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一中2019級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為什么地球出現(xiàn)危機后,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是要帶著地球一起跑?”面對外國人問出的問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回答:“……中國人特別有家國情懷,即便發(fā)生了災難、戰(zhàn)爭,很多人也不愿離開家鄉(xiāng),死也要死在那兒。”
這與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在過去以農(nóng)為主的中國社會,人們極少遷移,因為所謂農(nóng)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飯。
在現(xiàn)代說法中,“土氣”是一個貶義詞,但在費孝通看來,“土氣”實際上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土氣”,也就是接地氣,它象征著人們與大地的親密接觸,充分熟悉,“土氣”其實是辛勞、知足的代名詞。也因此,大批的中國人逐漸變得守舊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財富,那么凡事照搬經(jīng)驗去做就行。因此在現(xiàn)在看來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為在以土為生的年代,“經(jīng)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個社會變得穩(wěn)定而缺乏流動,很多人一輩子就只在一個小范圍內(nèi)活動。周邊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遇事總是能熱心幫一把,人們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穩(wěn)固而與外部隔絕的鄉(xiāng)鄰關系,慢慢地也就有了“萬事不求人”的生活狀態(tài)。
帶著地球流浪,是一種回饋,也是一種責任,感謝你當年的養(yǎng)育,如果可以,我也不會扔下你獨自逃亡。不靠土吃飯、早已經(jīng)用工業(yè)化普及農(nóng)業(yè)的西方人,大概很難懂中國人的傳統(tǒng)戀根情結(jié)。
(摘編自《外國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著深層的文化認同差異》)
材料二:
中國人講的“家”是很有彈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無限遠。比如平常我們都喜歡說“我們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擴大點,比如“國家”,在英文里面“國家”是“State”,并沒有一個“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實,幾乎各個地方的語言要表述“國家”的時候,他們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們中國,或者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qū),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所以“家”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仔細想想你會發(fā)現(xiàn)它挺麻煩的。它牽涉的范圍非常之廣,因為它是一個不斷有伸縮彈性的東西。
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人講這個“家”恰恰能夠說明中國社會的基本性質(zhì)。他說“西方的社會像一捆柴”。我們把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為不同的個體、個人。把他們綁起來就成為一個社會或者團體,叫做“團體格局”。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費孝通就用這個形象界定了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zhì),他給它一個名字,叫“差序格局”。
費孝通說,因為整個社會是個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跟我友好的那個關系網(wǎng)也是可以不斷伸縮來回的。他還說,中國人對世態(tài)炎涼特別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正因為“公”“私”的界限沒那么分明,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面特別喜歡講人情、講關系,又要講面子,因此那些規(guī)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東西,包括了很多我們叫“禮”的東西,這是一種禮治。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好比你跟別人做生意、做買賣,你喪失了信用之后,就沒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這個社會,什么都是講規(guī)矩、講禮治、講面子、講關系、講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費孝通說,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的貪污問題很嚴重,是因為我們其實不太有法律觀念,也不太有公共觀念。
我們過去講儒家道德,都是從小的教化,而這個教化都是有社會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鄉(xiāng)土社會,農(nóng)村也不再是過去的鄉(xiāng)土社會的時候,這個儒家倫理就純粹只是一套抽空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教條,那又該怎么辦呢?
(摘編自梁文道《〈鄉(xiāng)土中國〉: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
家與國的統(tǒng)一性,中國社會以家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聯(lián)盟,在此基礎上,擴大到非血緣關系的社會聯(lián)盟,由此出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準國家性質(zhì)的社會。
國與族的統(tǒng)一性,國是政權(quán)概念,族是種群概念。中國這塊大地上,存在過許多民族。這許多民族,不管是共時態(tài)存在還是歷時態(tài)存在,均可以尋到某種內(nèi)在的關系。
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的統(tǒng)一性,中國的國土其核心地區(qū)是相當穩(wěn)定的。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國家、國土、國民、國君、國權(quán)、國學、國樞是一體的。
家國情懷究其本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與別的哲學意識不同的是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理念,還不如說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情感,一種既厚重又綿長的家國濃情。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
(摘編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在不斷地發(fā)展中積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jié)。
B. 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一種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與《鄉(xiāng)土中國》中其表現(xiàn)形式是完全一樣的。
C. 材料二詳細地解讀了中國人對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對材料一中的家國情懷進行必要的補充。
D. 材料三認為家國情懷是人類共同的意識,是情與理的合一,全面地體現(xiàn)為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
2. 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
A. 以農(nóng)為主中國社會相對固定,人們主要靠土地吃飯,而這種不流動使中國社會呈現(xiàn)出了土氣。
B.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種禮治,人們之間講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
C. 費孝通運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zhì),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
D. 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中國人傳統(tǒng)戀根情緒的體現(xiàn),早已用工業(yè)化普及農(nóng)業(yè)的西方人是很難去完全讀懂的。
3. 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A.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菜根譚》
B.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
C.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曠怡亭口占》
D. 靠種地謀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貴——《鄉(xiāng)土中國》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論證手法?任選兩種,分點簡要說明。
5. 根據(jù)材料三,概括一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采薇(節(jié)選)
魯迅
這半年來,不知怎的連養(yǎng)老堂里也不大平靜了,一部分的老頭子,也都交頭接耳,跑進跑出的很起勁。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閑事,秋涼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階沿上曬太陽,縱使聽到匆忙的腳步聲,也決不抬起頭來看。
然而這不平靜,卻總是滋長起來,烙餅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來了。養(yǎng)老堂的人們更加交頭接耳,外面只聽得車馬行走聲,叔齊更加喜歡出門,雖然回來也不說什么話,但那不安的神色,卻惹得伯夷也很難閑適了:他似乎覺得這碗平穩(wěn)飯快要吃不穩(wěn)。
十一月下旬,叔齊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練太極拳,但他走到院子里,聽了一聽,卻開開堂門,跑出去了。約摸有烙十張餅的時候,這才氣急敗壞的跑回來,鼻子凍得通紅,嘴里一陣一陣的噴著白蒸氣。
“大哥!你起來!出兵了!”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的床前,大聲說,聲音有些比平常粗。
伯夷怕冷,很不愿意這么早就起身,但他是非常友愛的,看見兄弟著急,只好把牙齒一咬,坐了起來,披上皮袍,在被窩里慢吞吞的穿褲子。
“我剛要練拳,”叔齊等著,一面說。“卻聽得外面有人馬走動,連忙跑到大路上去看時——果然,來了。首先是一乘白彩的大轎,總該有八十一人抬著罷,里面一座木主,寫的是‘大周文王之靈位’;后面跟的都是兵。我想:這一定是要去伐紂了。現(xiàn)在的周王是孝子,他要做大事,一定是把文王抬在前面的??戳艘粫?,我就跑回來,不料我們養(yǎng)老堂的墻外就貼著告示……”
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倆走出屋子,就覺得一陣冷氣,趕緊縮緊了身子。伯夷向來不大走動,一出大門,很看得有些新鮮。不幾步,叔齊就伸手向墻上一指,可真的貼著一張大告示:
“照得今殷王紂,乃用驛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fā),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此示。”
兩人看完之后,都不作聲,徑向大路走去。只見路邊都擠滿了民眾,站得水泄不通。兩人在后面說一聲“借光”,民眾回頭一看,見是兩位白須老者,便照文王敬老的上諭,趕忙閃開,讓他們走到前面。這時打頭的木主早已望不見了,走過去的都是一排一排的甲士,約有烙三百五十二張大餅的工夫,這才見別有許多兵丁,肩著九旒云罕旗,仿佛五色云一樣。接著又是甲士,后面一大隊騎著高頭大馬的文武官員,簇擁著一位王爺,紫糖色臉,絡腮胡子,左捏黃斧頭,右拿白牛尾,威風凜凜:這正是“恭行天罰”的周王發(fā)。
大路兩旁的民眾,個個肅然起敬,沒有人動一下,沒有人響一聲。在百靜中,不提防叔齊卻拖著伯夷直撲上去,鉆過幾個馬頭,拉住了周王的馬嚼子,直著脖子嚷起來道:“老子死了不葬,倒來動兵,說得上‘孝’嗎?臣子想要殺主子,說得上‘仁’嗎?……”
開初,是路旁的民眾,駕前的武將,都嚇得呆了;連周王手里的白牛尾巴也歪了過去。但叔齊剛說了四句話,卻就聽得一片嘩啷聲響,有好幾把大刀從他們的頭上砍下來。
“且住!”
