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分)在工業(yè)生產(chǎn)與實驗操作中要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下列所示危險化學品分類標志對應不正確的( )
A. 爆炸品B. 腐蝕品
C. 有毒品D. 易燃物
2.(3分)反應SO2+2NaOH═Na2SO3+H2O可用于處理SO2尾氣。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或說法正確的是( )
A.SO2是酸性氧化物
B.S原子結(jié)構示意圖:
C.NaOH電離方程式:NaOH═Na++O2﹣+H+
D.Na2SO3的名稱:硫酸鈉
3.(3分)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水蒸發(fā)B.硫燃燒C.氯氣液化D.礦石粉碎
4.(3分)C可以作為核聚變材料。下列關于C的敘述正確的是( )
A.C和C是同一種核素
B.C原子核內(nèi)中子數(shù)為6
C.C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13
D.C和C互為同位素
5.(3分)下列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但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Na2CO3+BaCl2═BaCO3↓+2NaCl
C.Fe2O3+3CO2Fe+3CO2
D.2H2O22H2O+O2↑
6.(3分)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利用丁達爾效應可鑒別Al(OH)3膠體和KCl溶液
B.電解飽和食鹽水可得到氫氧化鈉溶液
C.將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制得漂白粉
D.服用小蘇打片可以治療胃酸過多
7.(3分)用N0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ml?L﹣1Ca(NO3)2溶液中含有的NO3﹣數(shù)目為2N0
B.2.4g金屬鎂變成鎂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1N0
C.標準狀況下,22.4L水中所含電子的數(shù)目為10N0
D.常溫常壓下,48gO2與O3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3N0
8.(3分)下列轉(zhuǎn)化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 )
A.Fe→FeCl3B.Cl2→HClOC.SO2→SD.CO2→Na2CO3
9.(3分)如圖實驗裝置正確且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的是( )
A.用裝置甲分離I2和CCl4
B.用裝置乙蒸發(fā)NaCl溶液獲得NaCl晶體
C.用裝置丙除去CO2混有的HCl
D.用裝置丁蒸餾淡海水獲得蒸餾水
10.(3分)2021 年9月,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發(fā)表了我國中科院天津工業(yè)生物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顛覆性、原創(chuàng)性突破,首次在實驗室實現(xiàn)以二氧化碳(CO2)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有關二氧化碳和淀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mlCO2的體積約為22.4L
B.淀粉的摩爾質(zhì)量為162g?ml﹣1
C.淀粉中C、H、O的質(zhì)量之比為6:10:5
D.22g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l
11.(3分)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zhì)間轉(zhuǎn)化均能實現(xiàn)的是( )
A.Cu(s)CuCl2(aq) Cu(OH)2(s)
B.NaOH(aq) Na2SO4(aq) Na2CO3(s)
C.C(s) CO2(g) CaCO3(s)
D.Ca(ClO)2(aq) HClO(aq) O2(g)
12.(3分)某水溶液中可能存在K+、NH4+、Cl﹣、SO42﹣等離子,以下對于相關離子進行檢驗的操作和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
A.用潔凈的鉑絲蘸取該溶液進行焰色反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K+
B.取少許該溶液,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取少許該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則該溶液中一定有Cl﹣
D.取少許該溶液,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13.(3分)常溫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過程中,M是Fe3+,M'是Fe2+
B.該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22H2O+O2↑
C.當反應中有1mlO2生成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2ml
D.H2O2生產(chǎn)過程要嚴格避免混入Fe2+
14.(3分)堿式碳酸鎂是橡膠制品的填充劑和補強劑,其化學式為xMg(OH)2?yMgCO3?zH2O?,F(xiàn)取4.66g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得到2.00g固體和0.0400mlCO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00g固體是Mg(OH)2
B.4.66g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生成水0.800g
C.4.66g堿式碳酸鎂加鹽酸完全溶解,參加反應的HCl為0.0800ml
D.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為Mg(OH)2?4MgCO3?4H2O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58分。
15.(14分)物質(zhì)分類和化學計量在化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1)現(xiàn)有下列物質(zhì):①石墨;②氫氧化鈉固體;③稀硫酸;④熔融氯化鉀;⑤氨氣;⑥蔗糖。其中能導電的有 ;屬于電解質(zhì)的有 ;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有 (均填寫序號)。
(2)標準狀況下6.72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與 gH2O所含原子數(shù)相等。
(3)在相同狀況下,等質(zhì)量的SO2與O2的體積比為 。
(4)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04mlC和31.76gD,則C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
(5)分別取兩份100m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置于甲乙兩試管中,在甲中逐滴加入1.000ml?L﹣1 BaCl2溶液,至溶液中SO42﹣恰好完全沉淀時,消耗BaCl2溶液20.00mL;向乙中加入足量濃NaOH溶液并加熱,可得到標準狀況下224.0mLNH3(假設NH3完全放出),則該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
16.(13分)如題16圖是實驗室濃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有關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
(2)某學生欲用該濃硫酸和蒸餾水配制500mL1.0ml?L﹣1的稀硫酸,進行了如下操作:
A.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nèi)璧及玻璃棒2~3次,將每次洗滌液均轉(zhuǎn)移到500mL容量瓶中,振蕩。
B.用量筒量取 mL(保留 1位小數(shù))該濃硫酸,注入盛有一定量蒸餾水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慢慢攪拌,使其混合均勻。
C.將已冷卻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蓋緊,顛倒搖勻。
E.改用 (填儀器名稱)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F.繼續(xù)往容量瓶內(nèi)小心加入蒸餾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2 cm處。
①請將上述操作步驟填寫完整。
②將上述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 。 (用字母表示,每個字母只能用一次)
③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會導致所配稀硫酸物質(zhì)的量濃度偏大的是 。.
