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試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 H-1 C-12 O-16 C1-35.5 Ca-40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16分)
1. 下列四個事例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①玻璃片上出現(xiàn)水珠 ②大理石投入到稀鹽酸中 ③自制汽水 ④品紅在水中擴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玻璃片上出現(xiàn)水珠,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②大理石投入到稀鹽酸中,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③自制汽水,小蘇打和檸檬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④品紅在水中擴散,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只有②③屬于化學變化。故選B。
2. 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 滴加液體 B. 點燃酒精燈 C. 稱量反應物質(zhì)量 D. 稀釋濃硫酸
【答案】D
3. 下列說法: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氣污染物;②潔凈的空氣和水都是純凈物;③因為水體有自凈能力,所以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④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是滅火的途徑之一;⑤燒堿和熟石灰的溶液都顯堿性;⑥復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⑦如果將化合物按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兩大類劃分,則葡萄糖和尿素應屬于有機化合物。其中正確的是
A. ①⑤⑦ B. ①②④⑥ C. ④⑤⑦ D. ①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氣污染物,故正確;②水是由一種分子構(gòu)成的,屬于純凈物,故錯誤;③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會導致水體受到污染,故錯誤;④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能降低,故錯誤;⑤燒堿和熟石灰都屬于堿,溶液都顯堿性,故正確;⑥復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任兩種元素,故錯誤;⑦如果將化合物按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兩大類劃分,則葡萄糖和尿素應屬于有機化合物,故正確;只有①⑤⑦正確。故選A。
4. 小雨同學依據(jù)描述書寫的化學符號:①3個鋅原子;3ZN;②兩個氫分子:2H2;③兩個氫氧根離子:2OH-;④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對應的粒子:Mg2+;⑤氯化亞鐵的化學式:FeCl2;⑥-2價的氧元素:O2-。其中正確的有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正確的有:②兩個氫分子:2H2;③兩個氫氧根離子:2OH-;⑤氯化亞鐵的化學式:FeCl2;錯誤的有:①3個鋅原子應為:3Zn;④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對應的粒子應為:Mg;⑥-2價的氧元素應為:。故選A。
點睛:化學符號周圍的數(shù)字表示不同的意義: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shù);右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右下角的數(shù)字表示幾個原子構(gòu)成一個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數(shù)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5. 一定條件下,甲、乙混合后發(fā)生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x的值等于0.5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丙和丁的質(zhì)量變化比為8:1 D. 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x=50+0.5-23-24-3=0.5,該選項說法正確;B、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甲質(zhì)量減少23g,丙生成24g,丁生成3g,可知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甲一定是化合物,該選項說法正確;C、丙和丁的質(zhì)量變化比=24:3=8:1,該選項說法正確;D、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甲質(zhì)量減少23g,丙生成24g,丁生成3g,可知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屬于分解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
6. 金屬鎢(W)可做白熾燈泡的燈絲。用黑鎢礦[主要含有FeWO4(鎢酸亞鐵)]制得金屬鎢(W)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其主要反應原理如下:
①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CO2
②Na2WO4+2HCl(熱濃)=H2WO4+2NaCl
③H2WO4H2O+WO3
④3H2+WO3 W+3H2O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③屬于分解反應 B. 反應①②③④的產(chǎn)物都有氧化物
C. 反應①④中有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改變 D. 為加快反應的速率,可將黑鎢礦石碾成粉末
【答案】B
【解析】A、反應③是由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物質(zhì),屬于分解反應,故正確;B、由①②③④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在反應②中的生成物中沒有氧化物,故錯誤;C、反應①中鐵、氧的化合價從+2、0變成+3、-2;反應④中氫、鎢的化合價從0、+6變成+1、0,故正確;D、將黑鎢礦石碾成粉末,可增大物質(zhì)間接觸面積,反應速率加快,故正確。故選B。
7. 下列關(guān)于物質(zhì)的組成、結(jié)構(gòu)、性質(zhì)及變化規(guī)律的總結(jié),正確的是
A. C、CO、CO2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參與反應時均具有碳的還原性
B. HCl和NaOH反應生成了鹽和水,故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
C. 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
D. 濃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們都能用來干燥二氧化碳氣體