誰都知道這是姜太公的聲音,豈敢不聽,便連忙停了刀,看著這也是白須白發(fā),然而胖得圓圓的臉。
“義士呢。放他們?nèi)チT!”
武將們立刻把刀收回,插在腰帶上。一面是走上四個甲士來,恭敬的向伯夷和叔齊立正,舉手,之后就兩個挾一個,開正步向路旁走過去。民眾們也趕緊讓開道,放他們走到自己的背后去。
到得背后,甲士們便又恭敬的立正,放了手,用力在他們倆的脊梁上一推。兩人只叫得一聲“阿呀”,蹌蹌踉踉的顛了周尺一丈路遠近,這才撲通的倒在地面上。叔齊還好,用手支著,只印了一臉泥;伯夷究竟比較的有了年紀,腦袋又恰巧磕在石頭上,便暈過去了。
【注】魯迅創(chuàng)作于1935年12月,故事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于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文本二:
《故事新編》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傳奇體小說的特點?這指的是魯迅實現(xiàn)傳奇體小說藝術特性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驗。人物語言須有談資,而談資與場面又相關。《故事新編》善寫場面,場面中的人物就某話題各抒己見,語言的魔力由此發(fā)揮。談資多來自典籍。比如《理水》寫大禹走后,京師日漸好轉(zhuǎn)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談論大禹功績、大禹何人,《隨巢子》、《古岳讀經(jīng)》里大禹化為熊、大禹如何捉無支邪等傳說成為談資。人物出場還帶出典籍所屬背景,增加信息、豐滿情節(jié)。如《非攻》中子夏的徒弟公孫高、學生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公輸般等,這些人物連帶著引出行義、送天下、鉤拒、木鵲等歷史事件的背景。還有敘述者對人物的描繪和對現(xiàn)場情境的議論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語匯。如《奔月》中描寫后羿拉弓射月形容為“眼光直射,閃閃如巖下電”。“巖下電”來自《世說新語·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豐,眼爛爛如巖下電”。如果單有濃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編》的奇幻色彩是在蘊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者語言中,又明顯地夾雜現(xiàn)代語詞。如《奔月》中女乙(對后羿)說:“有人說老爺還是一個戰(zhàn)士”,女辛說:“有時看去簡直好象藝術家”?!皯?zhàn)士”、“藝術家”等是地道的當代人用語,放到傳說中的后羿嫦娥,頓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帶有的斑斑銹跡,與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人物語言的結(jié)合產(chǎn)生了奇幻色彩。
(摘編自劉俐俐《魯迅〈故事新編〉故事與小說的人類學思考》《文藝理論研究》)
6. 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篇就以養(yǎng)老堂的不大平靜展開情節(jié),既與下文伯夷的不問閑事形成對比,又為后文矛盾激化預設了伏筆。
B. 叔齊不安的神色讓伯夷覺得養(yǎng)老堂的安穩(wěn)日子即將結(jié)束,表現(xiàn)出一味追求閑適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變化。
C. 文中寫大路兩旁的民眾不動不響,以靜寫動,體現(xiàn)出現(xiàn)場氣氛的緊張,為下文叔齊、伯夷攔阻周王做了反襯。
D. 魯迅描寫甲士們對叔齊、伯夷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前后兩次“立正”及“挾”“推”等行為,于幽默中顯諷刺。
7. 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民眾”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構(gòu)成了人物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表現(xiàn)出他們追隨周天子伐紂的積極態(tài)度。
B. 姜子牙因其二人阻攔周王出兵伐紂而稱其為“義士”,從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對周王的出兵伐紂的舉措也是不認可的。
C. 魯迅先生描寫的叔齊、伯夷“不食周粟”舉動與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所為,都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D. 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在命名上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隱含了推陳出新的獨特意味。
8. 請賞析文本一中的畫線句。
9. 文本二指出了傳奇體小說藝術特性,請結(jié)合文本一進行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智襄子①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于藍臺。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guī)②。智國③聞之,諫曰:“主不備難,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弗聽。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又求地于魏桓子,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子乃走晉陽。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產(chǎn)蛙,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被缸又饪底?,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④,絳水可以灌平陽⑤也。疵⑥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泵魅眨遣源弥愿娑?。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敝遣汇4谜埵褂邶R。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幽岁幣c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四卿之一,智氏家族的領主。②段規(guī):韓氏家相。③智國:智伯家臣。④安邑:魏氏都城。⑤平陽:韓氏都城。⑥疵:智伯謀士。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B.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C.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D.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邑:封地、采邑。是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俸祿的封地。舊時也做縣的別稱。
B. 版,古代用以表示所筑土墻的高度和長度。一般認為高二尺、長八尺為一版。
C. 御,會意字,左“行”中“繩”右“人”,意為人握轡行于道中,即駕馭車馬。
D. 驂乘,指陪乘的人,古代乘車時,尊者居右,駕車人居中,驂乘居左擔任警衛(wèi)。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智國勸智伯要對危機有戒備警惕之心,但智伯自恃實力強大,無人匹敵,在宴會上肆意戲辱韓康子及其家相,為之后的覆亡埋下了禍根。
B. 韓、魏兩國在外交上處于弱勢,他們不敢拒絕智伯索地的要求;桓子和康子跟隨智伯攻趙,聽到智伯滅亡趙氏的話,恐懼到手足失措。
C. 謀臣疵善于觀察人事細節(jié),對形勢有清醒準確的判斷,他提醒智伯提防韓康子和魏桓子謀反,但勸諫失敗,于是他明智地離開了晉國。
D. 司馬光認為智伯的滅亡是由于才與德不匹配,他根據(jù)才與德的存在狀態(tài)把人分為四類,依照這個標準看,智伯雖有才華,但卻是個小人。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2)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
14. 智伯的哪些行為導致了智氏亡族?請簡要說明。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寓寧國縣圃中桃李雜花盛開感而賦詩(其一)①
李綱
春光不為干戈薄,花縣縱觀桃李開。
可惜繁華勞剪刻②,莫教風雨便殘摧。
溪山有意相輝映,蜂蝶多情自往來。
應笑逐臣心似鐵,客中扶病亦登臺。
【注】①此詩約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貶荊湘。②剪刻:安排。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由題目可知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詩,此時詩人正處于人生低谷,見花而生無限感慨。
B. 首聯(lián)寫詩人縱觀花圃中不受戰(zhàn)事影響綻放的桃李,頓感“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C. 二三兩聯(lián)寫詩人對眼前盛景充滿憐惜,希望風雨不要摧折這一片繁華美好的春景。
D. 詩人“以我觀物”,處處見情,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其主觀情感表達得更為細膩動人。
16. 尾聯(lián)的領詞“應笑”意味深長,它領出了尾聯(lián)內(nèi)容的轉(zhuǎn)折,又領出了對前文詩意的深化、升華。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jié)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宮賦》中杜牧總結(jié)了秦王朝滅亡歷史教訓后,借古諷今,畫龍點睛地表明寫作動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_”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
三、語言文字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太陽光射到我們眼里,要在太空飛8分鐘,但要遠達冥王星,則幾乎要飛6小時,這當然是指光速。太陽和冥王星的距離以光速言,只是算小時,但和其他恒星之間,就要計年了。最近的恒星叫人馬座一號,離我們有4.29光年。在這難以體會的浩闊空間里,什么也沒有,除了亙古的長夜里的簇簇星光。這樣的大虛無里,什么戈壁,什么瀚海,都成了__________的笑話。人馬座一號不過是太陽系的隔壁鄰居,已經(jīng)__________。至于宇宙之大,從這頭到那頭,( )。
