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
1.知道什么是自然災害,學會判斷某種災害是否屬于自然災害。2.掌握我國常見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并了解自然災害的產生原因及危害。3.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顯著特點。4.掌握防災減災的措施。
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異常變化
對人類造成破壞性影響
長時間降水異常 偏少甚至無降水
農作物減產 人畜飲水困難
以下項目是否屬于自然災害? 為什么?
干 旱 洪 澇 臺 風 寒 潮
地 震 滑 坡 泥石流
2.自然災害主要類型
干旱:長時間降水異常偏少甚至無降水,造成農作物 減產, 人畜飲水困難等。
廣西河池因干旱“死”去的梯田
黃果樹瀑布在長期干旱的侵襲下,失去了往日的雄壯景象,只剩下狹窄的細流。
洪水:長時間連續(xù)降水或短時間高強度降水, 造成低洼地被淹沒, 設施被沖毀等。
臺風:來自熱帶洋面的強大氣旋,與它相伴的狂風破壞植物、建筑,暴雨形成洪澇等災害。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易發(fā)生臺風災害。臺風帶來的影響:利:解除或緩和盛夏期間的旱情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災害
寒潮: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 現(xiàn)象。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
寒潮一般多發(fā)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jié)。我國氣象部門規(guī)定:若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 ℃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 5 ℃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fā)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可見,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氣南下都稱為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所謂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guī)模地向南侵襲我國,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
地震:大地的強烈震動,導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 中斷、人員傷亡等。
滑坡:山體的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整體下滑。 它會破壞道路、房屋、田園等。
泥石流:山區(qū)溝谷形成的含有泥土、石塊的特殊洪流。 沿途沖毀或淹沒道路、橋梁、房屋、農田等。
人類活動的加劇,日漸成為地質災害的重要誘因,人類活動包括采礦、工程開挖、蓄水排水、濫伐亂墾等,這些活動破壞了斜坡的穩(wěn)定條件,或者增加了災害發(fā)生的物質條件,增加了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強度。我國西南地區(qū)降水豐沛,山區(qū)面積廣大,是我國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主要分布區(qū)。
滑坡、泥石流中西部的山區(qū)
地震華北、西北、西南地區(qū)和臺灣島
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
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
不同地區(qū)同時發(fā)生各種災害。
同一地區(qū)連續(xù)發(fā)生各種災害。
1.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
思考:臺風、洪水會引發(fā)什么地質災害?
思考:在山區(qū)的河谷地帶,地震會引發(fā)什么自然災害?
南方地區(qū),尤其是河流中下游
西北、華北、東北
降水豐富而且集中;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降水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農業(yè)發(fā)達,需水量大。
鄰近熱帶海洋——臺風源地
鄰近亞歐大陸內部強冷空氣源地
地勢陡峻,巖石破碎, 降水集中,植被破壞。
2.我國自然災害分布規(guī)律
我國運用遙感衛(wèi)星等技術,能夠比較精確地預報臺風、寒潮等災害。圖為我國東部海域的一張熱帶風暴(臺風)衛(wèi)星云圖。
為防御自然災害,我國修建了大量的防災工程。圖為北方地區(qū)為防御風沙災害而營造的防護林。
我國建設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以保證自然災害發(fā)生時,能夠及時供應救災物資。圖為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救災物資。
當?shù)卣鸢l(fā)生時,如果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曠地帶;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空間的墻角。
當發(fā)生泥石流時,應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
發(fā)生泥石流,A、B、C哪個是正確逃生方向?
氣象災害: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
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公開課課件ppt,共4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本54,防災減災,地震的預防,泥石流的預防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圖片課件ppt,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四節(jié)自然災害,知災害,析災害,防災害,常見的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的概念,氣象災害,地質災害,認識身邊的自然災害,特征之一“種類多”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說課ppt課件,文件包含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二章第四節(jié)自然災害課件pptx、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二章第四節(jié)自然災害教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