a.定容后經(jīng)振蕩、搖勻、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下降,再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b.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c.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冷卻至室溫
(3)取上述配制的稀硫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 。
a.溶液中H2SO4的物質(zhì)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SO42﹣的數(shù)目
d.溶液的密度
17.(16分)氯可形成多種含氧酸鹽,廣泛應用于殺菌、消毒及化工領域。實驗室中利用題17圖﹣1裝置(部分裝置省略)制得Cl2,進而制備少量KClO3和NaClO。
已知:Cl2與KOH溶液在70~80°C時反應生成KClO3,而在溫度較低時會反應生成KClO。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是 。
(2)A中制備Cl2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3)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 。C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4)D需要進行加熱,采用適宜的加熱方式是 。
(5)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F的作用是 。
(7)若A裝置后連接如題17圖﹣2所示裝置,當反應結(jié)束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后,關閉止水夾K,該裝置的作用是 。
18.(15分)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殺菌漂白劑,可用于棉紡漂白,食品消毒,水處理等,消毒時本身被還原成Cl﹣。亞氯酸鈉晶體的一種生產(chǎn)工藝如圖:
已知:①ClO2濃度過高時易發(fā)生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氣體或空氣稀釋至含量 10%以下。
②NaClO2在溫度高于60°C時易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
(1)在“ClO2發(fā)生器”中,NaClO3與SO2反應生成ClO2和Na2SO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向“ClO2發(fā)生器”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是(填字母) 。
a.將SO2氧化成SO3,增強酸性
b.將NaClO2氧化成ClO2
c.稀釋ClO2,以防分解爆炸
(3)“吸收塔”的作用是將產(chǎn)生的ClO2反應轉(zhuǎn)化為NaClO2,在此過程中加入的H2O2是作 (填“氧化劑”或“還原劑”)?!拔账敝行枰刂茰囟炔怀^20°C,其原因 。
(4)NaClO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從NaClO2溶液中獲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是:將NaClO2溶液 、 ,過濾,洗滌,干燥。
(5)為測定所得NaClO2產(chǎn)品的純度,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①:取1.000 g樣品于燒杯中,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后,加入略過量的KI晶體,再滴加適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反應方程式為:NaClO2+4KI+2H2SO4=2H2O+2I2+NaCl+2K2SO4)
步驟②:將所得溶液轉(zhuǎn)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釋定容得溶液A;
步驟③:準確移取25.00 mL溶液A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兩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用0.2000ml?L﹣1的Na2S2O3標準溶液與之反應,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2S2O3溶液22.00mL。(反應方程式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計算該NaClO2產(chǎn)品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
2021-2022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共14題,每題3分,共42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3分)在工業(yè)生產(chǎn)與實驗操作中要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下列所示危險化學品分類標志對應不正確的( )
A. 爆炸品B. 腐蝕品
C. 有毒品D. 易燃物
【分析】A.該標志為爆炸品;
B.該標志腐蝕品;
C.該標志為有毒品;
D.該標志為放射性標志。
【解答】解:A.該標志為爆炸品,表示該物品可以能引起爆炸,故A正確;
B.該標志腐蝕品,表示該物品具有腐蝕性,故B正確;
C.該標志為有毒品,表示該物質(zhì)有毒,故C正確;
D.該標志為放射性標志,表示該物質(zhì)存在放射性危險,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危險化學品的分類,難度不大,明確相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是解題關鍵,平時注意知識的積累。
2.(3分)反應SO2+2NaOH═Na2SO3+H2O可用于處理SO2尾氣。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或說法正確的是( )
A.SO2是酸性氧化物
B.S原子結(jié)構示意圖:
C.NaOH電離方程式:NaOH═Na++O2﹣+H+
D.Na2SO3的名稱:硫酸鈉
【分析】A.SO2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B.S原子核內(nèi)有16個質(zhì)子、核外有16個電子;
C.NaOH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生成Na+和OH﹣;
D.Na2SO3的名稱:亞硫酸鈉。
【解答】解:A.SO2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則SO2是酸性氧化物,故A正確;
B.S原子核內(nèi)有16個質(zhì)子、核外有16個電子,S原子結(jié)構示意圖為,故B錯誤;
C.NaOH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生成Na+和OH﹣,則NaOH的電離方程式為NaOH=Na++OH﹣,故C錯誤;
D.Na2SO3的名稱:亞硫酸鈉,Na2SO4的名稱:硫酸鈉,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以二氧化硫為載體考查基本概念、化學用語、物質(zhì)名稱等知識點,側(c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力,明確基本概念內(nèi)涵、元素化合物的性質(zhì)及物質(zhì)之間的反應是解本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3.(3分)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水蒸發(fā)B.硫燃燒C.氯氣液化D.礦石粉碎
