜愛之情;
②閑適之情;
⑧對朋友的期待之情。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6分)1)叢菊兩開他日淚,________。(杜甫《秋興八首》其一)2________,失向來之煙霞。(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3)竹杖芒鞋輕勝馬,________。(蘇軾《定風波》)4)漁舟唱晚,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5)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中從漁業(yè)方面進行闡述,并符合當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span>【答案】孤舟一系故園心    惟覺時之枕席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響窮彭蠡之濱    數罟不如洿池    魚鱉不可勝食也    五、(22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20題。總與一縷炊煙有關①寫下這題目,我仿佛看到母親從一縷炊煙中走出來,用樹皮般粗糙的雙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塵,拂理凈發(fā)叢里的草渣。然后靜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窩旁守候的老鳥,若有所待地張望著村前的小路……②時間往往是黃昏,彩霞滿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親還在田地里勞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學?;丶业穆飞?。而那時,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見自家屋頂上的炊煙。那混著濃濃的柴草香、飯萊香的炊煙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開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遠,也能燦亮我們的眼睛和臉龐。③母親等飯熟了,就在夕光薄嵐里,在幾縷炊煙的余燼中,默默地守望著。有時,也柔柔地喊一聲:“吃飯了噢?!?/span>④其實,母親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飯”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倉,這段漫長的青黃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頓,翻來覆去的,都只是紅苕稀粥,或稀粥紅苕。有時,我就忍不住要沖母親撒氣:“又是紅苕稀粥,又是紅苕稀粥!”⑤每到這時,母親總是默然無語。黯淡瘦削的臉上,隱現著一絲愁苦和訕然,仿佛她真是不該煮出這樣的飯食。偶爾,能聽到母親和父親焦苦的嘆息:“這日子,哎,真是虧了娃們?!甭曇艉艿停艿?,卻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兒上。那時,我才知道,母親除了如我們一樣饑餓外,還承忍了更難以言說的痛苦。⑥現在想來,也真是難為了母親。那還是大集體時候,父親體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習了理發(fā)、補鞋的手藝,常常走村串戶去掙錢。掙了錢,交給隊里,由隊里核算工分、口糧;可是,父親常常是掙不夠工分的。⑦母親就只好更累了。除縫連漿補,灶火炊飯,洗鍋涮碗外,還得風來雨往地忙活隊里。母親很能干,手腳利索,能掙工分換回一些糧食。雖是如此,糧食卻仍不夠吃。⑧吃飯時,母親總是先給我們盛上滿滿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飯桌上,母親也總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掛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騰騰地舉箸援筷,似乎在品嘗美味,又似乎難以下咽。⑨那神情里,滿是瑟縮,遲疑。每看到父親或我們的碗空了,便搶著去給我們添飯。倘若鍋里也沒了,臉上就又是一絲愁苦和訕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難忘。后來我才明白,母親那殷勤得有些夸張的舉動里,更多的,卻是謙卑和愧疚;為她作為母親卻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飯食,喂飽她的孩子。⑩現在,母親偶爾到我這兒來。吃飯時,仍瑟縮而謙卑地坐在“掛角”的位置。舉箸援筷間,也滿是小心翼翼。起初還以為是客氣,或不習慣。多次讓她坐在正位上,說,一家人,用不著那樣的。不一會兒,她又不自覺地移到了“掛角”的地方。我才知道,這習慣,跟那時的生活有關,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發(fā)苦,心里發(fā)灰,有一種懊然復悵然的感覺,拂之不去。?那時,母親只有過年時最快樂。記得每次煮“年夜飯”,母親總是風風火火地進進出出,嘴里卻悠閑地哼著歌兒。飯菜終于上桌了,母親便會興奮地宣布:“開飯羅,開飯羅!”在我們敞開肚子,盡情吞嚼母親做的豐盛飯菜時,母親總是很少動筷,凝望著我們喃喃地說:“真想天天都能這樣!”?終于能夠天天都那樣了。我和妹妹,卻不能天天都吃到母親做的飯菜了。我到外地求學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異鄉(xiāng)打工,然后出嫁了。?母親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著,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飯。我們偶爾回家,母親總要親自下廚忙乎。飯菜豐富多了,母親臉上,卻依舊常有黯淡和訕然。父親來信講,你媽每頓飯都要念叨,不知娃們吃飯了不;家里殺了豬,心舌肚都留著,你媽問你們啥時能回來吃。?讀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嚨里也又澀又堵。那時,我才明白了“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其實知道,自古以來的母親,都是這樣的良善,慈藹,無私。只是,我不無遺憾地發(fā)現,這種傳統的母親,在我們的生活里,已是越來越少。?一代慈藹而偉大的母親,或許從此就將漸漸地消失了罷。意識到這一點,我不禁為我們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傷和徹骨的絕望?!坝忠姶稛熒稹泵柯牭竭@歌聲,都恍惚覺得,有一縷縷綿纏的炊煙,在眼前裊裊地飄升起來,與夕陽、晚霞、風和過去的歲月融在一起。那淡藍淡藍的煙里,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動,惆悵。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陣灼痛、潮潤,仿佛正被那煙火熏燎著。?依稀看見,我蒼老而慈藹的母親,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縷縷炊煙的背景中,遠遠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煙,我想,該就是母親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本文是以一縷炊煙為線索,生動記敘了母親一生為兒女們的“吃”的憂與樂,表現了母親無私、善良、仁愛的優(yōu)秀品質。B.以“總與一縷炊煙有關”為標題,表明文章寫作的是“與炊煙有關”的人和事,有揭示內容和主題的作用;還能引起讀者的思考,激發(fā)閱讀興趣。C.作者多次寫母親“訕然”,既表現了她無力改變貧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責、無奈,以及對兒女們牽掛與責怪的矛盾心理,更突出了母愛的厚重無私。D.本文運用了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刻畫母親形象,抒寫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E.文章以母親從炊煙中走出開頭,又以母親站在炊煙中喊“我”結尾,兩個實景首尾呼應。17.文章寫了哪些與“一縷炊煙”有關的人和事,請分條概括。(4分)18.