“仰觀宇宙之大” __________?我們這寒門小族的太陽系,離銀河的表面雖只有45光年,但是跟盤盤囷囷的銀河渦心卻相距大約2.6萬光年。正如我們在邊角上的座位看戲,只能是__________,哪里就覷得真切。至于“俯察品類之盛”,也有許多東西悖乎我們這小世界的“天經(jīng)地義”。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二十四小時嗎?木星上的一年卻大約是地球上的十二年,而其一日只約等于我們的十小時。水星的一年卻大約只有我們的八十八天。太陽永遠從東邊升起來嗎?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微乎其微 可望而不可即 來之不易 隔岸觀火
B. 微不足道 可望而不可即 談何容易 霧里看花
C. 微乎其微 風馬牛不相及 談何容易 霧里看花
D. 微不足道 風馬牛不相及 來之不易 隔岸觀火
19.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就算是光,也要奔波260億年 B. 光奔波260億年就能到達
C. 如果是光,要奔波260億年 D. 只有260億光年的距離
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你如果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
B. 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
C. 你如果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
D. 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太陽從西天升起就會被看見,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1年7月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首次完成出艙活動。( )機械臂相當于空間站的左膀左臂,主要用來完成載荷搬運、大范圍轉(zhuǎn)移等任務,能夠輔助對接實驗艙和核心艙。
作為我國首個可長期在太空軌道運行的機械臂,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肩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肘部設置了1個關節(jié)、腕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 ① 。每個關節(jié)對應1個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7個自由度的活動能力。 ② ,機械臂能夠?qū)崿F(xiàn)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與位置的抓取和操作,為航天員順利開展出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為擴大任務觸及范圍, ③ 。機械臂的肩部與腕部各安了一個末端執(zhí)行器,配合各關節(jié)的聯(lián)合運動,從而實現(xiàn)在艙體上的爬行轉(zhuǎn)移。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機動靈活的機械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為這次出艙活動取得成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B. 在這次出艙活動中,機動靈活的機械臂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對象。
C. 這次出艙活動,很多人發(fā)現(xiàn)不僅航天員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機械臂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D. 航天員和機械臂是這次出艙活動的兩大亮點,他們出色的表現(xiàn)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22.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四、作文
23.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據(jù)報道,在不久前的國慶中秋雙節(jié)假期里,堵車大戲在高速公路上演,一些司機隨意變道加塞、占用應急車道……10月4日,坐在副駕駛的強女士在2個小時內(nèi)拍下約270輛車的違章照片,隨后她向交警部門進行了舉報。該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大眾對強女士的舉報行為褒貶不一,褒揚她義舉的有之,說她越俎代庖的有之,說她是“告密者”“打小報告”的有之……隨后,白巖松在《新聞1+1》欄目中向觀眾發(fā)問“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國警方在線”也發(fā)起了相關投票。
針對“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的問題,我市交管部門準備組織一次座談會,廣泛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你作為一位應邀出席的代表,請寫一篇發(fā)言稿,闡明自己的觀點。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平陰一中2019級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答案解析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為什么地球出現(xiàn)危機后,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是要帶著地球一起跑?”面對外國人問出的問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回答:“……中國人特別有家國情懷,即便發(fā)生了災難、戰(zhàn)爭,很多人也不愿離開家鄉(xiāng),死也要死在那兒。”
這與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在過去以農(nóng)為主的中國社會,人們極少遷移,因為所謂農(nóng)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飯。
在現(xiàn)代說法中,“土氣”是一個貶義詞,但在費孝通看來,“土氣”實際上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土氣”,也就是接地氣,它象征著人們與大地的親密接觸,充分熟悉,“土氣”其實是辛勞、知足的代名詞。也因此,大批的中國人逐漸變得守舊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財富,那么凡事照搬經(jīng)驗去做就行。因此在現(xiàn)在看來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為在以土為生的年代,“經(jīng)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個社會變得穩(wěn)定而缺乏流動,很多人一輩子就只在一個小范圍內(nèi)活動。周邊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遇事總是能熱心幫一把,人們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穩(wěn)固而與外部隔絕的鄉(xiāng)鄰關系,慢慢地也就有了“萬事不求人”的生活狀態(tài)。
帶著地球流浪,是一種回饋,也是一種責任,感謝你當年的養(yǎng)育,如果可以,我也不會扔下你獨自逃亡。不靠土吃飯、早已經(jīng)用工業(yè)化普及農(nóng)業(yè)的西方人,大概很難懂中國人的傳統(tǒng)戀根情結(jié)。
(摘編自《外國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著深層的文化認同差異》)
材料二:
中國人講的“家”是很有彈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無限遠。比如平常我們都喜歡說“我們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擴大點,比如“國家”,在英文里面“國家”是“State”,并沒有一個“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實,幾乎各個地方的語言要表述“國家”的時候,他們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們中國,或者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qū),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所以“家”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仔細想想你會發(fā)現(xiàn)它挺麻煩的。它牽涉的范圍非常之廣,因為它是一個不斷有伸縮彈性的東西。
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人講這個“家”恰恰能夠說明中國社會的基本性質(zhì)。他說“西方的社會像一捆柴”。我們把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為不同的個體、個人。把他們綁起來就成為一個社會或者團體,叫做“團體格局”。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費孝通就用這個形象界定了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zhì),他給它一個名字,叫“差序格局”。
費孝通說,因為整個社會是個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跟我友好的那個關系網(wǎng)也是可以不斷伸縮來回的。他還說,中國人對世態(tài)炎涼特別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正因為“公”“私”的界限沒那么分明,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面特別喜歡講人情、講關系,又要講面子,因此那些規(guī)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東西,包括了很多我們叫“禮”的東西,這是一種禮治。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好比你跟別人做生意、做買賣,你喪失了信用之后,就沒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這個社會,什么都是講規(guī)矩、講禮治、講面子、講關系、講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費孝通說,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的貪污問題很嚴重,是因為我們其實不太有法律觀念,也不太有公共觀念。
我們過去講儒家道德,都是從小的教化,而這個教化都是有社會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鄉(xiāng)土社會,農(nóng)村也不再是過去的鄉(xiāng)土社會的時候,這個儒家倫理就純粹只是一套抽空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教條,那又該怎么辦呢?