【分析】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
【解答】解:A.水蒸發(fā)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物理變化,故A不選;
B.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化學變化,故B選;
C.氯氣液化是物質(zhì)狀態(tài)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物理變化,故C不選;
D.礦石粉碎是物質(zhì)狀態(tài)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物理變化,故D不選;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明確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4.(3分)C可以作為核聚變材料。下列關于C的敘述正確的是( )
A.C和C是同一種核素
B.C原子核內(nèi)中子數(shù)為6
C.C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13
D.C和C互為同位素
【分析】A.一定數(shù)目質(zhì)子數(shù)和一定數(shù)目中子數(shù)的原子為一種核素;
B.中子數(shù)=質(zhì)量數(shù)﹣質(zhì)子數(shù);
C.核外電子數(shù)=質(zhì)子數(shù);
D.有相同質(zhì)子數(shù),不同中子數(shù)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
【解答】解:A.C和C質(zhì)量數(shù)不同,是不同的核素,故A錯誤;
B.C原子核內(nèi)中子數(shù)=13﹣6=7,故B錯誤;
C.C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6,故C錯誤;
D.C和C質(zhì)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為同位素,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原子結(jié)構、同位素的概念和粒子間的數(shù)量關系等知識點,題目難度不大。
5.(3分)下列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但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Na2CO3+BaCl2═BaCO3↓+2NaCl
C.Fe2O3+3CO2Fe+3CO2
D.2H2O22H2O+O2↑
【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為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為:①化合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②分解反應: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的反應;③置換反應: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④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以此進行判斷。
【解答】解:A.該反應為置換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故A錯誤;
B.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故B錯誤;
C.不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且存在Fe、C元素化合價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C正確;
D.該反應為分解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及基本反應類型的判斷,為高頻考點,把握反應分類及分類依據(jù)為解答的關鍵,注意物質(zhì)類別及元素化合價判斷,題目難度不大。
6.(3分)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利用丁達爾效應可鑒別Al(OH)3膠體和KCl溶液
B.電解飽和食鹽水可得到氫氧化鈉溶液
C.將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制得漂白粉
D.服用小蘇打片可以治療胃酸過多
【分析】A.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
B.電解飽和食鹽水,陰極氫離子放電生成氫氣,破壞水的電離平衡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生成氫氧化鈉;
C.氯氣與石灰乳反應制備漂白粉;
D.小蘇打可以與胃酸反應。
【解答】解:A.鑒別Al(OH)3膠體和KCl溶液,出現(xiàn)丁達爾效應的是Al(OH)3膠體,不出現(xiàn)丁達爾效應的是KCl溶液,故A正確;
B.電解飽和食鹽水,2NaCl+2H2O2NaOH+Cl2↑+H2↑,可以制備氯氣、氫氣和氫氧化鈉,故B正確;
C.澄清石灰水濃度較低,氯氣與石灰乳反應制備漂白粉,故C錯誤;
D.小蘇打可以與胃酸反應,故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側(cè)重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靈活運用,明確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是解本題關鍵,比較容易。
7.(3分)用N0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ml?L﹣1Ca(NO3)2溶液中含有的NO3﹣數(shù)目為2N0
B.2.4g金屬鎂變成鎂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1N0
C.標準狀況下,22.4L水中所含電子的數(shù)目為10N0
D.常溫常壓下,48gO2與O3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3N0
【分析】A.溶液體積不明確;
B.求出2.4g金屬鎂的物質(zhì)的量,然后根據(jù)鎂反應后變?yōu)?2價來分析;
C.標況下水為液體;
D.氧氣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構成。
【解答】解:A.溶液體積不明確,故溶液中硝酸根離子的個數(shù)無法計算,故A錯誤;
金屬失去的電子數(shù)N==0.2N0,故B錯誤;
C.標況下水為液體,不能根據(jù)氣體摩爾體積來計算其物質(zhì)的量,故C錯誤;
D.氧氣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構成,則48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個數(shù)N==3N0,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難度不大,應注意物質(zhì)結(jié)構特點的掌握以及公式的使用條件。
8.(3分)下列轉(zhuǎn)化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 )
A.Fe→FeCl3B.Cl2→HClOC.SO2→SD.CO2→Na2CO3
【分析】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轉(zhuǎn)化過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說明選項中的物質(zhì)在反應中化合價升高被氧化,以此進行判斷。