【答案】C
【解析】A、C、CO具有還原性而CO2沒有,故選項錯誤;B、HCl和NaOH反應生成了鹽和水,是復分解反應,而CO2和NaOH反應也生成了鹽和水,但兩者沒有相互交換成分,不是復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C、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是因為酸溶液都含有H+,故選項正確;D、濃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濃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不可以,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選項錯誤。故選C。
8. 一定質(zhì)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甲烷完全反應,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總質(zhì)量為20.8g,其中H2O的質(zhì)量為10.8g,則CO2的質(zhì)量為
A. 5.6g B. 8.8g C. 4.4g D. 4.8g
【答案】C
【解析】解:甲烷中碳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之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也為3:1,10.8gH2O中氫元素的質(zhì)量=10.8g×=1.2g,則CO和CO2中總的碳元素的質(zhì)量=1.2g×3=3.6g,設生成的CO的質(zhì)量是x,CO2的質(zhì)量為y,則x+y=20.8g?10.8g,x+y=3.6g,解得x=5.6g,y=4.4g。故選C。
二、填空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3分)
9. 化學基礎與常識
(1)下圖金屬應用的實例,主要利用金屬的導熱性的是_______(填序號);
A電纜 B.電熱壺 C.金屬絲 D.金屬樂器
(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離子)。則“○”與“”反應生成了_________(填物質(zhì)名稱)。
(3)氫氟酸(HF)能刻畫玻璃,其中有一個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
(4)氫能是一種極具發(fā)展?jié)摿Φ那鍧嵞?。以太陽能為熱源,熱化學硫碘循環(huán)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制氫方法。其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寫出反應I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水 (3). CaF2 (4). SO2+I2+2H2O=H2SO4+2HI
【解析】(1) A、電纜是利用金屬的導電性,故錯誤;B、電熱壺利用金屬的導熱性,故正確;C、金屬絲利用金屬的延展性,故錯誤;D、金屬樂器利用金屬具有金屬光澤、硬度大,故錯誤;(2) 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jié)合生成水分子;(3)在化學反應CaSiO3+6HF=X+SiF4↑+3H2O中,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種類都不變;反應前有6個氫原子、6個氟原子、1個硅原子、3個氧原子、1個鈣原子;反應后除X外有6個氟原子、1個硅原子、6個氫原子、3個氧原子,因此每個X分子中應該有2個氟原子和1個鈣原子,故X的化學式為CaF2;(4)據(jù)圖可知,反應I中是由SO2、I2和2H2O生成H2SO4和2H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2+I2+2H2O=H2SO4+2HI。
10. 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請用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但是由于________,因此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存在著較大差異;
(2)用一氧化碳和磁鐵礦石(主要成分是Fe3O4)煉鐵,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用鹽酸除去自行車鋼圈上的鐵銹,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鋁制品形成致密保護膜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氫化鎂(MgH2)是一種貯氫合金,當它與H2O混合時釋放出氫氣,同時生成一種堿,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它們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 Fe3O4+4CO3Fe+4CO2 (3). 6HCl+Fe2O3=2FeCl3+3H2O (4). 4A1+3 O2=2Al2O3 (5). MgH2+2H2O=Mg(OH)2+2H2↑
【解析】(1)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存在著較大差異,是因為構(gòu)成它們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一氧化碳和Fe3O4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3O4+4CO3Fe+4CO2;(3)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鋁制品形成致密保護膜的化學方程式是:4A1+3O2=2Al2O3;(5)氫化鎂與H2O混合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鎂,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MgH2+2H2O=Mg(OH)2+2H2↑。
11. 甲、乙、丙三種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右圖所示(“→”表示反應能一步實現(xiàn),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均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劑,丙是單質(zhì),則甲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2)若甲是一種黑色固體,乙和丙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氣體,寫出丙→乙轉(zhuǎn)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若甲是純堿,乙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則丙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化學式),寫出乙→丙轉(zhuǎn)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O2或H2SO4、HCl其它合理答案也給分 (2). CO2+C 2CO或2CO+O2 2CO2 (3). CaCO3或BaCO3其它合理答案可給分 (4). CO2+Ca (OH)2=CaCO3+H2O