(摘編自梁文道《〈鄉(xiāng)土中國〉: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
家與國的統(tǒng)一性,中國社會以家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聯(lián)盟,在此基礎上,擴大到非血緣關系的社會聯(lián)盟,由此出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準國家性質(zhì)的社會。
國與族的統(tǒng)一性,國是政權(quán)概念,族是種群概念。中國這塊大地上,存在過許多民族。這許多民族,不管是共時態(tài)存在還是歷時態(tài)存在,均可以尋到某種內(nèi)在的關系。
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的統(tǒng)一性,中國的國土其核心地區(qū)是相當穩(wěn)定的。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國家、國土、國民、國君、國權(quán)、國學、國樞是一體的。
家國情懷究其本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與別的哲學意識不同的是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理念,還不如說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情感,一種既厚重又綿長的家國濃情。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
(摘編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 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在不斷地發(fā)展中積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jié)。
B. 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一種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與《鄉(xiāng)土中國》中其表現(xiàn)形式是完全一樣的。
C. 材料二詳細地解讀了中國人對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對材料一中的家國情懷進行必要的補充。
D. 材料三認為家國情懷是人類共同的意識,是情與理的合一,全面地體現(xiàn)為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
2. 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以農(nóng)為主的中國社會相對固定,人們主要靠土地吃飯,而這種不流動使中國社會呈現(xiàn)出了土氣。
B.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種禮治,人們之間講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
C. 費孝通運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zhì),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
D. 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中國人傳統(tǒng)戀根情緒的體現(xiàn),早已用工業(yè)化普及農(nóng)業(yè)的西方人是很難去完全讀懂的。
3. 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A.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菜根譚》
B.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
C.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曠怡亭口占》
D. 靠種地謀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貴——《鄉(xiāng)土中國》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論證手法?任選兩種,分點簡要說明。
5. 根據(jù)材料三,概括一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答案】1. C 2. B 3. B
4. (1)比喻論證,作者運用“柴”與“水的波紋”的比喻形象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格局的不同。(2)對比論證,作者通過對中西方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3)舉例論證,作者列舉了中國與西方對“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來論證觀點。(4)假設論證,作者運用假設,讓自己的論證更嚴密。
5.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特有的、家與國統(tǒng)一性的、國與族統(tǒng)一性的、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統(tǒng)一性的一種美學情懷。
【解析】
【詳解】1.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
A項,“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jié)”錯誤,曲解文意,由文中“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可知,“家國情懷”對中國人而言有它的特殊性而不是“獨有的”。
B項,“在《流浪地球》與《鄉(xiāng)土中國》中其表現(xiàn)形式是完全一樣的”錯誤,曲解文意,原文中說“這與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并不是說二者表現(xiàn)形式完全一樣,《流浪地球》中的家國情懷表現(xiàn)為災難來臨時地球人帶著地球逃跑,不拋棄地球,而《鄉(xiāng)土中國》中作者對家國情懷做出了理論分析。
D項,“材料三認為家國情懷是人類共同的意識”錯誤,曲解文意,由原文“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可知,應是“共通的意識”而不是“共同的意識”,改變了句義。
故選C。
2.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
B項,“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錯誤,說法絕對,由原文“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可知,是“不太需要”而不是“不需要”。
故選B。
3.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論點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材料二有原話“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A項,“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是說凡事不可以做得太過,不然將會出現(xiàn)物極必反的效果的為人處世的方法。與“家”的伸縮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意思是窮人住在鬧市也無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有人奉承?!盁o人問”“有遠親”能體現(xiàn)世態(tài)炎涼,是“家”的伸縮的表現(xiàn),符合題意。
C項,“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是說即便是經(jīng)歷世事沉浮、閱盡人間滄桑,也會心有憐憫之情。與“家”的伸縮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靠種地謀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貴”是說人們對所需要的事物更能了解它的價值。與“家”的伸縮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西方的社會像一捆柴”中用“每根柴”比喻不同的個體、個人,把他們綁起來就成為一個社會或者團體,即“團體格局”,是西洋的格局;“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中用“一圈圈的波紋”比喻每個人的影響力所推及發(fā)生的聯(lián)系,即“差序格局”,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格局。因此作者運用比喻論證形象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格局的不同。
由文中“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可知,作者認為西方格局的特點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中國格局的特點是“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一個是清楚的,一個是發(fā)生聯(lián)系的,因而作者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來進行論證。
由文中“中國人講的‘家’是很有彈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無限遠。比如平常我們都喜歡說‘我們是自家人’”和“比如‘國家’,在英文里面‘國家’是‘State’,并沒有一個‘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實,幾乎各個地方的語言要表述‘國家’的時候,他們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可知,作者運用舉例論證列舉了中國與西方對“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來論證觀點。
由文中“假如這個社會,什么都是講規(guī)矩、講禮治、講面子、講關系、講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費孝通說,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的貪污問題很嚴重,是因為我們其實不太有法律觀念,也不太有公共觀念”可知,作者運用假設論證來分析中國人不太有法律觀念和公共觀念。
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題目要求根據(jù)材料三概括“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由材料三“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家與國的統(tǒng)一性”“國與族的統(tǒng)一性”“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的統(tǒng)一性”“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可知,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特有的、家與國統(tǒng)一性的、國與族統(tǒng)一性的、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統(tǒng)一性的一種美學情懷。
現(xiàn)代文閱讀Ⅱ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采薇(節(jié)選)
魯迅
這半年來,不知怎的連養(yǎng)老堂里也不大平靜了,一部分的老頭子,也都交頭接耳,跑進跑出的很起勁。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閑事,秋涼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階沿上曬太陽,縱使聽到匆忙的腳步聲,也決不抬起頭來看。
然而這不平靜,卻總是滋長起來,烙餅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來了。養(yǎng)老堂的人們更加交頭接耳,外面只聽得車馬行走聲,叔齊更加喜歡出門,雖然回來也不說什么話,但那不安的神色,卻惹得伯夷也很難閑適了:他似乎覺得這碗平穩(wěn)飯快要吃不穩(wěn)。
十一月下旬,叔齊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練太極拳,但他走到院子里,聽了一聽,卻開開堂門,跑出去了。約摸有烙十張餅的時候,這才氣急敗壞的跑回來,鼻子凍得通紅,嘴里一陣一陣的噴著白蒸氣。
“大哥!你起來!出兵了!”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的床前,大聲說,聲音有些比平常粗。
伯夷怕冷,很不愿意這么早就起身,但他是非常友愛的,看見兄弟著急,只好把牙齒一咬,坐了起來,披上皮袍,在被窩里慢吞吞的穿褲子。
“我剛要練拳,”叔齊等著,一面說。“卻聽得外面有人馬走動,連忙跑到大路上去看時——果然,來了。首先是一乘白彩的大轎,總該有八十一人抬著罷,里面一座木主,寫的是‘大周文王之靈位’;后面跟的都是兵。我想:這一定是要去伐紂了。現(xiàn)在的周王是孝子,他要做大事,一定是把文王抬在前面的。看了一會,我就跑回來,不料我們養(yǎng)老堂的墻外就貼著告示……”
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倆走出屋子,就覺得一陣冷氣,趕緊縮緊了身子。伯夷向來不大走動,一出大門,很看得有些新鮮。不幾步,叔齊就伸手向墻上一指,可真的貼著一張大告示:
“照得今殷王紂,乃用驛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fā),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此示。”
兩人看完之后,都不作聲,徑向大路走去。只見路邊都擠滿了民眾,站得水泄不通。兩人在后面說一聲“借光”,民眾回頭一看,見是兩位白須老者,便照文王敬老的上諭,趕忙閃開,讓他們走到前面。這時打頭的木主早已望不見了,走過去的都是一排一排的甲士,約有烙三百五十二張大餅的工夫,這才見別有許多兵丁,肩著九旒云罕旗,仿佛五色云一樣。接著又是甲士,后面一大隊騎著高頭大馬的文武官員,簇擁著一位王爺,紫糖色臉,絡腮胡子,左捏黃斧頭,右拿白牛尾,威風凜凜:這正是“恭行天罰”的周王發(fā)。
大路兩旁的民眾,個個肅然起敬,沒有人動一下,沒有人響一聲。在百靜中,不提防叔齊卻拖著伯夷直撲上去,鉆過幾個馬頭,拉住了周王的馬嚼子,直著脖子嚷起來道:“老子死了不葬,倒來動兵,說得上‘孝’嗎?臣子想要殺主子,說得上‘仁’嗎?……”
開初,是路旁的民眾,駕前的武將,都嚇得呆了;連周王手里的白牛尾巴也歪了過去。但叔齊剛說了四句話,卻就聽得一片嘩啷聲響,有好幾把大刀從他們的頭上砍下來。
“且?。 ?br /> 誰都知道這是姜太公的聲音,豈敢不聽,便連忙停了刀,看著這也是白須白發(fā),然而胖得圓圓的臉。
“義士呢。放他們?nèi)チT!”