【解答】解:A.Fe→FeCl3過程中鐵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故A正確;
B.Cl2→HClO的過程可通過氯氣與水的反應實現(xiàn),需要另外加入氧化劑,故B錯誤;
C.SO2→S的過程中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故C錯誤;
D.CO2→Na2CO3過程中不存在元素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為高頻考點,把握元素化合價變化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實質(zhì),試題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與應用能力,題目難度不大。
9.(3分)如圖實驗裝置正確且能達到對應實驗目的的是( )
A.用裝置甲分離I2和CCl4
B.用裝置乙蒸發(fā)NaCl溶液獲得NaCl晶體
C.用裝置丙除去CO2混有的HCl
D.用裝置丁蒸餾淡海水獲得蒸餾水
【分析】A.I2和CCl4互溶;
B.NaCl為可溶性固體;
C.二者均與NaOH溶液反應;
D.蒸餾時溫度計測定餾分的溫度、冷凝中冷水下進上出。
【解答】解:A.I2和CCl4互溶,不能選分液漏斗分離,故A錯誤;
B.NaCl為可溶性固體,可選圖中蒸發(fā)裝置分離,故B正確;
C.二者均與NaOH溶液反應。不能除雜,故C錯誤;
D.圖中溫度計的水銀球未在支管口處、冷水未下進上出,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zhì)的性質(zhì)、混合物的分離提純、實驗操作、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cè)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
10.(3分)2021 年9月,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發(fā)表了我國中科院天津工業(yè)生物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顛覆性、原創(chuàng)性突破,首次在實驗室實現(xiàn)以二氧化碳(CO2)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有關二氧化碳和淀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mlCO2的體積約為22.4L
B.淀粉的摩爾質(zhì)量為162g?ml﹣1
C.淀粉中C、H、O的質(zhì)量之比為6:10:5
D.22g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l
【分析】A.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大于22.4L/ml;
B.淀粉的分子式為(C6H10O5)n;
C.淀粉中C、H、O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6:10:5;
D.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n=來計算。
【解答】解:A.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大于22.4L/ml,1ml二氧化碳的體積大于22.4L,故A錯誤;
B.淀粉的分子式為(C6H10O5)n,則淀粉的摩爾質(zhì)量為162ng/ml,故B錯誤;
C.淀粉中C、H、O的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6:10:5,則質(zhì)量之比為(6×12):(1×10):(5×16)=36:5:40,故C錯誤;
D.物質(zhì)的量n===0.5ml,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淀粉的結(jié)構、氣體體積的計算等,難度不大,應注意的是淀粉是葡萄糖的脫水縮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
11.(3分)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zhì)間轉(zhuǎn)化均能實現(xiàn)的是( )
A.Cu(s)CuCl2(aq) Cu(OH)2(s)
B.NaOH(aq) Na2SO4(aq) Na2CO3(s)
C.C(s) CO2(g) CaCO3(s)
D.Ca(ClO)2(aq) HClO(aq) O2(g)
【分析】A.銅不與稀鹽酸反應;
B.硫酸鈉溶液與碳酸鉀不反應;
C.二氧化碳不與氯化鈣溶液反應;
D.次氯酸鈣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可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穩(wěn)定,見光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氧氣。
【解答】解:A.Cu的活潑性較弱,不與稀鹽酸反應,則Cu(s)CuCl2(aq)的轉(zhuǎn)化無法一步實現(xiàn),故A錯誤;
B.Na2SO4不與K2CO3反應,則Na2SO4(aq) Na2CO3(s)的轉(zhuǎn)化無法一步實現(xiàn),故B錯誤;
C.CO2不與CaCl2溶液反應,則CO2(g) CaCO3(s)的轉(zhuǎn)化無法一步實現(xiàn),故C錯誤;
D.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則Ca(ClO)2(aq)能夠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HClO(aq),次氯酸見光分解生成O2(g),所以Ca(ClO)2(aq) HClO(aq) O2(g)之間的轉(zhuǎn)化均能實現(xiàn),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常見元素化合物的性質(zhì)應用,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zhì)性質(zhì)、反應原理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常見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試題側(cè)重考查學生靈活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題目難度不大。
12.(3分)某水溶液中可能存在K+、NH4+、Cl﹣、SO42﹣等離子,以下對于相關離子進行檢驗的操作和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
A.用潔凈的鉑絲蘸取該溶液進行焰色反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K+
B.取少許該溶液,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取少許該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則該溶液中一定有Cl﹣
D.取少許該溶液,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分析】A.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K+的焰色為紫色;
B.檢驗NH4+時應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并且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生成的氣體;
C.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2CO3;
D.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為BaSO4。