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4分)19.本文語言蘊涵豐厚,生動貼切,富有表現力。請賞析第②段劃線句子“那混著濃濃的柴草香、飯菜香的炊煙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開放,并且歌唱?!?/span> 5分)20.文中對母親有多處精彩的描寫,請結合語境,賞析第⑤段劃線句子“捧了碗,慢騰騰地舉箸援筷,似乎在品嘗美味,又似乎難以下咽?!?/span> 5分)【答案】16CE17.①母親從炊煙中走出,等待丈夫和孩子回家吃飯。②過去的艱苦生活以及母親的勞作。③日子過好后,母親對兒女的思念。④每次聽到歌聲,都勾起對母親的思念。⑤贊美炊煙,贊美母親。18.(1)內容:描繪出農村母親辛苦操勞、守望盼歸的感人畫面。(2)結構:開門見山,點明文章的中心——表達對慈祥母親的愛;引出下文對母親的敘寫;緊扣題目“總與一縷炊煙有關”,起到了開篇點題的作用(對2點即可)。19.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混著香味的炊煙”比作“抒情的花朵”,“歌唱”把“炊煙”擬人化。該句形象地寫出了炊煙帶給“我們”的溫情,表現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學回家時看到炊煙的歡快與激動。20.本句是對母親動作(細節(jié))描寫?!奥v騰”并非母親天性動作緩慢,“似乎品嘗”、“難以下咽”也是母親并非挑吃,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難的時期想讓給兒女吃,形象地表現出母親的無私與慈愛、隱忍,也反映出當時農村生活困難,給母親帶來的一份憂傷。六、(10分)21.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請從《紅樓夢》《三國演義》《論語》中選擇兩個人物,描述他們朋友關系的情節(jié)。要求:描寫為主,符合原著,不超過80字。(6分)【答案】黛玉的朋友非寶玉莫屬,彼此都將對方視為知己,黛玉會為寶玉的兩塊舊手帕垂淚到天明,寶玉會為黛玉的詩歌暗自潸然,更會為黛玉癡傻到不省人事。22.用下面的詞語或短語組成兩副有關中秋節(jié)和重陽節(jié)的對聯。要求:上下聯各為七字,語意連貫,符合節(jié)日和對聯特點,不得重復使用詞語。4分)黃菊倚風   月靜池塘   紫門臨水   風搖簾幕村酒熟     桐葉影     稻花香     桂花香中秋:上聯_________________下聯_________________重陽:上聯_________________下聯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月靜池塘桐葉影    風搖庭幕桂花香    黃菊倚風村酒熟    紫門臨水稻花香。    七、(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說:“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span>坐在考場中的你正經歷著走向成熟的蛻變,你是怎樣認識成熟的?請你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800字。(4)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襲。【參考例文】瓜熟蒂落,羽翼豐滿蘇軾的成熟,是從“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到“一蓑煙雨任平生”;李白的成熟,是從“人間得意須盡歡”到“直掛云帆濟滄海”;辛棄疾的成熟,是從“為賦新詞強說愁”到“卻道天好涼個秋”。歲月漫漫而過,融去一些少年的橫沖直撞,卻沒有磨掉青春的棱角和信仰,待到瓜熟蒂落之時,羽翼豐滿之日,才能窺見成熟本真的自己。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成熟彰顯人生魅力。成長道路上,我們會接觸越來越多的新事物,不斷拓展人生的邊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會體味到人間冷暖,感受到世間險惡。這個世界的模樣,會變得越來越清晰、真實、具體,不再只孤立地存在于書中的文字、媒體的描摹、旁人的話語中。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變得越來越圓滑,有的人變得越來越狡詐,有的人變得越來越膽怯,而有的人,在人世浮沉中窺得了天真的可貴,最終主動選擇了天真。這種“天真”,既不是稚子般的懵懂,亦不是浪蕩子的胡鬧,它是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世之道,它是一顆晶瑩剔透的赤子之心。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成熟彰顯人生格局。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中說道:“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fā)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币簿褪钦f,別人眼中的標桿,大多是庸人的自我設限,而非每個人都必須追求的。早在千年之前,《孟子》就曾指出:“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碧煜虏辉袃善耆嗤娜~子,而人也同樣如此,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正是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才構成了世界的多彩。世上從未有完美的人,我們又何必一味追求一致而喪失自我呢?王爾德曾說:“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活在他人影子里的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只有沖破內心束縛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個性的解放。成熟是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彰顯人生沉淀。成熟,代表著獨立和承擔。不再用埋怨面對困境,不再用哭泣解決問題。少年們的世界,既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亦不再依附于人,變得更加堅實包容、獨特豐富。成熟,意味著要學會取舍。世界是公平的,有得就會有失。在面臨人生岔路的時候,理性判斷得失,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出選擇,是成熟的表現。成熟的人,既不委屈自己,又不損害他人;不刻意制造矛盾,但會直面挑釁與質疑?!爸拦识皇拦?,歷圓滑而彌天真”,大抵就是瓜熟蒂落、羽翼豐滿的最高境界

相關試卷

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四):

這是一份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四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四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四答題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二):

這是一份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二),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二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二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二答題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2屆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一):

這是一份2022屆高考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模擬評估卷(天津專用)(一),共14頁。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