武將們立刻把刀收回,插在腰帶上。一面是走上四個甲士來,恭敬的向伯夷和叔齊立正,舉手,之后就兩個挾一個,開正步向路旁走過去。民眾們也趕緊讓開道,放他們走到自己的背后去。
到得背后,甲士們便又恭敬的立正,放了手,用力在他們倆的脊梁上一推。兩人只叫得一聲“阿呀”,蹌蹌踉踉的顛了周尺一丈路遠近,這才撲通的倒在地面上。叔齊還好,用手支著,只印了一臉泥;伯夷究竟比較的有了年紀,腦袋又恰巧磕在石頭上,便暈過去了。
【注】魯迅創(chuàng)作于1935年12月,故事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于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文本二:
《故事新編》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傳奇體小說的特點?這指的是魯迅實現(xiàn)傳奇體小說藝術特性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驗。人物語言須有談資,而談資與場面又相關。《故事新編》善寫場面,場面中的人物就某話題各抒己見,語言的魔力由此發(fā)揮。談資多來自典籍。比如《理水》寫大禹走后,京師日漸好轉(zhuǎn)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談論大禹功績、大禹何人,《隨巢子》、《古岳讀經(jīng)》里大禹化為熊、大禹如何捉無支邪等傳說成為談資。人物出場還帶出典籍所屬背景,增加信息、豐滿情節(jié)。如《非攻》中子夏的徒弟公孫高、學生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公輸般等,這些人物連帶著引出行義、送天下、鉤拒、木鵲等歷史事件的背景。還有敘述者對人物的描繪和對現(xiàn)場情境的議論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語匯。如《奔月》中描寫后羿拉弓射月形容為“眼光直射,閃閃如巖下電”?!皫r下電”來自《世說新語·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豐,眼爛爛如巖下電”。如果單有濃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編》的奇幻色彩是在蘊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者語言中,又明顯地夾雜現(xiàn)代語詞。如《奔月》中女乙(對后羿)說:“有人說老爺還是一個戰(zhàn)士”,女辛說:“有時看去簡直好象藝術家”。“戰(zhàn)士”、“藝術家”等是地道的當代人用語,放到傳說中的后羿嫦娥,頓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帶有的斑斑銹跡,與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人物語言的結(jié)合產(chǎn)生了奇幻色彩。
(摘編自劉俐俐《魯迅〈故事新編〉故事與小說的人類學思考》《文藝理論研究》)
6. 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篇就以養(yǎng)老堂的不大平靜展開情節(jié),既與下文伯夷的不問閑事形成對比,又為后文矛盾激化預設了伏筆。
B. 叔齊不安的神色讓伯夷覺得養(yǎng)老堂的安穩(wěn)日子即將結(jié)束,表現(xiàn)出一味追求閑適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變化。
C. 文中寫大路兩旁的民眾不動不響,以靜寫動,體現(xiàn)出現(xiàn)場氣氛的緊張,為下文叔齊、伯夷攔阻周王做了反襯。
D. 魯迅描寫甲士們對叔齊、伯夷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前后兩次“立正”及“挾”“推”等行為,于幽默中顯諷刺。
7. 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民眾”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構(gòu)成了人物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表現(xiàn)出他們追隨周天子伐紂的積極態(tài)度。
B. 姜子牙因其二人阻攔周王出兵伐紂而稱其為“義士”,從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對周王的出兵伐紂的舉措也是不認可的。
C. 魯迅先生描寫的叔齊、伯夷“不食周粟”舉動與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所為,都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D. 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在命名上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隱含了推陳出新的獨特意味。
8. 請賞析文本一中的畫線句。
9. 文本二指出了傳奇體小說藝術特性,請結(jié)合文本一進行分析。
【答案】6. B 7. D
8. 通過動作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了叔齊的率性而為;通過語言描寫,形象地表現(xiàn)了叔齊的心直口快、忠勇(義)。
9. ①《采薇》善寫場面,場面中的人物就某話題各抒己見,語言的魔力由此發(fā)揮。②人物出場帶出典籍所屬背景,增加信息、豐滿情節(jié),《采薇》中伯夷和叔齊的出場連帶著引出周王伐紂等歷史事件的背景。③敘述者的語言巧妙借用典籍語匯,如 “上諭”、“恭行天罰”、“木主”等詞即是典型的典籍語匯。④在蘊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者語言中明顯地夾雜現(xiàn)代語詞,如“借光”“立正”“白蒸汽”等詞語。
【解析】
【分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
B. “表現(xiàn)出一味追求閑適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變化”錯誤,說伯夷“一味追求閑適安逸”是夸大其詞,曲解了人物形象,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表現(xiàn)出他們追隨周天子伐紂的積極態(tài)度”錯,作者并沒有在文中表現(xiàn)民眾積極伐紂的態(tài)度,如“大路兩旁的民眾,個個肅然起敬,沒有人動一下,沒有人響一聲”。
B. “從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對周王的出兵伐紂的舉措也是不認可的”錯,姜子牙稱其為義士并不能推出他反對周王出兵這個結(jié)論。
C. “都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錯,本文所表現(xiàn)的并非夷齊的民族氣節(jié),而是表現(xiàn)兩人的不知變通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拖著”“撲上去”“鉆過”“拉住”“直著脖子嚷”這些為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叔齊率性而為,特別是他在“百靜”之中,大家“不提防”發(fā)出這一系列動作,更是表現(xiàn)了他的直率而行;
語言描寫,“‘老子死了不葬,倒來動兵,說得上‘孝’嗎?臣子想要殺主子,說得上‘仁’嗎?……’”,“老子”的自稱以及兩個反問句,表現(xiàn)了叔齊的耿直和忠義。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場面中的人物就某話題各抒己見,語言的魔力由此發(fā)揮”,《采薇》中也借用了場面描寫,如叔齊對軍隊到來貼告示場面的描寫,既有民眾的反應,又有叔齊的具體表現(xiàn)。
“人物出場還帶出典籍所屬背景,增加信息、豐滿情節(jié)”,如伯夷叔齊出場“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倆走出屋子,就覺得一陣冷氣,趕緊縮緊了身子。伯夷向來不大走動,一出大門,很看得有些新鮮。不幾步,叔齊就伸手向墻上一指,可真的貼著一張大告示……”,可以看出武王伐紂的歷史背景。
“敘述者對人物的描繪和對現(xiàn)場情境的議論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語匯”,如“總該有八十一人抬著罷,里面一座木主,寫的是‘大周文王之靈位’”“這正是‘恭行天罰’的周王發(fā)”等。
“奇幻色彩是在蘊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者語言中,又明顯地夾雜現(xiàn)代語詞”,如“兩人在后面說一聲‘借光’”“開正步向路旁走過去”“到得背后,甲士們便又恭敬的立正”中的“借光”“開正步”“立正”等現(xiàn)代詞語。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智襄子①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于藍臺。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guī)②。智國③聞之,諫曰:“主不備難,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弗聽。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又求地于魏桓子,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子乃走晉陽。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產(chǎn)蛙,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④,絳水可以灌平陽⑤也。疵⑥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敝遣唬骸白雍我灾俊贝迷唬骸耙匀耸轮?。”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請使于齊。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幽岁幣c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四卿之一,智氏家族的領主。②段規(guī):韓氏家相。③智國:智伯家臣。④安邑:魏氏都城。⑤平陽:韓氏都城。⑥疵:智伯謀士。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B.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C.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D.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邑:封地、采邑。是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俸祿的封地。舊時也做縣的別稱。
B. 版,古代用以表示所筑土墻的高度和長度。一般認為高二尺、長八尺為一版。
C. 御,會意字,左“行”中“繩”右“人”,意為人握轡行于道中,即駕馭車馬。
D. 驂乘,指陪乘的人,古代乘車時,尊者居右,駕車人居中,驂乘居左擔任警衛(wèi)。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智國勸智伯要對危機有戒備警惕之心,但智伯自恃實力強大,無人匹敵,在宴會上肆意戲辱韓康子及其家相,為之后的覆亡埋下了禍根。
B. 韓、魏兩國在外交上處于弱勢,他們不敢拒絕智伯索地的要求;桓子和康子跟隨智伯攻趙,聽到智伯滅亡趙氏的話,恐懼到手足失措。
C. 謀臣疵善于觀察人事細節(jié),對形勢有清醒準確的判斷,他提醒智伯提防韓康子和魏桓子謀反,但勸諫失敗,于是他明智地離開了晉國。
D. 司馬光認為智伯的滅亡是由于才與德不匹配,他根據(jù)才與德的存在狀態(tài)把人分為四類,依照這個標準看,智伯雖有才華,但卻是個小人。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2)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
14. 智伯的哪些行為導致了智氏亡族?請簡要說明。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兩人于是秘密地與張孟談商議,約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