【解答】解:A.進行焰色反應時,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呈紫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K+,故A正確;
B.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氣體為氨氣,說明原溶液中含有NH4+,故B正確;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該沉淀可能是Ag2CO3,則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故C錯誤;
D.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為BaSO4,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題目難度不大,明確常見離子的性質(zhì)、掌握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為解答關鍵,試題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學實驗能力。
13.(3分)常溫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過程中,M是Fe3+,M'是Fe2+
B.該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22H2O+O2↑
C.當反應中有1mlO2生成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2ml
D.H2O2生產(chǎn)過程要嚴格避免混入Fe2+
【分析】結(jié)合轉(zhuǎn)化關系可知,M與H2O2在酸性條件下反應生成H2O和M',O元素化合價從﹣1價變?yōu)椹?價,化合價降低被還原,M具有還原性,M'與H2O2反應生成M、O2和H+,O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M'具有氧化性,則M是Fe2+,M'是Fe3+,發(fā)生反應分別為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總方程式為2H2O22H2O+O2↑,以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據(jù)分析可知,M是Fe2+,M'是Fe3+,故A錯誤;
B.結(jié)合分析可知,該反應總方程式為:2H2O22H2O+O2↑,故B正確;
C.該反應中氧元素化合價從﹣1變?yōu)?價,生成1ml氧氣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1ml×2×[0﹣(﹣1)]=2ml,故C正確;
D.因為Fe2+可被氧化生成Fe3+,F(xiàn)e3+導致H2O2分解,所以H2O2生產(chǎn)過程要避免混入Fe2+,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為高頻考點,把握圖示轉(zhuǎn)化實質(zhì)、物質(zhì)性質(zhì)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特征,試題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與應用能力,題目難度不大。
14.(3分)堿式碳酸鎂是橡膠制品的填充劑和補強劑,其化學式為xMg(OH)2?yMgCO3?zH2O?,F(xiàn)取4.66g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得到2.00g固體和0.0400mlCO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00g固體是Mg(OH)2
B.4.66g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生成水0.800g
C.4.66g堿式碳酸鎂加鹽酸完全溶解,參加反應的HCl為0.0800ml
D.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為Mg(OH)2?4MgCO3?4H2O
【分析】4.66 g 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鎂、二氧化碳、水,得到2.00 g固體是氧化鎂,氧化鎂的物質(zhì)的量是=0.05ml;反應生成0.0400 ml CO2,根據(jù)碳元素守恒,可知MgCO3的物質(zhì)的量是0.0400 ml,根據(jù)鎂元素守恒,Mg(OH)2的物質(zhì)的量是0.05ml﹣0.04ml=0.01ml;Mg(OH)2分解生成水的物質(zhì)的量是0.01ml;4.66 g 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生成水的質(zhì)量是4.66 g﹣2g﹣0.04 ml×44g/ml=0.9g,水的物質(zhì)的量是=0.05ml,所以4.66 g 堿式碳酸鎂含結(jié)晶水0.05ml﹣0.01ml=0.04ml,堿式碳酸鎂中Mg(OH)2、MgCO3、H2O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1:4:4,即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是Mg(OH)2?4MgCO3?4H2O。
【解答】解:A.4.66 g 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得到的2.00 g固體是MgO,故A錯誤;
B.4.66 g 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生成水的質(zhì)量是4.66 g﹣2g﹣0.04 ml×44g/ml=0.9g,故B錯誤;
C.4.66 g 堿式碳酸鎂高溫煅燒至恒重,得到的2.00 g固體是MgO,鎂元素的物質(zhì)的量是0.05ml;堿式碳酸鎂加鹽酸完全溶解,溶質(zhì)為0.05ml氯化鎂,根據(jù)元素守恒,參加反應的HCl為0.05ml×2=0.1ml,故C錯誤;
D.根據(jù)以上分析,該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為Mg(OH)2?4MgCO3?4H2O,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復雜化學式的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掌握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確定復雜化學式的方法,根據(jù)題干信息正確分析堿式碳酸鎂的分解產(chǎn)物為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58分。
15.(14分)物質(zhì)分類和化學計量在化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1)現(xiàn)有下列物質(zhì):①石墨;②氫氧化鈉固體;③稀硫酸;④熔融氯化鉀;⑤氨氣;⑥蔗糖。其中能導電的有 ①③④ ;屬于電解質(zhì)的有 ②④ ;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有 ⑤⑥ (均填寫序號)。
(2)標準狀況下6.72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與 7.2 gH2O所含原子數(shù)相等。
(3)在相同狀況下,等質(zhì)量的SO2與O2的體積比為 1:2 。
(4)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04mlC和31.76gD,則C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106 。
(5)分別取兩份100m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置于甲乙兩試管中,在甲中逐滴加入1.000ml?L﹣1 BaCl2溶液,至溶液中SO42﹣恰好完全沉淀時,消耗BaCl2溶液20.00mL;向乙中加入足量濃NaOH溶液并加熱,可得到標準狀況下224.0mLNH3(假設NH3完全放出),則該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0.01ml/L 。