【解析】(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劑,則乙是水,丙是單質(zhì),可能是氫氣或氧氣,則甲可能是酸或過氧化氫;(2)若甲是一種黑色固體,乙和丙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氣體,那么乙和丙可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丙→乙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生成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氧氣生成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 2CO或2CO+O22CO2;(3)若甲是純堿,乙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即二氧化碳,則丙可能是難溶性碳酸鹽,如碳酸鈣、碳酸鋇等;乙→丙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生成碳酸鈣和水,轉(zhuǎn)化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三、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3分)
12. 為測定某石灰石礦中碳酸鈣的含量,現(xiàn)稱取12.5g石灰石礦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雜質(zhì)不溶于水,也不參與反應),得到二氧化碳氣體4.4g(假設生成的氣體全部逸出)。請計算:該石灰石樣品含Ca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_?
【答案】80%
【解析】解:設原石灰石中CaCO3的質(zhì)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中Ca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00%=80%。
四、探究與實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8分)
13.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用裝置B和E制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需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氫氣,在裝置A、B、C、D、E中,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
(3)C、D、E、F都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收集裝置,其中裝置C和裝置E不能用來收集二氧化碳,則不能用裝置E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1O32KC1+3O2↑ (2). AC或AE(只答AC或只答AE也給滿分) (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與水反應
14. 對比實驗是化學研究中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發(fā)生了反應,設計了下列二組實驗。請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
【設計與實驗】
【探究與結(jié)論】
(1)實驗I中步驟一看不到明顯現(xiàn)象,步驟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Ⅱ中步驟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則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實驗Ⅱ的步驟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發(fā)生了化學反應,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現(xiàn)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現(xiàn)有下列信息:
請你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設計實驗Ⅲ,證明CO2確實與NaOH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實驗Ⅲ的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氣泡冒出 (2). CaCl2+Na2CO3=CaCO3↓+2NaCl (3). 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4). 將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體積的飽和NaOH乙醇溶液試管中 (5). 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解析】(1)鹽酸和碳酸鈉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鈉,所以實驗I中步驟一的溶液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氣泡產(chǎn)生現(xiàn)象;(2)實驗Ⅱ步驟二中加入的氯化鈣溶液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3)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此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拓展延伸】有資料卡片中的信息可知,氫氧化鈉既溶于水,也溶入酒精,而碳酸鈉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可設計如下實驗:將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體積的飽和NaOH乙醇溶液試管中,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物質(zhì)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zhì)量/g
50
0.5
0
0
反應后的質(zhì)量/g
23
X
24
3
實驗
序號
實驗步驟一
實驗步驟二
實驗
序號
實驗步驟一
實驗步驟二
實驗I
實驗II
資料卡片一
20℃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質(zhì) 溶解度(S)/g
NaOH 109
Na2CO3 21.8
資料卡片二
20℃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質(zhì) 溶解度(S)/g
NaOH 17.3
Na2CO3 <0.01
這是一份湖北省黃岡市2020年中考化學試題(含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簡答題,計算題,探究與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黃岡市部分學校中考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流程題,綜合應用題,計算題,實驗題,科學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黃岡市中考模擬化學試題4(有答案),文件包含2022年黃岡孝感咸寧三市黃岡市化學中考模擬試題4pdf、答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