(2)才與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他們,一概稱之為賢明,這是人們找不到賢人的原因。
14. ①待人傲慢無禮,如戲弄韓康子及其家相;②不聽從謀士(智國及疵)的勸諫,剛愎自用;③肆意向韓、魏、趙索要土地,貪婪強橫;④輕易把自己謀士的話透露給對手,愚蠢昏昧。
【解析】
【分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趙襄子夜里派人殺掉智軍守堤的官吏,讓大水決口反灌智伯軍營。智伯的軍隊為救水而大亂,韓、魏兩軍乘機從兩翼夾擊,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大敗智家軍。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語義完整,后面斷開;“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斷開;“決”字的賓語是“水”,其間不能斷開,排除BD;
“翼而擊之”的主語應是“韓、魏”,“智伯軍救水而亂韓”或“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邏輯不通,排除AD;
“襄子將卒犯”中的“犯”是動詞,缺少賓語,需在“其前”后斷開,排除AB。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尊者居右,駕車人居中,驂乘居左擔任警衛(wèi)”錯。應為“古代乘車時,尊者居左,駕車人居中,驂乘居右擔任警衛(wèi)”。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桓子和康子“恐懼到手足失措”理解錯誤,結(jié)合原文“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可知,魏桓子用胳膊肘碰韓康子,韓康子踩一下魏桓子腳,有恐懼成分,但更多的是兩人都意識到了唇亡齒寒的危險,心照不宣地互相示意要有所謀劃。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題得分點有:“陰”,秘密地,暗中;“期”,約定;“遣”,送。
(2)題得分點有:“莫之能辨”,賓語前置,“莫能辨之”;“通”,一概;“所以”,表原因。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結(jié)合“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guī)”可知,智伯待人傲慢無禮,如戲弄韓康子及其家相;
結(jié)合“智國聞之,諫曰……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弗聽”和“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魅眨遣源弥愿娑印笨芍?,智伯不聽從謀士(智國及疵)的勸諫,剛愎自用;
結(jié)合“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又求地于魏桓子,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可知,智伯肆意向韓、魏、趙索要土地,貪婪強橫;
結(jié)合“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輕易把自己謀士的話透露給對手,愚蠢昏昧。
參考譯文:
智襄子主持政事,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飲宴。席間智伯戲弄韓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規(guī)。智伯的家臣智國聽說此事,就告誡說:“主公您不提防災禍,災禍就一定會來了!”智伯說:“災禍都將取決于我。我不給他們降災就罷了,誰還敢興風作浪?”(智伯)不聽勸告。智伯向韓康子要地,韓康子便派了使臣給智伯送上有萬戶居民的領地。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也交給智伯一個有萬戶的領地。智伯又向趙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趙襄子不給。智伯勃然大怒,率領韓、魏兩家甲兵去攻打趙家。趙襄子于是逃往晉陽。智伯、韓康子、魏桓子三家率領各自軍隊圍住晉陽,引水灌城。城墻只差三版的地方?jīng)]有被淹沒。鍋灶都被泡塌,青蛙孳生,人民仍是沒有背叛之意。智伯巡視水勢,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站在右邊護衛(wèi)。智伯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蔽夯缸佑酶觳仓馀隽艘幌马n康子,韓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腳,因為汾水會淹沒魏的都城安邑,絳水也會灌沒韓的都城平陽。智家的謀士疵對智伯說:“韓、魏兩家肯定會反叛。”智伯問:“你怎么知道?”疵說:“憑人之常情知道的。”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話告訴了韓、魏二人。兩人出去,疵進來說:“主公為什么把我的話告訴他們兩人呢?”智伯問:“你怎么知道的?”疵回答說:“我見他們仔細看我而后匆忙離去,這是他們知道我看穿了他們心思的緣故。”智伯不改。于是疵請求讓他出使齊國。趙襄子派張孟談秘密出城來見韓、魏二人,說:“我聽說唇亡齒寒?,F(xiàn)在智伯率領韓、魏兩家來圍攻趙,趙滅亡之后就該輪到韓、魏了。”兩人于是秘密地與張孟談商議,約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趙襄子夜里派人殺掉智軍守堤的官吏,讓大水決口反灌智伯軍營。智伯的軍隊為救水而大亂,韓、魏兩軍乘機從兩翼夾擊,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大敗智家軍。于是殺了智伯,將智氏一族全部誅滅。
臣司馬光認為:智伯的滅亡,在于他的才勝過了德。才與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他們,一概稱之為賢明,這是人們找不到賢人的原因。聰慧明察、剛強堅毅才叫才,正義耿直、公道平和才叫德。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tǒng)帥。云夢澤出產(chǎn)的竹子,是天下的剛勁之物,然而如果不矯正它的曲直,不配上羽毛箭頭,就不能作為利箭穿透堅固之物;棠溪出產(chǎn)的銅,是天下的精銳鋒利之物,然而如果不放在模具中熔煉鑄造,不磨礪出鋒,就不能作為兵器擊穿硬甲。所以,德才兼?zhèn)涞娜朔Q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的人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的人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的人稱之為小人。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寓寧國縣圃中桃李雜花盛開感而賦詩(其一)①
李綱
春光不為干戈薄,花縣縱觀桃李開。
可惜繁華勞剪刻②,莫教風雨便殘摧。
溪山有意相輝映,蜂蝶多情自往來。
應笑逐臣心似鐵,客中扶病亦登臺。
【注】①此詩約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貶荊湘。②剪刻:安排。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由題目可知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詩,此時詩人正處于人生低谷,見花而生無限感慨。
B. 首聯(lián)寫詩人縱觀花圃中不受戰(zhàn)事影響綻放的桃李,頓感“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C. 二三兩聯(lián)寫詩人對眼前盛景充滿憐惜,希望風雨不要摧折這一片繁華美好的春景。
D. 詩人“以我觀物”,處處見情,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其主觀情感表達得更為細膩動人。
16. 尾聯(lián)的領詞“應笑”意味深長,它領出了尾聯(lián)內(nèi)容的轉(zhuǎn)折,又領出了對前文詩意的深化、升華。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應笑”二字是調(diào)侃之語,表面上是以擬人手法寫春花、溪山、蜂蝶等美好之景對“我”的嘲笑,實質(zhì)是詩人借以表明心志。②尾聯(lián)借“應笑”二字寫出了詩意的轉(zhuǎn)折變化,由前文的寫景轉(zhuǎn)為寫人,由前文欣賞憐惜春花的喜悅轉(zhuǎn)為對國家命運和個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詩歌更富意蘊。③“應笑”二字又自然聯(lián)結(jié)了前后詩意,讓前面的景中情和尾聯(lián)的事中情貫穿聯(lián)合,深化和升華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使詩人憂心國事、立志抵御外侮、守護山河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解析】
【分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 “頓感‘心曠神怡、寵辱偕忘’”錯。由全詩來看,作者無時無處不在牽掛國運,首句中也有“干戈”的字樣,故“寵辱偕忘”理解錯誤。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詩歌語言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應笑”二字是作者的心理描寫,是調(diào)侃之語,意思是這大好春光中的春花、溪山、蜂蝶是如此的富有生機、生命是如此快樂,它們大概會嘲笑“我”這個逐臣吧。此二字表面寫自己受到嘲笑,其實是自豪之意,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使被貶謫,即使是病中,也要登臺看看這大好河山,守護這美好江山;
詩歌前三句都是寫景,描寫春光不受戰(zhàn)亂影響,圃中桃李雜花盛開,爭奇斗艷,一派大好春色;山溪也被這美麗的花朵吸引,一路陪伴護送,映照著桃李的姿容;蜂蝶也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面對這美好春光,詩人不禁擔心起來,祈禱這些花朵不要被風雨摧殘,表達了對春光的憐惜之情。而第四句中“應笑”二字使得話題陡轉(zhuǎn),由寫景轉(zhuǎn)到寫人,由前文欣賞憐惜春花的喜悅轉(zhuǎn)為對國家命運和個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詩歌由簡單的寫景而寄寓了更深刻的家國情懷,也更富意蘊;
“應笑”二字不僅連接了景與人,更連綴了景中情和事中情。前三句寫景中詩人“可惜繁華勞剪刻,莫教風雨便殘摧”,擔心風雨摧殘這大好春光;而尾聯(lián)中“逐臣”“客中”交代了詩人此刻的身份,暗含著詩人仕途的坎坷;而“病”則讓被貶謫的人生困境更加重了暗淡的色彩,但“亦登臺”三字忽然從沮喪中振作起來,即使被貶謫,即使在病中,詩人那憂國憂民的熾熱情懷并未改變,他對國家山河的熱愛、抵御外侮、守護國土的決心并未改變。因此,“應笑”二字串聯(lián)起詩歌中的情感,并塑造了詩人的愛國者的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寫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jié)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宮賦》中杜牧總結(jié)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后,借古諷今,畫龍點睛地表明寫作動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_”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
【答案】 ①.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②.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③.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④.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⑤. 度義而后動 ⑥.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如“竭”“鑒”“度”。