【分析】(1)電解質(zhì)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qū)щ姷幕衔?;電解質(zhì)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qū)щ?,是因電解質(zhì)自身可以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
非電解質(zhì)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非金屬氧化物(水除外)、大多數(shù)的有機物(如蔗糖、乙醇等),單質(zhì),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非金屬石墨、金屬單質(zhì)和電解質(zhì)在熔融狀態(tài)下以及溶液,因存在自由電子或自由離子,都能導電;
(2)氨氣分子與水分子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相等,則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每個NH3分子含有4個原子,每個H2O分子含有3個原子,據(jù)此回答;
(3)根據(jù)n=計算物質(zhì)的量之比,相同狀況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其物質(zhì)的量之比;
(4)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求得C的質(zhì)量,再求出C的摩爾質(zhì)量M=;
(5)根據(jù)SO42﹣+Ba2+═BaSO4↓計算溶液中的SO42﹣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NH4++OH﹣NH3↑+H2O計算NH4+的物質(zhì)的量,再根據(jù)c=計算SO42﹣離子、NH4+離子濃度,再利用電荷守恒有3n(Al3+)+c(NH4+)=2c(SO42﹣),據(jù)此計算原溶液中的Al3+濃度;
【解答】解:(1)①石墨是單質(zhì),能導電;但它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②氫氧化鈉固體不存在自由離子,故不導電,在溶于水或熔融時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所以是電解質(zhì);
③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水溶液能導電,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④熔融的氯化鉀中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而使其導電,所以是電解質(zhì);
⑤氨氣在水溶液中與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導電,氨氣自身不能電離,是非電解質(zhì);
⑥蔗糖只存在蔗糖分子,不導電;蔗糖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只以蔗糖分子存在,不導電,蔗糖屬于非電解質(zhì);
其中能導電的有:①③④,屬于電解質(zhì)的有:②④,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有:⑤⑥,
故答案為:①③④;②④; ⑤⑥;
(2)標準狀況下,6.72L NH3分子物質(zhì)的量為:=0.3ml,氨氣分子與水分子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相等,則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每個NH3分子含有4個原子,每個H2O分子含有3個原子,則水的質(zhì)量為×18g/ml=7.2ml,
故答案為:7.2;
(3)根據(jù)n=可知,等質(zhì)量的SO2與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2g/ml:64g/ml=1:2,結(jié)合V=nVm可知,相同狀況下二者體積之比為1:2,
故答案為:1:2;
(4)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C的質(zhì)量=(16+20﹣31.76)g=4.24g,C的摩爾質(zhì)量═=106g/ml,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06,
故答案為:106;
(5)將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為兩等份,且設體積為VL,向甲混合溶液中加入1.000ml?L﹣1 BaCl2溶液20.00mL,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離子完全沉淀,BaCl2中鋇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1.000ml/L×0.02L=0.02ml則:
SO42﹣+Ba2+═BaSO4↓
1 1
0.02ml 0.02ml
SO42﹣濃度為=ml/L;
向乙中加入足量濃NaOH溶液并加熱,可得到標準狀況下224.0mLNH3(假設NH3完全放出),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0.01ml:
NH4++OH﹣ NH3↑+H2O
1 1
0.01ml 0.01ml
c(NH4+)==ml/L,
又溶液不顯電性,設原溶液中的Al3+濃度為x,由電荷守恒3c(Al3+)+c(NH4+)=2c(SO42﹣),可知,+=2×,
解得:x=0.01ml/L,
故答案為:0.01ml/L。
【點評】本題考查了濃度的計算、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明確物質(zhì)的量與摩爾質(zhì)量、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之間的關系為解答關鍵,試題知識點較多、計算量較大,充分考查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學計算能力。
16.(13分)如題16圖是實驗室濃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有關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18.4ml/L 。
(2)某學生欲用該濃硫酸和蒸餾水配制500mL1.0ml?L﹣1的稀硫酸,進行了如下操作:
A.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nèi)璧及玻璃棒2~3次,將每次洗滌液均轉(zhuǎn)移到500mL容量瓶中,振蕩。
B.用量筒量取 27.2 mL(保留 1位小數(shù))該濃硫酸,注入盛有一定量蒸餾水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慢慢攪拌,使其混合均勻。
C.將已冷卻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蓋緊,顛倒搖勻。
E.改用 膠頭滴管 (填儀器名稱)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F.繼續(xù)往容量瓶內(nèi)小心加入蒸餾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2 cm處。
①請將上述操作步驟填寫完整。
②將上述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 BCAFED 。 (用字母表示,每個字母只能用一次)
③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會導致所配稀硫酸物質(zhì)的量濃度偏大的是 c 。.