三、語言文字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太陽光射到我們眼里,要在太空飛8分鐘,但要遠達冥王星,則幾乎要飛6小時,這當然是指光速。太陽和冥王星的距離以光速言,只是算小時,但和其他恒星之間,就要計年了。最近的恒星叫人馬座一號,離我們有4.29光年。在這難以體會的浩闊空間里,什么也沒有,除了亙古的長夜里的簇簇星光。這樣的大虛無里,什么戈壁,什么瀚海,都成了__________的笑話。人馬座一號不過是太陽系的隔壁鄰居,已經(jīng)__________。至于宇宙之大,從這頭到那頭,( )。
“仰觀宇宙之大” __________?我們這寒門小族的太陽系,離銀河的表面雖只有45光年,但是跟盤盤囷囷的銀河渦心卻相距大約2.6萬光年。正如我們在邊角上的座位看戲,只能是__________,哪里就覷得真切。至于“俯察品類之盛”,也有許多東西悖乎我們這小世界的“天經(jīng)地義”。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二十四小時嗎?木星上的一年卻大約是地球上的十二年,而其一日只約等于我們的十小時。水星的一年卻大約只有我們的八十八天。太陽永遠從東邊升起來嗎?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微乎其微 可望而不可即 來之不易 隔岸觀火
B. 微不足道 可望而不可即 談何容易 霧里看花
C. 微乎其微 風馬牛不相及 談何容易 霧里看花
D. 微不足道 風馬牛不相及 來之不易 隔岸觀火
19.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就算是光,也要奔波260億年 B. 光奔波260億年就能到達
C. 如果是光,要奔波260億年 D. 只有260億光年的距離
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你如果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
B. 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
C. 你如果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
D. 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太陽從西天升起就會被看見,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分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第一空處,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語境說的是戈壁、瀚海等都成了不值得一提的笑話,應用“微不足道”。
第二空處,風馬牛不相及:比喻兩者全不相干??赏豢杉矗褐荒軌蛲姸荒軌蚪咏稳菘磥砜梢詫崿F(xiàn)而實際難以實現(xiàn)。語段中有“隔壁鄰居”的暗示,因此,不能用“風馬牛不相及”,應用“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空處,來之不易:得來很不容易。談何容易:說起來怎么這樣容易,表示事情做起來并不像說的那么簡單。根據(jù)語境,應用“談何容易”。
第四空處,霧里看花:原形容年老眼花看東西模糊,后也形容對事物的真相或本質(zhì)看不清楚。隔岸觀火:比喻見人有危難不援助而采取看熱鬧的態(tài)度。文段語境為坐在邊角看戲看得并不真切,應用“霧里看花”。
故選B。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
通讀語段可知,此處應該強調(diào)的是宇宙之大,分析四個選項可知,B項和D項表達的意思是距離不遠,不符合強調(diào)宇宙之大的意思。A項和C項比較,A項更能突出這一點。
故選A。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會看見太陽從西天升起,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的緣故”有兩處語?。阂皇钦Z序不當,前后分句的主語一致的情況下,主語要放在關聯(lián)詞之前;二是句式雜糅,可改為“因為金星的自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
故選C。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1年7月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首次完成出艙活動。( )機械臂相當于空間站的左膀左臂,主要用來完成載荷搬運、大范圍轉(zhuǎn)移等任務,能夠輔助對接實驗艙和核心艙。
作為我國首個可長期在太空軌道運行的機械臂,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肩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肘部設置了1個關節(jié)、腕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 ① 。每個關節(jié)對應1個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7個自由度的活動能力。 ② ,機械臂能夠?qū)崿F(xiàn)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與位置的抓取和操作,為航天員順利開展出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為擴大任務觸及范圍, ③ 。機械臂的肩部與腕部各安了一個末端執(zhí)行器,配合各關節(jié)的聯(lián)合運動,從而實現(xiàn)在艙體上的爬行轉(zhuǎn)移。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機動靈活的機械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為這次出艙活動取得成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B. 在這次出艙活動中,機動靈活的機械臂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對象。
C. 這次出艙活動,很多人發(fā)現(xiàn)不僅航天員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機械臂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D. 航天員和機械臂是這次出艙活動的兩大亮點,他們出色的表現(xiàn)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22.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答案】21. B 22. ①一共七個關節(jié)
②通過各個關節(jié)的旋轉(zhuǎn)
③機械臂還具備“爬行”功能
【解析】
【分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之語句復位的能力。
括號中的句子上承“2021年7月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首次完成出艙活動”,下啟“機械臂相當于空間站的左膀左臂”,所以所填寫語句的前半部分應是“這次出艙活動”,后半部分應陳述“機械臂”,這就可排除AD。
C項“航天員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的內(nèi)容本文段沒涉及,故可排除C。
故選B。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本段文字介紹的是“機械臂”。
第①空,根據(jù)“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肩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肘部設置了1個關節(jié)、腕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和“每個關節(jié)對應……”可推知應填寫的內(nèi)容是“一共七個關節(jié)”。
第②空,根據(jù)“每個關節(jié)對應1個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7個自由度的活動能力”和“機械臂能夠?qū)崿F(xiàn)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與位置的抓取和操作”可推知應填寫的內(nèi)容是“通過各個關節(jié)的旋轉(zhuǎn)”。
第③空,根據(jù)“為擴大任務觸及范圍”和“機械臂的肩部與腕部各安了……從而實現(xiàn)在艙體上的爬行轉(zhuǎn)移”可推知應填寫的內(nèi)容是“機械臂還具備‘爬行’功能”。
四、作文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據(jù)報道,在不久前的國慶中秋雙節(jié)假期里,堵車大戲在高速公路上演,一些司機隨意變道加塞、占用應急車道……10月4日,坐在副駕駛的強女士在2個小時內(nèi)拍下約270輛車的違章照片,隨后她向交警部門進行了舉報。該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大眾對強女士的舉報行為褒貶不一,褒揚她義舉的有之,說她越俎代庖的有之,說她是“告密者”“打小報告”的有之……隨后,白巖松在《新聞1+1》欄目中向觀眾發(fā)問“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國警方在線”也發(fā)起了相關投票。
針對“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的問題,我市交管部門準備組織一次座談會,廣泛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你作為一位應邀出席的代表,請寫一篇發(fā)言稿,闡明自己的觀點。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隨手拍,拍出正義
尊敬的各位領導、與會代表以及在座的市民朋友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夠在這次座談會上發(fā)言,我今天發(fā)言的題目是《隨手拍,拍出正義》。最近微博、熱搜都在火爆討論“隨手拍事件”。這一熱點事件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也推動了我們這次座談會的勝利開展。
或許很多人起初看到這條熱搜,腦子里可能會浮出“強女士拍了這么多,會賺多少錢呢?”這種想法,沒錯。拍違章車輛會有一定的利益報酬。但是除了利益之外呢?我想其中更多的是正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法有度的國家,而法律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規(guī)范人們方方面面的行為。而車輛違章本就觸犯了交通安全法。這些車輛占用的是緊急車道,這是保障生命的通道。坐在副駕駛的強女士隨手拍下這些違章行為,并舉報又有什么錯呢?即便是出于利益的驅(qū)動,但這一行為客觀上也在為維護公共安全,盡到了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尼采曾言:“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蹦呐率浅鲇谥\取利益,只要符合法律規(guī)范,又能為社會交通安全添磚加瓦那也是凡塵之光,值得點贊。
在利益行為之外,我們更認同其正義考量。試想,面對這么多違章車輛,僅有強女士能夠隨手拍下并舉報。這需要勇氣,更需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社會責任感。如果社會上有許多這樣敢于發(fā)聲的人,我們的社會必將會更加繁榮、富強充滿幸福感。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也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像李文亮那樣的凡人英雄,我們才得以有效控制疫情,并最終取得抗疫的偉大勝利。強女士的這種行為值得我們鼓勵。若天下人都有孔子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擔當與勇氣,都有范伸淹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國為民的博大情懷,我們必將迎來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的社會!