a.定容后經(jīng)振蕩、搖勻、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下降,再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b.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c.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冷卻至室溫
(3)取上述配制的稀硫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 bd 。
a.溶液中H2SO4的物質(zhì)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SO42﹣的數(shù)目
d.溶液的密度
【分析】(1)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濃度c=來計算;
(2)①B.設需要的濃硫酸的體積為VmL,根據(jù)稀釋定律c濃V濃=c稀V稀來計算;
E.定容時,開始直接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
②根據(jù)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的順序來分析;
③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濃度c=并結(jié)合實驗操作對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和溶液體積的影響來分析;
(3)溶液是均一、穩(wěn)定的,溶液的濃度、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等不隨溶液體積的變化而變化。
【解答】解:(1)物質(zhì)的量濃度c==ml/L=18.4ml/L,
故答案為:18.4ml/L;
(2)①B.設需要的濃硫酸的體積為VmL,根據(jù)稀釋定律c濃V濃=c稀V稀可知:18.4ml/L×V×10﹣3mL=1ml/L×0.5L,解得V=27.2,
故答案為:27.2;
E.定容時,開始直接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故答案為:膠頭滴管;
②根據(jù)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的順序可知,正確的排列步驟為BCAFED,
故答案為:BCAFED;
③a.定容后經(jīng)振蕩、搖勻、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下降是正常的,再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會導致濃度偏低,故a錯誤;
b.定容時仰視刻度線,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大,則濃度偏低,故b錯誤;
c.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冷卻至室溫,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小,則濃度偏高,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3)a.溶液中H2SO4的物質(zhì)的量隨著所取溶液體積的增大而增多,故a不選;
b.溶液是均一的、穩(wěn)定的,溶液的濃度不會隨著溶液體積的改變而改變,故b選;
c.所取溶液體積越大,則溶液中SO42﹣的數(shù)目越多,故c不選;
d.溶液的密度是不變的,與所取溶液的體積無關,故d選;
故答案為:bd。
【點評】本題考查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題目難度不大,明確溶液配制步驟及操作方法即可解答,注意掌握誤差分析的方法,試題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17.(16分)氯可形成多種含氧酸鹽,廣泛應用于殺菌、消毒及化工領域。實驗室中利用題17圖﹣1裝置(部分裝置省略)制得Cl2,進而制備少量KClO3和NaClO。
已知:Cl2與KOH溶液在70~80°C時反應生成KClO3,而在溫度較低時會反應生成KClO。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是 分液漏斗 。
(2)A中制備Cl2的化學方程式為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該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1:2 。
(3)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 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 。C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有色布條褪色 。
(4)D需要進行加熱,采用適宜的加熱方式是 水浴加熱 。
(5)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l2+2NaOH=NaCl+NaClO+H2O 。
(6)F的作用是 吸收氯氣,防止污染空氣 。
(7)若A裝置后連接如題17圖﹣2所示裝置,當反應結(jié)束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后,關閉止水夾K,該裝置的作用是 儲存多余的Cl2 。
【分析】實驗裝置分析:A裝置為氯氣的發(fā)生裝置,利用二氧化錳固體和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氯氣,由于鹽酸有揮發(fā)性,導致氯氣中含有雜質(zhì)HCl和水蒸氣,其中,氯氣中的雜質(zhì)HCl氣體會影響后面KClO3和NaClO的制備,故需要用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的HCl雜質(zhì),裝置C中干燥有色布條檢驗氯氣的性質(zhì),裝置D中為氯氣與KOH溶液反應制取KClO3的裝置,裝置E中為氯氣與NaOH溶液在較低溫度下制取NaClO的裝置,裝置F為尾氣處理裝置,據(jù)此解答。
【解答】解:(1)根據(jù)儀器構造可知裝置A中盛放濃鹽酸的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2)A中制取Cl2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反應中二氧化錳是氧化劑,氯化氫是還原劑,參加反應的HCl的二分之一被氧化,因此該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
故答案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1:2;
(3)生成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會干擾后續(xù)實驗,需要除去,則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進入裝置C的氯氣含有水蒸氣,氯氣能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條褪色,則C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有色布條褪色,