王爾德說:“我們生活在陰暗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爆F(xiàn)實生活中總會有不如意、不完美的地方。我們需要毛姆筆下“抬頭看到月光”的人,我們更需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擔當、敢作為的行動者。我們需要給那些敢于發(fā)聲的人們創(chuàng)造條件與保障,這樣我們身邊才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強女士”,我們將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因此,“隨手拍應該鼓勵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需要糾結(jié)。我們應該積極鼓勵隨手拍行為,使其積極生長,發(fā)揚光大,成為人人參與的公眾行為。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為交通安全助力,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承擔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的發(fā)言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解析】
【詳解】(一)審題:本題考查寫作能力。本題是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這是一道模擬2020年全國Ⅰ卷命題模式的材料作文題,它是典型任務驅(qū)動型情境作文。我們通過整體感知,把握該材料的核心話題是要求學生對“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這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即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和視角來就此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形式是以市交管部門座談會的形式,寫一個發(fā)言稿,既有現(xiàn)實情境要求,又彰顯個性思辨色彩。
材料一共由四句話構(gòu)成。第一、二句話為第一層,概述事情的來龍去脈:國慶中秋假期里,高速公路一些司機隨意變道加塞、占用應急車道的行為,被坐在副駕駛的強女士拍下違章照片并向交警部門舉報。第三句話為第二層,交代大眾對強女士的舉報行為的態(tài)度:褒貶不一。第四句話是這次作文話題的原發(fā)點:白巖松的發(fā)問以及公安部發(fā)起的相關投票。
所以,從整體看,材料的意義和情感的指向非常明確,那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里如何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guī),對一些違法違規(guī)的行為我們又應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
我市交管部門準備組織一次關于“隨手拍違章應該鼓勵嗎”座談會,廣泛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寫作主題明確,在具體行文時我們要緊扣這一話題來談,圍繞“一些司機的違章行為”以及“強女士拍照舉報行為”和“大眾對她的舉報行為褒貶不一態(tài)度”闡明自己的觀點。比如,“占用應急車道是對規(guī)則的踐踏和對生命的漠視”、“隨手拍并舉報是公共良知、社會責任感的表現(xiàn),是一種自覺的監(jiān)督行為,絕不是多管閑事”、“隨手拍的初心值得肯定、但行為要謹慎”。還有“我市交管部門組織這樣一次座談會,廣泛聽取廣大市民意見”的行為,也是我們思考解決問題的一個點,“社會行為的規(guī)范也要依賴于完善的基建和有力的監(jiān)管,不留盲區(qū)”。另外,市交管部門“組織這樣的座談會本身也是一次普法和認識提高的過程”、“只有全民參與、人人有責才能營造文明和諧的出行禮儀”等。
“寫一篇發(fā)言稿”,要求我們考生在寫作時要注意到具體的格式要求,必須符合市民座談會的具體情境,我們面對的情境對象主體是參加座談的市民,以及市交管部門的有關領導。所以我們說話的語氣,交流的方式都要契合這一情境。
(二)立意:1、捍衛(wèi)規(guī)則需要隨手拍;2、拍是照片,護的是安全;3、隨手拍,拍出文明與誠信;4、隨手拍,就是一面“照妖鏡”;5、隨手拍,拍出公德與初心;6、隨手拍,牢記自律與他律;7、隨手拍,不是隨意拍;8、隨手拍,拍好底線。
(三)素材:1、占用應急車道是對規(guī)則的踐踏。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根據(jù)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不得在非緊急情況時在應急車道行駛或者停車。也就是說,非緊急情況,機動車不得占用應急車道。而現(xiàn)實是,一些人隨意占用應急車道,堵車時更是把應急車道當成了便捷通道,擺出一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囂張樣子??梢哉f,開上應急車道,霸占的是救援的綠色通道,碾軋的是出行的基本秩序。
2、占用應急車道呈現(xiàn)出的是對生命的漠視。應急車道又被稱為生命通道,在出現(xiàn)事故的時候應急車道就是在與死神賽跑的賽道,而有的人卻可以堂而皇之的走上應急車道,這說明什么?說明有一些人,對漠視他人的利益,對他人的生命缺乏敬畏;應急車道是救急救命的專屬通道,不是求快加塞兒的私人車道。一些司機懷抱僥幸心理,先堵住應急車道,再根據(jù)車流量變化進行變道,個人或許加快了進度,但總體上不僅加劇了路段擁堵,還很可能阻礙搶險救援車輛的通行,導致生命財產(chǎn)的損失。
3、隨手拍是抽醒公共良知的一條鞭子。他們的良知總是在沉睡。如果沒有一條鞭子把他們的良知抽醒,他們就會一直睡。無處不在的電子眼,已經(jīng)干掉了許多犯罪行為,比如偷車、搶手機。當下如果指望電子眼干掉占用應激車道的行為,成本還太高,畢竟中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是如此之長。對于這部分沉睡的人,手機攝像頭就是最好的鞭子。手機攝像頭,是個好東西。它逐步干掉當眾撒潑、地鐵猥褻、公眾場合舉止粗魯,現(xiàn)在,它很可能會干掉占用應急車道。這就需要有更多的李先生,在確保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勇敢拍攝舉報。
4、隨手拍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隨手拍下占用應急車道車輛,到底是份內(nèi)的事,還是管他人的閑事?厘清問題的關鍵,不僅在于誰受到了處罰,更在于誰的利益得到了維護。這些車主拍下的,確實是個別人的違章行為,但維護的是包括每名司機在內(nèi)的公眾利益。拍下并舉報此類行為,讓違法車主受到應有的處罰,就是在維護出行的規(guī)矩,保障救援的效率。明明體現(xiàn)了正義感,是急應急車道之所急,怎么能叫多管閑事?敢走應急車道,就別怕被抓拍舉報。
同時,人民是歷史的參與者,更是歷史的推動者;如果每一個人都是處于旁觀者的角度,都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這種心態(tài),社會的問題永遠都是社會問題,我們要認識到,我們身邊的問題或許暫時和自己無關,但從長遠來看它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今天的旁觀者也許就是明天的當事人。不要等到問題降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認識到它的嚴重性,歷史沒有旁觀者,我們都是當事人。
5、2020年10月8日晚有網(wǎng)民發(fā)微博反映有私家車被張貼“違章停車提示單”,要求車主向支付寶某賬戶轉(zhuǎn)賬,否則便將違法停車信息向“北京交警”隨手拍平臺舉報。此舉已經(jīng)屬于敲詐勒索行為,此類事件已經(jīng)出現(xiàn)苗頭,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對公眾加強相關方面的引導,普及法律基本常識,并且完善相關的獎懲制度。
6、交通管理部門還需要提醒公民正確拍攝視頻,駕駛員不可拍攝視頻,車上其他成員才可以拍攝檢舉視頻,由此避免出現(xiàn)“違章拍違章”尷尬局面。并且,為了幫助公民更好地拍攝檢舉視頻,交通管理部門理應講解視頻拍攝的具體內(nèi)容,要求包含車型、車牌、事發(fā)地址之類的具體信息,提升審核效率和檢舉視頻質(zhì)量。
(四)寫作思路:文章觀點鮮明,立場堅定,符合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根本要求。文章能圍繞核心問題,不枝不蔓,有理有據(jù),層次分明,展現(xiàn)了較強的文章駕馭能力。同時作者透過問題看本質(zhì),看到了“舉報行為”體現(xiàn)出守護正義的勇氣,看到了一個公民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更令人可喜的是文章能看到強女士備受爭議背后體現(xiàn)出人們的某種心理,進一步挖掘出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并向大家發(fā)出有力呼吁。既符合座談會發(fā)言稿的文體特征,又契合市交管部門座談會的場合,達到了本次座談會廣泛聽取民意進而更好為人民交通安全保駕護航的社會目標。


相關試卷

2022濟南平陰縣一中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濟南平陰縣一中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2022濟南平陰縣一中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濟南平陰縣一中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2021屆山東省濟南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1屆山東省濟南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玉戶簾中卷不去 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

2022屆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2022屆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