故答案為: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有色布條褪色;
(4)Cl2與KOH溶液在70~80℃時反應生成KClO3,所以采用適宜的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
故答案為:水浴加熱;
(5)E中生成次氯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為:Cl2+2NaOH=NaCl+NaClO+H2O;
(6)氯氣有毒,需要尾氣處理,則裝置F的作用是吸收氯氣,防止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吸收氯氣,防止污染空氣;
(7)根據(jù)圖中裝置結(jié)構分析,當反應結(jié)束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后,關閉K,此時還有多余的Cl2在裝置中,所以該裝置的作用是儲存多余的Cl2,
故答案為:儲存多余的Cl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Cl2的制備及性質(zhì)實驗,涉及到裝置的作用和應用,方程式書寫等,屬于基本知識,難度不大。
18.(15分)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殺菌漂白劑,可用于棉紡漂白,食品消毒,水處理等,消毒時本身被還原成Cl﹣。亞氯酸鈉晶體的一種生產(chǎn)工藝如圖:
已知:①ClO2濃度過高時易發(fā)生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氣體或空氣稀釋至含量 10%以下。
②NaClO2在溫度高于60°C時易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
(1)在“ClO2發(fā)生器”中,NaClO3與SO2反應生成ClO2和Na2SO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ClO3+SO2=Na2SO4+2ClO2 。
(2)向“ClO2發(fā)生器”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是(填字母) c 。
a.將SO2氧化成SO3,增強酸性
b.將NaClO2氧化成ClO2
c.稀釋ClO2,以防分解爆炸
(3)“吸收塔”的作用是將產(chǎn)生的ClO2反應轉(zhuǎn)化為NaClO2,在此過程中加入的H2O2是作 還原劑 (填“氧化劑”或“還原劑”)?!拔账敝行枰刂茰囟炔怀^20°C,其原因 防止H2O2(受熱)分解 。
(4)NaClO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從NaClO2溶液中獲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是:將NaClO2溶液 加熱溫度至略低于60℃蒸發(fā)濃縮 、 冷卻至略高于38℃結(jié)晶 ,過濾,洗滌,干燥。
(5)為測定所得NaClO2產(chǎn)品的純度,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①:取1.000 g樣品于燒杯中,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后,加入略過量的KI晶體,再滴加適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反應方程式為:NaClO2+4KI+2H2SO4=2H2O+2I2+NaCl+2K2SO4)
步驟②:將所得溶液轉(zhuǎn)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釋定容得溶液A;
步驟③:準確移取25.00 mL溶液A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兩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用0.2000ml?L﹣1的Na2S2O3標準溶液與之反應,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2S2O3溶液22.00mL。(反應方程式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計算該NaClO2產(chǎn)品的純度(寫出計算過程)。 99.55%
【分析】NaClO3和稀硫酸溶解,然后NaClO3被SO2還原為ClO2,而SO2被氧化為硫酸鹽,為防止ClO2發(fā)生爆炸,通入空氣將其稀釋;然后在堿性條件下用H2O2還原,然后過濾,得到NaClO2溶液,從溶液中獲得NaClO2時,可從溶解度曲線中提取信息,即降溫時,控制溫度不低于38℃,據(jù)此解答;
(5)由NaClO2+4KI+2H2SO4=2H2O+2I2+NaCl+2K2SO4,I2+2Na2S2O3=2NaI+Na2S4O6,得NaClO2~2I2~4Na2S2O3,根據(jù)關系式計算物質(zhì)的量、質(zhì)量、純度。
【解答】解:(1)在“ClO2發(fā)生器”中,NaClO3與SO2反應生成ClO2和Na2SO4,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SO2=Na2SO4+2ClO2,
故答案為:2NaClO3+SO2=Na2SO4+2ClO2;
(2)題中信息顯示:純的ClO2受熱或遇光易發(fā)生爆炸,一般稀釋到10%以下,由此得出通入空氣的作用是稀釋二氧化氯,防止爆炸,答案選c,
故答案為:c;
(3)ClO2被H2O2在堿性溶液中還原為NaClO2等,H2O2被氧化為O2,所以在此過程中加入的H2O2是作還原劑;由于雙氧水受熱易分解,因此“吸收塔”中需要控制溫度不超過20℃的原因是防止H2O2(受熱)分解,
故答案為:還原劑;防止H2O2(受熱)分解;
(4)由NaClO2的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溫度低于38℃時,會生成NaClO2?3H2O,所以溫度應控制在38℃以上,從而得出從NaClO2溶液中獲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是:將NaClO2溶液加熱溫度至略低于60℃蒸發(fā)濃縮、冷卻至略高于38℃結(jié)晶,過濾、洗滌、干燥,
故答案為:加熱溫度至略低于60℃蒸發(fā)濃縮;冷卻至略高于38℃結(jié)晶;
(5)由NaClO2~2I2~4Na2S2O3,可知25mL溶液中n(NaClO2)=n(Na2S2O3)=0.25×0.022L×0.2ml/L=0.0011ml,則樣品中m(NaClO2)=10×0.0011ml×90.5g/ml=0.9955g,因此該NaClO2產(chǎn)品的純度=×100%=99.55%,
故答案為:99.55%。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zhì)制備實驗,涉及物質(zhì)分離提純、氧化還原反應、物質(zhì)含量測定、信息獲取與運用等,側(c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為解答關鍵。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高級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無答案),共6頁。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4LO2,00mL葡萄酒樣品,用0,【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